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2024-04-23

四川大学硕士论文(精选8篇)

篇1: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软件工程”工程硕士招生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高[2001]6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办(1997)54号、学位办(1997)57号和学位办(1999)7号文件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并招收软件工程硕士。

一、招生报名

1.条件:理工科本科学历证书,拥有学历证和学位证,双证

2.报名资料:毕业证、学位证以及身份证原件,学信网查询本人的毕业证的学历证明,一寸近期标准照片2张。3.招生时段为春、秋两季,具体时间以川大通知时间为准

4.入学需参加考前答疑、面试。入学考试由我校自行组织(出题,命题均由川大自行安排,入学考试成绩当年有效。(答疑内容针对性很强、过关率高,95%以上),面试在川大研究生院,面试地点:电子信息学院

5.入学考试科目有:高等数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由川大自行确定。(这个专业的招生“自主”2字是亮点)参考书目:

英 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复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学习指导》,黄金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专业综合:《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2002年第二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6.如只拥有毕业证即单证的理工科学生,我们的招生占整个招生额度的10%,依然有希望就读我们的专业。

二、上课形式和时间

1.上课采用周六、周日时间面授。(基本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工作),这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为2-4年,但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不超过4年。

2.开设课程共15门,具体课程如下:政治理论、基础外语、工程数学、专业外语、信息检索、知识产权基础、现代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技术与方法、高级数据库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系统信息安全、嵌入式技术、空间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上完一门课程即由老师在课堂中进行考试,或者把布置考试内容下来由学生完成,合格即本门课程通过。

3.统考科目:外语、数学(不是全国统考,川大自主命题,考前有辅导,通过率很高。)4.上完公共课程之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再进行论文答辩。

5.专业培养方向:(1)软件工程

(2)信息安全

(3)科技信息管理

(4)通信系统与软件仿真

三、教学优势

1、四川大学是百年名校,是国家部署在西部的最高水平大学,是西部学科覆盖面最广,办学规模最大的大学,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名。

2、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工作人员(无工作年限限制)均可报考,本科所学专业不限,国家承认的军队院校毕业生也可报考。

3、自主命题、自主招生、自主考试,授课教师来自四川大学最优秀的教授、博导、硕导,与本部同样师资水平。

4、授课方式适合在职人员,周末上课,避免出现大量缺勤,规避补考风险。

5、配备优质的考前辅导班,保证学员统考通过率。

四、毕业

1.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四川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国家承认的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参考文献:http://vip.ev123.com/vip_zkttkx.html 四川大学简介:

四川大学始建于1896年,是最早获得国家批准招收、培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1997年便具备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是教育部直属国家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2008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正式发布了《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四川大学进入前十名。学校设有30个学科型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15个国家重点学科,27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博士点,330个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点,121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学科领域覆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物理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点9个,四川省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人才培养基地2个。

学院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等国家级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和横向项目200余项;180余篇论文被SCIEI检索;在三维成像理论与应用研究、微波化学、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意大利、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学院现有博、硕士研究生625人,工程硕士生160人,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726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篇2: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经济的发动机,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金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已经超越了以前的各个时期,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金融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金融专业硕士就是针对“职业型”学生设计的以学术为底蕴,注重专业训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学位。它以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培养高级金融人才为标准。它与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更注重于对金融理论的拓展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院金融学学科建设起步于1993年,经过二十来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学与科研人员22人,其中教授7人(含博导5人),副教授9人,已获博士学位16人(其中海外留学回国博士3人)。在师资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中南大学猎鹰计划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新世纪人才百人工程2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南大学师德标兵1人。

本学科教师长期从事金融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其他项目40余项,总研究经费达1200余万元,获得4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我们秉承理工科大学严谨的学术传统,研究解决重大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围绕融资理论研究、新型融资方法的创新、应用服务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中国资本市场非理性行为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研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业务创新研究、期货等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资本结构与资本市场、行为金融、货币金融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

篇3: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于2010 年获得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于次年开始招生。2011 级录取20 人, 2012 级录取21 人, 2013 级录取20 人, 2014 级录取19 人。学生大多是全日制教学, 每年有近一半的新生是跨专业报考。

与新闻传播的本科教育不同, 华中科技大学的出版教育起点就是硕士, 这符合出版人才的需求特点, 但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出版教育开始时间不长, 有很多教学问题急需探索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在遵循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基本规范的同时,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严格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针对学校工科强势的特点, 积极思考如何将学校的学科优势转化为出版教育优势, 研究强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教育文理交叉的特色, 旨在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一) 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硕士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包括:第一,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出版职业伦理原则, 恪守出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 掌握出版编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从事出版工作所要求的社会科学和自然学科知识, 掌握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编辑出版职业技术。第三, 能综合运用编辑出版和其他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出版传媒策划、编辑、运营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达到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新闻出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任职要求。第四,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第五, 身心健康。

(二) 设置全面的专业课程

根据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达的文件, 华中科技大学对出版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如下: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要求不少于42 个学分, 其中公共课4 个学分, 专业必修课12 个学分, 专业选修课6 个学分, 毕业论分10 个学分, 实践环节10 个学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硕士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出版学概论》《编辑原理与方法》等。课程设置涵盖编辑、发行、管理, 种类包括图书、期刊、网站、数字出版等方面, 理论课程与操作课程并进。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其中考试课不得低于总科目的80%。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 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 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

(三) 注重“双师制”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明确表示: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 (组) 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 (组) 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 并吸收出版传媒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特定领域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加。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 聘请出版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学院聘请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物担任授课教师, 也兼任导师, 为学生提供很多业界帮助。这些业界导师有搞管理的, 也有搞业务的, 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丰富的业界经验与人脉资源, 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 推荐学生就业方面有着更侧重于实践性的作用, 与高校导师形成互补, 有效地优化学院导师队伍, 保证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全面性。

(四) 加强与业界的联系, 重视前沿信息

学校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邀请出版业界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沙龙, 承办全国编辑出版年会, 及时介绍产业前沿信息。 学生对一系列前沿信息反映良好, 还经常吸引外院系学生参与。另外, 学校还鼓励学生报考出版职业资格考试, 让学生跨过这道出版界就业的门槛。

(五) 严格毕业论文审核

学位论文是对两年学习的实践总结, 也是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华中科技大学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遵循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紧密结合出版实际问题, 面向出版应用, 分析研究要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 重点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解决出版实务问题的能力。论文应以出版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 具体有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等形式。学位论文完成后, 要有至少2 名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修满学分,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硕士教育的特色

(一) 起点高、融合性强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从本科开始, 而出版教育是从硕士研究生开始的, 这符合出版人才的需求特点。 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的招生, 重视学科的融合性, 跨专业背景的学生更受欢迎, 拥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受欢迎, 旨在培养拥有多领域知识, 既“宽”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二) 文理交叉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传统的工科强校,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奉行“文理交叉见长, 复合特色取胜”的宗旨, 希望培养既有扎实人文社科功底又能掌握现代化传播工具的复合型现代新闻与信息传播人才。学院在本科阶段就开设高等数学、自然科学概论、微机原理等工科课程, 这在全国是首例。

因此, 不同于其他高校偏文科的课程设置, 华中科技大学将出版专业硕士教育与计算机技术、 数据库、全媒体平台等融合, 更具有学校特色, 在专业中设有“科技编辑”一方向, 更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所长, 鼓励拥有工科背景的学生报考学习, 成为集技术和理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三) 重视职业道德与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注重对出版专业硕士职业道德与能力的培养。 职业伦理包括出版职业道德与执业规则;职业能力包括出版职业思维、职业语言、出版编辑知识、方法、职业技术五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主要表现为:第一, 系统掌握编辑、出版以及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第二, 系统掌握读者调查、市场分析、选题策划、编辑制作、宣传推广的知识与方法;第三, 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的方针、政策与法规;第四, 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第五, 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出版能力。

以上内容都融入了各门课程之中, 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等形式来培养, 注重对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

(四) 重视实践教学

华中科技大学注重省内外实习资源, 鼓励学生在业界实习,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行业的了解。在出版专业硕士实习方面, 学校和院系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院设有导师专门负责专业硕士的教育工作, 并可以与实习基地进行联络、协调、推荐。出版专业硕士在完成第一年的学业之后, 在没有课程的情况下, 学校鼓励其去实习。学校还在不断扩展实习资源, 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此外, 在课程设置的42 个学分中, 实践环节占有10 个学分, 可以看出, 相对于其他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分以下五个:第一, 专业文书撰写。就编辑出版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文书 (比如选题报告、编辑加工记录、编辑质量报告等) 进行写作训练, 由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或实务部门专家讲授。第二, 专业设计。根据培养目标, 结合课程教学, 进行图书、报纸、期刊、网页等方面的项目设计, 由任课教师或实务专家指导。第三, 专业实训。按专业方向提供实训, 按专业由教师组织, 由实务专家辅助指导。第四,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程, 以课程作业或者课程论文形式完成, 有专题调研或个案研究两种类型, 由任课老师组织。第五, 专业实习实践报告。在出版传媒企业实习4 个月, 要求认真撰写实习日志、实习总结, 由实习单位填写实习鉴定, 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回校后, 提交实习总结材料和实习鉴定意见, 并经学院组织专家组考核。实践考核方式多样且务实, 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

(五) 重视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分

作为专业硕士, 出版硕士与编辑出版硕士存在差别。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对出版实践给予指导的一门应用学科, 旨在培养具有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业人才;出版硕士更倾向于培养从事出版技术业务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更倾向于实践性与融合性。目前, 我国高校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受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较大, 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要求, 还没有转换到突出职业能力的导向上来。

华中科技大学重视出版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分, 在奖学金的评定上, 学术硕士的标准是发表文章数量, 而专业硕士是实践作品。专业硕士必须进行3个月以上的实习, 这一要求突出了专业硕士的职业导向, 学生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 找准方向。

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专业硕士在读生、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 资金投入与教学时间问题

出版专业硕士的教育起步晚, 发展必然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实习建设、专家教学、内部管理上资金的投入不足;一些业界的兼职教师面临着固定的教学时间与自身工作安排发生矛盾的情况, 要求我们在出版专业硕士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二) 对软件技能、营销、管理方面的培养缺失

虽然设有出版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数字出版技术等课程, 但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后都认为自己对出版营销、 出版工具与技术的掌握不够, 这方面课程设置过少, 应当加大比重。

(三) 课程内容陈旧、重复, 缺少教材, 体系不完整, 实务课程较少

出版业作为传媒产业, 在互联网时代以飞快的速度更新换代, 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难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课程, 容易让学生感觉陈旧无趣、不符合实际。对于研究生教学, 教材难以统一, 导师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自编讲义授课, 以课题研究带动专业教学, 难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 实务课程设置偏少的情况依然存在。

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硕士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 明确培养定位

华中科技大学希望将学校特色优势变为人才教育优势, 将提高专业硕士教学质量、转变专业硕士培养方式当作重中之重, 在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 突出“应用性”, 实施专业化、学术化、职业化的教育。要求对出版管理、出版营销、编辑出版、数字出版等方向进行成体系的学习, 对学科的前沿要及时把握。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引导研究生对实践应用大胆思考、充分创新, 提升想象力,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 明确专业方向, 发展文理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分为:大众编辑出版, 专业及科技编辑出版, 新媒体与数字出版, 出版经营管理, 出版营销, 出版国际化与跨文化出版。

由于学校出版硕士教育刚起步, 虽设立了不同的专业方向, 但在教学、划分方面还不尽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当设立多元发展目标, 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 针对不同需求进行指导, 真正做到学生的“术业有专攻”。

结合工科院校特色, 着重发展新媒体、数字出版技术方向与科技编辑方向的教育。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概况、理论教育的空壳, 而是真正掌握前沿技术, 做到工科知识技能与人文社科素养的完美结合。

(三) 优化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加大实践力度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具体形式, 也是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要素。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出版硕士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也体现着学校教育特色与教学质量。

在出版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上, 首先, 要打好理论基础, 也为跨专业的同学提供学习空间。其次, 增加应用性、实务性课程, 掌握扎实的出版技术, 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再次, 要注重知识的更新, 不能一味讲授陈旧、过时的理论知识, 要注重产业的最新动态。

(四) 加强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交流

出版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虽然属于不同的类型, 但学科内容上拥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应当鼓励两种类型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学术硕士的课程侧重于理论研究, 专业硕士的课程侧重于应用, 两者具有互补性。若将两种类型的课程融会贯通,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建伟, 张锦华.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2]李文邦.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综述[J].出版与印刷, 2008, (2) .

[3]赵欣.出版硕士人才培养之我见[J].科技与出版, 2013, (11) .

篇4: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关键词] 英国 拉夫堡大学 体育硕士项目

一、英国拉夫堡大学及其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简介

英国的拉夫堡大学位于英格兰中部,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拉夫堡大学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成绩斐然。在2006年《泰晤士报》上公布的年度教学评估中,该大学仅次于剑桥大学,名列第二位。拉夫堡大学还曾5次获得女王周年纪念奖。

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始建于1909年,当时叫做拉夫堡体育技术学院。1919年改名为拉夫堡大学体育设施发展学院。1929年学院加入英国大学体育联盟,培养了众多高水平运动员。1931年体育系成立。1936年开设了体育专业教师培训项目。1937年开始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游戏和运动训练。1952年开设体育专业课程。1963年更名为拉夫堡体育教育学院。1969年开设世界上第一个体育健身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班。1977年学院与拉夫堡科技大学合并。2002年8月,更名为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在运动科学、休闲健身管理和体育教育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因研究成果出色,学院1992年和1996年通过了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认证。此后,该学院继续发展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囊括体育教育、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的研究中心。2001年12月晋升为五星级研究评估机构。

学院设有10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培养了200余名研究生。其中140人进修硕士课程,75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另有80名来自其他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此进修、参加培训并获得体育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全英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学习资源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学位课程教学评估中,该学院被评为“优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由10名教授领衔,在国际上参与关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政策与管理、体育教育和教育学、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学院的毕业生在教育、体育和其他许多领域就业率高。许多学员成为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世界级运动员和各地体育领域的教师、教练、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

二、体育硕士项目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项目是该大学的特色之一,反映了英国大学体育研究生的总体情况。该项目的宗旨是培养实用与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均为一年期硕士学位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学位论文写作。该项目中既有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也有为今后研究做准备的研究课程。

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除听课外,还要写短文,参加具体项目实习,课堂研讨,听讲座,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等。有时也要求学生独立或按小组完成某个项目或撰写一篇论文。

1. 体育硕士的招生

各专业招生大体相似。申请人通常应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资格并对此专业感兴趣。2006年运动休闲管理班的30名学生中,30%的学生本科专业与体育相关,其余70%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本科阶段的平均学习成绩应为“良”,分数达到60分以上。申请时须先递交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导师推荐信和证明自己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材料,如论文和做过的报告等。然后还要通过面试。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还需要通过雅斯或托福等语言测试。对已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入学分数可略放宽。

2. 研究方向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项目的10个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体育学科的主要领域。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运动休闲管理、体育科学、体育活动与健康、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社会学和教练员培养研究。

3. 课程设置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应用相互结合。通过“运动与休闲管理”专业可以看出其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体育和休闲资源市场空间广阔,运动与休闲管理领域在多数国家都是重要的产业。该专业的课程为学生在运动或休闲管理方面成为决策者或经理人奠定基础。课程由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和商学院共同完成。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与体育休闲管理领域的从业者密切联系,并与其他组织机构合作,承担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合作机构包括体育委员会、农村体育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等。

其中核心课程包括:运动与休闲市场及产业、运动与休闲服务质量管理、运动休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体育休闲经济学、财务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运动休闲管理的研究方法、科研项目。具体课程安排见表1。

4. 学业考试

不同学科的考试方式略有不同,但总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阅读和把握信息的水平、交流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研究能力。这体现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和评判标准等多个方面。

(1)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证明:了解了所学的专业内容;能回答该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相关产业;能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能以所掌握的各种资料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2)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回答该领域的相关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批判地阅读材料;了解进一步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对于考试评判的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能正确获取并应用信息,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学生在应试中出现以下情况,不能通过考试:完全依赖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简单地背诵所学内容;使用错误信息;使用无关信息;不懂得所学专业;教师读不懂学员所写内容。

三、分析、比较与借鉴

英国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在教学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和学期周期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再与我国的硕士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必然对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常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按照规定、细则的要求来确定,进而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英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确定,则着眼于就业,按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预测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强调核心概念,突出实用性。

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堂教学形式的集体培养与导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在学生的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上给与指导,学生既要虚心听取导师的建议,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导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2. 课程设置

(1)学校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师资力量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校的课程,即使名称一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2)专业划分明晰。英国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专业划分明晰,所设课程与专业密切相关,只开设专业必修课。与英国不同,目前我国一些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几乎包罗万象,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致使学习周期达两年半至三年。表2为我国某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教育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差别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研究生培养的观念差异。

(3)重视跨学科和工具课程的设置。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跨学科的内容较多,如“运动休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结合了体育学科和法律学科,“战略管理”课,结合了体育学科与商业学科等。工具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和适应社会要求的重要内容。所以这类课程的学时较多,如“运动休闲管理的科研方法”为40学时。

(4)重视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机会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如何作演示、写报告,如何有效地组织工作,如何管理自己的小组,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述意见等等。

3. 授课形式和培养宗旨

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采用面授、自学、参观、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小组学习和自学时间安排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安排实践活动和能力培养。在一年的学习中,学生至少做两次学习或研究报告,同时要完成6篇短文和实践调查报告。课后还鼓励学生参加讲座和讨论会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国目前的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应加强课程内容建设,采用讲座、研讨、文献阅读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英国这种综合的授课方式值得我国借鉴。

英国的院校历来重视研究。以研究为主的研究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这是英国研究生课程的一大特色。不少硕士课程都有研究的成分,有些甚至很少或没有课堂授课,而以研究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会介绍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商业工作、进行科研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评判标准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也体现了培养宗旨。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业考试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层面的考查,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4. 学习周期及与其它各院系的合作

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清晰,安排紧凑,学习周期较短,有利于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学生一般9月入学,第二年的6月末结束课程和考试,9月递交论文,10月中旬就能毕业并取得学位。英国体育硕士研究生毕业无论文答辩的硬性要求。

同时,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不局限于一个院、系的力量。这体现了一个学校整合、调配校内教学资源、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扩大学科领域,特别是建立新的跨学科专业。

5. 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以2004年建立于拉夫堡大学的奥林匹克问题研究中心为例,它是在英国前3次申办奥运会失败后,为2006年继续申办而成立的。这里的科研人员研究目标明确,即为伦敦成功申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在2006年,伦敦申办奥运会成功,直至2012年奥运开始,乃至在更长的时期之内,有关部门仍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该课题项目至少会持续十年或更久。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参与中心的课题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此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思路很值得我国借鉴。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训部)

篇5: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项目简介:

四川大学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备教育中心举办TUFC西班牙名校留学预备班,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西班牙接受本科教育,享受西班牙政府提供的免学费待遇;硕士教育学生将享受相比欧洲其他国家较低的学费支出。

项目优势:

1、感受国内名校气氛: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预科学生可享受与四川大学在校学生相同的生活及学习条件,了解及感受国内一流大学生活。

2、对接院校广泛:学生在通过该西班牙预备课程后,可升入包括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塞维利亚大学在内的西班牙所有大学深造学习。

3、教学灵活严谨:该项目采取全日制小班授课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技能、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及用法语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

4、专业留学办理:教育部直属留学机构办理留学手续,确保院校录取,签证成功率高,境外服务周到。西班牙简介:

西班牙已成为当今欧洲政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GDP占欧盟第五位。拉丁美洲则由于其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逐渐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被公认为拉美地区近年来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创建了若干有区域特色和重要战略价值的项目,与西班牙更是一直保持良好的贸易、投资发展势头。

中西及中国与拉美之间的经贸、政治、文教合作关系的蓬勃发展,使得懂得西班牙语的各类翻译、文教及业务技术人员成为全国许多行业的紧缺人才,外语类院校的西语专业成为高考热门报考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金水平一直居高不下。

西班牙留学优势:

1、应用范围广,西语人才稀缺:按使用人口划分,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二大语种,近五亿人使用,仅次于汉语,同时也是26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和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中国西语教育资源少,学生学习数量少,人才紧缺使得就业优势十分突出。

2、综合能力强,就业前景广:国内西班牙语专业学生一般在大三就被许多企业、机构高薪预定,入学难和就业好形成强烈的反差。掌握西语又拥有热门专业的人才更为稀缺,就业前景更加广阔。将来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国际文化交流、科学技术、传媒、教育、国际旅游等领域工作。

3、费用低,回报大: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科阶段免学费,专业注册费一般为300-800欧元/学年。学生经济负担小,教育投入低,就业回报高;西班牙大学硕士阶段学制短,学费低,专业丰富,重视实践。

4、学历学位受欧盟及我国教育部门承认:2007年年底,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与西班牙两国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课程学制:四川大学学习半年+赴西班牙进行语言强化半年+一年硕士教育

课程设置

对接院校及专业:

备注:

1)对接院校不限于以上所列大学;

2)以上带*号的大学拥有自己的语言中心,学生在进行预注册及正式注册且语言合格后,可入读任何一所对接大学本科。

招生对象及录取标准:教育部认可的本科生及优秀的三年制专科生(成人高考、自考生除外)。报名信息: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7月31日

2、教学安排:秋季学期班为8-12月

3、招生计划:20人(额满为止)收费标准:

1、报名费:200元

2、学费:人民币36000元(半年,含学费、项目管理费及留学服务费)

3、汇款帐号

户名:四川大学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九眼桥分理处账号:4402 2170 0900 8944 56

2注:请在汇款单“汇款用途”栏注明“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TUFC国际预科学费及学生姓名”,并将汇款凭证复印件连同各项报名材料邮寄至四川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TUFC项目办。报名材料:

1、专科、本科毕业证复印件(本科在读学生需提供在读证明原件并加盖学校红章)

2、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若有)

3、大学成绩单原件(加盖学校红章)

4、身份证复印件

5、一寸免冠证件照4张

6、末页签字的护照原件 资格审核:

四川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备教育中心将对学生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预评估,对于达到录取标准的学生,学校将发放录取通知书。报名咨询方式

1、电话报名:4000-667-803转3(全国咨询热线)手机:***

篇6:同济大学金融硕士

摘要: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型 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一、概述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型 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同济大学金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权的优势学科。通过与同济 大学的优势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的人才具备较突出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能,能在国内外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胜任 与金融实务相关的各种工作。

二、培养目标

同济大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三、报考条件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四、培养方式

学习采用脱产形式。实行2-2.5年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优秀学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可提前半年毕业。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本项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实习6学分。

学位论文由学校导师与金融企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联合指导,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论文内容应着眼于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提倡 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产品设计等。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同济大学审核通过后,颁发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五、学费

学费按照2学年,2.5万元/学年,共计5万元收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提供奖学金。

六、其他相关事宜

报考时间:每年9-10月(具体时间以网上通知为准);

考试时间:每年1月(具体时间、地点详情见准考证);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

一、数学

三、金融学综合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面试

七、招生咨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办公地址:云通楼3楼研究生教务科

联系方式:上海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0790 朱老师 65982274徐老师传真:021-65986304

篇7:巴斯大学化工设计硕士

 课程简介:学位通过精心设计,深化学生在化工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项目研究在暑期进行,为学生提供专题研究的机会。如果学生对攻读博士学位感兴趣,这也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课程特色1:第一学期包含了基础授课课程,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进行交流。课程特色2:第二学期包含有创新设计课程以及设计项目的准备工作。课程特色3:暑期项目提供一个给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机会。项目的课题可以从学系已有的一系列课题中进行选择,所选课题应与化工设计相关。适合群体: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申请人。课程设置(基本模块):必修:第一学期高等化学工程,数学建模,技术述评第二学期产品设计,最终设计项目暑期项目研究选修(第一学期选两门):高等生化工程,高等管理学与经济,高等材料学与多空体,生物医学工程,法规与废料处理。其中技术述评,产品设计,最终设计项目和项目研究四门课程所覆盖的课题紧密相连,既可让学生深入地对某一领域进探索,亦可进行广泛的体验。课程设置(特色模块):奖学金及申请条件:巴斯大学提供国际学生3000磅的奖学金,奖学金名额有75个。通过Index申请会优先获得此奖学金考核方式:平时测试和最后的毕业论文就业方向: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最佳申请时间:入学当年3月前申请每年5月31日截止当年9月份的入学申请。课程所在专业排名(TIMES):8

篇8: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其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学制缩短以及不时出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做假事件,使得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成为高校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提升的紧迫性

(一)论文做假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国内有关论文抄袭和学位论文造假事件的新闻不断。如,2004年四川大学某博士研究生沈某因其博士论文抄袭他人成果达5000字,被给予退学处分。更有调查显示,在每一届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涉嫌抄袭者过半:全文剽窃的论文大约占20.4%;段落剽窃的占33.2%。而自认为“经常”剽窃的学生占32.84%,“较多”剽窃的学生占46.15%。这些论文造假事件的发生不仅导致已发表或撰写完毕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而且为学术界带来了一股学术研究的不良之风,严重危害学术研究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危及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亟待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切实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

(二)教育部与高校高度重视研究生论文写作质量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论文造假行为,教育部公布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办法》中将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伪造数据等五种行为视为学位论文作假,对作假行为:未获得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并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三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还将面临开除学籍的处分;为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将通报其所在单位。从这一对论文作假的“史上最严处罚”中不难看出国家对打击论文作假、重塑科学道德与学风环境的决心。不仅如此,各高校也高度重视学位论文写作质量,不仅采取各种措施严防论文造假事件的出现,而且努力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塑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我校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提升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意义更显重大。我院在经过仔细研究讨论后,专门开发设计出了一套针对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模式,坚决杜绝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大力提升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经过连续三年的实践,该全过程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良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显著提高,并得到了学生本人、指导教师以及外聘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部分学生论文的精华内容还纷纷得以发表。

(一)论文写作前:召开动员大会,提高学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

只有主观上重视才能保证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认真,不会投机取巧。此时再辅助以其他措施,就可以达到在提升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方面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写作伊始,我院会专门召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动员大会,将撰写学位论文的重要意义深入浅出地讲解,并邀请往届论文写作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详细说明。动员大会上,教学管理人员会对论文写作的流程和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求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说明,以帮助学生具体了解学位论文与其他类型论文的区别。往届学生介绍时,主要讲解其在从开始选题到最终形成定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最后,为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位论文写作的严肃性,教学管理人员会将没有按时完成论文或者没有达到学位论文质量要求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提前告知学生,并充分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尤其是要说明其对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深远影响。

(二)论文写作中:严格控制,切实保障论文写作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长期而枯燥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学生懒惰、拖沓的情况,从而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低。因此,加强对论文写作中的严格控制对于保障和提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非常关键。

(1)制定详细的学位论文写作日程表,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学位论文写作日程表的制定有助于将整个学位论文写作过程具体化、明晰化。对此,我院专门设计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日程表,涵盖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论文初稿、参加预答辩、参加正式答辩等,时间具体到某一天。此日程表将被传达至每一位撰写学位论文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其严格遵照执行。此日程表的制定把一项长期的写作任务成功的分解为几项短期任务,每项短期任务的完成都配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相应过关要求。如果某阶段的写作目标不能达成,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写作。这样不仅有助于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写作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在写作早期及时发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事倍功半。不仅如此,日程表中每个阶段的通过都需要学生自己撰写、导师提出修改意见并准予其进入下一阶段的写作,从而推动学生自觉阅读广泛而丰富的文献资料,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从而达到学位论文写作的真正意义:让学生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并不是单纯为了完成写作而写作。

(2)建立论文指导平台,加强实时监控。为加强对学位论文撰写质量的实时监控,促进论文撰写者与其指导教师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我院委托专门机构开发设计了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平台。在每一阶段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该部分的写作,就可以将相关文档上传到平台,等待导师提出修改意见。系统也会自动将学生已经上传论文的信息以邮件的形式及时通知和提醒导师登录平台进行指导。导师在对稿件修改完毕后会将修改后稿件以附件的形式上传至平台,并在平台的“意见栏”中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必要时师生双方也可以约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平台的设计与运行不仅能够及时提醒学生和老师按时完成自己的论文撰写或指导任务,而且节约了双方的时间,也使得整个论文写作与指导工作因不再受场地的约束而更加灵活。

(3)充分发挥导师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全面质量观,选择优秀的、致力于学术研究、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我院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配备了科研能力强、认真负责的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导师会根据自己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兴趣为学生确定论文研究选题,并在学生确定论文题目之后提供相应的指导。具体指导过程中,由于学院鼓励学科融合与创新,并要求学位论文体现实用性、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师会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提供指导,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其所需的文献资源。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撰写后,都需要导师进行指导,包括对文章整体思路、结构框架、研究方法、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以及文字表达与格式规范等提出修改意见。实践证明,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证论文写作质量。

(4)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提高开题、预答辩的公平性、权威性。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不仅要得到论文指导教师的认可,更要得到相同或相近研究领域其他教师的认可。为提高论文开题答辩、预答辩阶段的公平、公正性,使论文评审者能够畅所欲言的指出开题报告或预答辩稿中存在的不足,我院充分借鉴了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将以往的分组进行、答辩者与答辩委员面对面的现场答辩方式改革为答辩者与答辩委员互不知晓对方名字的匿名评审。学生在完成开题报告后,需要在日程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打印上交,由我院统一安排的匿名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标准化的评分表格打分。为保证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每一份开题报告或预答辩稿首先会由两位匿名评审专家分别进行独立评审,如果两位专家都给出通过或修改后通过的意见,该报告或论文可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写作或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写作。但如果其中有一位专家给出不通过的意见,则该报告或答辩稿将进入第二轮评审,评审程序同第一轮。如果二审仍不通过,则修改后进行第三轮评审。直至匿名评审专家一致通过或同意其修改后通过。对匿名评审组给出的评审意见,学生需及时与自己的导师沟通,按照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导师认为达到要求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写作。如此严格的匿名评审程序,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住论文质量,降低学生在写作初期应付了事、到写作后期才发现文章需要大范围修改的可能性。

(三)论文答辩时:查重与末位淘汰相结合,严把论文答辩关

学生论文终稿完成后,也需采取一定方法对学位论文撰写的整体质量进行检验。

(1)对论文终稿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从整体上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但过度或不合理引用却会造成抄袭。对此,我院借助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将学生论文与该系统中的已有文献进行重合内容检测,并明确要求除已经在论文中明确表达为引用的文献外,其余内容的重合比例要控制在30%以下。若超过30%但低于50%,由学生进行修改,然后进行二次检测;若重合比例超过50%,则将该篇论文直接延期至下一年度答辩。只有通过论文检测的论文,方可进入正式答辩环节。

(2)在答辩组成员中加入校外实务界导师,对学生论文的实用性做出评价。目前很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盲目选题,所选择的研究内容对于实务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甚至与写作初衷相背离。针对这一个问题,我院除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时把好关以外,还在答辩组中加入一位校外实务界导师,从实际操作角度评价学生论文在实用性方面的写作质量。

(3)设立末位淘汰制,在督促学生写好论文的同时,保证答辩结果的公平性。对于答辩结果,通常的做法是每个答辩组中答辩成绩低于某一分数的学生需进行第二次答辩。这一规则可能造成部分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因为答辩组老师给出的答辩成绩普遍较高而通过答辩,相反,一些质量较好的学生却可能因为所在答辩组老师要求严格、给分偏低而不能通过答辩。为消除这一不合理问题,我院专门设立了末位淘汰制,即由每个答辩组对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排名,每组得分最少的两位同学进入复活评审,即二次评审。在二次评审过程中,只有那些评审委员一致认为论文质量确实过低的论文作者方需要进行二次答辩。而那些论文质量高的学生则可免于进行二次答辩。末位淘汰制的设立与实施,虽然会给学生不小的压力,但也是一种动力,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高质量的完成学位论文写作上,而不是去关心是否分到了“死亡之组”。

三、结论

上一篇:和毛机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闸门及启闭机制造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