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2024-05-25

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由此可见,离婚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昔日曾共同生活、亲密接触乃至有过甜蜜时光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

我就所居住小区的婚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现代离婚的特点,分析青少年对于离婚的认识与态度,找出问题的原因,为高离婚率的调查提供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离婚夫妇的年龄阶段

2、离婚的特点

3、离婚的原因

4、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5、青少年对于离婚的认识与见解

(二)、调查时间

2011年10月20日---2010年11月10日

(三)、调查地点

合肥市包河区桐江小区

(四)、调查对象

已婚夫妇,适婚青年

(五)、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本小区有住户120户,共发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

2、网上搜集

网上搜集离婚案件,与本小区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探讨,为调查报告作更充分的分析、说明。

二、调查结果

(一)、离婚夫妇的年龄分布

处于同一年龄段的男女,其离婚率差别也较大。

1、男性离婚率

①60—64岁(13.92‰)②55—59岁(13.87‰)③40—44岁(12.6‰)

这些离婚率同10年前相比,前两个年龄组分别下降了28.28%,30.65%,40—44岁年龄组则上升了16.13%。

2、女性离婚率

①35—39岁(9.86‰)

②40—44岁(8.88‰)

③30—34岁(7.13‰)

她们的离婚率比10年前分别增长了2.61倍,2.16倍和1.60倍。

(二)、离婚的原因

1、一方存在婚外情而导致离婚

2、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

3、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

4、双方感情不合分居

5、一方患有严重的疾病

6、因家庭暴力而离婚

7、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婚

8、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

9、一方因网恋而导致离婚

10、其他原因

(三)、离婚的特点

1、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

结婚不到一年的,占5%;结婚1—3年,占15%;结婚3—5年的,占16%;结婚5—10年,占30%;结婚10—20年,占25%;结婚20年以上,占9%。

2、年龄比较小,离婚率较高

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30—40岁的离婚的占34.5%,40—50岁离婚的占13.5%,50岁以上离婚的占5%。

3、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高于男性

女方提出离婚占58%;男方提出离婚占42%。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不和及无感情基础、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经济纠纷。

4、离婚原因比较集中体现在婚外情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由以上调查分析可以总结得出下图(图表参考《“十五”时期广东妇女发展报告》):

(一)、离婚率高居不下的原因分析

1、从婚前的感情基础来分析

现在在外打工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打工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大,又没有父母的监督和帮助,恋爱比较自由。但也产生一个负面作用,双方了解不是很深时,就已经进行同居生活。调查结果,婚前恋爱时间不到一年占18%,特别是早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结婚时一方未到婚龄的占15%。

2、从婚后的感情建立来分析

结婚的时间的长短与年龄成正比例。年龄越小,其结婚的时间越短,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不很牢固,加上年轻气盛,说离就离。但大部分都已生育了子女,孩子也比较小,认为孩子小越好办,对孩子的感情上不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的时间越长,一方面夫妻的感情比较深厚,不易破裂;另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双更多的要考虑孩子的感情及其影响,也就会比较理智。

3、从离婚的原因来分析

年轻的夫妻离婚,大部分是因为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本来婚前基础不牢,结婚的时间不长,夫妻如果一方外出打工或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夫妻长期分居生活,感情就会慢慢变淡。另外,外出人员一般年收入在1.5万—2万元,和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强烈,从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一旦有什么波折,极易导致离婚。

(二)、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高于男性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在保护自己情感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就为离婚后的独立生活提供了保障。当女性有了充足的生活保障时,面对丈夫的暴力或者家庭纠纷不会再忍气吞声、默默流泪,而是勇敢主动地提出离婚。

(三)、离婚原因比较集中于婚外情

因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比例位居第一。成年人的婚外情,尤其是男性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性。目前在离婚夫妇中有23%以上认为性生活不和谐而不愿意将家庭维持下去,还有36%的离婚缘由系“第三者”插足所致。这样,直接由性因素造成的再加上“第三者”插足所致,在离婚案例中竟有半数以上与性有关。

(四)、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离婚后,只有一方带着孩子生活,家庭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孩子在家庭中的人际交往狭窄了,社会化的途径减少了,而且在心灵上也会产生严重缺陷。和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情绪往往反复不定,有时很沉闷,有时很暴躁,有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唯一安慰,有时又恨孩子拖累了自己;有时对孩子作过高的要求,有时又不作要求。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努力方向。

离了婚的夫妻可能都要孩子,于是都对孩子说对方如何如何不好;也可能都不要孩子,使孩子陷于极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父母离婚后,离去的一方有时还可能偷偷地来看看孩子,这又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混乱。离去的一方的父母还可能很钟爱这个第三代,这更使孩子苦闷、迷茫。最使孩子难堪的莫过于他人的闲话了。有些人可能在背后点点戳戳。

父母离婚后的女孩所受的消极因素要比男孩大。这是因为男孩一般好动,以后可以结识许多人,由于失去了父亲或母亲而产生的心理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弥补。而女孩则有所不同,由单身父亲抚养的女孩由于得不到温柔的母爱,往往会产生孤僻或粗暴的性格;由单身母亲抚养的女孩往往会对男人形成歪曲的印象,对生活悲观绝望。总之,父母离婚将会给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择偶、家庭生活、对人生的态度等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作用

(五)、青少年对离婚的认识与看法(整理总结)

1、离婚是因为夫妻之间缺少沟通,往往结果是沟通越少,两人越不愿意沟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离婚,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越来越重视夫妻间的精神生活,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3、学历越高,离婚率越高。

4、糟糕的婚姻,敷衍的婚姻,貌合神离的婚姻比比皆是,这样的婚姻与其维持下去还不如让它解体。

5、感觉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看的没以前那么神圣了,结婚离婚的态度都很随便,缺少一种责任感。

6、离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破产”,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沉重的。

四、对调查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小区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做到互敬互忠互爱,促使夫妻双方共同为创造一个和睦、幸福美满的家而努力。

(二)、建立婚姻家庭关系调解组织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不少的夫妻因双方工作繁忙,导致沟通减少,相互之间心理有隔阂,又不愿将这种隔阂向家人甚至朋友诉说,要维持双方在外的形象。所以小区应建立调解婚姻家庭关系的组织,避免因一时感情冲动导致的婚姻解体。

五、对调查结果的总结

离婚,并不是两个简单的字眼,它的背后承载着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生活环境改变等方方面面。离婚引发的问题很多。首先,离婚给双方带来的情感创伤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抚平;其次,离婚涉及到财产分割问题,债务和住房往往让离婚后的双方大伤脑筋。而孩子更是不幸婚姻结下的苦果,家庭分裂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而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于结婚和离婚没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所以作为父母不但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也要给予孩子关心、理解和包容,做孩子们生活上的好老师。

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可以呼吁想要离婚的夫妻,离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一个社会的事情。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社会和谐,请慎重做出选择。

调查人:孙盛 2011年11月10日

篇2: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以**省**市部分农村为案例

一、调查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出现了“南漂或者北漂”现象,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婚姻状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离婚案件逐年增多,离婚率上升。尤其是农村离婚率在节节攀升,这势必严重影响到一部分家庭的不稳定,以至于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现阶段,离婚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离婚案件的原因,去发现问题,力求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以减少农村的离婚率,达到化解农村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2001年合并后**镇,包括原三*镇、丰*镇、斗龙**乡三个乡镇,下辖5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有2400余户农户,总人口10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87人。

调查对象为适龄在校中小学生和部分离异家庭学生的家长。本次共调查**镇**小学和两所中学671人,其中集镇调查对象为238人,乡村调查对象为433人;男性366人,占54.5%,女性305人,占45.5%。

三、调查结果

(一)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婚姻纠纷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离婚夫妻平均年龄偏低,且结婚时间较短。在三龙法庭2009——2011年离婚案件中,25岁以下,结婚1—5年的占47%;35岁以下的,结婚5—10年的占32%,45岁以下,结婚10—20年的占15%,45岁以上,结婚20年以上的占6%。

2、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案件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仅三龙法庭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案件占41.5%,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53%和62%。

3、女性起诉离婚的比例高于男性。三龙法庭2009年受理的49件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的有27件,占55.1%,2010年受理的58件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的有33件,占56.9%,2011年受理的63件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的有41件,占65.1%。

3、难以调解,案件判决结案率高。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成因复杂,一些日常琐事都容易引发矛盾,产生这些矛盾纠纷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而是互相交织互为因果,致使矛盾纠纷调节难度加大。仅三龙法庭2009—2011年三年所受理的160件离婚案件中,调节案件占64件,其中调节和好的案件仅有19件。

4、解除婚姻关系所占比例较大。解除婚姻关系过程中通过公告诉讼离婚的较多,缺席判决案件的比例较大。由于因一方当事人外出,去向不详或下落不明

而提起诉讼的离婚案件增多(多达占离婚案件的28%),故通过公告送达比例增大,使缺席判决案件占到了公告送达案件的50-60%。

(二)导致农村离婚案件的成因分析

离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习俗的和当事人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从离婚的现象看,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深入探究它的本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感情确已破裂。而导致感情破裂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家庭中经济问题发生矛盾。一是由于生活困难,生活开支入不敷出,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夫妻双方心情焦虑,常有怨气,稍不顺心,便发生口角,长此以往,便形成感情破裂。二是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夫妻一方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难相聚。并且夫妻一方因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双方即使见了面,也因观点,兴趣不一致而无共同语言,夫妻感情因此而疏远,引起离婚。

2、对婚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高节奏的,任何工作都在以极快的节奏和频率在运转。在这样高节奏的社会里,竞争四处可见。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交流减少,心理压力增大,所以人心灵上由于缺乏交流变的近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群属性迫切需要个体的交流,需要感情上的富足。而婚姻,家庭也就当然成为首选的避风港。他们希望从家庭中得到慰籍。一旦,这种要求打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对婚姻的失望。在这里,离婚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

3、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在农村,受思想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封建思想特别是“夫权”思想仍很严重,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对妻子辱骂殴打,很多妇女因无法忍受暴力而提出离婚。从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可以看出暴力、背叛、谎言等已经成为导致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危机的导火线。由于一方的猜忌、不理解、不信任和不宽容,使另一方在婚姻面前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也最终使他们走向婚姻的尽头——离婚。

4、草率结婚导致离婚。在此类离婚案件中青年夫妻居多。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薄弱。农村青年的婚姻多是通过“媒妁之言”而搓成的,往往是双方见过几次面后就匆忙订婚,然后各自外出打工,彼此缺乏沟通了解的机会。然后草率结婚,婚后发现对方有许多缺点,自己不能忍受,于是双方常吵架,甚至动手,造成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愈加生疏,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5、打工有“外遇”,缺失家庭责任感。农村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淘金”,很多年轻夫妻聚少离多,长期分居。一些青年留恋外界的生活条件,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关心自己的人,就会乐不思蜀,容易产生婚外情,导致离婚。还有部分夫妻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外出者有自己的世界,留守者有自己的生活,偶尔电话联系,难以有情感沟通,夫妻感情也就难以培养起来,更有甚者对孩子、对家庭不管不问而引起另一方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离婚。

6、其他原因造成离婚。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的仍然占很高比例。婚外恋不仅十九世纪,即使在二十世纪也同样是当事人起诉离婚的主要理由。“有钱就变坏”、“有权就藏娇”的“陈世美”仍然随处可见。再婚离婚的也有一定比例,因再婚后,在处理对方子女问题时,夫妻双方往往发生争执。近年又出现了一种新型案件,与网友发生恋情,移情别恋而导致离婚。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更多的女性因不堪忍受丈夫的暴力、遗弃、虐待、不尽义务、酗酒、赌博、吸毒、犯罪、嫖娼等恶习或与丈夫性格不合而急于逃离不幸婚姻。

7、手续简化、收费低,也是离婚的催化剂。新《婚姻登记条例》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新的《条例》取消了原来离婚登记需要单位出具证明等繁杂手续,本着以人为本,简化手续,离婚双方只要写好离婚协议书,带上必须的证件,缴纳9元钱的工本费,就可以当场发放离婚证。导致相当部分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对婚姻缺乏责任感,甚至认为是一种时尚,发生矛盾后,意气用事,草率离婚。

(三)农村离婚案件造成的影响

离婚是一个家庭的悲哀,是夫妻感情破裂的结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些不良效应,甚至是恶果,综合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子女造成的影响。父母离异会使子女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子女精神偏异,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父母从已无情感的婚姻中得以解脱,无辜的孩子却在残缺的家庭中失去关爱,失去生活的信心,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因心理自卑而产生人格障碍,甚至诱发孩子走向犯罪。

2、对社会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婚姻稳定是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标志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和睦,才有社会的和谐。许多家庭的不安宁因素,会波及社会,形成对社会的危害。一个婚姻的解体除了给家庭带来不良的影响外,还对社会也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因离婚而造成的子女无人抚养问题,就会由家庭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社会为处理家庭离婚而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或来加以干预,就会为社会增加过多的支出,如果多增加一个因离婚而无人抚养的孩子,那么,我们的社会就要为此多付出一定量的财力与物力,这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与人力负担。同时对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

3、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离婚者自身要面对生活水准的降低、责任压力的加大、感情的创伤和孤独、不良舆论的困扰等,还要增加离婚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成本。如在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律师费、诉讼费、房屋评估费等都是无形的经济成本。离婚后的搬家、重新购臵家具、装修等活动。

四、防止和减少农村离婚案件上升的对策和建议

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稳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如何防止和减少农村离婚案件的上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家庭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新风尚。新闻媒体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加大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政府机关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联合妇联、村委会等部门进行婚姻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并且现场解答农村群众在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积极为他们引导正确的婚姻观;充分发挥巡回办案贴近基层的优势,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观念,倡导“以德治家、以责护家”的家庭文化;教育广大群众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拒色防变;教育广大群众珍爱家庭,爱护家人,共同把家庭建设成为充满感情的温馨港湾。

2、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制度,加大普法宣传,规范不法婚姻行为,严把婚姻登记关。婚姻登记机关应严格遵守婚姻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婚姻管理,清查和制裁违法婚姻,减少离婚案件发生的隐患,把好婚姻登记关口,减少和预防违法婚姻的发生。人民法院也应适时发出司法建议,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制度。

3、注重调解,建立多元化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离婚案件过程中,要切实贯彻和体现“能调则调,多调少判,慎用判决”的原则,坚持“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调解原则,加大对离婚案件的调解力度,多做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尚有希望和好的婚姻,要尽量调解和好,对坚持离婚和好无望的婚姻,尽量多做双方思想工作,妥善协调处理好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使双方好聚好散,对于调解不成必须判决的婚姻,要准确把握离与不离的标准,无充分证据不得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必要时构建人民调解网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调处,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农村离婚案件的发生。

4、公民个人应加强自身修养,共同维护婚姻稳定

夫妻婚前要注重培养感情基础,男女双方要有正确的择偶观,相互之间要充分了解,切忌草率结婚;夫妻应当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家庭气氛充满爱和关怀,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处理家庭矛盾的能力,能理性地思考和处理婚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误会,增进感情,促使家庭生活和谐、稳定、幸福,从而从根本上预防离婚案件的发生。

篇3: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涵义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指配偶中的一方出现特定的严重错误而使得婚姻出现破裂, 受害人有权申请获得损害补偿的规定。夫妻中任何一人出现重婚、与他人非法同居或家暴等行为, 为了保护被损害方的利益, 被损害方可以要求另一方做出合理的补偿。离婚损害赔偿主要有两种, 分别是财产上的损害赔偿和精神上的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必须满足下面条件才会生效。第一, 婚姻的破裂是因为夫妻中任何一人出现特定的过错而造成的, 例如: 重婚、与他人同居、遗弃家人等行为。第二,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只对无过错的一方提出的损害赔偿进行合法保障, 而另一方则没有这个权利。第三, 要求有过错的事情发生, 也就是说一定要出现人身伤害、经济损失以及精神伤害等情况。第四, 损害必须是因为另一方出现的严重的错误导致的。在离婚的过程中, 同时满足以上这四点, 那么受害的一方就能够申请离婚损害赔偿。

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作用

( 一) 给受害人带来财产上的弥补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以强制的方式让有过错的一方为受害一方做出补偿。让受害一方的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也有助于受害人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在离婚的财产损害补偿中, 补偿的数额应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财产损失来决定。由离婚造成有关可期待财产利益的丢失是不可以作为赔偿参考的。例如: 继承期待权的丧失等。对于离婚精神补偿来说, 一般都是以金钱补偿的方式来对受害方做出补偿, 例如: 慰抚金、支付赔偿金等。对离婚损害做出精神上的补偿, 可以较好的弥补受害方的精神利益损失, 使受害方可以更快的从伤害中走出, 恢复平静心态。

( 二) 给受害人带来精神上的慰抚

在离婚的精神损害补偿中, 虽然使用的补偿方式也是通过补偿财产进行赔偿。但是, 精神损害赔偿除了拥有经济补偿的功能外, 还拥有精神抚慰的性质。例如: 精神损害赔偿中的抚慰金等。这属于一种较为特别的赔偿金, 它同时具备了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的功效。可以为受害者在经济上填补伤害, 同时慰抚了受害者的痛苦心理。所以, 在离婚精神赔偿上, 不可以全部以金钱来计量。还应该尽最大的能力来弥补受害人的受伤心理。例如: 安抚受害人因离婚带来的痛苦、失望以及恐慌等。

( 三) 对有违法行为的人进行惩罚

我国的民法理论通说认为,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着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强制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因离婚带来的所有损失。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体现出了对违法行为的一种制裁。同时, 也给其他一些可能做出侵权违法行为的人的一种警告, 起到了预防违法行为发生的作用。

三、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点及改进

( 一) 对离婚中的“无过错方”的说法不准确

在我国婚姻法中, 涉及离婚“无过错方”一词的提法一直是一个不明确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样, 使得实际司法实践中, 难以判断“无过错方”的具体含义。对于一个处于破裂的婚姻来说, 夫妻双方都具有促成破裂局面的原因。在真正的意义上没有完全正确和完全错误的一方。有的只是“过错多”和“过错少”的说法。所以, 可以把婚姻法里面的“无过错方”改成“受害的一方”或者“无以下过错的一方”, 这样也许在实际进行司法工作时可以更好的被大众所理解, 也不会出现过多的分歧。这样既可以更明确的让夫妻双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要求。也可以更合理的保障受害者的基本权益, 对调和夫妻之间关系更有帮助。

( 二) 受害人单方面进行举证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中, 提出损害补偿的一方要承担举证的责任。而通常情况下举证的证据是难以获取的。例如: 对已婚配偶中出现与他人同居情况的赔偿举证的证据收集就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问题下, 如果坚决的要求受害方进行举证, 很大的可能会因为受害者给出的证据不足无法得到合理的赔偿。面对这样的情形, 应该适当的使用过错推定原则对被损害方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 三) 只对有过错方进行惩罚不是很合理

在夫妻双方的离婚问题上, 只把出现过错的一方定义为义务主体是不太合适的。这样的定义, 没有涉及到可能存在共同侵权人所要承担的责任问题, 这样的立法价值可以看成法律对可能存在的第三者视而不见。这不仅减少了对受害者的保护, 还会促使第三者的不断产生。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中, 应该加入共同侵权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损害赔偿事项。这样不仅可以为受害人争取到更多的合理补偿, 还是伸张社会正义的一种表现。如果婚姻中的第三者并不知道其中一方已婚的事实, 则不可以将其列入损害赔偿的范围, 还应该对其受到的欺骗和伤害做出合理的保护。

总的来说,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可以为离婚中受到伤害的一方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抚慰, 同时也对侵权行为人做出了应有的惩罚。不断完善离婚损害赔偿的有关制度, 可以为婚姻产生问题时的夫妻双方提供最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篇4:关于离婚的科学解读

热力学第二定律起作用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是系统内的组成物质总是从有规则的运动变成无规则运动。换句话说,宇宙间一切的失去,都在往混乱的方向发展。比如,桌子过了十年、二十年,它就会慢慢地朽坏;一个建筑物如果不去维护,几十年、几百年后就会坍塌毁灭;人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无限地趋向于解体,腐烂,在土中或空中消散。

物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婚姻也符合这个定律。刚刚坠入爱河的男女,体内会分泌某些化学物质,让人感到兴奋、欢欣、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产生“来电”的感觉。不过,它在人体内仅仅能够存在大约一年的时间。

进入婚姻后,每人身上不同的毛病和不良习惯都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展示,家庭中的柴米油盐醋等生活琐事也需要经常协调。所有这些问题使家庭关系的无序状态不断累积,这就是典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现象。如果不加以维护,婚姻的解体是迟早的事。

付出努力不容易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个系统若要避免混乱,就需要外在的能量。对于婚姻来说也是如此,要想维持一段婚姻的稳定,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精心的努力。

然而,美国数学家乔斯·雷伊经过研究,发现努力维持婚姻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某些微小的扰动都可能让这段婚姻偏离原有的方向。

任何付出都会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例如为了陪家人而放弃和同事聚会的机会;和妻子一起看言情电视剧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体育比赛。每个人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益,所以夫妻双方时刻都在衡量着自己的牺牲与增加的家庭幸福感之间是否匹配。

恋爱初期,由于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伴侣不需要什么付出就可以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幸福感会逐渐消退,而此时反而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抵消这种情感的退化。

所以,伴侣为了维持婚姻而作出的牺牲,会远远大于从婚姻中得到的收益。

这样,人们就不愿意去努力,他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由此导致婚姻关系更加恶化。

长久的婚姻需要强大的能量才能维持,而很多夫妻即使努力维持了,也很是不够,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各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正如把一盒棋子弄乱只需要一瞬间,而要收回盒中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篇5:关于离婚问题的法律调查报告A

通过近三年的法学专业学习,本人对法学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参加法律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实际特别是国家法制建设状况的认识,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我们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使我们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本人就我市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的问题作了相关调查,并总结报告如下:

一、离婚诉讼的现状

众所周知,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离婚已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昔日曾共同生活、亲密接触乃至有过甜蜜时光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对此,笔者从我市近年的离婚诉讼案件中随机抽取了50件(判决和调解的案件)对离婚问题进行了分析:

自2003年至2007年间;案件数量分别为46、42、51、55、73;分别占当年民事案件的比例为25% 23% 24%、21%、18%。离婚案件的数量总体上是有所上升,并且占据民商事案件较大的比例。我国1980年离婚率为

4.75%,而到了1997年离婚率竟增加到13%,至今约为15%左右。

二、离婚案件的特点

(一)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其中,结婚不到一年至三年的就有20宗;而结婚20年以上离婚的为9宗。

(二)、年龄比较小,离婚率较高。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30—40 1

岁的离婚的占34.5%,40—50岁离婚的占13.5%,50岁以上离婚的占5%。

(三)、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方起诉占了离婚诉讼案件的58%;男方起诉的则占42%。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不和及无感情基础、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经济纠纷及男方有罪。

(四)、离婚的原因比较集中。从分析表明,离婚的原因主要有:(1).因一方存在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占25%;(2).因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而导致离婚的占23% ;(3).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的占17%;(4)因双方感情不合分居而离婚的占11% ;(5)因一方患有严重的疾病的占8%;(6).因家庭暴力而离婚的占4%(7).因一方被判处刑法而离婚的占3%;(8).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婚的占2%;(9)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的占2%;(10).一方因网恋而导致离婚的占1%。

(11).其他案件占4%。

三、原因分析:

(一)、关于离婚案件数量高居不下的问题。

笔者以为:从婚前感情基础来分析。现在在外打工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打工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大,又没有父母的监督和帮助,恋爱比较自由。但也产生一个负面作用,双方了解不是很深时,就已经进行同居生活。从分析表明,婚前恋爱时间不到一年占18%,特别是早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结婚时一方未到婚龄的占15%。

从婚后的感情建立来分析:结婚的时间长短中分析,就会发现,结婚的时间的长短与年龄成正比例,30岁以下,一般结婚在10年以内,从时间上结婚10年以内的比例为36%;从年龄分析上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

即年龄越小,其结婚的时间越短,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不很牢固,加上年轻气盛,说离就离。但大部分都已生育了子女,孩子也比较小,认为孩子小越好办,对孩子的感情上不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的时间越长,一方面夫妻的感情比较深厚,不易破裂;另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双方更多的要考虑孩子的感情及其影响,也就会比较理智。

从离婚的原因来分析:年轻的夫妻离婚,大部分是因为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本来婚前基础不牢,结婚的时间不长,夫妻如果一方外出打工或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夫妻长期分居生活,感情就会慢慢变淡,很难经得起冲击。另外,外出人员一般年收入在1.5万—2万元,和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强烈,从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一旦有什么波折,及易导致离婚。

(二)、现今离婚案件的特点。

1、突出表现离婚案件的证据缺乏与离婚率高的矛盾。离婚案件涉及的主要是人身关系,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是人的内心的思想活动,只有当事人本人最清楚,别人只能从一些表面现象去摧测,加上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宁愿建一座庙,不愿拆一桩婚姻”的思想,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人是比较困难,但有些案件事实是众所周知的,又没有人肯出来作证,另一方当事人又不答辩和参加开庭,通常如果是第一起诉的,以证据不足判决不准离婚。如果是第二次起诉的,一般仅以原告的陈述就判决离婚。

2、对待离婚案件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大部分办理离婚案件的法官认为,离婚案件是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因充分体现个人意思自治。只要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对方同意离婚,不管是否符合判决离婚的条件(夫

妻感情完全破裂,调解离婚的除外),一律判决离婚。不再重视调解的方式结案。

四、思考与建议

民事案件无小事。单个看起来离婚案件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离婚案件比较简单,其实不然。在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不仅在数量上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且离婚案件也是最为复杂,且最为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一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妥,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各类报纸也经常登有这类报道。

(一)、端正认识,抓好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但是在我国,犯罪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分别证实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及儿童罹患心理、精神疾病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亲生父母离异的过程和结果,都对孩子尤其是幼龄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他们的孤独、自卑、怨恨等不让良情绪可能导致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因此,应重视对离婚案件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这需要法官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这又与司法效率相冲突。通常,我们对待事关重大社会生活特殊类型的案件,成立专门的法庭进行审理,如少年法庭,军人维权法庭等。在这里笔者有一个建议,即各基层法院成立一个专门的婚姻家庭法庭。配备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和适当的女法官,注重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解开当事人的思想疙瘩,尽量挽回一个家庭。对这样的专门的法庭,不宜定经济指标,对它以一高一低两个比率来进行考量,即以调解结案率(高)和当事人重复起诉率(低)。

(二)、注重证据,加强职权干预。

婚姻案件不能把它简单当作一般的民事案件来处理。它不仅解决双方当事

人的感情问题,还要附带解决财产、子女问题。对单纯的夫妻感情,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加以干预,但对于因婚外情、婚外性行为、家庭暴力、重婚等原因导致的离婚,还是有必要以公职权加以干预,以更好的保护弱势群体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于一些当事人确因证据不足,但又必须逃离枷锁婚姻(这里把一方利用婚姻家庭之名实行对另一方的虐待称之为枷锁婚姻),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可以增加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

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不断的增多,夫妻平等、团结和睦的家庭已成为当代社会婚姻家庭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婚外性行为、包二奶的现象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一些舆论导向只注重自身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担当的社会责任。

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离婚率高的原因是年轻人看电视、电影多了,受其中的影响大深所致。我们要宣传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它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它为男女的性生活提供了最安全、最健康、最合法、最自由的空间;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了最适应的场所。

篇6:关于请求办理离婚登记证的报告

芦溪县民政局:

男,曾宪文,汉族,1967年生,芦溪镇水山村人 女,宋慈英,汉族,1969年生,芦溪镇水山村人

男、女双方于87年自由恋爱结婚,并办理结婚登记证。89年生儿,名叫曾庆波;90年生女名叫曾亮;87年至2000年在这13年间,父母、儿女、夫妻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2001年5月初5日,妻说要去做煤生意(具体不知),初5日走后至09年,在9年间,家、娘家都无音信。我四处寻找,当时儿子才12岁,女儿才10岁,父亲又有病,家境十分困难。自己既要照顾父亲,又要顾着儿女上学。2001年父亲病逝,她都未归。

2009年正月,高坑楠木塘章桂连(宋慈英出嫁的亲娘),来电给章福园(表舅),说宋慈英在她家。听到此消息高兴极了,马上便和姐夫(吴英才)去接她回至其姐夫家住,她却不肯回家,后来,她爸宋光海、她叔宋光记等多人劝解,均无果。女方提出要和我办理离婚手续,当时,我没有答应。第三天,背着亲人,又离去,至今一直无音(据说随别人的丈夫在湖南有新家,具体不祥)。

23年期间,儿女抚养成人,妻无音信,儿女与娘也没有音信,确实断切了夫妻关系,断切了母与儿女的关系。

为此,申请县民政局给予我办理离婚登记证,力求批准为盼!

申请人:曾宪文呈

篇7: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摘要: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只有家庭安宁才有社会和谐稳定。然而在家庭中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不仅损害了家庭的和睦稳定,也成为破会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2001年4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第一次将家庭暴力写入立法,并将实施了家庭暴力作为准予离婚的条件之一。这也使得家庭暴力一词在离婚案件中出现得相当频繁。本文在对兰州市人民法院所审结的离婚案件进行统计归纳的基础上,对因家庭暴力引发离婚案件的现状进行描述而得出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法院在应对此类案件中法律适用困惑的原因,进而探析立法与司法应当如何改善才能保障司法的公正。

关键词:家庭暴力 离婚案件 探析 建议 调查对象:XX市城乡居民 调查者:XXX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XX日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 社区座谈 资料汇总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与现状

所谓家庭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一条明确规定,婚姻法中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一般说来家庭暴力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身体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是指通过暗示性的威胁、言语攻击、无端挑剔,或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隐性暴力行为,它是对人的不尊重,这种暴力的实施其危害性较之身体暴力要严重得多。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向社会不同人群发放《家庭暴力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0%。在调查中,40%的人认为自己家里存在家庭暴力,其中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案件占了50%。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存在误区。

1、对家庭暴力的范围认识不全。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市民认为只有“殴打”才是家庭暴力,35%的人认为“辱骂家庭成员”也是家庭暴力。

2、对家庭暴力的定性认识不足。在被调查的市民中,3.5%的人认为家庭暴力不违法,10%的人说不清是违法还是不违法,有2.5%的人甚至认为家庭暴力是正常现象。此前有关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家庭暴力上升25.4%。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在二亿七千万个中国家庭中,大约每年有十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女性,约占90-95%,且受损害程度较男性受害者来说要严重得多。据司法调查,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占离婚案件总数30%—40%,而在2.7亿家庭中有30%的家庭不同程度的存在暴力行为。以上数据,仅为报案、投诉的,至于那些碍于情面,不想家丑外扬的“打老婆”案尚未计入。此外,原先家庭暴力多发生在一些知识水平、职业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中,但近期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每10个施暴者中,就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之中,当家庭关系还没有破裂时,往往具有私密性,“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观念,又为这种私密性加上了一道防线。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受害者往往无力或不愿公开,加之公众的漠视和司法机关的介入不够,可将家庭暴力的特征归纳如下:

(一)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大多数受害人认为,家庭暴力系个人隐私,“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反映到司法机关,会使家庭矛盾激化,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因此,家庭暴力案件中,真正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的较少。

(二)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夫妻青壮年时期,它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殴打、捆绑、禁闭或其他残忍手段。在调查中,施暴者年龄30岁以下40人,30岁以上的15人,多为青壮年夫妻,殴打占42%,捆绑占10.8%,禁闭占10%,其他残忍手段占7.2%。

(三)家庭暴力成为处理家庭矛盾的途径之一。在调查中有3%的人明确表示会采用暴力方式解决家庭矛盾。而问到对解决家庭暴力的具体建议时,甚至有0.1%的人建议“夫妻对打”。

(四)遭遇家庭暴力时,受害者抗争和自救意识不强。遭遇家庭暴力时,32%的受害者选择“忍受”和“逃离”的来应对家庭暴力,27%的受害者会“反抗”,只有3%的受害者在受到家庭暴力伤害时会选择报警。而据妇联家庭暴力来访情况统计分析,因被丈夫殴打向妇联求助的,占因家庭暴力来访总数的99%,反映受到丈夫经济限制的占1%。

(五)举证难。由于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不法伤害,多是发生在家里,受害者在受到暴力伤害时,没有想到诉诸法律寻求解决,因而不会收集或保留证据。受害者在事过境迁后要举证证明家庭暴力的存在时已有一定的困难。

三、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探析

各种原因都可能引起家庭暴力,造成不良后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经济、感情、不良生活习惯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引起家庭暴力。在被调查的市民中,5%的人认为鸡毛蒜皮的事能引起的家庭暴力;的人认为经济支配问题会引发家庭暴力;25%的人认为家庭暴力是由不良生活习惯触发的,25%的人认为感情问题也是家庭暴力的诱因之一,还有5%的人选择“其他原因”。发生在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深究下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从经济角度分析,主要是女性经济地位低下。女性经济不独立,在经济上对男性还存在从属关系,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生活相对艰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在外打工的男方,这种依附关系显得尤为严重与坚固。女性因此对男性卑躬屈膝,一旦遭遇家庭暴力,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勇气离开男方,而只能抱着认命的态度委曲求全,维持生计。

(二)从政治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我国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已出台多部专门法以禁止家庭暴力,但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就目前来看,由妇联、司法、社区等有关部门主动介入的家暴案例几乎为零,而且对受害者调查取证也相当困难,导致无

二是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受害女性,她们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家庭暴力后,往往只能逆来顺受,即使接受过普法宣传的农村女性,很多也还是弄不清具体渠道,而因为经济不独立、有小孩、等原因,忍气吞声;对于施暴男性,他们不懂这在一个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国家,男女平等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从文化角度分析,主要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一是“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思想仍然严重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男人认为女人嫁过来就是自己的附属物,应该好好服侍好自己,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二是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仍然存在。“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广大农村地区,由父母包办的婚姻仍然大范围存在,这造成夫妻双方缺乏感情基础,婚后在性格和生活习惯上可能都存在不合,这都会成为造成家庭暴力致使离婚的导火线。

(四)从社会角度分析,主要是基层社会防范控制无力。家庭暴力涉及很多的家庭、感情问题,而并不是一般的治安问题,在农村,家暴事件主要是通过妇联、社区来调解,而妇联、社区又得不到社会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因而,农村的家庭暴力往往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及时帮助,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此外,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个人心理因素、婚外情等等。

四、完善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相关制度的对策建议

首先,是增强受害人的法律意识。对于受害者当务之急莫过于告诉她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告诉她们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学法、懂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是每一位权利欲求者所应当努力的方向,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职责引导当事人以正确的方式来参与诉讼。其次,是对“家庭暴力”定义的重新界定。婚姻法《解释

(一)》在列举“家庭暴力”的行为种类时只列举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然后还有一个兜底性的用语“或其他手段”,尽管有兜底性用语,但前面所列举的暴力行为,都是主要是涉及到伤害肉体的行为,而非肉体性精神折磨,如冷落、恐吓、威胁等没有出现在立法中,这样会给法官在认定“家庭暴力”的过程中带来过多的犹豫与不确定性。所以,在立法中可以对属于家庭暴力的“软暴力”种类进行适当的列举。最后,是司法上的完善。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受害者身受的家庭暴力,要强化各种证据证明力。对此类诉讼中的证人证言而言,单个证人证言或受害人的单独陈述不可能具有决定性的证据作用。这就要求在采用证据上适用推认,即用间接事实推定主要事实的存在。以弥补证据不足的缺陷,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

家庭暴力的解决的是家庭私事,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人类文明进步所需。只有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才能使每个人都拥有文明幸福的家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会实现。

篇8: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一、我国民事立法中关于精神病人离婚权利的基本规定

我国《宪法》及《婚姻法》中均有对我国公民享有婚姻自由权利的规定,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精神病人作为我国公民的特殊群体, 当然也应享有离婚自由权。

然而我国现有保障精神病人离婚权利的法律条文并不多, 主要的有《民法通则》第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下称《婚姻法解释三》) 第八条;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

二、我国在保障精神病人行使离婚权利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上说几个法律条文对于保障我国精神病人离婚权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同样存在着条文内容过于简单且操作性较差的明显缺陷。

(一) 条文中没有体现精神病人离婚的法定途径

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 一般公民行使离婚权利有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途径。而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否进行登记离婚法律没有特殊规定, 由《婚姻法》第三十一条 (1) 的规定可推知, 登记离婚的前提是离婚双方均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离婚行为不能由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代理人代理完成, 故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只能由诉讼的方式进行离婚。而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诉讼离婚的特殊方式在我上文提到的条文中并没有提及, 这无疑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通过诉讼离婚还带了极大的不便。

对于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否通过登记离婚呢?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三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离婚行为是否属于该条所谈及的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立法没有进一步解释, 我们也无从推断。这一立法缺失直接带来的问题是对于部分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实际取得离婚登记后, 该登记行为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应与撤销?均无从回答。

(二) 条文中缺乏关于认定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的特殊诉讼启动方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九条的规定, 我国对于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判定采用的是申请宣告制度, 即必须有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认定精神病人是否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而没有法院依职权主动宣告精神病人行为能力状况的规定。

实践中, 很少有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向法院主动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而当精神病人涉及到离婚诉讼时, 其行为能力的有无却对整个诉讼至关重要。因此当人民法院在审理精神病人离婚案件时, 如果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不主动提起针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鉴定申请, 由于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对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做出认定, 此类离婚案件的后续审理无疑将陷入巨大的困境, 精神病人的权利也无从保障。

(三) 条文中缺乏关于精神病人离婚诉讼中其法定代理人的确定方面的法律规定

在精神病人离婚诉讼中, 精神病人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时, 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八条的规定, 其法定代理人的确定方式比较明确, 由精神病人配偶以外有监护资格的人通过特别程序确立监护关系, 也就是代理关系。

而在精神病人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中, 按现行法律规定, 精神病人的配偶是其合法监护人, 也即法定代理人。在配偶不主动放弃监护权或者未经法定程序被剥夺监护权的情况下, 其他人不享有监护权, 也就是说其他人不能够成为精神病人离婚诉讼中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出于利益考虑, 配偶在离婚诉讼中相互对立的双重身份必然会损害精神病人的合法利益。

目前来看, 在精神病人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中, 为精神病人确立新监护人的立法方面尚属空白。在实践中, 为保证离婚案件的公正审理。法院一般会暂时剥夺配偶的监护权, 而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 选取第二顺序监护人即父母做为精神病人的适格监护人代其参加诉讼。但法院的此种做法并无法律依据, 且配偶作为现行法律规定的第一监护人, 其提起离婚诉讼不能视为是其对监护权放弃的意思表示, 在法院作出离婚判决前, 其法定监护人身份不应被擅自剥夺。况且一旦离婚请求被法院驳回, 还会出现双重监护人的问题, 这也将必然影响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摘要:随着我国的离婚率不断走高, 精神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离婚权利的保障在我国民事立法上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进一步完善精神病人离婚权利保障方面的立法, 确保当前精神病人离婚案件中精神病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病人,离婚

注释

上一篇:统计学专业的求职信下一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