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4-05-19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精选8篇)

篇1: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岁之前就让孩子开始各种学习,建议家长教孩子读书、素描、绘画、外语、乐器等。任何手边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小到一个玩具,一支铅笔。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千万不要丢给孩子一本书,然后自己转身离开。孩子会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快乐,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会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当你的孩子从学校带回了家庭作业,应当要求他(她)一回家就做作业。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出去玩。如果孩子不能按照你的要求回家就写作业,你可以给他(她)一小段时间来适应。小孩子会比较乐意在你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过程需要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坚持就会有回报,不是吗?

当你的孩子越来越成熟,你可以稍稍减少对他(她)的学习的监督,比如小学5、6年级或者初中1、2年级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你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管,事无巨细,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你仍然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

篇2: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不可能有学习行为的坚持,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态度的保持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激励,只要学生态度端正了,一切行为就成功了一半!

坚持良好坐姿

坐姿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育。学生处于一个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坐姿不当,极易让学生身形发生变形。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和家长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坐姿,保持坐姿的端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课外阅读

篇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1、自主学习环节, 在一节课开始的前十五分钟左右, 自主学习可以使自己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太理解的知识做上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 听讲时, 就会有的放矢, 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2、读全文, 用工具书解决属于个人的生词、难词疑难, 并直接批注在文中原处, 解决疑难。这样便于朗读、理解, 加深记忆。

3、读课文, 品味语言。找出自己眼中的美词、美句、美段, 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对这些美点简略赏析, 或从遣词造句、修辞写法, 表情达意等方面进行批注。

4、读课文, 把握文章。提示学生扣住文章开头结尾, 文中关键句段, 从中揣摩文章主旨。

5、会读书、善思考。课本对学生来说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要反复钻研课本, 读书时, 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将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来, 不仅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6、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达成知识共享。可以分组交流、师生合作。课堂发言, 你一言我一语,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更可以使他们进行缜密的思维, 丰富的想象, 准确流利的表达。

篇4: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增强,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高。繁琐枯燥被动的学习将会变成一种简单有趣主动地渴求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自身语文素养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修订版的语文《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会使人受益终身的。正如王尔德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

一、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坏,也能体现其语文素养的高低,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更何况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汉字既表音又表意,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其书写更是一门艺术,集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的书法大家,我们后辈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一文明智慧传承发扬下去。

所谓书写规范简单说就是书写时,写字姿势正确,写字方式恰当,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正确,端正,整洁,美观。而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人们在键盘上的敲击速度越来越快,对汉字的书写也越来越不重视,中学生也由于作业多,忙于赶时间,完任务,字也越写越乱,有时写得是什么连自己都不认识。照这样下去怎能学好语文?要想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第一步,它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在平时的学习中无论是记笔记、写文章、做作业都要要求学生书写正确,不写错字别字,不丢字漏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楚,对这方面的训练要做到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逐渐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美观的好习惯。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也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通过查工具书了解其读音、意义及在课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第二步,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文章的特点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赏析。比如,对人物的刻画,能够表现其性格特征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运用,还有一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以及内涵丰富深刻等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

第三步,三读课文,提出质疑。针对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或引发的自己的想法具体写下来。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在课堂学习之前首先通过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再把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带到课堂上来,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这样课堂学习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听课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无旁骛,听课效率、学习效率都会得到提高;同时,经过这样不断地学习积累,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培养多读的好习惯

(一)课堂上对所学的课文要多进行大声的朗读训练

一个人的朗读能力可以体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素养,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时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作者本人,所读的内容都是发自自己内心,都是自己所写,我手写我心,这样就能设身处地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读时要做到:声音亮,像说话,诉真情,即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就像平时和别人说话一样,抑扬顿挫,有真情实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投入进去。学问家朱熹就说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感的培养。

(二)课外要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可按年级或时间的长短进行阅读摘抄,写读书笔记,教师并给予指导组织交流。如平时课程学习比较忙碌阅读时间少,可读一些篇幅短、易理解的文章;假期可读一些篇幅较长的经典名著。通过多读书丰富阅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为写作表达积累素材。

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它要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地进行积累,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在这个比较缓慢而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学生刚进入初中的起始阶段就应开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变得简单了,轻松了,而且有趣了,教师的教也变得容易了。叶圣陶先生在阐释他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名言时说过:“学生入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吗?”这里所说的“学生入门了,上了路了”就应是教师授之以渔后的表现,这样就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徜徉遨游。

篇5: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好,能充分保证上课的时间和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训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告诉他们,什么课该用什么课本,应早早地放置在课桌的角落上,要用的笔、尺子、橡皮放在课本的旁边,以备上课时用。听到铃声要快步进课堂,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了。

2 上课习惯

开学初,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上课学习行为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要告诉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这不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举手要举右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要轻举轻放。教师在讲清道理、说明要求后,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要求人人掌握。对上课发言的声音也要进行规定: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绝大多数能达到要求。

3 坐姿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在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接受教师的暗示提醒,要让学生牢牢记住六个字,即:头正、腰直、足安。教师可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坐坐好!”或是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的坐姿等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提醒学生坐姿的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 写姿

篇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012-9-22 杨彩霞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因此,提高学生的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也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陈鹤琴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让他们终身受益。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行为变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的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如果学会运作潜意识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种自动运作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长此以往将使其主体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成功人士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是,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点点滴滴的好习惯将会改变人的一生!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教师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在学习上了。

第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段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制定出具体要求,如:

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开展一日无错题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为了明确要求,可制订养成教育内容序列,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触中,如发现有的孩子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要及时教孩子学会如何接递东西,如何说话。低段的孩子,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培养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人几天养成的不良习惯,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彻底改掉。的确,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尽管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但在他们身上,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如:上课时随便讲话,东张西望;随便下座位,随

手扔纸片;乱放学具,作业拖拉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很多时间也在纠正不良习惯。既要塑造他们,又要改造他们,既要做好“园丁”,又要做好“医生”。

第四、科学地激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小朋友特别喜欢表扬,表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刚入学的孩子,给一些物质奖励如小红花、五角星等是可以的,但不要太频繁,以免弄得教师手忙脚乱。我们提倡课堂评价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简单易行,也能取得实效,如“这个同学很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他不重复别人的意见”。“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很动脑筋。”“这组同学讨论的很热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评价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要真诚,对回答有错误的同学,应善意地指出,或再提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五、校内外合轨并行: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社会,拧成一股绳”。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最后、老师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有个过程。静下来想一想,孩子的现有水平有时真得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期望的水平,过分的强压和管束也许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不管是鼓励多了还是严厉多了,孩子都会疲了,所以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把好这个度,引导孩子自觉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有些地方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这时孩子更需要得是安慰,现在的孩子通过家庭环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脑中的事情太多了,别看年龄小,想法倒挺多,触到他的自尊心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更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不同孩子不同对待。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习心得体会: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轻松、快乐、有序、有效地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收益终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求识的同时,更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一辈子受用不尽。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3.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时,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4.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有了疑问不愿提,更多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随着学生的课程的增多和知识的拓深,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索的习惯至关重要。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郧西县观音镇初级中学

胡海平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好的习惯是你一生收不完的利息,相反坏习惯则是一生还不清的债务。可见,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教师,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任,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为了改变坐姿不正的不良习惯,我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坐如钟”以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不良坐姿会影响视力,影响书写美,会影响身体美。难道同学们不爱美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由于抓住学生爱美心理,自然特别注意自己的坐姿。教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很快养成了良好的坐姿习惯,也为写一手好字奠定了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古人常言道:“字如其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漂亮的容貌,更希望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喜欢展现自我,更是如此。的确,要想写一手好字,并非容易。这就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字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重视学生的良好性格培养。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那是因为学生坐姿不对、性格浮躁造成的,那么我们必须作针对性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好每次作业,及时表扬甚至展览。定期开展书法竞赛,不仅表扬优秀作品,更要表扬进步快的。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反复强化,使其养成良好习惯。我班学生陈洋很聪明,就因为书写差,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在我的反复强调下,他改掉了乱画得毛病,字写好了,人的性格也变得稳了点儿。当然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三、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课堂是进行倾听习惯培养的好地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当然,教师要用爱心和艺术吸引学生听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走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也可用赞许的微笑肯定或轻轻的拍一下他们。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认为听课是一种享受。除了认真倾听老师讲解以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并能及时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造成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为此,每教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五、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反馈,能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思考,作业干净整齐、格式规范等习惯。检查反馈时还要适时地给予学生表扬奖励。长此以往,绝大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兴趣,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清楚书写。久而久之,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速度也加快了。要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大量实践证明:当堂完成的作业和拖堂赶写的作业是无法比较的,当堂完成的作业书写工整、作业整洁、正确率高;拖堂赶写的,潦草、马虎、正确率低,这就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拖堂赶写作业导致作业环境恶劣和学生的心境不良,使学生产生心态异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因此,教师要力求将作业题按难易分散到各环节中,并尽量减少作业中机械重复的部分,坚决杜绝拖堂赶写作业,使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满意的效果。

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按时完成作业光荣,在班级形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尽量发挥小助手、小老师的作用,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重复,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4.因才布置作业,让所有学生都喜欢做作业.有人说:“播种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也有人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培养习惯。习惯就象指南针,左右了成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好父母的家教》《教育是一种智慧》

篇8: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首先我让学生养成预备时准备好上课学习习惯, 以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有一个积极的状态。我从对学生最简单的习惯形成的要求做起。那就是向每个学生提出在语文课前10分钟应该做什么。具体的要求是4个准备。 (1) 准备好笔。 (2) 拿出笔记本并且打开笔记本。 (3) 打开语文课本并翻到到要学习的地方。 (4) 准备好预习的收获以及预习中的困惑、问题。这些准备除了第四点有些难度外, 其他3个都非常容易做到。只是开始时多检查、多提醒, 多督促, 学生便能养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对于预习的收获及困惑的准备, 需要在这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要求并进行预习的指导, 还要有对学生的预习督促与检查。

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以使学生养成课前对新课进行充分预习的习惯。在学习上可以先把把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四、五个同学为一组, 预习时提出如下要求:文章背景资料的搜集、查阅。对于学生不易找到的, 如有必要老师帮助学生, 将一些资料打印出来在教室张贴, 以供学生参考。对于文本的初读提出如下要求: (1) 生字、词的圈划整理。 (2) 初读文本后的大意认识。 (3) 感兴趣的句段的标记。 (4) 感知困惑。 (5) 检查预习效果。没有检查督促, 预习便往往会流于形式, 因此检查督促是预习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以上简单的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上, 教师再向学生提出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更高要求。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养成及时做笔记的习惯。开始的时候, 要让学生明白及时笔记的意义和记什么。及时的进行课堂笔记, 能够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堂学习的要点, 并且加深印象, 还能为以后的复习储备第一手的回顾资料。课堂笔记记录的内容可给学生如下的指导:及时整理课堂中需要掌握的字词, 每课一般都要字词积累;对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的整理与记录;对课堂中探究讨论收获的记录;对老师讲解要点以及学生受到的启发、感悟的记录;对作业要求的记录等。强调笔记要及时, 迅捷, 简洁并讲究文字书写的清楚、美观。

带领学生阅读, 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新学期开始, 我就要求每个学生自己买一本喜欢的课外读物, 一学期至少读一本课外读物。我给学生推荐的是感动中学生精美散文系列的书。要求每大周每个学生找一篇自己喜欢的课外文章来读, 读后写出喜欢的原因, 读后的感悟, 受到的启迪、教益, 或者是摘抄其中精美的断落。每周, 周末交一篇课外读书笔记。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使学生养成课外读书的习惯,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文学艺术的种子, 让文学之美不知不觉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写作的习惯。每周我都给学生布置周末作业, 要求是:周末回家看新闻类的电视节目, 关注新闻时事, 返校时每人交一篇“关注时事, 我想说”。让学生们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关注国计民生, 关注世界, 关注未来。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 应该是对国家命运、民族的振兴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对人类美好生活怀有高度创建热情的人。通过这个做法, 让学生的理想志趣高远起来,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学生关注新闻时事, 涉及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产生了感想, 想要表达时用书面的语言清晰准确的写出来,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 学生的写作水平便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倡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背诵的习惯。课间几分钟, 打饭晚打几分钟, 自习后晚走几分钟, 睡前几分钟, 如果每天把这些若干“几分钟”加在一起, 用来背诵每单元的文章的精美段落、古诗词, 完成每单元必要的语文学习的积累, 不占用课上的时间, 这样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养成练字和书写汉字力求美观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本自己上眼的名家毛笔字帖, 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行楷钢笔字帖。每周上两节写字课, 每节写字课每个学生交一张与课堂练习内容相关的书写的作业。并将书写优秀的学生作业在教室张贴表扬。另外平时作业中文字书写很差的同学, 布置课下练字。每天的语文课前交一张认真抄写新课文。学生一有进步, 便及时鼓励, 以这种方式来促使每个学生将文字书写重视起来。以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我带领着我的学生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尝试, 可喜的变化发生了,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 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在课前进行充分而认真的准备,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文本的研读讨论并及时笔记, 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已经开始变的积极活跃, 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巩固所学过的东西正在逐渐形成自觉, 课外读书, 进行课外随笔的写作正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一种风气。自习课、课余的时间里捣乱的, 胡闹的, 无序无目的到处游走的现象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正在悄然形成的自觉学习的风尚。

上一篇:图书馆建筑分析论文下一篇:一个人坐在下着雨的窗前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