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与班级管理

2024-04-16

鲶鱼效应与班级管理(通用9篇)

篇1:鲶鱼效应与班级管理

“鲶鱼效应”与班级管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很少有人能把活的沙丁鱼顺利运进港口,致使鱼价下跌。然而,有一名渔夫却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口,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这一现象产生的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鲶鱼效应”。这名渔夫之所以能够把沙丁鱼活着运进港口,是因为他在鱼槽里放进了鲶鱼这一“活跃分子”,才使得沙丁鱼这一群体有了活力。于是,我把这一原理运用到了班级管理中,注重发挥班内“带头人”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好班委,以拉动班级。

班委是协助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的核心,只有建立一个好的班委,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我在组建班委时,采取了竞争上岗的办法,每学期调整一次。学期初,我根据上学期原班委成员的表现情况和班级工作开展情况,对原班委进行调整。方法是:在班主任主持下,对每一位班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投票表决,得票在90%以上的,继续留任此职;低于90%时,该成员落选,此职暂缺,由全班同学投票推选出两名候选人,在一周后做题为《假如我是XXXX》的讲演,全班学生根据其性格、爱好、能力及讲演情况,投票表决,得票多者获胜,就任此职。用这种方法组建的.班委,有威信,有凝聚力。这就为班级注入了活力。同时,班主任要重视对小组长的选拔工作,让其成为班委的有力助手。

二、选好课代表,以促进学习。

课代表是负责一科学习的带头人,担负着收发作业,反映学生意见,沟通师生感情的重任。为此,班主任要在征求任课老师意见的前提下,任命课代表。我首先和任课教师一起定出三名候选人,然后,让全班同学投票表决,由得票多者担任。这样选出的课代表不仅符合任课老师、班主任、全班学生的心愿,而且本人该科学习成绩突出,有能力带领全班学生学好这门学科。这样,各学科就有了一个好带头人,从而带出了好的学风,促进了班级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

三、用好特长生,搞好班内活动。

特长生是班内最活跃的人。他们有的虽然学习不好,纪律较差,但集体荣誉感强,同样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人才。于是,我让他们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班委成员、班主任则为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如出黑板报,我任用绘画、书写特长生;运动会,我任用体育特长生;新年文艺汇演,我任用音乐特长生等。正是有了特长生的带动,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立好表率,以带动每个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先进人物会带动整个集体。学校每学期都要评选若干先进学生,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模范团员、XX标兵等,他们能否成为学生公认标兵,能否成为学生佩服的学习榜样,关键在于评选工作是否公开、公正。在评选先进学生时,我采取了民主集中的办法。首先,根据学校制定的统一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然后,由全体学生投票表决。由于这一评选结果,是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得出的,因而是学生所公认的。这样评选出的表率才起到了榜样和带头作用,才成为了学生的“路标”。

鲶鱼带活了沙丁鱼,“活跃分子”带活了班集体。

篇2:鲶鱼效应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班主任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业务素质,但要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事事亲力亲为难免辛苦,成效还欠佳。若能把鲶鱼效应利用到班级管理中,既可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又可彰显班级活力。本文根据笔者的班级管理经验,谈谈如何发挥班级中“鲶鱼”的威力,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从而带活整个班级,提升班级管理功效。

有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很少有人能把活的沙丁鱼顺利运进港口,致使鱼价下跌。然而,有一名渔夫却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口,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这一现象产生的效应,称之为“鲶鱼效应”。这名渔夫之所以能够把沙丁鱼活着运进港口,是因为他在鱼槽里放进了鲶鱼这一“活跃分子”,才使得沙丁鱼这一群体有了活力。因此,我把“鲶鱼效应”产生的原理迁移到班级管理中,采用负激励的方式,有效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一、在班委中引进“鲶鱼”中的可造之才

家长望子成龙,教师希望学生品学兼优。但是任何一所学校,不论哪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后进生。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大,然而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学生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相互接近,彼此互相信任,行动一致,便发展成小团体,成为班级“游击队”。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他们常游离于集体之外,甚至有意识地造成同学间的磨擦,和班级其他同学关系紧张,与老师关系不协调。因此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干扰和破坏,扩散开去,会影响整个班风的形成和建设。然而“人有所短,必有所长”,我们不能否认在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很多的可造之才。比如他们在班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可以很轻易的拉拢和煽动一批人,这样的能力有时甚至超过班主任。这部分学生的潜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开发利用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他们的内心也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特别是班主任的认可和尊重。其次、单靠学生的自我激励是不够的,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因此还需要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

于是,对这部分学生我变堵为疏,把他们纳入班委,尊重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特长服务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班主任我常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对他们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到班主任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关注着他们。比如:放手让他们做监督工作,让他们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解决老师的难题等等。在事情解决过程中,让他们参与了班级管理,体验到了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与义务;要是解决成功,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在班委中吸收“鲶鱼”中的可造之才,既帮助他们扭转成长方向朝良性的轨道发展,又可替我分担班级事务,促进班级的团结与和谐,正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劣行”中寻找“鲶鱼”的闪光之处

有的后进生虽然学习不好,纪律较差,但是也有自己“一技之长”,并且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同样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人才。于是,我让他们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班委成员、班主任则为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如出黑板报,我任用绘画、书写特长生,他们会给我们布置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运动会,我任用体育特长生,他们会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尽情展示他们的风采;元旦文艺汇演,我任用音乐特长生,让他们自己去组织去号召同学加入,载歌载舞等。(班主任工作)他们踊跃与积极结出丰硕的甜果:我们班在校黑板报评比中获一等奖,在校拔河比赛上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正是有了特长生的带动,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的团队精神。

三、在活动中发挥“鲶鱼”的号召能力

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班主任在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各种“鲶鱼”的号召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充分发挥班委的领导号召作用。班委是协助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的核心,只有建立一个好的班委,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我在组建班委时,采取了竞争上岗的办法,这样组建的班委,有威信,有凝聚力。在具体工作中我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针,给每位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尽情施展才华。其次、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是班委的有力助手,要及时收好作业,上交课代表,工作琐碎而且易得罪人。最后、要选好课代表,发挥课代表的示范作用,因为课代表担任“反映学生意见、沟通师生感情”的重任。为了发挥班集体的威力,我在选拨小组长和课代表时,采用了民主推选与班主任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反复权衡各个鲶鱼的个性特点,根据量才录用的原则,让各个鲶鱼在其适当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将他们的“劣性”转化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磁性”。从而使小组长和课代表工作起来更有积极性,学生也更会配合,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养成。这样一来,每一个小组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每一学科都有了一个学习带头人,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把整个班级凝聚成了一个既生动活泼、有创新思维,又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战斗力的先进团队。

四、在“总结”中点评“鲶鱼”的长短得失

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肯定,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他们又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渴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并获得成功,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表现,特别是在他们表现了之后给予他们相应的肯定与表扬,而对于他们欠佳的表现也要相应的给予指导。这些或批评或表扬源于什么呢?就需要班主任的勤快了,做一本他们成长的记录本,把各个“鲶鱼”的表现记录在册。内容可以是他们的好人好事;可以是班干部记录的良好的纪律表现;可以是课代表的作业情况记录册;可以是某一阶段各种竞赛的成果等等。有这么一本帐就可以及时或分阶段的由班主任或者班级同学予以表扬,这样就会极大鼓舞他们的上进心;而那些落后欠佳的行为也会因得到提醒而逐渐减少。

篇3:鲶鱼效应·分权管理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 但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港口时, 发现大多数沙丁鱼已经死了。死鱼卖不上价, 怎么办?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 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沙丁鱼因为鲶鱼的追赶而四处逃窜, 把整槽水搅得不断波动, 从而使氧气充足, 由此保证了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被运回渔港。

例子涵盖了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问题。其一, “鲶鱼效应”通过刺激产生上进的因素, 带来积极的影响。其二, “分权管理”的激励作用, 通过权力下放给每一位职员自主发挥的空间, 让下属去补上老板决策后没能画完整的圆。留个缺口给他人, 并非是管理者的能力不强。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对企业管理中的“分权管理”, 思科总裁约翰·钱伯斯认为, 最优秀的领导并不需要大包大揽, 事必躬亲, 其关键作用在于如何把人员合理地进行统筹安排。“很久以前, 我就学会了如何放手。你不能让自我成为障碍。要想让公司成为高增长公司的惟一办法就是聘用在各自专业领域里比你更好更聪明的人, 使他们熟悉他们要做的事情, 要随时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以便让他们不断地找到你为他们设定的方向, 然后你就可以走开了。”在这种宜于现代企业适用的“分权理论”指导下, 思科摈弃了指令性管理法, 采用科学的目标管理法, 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思科公司规定, 任何人都不能对员工的具体工作指手划脚, 上司只能够大体制定一个方向, 具体操作就由员工自由发挥了。实践证明, 员工自己的方式总是会将工作完成的更好更快, 并且员工的方式中往往会包涵有更多创新的东西。

由此可见, 无论是企业管理中的“鲶鱼效应”还是“分权管理”, 都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美国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曾说:“不要卖牛排, 要卖煎牛排的滋滋声。”因为滋滋声也是一种刺激, 颜色是视觉的刺激, 声音是听觉的刺激, 味道是味觉的刺激, 手感是触觉的刺激, 感觉是体验的刺激。可以说, 刺激在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在, 这种科学的刺激方式, 可使员工受到积极的影响, 继而产生像沙丁鱼一样活蹦乱跳的动力。作为一位高明的企业管理者, 要明白管理已不是老板等少数人的权力, 而是大多数企业工作者的技能。做好企业管理, 老板不仅要善于激活员工情绪, 还要放权给大多数员工, 努力使整个团队明确组织的目标, 给每位员工自主发挥的空间, 让每个人都做管理者。

篇4:“鲶鱼效应”与班级管理

【关键词】鲶鱼效应 班级管理

一、“鲶鱼效应”的启示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活的沙丁鱼市场价格特别高,所以渔民们总是千方百计想让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然而谈何容易,绝大部分的沙丁鱼途中因窒息死于船舱内。却有这么一条船总能将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人们直到船长垂暮之年才打探到他一直保守的秘密:原来船长在装有沙丁鱼的船舱里放进了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不思食物却四处游动,沙丁鱼见到鲶鱼引起紧张并迅速逃避,这样不断受到刺激的沙丁鱼始终保持了活力和生机,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对我有两个方面启示:一是把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学生引入班干部队伍中,给那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班干部带来竞争压力,唤起他们的竞争求胜之心。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让平庸的学生变成拔尖学生。于是,我将“鲶鱼效应”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鲶鱼效应”的运用

(一)内部挖潜,发现“鲶鱼”

每个班级内都存在“鲶鱼”型的优秀学生,只因其身单力薄,加上时间的推移,逐步被“沙丁鱼”型的普通学生所淹没或同化,但他们潜意识中创新的本质决定了其“鲶鱼”的地位。要找到这些“鲶鱼”,我从三个方面着手恢复其本来面目:

一是成果评比中发现,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在评比中发现人才。二是重点工作中发现,赋予其挑战性的任务和更大的责任,当他能做出比其他同学更好的业绩,并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时,他就是“鲶鱼”。三是绩效管理中发现,通过推行绩效管理,使班干部和其他同学有紧张感和危机意识,有了压力,人才自然会在创新中浮出水面。

(二)营造氛围,培育“鲶鱼”

造成“鲶鱼型”型学生缺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对他们的培育没有到位,缺乏成长的环境。因此,要必须转变培育观念,在工作模式上由被动选拔转变到主动培育上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加强培训。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把握四个关键。一是在培养创新型学生上要从大规模培训转移到骨干培育上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对骨干学生重点培育,使骨干学生更加拔尖,创新能力更加突出;二是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培训的方式方法,大胆实践,利用典型带动、共同研讨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要充分整合学校资源,采取请高年级创新学生直接带动方式,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进一步提升创新学生的层次和水平;第四要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正视学生成长规律的客观性和个体素质、能力、智力、个性上的差异性,给学生灌输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超越意识、创新意识,让优秀人才敢于“木秀于林”。

其次,营造环境。大力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挥和发展的舞台,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意气风发地投入学习和班级管理中,充分施展个人才能。要学会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加强与创新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创新学生优点明显,缺点有的也比较突出,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缺点,积极引导,将缺点所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通过搭建一个舒适的舞台,营造一个友好和谐宽容的团队,使组织成员心情舒畅、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和班级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成规,积极创新。

再次,轮岗交流。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就容易产生惰性,形成思维定势,难以创新。如果及时调换岗位,就会获得新奇感,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激发工作动力。要针对班干部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加强轮岗交流,使班干部始终处于对新的岗位技能、新的岗位工作的学习和适应之中,始终保持对新的工作有新鲜感,对现有岗位有危机感,营造创新人才产生的环境。

(三)不断升级,激活“鲶鱼”

鲶鱼之所以能够使整个鱼群保持活力,关键在于鲶鱼的活力的带动。要推进班级的创新力,就要加大对创新型学生的宣传学习,加强对新型人才的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一是加强宣传学习。开展“学习标兵”“优秀干部”“创新学生”评选活动,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及时发现并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将学习先进典型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从典型的发现、提高,到后续管理做出明确的规定,既激发了新典型的成长,又保证了老典型持续发挥作用。同时,不断改进典型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将典型宣传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展开,引导广大学生争创先进,争当优秀,推动班级健康、和谐、科学发展。

二是加强动态管理。积极推行各类人才库建设,营造一个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考核,不搞终身制。对考核不称职、发展潜力不大的及时从人才库中调整出去;对还没有入库,但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建立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使之尽快达到创新型人才的标准。通过动态管理,既可在竞争中保证创新型学生的质量,加强创新学生的储备,又可以从根本上激励和促进广大学生勇于创新、多出成果。

三是加强激励考核。建立完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考核合理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班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积极推进以能定岗的原则,引入科学的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选拔到班干部岗位上,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

篇5: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理学院物理091本27号杨艳

摘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很重要,管理班级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管理好班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本文简要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关键词:班级管理;木桶效应;学生;老师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而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是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加强对“短板”优化,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情况下,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对于“木桶效应”,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此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八年级七班有四十个学生,这是一个成绩不十分优异的班级,他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温文而优雅,爱于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属于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是上课时常捣乱,好像学习根本就与他无关,得过且过,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一个男生就开始捣乱,他用打火机点燃书本,让整个教室乌烟瘴气,他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其他一部分也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不好,上课总是爱讲话。而这个班的学生好些都是单亲家庭,也有许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她们的脾气十分怪异,但是这个班级很团结,校运会上看出了这个班的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而

且他们都很聪明,他们有很多爱好,他们活泼好动。

除了他们班我还带了另一个班,八年级八班,八年级八班的班主任很严格,所有的学生都畏惧三分,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学生们就鸦雀无声,两个班有很大的区别,八班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他们是乖乖学生,一个个都文静优雅,但也偶那么些调皮的,八班相对七班的学习风气要好,但八班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在校运会上很少拿奖,而七班在这方面比他们好。

两个班都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也有“短处”,比如:不爱运动,不爱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其它方面不好,总之,一个人总有它的长处,也总有缺点。而我们作为老师,我们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如何管好一个班级。

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长”与“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等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格爱好、思想状况及学习成绩等也不一样。比如我实习时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例子,她们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管好班级。

二、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如果我们了解学生的话,我们会知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想拿好成绩,也想做一名好学生。我们不能仅看到学生的“短”处而见不到学生的“长”处,从而以偏概全,形成“晕轮效应”。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常常违反纪律、上课爱捣乱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要多了解学生的家

庭状况和个体因素,多与家长联系,从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找因素,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文化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且要多了解他们、教导他们;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找回信心,再努力学习并取得进步。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短处而揭短,这样好比在伤疤上撒盐,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它是一个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而且常常出现先进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做朋友,后进的和后进的一起。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个过程中,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从而达到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总之,学生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有“长”有“短”,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我们要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她们。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善于“短中见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对于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20061第53页《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邱启国

篇6:鲶鱼效应是指什么?

鲶鱼效应对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实现。鲶鱼型人才是企业管理必需的。鲶鱼型人才是出于获得生存空间的需要出现的,而并非是一开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动机。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自我实现始终是最根本的。

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以上方面都是探讨鲶鱼效应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鲶鱼效应的根本在于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而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应用好鲶鱼型人才。如何对鲶鱼型人才或组织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是管理者必须探讨的问题。由于鲶鱼型人才的特殊性,管理者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来管理鲶鱼型人才,已有的管理方式可能有相当部分已经过时。因此,鲶鱼效应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管理者掌握管理的常识,而且还要求管理者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够让鲶鱼型人才心服口服,才能够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企业管理在强调科学化的同时,应更加人性化,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篇7:哲理故事:鲶鱼效应的启示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大学时的教授,并向他说起自己的苦恼。教授听后,先是有几分惊讶,毕竟他曾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高才生,变得如此庸常,着实让人有些意外,但当教授听了年轻人后面的倾诉后,立刻意识到了他失败的根源所在。

教授问:“除了工作以外,你每天都干些什么呢?”年轻人回答说:“喝喝小酒,打打麻将,玩玩游戏,看看电影……”

教授听后没有过多地指责年轻人,而说语重心长地说:“你听说过沙丁鱼的故事吗?”年轻人摇摇头。

教授接着说:“很久以前,北欧人喜欢吃沙丁鱼,可是市场上却很少有鲜活的沙丁鱼出售。就其原因,沙丁鱼喜欢密集群栖,喜欢安静、平衡的环境,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缺氧,致使大部分的沙丁鱼窒息而死。为此,渔民们伤透了脑筋,想了很多的办法,但都收效甚微。后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装沙丁鱼的水箱里放入了一条鲶鱼。鲶鱼生性好动,当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更是左冲右突,四处摩擦。而沙丁鱼见到异类入侵,感到十分紧张,不由自主地游动躲避,从而保证了氧气的供给,有力地存活了下来。”

年轻人听后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它与我目前的现状有什么关系呢?”教授微笑着说:“你就像生活在大海中的一条沙丁鱼,生活安逸而舒适,没有什么压力,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这就造成了你安于现状的心理,虽然你很想有所作为,但你又害怕改变,害怕失去现有的生活,害怕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久而久之,你心里的那点儿棱角就被磨平了。”

年轻人惭愧地低下了头,教授的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原地踏步,一方面他渴望成功,而另一方面又不想再作努力,就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见年轻人若有所悟,教授又继续说道:“其实,人跟沙丁鱼一样,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外面环境的刺激,就算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的深渊,也丝毫不会察觉。而当人有了忧患意识,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后,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武装自己,从而找到新的出路。”

篇8:企业管理的“鲶鱼”效应

其实, 一个公司也同样如此, 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 就会缺乏新鲜感, 也容易养成惰性, 只有有了压力, 存在竞争气氛, 员工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 才能激发进取心, 企业才能有活力。

熟谙“鲶鱼”之道的本田公司

在这方面, 日本的本田公司做得非常出色。有一次, 本田先生对欧美企业进行考察, 发现许多企业的员工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 约占二成;二是以公司为家的勤劳人才, 约占六成;三是终日东游西荡, 拖企业后腿的蠢才, 占二成。他认为自己的公司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前两种人更具有敬业精神, 而使第三种人减少呢?如果完全淘汰第三种类型的人员, 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 又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后来, 本田先生受到“鲶鱼故事”的启发, 决定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他首先从销售部入手, 由于销售部经理的观念与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 他的守旧思想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 尽早打破销售部这种沉闷气氛, 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周密的计划, 本田先生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 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 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 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 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 月销售额直线上升, 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本田先生对武太郎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 这不仅在于他的工作表现, 而且销售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带动了其他部门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了“鲶鱼效应”而得意。

从此, 本田公司每年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的、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 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 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 业绩蒸蒸日上。

抓住发挥“鲶鱼效应”的关键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利用“鲶鱼效应”进行管理, 一般都会采用本田公司的做法:不断从其他企业引进人才, 营造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竞争环境, 使组织保持恒久的活力, 实现“引进一个, 带动一片”的人才效益。

但这样做有利也有弊, 如果长期从外部引进高职位人才会使内部员工失去晋升的机会, 一些真正有能力和潜力的员工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他们或者离开公司, 或者被磨掉锐气, 企业慢慢也会失去生机。以下这个案例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说明。

李先生原来是外企A公司的企划部经理助理。3年来, 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屡屡为公司创下佳绩。前不久, A公司企划部经理因故辞职, 员工们纷纷认为李先生是毋庸置疑的最佳人选, 可后来公司领导却作出了“让猎头公司为自己寻找‘更为合适的高级策划人才’的决定”。2个月后, 李先生辞掉了A公司的工作, 并应一家民营企业B公司的邀请出任其销售部总监。后来, 在一次业界的项目策划活动中, 李先生以自己独特的策划方案击败了A公司的企划案, 使B公司从此在市场上威名四振。A公司领导闻讯后, 不禁扼腕长叹, 悔恨连连。

显然, A公司未能看好李先生的工作潜能, 主要是因为对其业务水平的错误判断, 认为他“最多也不过就是目前这样子”。事实上, 李先生到了另外一家企业后, 却显示其确有过人的才华和实力。

所以, 发挥“鲶鱼效应”的关键是, 你要准确判断你的员工是否安分守己, 不思进取。如果恰恰相反, 你的部门有一个或几个生龙活虎, 锐意进取的员工, 本身形成了良好的“鲶鱼效应”, 而这时你仍然坚持引进“鲶鱼”, 就可能发生“能人扎堆”, 内部起哄,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酿成“鲶鱼副效应”。

因此使“鲶鱼效应”科学发挥作用的至关重要一点就是科学地评价“鲶鱼”与“沙丁鱼”。如果眼光“见外不见内”, 将本企业的“鲶鱼”错划成“沙丁鱼”, 就可能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如果“鲶鱼”流失到对手企业, 由于他深知本企业的“根底”, 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 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寻找公司内部“鲶鱼”

为了挖掘、寻找企业内部的“鲶鱼”,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推行绩效管理, 用压力机制创造“鲶鱼效应”

公司压力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在于员工的薪酬、发展和淘汰机制的建立与绩效管理系统挂钩的紧密程度。事实上, 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提供的结果能为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个人生涯规划、乃至薪酬调整、晋升和淘汰提供准确、客观、公正的依据, 真正起到“奖龙头、斩蛇尾”的效果, 从而创造出压力的机制和氛围。

二、构建竞争型团队, 通过公司内部的评选机制制造“鲶鱼”队伍

公司要想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为了鼓励公司部门之间的团队竞争, 公司应确定优秀部门、优秀员工、优秀管理人员等一系列评选标准, 并认真实施。通过设置内部群体之间的有序竞争去激发团队的动力, 使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

三、发现和提升潜在的“鲶鱼型”人才激活员工队伍

在用人方面, 公司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系统, 在组织中寻找有潜在能力的明星, 并给予重点培养, 通过寻找并提升这种能干人才的过程, 会使公司内部的员工紧张起来, 感受到压力, 自然会拼搏进取, 由此一来, 整个团队就会生机勃勃。

评考内部“鲶鱼型”人才的标准

1、首先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欲望。

2、具有雄心壮志, 不满现状。

3、能带动别人完成任务。通常, 只要赋予其挑战性的任务和更大的责任, 他就能更好的完成业绩, 从而能进一步激发出其内在的潜质。

4、敢于作出决定, 并勇于承担责任。

5、善于解决问题, 比别人进步更快。

篇9:中职学校管理中的“鲶鱼效应”

【关键词】中职学校;管理;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活的沙丁鱼市场价格特别高,所以渔民们总是千方百计想让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然而谈何容易,绝大部分的沙丁鱼途中因窒息死于船舱内。却有这么一条船总能将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人们直到船长垂暮之年才打探到他一直保守的秘密:原来船长在装有沙丁鱼的船舱里放进了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不思食物却四处游动,沙丁鱼见到鲶鱼引起紧张并迅速逃避,这样不断受到刺激的沙丁鱼始终保持了活力和生机,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管理上将这种通过引入具有破坏性的外部竞争力量来打破原有平衡,从而激发活力的做法称为“鲶鱼效应”。

一、当前中职学校管理中的“沙丁鱼现象”

当前中职学校管理中“沙丁鱼现象”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机械重复,有的尽管有新意,但也是新瓶装旧酒。

常规管理的“沙丁鱼现象”主要表现在按步就班:领导按常规思维;计划按常规制定;管理按常规进行;工作按常规就位。由于按部就班,使管理工作表面上是轻车熟路,实则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人事管理的“沙丁鱼现象”主要表现在相对静止:领导分管工作一成不变;青年教师提不上来;教师队伍缺少流动。

教学活动的“沙丁鱼现象”主要表现在机械重复:任课分配机械重复;教学方式机械重复;评价方式机械重复;教研方法机械重复。表面上看充分利用老师已有的经验,实则让老师懒于思考,因循守旧,缺乏活力。

二、中职学校管理中鲶鱼效应的正确应用

(一)善于投放或运用“鲶鱼”(三力)

借外力:请上级领导进行诊断性评价;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改革和各种活动;从外部引进干部或教师。

挖内力: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推进绩效挂钩;培育典型;

用巧力:谋要巧思;话要巧谈;难要巧解;事要巧做。

善于总结或思考“鲶鱼”:

尊重教育规律,但不照章出牌;

严守工作原则,但不生搬硬套;

讲究激励竞争,但不激化矛盾;

注重成果运用,但不再落怪圈。

“鲶鱼效应”对于中职学校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现代的学校管理的方法很多正是借鉴于企业的管理之法,从成果上看,这样的借鉴指导了教育的科学管理并逐步形成了符合教育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教育管理学。企业是人的企业,学校同样如此。教育教学的质量成败说到底其实就是取决于教师、干部这两支队伍的建设。

(二)中职学校绩效工资的“鲶鱼效应”。绩效工资的实施已经成为一条“鲶鱼”。它将打破工资收入分配机制,使教师群体中的“鲶鱼”能多得到收入,更能体现多劳多得、优质高酬的原则,这无疑将会激发大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学校要鼓励先进教师张扬个性,培育具有独特专长的“活跃分子”——教育教学能手为“鲶鱼”,并给予大胆任用,让他们做首席教师、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等,从而使他们对周围教师产生“搅”、“促”、“带”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尽快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要让他们发挥作用,“搅”活一潭死水,“促”进教师工作的,“带”出一批接班人来,他们在发挥“鲶鱼效应”的同时也使自己更加完美,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如果我们教师之间没有了竞争,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呢?将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因此“鲶鱼效应”能激发我们教师敢于创新和冒尖,激发我们教师的潜能,焕发我们教师的生命力。所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必须科学、合理、公平,才能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

(三)“鲶鱼效应”对科研管理的启示。学校科研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脱离实践的,教学也不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正如魏书生所说:“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钱梦龙等优秀教师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总是从科研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在现实中,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可以把“鲶鱼”放进来,引入科研竞争机制,即抓骨干,树典型,给予在科研上有成就的教师特殊扶持和奖励政策。通过这种“水波效应”的方法,扩大成功教师的影响面,让其他教师也不甘示弱,感受到教育科研给自己带来的“双重利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感。

(四)“鲶鱼效应”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一所学校的前途如何,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轮岗制并做到奖优罚劣,使得领导干部“流动”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进取心及创新精神;克服干部因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容易产生“惯性”和“惰性”现象;克服学校干部因为近亲而引起的“窒息”,需要内外交流,注入新生力量以增强活力,激活原有队伍。只有不断的新陈代谢才能给学校带来鲜活气息。聘用特级教师、招用骨干教师,使用青年教师,能够大大激活原有队伍的激情和责任,同时也可以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文化建设、校风教风一同带入中心。

三、“鲶鱼效应”用于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

(一)要做鲶鱼型的班主任。鲶鱼型班主任表现在忧患意识特别强,他们不安于现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追求的不单单是稳定,更是追求发展,他们勇于创新,他们不但为了自己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别人的发展;为了发展,为了不窒息而亡,鲶鱼型的班主任保持活跃着,他们会打破一些陈旧的传统习惯,积极寻找班级管理的新出路。

(二)班级要容得下不“安分守己”的鲶鱼型学生。所谓鲶鱼型学生,我认为应有如下某些方面的特点:回答问题喜欢说一些幽默话甚至是说一些无关的话;喜欢异想天开;偶尔或经常违纪但还不是违法;有时敢于顶撞老师,不惟命是从;争强好胜,个性张扬,敢于表现自己;是班级的“添乱分子”等等。班级存在鲶鱼型学生,并不是坏事。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体的差异之分,不怕学生有缺点,就怕学生没特点。我认为,鲶鱼型学生最起码能给班级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促进班主任成长,鲶鱼型学生会给班主任带来班级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促进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如果学生是“鲶鱼”,班主任就必须是聪明的“渔夫”,而不是被动的沙丁鱼。聪明的“渔夫”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去“网住”好动的鲶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办法利用“鲶鱼”去带活班级。这样,班主任肯定被鲶鱼型的学生“逼”活,逼出很多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会转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思想观念,而且还要求班主任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

第二、鲶鱼型学生能使班级充满活气。鲶鱼型的学生,往往组织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而且往往不甘于沉寂在死气沉沉的气氛中,所以不论是在课内课外,鲶鱼型的学生都喜欢调节气氛,使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生气。如回答问题时说话幽默,也许就唤醒正在打瞌睡的同学;为了表现自己,甚至尝试顶撞老师或者做一些违纪的事情,他(她)有可能受到批评,但他(她)受到的批评肯定能提醒、警戒很多同学;鲶鱼型学生的一举一动,更容易引起师生们的关注,不论他们的行为是对还是错,都会引起人们的更多思考,从而会使同学们的思想多“活”起来。所以班级里面不能没有鲶鱼型的学生,多几个鲶鱼型学生,班级就多几分生气。

当前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改革,尤其我们中职类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更要具备忧患意识,要及时克服沙丁鱼现象,正确利用鲶鱼效应,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中职的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义农.民主化班级管理探索.知识出版社,1999年6月

[2]班毕、王正勇.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吴旋州.班级管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上一篇:[暑假作文]盛夏下一篇:精彩段落摘抄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