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24-05-0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精选7篇)

篇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 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 “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 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 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 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李善阶《从“羡鱼”和 “结网”谈起》)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省长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平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 乘。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 “圣 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

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 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想渡 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 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气蒸”句 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 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 城岸,岁常倾颓。”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 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才情卓异,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 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后四句是本诗主旨所在,由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湖水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援引,这正如想渡水却没有船只一样,类比非常 巧妙。《唐诗从绳》评此处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 之,幽婉可法。”“坐观”两句暗指自己希望像众多渔夫一样那样,能有垂钓 的工具和机会,意即能得到对方的赏识,肯为自己援引,给自己提供一个 机会,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壮志沦为一场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 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此处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 古语,孟诗反其意而用之。《唐诗举要》说此诗末联:“唐人达官诗文,多干 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词意则超绝矣。”

篇3:《望洞庭》Flash课件的设计

古诗《望洞庭》出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之手,该诗形象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傍晚洞庭湖的美景。本课件的设计充分发挥了Flash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仔细分析了《望洞庭》一诗的教学设计,将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说课稿、教师教案等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符合新世纪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它不仅能够作为教师授课的辅助工具,使教学的效益得到真正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课件框架由课文朗读、生字学习、课外拓展、诗词解析、能力体验五部分构成,课程的教学安排与知识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受教育者在图片、声音、视频的环境下热爱学习,体会学习过程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课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准确无误、脉络清晰,突出了诗中字、词、句、意境、情感的教学重难点。课件图片丰富,色彩搭配合理,力求创意新颖,画面主题突出、鲜明与协调。课件具有知识点准确无误、内容充实丰富、画面布局清晰、图文声像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使用灵活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

二、Flash型多媒体课件的定义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Flash多媒体课件是指利用Flash软件应用多种媒体技术的教学课件,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软件。它主要用于辅助教师的教学或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Flash型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与传统多媒体课件相比较而言,Flash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将各种多媒体元素(图、文、声、像等)融合,并在集成性、交互性、保护性、方便性以及文件大小、视觉效果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集成性:Flash多媒体课件的集成性能非常好,只要导入Flash支持的任何对象,不管是图片、歌曲还是视频动画,它都能收入Flash元件库中保存,即使先前的原文件被删除,都不会对制作对象有任何影响,消除了制作者的后顾之忧。

交互性:Flash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更好地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护性:Flash课件在制作时的原文件类型为.fla,打包或发布后的.exe或.swf是不能用于编辑的,而要将.exe或.swf转换成.fla是比较麻烦的,所以,Flash课件具有较强的保护性。

文件大小:Flash软件绘制的图形、图像均采用矢量图形技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即不会造成图片失真。所以,Flash生成的课件(.exe或.swf)都非常小巧,适合于网络的传输与共享,并且能够在IE浏览器、Flash播放器、多种影音播放器等平台中播放。由于其体积小,可以拷贝到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设备当中,其能够快速地传输数据,携带起来又非常的方便。

视觉效果:Flash软件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在该软件中可以轻松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图画,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已有的图形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该软件还自带了很多漂亮的动画按钮和声效,可以使用逐帧动画等多种方式对动画进行相应的创作,从而不断丰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视觉效果。

四、《望洞庭》Flash课件的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的系统。它主要包括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评价反馈分析等环节。

1. 教学对象的分析

《望洞庭》Flash课件的应用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课件色彩上主要选择饱和度比较高、比较鲜艳的颜色,此外,选择灵活多样的课件表现形式,例如配音、动画、游戏等。

2.教学目标的分析

首先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诗歌中的生字,掌握其读法和写法,并学会组词,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次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关键诗句,理解古诗大意,进而背诵全诗。最后是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因此,笔者在设计过程中制作了生字笔画顺序动画,并配以生字的部首、字义、组词等内容来展现这一重难点。

3.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望洞庭》古诗的学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件的“课文朗读”、“生字学习”、“课外拓展”、“诗词解析”四个模块逐一呈现,使学生通过使用本课件,掌握古诗《望洞庭》中的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望洞庭》一诗的意境之美与诗人刘禹锡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与提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评价反馈分析

本课件根据Flash型多媒体课件自身独特的功能与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连线题、选择题、主观输入题),并以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热爱学习,教师还能在课堂上及时地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进而掌握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时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7]。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益处。

五、、望洞庭》Flash课件的模块设计

为给《望洞庭》Flash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完整的思路与制作方案,笔者特意创设了如图1的模块结构图。为课件各个模块的后期制作带来一定的指导。

《望洞庭》Flash课件主要模块的详尽分析与叙述如下:

1.首页

首页页面简洁明了,并且标明《望洞庭》一诗是四年级语文下册书中的内容,为课件使用者展现出一个人站在群山环绕的凉亭广场上眺望远处的场景,这正好与《望洞庭》的“望”字不谋而合。

2.课文朗读

该模块以准确的语音语调为学生朗读全诗,使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涵与意境,掌握古诗中重点生词的读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跟读课件中的古诗读法,掌握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读技巧,保证学生深刻理会诗词主旨大意。

3.生字学习

生字学习部分主要是利用Flash课件的交互功能,以及具有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效果的特点设计制作完成的。其内容包括古诗《望洞庭》所涉及的生字的偏旁部首、整体结构、笔画、字义、组词。学生在利用本课件学习此部分时,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记忆生字意义。

4.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模块分别介绍刘禹锡、君山、洞庭湖等相关内容。通过对诗人的背景介绍、洞庭湖地理风貌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透彻,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

5.诗词解析

本模块分为注释、今译、赏析三部分,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望洞庭》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加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

6.能力体验

本模块也分为三部分:即“多音字组词”、“我会选”和“结合学生想象写一段话”,分别由连线型、选择型、简答型三种形式构成。在课件中进行简短地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有教师对学生的测评结果给予评价、修正,从而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则题量设置不多,不至于使学生产生烦躁感,其余练习题则由教师在课后留出。该模块主要是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练习题,通过Flash课件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古诗《望洞庭》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7.尾页制作

这个过程为使用者展现本课件的制作人员。

六、《望洞庭》Flash课件的交互设计

Flash型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强大的交互性能,所以,设计了导航按钮来体现这一特性。图片、文字、声音、区域等内容清晰可见,能够使各个模块之间的链接准确无误、方便快捷。其中,“能力体验”模块更能突出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它不仅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作答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而且还能更进一步地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能够有更深层次地把握。

七、《望洞庭》Flash课件的评析

本课件知识点准确无误、内容充实丰富、图文声像并茂、创意新颖独特、整体风格统一、各模块条例清晰、使用灵活方便、交互性强,突出了Flash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与功能,但缺少情景动画与配乐,内容不是十分充足,习题的样式较少,部分细节有待斟酌,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八、总结

本文通过对《望洞庭》Flash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分别论述了Flash多媒体课件的概念、优势、教学设计、模块设计、交互设计、课件的评价。《望洞庭》Flash多媒体课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突出了Flash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与功能。Flash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将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课堂教学等方面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Flash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对其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巧灵,王晓梅.Flash课件中交互练习题的制作[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8):86-88.

[2]陈远学.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特点[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2):176.

[3]吴利华.Flash课件制作初探[J].科学教育,2008,(02):28.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5]语文教学参考用书(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6]何木青.浅析突破Flash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学的重难点[J].科技风,2009,(06):237.

[7]梁洁,岳丽娟.Flash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8-9.

[8]冯海荣,袁磊.中小学课堂应用Flash课件的策略研究[J].山西电教,2010,(03):39-40.

[9]梅云清.多媒体Flash课件的应用性研究初探[J].职教论坛,2011,(35):76-78.

篇4:《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是孟浩然山水诗作的另类题材。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角,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映带。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一种汪洋姿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特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篇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

6.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篇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是作者把望见洞庭湖的景象写成一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题目表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

二、整体感知:

1、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抱负与山水景物,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所作田园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有《孟浩然集》。

2、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她(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写洞庭湖极开阔也极涵浑,湖水浩阔,与天相接。写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完完整整的一块。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描写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后句用“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转入抒情,表达希望出仕,一展才华的想法。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做官的愿望。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

明确: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干谒诗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首联——湖水浩阔、与天相接;颔联——澎湃动荡、充满活力; 颈联——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尾联——巧为设喻、希望引荐。

篇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板书设计:临渊羡鱼渴望援引

作业:背诵并默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二

文本分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猜猜他是谁:

二、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1、背景介绍: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21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2、干谒诗: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三、想象诵读,悟诗意:

1、学生朗读,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2、听录音,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四、研读学习,明确诗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3、诗歌内容:水天相接、涛声轰鸣、欲济无楫、闲观徒羡

4、诗歌赏析: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如此干谒,实为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五、拓展运用,联系实际

如何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讨论以下问题。

1)讨论: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隐者”?

2)老师明确: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今天,老师还兼有一个神秘的重任——要在我们班物色一位学生会的干部。选谁呢?看着你们,觉得谁都这么可爱、能干、聪明。老师实在是很为难,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提议,现在进行口头竞选。请大家以“竞选,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3)学生活动,教师相机鼓励。

六、课文小结:

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同学们,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最后,真诚地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赢得每一次的成功!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继续完成“竞选,我能行……”片段练习。

八、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首联:视觉---水天相接

颔联:听觉---涛声轰鸣

颈联:抒情---欲济无楫

上一篇:2022 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的汇报下一篇: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