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生理心理特点

2024-05-19

初中阶段生理心理特点(精选6篇)

篇1:初中阶段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一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二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三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

2、三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二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较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三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

4、三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

5、三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因此,要多安排中、小强度的练习活动,不易安排静力性或爆发性练习。

6、三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每日平均需睡眠的时间为10小时左右,清醒时间增多,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5、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

四年级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5、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6、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四年级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一般为10—11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

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10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

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五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五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四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12岁以后差距逐渐加大,男生大于女生。

3、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

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1---12岁时,灵敏

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五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五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大。

6、五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4、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

六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

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12岁达到高峰,以后增长率逐年迅速下降;女生均自8---9

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六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六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五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1---12岁时仍处于增长阶段;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男女生比较男生均大于同龄女生,12岁以后逐年加大。

3、六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3岁时,静力性耐力和爆发力也开始为敏感期。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六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

6、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开始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每天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

4、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6、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集体意识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

篇2:初中阶段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生是介于童年期和青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少年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其脑重已为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4至20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5至6岁之间,第二个发生在13岁左右。

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少年时期,由于神经发育不时很健全,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

性发育开始成熟,生理的变化,由于我们国家传统的观念,对性呈现封闭,使得孩子们对此特别敏感,性角色意识增强,在异性面前常有不自然的羞涩感,同性别之间的群体活动增加,而异性间的群体活动则相对减少。

2.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从认知方面,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的开设增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更加完整,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明显增强,其学习迁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兴趣和方式的差异变得明显,学习上的个体倾向性开始显现出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的人或事,往往是以“成人”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独立的评价和见解。 “成人意识”的产生,是少年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对象,除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也注意自我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往往会对他人的干预以执拗的态度予以反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情感方面,由于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注意力及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波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忽而表现出充满激情和冲动,忽而又表现得悲观和失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所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

在意志方面,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付出意志努力。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求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篇3:初中阶段生理心理特点

1 预产阶段鸡的生理变化特点

1.1 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

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周龄的4倍, 但在19、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的30倍和42倍左右, 这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的生长。与时同时, 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 重量也迅速增加。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光照和饲料蛋白质的影响很大。

1.2 骨钙沉积加快

在18~20周龄期间骨骼增加15~20 g, 其中4~5 g为髓骨钙, 它们的沉积大约在产第一枚蛋的前10天, 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是蛋壳形成时的钙重要来源之一, 若髓骨钙透支过多则易出现缺钙、笼养鸡疲劳综合症等。

1.3 体重快速增加

从18~20周龄开始, 鸡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 4周内增重400 g左右, 该期间体重的增加对以后产蛋高峰的持续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达标准, 则会影响总的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1.4 处于一种明显的生理应激状态

在预产阶段的鸡体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生长发育加快, 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 体重增加, 内分泌机能旺盛。这一急剧的变化对鸡来讲是一种生长应激, 其抵抗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 因此这一时期是最易发病的阶段。

2 预产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发育, 降低生理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 为鸡群以后的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淘汰病、残、弱鸡

蛋鸡群体经过较长时期的育成饲养, 常会出现病鸡、弱鸡和伤残鸡, 应坚决淘汰, 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2 注意体重非达标或超标鸡的饲养

整个鸡群的饲养整齐度越高, 同步开产率也高, 产蛋率上升就越快, 在育成期后其一次性标准率应达到90%左右。如出现体重未达标或超标的鸡应隔离后单独饲养。对体重未达标的鸡应适当增加日饲料量, 直到达标为止。对体重超标的鸡不宜采取降低日饲料量的办法, 正确的方法是对其日饲料量不增不减, 控制其体重日增长需要量, 直到其体重达到正常标准为止。

2.3 疫苗接种和驱虫

在此阶段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寄生于体表的虱、螨寄生虫可采取喷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寄生于肠道的寄生虫则采取饲料拌药喂服。与此同时, 对鸡群要进行一次新城疫Ⅰ系疫苗注射, 防止鸡群开产后暴发新城疫造成经济损失。

2.4 做好鸡舍及设备的清洗与消毒

在此阶段必须做好鸡舍的维修、清洗和消毒工作。对于老鸡舍须将粘附在墙壁、地面网架上的鸡粪以及门窗、屋梁上的灰尘等用水彻底洗刷干净。鸡笼、设备、用具等在用水冼净的基础上再用专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待鸡舍内干燥后, 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按2 ∶1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

2.5 适时转群

为了使鸡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 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的采食量、产蛋量下降等应激反应, 应将鸡群在此阶段转入产蛋鸡舍。为了减轻应激, 转群应安排在晚上进行, 在转群前后2~3天, 饲料中应添加药物, 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

2.6 饲料营养的调整

为了适应鸡体重、生殖系统的生长和髓骨钙的沉积, 要求在转群后至21周龄期间使用产蛋前期料, 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水平。同时做好饲料的逐渐过渡工作。具体方法是:先2/3前料、1/3后料混合饲喂2~3天, 然后1/3前料、2/3后料混合饲喂3~4天之后再过渡到需要更换的新料。

2.7 增加光照时间

蛋鸡从第15周开始要增加人工光照, 增加幅度为每周延长40~60分钟, 直到产蛋高峰期光照总时数为每天16~17小时止, 此后保持恒定。

2.8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夏季舍温最好能控制在36 ℃以下, 冬季在10 ℃以上, 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湿度以65%左右为宜, 加强卫生管理和消毒措施。

3 小 结

综上所述, 针对蛋鸡在预产阶段的生理特性, 在加强该阶段的管理上得出如下结论。

3.1 蛋鸡预产阶段是新母鸡群预产前的过渡时期, 时间虽短, 但影响产蛋性能的程度很大。该阶段合理的饲养管理, 对新母鸡群进入产蛋期后能适时开产, 迅速达到产蛋高峰, 蛋重大, 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 产蛋期死淘汰率低等至关重要。

3.2 该阶段是鸡生殖系统快速发育, 体重增加, 髓骨钙快速沉积时期, 因此, 其饲养营养标准及管理方法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一方面提高饲料中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的水平, 逐步过渡到饲喂产蛋前期料, 增加光照时间, 以适应其生理变化需求。

篇4:初中阶段生理心理特点

关键词:生理;心理;幼儿;小提琴幼儿阶段小孩的身体与心理的发展还不健全,这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能力。不能否认幼儿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在此阶段在小提琴教育上给幼儿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有些家長在对待幼儿的小提琴学习上有些“赶鸭子上架”既不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又不考虑儿童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其实儿童身体机能的成长与运动技能的不断发展,对于小提琴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关系;同理,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对小提琴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对此从兴趣、视知觉、听觉、触弦感觉、时间感觉记忆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1以兴趣带动小提琴学习

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音乐还处于启蒙阶段,要想儿童对小提琴产生兴趣,莫过于要儿童喜欢上小提琴。儿童在听了小提琴以后内心感觉特别的舒服,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是最重要的。从了解小提琴到喜欢上小提琴是需要时间的,家长、教师不能操之过急,等待儿童求知欲和心理需求的萌发。小提琴不同于一般的乐器,学习它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所以说仅仅靠家长的催促和儿童的毅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儿童能从心理上真正地爱上小提琴,并把小提琴作为一种兴趣才能有所成效;千万谨记不能硬性地安排学生学习小提琴,否则只会给儿童带来痛苦,伤及幼小的心灵,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厌烦音乐情绪。

2小提琴学习的基础——视知觉

在小提琴学习中在“手”与“眼”都很重要,针对小提琴学习中眼的作用而言,必须要正确地读谱,快速地读谱。但这是建立在心理与生理的发展为基础的。尤其是幼儿的视知觉能力相当重要,因为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到乐谱,认知乐谱和理解乐谱。根据我们对幼儿的观察,在二周左右的儿童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幼儿对物品大小的认识能力在3周以后才能达到。上下关系估计在2.5周就已经清楚了,但是左右关系则要在4周左右,发育迟缓的则要等到六周以后。所以说幼儿对于小提琴的学习,仅在阅读音符上就需要很多的教育方式作为辅助才能初步了解,我可以利用把音符变成有趣的故事来增强他们的记忆,还以把音符涂上各种颜色,才能达到。

3小提琴学习的重要因素——听觉

在小提琴的知觉活动中,敏锐的听觉至关重要。知觉要和皮肤感觉、运动感觉协同才能发挥作用。幼儿在出生以后5个月以后就能正确地把音源方位找到。但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地判断出音的高低和差别,所以难以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长短。乐音是音乐的主要构成“材料”,综上所言,听觉要发展到一定的敏锐程度才能学习小提琴。例如,要把充实的音、不充实的音、掠过音、嘶哑音等分辨出来,还要把他们的强弱音变化和硬、弱音的异同搞清楚。当然不可否认有些学生的听觉活动有一定的天分,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音乐训练来提高自身的敏锐性。所以,为保证幼儿听觉充分发展,就必须强加锻炼。

4学习小提琴的基本条件——触弦感觉

结合生理分析,良好的皮肤感觉与运动感觉对于小提琴的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皮肤感觉中的压觉在小提琴学习中至关重要。物体在对身体产生压力的过程中,皮肤与物体接触的部分会感受到压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压觉。对皮肤的两点施予压的刺激,会引起两个感觉,这两个感觉的最小间隔叫作触空间阈或二点阈,值越小感觉也就越敏锐。作为幼儿阶段的儿童在对小提琴进行学习时必须要有压觉,压觉的出现与年龄和身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其实就是触弦的感觉,它不仅关系到听觉,就连手指头的皮肤也会轻轻地感觉到自身皮肤对琴弦的抵抗感。所以说在儿童的身体条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感觉到运动感觉和压觉,进一步实现与听觉的有效结合,这样对于幼儿小提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5小提琴的根本保障——时间感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许我们还在诧异为什么时间成了一种重要的要素。让我们具体的解释时间是什么恐怕是件困难的事情。通过精神作用的时间其实就是心理作用的时间,可以解释为一种意识的持续感。在对小提琴的学习中主要是对音乐长短的知觉,对小提琴鸣响期间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我所说的知觉其实就是时间知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天生的直觉能力是有所差距的,如果对知觉的掌控不好,会使在小提琴学习时产生速度不稳定的情况,以致发生节奏紊乱、音长不准等情况。但是,这些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弥补不足。所以说在对小提琴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练,还要学会听,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做好必要的指导与纠正。

6小提琴学习的提高——记忆力

音乐戏曲与小提琴音乐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戏曲可以脱离乐谱,但是小提琴却不行。所以,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识谱能力强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于识谱能力必须要重视,但是永远依靠边拉边奏则说明在学习上发生了问题。小提琴演奏的成熟阶段要能摆脱乐谱还能正确地演奏,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谱的了解按照自己心里的感觉,把它自由地演奏出来才可以。在此期间,拥有较好的记忆力是比较重要的。对于记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纯机械记忆法,另一种则是论理记忆法,所谓的论理记忆法则是善于分析乐谱材料,了解其中内容,有效地组织乐谱形成理论系统,提高记忆。机械记忆在8~12岁期间为高潮期,自后逐步下降,在进入17岁时又发达起来。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幼儿的小提琴学习,在幼儿阶段的背诵时不宜太注重细节,要把全曲作为重点;在进入儿童期结束期再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做简单的乐曲分析。另外,乐谱通过听觉进行记忆和通过视觉进行记忆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研究发现,在儿童期通过听觉进行记忆要比视觉好一些。所以,广大的小提琴教师要根据研究结果科学指导幼儿期的小提琴学习。

7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逐步认识了幼儿阶段生理和心理对小提琴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改变以前对幼儿学习小提琴的要求,尽量地贴近儿童,了解儿童,施以符合目前实际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挖掘和创新更多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

[1] 罗微.论儿童小提琴启蒙教学及心理训练在其中的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3.

[2] 谢成辰.赵诞青小提琴启蒙教学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篇5:小学一年级心理生理特点.

孩子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幼儿期的特征,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出现打闹现象,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在学习活动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记忆,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游戏色彩。

1、儿童面临着从“依附家长”向“独立生活”转化。

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要在班集体里作为独立的一员,认真听课读书,要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检查文具书本是否齐全,这些活动都将进一步促进儿童由依附转向更多的独立,也可以说六、七岁是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

2、儿童面临着主要活动方式从“以游戏为主”向“以学习为主”的转变。

从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转换成一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角色的改变导致了其活动方式改变。入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是玩,是游戏;入学后,主要活动是学习。由于他们的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加之自控能力较弱,所以仍有较强的游戏需要。

3、儿童面临着“与家庭成员的纵向密切关系”向“学校成员横向关系”的发展。儿童一入学,除了整个活动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外,极为明显的是他们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将他们作为社会正式成员对待。在学校的教学班里,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他们要对自己负责任,要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取荣誉。学习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说明:了解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学习心理、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分年级的发展目标。对家长和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解决教师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会有帮助,同时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各年级孩子的成长任务,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

一年级: 一、一般心理特点

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二、入学后的适应期。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二年级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二年级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2、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3、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例如开运动会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运动员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自己班级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赢了,他们会默不作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比如擦桌子,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擦完的学生 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二、学习

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许多家长、教师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

手段。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三、应掌握的行为习惯

1、不打扰别人:孩子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就会出现一些令老师家长难堪的场合。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孩子理解: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的,每个人

都要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不要只想着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或其它事需要安静,应自觉和同学们小声说话或先学习,等客人走后再大声玩闹。孩子也不能总是安静沉闷,那也不利于孩子成长。要让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思考,从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二年级学生应该理解和自觉运用这些规则和习惯。大声说话令人不愉快,因为影响他人的交谈或者办事。说话时能够让对方听到便可以了。孩子从小就要在这方面加以培养。

2、外出应注意的问题:离家时间稍长时,要给家长打电话,告诉自己的情况,以便让家长放心。3、不说谎话: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由于贪玩,孩子经常忘记做应该做的事,耽误学习。为了避免被指责,有时会说谎话。一年级学生想去玩时,会直接提出要求: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但是,二年级学生便改变了方法:作业完成了!可以玩了吧。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刚开始发现孩子说谎话,不要太认真,假装和孩子说别的事,暗示或引导他明白相关的道理。引导的目的是,让孩子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隐瞒自己的想法。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形成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学会体谅他人,诚实待人。三年级:

在学校表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三年级学生看来是最重要的事。一、一般心理特点。

1、外向性-活泼、开朗。

三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2、受批评也不生气

由于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究竟,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按铃、看相册、摆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间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

3、初步懂得趋利弊害

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弊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

与同学吵架时,当老师询问吵架的理由,双方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话则不说。这个阶段还不懂得如何合理反驳。这个特点比二年级时故意说没有作业,想出去玩的表现还要不好,因为二年级时的动机很简单,而且不是有准备的、恶意的,是单一的眼前动机造成说假话。三年级学生是有意识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

一面。所以,不管是家里人之间发生争执,还是和别人吵架,家长、老师一定要听双方 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做完一件事时,要从失败的地方开始总结,告诉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4、推崇有力量的英雄

三年级学生绝对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个阶段推崇学者、科学家的孩子很少,对于自己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崇拜。

对崇拜的人物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在高年级有力量、个头高的学生面前,表现出服服帖帖,孩子们对这种“孩子王”言听计从,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仿佛是校园小团伙。

二、学习

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感相当明显,老师的授课量很大,又有许多家庭作业。指导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便成为家长老师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观察能力,要提示孩子观察自然生物和地貌、河流等景观,写出自己的体会,提高孩子的综合观察思考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必要时可以按照测量表来测试一下创造力情况,以便鼓励孩子更好地成长。三年级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是一个难关。在三年级数学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过去高年级出现的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习语文课时,需要记忆、背诵大量的汉字和诗词,应采用灵活实用的方法。关于学习方法,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听觉手段进行灌输式教学。据调查,学生中有70%是用听觉学习,30%用视觉学习。一旦改变方式,大部分内容用电视或图片演示给学生时,反而无所适从。

三年级时,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开始产生,家长、老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变化,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行为。要从他的角度体会当时的心理状态,协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打电话求助他人,也不能总是等着老师第二天的讲解。

三、应具备的习惯

三年级学生应该懂得并能够做到帮助大人做一些辅助劳动。这个年龄的孩子兴趣很难持久,只能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马上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花费时间较多时,告诉他怎么做或者让他干一会儿就可以了,不能作为劳动力长时间使用。三年级学生不懂得自己的真实力量有多大,有时候在别人面前逞能。在大人面前会成为笑话,但是在比他小的孩子面前或在家看门时容易发生意外事件。总之,三年级学生应当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

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加上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模糊不清,容易发生离家远走或丢失事件。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养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

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一、一般心理特点 1、难以引导时期。

公认四年级学生非常难以引导,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一方面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发育快的已接近中学生的指标,发育最慢的还像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孩子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小时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可以搞明白,视野开阔、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孩子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而条件不好,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显得孤陋寡闻。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由此,个人知识面也迅速拉开差距,可以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深的要求。有的老师感叹:这些孩子根本管不了,知道的事比我还多呢!

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他们不只是寻找热闹的漫画或故事书,而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对理科感兴趣的孩子开始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读物。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说明四年级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成年人所具有的稳定的自主能力。2、开始意识到“自己”。

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如,这样不合适,那样又有妨碍。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等

同于他人。这个“自己”常常站在主观愿望的对立面。在处理事物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日常生活之外,文具的准备,与他人的交往,整理内务等,应完全独立完成。过去由家长打扮,现在则愿意自己打扮;过去买东西要跟随妈妈一起去,现在则自己独自去,或者和同学一起去,不受大人意见的左右。三年级以前,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和大人讲,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四年级学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3、作假——学会欺骗。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这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例如,让孩子在家看门,他表面答应很好,等大人走了,他可能把门锁上去商店买吃的去了;家长让他去买洗衣粉,他可能买比较便宜的一种,而把剩下的钱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后隐瞒实情。

三年级学生不太会寻找理由自我掩盖,在遇到理屈的时候沉默不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辩护。与小时侯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相比,四年级学生知道选择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有时隐瞒真实的情况。这是小时侯发现孩子偶尔说假话时没有及时纠正所带来的恶果。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和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期,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一些不良习惯,选择一些正当有意义的行为方式是家长、老师和同学本身都应该争取的目标。

二、学习

从四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之前,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四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当然,落后一段时间可以再追赶上去,但那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是否应该努力,怎样下工夫去学习,四年级学生应该明白这些道理。这个学年的成绩将会影响五、六年级学习,进一步会影响到中学的成绩。

四年级的课程增加了,老师也开始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学生学习,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四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应用题的分析、理解等,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多了。语文教学中开始注重记忆与阅读的结合,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阅读知识。可以运用学习参考书,检索、查阅图书资料时也可以运用图书馆。

字写得很干净,这和他们注意事物细节的心理特点有关,琢磨字的结构和组成,从中发现技巧甚至乐趣。

四年级学生的作业量继续加大,平时的疲劳紧紧束缚着少年儿童活泼的天性。

三、生活

1、自己的事自己做。2、容易受伤的年龄。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身体发育很快,灵活性和协调性不够稳定,所以,皮肉受伤的事经常发生。根据统计,在学校实行对孩子安全指导教育之前,各种伤害发生率随年级升高上升明显;实行安全指导教育以后,其它年级组下降明显,而四年级和五年级组下降不明显。

说明四年级、五年级组受伤最难控制。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要注意宣传安全防范,让孩子保护自己。此外,对孩子的被动保护不能过分,要让孩子增加活动机会,学会运动中的保护技巧。3、学会正确打扮自己

四年级学生自己有选择和分析对比的经验,所以,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观衣着形象设计。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让他们学会正确打扮自己。

首先,穿衣服要干净、整洁。特别是女孩子,要重视自己的形象。

其次,是颜色。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体型和肤色的衣服颜色,朴素的颜色如浅、浅灰、灰白、淡绿等适合各种性格的学生。同时,一些艳丽明快的颜色装饰在男孩子的衣服上也不难看。服装颜色以自己喜欢的样式为主,不必过于追求特殊的风格。

服饰和行为礼仪是一个整体,仅靠好的服饰无法证明一个人的个性,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懂得一般社会礼仪。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励他出去玩耍。一、一般心理特点 1、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

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

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4、不轻信吹捧

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二、学习要领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1、加强预习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2、接触自然、社会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3、练习写书信

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这是一生中运用最频繁的一种书写文体。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完整地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

在学校学习,有时老师为了赶进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把一些单元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剩下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

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去体会。2、嘲弄人

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

一年级学生不懂得开玩笑,遇到什么事都是一种很认真的模样。二三年级学生可以听明白笑话和一般对话的区别,但是自己不会用,常常张冠李戴。五年级学生不仅会开别人的玩笑,而且对事情喜欢用

“不正经”的语气描绘一番,自己创作笑话。有时很平常的一件事,到了他们那里则能渲染得天花乱坠。

不过,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不值得提倡。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例如身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3、偷窃行为

偷窃行为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始出现。

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是这样。

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甚至一些家庭条件很好的女孩子也有这种行为,和常识中认为她们胆小不敢做事的想法不同。北京市的超级市场中失窃率较高,在这些偷窃活动中,不少人就是五六年级或初中学生。

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四、性成熟

五年级学生出现性成熟现象,尤其是女孩子。这同社会文化传播、营养改良、人文行为观念进步的刺激有直接关系。1、初潮及准备

性成熟现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要体现在女学生身上。

月经是普通女性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它是女性生理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一次重大转变。根据1991年中国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女学生的初潮期要早一些,大约为12.5岁。全国平均的初潮年龄则为14.16岁。

从调查情况看,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根本不知道生理现象的几乎没有,但是对于初潮来临时怎么处理,却有不少学生表示恐慌,心中无数。说明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缺乏引导。没有注意到孩子可能较早地出现的生理现象。2、变声及保护

变声是由于喉头的快速生长,声带拉长变粗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男孩子的性特征。一般要经过两三年时间才会稳定。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声,什么时候结束,本人往往感觉不到。男女学生都有变声期,但是男生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女生几乎不等发现便悄悄地完成了变声期。变声期经常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六年级: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一、一般心理特点 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二、学习要点

1、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十分重要。2、主动扩大知识面

除了主要课程之外,六年级学生还应涉猎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为以后学习的基础。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对接触到的新知识进行主动的钻研。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题目,不要轻易地寻求一个答案就放过去。

六年级学生注意社会新闻事件,对于社会动态、自然灾害、交通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历史上一些重要时期和名人轶事也比较关心,有些学生可以运用查阅的资料写作,正面评论社会事件,对此,老师、家长应积极提高帮助。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合作

六年级是小学生活最后一年,所以这些学生是小学生中的大哥哥、大姐姐,集体观念比较起来应该最强。在家里也是小大人,应该理解大人做出的选择,同时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应该懂得集体合作的意义。2、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让六年级学生敢于承担责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前面提过的力所能及。整理房间、擦拭家具用品、清洗衣物等内务应该主动及时地做好。购买粮食、维修电器、劝阻成年人吵架等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不要勉强去做。

为了指导孩子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事情让他做一做看,判断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可以让胆大的孩子收敛一些,另方面可以让胆小的孩子增强自信心,在许多事情上并不比别人差。另外,也让孩子明白,通过多次训练,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尝试做新的事情时,失败是难免的,不过多次失败会伤害自尊心,应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心态。3、耍心眼儿

五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学生们变得伶牙利齿,能说会道,学会耍心眼了。

六年级学生懂得一些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了,有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制造假象迷惑家长或老师。六年级学生也学会指挥比自己小的孩子做事。坐在一边等着让小同学给自己买吃的,或者让人家做事,自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指挥。也有的故意挑逗小同学之间打架,在一边看热闹。这是受社会不良现象和电视动画片影响,开玩笑寻求刺激带来的行为结果。喜欢指挥别人,凌驾于他人之上,也许表现出领导才能,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出坏主意,让比他小的孩子做事,就要注意引导,必要时严厉制止,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集体做坏事

六年级形式的团体意识很强,在集体活动中可以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但是由于不能清楚地区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常常为了团伙的利益冒险做坏事。

根据对几百名儿童行为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特别是假期成帮结伙的很多。在9——12岁的小学生中帮派意识很重,一些家庭条件好、身强体壮、喜欢支使他人的男孩子;模样漂亮、家里管教很松、有钱有物、行为自由散漫的女孩子都容易成为帮派的小头目。十岁左右的孩子价值观念本来就不稳定,加上小头目的胡乱指挥,使孩子们手足无措,心理偏激,经常盲目做事。一些胆小的孩子害怕受欺负,故意加入一个团伙给自己壮胆,但在团伙内又不敢说话,盲目服从。

5、对过错不宜公开张扬

六年级学生发生偷窃或其它过火的违法事件,处理方法以内部说教的冷处理为好,不宜公开张扬。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转载)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

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

2、三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二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较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三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

4、三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

5、三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因此,要多安排中、小强度的练习活动,不易安排静力性或爆发性练习。

6、三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每日平均需睡眠的时间为10小时左右,清醒时间增多,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5、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5、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6、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四年级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一般为10—11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10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五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五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四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12岁以后差距逐渐加大,男生大于女生。

3、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1---12岁时,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五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五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大。

6、五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7、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4、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12岁达到高峰,以后增长率逐年迅速下降;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六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六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五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1---12岁时仍处于增长阶段;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男女生比较男生均大于同龄女生,12岁以后逐年加大。

3、六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3岁时,静力性耐力和爆发力也开始为敏感期。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六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

6、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开始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7、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每天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

4、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4、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集体意识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一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二).心理特点

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

5、爱抚的需要迫切。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 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依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级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9岁儿童的及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及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却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心理特点

1、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

2、情绪较稳定。对情绪的调节开始和某种道德规范相联系。在无明显的外因的诱惑下,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懂得集体活动的一些规则、规范。开始以兴趣、爱好来选择朋友,朋友关系日趋稳定。

4、自我尊重、获取他人尊重的需要比较强烈。

5、开始从活动的效果、动机等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与他人比较。对成人的依赖较之低年级明显减少。

6、开始了解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出现喜爱某些学科、不喜爱另一些学科的兴趣倾向。

7、气质类型开始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兴奋型的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为班级、为老师做事,但又常显出粗糙、虎头蛇尾的特点;抑制型的学生做事细心,有持久性,却又常显出拘谨、胆怯、被动的性格特点。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芽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生的“动荡”中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五六年级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骼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特别是到六年级的时候,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二)心理方面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做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1、一般心理特点

1)、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

2)、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相比较,随着年级的升高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

4)、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学习方面:

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

3、交往方面:

高年级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进入了一个亲密共享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之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择优标准也相对严格起来。同时,学生的同伴团体也大大发展,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在这一时期两性交往就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清晰。所以很多同学就出现了本能的对异性的排斥现象,出现相互攻击等现象。

4、生活方面:

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像低年级那样充满幻想,他们会有广泛的兴趣。他们的集体生活意识在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许多女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她们还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一切事物,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

篇6: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3.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人的性格,一般是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相应地成熟、固定下来的。老年人由于经历复杂,经验更丰富,因此性格特点也就更加突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四种年龄标准,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地位年龄和人际关系年龄。

生理年龄在60岁左右就基本停止,而决定你是衰老者还是精干者,则取决于后面三种年龄标准。

从总体上讲,老年人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老化的时期,但是,心理的老化不一定和生理的老化平行发展,也就是说,其发生的迟早,依个人的心理能力而定。心理老化的标准,不仅是个能力问题,还包括人生在态度.学习的欲望.欣赏、享受满足与愉快的能力.兴趣的广泛性以及人的意志能力等等。在衰老的发展方面,个人的生活“动机”特别重要,一个人退休、卸下家务之后,如果不想求仪表、态度、生活方式的更新和追求,就可能较快衰老。

许多人心理早衰,并不是他们天赋差,而是他们未能尽量发挥生命的潜能。这个对老年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明显地反映在“老年人格”的五种类型上。

自主型

这类老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有智慧,富有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生活充满朝气,很愿为社会公益服务,或继续从事一些有技术的劳动。理解自己与晚辈的关系,不苛求别人。心理上能自我适应,不依赖别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问题与困难。兴趣广泛,对未来并不感到苦恼,虽然与家庭环境不尽协调,但主观感受积极丰富,不怨天犹人。这类老人为数并不多。

安乐型

没有过多的个人追求,对家庭和环境的要求也不高,只求生活的清闲和安适,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悠然自得。但实际上,家庭环境是这种人的庇护所,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在物质上,特别是在精神上依靠别人的援助。如果家庭气氛比较协调,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这类老人没有强烈的个人兴趣,不欢喜工作,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

操劳型

对闲暇持否定的看法,用不停的工作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担忧。他们不轻易放弃对家庭生计的主持,希望掌管家庭大权,为家庭的各种事务操劳奔忙,对子女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控制欲。希望用自己的献身劳作换得人间温暖。但他们辛苦付出如果得不到感情的回报,就会变得嫉妒和不满。

愤恨型

往往有不如意的生活经历,或者过去顺利,到了老年受到了承受不了的挫折,所以怨恨自己未达到人生目标。这种自我不满继而转换成对亲人、眷属的敌意和苛求。对人要求较多,好指责、埋怨别人;对人存有偏听,好追忆过去,个人又缺乏独立的个性,对未来表现得消极,抑郁。常表现得执拗、固执、自我拒绝。

自暴自弃型

它是愤恨的另一种表现。这种人常把不满、愤懑压在心底,常责备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对一切事物都兴趣索然,消极悲观。在行为上有极端退缩,深居简出,拒绝与人交往,整天形影相吊,孤独孑然。这些人一旦有了疾病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容易轻易了此一生,走上绝路。

在老人社会中,前三种类型,可以说是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晚年的生活适应,能在各自选择的生活中得到欢乐的满足,而后两种是不适应晚年生活的老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软弱的老年人格,这两种人格类型的老人衰老异常迅速,更容易出现老年人的精神障碍。社会和家人,应从各方面为这两种老人提供心理帮助和公益服务。

老人们的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其性格表现也千差万别

在老年人经历的漫长岁月中,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其性格表现千差万别。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表现分为以下类型:

进取型:他们正视现实,克服体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们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余热。他们心胸宽广,不为小事苦闷、生气,因而能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健康。

安乐型:这类老人承认或接受现实的自我,对现在或将来没有计划,无所追求、只想悠闲自得地生活。认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点清福了,他们养花种草,钓鱼下棋。由于他们善于适应晚年生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获得满足,生活得逍遥自在。

抑郁型:他们较难适应离开工作岗位、社会地位或角色发生了变化的晚年生活。他们常常留恋过去,对人对事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由于生活单调、空虚、无聊,心理上更增加了寂寞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易怒型:这类老人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特别在家里动辄火冒三丈。他们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已衰老的现实,把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对一切缺乏兴趣。

自责型:他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自身,常自责自罪,悲观失望;对别人漠不关心,十分孤独。他们认为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解脱。有的甚至用自杀来了却一生。

偏执型:这类老人习惯于以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固执偏激,情感不稳,也不愿接近亲友。

拘谨型:这类老人往往谨小慎微,缺乏勇气、进取精神和上进心。这种心理状态往往降低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容易加速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的进程。

混合型:有些老人的性格不稳定,有时呈现抑郁型,有时却表现出自责型,或者偏执型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则老人性格也可以由 原来内向型的沉默寡言,变成外向型的灵活开朗,好与人来往,喜欢社交等。总之,老年人 的性格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受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另外,遗传因素不仅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关,而且对性格的发展变化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其父母的性格特征,即使到了老年,这种父母性格的影响也依然存在,清晰可辨。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1.长者心态由于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教育者的姿态与人沟通,那样可增强他们的自尊;表现为啰嗦、爱“教训”人。2 怀旧心理老年人都有将自己的记忆和经验与他人分享的的心理,只要别人对那些故事感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常见于对过去用过的物品、相册、信件等有特别的依恋情结,常在有人来是拿出来把玩介绍。“自私” 老年人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尤其表现在护“犊子”上,等等。悲观厌世 这种情况多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等因素。“自闭”随着年龄增高,精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减退和欠灵活机敏,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情绪低落、焦虑等。多表现为刻意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怒悲恶等情绪。

老年患者性格特征的成因除了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疾病影响外,很多外界因素亦可引起,如退休后社会交往少,生活方式单调,生病住院不适应环境,或因丧偶等致孤独、寂寞、情绪的低落、焦虑,使忧郁症、癌肿的发病率会相应地有所增高,老年人生病住院后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下降,经济不富裕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因长期体弱多病导致情绪焦虑、忧郁 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2.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

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有人误以为这是“享清福”,实际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地做一点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爱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营养。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吸烟和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对老人的健康不利。但他们常辩解道:“我对烟酒没有瘾,抽点烟、喝点酒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享受。人老了,还不会享受,那有什么意思呢!”近年来,社会上赌博成风,沉溺于赌博的老年人颇多。这不仅对老人的心身健康不利,也常是老人犯罪的基础。

3.生活事件导致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给人招来烦恼、忧愁与痛苦。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几种:

丧偶 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

再婚 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婚后,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原因在于有些老年人再婚的动机不正确,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对方物质条件好,可化为公用。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

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婆媳关系不和,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总之,老年人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阴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

5.经济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还可能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痛苦和不幸,冲击老人的心身健康 日常老人心理护理须知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5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础,是我们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与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的流行,预防胜过治疗,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成为预防各种老年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他们往往不能长久坚持,而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老人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需要有人,或组织机构对它们进行专业的健康管理。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一般评估入院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判断三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2.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如遇到一件令人庆幸的事感知应有愉快情绪反应并以愉快语调和行为来表达用不快语调诉说一件愉快的事或对痛苦的事件作出快乐的反应这就是异常。3.人格的稳定性。如一个平常开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说明他心理行为偏离正常。我们在分析判断时要全面考虑其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相互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和个体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常用有观察法、交谈法、和测试法。测试法一般由经过心理学培训的人员或心理咨询师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员一般在平时日常护理中运用观察法和交谈法,来进行老人心理评估,评估做法:

1.做好与认知、心理活动有关的一般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会导致老人的情绪改变,如焦虑、紧张、恐惧或痛苦。同样老年人心理不适也会有血压的升高、脉搏增快等表现。

(2)面容表情:注意观察老人因情绪改变而引起的面容和表情的变化如高校、激动、兴奋、紧张、焦虑、痛苦、愤怒等。

(3)情绪情感:注意观察老人内在的情感反应,如自卑、自责、悔恨、内疚、自信、自尊、自豪等。同时也应倾听老人对自己情感的描述。(4)姿势步态:注意观察老人老人是否有因情绪情感活动所引起的身体姿势与步态的改变,当出现手足无措、坐立不安时往往反应内心的焦虑、惊恐、紧张,当手足发抖甚至身体发颤时,要注意老人是否很气愤等。

(5)精神睡眠:注意观察老人的精神面貌与睡眠情况,有无萎靡不振、长吁短叹、消极悲观的精神状况,了解老人是否有入睡困难、早醒和多梦情况。(6)动作行为:注意观察老人的行为和动作,是否有举止不端、不修边幅、衣裳

爱整洁现象,在言语表情方面是否有懒言少语或喋喋不休、语调低沉或高昂,在动作方面是否有动作迟缓、不协调现象等。2.做好与认知、心理活动有关能力的观察

(1)一般能力观察:一般能力即是指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判断力、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评估者应根据需要设计情景与问题,便于观察分析老人的一般能力。

(2)特殊能力的观察:特殊能力是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包括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包括动作能力、机械能力、核对能力、美术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评估时对老人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际表现来观察其上述相应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其对娱乐、体育的兴趣爱好是否广泛,兴趣是否易变,对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能否独立生活,是否能与过去一样对某些活动保持兴趣,并有专业的表现。护理员常用心理服务方法

敬老院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的休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更多的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和呵护,根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参加一些阅读、音乐、棋类等文化活动。护理员还可用聊天谈心方式经常关爱老人,具体的沟通方法如下:

(1)注意沟通要避开老人就餐、午睡或正忙碌的时候,同时注意老人是否愿意进行交谈。

(2)态度诚恳自然、尊重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耐心,多倾听且鼓励老年人畅所欲言,不随便打断老年人的谈话。

(3)适当的身体姿势、适当的语言、平等的谈话方式、语言剪短、扼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非专业语言。

(4)以适宜的称谓称呼老年人,说话的速度和缓且清楚,提供老年人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反应信息。

(5)当发现入住老年出现精神异常如独自流泪、唉声叹气、拒绝见任何人、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坐立不安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能帮助解决引起心理危机的问题,除进行一般的劝说和疏导以外,应及时汇报院领导安排心理医生进行诊疗,发现有自杀行为者及时报告院方,根据老人情况与家属协商,严密观察老人的情况,有严重精神问题者做好转院治疗工作。

上一篇:快速金属模具制造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下一篇:个人市场营销课程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