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服务

2024-05-28

抓好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服务(精选6篇)

篇1:抓好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服务

我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万人,其中省外务工9万余人。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8月份开始,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陆续返乡,累计达到2.6万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18%。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给劳务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我们积极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

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抓好政策宣传与信息发布。一是通过人力资源市场、驻外劳务机构、各劳务协作组织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二是印发了“春风卡”6500份。“春风卡”包括《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求职指南、维权注意事项、投拆举报电话等内容;三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资科、宣传车和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信息员深入村组宣传等途径,把政策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

办好现场招聘会,免费开展职业介绍服务。2009年元月8日和 2月4日,组织了两场大型招聘洽谈会,进场的县内外企业达85家,提供就业岗位5500多个,岗位涉及制造、电子、纺织、酒店、零售、保安等各行各业,不仅绝大多数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而且不少用人单位还优先录用返乡农民工。全县6719名求职者进场应聘,返乡农民工占到60%以上,有1792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初步意向协议,有1045人获得了就业再就业岗位,有147人当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全县返乡农民工在当地重新就业4791人,占回流人数的18%。

加大补贴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自去年9月份以来,共组织返乡农民工2315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免费培训。一是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大力培训农村实用技术,重点培养种养技术、农业机械、农特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面向本地龙头企业,切实开展订单培训。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根据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组织人员参加就地就近的订单式培训。如组织武钢通山森泰钢铁公司与定点培训机构签订用工培训协议,培训返乡农民工132人,全部实现就业;三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组织79名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对实现创业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目前,已有48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通过他们的创业也带动了一大批返乡农民就业。

篇2:抓好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服务

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继业书记赴遵义县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为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动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张继业于9月12日率调研组深入遵义县开展调研。

张继业书记一行在遵义县人社局刘文焰局长的陪同下,先后到由返乡农民工胡广芬任董事长的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新厂房施工现场、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查看,实地掌握了有关情况,并与企业和园区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在了解到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并已有10家企业入住、将实现2000—3000人就业,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刚成熟的提子产销两旺时,张继业书记对遵义县人社局帮促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张继业书记在调研中,不时与遵义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乡镇、基层人社中心的负责同志研讨和交换情况,探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张继业书记指出,由于农民工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非常有限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

篇3:抓好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服务

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外部需求减弱, 出口受阻, 同时, 资源危机、生态危机迫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导致大批农民工结构性失业。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必将会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的安定。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可以有效缓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同时, 对促进低碳化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外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创业研究较少, 这些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创业者个体等方面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国内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较多, 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 各自提出相应的对策, 例如, 阳立高等 (2008) 提出改革个体经营工商登记制度、调整金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等政策建议;陈浩等 (2010) 提出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并辅之以适应性培训, 在构建农业产业链过程中鼓励民工创业, 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等建议。

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中探讨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不多, 亟待深入。我们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与需求, 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与相关性, 最后系统地提出了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分析

(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所办企业大多是初级形态。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经营形式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 部分农民工回乡务农, 搞农业开发经营, 虽然形成了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 但所办的企业大多是初级形态。

2. 投资方向主要是发展工商经济。

农民工输出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江浙等沿海地区, 大量返乡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外贸加工出口行业、建筑行业、制造行业等, 他们大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 利用打工期间获得的见识、本领、资金、信息、社会资本等, 发展工商服务业。

3. 创业规模小, 结构单一, 技术含量偏低。

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 大部分是自有资金,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规模普遍较小, 创业一般都基于以前打工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 生产结构单一, 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

(二)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需求

根据问卷与走访调查, 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主要表现在:

1. 对创业信息的需求。

返乡农民工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动向了解的途径有限, 主要通过传统方式来获取关于创业方面的信息, 对创业的行业选择和各种国家政策了解程度比较低。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条件, 让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创业信息。

2. 对创业环境的需求。

创业环境问题是目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焦点问题之一, 调查反映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民工开办企业或经商需要很多部门审批, 还存在不规范收费和收费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 农民工期待政府优化创业环境。

3. 对创业培训的需求。

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比较低, 十分渴望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 希望政府能够建立免费为农民工培训的机构。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障碍分析

(一) 自身的障碍

1. 缺乏创业意识。

部分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 但担心创业风险, 害怕创业失败会丢失在外务工多年的积蓄;担心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当地的创业投资环境不佳, 对创业时机把握不准。另外, 还担心在技术方面得不到可靠的支持, 返乡农民工创业意识不强。

2. 缺乏创业技能。

返乡农民工在外打工, 从事低端产业者居多, 技术含量不高, 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农民工在外也很少有创业实践活动, 更无创业知识和创业理论的储备, 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掌握单一技能。由于创业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返乡农民工创业多数是家庭式的创业模式或小规模、低效益的“五小”工业企业, 品种单一, 科技含量不高, 致使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3. 创业的资金不足。

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在外打工期间的积累, 再加上家里的存款储蓄, 而农民工过去大多在城市传统部门就业, 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 返乡创业的自有资金不足。除少数返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资本积累之外, 绝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 资金的瓶颈使得大部分人的创业梦成为“水中花, 镜中月”。

(二) 外部环境的障碍

1. 金融支持缺乏。

国家虽有对下岗职工创业的小额贷款优惠政策, 但却没有针对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扶助,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创业难度, 目前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的重要渠道是民间借贷。返乡农民工大多数不愿意去贷款, 认为贷款不但手续麻烦, 要去求人办事, 而且利息过重会增加投资风险。

2. 政策支持乏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工商、税务、农业、城建等多个部门, 各级政府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缺乏有力支持, 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缺少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尽管有的地方、有的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有些政策尚不够具体, 可操作性差, 缺乏吸引力。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需建立以信息指导、政策激励、融资支持为手段, 以创业园区为依托, 以孵化器服务为机制的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

(一) 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 但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缺少产业、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经常吃“马路信息”的亏而上当受骗, 为此, 必须建立起返乡农民工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1. 建立信息服务中心, 广开信息渠道。

将传统信息中介与现代化信息系统相结合,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及时公布信息, 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

2. 建立政策信息服务专栏。

向返乡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 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收集市场信息, 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及时以专栏形式发布市场信息。

3. 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优秀创业者的典型事例。

发挥榜样的明星效应, 发布优秀农民工创业的示范信息, 提高返乡农民工对创业的认同, 从而形成良好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氛围。

(二) 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地理和资源环境等基础条件, 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对农民工创业进行税收减免, 提供财政扶持和补贴。

1.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在登记注册后给予一定年限的扶持期。

扶持期内参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规定实行税费减免优惠, 重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低碳节能企业以及现代化农业, 按规定享受补贴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 在资源使用方面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土地、水、电等资源使用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尽可能地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成本, 激发他们创业的动机。

3. 建立“一揽子”服务的阳光政务超市。

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工商审批、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资金信贷、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一条龙的超市式服务, 简化审批手续,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一些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

(三) 拓展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

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作用, 拓展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 加快信贷改革与创新步伐, 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1. 金融机构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金

融引导, 通过各种信息载体, 把金融知识和国家金融政策传输给农民工创业者。

2. 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 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通过金融机构的调研, 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

3.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支持。

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 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的担保抵押和登记制度, 金融机构与政府财政相结合, 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来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基金。

(四) 筹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

积极筹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将其创办的生产经营场地纳入城乡发展规划, 降低入驻门槛, 鼓励聚集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园区。

1. 合理规划创业园区, 调整园区布局,

力求实现基础设施共享、集约利用土地, 使创业园区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与孵化基地, 降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本。

2. 加强创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搞

好水、电、路、通讯、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解决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问题。

3. 打造高效优质的创业园区服务环境。

在良好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做好农民工创业企业的配套服务, 引进配套协作专家, 同时提供高效优质的政策服务与治安服务。

(五) 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器”

各地政府要把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 增加经费投入, 建立起返乡农民工“孵化器”。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学习特点, 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统筹规划, 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

1. 根据市场需求创办各种层次和不

同专业的创业技能培训班, 开设工商、税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 满足返乡农民工多样的创业需求, 同时, 要强化返乡农民工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 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

2. 邀请成功企业家、相关专家学者举

办专题讲座, 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 运用实例为返乡农民工分析创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解答返乡农民工的疑问, 引导他们如何寻求市场商机和规避风险, 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以创业来推动就业是我国现阶段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和建设低碳化新农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 注重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 为其提供一个良好有利的创业环境, 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要:金融危机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大量农民工因结构性失业而返乡, 给农村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低碳化发展, 正需要大批农民工去创业。引导农民工创业促进就业, 成为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借鉴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理论成果,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 提出了建立以信息指导、政策激励、融资支持为手段, 以创业园区为依托, 以孵化器服务为机制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障碍分析,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阳立高, 廖进中, 张文婧, 李伟舵.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 2008 (4) .

[2].陈浩, 曹亚.后危机时代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与困境分析[J].理论与改革, 2010 (3) .

[3].刘国芒, 张洁, 刘金平.统筹城乡就业, 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难——关于湖南省衡阳返乡农民工的调查与思考[Z].

[4].费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行政与法, 2008 (9) .

篇4:发挥扶贫职能 服务返乡民工

一、基本情况

重点村在外农民工11698人,返乡7545人,其中,因金融危机返乡2563人,季节性返乡2530人,返乡创业78人。截至目前,返乡农民工中除1060人在家待业外,其余人员已通过各种渠道就业,待业人员中女性和年龄偏大的居多,分别是678人和438人。

二、返乡原因

1.因金融风暴返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倒闭、停产、减产、降薪、减员,因此金融风暴成为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完成资金积累返乡创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新的土地流转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不少返乡农民工利用多年打工积攒的资金办起了运输、餐饮、果树种植、水面养殖、荒山开发、农产品加工等经济实体。

3.季节和年龄因素。部分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利用春节放假回乡探亲访友。少数年龄偏大的农民工在外务工十几年,子女相继长大成人,甚至成了第二代打工族,他们的衣食住行基本有了保障,便回家过上了农家乐式的生活。

三、应对措施

重点村大多集中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就业、创业相对困难。根据实际情况,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做好重点村返乡农民工工作作为年初的重点来抓,并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管理,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去年11月中旬,瑞昌市扶贫办召开了“服务重点村返乡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设立了返乡农民工咨询处,对来电来信来人做到有问必答。实行蹲村挂点制,确保每个重点乡镇有一名扶贫办工作人员挂点。派遣专人到四川省绵竹、汶川、北川等县实地了解地震灾区用工需求,适时组织一批木工、泥工、油漆工到灾区务工。发放返乡农民工情况登记表4千余份,各重点村均配备了3-5名信息督查员,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动态,要求各村每10天上报一次农民工返乡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的规模和速度。开始试点建立重点村返乡农民工台帐,重点掌握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技术特长、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

2.依托园区,开展对口培训。针对返乡农民工女性居多、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再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我办联合园区办深入凤竹纺织、瑞中服饰、梅花伞业、金鹿集团等30多家劳动密集型园区企业开展用工情况调研。今年一、二季度,将根据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通过“企业出单,培训机构接单”的方式接收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尽量满足返乡农民工的意愿,做到不限学历、不限年龄、不限人数、不限行业,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所有受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将全部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实现培训项目与企业岗位设置的无缝对接。

3.根据需求,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在调研中,发现不少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多年,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创办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意愿强烈,但由于不懂行,眼前一片茫然。为此,我办无偿为他们创业提供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共有38名返乡农民工得到了帮助,譬如油市村徐社春等3人创办的新型砖瓦厂,既环保又节约能源,还能解决20余人就业。创办期间,主任吴丰年多次会同地矿局、土管局、环保局领导到现场指导业务,并承诺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张坊村张友刚承包开发荒山千余亩种植油茶等经济作物,燕山村桂训友、桂友军承包土地50亩搞山药种植,三金村李美印、雷存纯等7人承包开发1000亩水面搞规模养殖,我办聘请了技术员朱仲模、宋相春为其服务。同时,在扶贫贴息贷款方面,同等条件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将得到优先考虑。在此基础上,我办还将加大力度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家教式”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深入重点乡村的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为农民朋友传道、授业、解惑。

4.加强引导,吸纳返乡农民工参与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整村推进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了农村。对参与整村推进工作的返乡农民工,我办在整村推进资金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在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项目上启动资金困难的农民工,还将视情况给予垫付。此举既解决了返乡农民的就业创业难题,也为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5.积极联系,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征得市政府的批准,2月3日至5日,扶贫办、园区办、就业局组织凤竹纺织、新绅服饰、佰利制衣等15家企业到洪下、花园、乐园、肇陈、洪一等重点乡镇召开了企业用工招聘会。其间,发放返乡农民工优惠政策宣传单2000份,接待人员咨询千余人次,800余名返乡农民工递交了就业申请,158人和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发挥优势,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状况和迫切需求,我们以“瑞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向11个省、市帮扶单位致函;同时,组织乡村领导到16个本市级帮扶单位汇报返乡农民工情况。并征得组织部同意,在重点村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活动,要求每名党员在科技、支农、就业、创业等方面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信息咨询,并对有创业意愿、资金不足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担保贷款帮扶服务。

此外,我们还根据瑞昌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优惠政策,积极联系工商、税务、卫生、环保、国土、规划、劳动、教育等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税收类、社保类、上学类等方面,争取更多优惠和更大支持。

[作者简介]谈志恒,男,江西瑞昌市扶贫办副主任。

篇5:开展反乡农民工四送活动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近期在全省集中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活动(以下简称“四送”)的通知精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2月2日,我区登记返乡农民工为7824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为2953人,占37.3%;30岁到40岁之间的为1872人,占23.9%;40岁以上的为2999人,占38.4%。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无一技之长的约有3600多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6%左右;从返乡前就业地为看,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有5285人,占67.5%;市外省内及北京等其它地区有2539人,占32.5%;从返乡原因来看,本人回乡探亲、休假的有5009人,占64%;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倒闭、破产和本人自动离职而返乡的有2815人,占36%。

“送岗位”活动。2月4日(正月初十)上午,我区在东宝人力资源市场门前广场举办了2009年“关爱农民工楚天帮扶大行动”专场招聘会。招聘会由市、区155家单位提供了7100多个就业岗位,进场应聘求职农民工达6000多人,截止当日下午招聘会结束,共有3763人与招聘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现场录用1932人。

2月6日我区又组织了68家企业参加全市统一的“五送”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500多个,11000多人进场求职,其中农民工近8000人,共有4848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现场录用1049人。两次活动共录用2981人。

“送培训”活动。我区技工学校以及各乡镇就业训练实训基地立足区内企业需求和返乡农民工实际,举办缝纫、机加工等专业的培训班,培训农民工900多人。“关爱农民工楚天帮扶大行动”招聘会上又有142人现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送信息”活动。我区劳动部门共收集了由市、区200多家招聘单位提供的近万个就业岗位参与“关爱农民工楚天帮扶大行动”招聘会以及全市“四送”活动,涉及纺织、建筑、化工、机电、服务业等20多个行业和工种。区直相关单位还编印了“党的农村政策”、“农业种植业政策”、“林业发展政策”、“农村水利政策”、“农村综合改革政策”、“水产品生产政策”、“畜禽生产政策”、“农业机械化政策”等宣传资料近5000份在招聘会上发放,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项目信息、扶持政策信息。

“送信心”活动。我区组织区委 党校 老师、农业技术专家和在全区有影响的回乡创业典型到各乡镇街道为返乡农民工宣传政策、传授农业技术,增强他们就业创业信心。石桥驿镇组织200多返乡农民工进行座谈,并邀请市、区相关领导和农业技术专家参加,现场解答农民工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四送”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服务返乡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地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结合我区实际,拟定了“四送”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了目标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对活动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检查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区通过广播、网络、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发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四送”活动,做到了家喻户晓。

三是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我区劳动部门深入辖区企业开展调查摸底,积极联系外地有交流的企业收集空岗信息,建立台帐,同时严格把关审核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真实性,还印发了1万余份《致全区返乡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和2万余份就业信息下发。各乡镇街道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到组进社区,对返乡农民工摸底登记,建立台帐,进行跟踪服务。“关爱农民工楚天帮扶大行动”招聘会召开时,各地认真组织车辆集中运送人员,由领导带队入场,确保应聘人员按时进场,安全往返。根据市场需求,我区针对农民工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开展定单、定向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愿意在家务农的,协助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受邀讲课、传授经验的各位老师、专家、创业典型认真备课、精心讲解,使返乡农民工们深受启发,为增强他们就业、创业信心取得了实效。

三、下步打算

“四送”活动开展以来,我区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需求。近期,我区还将集中连续开展“四送”活动。每星期一、三、五在东宝人力资源市

篇6:抓好四送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服务

国内外学者对农民就业问题研究颇多, 特别是国内学者从输出地与输入地角度对劳动力培训体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中介服务、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等方面研究较多, 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但大多是着眼于农民工从农村流出;而从地方基层政府角度, 立足当地农村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系统研究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 并与新农村低碳化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探讨其解决方案的较少。

我们试图通过实际调研和中外经验借鉴, 从制度层面全面建构新农村低碳化建设背景下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

一、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各级政府和工会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鼓励和支持创办职业中介机构与培训机构, 积极举办大型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 企业与职工的“共同约定行动”, 设立宣传咨询站, 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的“春风行动”等活动, 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如衡阳市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领导下, 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

但是农民工就业率尚不高, 他们对经济发展的潜力尚未发掘出来, 长效性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主要问题是: (1)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乏, 现行的劳动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2) 农民工缺乏就业支持, 返乡农民工自己创业融资难、企事业单位缺乏用工支持等; (3) 就业信息传输不畅, 系统覆盖面窄, 业务应用与信息互联互通不紧密, 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缺乏等; (4) 培训体系不健全, 培训内容不对称, 技能培训缺乏, 培训机构行为不规范, 培训措施不到位, 培训监管缺乏等。

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欠缺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主管部门统筹不力、财政支持缺乏、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等, 使返乡农民工不能及时得到市场的就业信息和政府的培训服务及就业支持, 从而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及时就业。

二、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模型

根据调研, 要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我们首先要了解农民工就业需求和市场岗位信息, 方便农民工市场准入, 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权益保护、政策支持等, 为此, 我们提出了用制度构建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模型, 见图1。

就此模型从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市场准入、就业培训、就业权益、就业支持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1) 农民工就业需求, 包括信息需求、行业需求、培训需求、薪酬需求、福利需求等, 是农民工就业的内在动力; (2) 就业市场准入, 包括户籍制度一元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等, 是农民工就业的外在条件; (3) 就业培训, 包括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 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自身能力; (4) 农民工就业权益, 包括劳动权益、劳动条件、社会福利等, 是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维持; (5) 就业支持, 包括政府政策、企业用工、社会援助等, 是农民工就业的政治保障。要实现上述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全方位的服务, 就需要从法律制度、管理体制、财政制度、农民工自组织等入手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返乡农民工一般能吃苦耐劳, 原先大多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打工, 其所见所闻比较丰富, 见识较广, 而且外出务工后通常都掌握着1—2门专业技能。但是, 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 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不到一半, 结构性失业后, 自身就业能力差, 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帮助。

1. 返乡农民工就业信息需求。

他们希望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市场信息。

2.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行业意愿。

据调查显示, 90%以上返乡农民工的首选仍然是外出务工, 从外出务工愿意从事的行业看, 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商贸服务业是居前三位的首选行业, 分别占调查农民工人数的30.6%、21.5%和16.8%[1]。

3. 返乡农民工培训需求。

在被调查农民工中, 认为职前培训比较重要和重要的占到56%, 另外61.3%的人认为接受职教对工作帮助很大, 大部分农民工需要接受培训[2]。

4.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薪酬预期。

高收入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根本动力。据调查统计近70%的农民工希望1 500元以上的月工资[1]。

5.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福利预期。

据了解, 很多农民工对于福利根本不太了解, 大部分认为人只要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就行, 并不希望有五险一金。

根据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当地经济低碳化发展需要, 分轻重缓急地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 如对口培训等, 才能增强其内在动力。

(二) 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准入机制

1. 城乡一体化政策机制是否建立。

目前户籍制度等各种歧视性政策, 是阻碍农民工实现法律所赋予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因素, 破除户籍制度才能解除农民工在生活、就业、社会保险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受到的阻碍。

2. 城乡一体化就业市场是否完善, 是影响农民工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打破城乡壁垒、各行业壁垒、区域分割的局面等, 建立覆盖城乡的跨区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 实现互联网信息和劳动力资源信息互通共享, 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中介和统一、开放、公平与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才能为农民工就业创造外部条件[3]。

(三) 农民工培训服务机制

1. 资源共享的培训网络体系。

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 政府应统筹安排, 明确培训主体, 形成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城建、科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的培训体系。

2. 城乡统筹的培训管理体制。

建立以劳动部门职业培训机构为主导、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为辅助、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民工就业管理体制和法律为保障、财政为支持的运行机制, 技能培训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机制中, 推动返乡农民工合理、有序地转移性就业[4]。

3. 与农民就业的行业需求和地方企业岗位需要对口的培训内容体系。

坚持“按需培训”,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科学设置培训项目, 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农民工自身特点, 确定培训项目, 制定培训计划, 着力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4. 农民工能有效接纳的多样化培训形式。

培训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 长训、短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网络系统授课、重点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把课堂设在工地、车间[4]。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四) 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

保护农民工权益, 就是维护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再生产, 也是维护企业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护主要包括:

1.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 规范企业用工;对双方解除劳动关系、企业保障基金的运行等加大监管力度, 防止企业在农民工的就业保障中逃避义务, 农民工劳动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2. 良好的劳动条件保障。

这是农民工是否能健康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政府部门的监管等, 农民工正常劳动条件才能得到保障。

3. 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

将农民工纳入政府的“安全网”之下, 使农民工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优先确立;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都应与城市人享有相同的优惠政策。

(五) 农民工就业支持机制

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就业, 经验证明, 最终需要支持机制来进行保障。农民工就业支持主要包括:

1. 政府政策对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支持。

首先, 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农民工就业。农村教育需要财政的投入, 农村医疗卫生、交通、就业服务设施等需要财政的资助, 农民工创业需要财政的支持, 企业需要税收减免来帮助农民工就业;其次, 需要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支持, 使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合理劳动条件和国民待遇得到保障。

2. 企业对农民工就业支持。

用工单位既是劳动力的接受者, 也是劳动岗位的创造者, 用工单位对农民工提供岗位和培训, 是其社会责任和企业商誉的重要体现, 也是农民工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

3. 社会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

社会团体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服务设施建设的援助, 帮助农民工就业, 就是帮助最底层、最广泛的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农民工就业环境, 就是促进全面的经济发展。同时, 要放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乡镇社区的农民协会, 促进农民工们自主就业和创业。

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建构

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与农村新型“三化”建设需要, 建立好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准入机制、与需求对接的培训服务机制以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就业支持机制。为此必须构建以下制度。

(一) 构建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是进一步激发农民工就业的内在动力, 必须全方位构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制保护体系。1.进一步完善宪法, 保障农民工的宪法平等权。在现行宪法原有平等权内容规定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重要的具体平等权, 如就业平等权、迁徙自由权等内容。这些都是农民工还没有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2.加强立法, 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劳动立法应尽快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各种政策性障碍, 确保城乡劳动者平等、自由的择业权利, 维护全国劳动力市场的统一。针对企业拖欠、拒发、苛扣农民工工资和劳动条件恶劣等行为, 制订和完善保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起劳动者工资支付责任制、欠薪预警制度和劳动条件督查等劳动权益保障制度。3.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保证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对一些企业存在的苛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以及工时过长、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 强化督察和处罚力度、舆论曝光与定期披露制度。4.完善劳动争议机制, 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现行不利于劳动者保护的劳动争议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变动和完善, 切实保护返乡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二) 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城乡统筹管理体制

构建城乡统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管理机制, 是加快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关键, 政府应在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专门设立返乡农民工管理机构, 在城乡统筹基础上将规划与统计监测、就业支持与培训、权益保护与社会保障分设开来, 相互协调又相互监督, 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首先, 建立返乡农民工专项统计、监测和规划机构, 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实名制统计, 并对返乡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需求、再就业状况等进行监测, 最后对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进行合理规划。

其次, 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与监管机构, 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就业广度、深度) 进行考核和被考核。农民工培训, 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 还要培养其职业道德修养和维权意识等。

其三, 建立和规范中介机构, 提高中介机构的公信力。

其四, 设立返乡农民工维权机构, 对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 特别是对拖欠工资、限制农民工自由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最后, 建立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 使返乡农民工在政策支持下享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

(三) 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公共财政制度

为促使返乡农民工就业, 必须提高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返乡农民工公共财政制度。

1. 增加财政对就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建立发达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农民工能够从网上迅速了解到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民工自身的分布状况的即时动态信息、区域企业建设状况与潜在用工需求结构等相关信息, 解决农民工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利用公共财政建立农民工等培训劵制度、免费师资培训与认证制度等, 解决农民工技术缺乏等问题。

2. 增加财政向社会保障方面支出的倾斜力度。

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 可以像对教育支出一样采取逐年增加一定比例的方法, 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优先支持;并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的义务教育规划。

3. 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法制化财政监督体系,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一是加大财政监督法制化建设的力度, 确保财政运作的公共性与透明性原则;二是按照农民工占人口的比例增大人大中农民工代表的比例, 特别是规范农民工代表的资格审核与产生程序;三是财政预算与支出, 要从计划、过程、结果各环节上接受“人大”代表的审议与通过;四是建立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 将财政监督纳入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之中;五是加强财政社会化监督体系的建设, 加快和发挥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和作用, 切实做到财政监督的广泛性、科学性、有效性。

(四) 发展农民工自组织体系

农民工就业的根本动因在于农民工自身, 在于农民工自组织体系的发展。农民工自组织体系发达的地方, 农民工与市场、与企业的联系就紧, 就能更好地融入现代产业链体系, 农民工就业率就高。所以, 政府必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以引导, 如修改国务院l998年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给农民工自组织以合法的基础, 降低农民工自己成立组织的资格条件, 引导其发挥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积极作用。

1. 发展有机的返乡农民工协会。

返乡农民工协会形式要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需要和目前的条件因人而异地建立。一般在原企业同事和同乡会基础上建立返乡农民工协会, 通过协会这一途径实现生存维权, 并将返乡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合法化、制度化。这样做, 既有利于表达和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又便于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

2. 发展农民工专业协会。

在农民工自愿自动的基础上, 引导相同职业技能的农民工组织起来, 提供就业服务,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 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

3. 发展农民工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合作。

一是工会与农民工非正式群体的合作。既发挥工会这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管理的总体定位与政策服务功能, 又发挥农民工非正式群体在代表农民工利益上的活力。二是在农民工组织间倡导合作, 有利于整合农民工力量, 有利于发展产业链协作和产业集群, 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就业。

4. 发展农民工利益协会, 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

自组织对农民工权益保障, 是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的一种补充。一是农民工自组织可以积极、主动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提高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丰富他们的相关法律知识, 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自组织应该利用其亲民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职业规范教育, 辅助政府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协助政府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抵制地方保护主义, 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和限制政策[5]。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新型的或低碳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问题, 其基本主力军是农民工, 是这个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我们的智慧有限, 对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仅提出了粗糙的构建模型与对策见解, 期翼得到更多实际工作者和学者的批评指正, 以推进研究的深入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问题的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1]申晓梅, 刘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调研及其对策思考——基于对四川省几个主要劳务输出地返乡务工农民就业意愿的问卷访谈[J].农村经济, 2010, (3) .

[2]周培明, 张智敏.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的因素分析——对武汉市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1) .

[3]刘玉珍, 马会泉, 张玉霞, 杨松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18) .

[4]张学英, 张娟.完善培训机制推动农民工就业[J].发展, 2009, (9) .

上一篇:seo搜索引擎用户的数据分析下一篇:温情的狮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