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2024-06-06

建设用地审批流程(共10篇)

篇1: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建设用地审批-工业用地审批流程

一、挂牌公开出让规程

1、受理材料

2、看现场

3、测绘放桩

4、出用地红线图

5、拟文要求提供规划要点

6、出宗地图

7、拟文委托书、公示

8、出评估报告

9、拟出让方案(含签发、送文)

10、挂牌

11.与国土资源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宗地出让合同(原件一式三份)(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受让方填写签名盖章)(限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12.土地登记

二、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原件及A4纸)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件及A4纸复印件各一份)

3.营业执照及企事业代码证(核对原件存A4纸复印件各两份)(限单位申请用地)

4.法人代表身份证书(原件两份)(限单位申请用地)(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申请者填写盖章)5.法人代表身份证(核对原件存A4纸复印件两份)(限单位申请用地)6.代理人身份证(核对原件存A4纸复印件两份)(限委托办理)7.委托书(原件两份)(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申请者填写盖章)(限委托办理)8.立项批文(原件)或经核对的政府常务会议记要(A4纸复印件)9.项目可行性报告及批文(原件)10.资信证明(原件)11.项目平面布置图(原件)

12.环保、林业、消防部门意见(原件)

13.用地红线图(本局信息中心出的原件两份、规划局出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14.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原件)(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申请者,不用填写只在第4页“本宗地指界人签名”处签上经办人名字即可)15.需提供的其他部门书面意见

备注:

1、申请者先到本局服务大厅领取相关表格后到信息中心出建设用地红线图;

2、备齐材料后再到本局服务大厅递交申请。

三、审核要求:

(一)投资强度

工业用地最低投资强度为: 1000万元/万平方米。

(二)资信证明

1.资信证明应不少于上述投资强度标准。

2、如同一家银行出具两张以上(含两张)资信证明,必须为不同帐号。

3、如多家银行出具资信证明,必须是同一日期。

(三)工业项目配套设施用地的规定

1、工业项目用地必须明确规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这四项指标,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因行业不同可有所差别,建筑密度不能低于30%。

2、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配套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变相建成套高尚主宅、专家楼、商场、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3.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严禁建设“花园式工厂”。

篇2: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建设用地报批分为分批次城市建设用地和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两种类型。

1、分批次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如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

2、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外的国家和省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建设用地(须调整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建设用地报批程序

1、对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的分批次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进行用地预审。由用地单位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用地预审报告,并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地平面布置图、用地位置图等资料(属于发改部门备案的项目,须提供矿产压覆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经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初审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用地预审主要是审核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拟征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否符合《关于公布全省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赣府字[2010]126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拟占耕地是否已经补充并达到占补平衡。预审通过后,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用地预审批复。用地单位持省国土资源厅用地预审批复到发改部门办理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手续,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须到省林业主管部门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2、用地单位持省国土资源厅用地预审批复、发改部门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环保部门环评批复或意见(占用林地的须持省林业主管部门《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等资料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用地。

3、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用地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对拟征土地组织测量、土地权属调查、会同市财政等部门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进行核查统计,协助市政府拟订土地补偿、安置补助、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方案,向被征地单位发出《听证告知书》和《听证通知书》,按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必须组织被征地单位(即村小组)代表对征地补偿方案进行听证(听证笔录及参加听证人员签字原件与报批资料同时上报)。

4、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有关征地事项在国土资源网站上进行报前公示后(公示期为5天),组织用地资料报批(用地资料包括: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用地请示、用地审查意见、建设用地“一书三方案”<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为“一书四方案”>、县级人民政府关于征地程序的说明、关于征地补偿标准合法性和安置途径可行性情况的说明、被征地农民社保落实情况说明等资料),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5、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办事窗口受理用地报批资料后,分别转厅征地处、耕保处、规划处、地籍处、利用处、地环处、储量处、法规处、信访处、执法总队、计财处等11个处室进行联审,并由各处负责人签字。联审通过后,由征地处统一汇总提交厅务会研究,厅务会同意后,按审批权限报省政府批准。用地经批准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用地批准文件,同时下达用地规费缴款通知书。县级人民政府在缴清用地报批规费后,持缴款票据(复印件并加盖财政部门公章)到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领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三、征地补偿标准

根据省人民政府赣府字[2010]126号文件规定,从2011年3月1日起,执行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我市新的征地补偿平均标准(含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为:水田30585元/亩、菜地、果园、茶叶园、人工高产油茶园、棉地、精养鱼塘不低于水田补偿标准(下同),旱地、宅基地不低于67%,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不低于35%,未利用地不低于20%。

我市共分为五个区域:第一区域范围为鹿江、淦阳、福城三个街道,水田征地补偿标准为34962元/亩;第二区域范围为大桥、张家山街道,水田征地补偿标准为30602元/亩;第三区域范围为临江镇、洋湖乡,水田征地补偿标准为30217元/亩;第四区域范围为阁山、店下、永泰、观上4个建制镇,水田征地补偿标准为29832元/亩;第五区域范围为经楼、刘公庙、黄土岗、昌傅、义城、中洲、吴城、洲上8个乡镇,水田征地补偿标准为27312元/亩。

四、省人民政府审批权限

1、总面积在100亩以下,其中耕地不超过50亩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2、总面积100亩至300亩,其中耕地在50亩至150亩之内,由分管副省长批准;

3、总面积300亩至600亩,其中耕地在150亩至300亩之内,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批准;

4、总面积600亩至1050亩,其中耕地在300亩至525亩之内,由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

篇3: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1 系统建设背景

为方便各市 (县、市、区) 局的报件业务人员日常工作需求, 将此系统从省本级逐步扩展到全省三级,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国土资源专网预先报送电子报件, 将大大的节约报件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 通过网上报件, 将原有的纸质材料全部转换成电子数据, 使我省的土地审批业务数据电子化, 形成了新的统计模式, 通过电子数据的不断积累, 也可为各种分析工作提供精密的数据基础。

2 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1) 根据省市县三级建设用地审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设置, 构建完整的省市县三级建设用地审批审查系统流程, 通过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内部专网, 市县国土资源局将电子报件通过统一入口传送到省厅受理、审查, 真正意见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 辅助审查系统成功的将国土资源各业务数据融入到建设用地审批业务中, 实现了针对一个报批项目展现多种业务数据结果的审批方式, 其中涉及到的业务数据有:计划指标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占补平衡数据库、区片价数据库、土地供应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执法监察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同时系统提供图形辅助审查功能, 将各种图形数据有效的应用到报批项目中。实现了以审查要点为约束条件, 系统自动对比面积、核对地块范围、自动检查是否存在违法用地信息等智能辅助审查功能。

3) 通过以上两种审批方式的结合, 达到了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 以建设用地审批业务为主线, 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3 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

3.1 系统的流程

根据省市县三级建设用地审批业务流程和审批机构的设置, 搭建了完整的省市县三级建设用地审批远程申报审查系统流程, 通过辽宁省国土资源内部专网, 市 (县、市、区) 国土资源局报件人员将电子报批材料通过统一入口传送到省厅, 经过受理、审查、上会等环节真正意见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根据系统的其他功能模块可以在审批流转的同时完成建设用地审批所有的日常工作。

建设用地审批主要包括6个业务流程, 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查、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使用集体土地审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审查、增减挂钩项目用地审查和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每个业务流程根据实际的报件情况分别做出详细的定制, 从县局拟办、市局初审到省厅受理、会审、上会、缴费、下达批复、办结的全流程设计到具体表单的配制, 所有功能都非常人性化。

3.2 系统的审查功能

系统基本功能是:工作流定制、严格安全控制、监控、查询、统计、打印、归档、短消息等。主要功能包括:1) 建设用地报件远程申报、审查、会审、补正、退件、备案、上报、缴费、归档管理;2) 业务审查表单、流程的可定制功能;3) 报件审查时限的实时监督、超时告警、绩效考核、自动催办和手工催办;4) 查询统计功能, 可将查询统计数据生成报表, 支持多种查询条件组合统计分析, 针对不同用户定制不同的统计分析报表, 其中上会管理中有单独的上会统计功能, 专为省厅审查人上会统计所用;5) 图型辅助审查功能, GIS图文一体化, 以基础地理类、地政类和矿政类数据为基础, 叠加多种业务的图形数据, 实现了以审查要点为约束条件, 系统自动对比面积、核对地块范围、自动检查是否存在违法用地信息等智能辅助审查功能。提高了建设用地审批的效率。同时图形辅助审查部分提供了地块查重叠、统计地类权属和面积、分析是否符合审批条件等多业务结合审批功能, 使建设用地审批系统逐渐趋于智能化, 真正达到以图管地的目的;6) 系统提供各相关处室领导对本处室报件的查看功能及财务处长查看缴费报件功能;7) 支持坐标导入导出功能, 并对导入的坐标进行检查, 检查是否超行政区范围, 是否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等, 以保证地块坐标的真实性;8) 数据交换功能,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建设用地远程申报审查系统采用省、市两级分布式管理方式。主要包括省级建设用地远程申报审查系统 (省本级包括横向流程) 、市级建设用地远程申报审查系统 (不包括市本级横向流程) , 其中县 (区) 级采用远程终端方式与所属市级系统进行并网作业。省级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可以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与国土资源部进行数据交换;9) 数据报盘功能, 省级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提供数据报盘功能, 即通过系统可以生成电子报盘文件, 可直接导入到国土资源部下发的电子报盘系统中上报, 或通过国土资源部网上申报系统直接上报。

3.3 图形辅助审查功能

图形辅助审查部分采用WEBGIS技术, 以基础地理类、地政类和矿政类数据为基础, 叠加多种业务的图形数据, 实现了以审查要点为约束条件, 系统自动对比面积、核对地块范围、自动检查是否存在违法用地信息等智能辅助审查功能。提高了建设用地审批的效率。同时图形辅助审查部分提供了地块查重叠、统计地类权属和面积、分析是否符合审批条件等多业务结合审批功能, 使建设用地审批系统逐渐趋于智能化, 真正达到以图管地的目的。

图形审查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坐标定位、属性查询、分析功能、定位地块、查看分析结果报告等。

图形辅助审查模块还同时具有辅助审查分析报告结果单, 可通过各业务处室的实际审查需要分析对比申报数据与各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 分析结果展现在报告单中, 所有审查人员均可以查看到分析结果, 同时可通过分析结果报告单进入到图形系统查看地块的图形信息。

篇4: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意义重大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不涉及建设用地审批权,调整的只是建设用地审批方式,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城市的建设用地审批权仍在国务院,不存在下放问题。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这是土地管理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省级政府责任。”

此前建设用地由城市政府一年多次申报,国务院多次审批,报批内容由国土资源部审查以及城市政府自行审查,审批时间长,审批程序繁,尤其是省级政府只充当“二传手”角色,权责不明,徒增环节。审批方式调整后,省级政府不仅负责汇总申报,而且负责审核把关过去需报国务院审查和城市政府审查把关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省级政府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

当前我国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之所以大量存在,即使在治理整顿期间土地“闸门”也没能真正把住,症结之一在于权力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原来的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未能合理解决各级政府权责划分和制约监督问题:中央部门面对一大批城市,很难面面俱到明察秋毫,且陷于日常审批事务,难免影响宏观调控和土地监管;城市政府自报自查,其弊端不言自明;省级政府只相当于“二传手”,积极性自然不高,也很难追究其责任。一些地方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甚至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在土地管理和调控问题上有意无意地当起了“甩手掌柜”,与原来的审批方式有很大关系。

新的审批方式在加大省级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强化了省级政府的责任,权责一致成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的重要手段,今后土地方面再出问题,将直接追究有关地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省级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总体上说就是对申报城市建设用地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负总责,包括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规划计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用地申报有关要求、用地是否结构合理、确实需要、节约集约等。具体而言,省级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于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核把关、检查指导。一是对城市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严格审查。二是在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后,对城市申报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把关。三是对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与实施方案的申报、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种形势下,省级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查和监管会更加严格。”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用地,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途径不可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补充耕地不到位、土地供应和利用等不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未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不会审核同意实施方案和办理回复文件。

此次审批方式调整是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科学划分了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权责。中央部门主要审查用地规模、区位和规划用途,有利于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许多具体的审查事项放到了省一级,有利于强化省级政府责任;在国务院一次性批准用地后,城市政府向省级政府申请实施方案更便捷、灵活,有利于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对于国土资源部及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此次调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部可以从繁杂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调查研究与对地方工作督导,有利于更好地转变职能,强化用地监管;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则可以进行近距离监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本地土地使用和土地管理的实际问题。

篇5: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上报审批流程

一、办理步骤:

1、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局窗口递交书面用地申请。

2、由分管领导签字后窗口转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科进行规划审查。

3、市国土局组织土地勘测规划院、征地服务中心、当地国土所、申请用地单位、被征地村组现场勘测定界,测绘成勘测定界图(附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4、向国土局耕保科提交其他材料。

5、由国土局征地服务中心拟定征收方案、与被征地村组签订补偿协议、完善征地材料后逐级上报市(地)、省审批。

二、组织材料:

1、用地单位申请书及申请表(带项目需要)

2、乡镇统计部门出具的被征占土地村组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农业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等情况的证明

3、发展改革部门项目用地立项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带项目需要)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平面布置图(带项目需要)

5、市建设局关于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土地开发利用条件的意见(不带项目需要)

6、涉及文物、规划、林业、水利、消防等部门的,需附具相关部门审查意见(带项目需要)

7、荆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说明材料的审核意见

○1国土局向市政府报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方案;

○2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印发该方案,并以函告形式提请荆门劳保部门审核; ③联系我市劳保部门持市政府文件到荆门劳保部门办理审核意见。

8、遇有行政区域调整或合并、村改居等情况的,需提交县(市)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关于行政区域调整或合并、村改居等的批准文件(复印件加盖原发文单位公章)

篇6:工业用地审批流程

各流程详细说明:

各 步 骤 说 明 及 注 意 事 项:

1、多部门联席会议讨论项目:有些开发区或经济园区是主任办公会议或其他形式,这个会议主要是涉及企业日后投资密度、外资比例、实收资本、鼓励行业、容积率、产出效能、社会效益等相关的管理部门派人参加,集体讨论项目的可行性,所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比较公开的讨论过程,尽管可能存在某个领导的个人意思,但是要想在会议上通过项目还是要靠实力

和内容的。这是前期审批的最关键一步。一份好的可行性报告可让你事半功倍; 前期审批的最关键一步。

2、招商局审批:一旦多部门联席会议通过项目的论证,接下来开始办理审批手续,审批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月。

3、工商登记手续:取得招商局批复后就可以带齐其他资料去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了,一般资料齐全后再3~5个工作日后可以取得营业执照,但是现实情况基本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基本上所有企业起草的章程都不会符合工商局的要求,都需要来回修改数次,如果设计经营范围的修改,则需要到招商局重新取得批文或批复(一般数天),领取的营业执照中注册资本项标明实收资本为零。章程必须规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国地税和银行开户:这两步办理的手续相对简单,但是选择开户银行一定要谨慎,因为日后涉及到位资金开户银行的选择要谨慎

5、实收资本到位和验资:按照审批时批文的要求,领取营业执照后3个月内要将首期资金到位,一旦资金到了银行的资本金账户后,要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凭验资报告要申请新的营业执照,换发执照中注册资本项中实收资本为验资报告所标金额。

6、外汇结汇和预付保证金:汇到资本金账户的资金为外币,不可以在中国国内直接使用,所以要兑换为人民币,由于我们国家实行外汇管制,所以外币结汇要外汇管理局许可后方可进行,一般银行会协助办理,但不是每个银行都能办好的,结汇成人民币后其中部分要预付土地招拍挂的保证金。

7、土地公开招牌挂程序:所有土地必须经过招拍挂流程方能签署用地手续,一般在国土资源部门的网站上有公开招拍公告,按照规定所有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可以竞价购买,实际情况除了办好上述手续的企业能够取得招拍地块外,其他参与的企业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如果您没有办理好前面的审批手续,也不用去尝试竞价了,最后损失的不会是别人。没有办理好以上手续的企业不要尝试竞拍

8、签署土地出让手续:当招拍挂过程完成后,需要准备其他文件,比如成交确认书、规划红线、勘测定界报告、环保批复等一系列资料,这些文件准备完毕后才可以签署土地出让手续。

篇7:农用地转用审批流程

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一、用于非农建设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一)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用地的;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农用地的;

(三)使用国有农用地;

(四)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其他土地。

二、农用地转用审批程序如何

农用地转用一般经过拟订申报、审批批准和组织实施三个环节:

1.拟订申报。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土地利用计划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分批次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由于这种类型用地并不涉及具体建设项目,无需拟订供地方案。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项目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并且附具以下材料:①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当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②由建设单位提交的、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③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④以有偿方式供地的,还应当提供草签的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和有关文件;⑤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

2.审查批准。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并将审查所需的材料及时送该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补充耕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时一并批准。

3.组织实施。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经批准后,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按具体建设项目分别供地。

篇8: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一、相关概念

协同办公系统 (以下简称“协同OA”) 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快速地传递信息, 高效地协同工作, 其核心是工作流和协同。工作流能实现在多个参与者之间, 利用计算机, 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等。协同是通过柔性协作流程的使用, 各参与者以网状沟通为技术基础, 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

高校业务审批流程是为了完成一项审批目标, 一个或多个部门相互协同合作, 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审批对象的程序合法性、内容真实性等进行审核的过程。

与传统的公文运转相比, 业务审批流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流程相对固化, 审批流程是根据学校相关的管理规定而设计的, 因此每个流程的审批节点都能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审批权限。二是流程跨部门, 一项业务审批通常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职能, 各部门为完成同一目标工作协同合作, 各司其职, 跨部门、跨企业是协同审批的组织特性。三是审批的协同性, 协同的主要目的是整体审批目标的最优化。参与协同的部门各自拥有资源和职能管理规则, 在整个审批流程中, 它们不是独立工作的, 而是相互沟通、协作, 从而达到目标一致性和资源互补性。

二、 业务审批流程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开展业务审批流程建设, 是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的管理涉及教学、人事、财务、设备、后勤等众多部门,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 业务办理的混乱、推诿、低效等问题时有发生, 管理成本、办公费用居高不下, 这不但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且也不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后, 根据各部门的业务需求搭建业务审批流程, 通过流程、数据的科学高效管理, 可以将差错率降低为零, 同时, 能使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规章制度通过业务流程来实现, 实现电子化的“有法可依”。

(二) 有助于提高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效率。高校管理工作主要是实现对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 即对日常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状态和进程进行检查、反馈和协调, 而高校涉及的学院、单位部门较多, 涉及的工作面较广, 工作间的关联性强, 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各部门的业务审批流程, 比如公文流转、人事事务审批、科研项目申请、教学业务办理、后勤业务申请等, 这些业务的实现都需要经过不同的部门和教职工, 经过多方协作才能完成整个业务的流转。因此, 可设计开发一个灵活的、通用的系统, 它能够自主定义业务过程并且能够定义哪些部门的人员需要参与协同完成这些业务过程, 改变传统的纸质办公的模式, 办公人员不用拿着文件在不同办公室之间传送、请相关人员审阅, 流程化的管理直接将电子文件传送给相关人员, 并依照办事顺序依次执行, 规范了公文流转、申报审批的处理方式, 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人为失误, 提高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效率。

(三) 有助于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决策。科学的决策来源于信息数据, 业务审批流程通过无纸化进行网络运转, 协同OA能收集各类信息数据, 通过对系统中各种审批流程的信息统计和数据分析, 找出业务流程存在的瓶颈, 并分析原因;对学校的科研项目自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部分流程办理缓慢存在的问题, 为领导提供相关决策, 提升管理水平。

三、业务审批流程建设的举措

高校各部门涉及的业务范围广, 数量多, 在审批流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施行流程建设规范化。通过施行一系列的措施, 确保流程建设的规范化。一是建立流程建设进度跟踪表, 实现精细化管理, 将流程建设划分为需求调研、表单制作、流程图设计、流程测试、流程上线5个阶段, 每个阶段记录实施的时间、重要信息等。二是统一表单样式, 表单的表头标题、表单底纹颜色、字体大小等进行统一要求。三是统一设置流程节点的提示功能, 让系统操作更加人性化, 在每个节点设置了当前节点处理人的提示信息, 方便用户正确地将流程发给下一节点的处理人员。四是将流程名称的缩写整合到待办事项的显示标题中, 方便用户通过标题判断流程类别。

(二) 实现流程运转智能化。目前协同OA的工作流应用技术已相当成熟, 在建设中可充分发挥系统的流程智能化功能, 通过表单的数据, 自动进行流程分支选择, 加大了流程自动化的程度。比如, 通过金额大小、类别选择等数据项来自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审批。另外, 通过岗位绑定功能, 设置流程节点的指定接收人或科室, 减少用户选择节点接收人的工作量, 提高流程智能化。

(三) 开展实地调研, 充分了解需求。仅仅通过各部门提交的需求报告书开展流程建设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许多细节及实际的情况难以体现在需求书中。因此, 必须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 将各单位深层次的需求进行挖掘, 了解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一是优化整合流程, 将部分流程进行优化整合, 由原来仅局限于单位内部使用的流程, 经优化后, 扩展至可协同其他部门共同使用的校级流程。二是改串行为并行, 将纸质运转时的串行式流程审批优化为并行式流程审批, 比如, 我校的外聘教师计划审批表, 教学部门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审核可同时进行。三是理顺工作关系, 通过沟通协调, 多部门相关业务的讨论交流, 明确了流程的责任单位, 理顺了工作关系, 减少了部门之间传递的间隙, 提高了单位之间协同工作的效率。

(四) 积极互动, 共同做好测试。流程测试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建设人员测试, 可针对逻辑错误和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第二阶段为学校办公室测试,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进行模拟测试, 对与需求出现偏差的错误进行修正。第三阶段为业务部门测试, 相关部门的用户参与测试, 一般经过2-3次反复测试, 即对实际的需求进行测试, 每次测试都是对流程的修正和优化。

四、小结

高校业务审批流程的建设, 是充分利用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 将校级文件的无纸化向全校的无纸化办公推进, 是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本校于今年初开展全校范围的业务审批流程建设工作, 各部门高度重视, 积极上报流程, 征集流程需求30余份, 经过近半年的建设, 取得一定进展, 来自学校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人事部门等22个流程投入使用,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张锐昕.办公自动化概论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长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0, 17 (7) :47-50.

[3]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协同办公系统[J].办公自动化, 2010 (9) :9-12.

[4]宋锋, 张春海.一种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过程模型[J].计算机应用, 2008, 28 (6) :315-317.

[5]张勇, 黄涛.基于工作流的网上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09) :196-198.

[6]苏冠贤, 马骏, 孙凌洁.高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 2015 (24) :24, 39-40.

篇9: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监管的做法

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示制度。健全土地划拨、出让结果公示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批准文件公示制度。

落实内部会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供地许可、临时用地审批等事项通过会审会集体研究决策,执法监察和纪检机构参与会审,对存在违法行为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参与会审的人员对会审意见签字负责。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草案、制定基准地价和确定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和拍卖挂牌起始价、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等事项都按要求纳入集体决策的范畴。参与集体决策的人员对集体决策的结果签字负责。

严格审批管理把关。包括控制用地总量、调整供地结构、严格供地方式。、明确合同约束、强化批后监管、实施网上监管等七项措施。

建设用地审批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建设用地审批项目点多面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处理难度大。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的问题。

土地管理法有待完善。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数量很少,现行法律法规对宅基地管理方面也未做出较为具体的规定,造成实际工作的被动。例如宅基地申请条件的界定问题,《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仅作了 “农村村民”、“一户一宅”等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而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的形式复杂多样,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作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情况难以准确把握和向群众解释。

用地定额指标不全面。目前,国家和湖南省对工业项目和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出台了明确的用地定额指标规定,但对大型商业城等经营性项目、国家机构办公和业务用房项目、各类学校和医院建设、社会福利性项目等,尚没有明确的用地定额指标控制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在审核审批此类建设用地项目时,没有权威性依据,用地随意性较大。

批后监管工作需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建设用地审批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批而未用、不批即用、少批多用、改变用途、改变规划条件等问题仍旧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一户多宅、未批先建、乱搭乱建、建新不拆旧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业用地不能如期开工、竣工等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使用过程中擅自转让、改变用途、随意改变容积率等问题较为突出。

闲置土地处置不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使用土地,土地闲置问题越来越突出。 2010年 8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全国违法违规土地清理数据:全国上报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宗数3070宗,面积约18.84万亩,其中闲置土地2815宗,面积16.95万亩。由于闲置土地成因复杂,处置工作政策性、利益性强,稍有不当,有可能会引发行政复议,甚至行政诉讼,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处置难度较大。

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力,直接影响着建设用地审批监管制度的落实。在实施核查和竣工验收时,不仅需要规划、城建、房产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相互支持,而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但部门之间或技术协作单位之间往往各自为政,难以统筹协调。此外,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还不适应全程跟踪监管的需求。

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监督管理的建议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不仅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而且要盘活挖潜存量建设用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既要严格用地项目的立项审批和产业准入,严把建设用地供地审批关,又要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从强化建设用地合同管理入手,完善和落实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实施全程监管。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深刻领会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监管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用地和管地的传统观念,增强做好建设用地审批监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增强社会各界依法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引导用地单位依法依规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完善法律政策,促进依法管理。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填补立法空缺。建议尽快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如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审批条件、人均用地标准以及建设程序规定,尤其是对申请宅基地的资格界定的细化。其次建议省政府统一出台针对历史上遗留的如移民户、拆迁户等宅基地管理的办法和政策。此外,建议健全建设用地项目用地定额指标制度。除对工业项目等明确限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以及开发进度等要求外,尽快出台其他各类建设项目控制标准,如对大型商业城等经营性项目用地、国家机构办公和业务用房项目用地、各类学校和医院项目用地等,也应制定参考控制指标。

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建立土地审批权责统一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上报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等审批事项,涉及的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超年度用地计划、是否未批先用以及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划、补偿安置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立分管领导负总责,承办人员负具体责任的工作责任制。

构建“一张图”土地利用综合监管平台,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土地审批监管。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权属和基本农田数据成果为基础,将影像图、地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区片价位图叠加形成底图,结合行政审批,及时录入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的时间、耕地占补平衡、用地类型和界址点坐标等数据和征收土地、招拍挂供地、地籍确权、土地登记每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以及违法用地处罚、补办和建设项目改变用途等,形成 “批、供、用、补、查”一体化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三维工作格局,实现从土地征收转用审批、土地供应、出让合同签署到权属变更,从土地执法巡查信息到查处整改结果反馈、从土地初始登记到商品房预售和在建工程抵押转让的全过程监管。

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基层国土资源所是与建设项目距离最近的部门,了解辖区内建设用地项目情况最迅速、最直接。应充分调动国土资源所监管的积极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将各类行政审批的建设项目通知基层所,基层所再定期反馈建设项目的用地情况。并改革财政供给体制,增拨专项工作经费,解决好一线巡查监管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

强化执法监察,完善监管机制。完善土地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强化卫片执法检查,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巡查责任,严格实施目标考核。健全乡镇、村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察网络。其次,要完善土地违法行为报告机制。对本地区内的土地违法态势、土地违法数据要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完善土地违法行为查处工作机制。包括案件督办制度和土地违法公开曝光制度。将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工作制度化、定期化,至少每半年向社会公开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将发生两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单位或个人列入“土地违法记录单”,通过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向当地金融机构通报,并向社会公示。

建立和落实违规违约用地的责任追究制度。因监管不力,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等,造成违法违规用地,致使一个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达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或者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依法追究监管人员和用地单位的法律责任。

坚持部门联动,落实共同责任。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联动机制。国土资源、规划、城建、房产等职能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部门协作、联动监管机制,共同抓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要把建设项目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没有国土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不合格的,规划、城建、房管等部门不得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建立违法案件查处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主动争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察机关的支持配合,确保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到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案件查处情况、研究土地违法形势、协调解决工作配合上存在的重大问题、制定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的措施。完善与同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的工作制度,细化移送程序,规范案件移送工作。

建立遏制土地违法行为部门联动机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做到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办理项目审批、核准,不办理建设规划许可,不发放施工许可证,不通电、通水、通气,不受理土地登记申请,不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不发放贷款,不办理企业注册登记。

(作者系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篇10: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三十七条、三十八条、三十九条。

二、建设用地报批材料审查依据及示范文本:《关于规范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有关问题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1]95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报批效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2]368号。

(一)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资料:

1、县级人民政府请示文件。

2、县级国土资源局审查报告。

3、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情况汇总表

4、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5、人均耕地变化情况表

6、建设用地“一书四方案”

8、耕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确认单。

9、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承诺或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意见

10、征地告知听证确认材料(《征地听证告知书》、《征地听证送达回证》、对被征地农民自愿放弃听证的,附村组放弃听证证明,对已进行过听证的,要附《征地听证笔录》,及听证中农民所提意见的《征地听证情况说明》)

1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土地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按国土资源部2007年5月21日发布的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执行)

12、补充耕地位置图

13、标注征地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1:1万标准分幅图)

14、电子文档

(二)单独选址项目报批资料

1、县级人民政府请示文件。

2、县级国土资源局审查报告。

3、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情况汇总表

4、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5、人均耕地变化情况表

6、单独选址建设用地申请表(加盖有法人资格申请单位的红色印章)

7、建设用地“一书四方案”

8、耕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确认单。

9、项目用地预审文件

10、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11、初步设计批复(纪要或审查意见)

12、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备案表

13、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意见;

14、缴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票据复印件或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意见

15、开垦费收款票据复印件(加盖收款单位红色印章)

16、征地告知听证确认材料(《征地听证告知书》、《征地听证送达回证》、对被征地农民自愿放弃听证的,附村组放弃听证证明,对已进行过听证的,要附《征地听证笔录》,及听证中农民所提意见的《征地听证情况说明》)

1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土地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按国土资源部2007年5月21日发布的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执行)

18、补充耕地位置图

19、标注征地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1万标准分幅图)20、土地利用规划图(1:1万标准分幅图)

21、电子文档

(三)先行用地报批资料

1、县国土资源局请示(属省级项目须说明单体工程是否占用基本农田等情况)

2、先行用地申报表

3、控制性单体工程用地明细表

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文件

5、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

6、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或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

7、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申请先行用地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有关情况报告

8、被征地村组和群众地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的意见

9、建设单位拨付征地补偿费用票据的复印件并加盖红章

10、动工前兑现被征地村组和群众的征地补偿等费用的承诺

11、申请先行用地的工程位置示意图(附电子版)

(四)市政府批准村镇建设用地报批资料

1、县级人民政府请示文件。

2、县级国土资源局审查报告。

3、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情况汇总表

4、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5、人均耕地变化情况表

6、建设用地“一书四方案”

8、耕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确认单。

9、征地告知听证确认材料(《征地听证告知书》、《征地听证送达回证》、对被征地农民自愿放弃听证的,附村组放弃听证证明,对已进行过听证的,要附《征地听证笔录》,及听证中农民所提意见的《征地听证情况说明》)

10、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土地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按国土资源部2007年5月21日发布的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执行)

11、补充耕地位置图

12、标注征地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1:分幅图)

13、电子文档

三、审查(批)程序:

1、市政务大厅统一受理

2、建设用地审批科初审

3、相关科室专项审查

4、局审批委员会集体会审

5、市政府审查、审签(批)、上报

四、审查上报(批)时限:14个工作日

上一篇: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下一篇:年度生产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