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两课时

2024-05-16

卖油翁教案两课时(精选9篇)

篇1:卖油翁教案两课时

林杰凤

教学目的 :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作者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相关情况。

板块二:点拨方法

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积累字词与朗读。

板块三:字词学习

1.教师选定字词检测演板,让学生注音:

咨 矜 圃 睨 矢 颔 杓

2.学生浏览全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的字词有:

以 尔 之 尝 善

自矜 家圃 释 发矢 但 忿然 轻 乃 置 覆 因 徐 沥 惟 遣

3.学生齐读全文

板块四:节奏划分

1.学生演板,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陈康肃公尧咨 | 善射

②徐 | 以杓酌油 | 沥之

教师点拨规律:

主谓之间(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或是什么);修饰语之间(徐:慢慢,起修饰作用,故也要划)意思不同类的,也要划分

2.学生试给课文划分节奏

3.学生再齐读全文。

板块五:学生译文

学生自由举手,试译全文。有两个学生举手发言,各译一段完成了全文的翻译。

学生分组分段竞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请同学们发挥大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则小故事,力争生动形象。

二、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1.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两件相关的小事?

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惟手熟尔

很好,这一副对联,差不多就把人物、事件、结果,甚至心理都点到了大家再想一想,对自己的技巧,这两人的自我感觉如何?主要体现在这一副对联的哪个句子上?

以此自矜,惟手熟尔

2.刚才我们主要看了这两位对自己手艺的感觉。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两人对对方的态度如何?

(都有一点瞧不起对方的意思你看,陈康肃公说:“尔亦知射乎?”,卖油翁说:“惟手熟尔”)

3.把范围缩小一点:两人对对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哪四个词语上?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学生找了“立”、“睨之”、“不去”、“颔之”、“问”、“忿然”、“笑”、“遣之”等,教师一一板书)

找最集中的四个字,你会选哪四个呢

睨 颔 忿 笑(教师擦去黑板上其它几个词语)

三、跳读课文,揣摩心理

1.我们就抓住这四个关键词,我们先来看“睨之”这一细节可见卖油翁当时的心理活动怎么样?只要言之成理,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可以卖油翁的口吻表达来说

(a.看那小子脸有自得之色,手艺究竟怎么样啊?

b.看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本领不会好到哪里去

c.射箭的技巧和我倒油的技巧也一样的,我倒要看看他的本领有多高)

2.同学们都变成卖油翁了都能够透过“睨”这一眼神,看到卖油翁的内心了如果说“睨之”表示一种观望心理,那么“颔之”这一动作又表示怎样的心理活动呢?也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模仿卖油翁的口吻讲

(a.“颔之”是点头赞许的意思吧,也许卖油翁想:呵!箭术真的不错啊!

b.要注意,是“微颔”,不是使劲点头,是微微点了几下头应该这样想:嗯,马马虎虎,还行

c.这个点头说不定是悟出了某种道理,譬如,练多了,手法就熟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啊,老头我卖油也是这个理啊)

3.很有道理可见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是从观望到有限的肯定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从那几个句子表现出来?其潜台词可能是什么?

(a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潜台词就是你根本不懂!

b吾射不亦精乎?翻译起来就是我的箭术不是很精湛吗?潜台词就是,我箭术那可是相当的精湛!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呢?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4.同学们演绎起自高自大的人,真是栩栩如生!只见卖油翁不慌不忙,徐以勺酌油沥之在事实面前,康肃公态度有了变化,“笑而遣之”,这种“笑”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笑呢?

(a.歉疚的笑对不起,错怪你老了

b.真是熟能生巧啊,我不够谦虚真是惭愧的笑

c.这可能是自嘲之笑吧嘿,和这个糟老头较什么劲啊

d.不以为然的笑,譬如,好了好了,你以为沥油可以跟我射箭比啊

e.不要把陈尧咨想象得这么差吧,他可能是心悦诚服的笑呢否则也不会送走他)

四、模拟情景,表演升华

推荐三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作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五、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2.陈尧咨和卖油翁都算得是身怀绝技,你认为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究其根由,全在熟能生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唱歌、画画、体育、手工等)也是如此,只有多实践,多训练,才能熟练,熟练了才能“生巧”。

有了本领,取得了成绩,不应自傲,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卖油翁的一番表演,一句“惟手熟尔”的感慨,不仅教育了陈尧咨,也教育了我们对待学习,对待任何事情,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固步自封,自矜不前,将被世人耻笑。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

六、妙笔生花,丰富想象(任选一题)

1、学完本文后,选取一个角度,由人及己,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以“从此以后,陈尧咨……”开头,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卖油翁》教案]

篇2:卖油翁教案两课时

教学重点与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稍加串讲即可。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二、掌握字词

公(男子尊称);善(擅长);矜jīn(自夸);释担(放下担子);睨nì(斜着眼看,斜视);发矢shǐ(射出箭);但(只);微颔hàn(微微点头);汝(你);精(精通);熟(熟练);尔(通“耳”,罢了);忿然fèn(气愤的);安(怎么);轻(轻视);以(凭);酌zhuó油(倒油);覆(盖);徐(慢慢地);杓(油杓);沥(注);因(于是);惟(只不过);遣(打发)。

三、反复诵读,感受简洁的叙述技巧,并且可就文中所进行包含的道理进行讨论。

1、诵读。

2、复述故事。

3、分析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分析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4、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睨”“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主要是陈尧咨的问话。“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如先质问“汝亦知射乎”,这里的“汝”,多少还带一些尊重,但话中含有只有他才了解“射”的意思。可谓语带自满。当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只表示不过如此时,立刻表现出了心中的不满。“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忿然”表现其骄横之态,一个“尔”,道出陈尧咨的高高在上;一个感叹,表现了他的愤慨。而当不得不服卖油翁时,他也仅表现出“笑而遣之”的态度。这个“笑而遣之”是具有深刻的含义,含着尴尬的情态。

5、学生谈谈对两人的看法。

——陈尧咨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虽然技高一筹,但并不为此而矜持,体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6、本文通过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四、背诵

篇3:卖油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卖油翁》中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言常见句式的翻译。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语气态度,从中揣摩体会人物的性格,并顺利翻译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3.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中阐明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语气、态度、性格及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学方法:朗读、品读、赏读

第一课时:

引入:

请同学们给这幅图画配一个成语作为题目。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它出自我国宋代欧阳修的文章《卖油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新授:

一、作者简介:

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为什么欧阳修晚年要自号六一居士呢?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画出生字词,并标注拼音。读准字音,朗读全文。尧咨 自矜 家圃

睨之 发矢

颔之 杓 酌油

三、朗读课文,读准停顿

听朗读,并请跟读。用“|”划出句子间的停顿。学生练习朗读

四、默读课文 读懂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

3、与同桌讨论难译句,有疑问保留到班级讨论。

4、集体翻译课文。小结:概括课文内容 检测:

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但手熟尔()惟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作业:抄写记背本课词语。翻译课文,记重点句的翻译

第二课时 引入:

1、出示《卖油翁》连环画

2、根据连环画内容回忆原文内容 新授

一、赏读课文读出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揣摩人物语气,读出两人说话时不同的语气。2.同桌两两练习,然后,在班上分角色朗读。

3、朗读时,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陈尧咨:要读出他的傲慢,自信,自矜。

卖油翁:要读出语气的平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4、为什么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陈尧咨因为善射而自信,自矜;卖油翁因为技善而自信、谦和。

二、赏读课文 读出态度

1、请给第二段人物对话分别加上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

2、然后,再一次分角色表情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

三、赏读课文读出态度

1、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的神态变化,其实是其对待卖油翁态度的变化,思考陈尧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 反感恼怒佩服认输

3、变化的原因是:

卖油翁技术纯熟但并不自夸、自傲,没有“以此自矜”。

四、赏读课文读出人物

1、通过陈尧咨前后态度的变化,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高超,自负,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2、卖油翁是怎样的人? 小结:梳理本课思路

作业: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卖油翁和陈尧咨分别是怎样的人。

2、续写: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引入:

检测: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3)但微颔之

新授:

一、赏读课文读出主题

1、请大家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苦练从而手熟最后达到技高。

(2)一个人即使有了高超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谦虚谨慎。

3、学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请用名言警句来回答。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二、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读文言文,翻译课文内容

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读这个故事,翻译一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1)出自这则小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

检测: 填空。(1)《卖油翁》的作者是代的。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人分别是唐代 的、和宋代的、、、、。

(2)出自这篇课文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在今天的解释是:

篇4:12 《卖油翁》教案

主备人:赵小龙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5.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课时安排 2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咨zī 矜 jīn 圃pǔ 睨nì 失shǐ 颔 hàn 忿 fân 酌zhuó 沥 lì 杓sháo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四、疏通文意:

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卖油翁》翻译: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四、师生互动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2)尧咨自衿(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5)卖油翁酌油(6)陈尧咨笑而遣之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

(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2.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例:轻:尔安敢轻吾射!”(轻,作动词用,看轻。)

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剑术)

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箭也是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代“葫芦”)

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静中有动)

五、课堂小结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2、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齐读课文。

2、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分小组讲《卖油翁》的故事。

二、师生互动

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熟能生巧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明确:陈尧咨队卖油翁的态度变化是:自矜――忿然――笑而遣之,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的变化说明他已有所醒悟。

2、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及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睨觉得陈尧咨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或为什么醒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明确:前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熟能生巧”,后问自由回答。

3、品味文言词语的独特情味。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是因为:

(1)剪裁合理。(宾主分明,繁简得当)3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细部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2)对比鲜明。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 卖油翁

技艺: 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

见地: 自矜 大巧若拙

态度: 浮躁 从容、沉着

(3)语言精炼。

高明的猎手一枪能击落飞鸟,语言运用也如此。炼,把细心观察所得用精确的词句表现、刻画,就可生如绘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等。思考:下列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康肃笑而遣之

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之意。

“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表演只略微赞赏,并不怎样。

“笑”说明陈尧咨翻然悔悟

三、链接生活

说说生活中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小结:我们反对玩物丧志,雕虫小技,卖油翁是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

四、“探究”拓展:

1.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2.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⑥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课文总结: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让我们不得不为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到自豪。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12、卖油翁

陈尧咨 卖油翁

(略)(详)

技艺: 善射(十之八九)善酌(堪称绝技)

态度: 自矜(浮躁自傲)手熟(从容沉静)中心:熟能生巧

篇5:《卖油翁》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领会“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使之力戒骄傲自矜的不良习气。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欲抑先扬,波澜横生的构思美,以及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情趣美。

二、学法引导

1.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先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以达到熟背。

2.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疏通全文,理清故事的脉络,了解故事的内容,领悟“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3.揣摩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且怎样通过生动传神,细深入微的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

4.写一篇渎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解决办法: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明确重点、难点处的字词含义,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感知。

2.难点

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及人物性格。(在疏通文意基础上,请学生来复述故事概梗,从而总结出文章情节起伏,人物性格复杂,描写细致人微的特点。)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教学挂图。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识记文言实词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能够当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4.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篇6:《卖油翁》教案

一、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学生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二、学习通过具体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懂得文言虚词“而”的连接作用及其他用法。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旧课。

背诵《卖炭翁》。

二、作者介绍。

1.复习欧阳修的七绝《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2.欧阳修(10CR--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拭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下学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请同学试答:本文主要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三、领读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四、讲读第1节。第1节写一射一看。

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

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

(静中有动)

3.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逐字逐句讲解。

指点:

(1)把句中省略的主语补上。

(2)“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3)比较:举世无双,当世无双,首屈一指;

正视,注视;

微领,赞许,喝采。

(4)射者与观者评价不一,有矛盾。

4.学生读熟第1节,注意人物的语气。

五、讲读第2节。

写射者与看者引人深思的对话。

1.先看问与答的第一个回合。

(1)“问”由何引起?“微颔”、“自矜”--主观与客观评价有矛盾。“问”是逼出来的。

(2)“问”是进攻性的,有火气,不服气。射:箭法。精:精良、精妙、精湛。

(3)答者招架,沉着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一句。这一句更有损陈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2.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①“问”者火冒三尺,“忿”;语气是责问“安敢”。

②“答”者摆事实,不仅说,而且当场表演,表演了再说,胸有成竹,从容自若。注意:“我亦”,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夸。

3.在事实面前,康肃“笑而遣之”。由“忿”而“笑”,心中信服。

4.学生对读,体会语气。(轮流)

六、提问,分析。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运用文中现成语句)

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是因为:

(1)剪裁合理。(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细部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

(2)对比鲜明。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

态度:浮躁从容、沉着

(3)语言精炼。

篇7:实用的《卖油翁》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卖油翁》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卖油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 “以” “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文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教学设计》。”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

咨zī 矜 jīn 圃pǔ 睨nì 失shǐ

《卖油翁》教案 篇2

课前预习:对照注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í)

颔(hàn)忿({fèn}酌(zhuó)斫(zhu6)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学生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少年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②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张本。,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

《卖油翁》教案 篇3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状元”都是巧匠能工,他们娴熟的技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故事《卖油翁》,陈康肃公和卖油老人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熟能生巧,每个人都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因为山外有山,所以只能精益求精。(板书课题)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文言实词。

2.直译文章,3.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特色。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教师简介)

2.范读文章,并训练学生诵读,读准下列字音

咨 矜 睨 颔 杓 酌 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以投影的形式来巩固实词含义。

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矜、射、覆、沥、遣、圃、释

3.请学生来复述这个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看其对文章是否真正理解。

4.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

第一自然段都交待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哪段文章写得具体?(学生用笔将这些文字划出)

明确并继续提问描写卖油翁沥油的具体生动。为什么?

作家要通过这件小事来表现“熟能生巧”的道理。写卖油翁沥油的一段文字要比写陈尧咨善射的一段详细。如此安排是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对卖油翁详写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了他以理服人,以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几字简略叙述,将笔墨多放于他的恃技而骄。

6.请学生分析并讨论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①陈尧咨 恃技而矜,盛气凌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狂傲、骄横,“尔安敢轻吾射!”

②卖油翁 技艺高超,为人谦逊,“惟手熟尔。”

7.分析讨论本则故事的艺术特色。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描写细致人微。

8.明确文章主旨。

学生口头概括文章主旨,教师最后明确。

(四)总结、扩展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段小故事,告诉同学们即便有了专长,也不应恃技骄傲,一切技艺都是熟能生巧的。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篇8:人教版新教材教案--卖油翁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文知识; 2.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人物形象; 3.总结文中蕴含道理; 4.质疑探究。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文知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 2.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讲授法; 3.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吉州永丰人。

他是北宋文坛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2.文学常识。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官谥);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私谥)。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王安石、曾巩。

醉翁:《醉翁亭记》。

二、感知课文。

1.初读正音;听老师读,把不认识的平时读错的字音标注出来; 2.再读:读熟,增加语感。

三、疏通文义。

1.翻译课文时,注意以下字词:

尝:曾经; 颔:点头; 知射乎:懂得; 精:精湛; 轻:轻视; 自:从; 因曰:于是,就 2.注意文中的四处“以”:

以此自矜:因为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以钱覆其口;以杓酌油沥之:用 3.注意文中的“射”:

射箭:

陈康肃公善射;

尝射于家圃

汝亦知射乎 射箭的技艺、本领: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4.注意文中的代词“之”的具体指代:

睨之久而不去:陈尧咨射箭(这件事)但微颔之: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 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指油 笑而遣之:指卖油翁 5.注意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尝于家圃射。6.参考译文:见教参P163。

第二课时

四、分析陈尧咨、卖油翁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1.陈尧咨。

(1)公亦以此自矜。——恃才傲物(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汝”——不客气;连续反问——盛气凌人(3)“尔安敢轻吾射!”“尔”——居高临下;“安敢”——暴躁(4)康肃笑而遣之。“笑”——会意、尴尬、解嘲;“遣之”——通达、爽快 2.卖油翁。

(1)睨之久而不去。——不屑(2)但微颔之——自信(3)“无他,但手熟尔”——淡定

(4)取-置-覆-酌-沥——技艺纯熟、气定神闲(5)“我亦无他”——不卑不亢、充满智慧

五、总结文中蕴含的道理。1.熟能生巧; 2.术业有专攻;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4.不管有多大本领,做人都要内敛、含蓄、低调,不应张扬自满。

六、思考质疑。1.卖油翁这个人物真实吗?

不真实。一个以卖油为生的小商贩,居然敢于对高官、神射手陈尧咨“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首”,不符合他的身份地位。2.卖油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卖油翁是欧阳修精心塑造的“说教者”,其真实目的就是对陈尧咨进行说教,同时告诉世人:做人要低调内敛。3.有人说,陈尧咨只要放下架子,肯定能够学会倒油;而卖油翁拼了老命也学不会拉弓射箭,十中八九。结合课后练习四的内容,想想作者写本文有何弦外之音。

篇9:卖油翁教案两课时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义、句义。

教学难点: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欧阳修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卖油翁》。21世纪*教育网

二、出示活动任务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的巧记方法:韩柳三苏王欧曾。)

4、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尧咨yáo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发矢shǐ

颔之hàn忿然fèn酌油zhuó杓sháo沥之lì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1、重点词语的意思

善射:擅长。以:凭借。自矜:自夸。矜,夸耀。尝:曾经。

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发:放箭。矢,箭。但:只。颔:点头。

汝:你。知:懂得。射:射箭的技艺。精:精湛。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但:只不过。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

安:怎么。轻:作动词,轻视。酌:舀。

乃:于是,就。置:放。以:用。覆:盖。

徐:缓缓地。杓:同“勺”。沥:下滴。因:接着。

惟:只,不过。遣:打发。

3、疏通文意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1教育网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这)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老翁就取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老翁走了。

21c

活动二:积累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

3.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

(二)一词多义

尔: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但手熟尔语气词,罢了

以:

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凭借。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借。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

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

而:

释担而立连词表示顺接。

久而不去连词表修饰可译“地”。

而钱不湿连词表示转接可译“可是”。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2.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活动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别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第二自然段:说明孰能生巧的道理。

2、陈尧咨的“善射”和卖油翁的“善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戒骄傲,勿卖弄,智者超然物外,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活动四: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或句子,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

神态 语言 动作 性格

陈尧咨

忿然

笑而遣之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笑而遣之

骄傲、自负

卖油翁 睨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沉稳、谦虚

2、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的:“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

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亦不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3、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忿然(生气、反感)--笑而遣之(佩服、认输)

看到卖油翁酌油技艺纯熟却并没有“以此自矜”。

4、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

因为: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是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射技的精湛。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技术写得比较详细:动作、神态。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陈尧咨的“善射”,这样安排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富有说服力。

(2)对比鲜明。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 卖油翁

技艺 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绝技)

性格 自矜 谦逊朴实

态度 浮躁 从容、沉着

(3)语言精炼。短文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汝亦知射”“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等语句,充分表现了陈尧咨的自矜。用“睨之”“微颔”“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等词句,刻画出卖油翁精通酌油技巧,对人不卑不亢的形象。

活动五:课外积累

表示谦虚的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活动六:拓展延伸

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质疑”也很有意思?

点拨:(答案不唯一)

(1)高超的箭法不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练成如此箭法也不仅仅只靠手熟,将武学贬低至壶中油,未免有偏激之过。

(2)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熟能生巧这个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卖油翁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

六、布置作业:卖油翁走了之后,陈尧咨会怎样,写一段你所想象的内容。

板书设计:

卖油翁

自矜睨熟

陈尧咨问卖油翁微颔能

忿然但手熟尔生

笑而遣之惟手熟尔巧

骄傲自大不可一世不卑不亢胸有成竹

自鸣得意踌躇满志沉着镇静心平气和

政哥

上一篇:新视野unite4教案下一篇:2022年10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冲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