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4-05-27

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共10篇)

篇1: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昭通市昭阳区北闸中学,云南昭通65700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定量测量实验中,学生虽然通过实验获得了结果,但其结果不一定是符合要求的,教师要能清楚解释类似的诸多问题,就需要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误差分析,能使教师“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也正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的真实而具体的体现,进行误差分析是教师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实践,而使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应该重视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测量结果与被测对象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有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分.

在相同条件下的多次测量中,所得数据一般不尽相同,这表明每个测量值总会偏离被测对象的真实值,即测量总会产生误差,而且这种偏离不能预知是偏大还是偏小,也就是说这种偏离具有偶然性,这种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叫偶然误差.例如,在实验中,不同实验者的估读能力不同等原因都会造成偶然误差,如果多次测量所得的数据都(或大部分)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基本不变,这种误差叫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与所选用的仪器不够准确.实验原理不够完善等因素都有关系,它是中学物理实验中遍布而广泛存在的一类误差,

误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误差的来源,分析减小和消除误差的方法,分析误差的大小等,

一、通过误差分析,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大部分实验不需要进行理论计算,但必须能成功地验证物理现象,能帮助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际教学中,虽然正确操作,但是实验不成功的情况时有发生,要追究其原因,就要对实验系统误差进行分析.而实验原理不够完善又是造成系统误差而使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王力帮教授说:“广义地讲,所谓实验原理就是实验方法,实验的装置和器材,实验过程等所依据的物理道理.”[u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分析因实验原理不够完善而产生的系统误差,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请看下面的举例,

例1笔者在做“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目的是想通过实验让学生认知晶体熔化与凝固时的特点晶体从温度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全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其理想熔化图象应该如图2所示,但实验总是难获成功,

实验与理论不符的现象:一是温度计示数还未到熔点(书中的理论值),萘就开始熔化:二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是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而只是稍微停顿便又缓速上升,即熔化时间过短,熔点不明显,其图象如图3所示,为何呢?

第一种现象中温度还未到熔点便开始熔化,是萘粉不纯或者温度计零点不准而造成的系统误差.对第二种现象,广西师范大学的罗星凯教授则分析说:“主要是萘粉受热不均产生的系统误差.由于采用水浴法加热(即把盛萘粉的试管没入水中加热),就使接触试管内壁的萘粉到试管中心处的萘粉之间有一温度梯度,外层萘粉温度高,中心处萘粉温度低,萘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故这种温差较大.这样,外层萘粉已开始熔化,但中心处的萘粉温度尚未达熔点,还在继续升温,而当中心处的萘粉温度也达到熔点时,本应保持一段时间温度不再上升,但此前已熔化的液态萘内部已存在温差(靠近试管内壁液态萘的温度超过熔点),致使液态萘发生对流,加快了导热,这就加快了剩下部分固态萘的熔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若采用水浴法要使实验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设法使萘粉均匀受热.罗星凯教授曾提出:“如果将剪碎的细铁丝之类的物体掺入萘粉并搅拌均匀,加快萘粉的导热,缩小其内外温差.”加热的同时再用图4所示的螺旋形搅拌器上下翻搅萘粉,并控制灯芯火焰缓慢加热萘粉,使萘粉均匀受热就能改进实验之不足,而使实验达到如图2所示的.理想效果.

类似的例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做静电实验晴天容易成功而阴天不容易成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抽气筒橡胶管过软不容易成功等,都可以通过分析系统误差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通过误差分析,合理选择实验仪器

1.分析系统误差,合理选择实验仪器

伏安法测电阻、测物体密度等,是要求中学生重点掌握的定量实验.要保证做好这些实验,首要的任务是要能合理配置实验仪器,而中学物理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往往会随意搭配仪器.这可能给测量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也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合理选择实验仪器是正确进行物理实验(特别是定量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全国各省市每年的中考试题中,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则应合理选择刻度尺,电学量测量中应合理选择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等)量程等,都是重点考核内容.

所选实验仪器不够准确或者配置不合理都会产生较明显的实验系统误差,反过来,分析系统误差有助于实验仪器的合理选择.因此,分析实验仪器给测量结果带来的系统误差,是一种合理选择实验仪器的理论依据,下面举例来对此进行阐述,

例2初中物理课本(课改实验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实验:“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即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其中仪器的选取配置如下:阻值为5~10欧的待测电阻,电压为6伏的电源,量程为O―3安的电流表,量程为0~15伏的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实验后要求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在准备物理实验时,不仅要考虑需要哪些器材,还要考虑器材的规格和性能.在这个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为5欧,选用量程为O一0.6安的电流表和量程为O―3伏的电压表是否合适?为什么?

现对两种选择产生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来回答这一问题,电路如图5所示.

误差理论告诉我们,电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如果实验中两表都选小量程,指针均能偏过量程的2/3,但均可能超量程,是否可能超量程就不能选用呢?我们知道,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具有限流和保护功能,而且实验中总要求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端.本实验中,当电压表示值在2,00~3.00伏范围内(满量程的2/3以上)

可见,即使选择小量程实验,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产生的相对误差也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我们可以只考虑量程不同产生的系统误差来合理选择仪器.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大量程实验,测量结果是相当粗略的,其相对误差非常大,选择小量程实验是合适的.

2.分析偶然误差,合理选择实验仪器

在本文下一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将看到,在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时,通过对偶然误差的分析发现,如果确定选用中学常用的精度为1cm3的量筒测物体体积,那么,配置托盘天平(不需要物理天平)就能满足实验要求.限于篇幅,此处不作详细分析,通过误差分析,选择恰当的测量仪器进行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通过误差分析,找出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有效办法

虽然对中学生实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要求不是很高,但教师必须有意识能让学生测出较准确的结果,并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才能测出准确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是有积极意义的.

如果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实值的差值越小(即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由此可见,进行误差分析,寻求实验最佳条件,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例3用感量为0.2克的天平和精密度(最小分度)为1锄?的量筒测铝柱体的密度.若测得m-(57.3±0.2)g(估计读数的偶然误差为0.2g),V=V2-I/i=(21.0+0.5)cm(vl为量筒中原来水的体积,V2为浸入铝柱体后水的体积,估计读数的偶然误差为精度的一半,即0.5cm)

该实验中“天平、量筒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主要是偶然误差,而系统误差可略去不计”,这也可用下述实验加以验证:量筒内先盛lO.Ocm水,倒入另外的容器内,再用量筒量盛lO.Ocm水后,将先倒入容器内的水加入量筒内水中,依此进行,发现每次水的体积分别为20cm、30cm……,即量筒自身的固定系统误差非常小.故此实验中主要分析偶然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物体的密度为:

p-7n/V;57.3/21.0-2.73g/cm3

根据误差理论,被测柱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

8m;Am.2/57.3卸.003=0.3%

8V=2AW(V2-Vl)=2x0.5/21.0=0.048=4.8%

根据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公式,密度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8p=8m+8v.05-5%

这一误差来源主要是体积的测量.怎样减小这一误差呢?

我做了如下试验,让六位同学在互不知道他人数据的条件下读量筒内水的体积,当水的体积在28.Ocm3―29.Ocm3之间时,三位同学的读数分别是28.2cm3,28.3cm3,27.9cm3;当我将水的体积调整在20.Ocm时,三位同学的读数惊人地相同为20.Ocm说明读量筒整刻度上水的体积,其读数误差较小.

故实验中,如果在浸入柱体前,仔细把水的体积调整在量筒某一整刻度,其读数误差就能大大降低,可略去不计(即认为此时不产生读数的偶然误差).这样,测量体积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近似由2xAV/(V2-Vl)降低至AV/(V2-Vl),密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可以由5%降低至2.5%.再从AV/(V2-Vl)项^还可看出,如果选长圆柱体实验,可以增大(V2-vl),减小AV/(V2-Vl)项,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通过误差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并’设法减小该项误差,可使实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这对中学物理实验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使零刻度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指零仪器使用前调零等,都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四、通过误差分析,判断学生实验结果

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通过误差分析来确定误差范围,从而判断学生实验结果的对错与优劣,那么,也许学生因操作错误获得了错误结果,但老师却全然不知,试想这样的教学,质量何在?这就告诫我们,即使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师也要先根据正确的操作、记录与数据处理,计算出实验结果的误差,确定实验结果的合理区间范围,进而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合理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判断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例4在上文密度测量的例析中,已求得铝柱体密度为p=2.73g/cm3,由最大相对误差5%求得最大绝大误差:

则可判断学生测量结果应在(2.59g/cm3―2.87g/cm3)范围内才能认为是符合要求的.

总之,中学物理实验尽管比较简单,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际教学中,误差分析的运用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意义,它能优化实验教学,能使实验教学更有科学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是值得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篇2: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 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最近几年,在我国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义素分析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图结合语境,谈谈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镶:(理性义素)[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精致]

带:(理性义素)[用皮、布或纱线等物做成的长条](《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写得非常优美。它同动词地巧妙使用分不开,我们来分析这几个动词:

泻:[液体,很快,流](《新华字典》)

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上](《现代汉语词典》)

洗:[用水,去掉污垢](《新华字典》)

笼:[遮盖,罩住](《新华字典)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动词“泻”包含义素[+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动词“浮”包含义素[+停留],写出了月光弥漫不散,轻柔飘渺的特点。动词“洗”包含义素[+水]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污垢],写出了月光润泽、柔和、洁净的美感。动词“笼”包含义素 [+遮盖],写出了月光下的花和叶子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朦胧美。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有限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和喻体的中心词分别是“叶子”和“裙”。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叶子:(理性义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裙:(理性义素)[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叶子”和“裙”的理性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而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可见它们有相似点。这正符合比喻句对本体、喻体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

又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朱自清《绿》)

招引:(理性义素)[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特点吸引](《现代汉语词典》)

(附加义素)动作发出者[+人]

招引的动作发出者是人,而句中的动作发出者是“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显然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怎么会是“歌声似的”呢?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得知:“清香”和“歌声”有共同的附加义素,就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此句本体、喻体,又有相似点,似乎是比喻。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知:

清香:[+嗅觉][-听觉]

歌声:[-嗅觉][+听觉]

“清香”与“歌声”在“感觉器官”这一语义场中包含的义素刚好相反,此句是感觉的挪位,修辞手法应归“通感”。

二、义素分析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难点。首先,中学语文课文里有些篇目,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时代背景的局限,作者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某些词语、句子较难理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词难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义素分析法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1:“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巴金《灯》)

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米:(理性义素)[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壳]它的上位词是“粮食”,再往上推,其上上位词是“物质”。该语义场的层次如图所示:

物质

┌─────────────────┐

粮食 衣物 „„

┌─────────────┐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米 面粉 „„

把“米”进行义素分析,推断它的上位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借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不仅仅依赖粮食(物质)活着,还要依赖希望(精神)。正是有了希望,人们才能奋发坚强,积极向上。

例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鲁迅《拿来主义》)

抛来:(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我们的东西,是有目的的,不管我们需要不需要,强制我们接受,还要摆出一副施舍的面孔。“抛给”二字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这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

其次,义素分析可用于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义词是同义义场中的一类词,它们有相同的义素,也有不同义素,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义素。

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151页有这么一道题:从“精细”、“细微”、“细致”、“细密”这组同义的形容词中,挑选最恰当的分别填入下列语句的空格内,每个词只能选填一次。填完后,再同课文对照,看看有无不同,体会作者选用同义词的精当。

1、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_______上显能耐。

2、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________„„

3、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_________„„

4、(掐丝)这是一种非常_______的工作。

这组同义词,相同的义素是[+细]即[+横剖面小],区别性义素是:“细密”[+(质地)]仔密,“这是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的特点,因为”细密“所以要”费大工夫“。故1 题应选”细密“。”细致“的区别性义素是[+精致],2题写图案画的特点,对细小的地方都花工夫,画得精致。故选”细致“。”细微“的区别性义素是[+微小],3 题因为”小块面积小“所以热胀冷缩的变化也微小。故选”细微“。”精细“的区别性义素是[+精致][+细小],4题应用”精细“来说明”掐丝“是一道很精致的工序,要做得很细心。

此外,一字多音,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另一个难点,义素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读清字音。一般来说,学生一旦掌握了词的理性义素,就能区分多音词的读音。

例1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给”是读gěi还是读jǐ,结合义素分析,给gěi:(理性义素)[+交付][+送与](《新华字典》)

给jǐ:(理性义素)[+供应]。(《新华字典》)

显然,句中应读gěi.例2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脉mài:(理性义素)[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新华字典》)

脉mò:(理性义素)[用眼神 表达 爱慕的 情意](《新华字典》)

结合语境,句中应读mò。

三、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以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17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生谴词造句的能力。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如“赡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长辈]这样的义素。“抚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下辈]这样的义素。“扶养”要求宾语包含[-长辈][-下辈]的义素。这样看来“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抚养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句话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找出词的理性义素,结合语境体会附加义素。对照自己的习作,及时发现语病,及时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探讨得还很不够。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义素分析,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使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义素组合论》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篇3: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油品在铁路罐车装车过程中由于鹤管流速的原因,一般会产生气泡,装车结束(停泵)后需要将油品静置1~2h,以便使油品中的微小气泡逸出。当大部分气泡逸出后,液位一般将下降2~16mm。由于油品黏度不同,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液位下降的幅度也不同,因此会产生计量误差。下面以G12-B型,车表号为NL系列罐车[1]为例对3种油品装车后的油量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1低黏度油品

以塔河油田某凝析油装车为例,该油品在30℃时的运动黏度为1.8mm2/s,因为黏度小,在装车结束后(停泵)30min以内,油品中的气泡不能完全逸出,此时进行计量将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罐车内油品水平面上的气泡使得油尺偏高1~2 mm的误差;另一种是油品内存在气泡产生的误差。在装车静置30min后,油品中98%以上的气泡已经逸出,此时进行检尺得出的油量较为准确(表1)。

由表1看出,在停泵10min后测量的数据与停泵30min后测量的数据之间有较大变化,停泵30~60min后测量的数据变化较小,停泵从10min到30min后液位平均下降4mm,停泵从30min到60min后液位平均下降0.9mm,因此对于黏度较低油品,装车停止后30min液位不再发生大的变化,此时计量较为准确。

2中黏度油品

以塔河油田某中质油装车为例,其标密为0.8978g/cm3,在30℃时的运动黏度为56.53mm2/s,在停泵30min内计量,其变化规律与装车末站的凝析油相同。若在停泵30min后计量,会因其黏度中等,液位和油量的变化率将大于装车末站的凝析油,油品气泡逸出速度也将减慢,逸出时间一般需要1.5h。若在停泵后的1.5h内进行计量和测温较为准确,其变化规律见表2。因此对于中黏度油品,在装车结束后的1.5h时计量较为准确。

3高黏度油品

以塔河油田某混合油装车为例,该油品在30℃时的运动黏度为1 980.80mm2/s,由于黏度大,其液位和油量的变化也较大。在实测中发现,停泵2h后油品内气泡已基本逸出,液位不再继续下降,其变化规律见表3。

从表1~表3中可以看出,液位的变化趋势是由油品的黏度决定的,黏度越小的油品,装车中产生的气泡越少,并且容易逸出,黏度越大的油品则反之。由于黏度不同,凝析油液位下降的幅度为1~4 mm;中质油下降的幅度为6~8mm;混合油下降的幅度为6~9mm,以上3种油品检尺部位均在罐体顶部人孔盖铰链对面处[2]进行人工检尺,确保了检尺位置的一致性和检尺数据可比对性原则。

油量计量误差公式的确定

1液位和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1~图3。

2油量计量误差的计算公式

由图1~图3变化曲线可以看出,3种不同黏度的油品的曲线变化规律各有不同。

(1)凝析油在装车结束后,油品内及水平表面含有大量气泡,气泡逸出速度与油品黏度有关,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冬季的气泡逸出速度比夏季稍慢,液位变化曲线在0~30min内基本上按直线规律下降,此后逐渐趋于水平(图4)。

图4中红色区域内的数据为试验测取点的数据,分别定为a,b,c 3点,由直线方程斜率公式可得:

式中K—斜率;

Y1、Y2—液位测量值,mm;

X1、X2—气泡逸出的时间,h。

把a,b,c组成的线段分为2段,根据此公式可得

图4中的a、b是斜率为-0.2的一条直线,表明液位随时间的变化以直线规律不断下降;b、c是斜率为-0.03的一条直线,表明液位随时间的变化基本不再下降,保持稳定(k可忽略)。因此,可根据实测数据绘图,得到计量的液位下降高度,并根据液位的下降规律得到真实的液位数据。

实例:凝析油在停泵20min(在试验时间10~30min范围内)后测量的液位为2 482mm,液位下降遵循线性规律,斜率k=-0.2,30min后的实际液位应为:

同时对于低黏度油品,一般停泵后30min内油品气泡即可逸出,故停泵30min后液位不再发生变化。

(2)中质油在装车结束后1.5h时,油品内的气泡才能完全逸出。由实测液位数据得出,液位在0~1.5h内按直线方程规律下降(图5)。

图5中的a、b、c基本上为一条直线,cd为一条基本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液位不再下降。根据式(1)计算实际液位:

实例:中质油在停泵30min后,测量液位为2 460mm,液位下降遵循线性规律,斜率Kabc=-10,1.5h后的实际液位应为:

中黏度油品在装车结束后,油品内气泡的逸出时间一般需要1.5h。在实际操作中,如出现重车停置时间过长或铁路拉重车过慢等情况,计量时可采用式(1),在停泵后1.5h之内根据时间的变化计算应减去的液位。

(3)混合油在装车结束后2h,油品内和水平表面约有98%以上的气泡逸出,液位在0~2h内按线性规律下降(图6)。

图6中的a、b、c、d基本上为一条直线,表明液位下降规律为线性,2h以后液位基本不再下降,根据式(1)计算实际液位:

实例:混合油在停泵0.5h后,测量液位为2 499mm,液位下降遵循线性规律,斜率k=-12,2h后的实际液位应为:

混合油装车结束后2h液位不再下降。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装车结束后不可能停留2h再进行计量。目前该装车站装车量平均每天保持在2列左右,装车旺季时平均每天在3-4列左右,若等装车结束后2h再进行计量,则对销量计划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铁路方面也不可能让铁路罐车停留时间过长。因此,在装车结束后2h内进行计量时可采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结论与建议

(1)通过大量现场数据分析得出,线性斜率公式计算油品计量误差方法简单,计算精度比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随着塔河油田不断开发,产量的日益提高,销售任务日趋繁重,线性斜率公式确定法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迅速、准确的计算装车输差,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油田效益最大化战略目标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3)运用线性斜率公式确定法,为现场铁路罐车计量交接人员提供了较为直观、准确的计量对比依据,为不断提高计量交接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油田具有广阔的推广意义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肖素琴.油品计量员读本[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篇4: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图像;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运用

一、图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社会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明显特点就是将多媒体教学元素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此举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丰富多样性,使之成为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本身集文字、视频、音乐、图像等多元素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此模式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

二、图像的线条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音乐感染力

音乐的主旋律可以认为是一种线性的运动形态。其表现在具体的音乐中则是体现为波浪线、折线和直线等多样化的形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结合音乐的播放进行音频输出与展现,以此来使音乐的线性走向全面具体化。音乐中的音频频率这种线性互相交织的特征,赋予了音乐图像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中,如:兴奋、庄严、悲痛、愤怒、平静等,通过视觉图像传递给学生。

三、图像元素能够有效增加音乐表现力

提高图像元素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有效性。音乐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图像表现形式,图像以及音乐两者的表达形式存在着一定的互通性。图像可以用于疏密紧凑、长短不一、粗细不同以及颜色强弱、声音大小等元素构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另外,图像还有整体画面色彩的冷色调、暖色调之分,冷色调有时候代表的是负面情绪,如,压抑、低沉、抑郁等。暖色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热情、奔放、兴趣、高兴等。同样的,在音乐中,有时候音乐的调式也同样具有情感的表达,如,低微的小调表现的是一种消极、郁闷、压抑的感觉,而大调则明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欢快、娱乐的情绪。图像与音乐两者间的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互通性,这就给了图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四、强化图像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元素的感知

音乐元素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特点,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只是单一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单方面的学习音乐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图像作为抽象化的另一元素,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则能最大限度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自我理解。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将音乐和图像结合在一起,许多课堂音乐老师都尝试过使用多媒体图片,将图像元素导入音乐课堂中,但是现如今的音乐与图像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从小都是接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都是利用的“听、写、读、背”,而图片与音乐相结合则改变了这种现状,使之成为听与看。现如今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都是通过图像的途径来获取,而小学生对于受到的文化渲染的较多,因此对于从图像上获得的音乐理解大多只是片面的,他们从未真正认真学习过,这已经成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大误区。因此,应该巧妙地将图像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一定要注意音乐和图像结合在一起的程度,把握住关键的那个“点”才可以。

音乐是一门有关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宣扬形式,悠扬婉转的音乐不但能够激发人类内心层次的情感,还能深度陶冶人们的品格与情怀。将音乐与图像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中生对于音乐的认识,还能透过图像的画面,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力以及思维能力。中学音乐课堂中,图像与音乐的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心对于宣泄自身情感的欲望以及能够有效提升音乐专业的课堂有效性,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所学音乐有更透彻与深刻的理解。

篇5: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出了较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教材的运用,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始部分的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在准备部分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慢跑几圈,做一套准备操。虽然这种模式确实有热身作用,但是学生对于固定的模式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在准备部分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很快就活跃起来,此时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蛇形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二、基本部分的游戏

体育游戏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的作用,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体育课中游戏不同于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在做游戏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来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所以,学生为了不想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被淘汰,往往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体能类项目的运用。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经常这样组织练习,使学生厌倦,一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游戏“听数报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传球触人”、“老鹰抓小鸡”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兴趣。以活动全肢体的肌肉关节、韧带为目的的徒手操、舞蹈等,通过改变动作,使其更有新意外,在组织上可以使其游戏化。例如:把基本体操编入游戏“猜猜谁是带头人”、“跟我学”等游戏中,在游戏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性准备活动,用“喊号追人”、“长江黄河”等追逐跑游戏;长跑弯道跑技术教学,可安排“圆圈接力”游戏;上下肢力量素质的发展例如:“猜拳推车”、“猜拳背人”,用游戏的形势组织学生练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在欢笑中得到了锻炼和情感体验。通过各项游戏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很高,竞争与合作的中感受培养体育精神。(2)技能了项目的运用。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耍猴”“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并且对这些游戏进行创编逐渐增加游戏的要求和难度,增加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到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耍猴”游戏:逐渐增加“猴”的数量同时结合篮球运球与传球的规则,这样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另外,“运球接力”、“一人运球两人接力”等游戏也能取到同样的效果。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三、结束部分放松作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篇6: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践运用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其直观性、趣味性、大容量等优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疑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得一些较难操作的实验、较难理解的概念,如今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做法。

一 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幻灯演示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介绍透镜的相关视频演示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的趣味过程,这些活灵活现地表现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为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初中生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对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3.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容量一般较大,但展示的信息集图、文、声、色于一身,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二 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笔者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尝试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活化教学,但并不是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技术。如一些用真实实验就能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通常都亲自动手做一做,让学生们感受一下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模拟现象模糊、抽象的或较难完成的实验。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难以让全部同学观察清楚,往往影响教学效果。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影响了探究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掌握形成了障碍。笔者就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物理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例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学生没有深刻感受,感知印象不深。若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人了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模拟教师便于讲解、学生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许多实验,学生不但要亲自去做,还需教师的讲解自己反复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模型以及工作原理,笔者将其做成flash动画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让学生全面观察后再反复观看各个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后果的实验。实验都有其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了仪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用多媒体演示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电流表正负极接反、电流表与电压表交换位置、仪器量程选择错误、用超过弹簧秤量程的力拉弹簧秤、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未接地等错误操作及造成的后果,远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注意规范操作”效果好得多。

篇7: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

浙江龙泉市第三中学 郭辉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尝试教学 中学美术教学 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 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篇8:情感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物理学之美

物理学本身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物理学的严谨之美、简洁之美;物理学的形式之美、内涵之美;闪耀着艺术的美丽光芒。

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如此简洁的形式, 却描述了纷繁复杂的天体运动, 这是物理学简洁之美的完美展现;而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等二次方反比定律, 虽然描述的对象千差万别, 但却遵守同样的规律, 这是物理学的形式之美的典型表现;经典物理学展示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确之美, 人造地球卫星和智能机器人的每一个精细动作无不力证了这一切;而量子物理学却有着科学领域中罕有的模糊之美, 它使得物理学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吸引着有志者去探索、去奋斗, 虽然中学物理中并不真正接触量子物理学, 但在学习一些相关知识时也可以稍作介绍, 就算纯粹的欣赏物理学之美的作用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与艺术有相通的地方, 艺术也要遵循科学规律, 科学中也无处不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很多物理学家都对艺术有着广泛的爱好, 甚至很多科学家就是艺术家, 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著名的物理学家就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的造诣, 可见, 艺术和科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进行物理学中的审美教育, 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二、用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激励学生

物理学曾经并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物理学的骄傲, 这是物理学前进的动力。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都与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有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即以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电气化革命, 是以经典电磁学的建立为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电子信息技术革命, 是以晶体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基础。物理学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动力。在中学物理的学习内容中, 也有很多相关物理知识曾经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 而且, 有些相关物理知识正在并将要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如正在研究的超导技术、磁悬浮列车等具有极为诱人的发展前景;又如核聚变技术很可能是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因此这无不激起青年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热情, 对物理情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用物理学家传奇的经历、伟大的人格魅力鼓舞学生

榜样和偶像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当今社会却正是缺少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的榜样和偶像。

比如大科学家法拉第, 从一个报童、订书学徒成长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其传奇的经历、伟大的人格是对学生进行物理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又如以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著称的安培, 他在“马车后背演算”“拿鹅卵石当怀表”的小故事是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物理的好例子;而爱因斯坦和玻尔当年的那场著名的论战是进行学术争论的经典战例.在物理课堂上多讲讲这些大物理学家的传奇经历、奇闻轶事, 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而且, 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这些大科学家的伟大形象, 这正是物理情感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物理学家成为学生的偶像, 学习物理就会有了无穷无尽的动力, 这种动力比任何的思想工作都来得强劲有力。

四、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和物理研究的成就感

要使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的深厚感情, 还要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和物理研究的成就感, 物理学在中学各个学科中是比较深奥的学科, 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正是因为如此, 教师一定要注意放低物理学的门槛, 尽可能把问题讲得浅显易懂, 深入浅出.同时, 在进行提问、练习、测验时, 也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 让大多数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 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 多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 在物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比如我所在的班级, 就组织了多个物理研究性课题小组, 如“家庭电路安装课题组”“制作模型照相机课题组”等, 使学生亲自参与物理课题研究, 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学生体验到了物理学习和物理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而在这些小组中, 并不都是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 而包括物理成绩一般甚至很差的学生, 在他们参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和研究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建立对物理学的良好情感, 这对物理成绩的提高也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篇9:物理教学论文: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中学物理实验中这部分知识涉及不多,因此中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的误差理论存在一些理解误区,针对中学生存在的误区应认真分析。

关键词:误差;理解;误区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物理实验比较重视误差分析,而中学物理实验由于相对比较简单,中学实验仪器的精确度不高等各种原因,对实验的误差分析并不重视。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中学物理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熟悉和掌握基本测量及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参照近几年全国的高中物理考试大纲,可了解中学物理对学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实际操作,设计型实验。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在试题中也逐年体现。因此,在中学物理实验中重视误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都有积极意义。

中学生对误差理论理解的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清楚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区别

在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偶然误差是有一套较严谨的理论和方法的,但系统误差却没有很固定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能否处理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者的学识和经验,初学者则不易掌握。系统误差具有确定性,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系统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条件改变时,系统误差也按确定的规律变化,影响系统误差的条件一经确定,误差也随之确定。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即某个误差的出现是随机的,但就总体而言明显遵从统计规律,一般呈现正态分布。

二、对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错误理解

测量实验数据时必然会出现随机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往往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做法。但大多数作为初学者的中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时却不是对最终待求物理量求平均值,而是直接对测量物理量求平均值,这种错误的出现也是因为对误差理论的不理解。

例如,在用纸带测加速度的实验中,时间间隔为T,测得物体在连续6个T内所走的位移,记为s1至s6,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中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经常忽略最终结果是对三组加速度值求平均值,而是将分母写成3,这也是由于在教学中忽视误差分析理论所致。

三、不了解某些实验中的误差来源

多数中学物理实验都设置了一些限定条件,如用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时,摆角不能超过5°,摆线力求柔软细长,在空气中做此实验时,摆球的密度要尽量选择大些的;如在测摩擦力和机械效率等实验中,要匀速拉弹簧秤;如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平抛物的速度应当大些,下落的时间要长些。中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能准确地熟记这些条件,但却因并不清楚这些条件的设定是为了减少误差,而在实验过程中忽视这些实验条件导致实验数据不够准确。学生若对误差理论有一定的理解基础,就能够将之运用于实验中,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中学生在误差理论知识上存在的弱点,会影响其对物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要把误差分析贯彻到整个物理实验过程中,并在各项实验中具体贯彻,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在实验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实验的主要思想方法处指导学生理解误差理论,如利用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利用控制变量法避免一些误差,还可利用留迹法把瞬息即逝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在实验后能准确测量、比较从而减小误差等。同时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使学生在学习利用算平均值、列表、作图等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误差分析理论。

物理实验中关于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实验都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领会误差分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实验中各种误差的分析、判断和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李晓芬.中学物理实验的误差问题浅析.教学与管理,2010(7).

篇10:情境创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境 运用

英语教学中要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传递的能力,合适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一、趣味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否对英语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新鲜、轻松,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喜欢学习英语。在教学head, face词汇时,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抚摸学生的头、摸摸学生的脸,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满怀激情,以丰富的body language 与facial expressions,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单词或句型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像课本中Hobo与Eddie的对话,就可以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和动作,即使是夸张的动作或朗读语调,学生们也会特别喜欢。除了这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熟悉话题的描述。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windy / sunny ... 或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 best.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Because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练说的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游戏运用加强复习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的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例如:在教9A Unit1 Star Signs描述人性格的词汇分别放在盒子里,再准备关于各项活动的词汇,如football, hiking等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游戏开始时,一名学生从两个盒子里各抽取张纸条,连起来说一个句子。这样,显得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利用歌曲展现情境

学生特别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优美的音乐(歌曲)伴随着富有表情的对话,能把静态的抽象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具体的语言交流情境,我经常在每节课前可以让学生听5分钟的英语歌曲,如 take me to your heart; lemon tree等学生熟悉的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歌曲作为英语课的开始. 美妙的音乐常令人心旷神怡,其旋律、音韵、节奏常把人带进特有的意境中。课前集体哼唱英语歌,可调整学生的心态,启发其作好上课的准备。再也不会对英语课那么陌生。另外,值日学生作报告时插一段轻音乐,他说得自然,同学们听得轻松。回想起英语入门阶段“拼、读导学模式 ”的教学,英语歌曲的确给师生带来了满足感。后期教学中,打招呼、数词及名词复数教学、周日名称的拼写、月份季节的表达、家中作客、过生日、游戏活动、起睡等功能项目相关的歌曲,都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触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情境创设激发想象

想象力是创造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它对新知识的掌握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在教学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之后,我为了巩固所学内容,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想象力,我收集了一些社会群体问题的图片挂在黑板上。创设这一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T: Look at the pictures, please. Use your imagination and try to talk about what other problems people have.

S1: Maybe some people have nowhere to live.

S2: Many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houses and cars.

S3: I think they need health care.

S4: Perhaps people need a clean and harmless environment.

T: I really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said. No doubt many problems people have.

五、结束语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使学生在受到某种触动时自然而然地把思考范围拓展开去,多向散射而使思维极具活力。为英语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 徐红霞.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 (35).

上一篇: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下一篇:我国润滑油技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