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文

2024-06-04

用好课文(精选9篇)

篇1:用好课文

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摘要:从认识上、教学中、练习时三个方面,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忽视课文这一“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作用的现状。提出了充分发挥课文在作文教学中充当“例子”作用的方法。主要从重视“例子”,学好“例子”,用好“例子”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文;写作教学;范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遗憾的是,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临事而迷”,不能充分地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课文‘例子’作用被忽视的情况屡见不鲜。 1.重视“例子”

选入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方法,从精心选材到语言锤炼等方面,应该说都有许多可供学生习作时学习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一部作文宝典,是中学生作文的宝库。老师应该紧紧抓住写作的重点,强化这些方面的教学。例如《同志的信任》一文中,突出的是正、侧面描写的结合,因此,应该抓住本文的这个“范例”,让学生明确何为正、侧面描写,为何正、侧面描写,如何正、侧面描写。又如《春》一文中,重点是景物描写,因此,不仅要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更要突出指导学生怎样以本文为“范例”进行景物描写,并把它做为重点来解决。这样,才不致于让学生感到更多的只是怎样怎样“美”,而应引导他们更多地重视为何这样“美”,如何才能这样“美”。上课之前,应

明确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哪一项作文知识;上课时,应把该项知识做为一个重点去解决;上完后,应围绕该知识让学生去练习、掌握、积累,把这当做重点去突破。 2.学好“例子”

应该说,对于初中生,尤其是起始年段的学生,对写作,大部分的还是习惯于“模仿”。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作文定格上的训练,先让他们“照着葫芦画瓢”。《大纲》提出:“教材„„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可见,课文是最好的“葫芦”,是学生“画瓢”的最好模型,也应该是教师教“画瓢”的最好范例。

那么怎样学好课文这个“例子”呢? 2.1 以课文为例,临其形

2.1.1 仿谋篇布局。苏轼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学写作文,也应该先学习别人的布局谋篇,学画“胸中之竹”。教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怎样精心安排结构,学习典范的开头、结尾,学习过渡照应之法,先写后写之序,详写略写之功。先让学生在脑子里装上一些模式,有样可学,有规可循,遇到一些题目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功到自然成。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可以该文为例学习倒叙的写法。像《看戏》一文可学详略得当的处理„„诸如此类的模仿学习,就可不断丰富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至于《松鼠》一文抓特点,按顺序的说明文写法,则是学生学写各类动物说明文的有力参照;《谈骨气》则是学生学写“论点型”议论

文,学习例证法的范例。

2.1.2 模遣词造句。教学生习作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重视他们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提高。因此,除了教会学生观察、积累之外,教会他们如何运用尤为关键。不少学生,他们也观察、积累,但一到运用时,脑子里茫茫然,表达上辞不达意、言不由衷、语汇贫乏、句子干巴。而课文中,娴熟生动的语言比比皆是。不必说记叙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作者从形、色、声、味趣等几个方面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也不必说议论文《纪念白求恩》一课中最后一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思想内涵之丰富、气势之强大、顺序之合理;更不必说古诗文里凝练的词语、琅琅上口的文句。单是那些散见于各篇课文中貌似平实、蕴含深义的语句更是寻常可见。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资以借鉴的典范。 2.2 以课文为例,摹其神

2.2.1习审题拟题。课文的题目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文章的内容,起着统摄、定向的作用。教学时,很有必要将题目与文章内容,与谋篇布局紧密相联,理清理透。使学生明了它们之前的关系,有所悟。然后,在此基础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命好题或在习作中审好题。例如学完《荔枝蜜》后,让学生去拟出借物喻人的题目,学生很快拟出《石赞》、《小草歌》、《蜡烛颂》。又如逢上《一张珍贵的照片》这个题目,让学生仿效《一件珍贵的衬衫》去审题,差不多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2.2.2 学选材立意。著名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采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搜集到的素材有厚厚的两大本,可是他最后只从中选定了三个材料,编写了三个小故事,用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高尚情怀。这个事例,对学生的选材立意的学习,无疑是有极好的借鉴作用。《七根火柴》一文中“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对学生来说更是值得好好学习。议论文在选材立意上也有可学之处。说明文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在选材立意上更显“例子”作用。 2.3 以课文为例子,法其体。许多优秀的作家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选入中学课本的课文中不乏其例。让学生在“临”、“摹”基础上去“法”名家之“体”,兼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文章之格,进而达到“人各有体”。例如借杨朔散文之“体”,让学生从中效法学习写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借莫泊桑小说之“体”,让学生效仿其“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文中”的构思,都是大有可为之处的。其他作家的优美文章在”体”方面的可学之点,也是学生模仿的载体。 3.用好例子

“作文之源在生活,作文之流在阅读。”说明课文应在写作训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每篇课文,在写作方面,都有可资学生学习的地方,哪怕只有一个小方面。现行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写作的要点,每篇课文都有写作训练的重点或相应的练习题目。因此完全可以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模仿该课文的长处,有点放矢的加以练习,确实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比如学完《我的老师》,布置学生仿写一篇,学生并不会感到有多大难处。例如《鞋》一文,可让学生以此为材料,练习改侧面描写为正面描写。《一件珍贵的衬衫》则让学生模仿那倒叙的写法。学了说明文《松鼠》就可以叫学生写一篇牛、羊之类的说明文;学了议论文《谈骨气》,在写一篇《谈„„》时,尽可以模仿它,即使是文言文也可以拿来训练写作,或扩写或改写就是一法。《狼》一文中“杀狼”一段扩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更不用说全文了。

每篇课文或学选择材料、或学谋篇布局、或学单项描写、或学拟提纲、或续写、或改写„„,只要老师精心准备、积极探索,总会找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两点。布置作业应几乎都有作文的内容,经常练笔,学生是会从中获得乐趣的。要经常练,那就要及时改、及时讲评。老师大可抓住训练要点进行批改,如果不计其余,那么是不会感到量大的。而隔天或当场的讲评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力因素。讲评完后,针对训练要点对不符合要求的同学要强调进行修改,也可以让同学互相修改。老师布置作文有根据,学生学写作文有“范例”,师生何“厌”之有。

篇2:用好课文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

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陈桂元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一句话说道:“课文只是个例子”。既然课文是例子,那么课文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发和教益。教师更应该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教会学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材所选课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在语言方面,或在文章结构方面,或在思想方面,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将这篇课文中的所有语文知识点和训练点全部在课堂上解决,而是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

在教学《航天飞机》这一篇课文时,我深入地研究了教材,把这一课当作例子来教。要当作例子,就要要明白教什么,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学生有以下收获:

一、得意

学习一篇课文,不能走进“分析内容”的死胡同,但是也应该让学生读懂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即“得意”。《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现。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和课文打交道”,通过通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有关航天飞机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充分默读课文思考交流后,明白课文主要写了航天飞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点是外形大。二是飞得快和高。三是本领大。明白这三个方面后,我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重点词语和相关句子,用各种形式指导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航天飞机外形大、飞得高和飞得快,本领大。

二、得言

阅读教学不仅须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索要表达的情感,还须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既要弄明白写的是什么,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航天飞机》是一篇科学通话,课文将童话、科普和寓言结合在一起。如果用严格的科学术语来介绍航天飞机,一定很枯燥,学生也不容易懂。课文在介绍航天飞机外形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又用通俗的语言在与飞机的对比中介绍了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学生在明白并且读中感知感悟航天飞机外形大、飞得高和快,本领大后,教学并不能在此停止,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航天飞机外形大、飞得高和快,本领大的。既要掌握文章的内容,还要领悟语言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我把领悟用对比和列数字方法写出了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作为了教学重点。首先学生读句子“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

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从句子中你发现什么出现的多?数字出现的多。其次,学生观察图表把两万米和几十万米进行比较,图表直观、鲜明的体现出两万米和几十万米之间的差距特别大。接下来把四小时和七分钟进行比较,四小时是二百四十分钟,大约是七分钟的三十四倍,也就是说,飞机从东海之滨飞到帕米尔高原一个单趟,航天飞机就可以飞三十四趟。利用数字把飞机和航天飞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学生直观强烈地感悟到了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懂得了列数字和对比的语言表达方法。

三、得法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需要学的东西太多,要想学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把每篇课文当作例子来教,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分的构段方式在14《东方之珠》中已经出现,而且课后也提出要求: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息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航天飞机》这篇课文中也出现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教学时,学生先复习总分结构,明白中心句与其他分句的关系,其他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紧接着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添加中心句的练习。(1)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2)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7分钟。

本课的课后练习第四项: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这个课堂练笔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将学生前面所理解的内容转化为语言输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这项练习。指导这项练习时,我注意两点:第一注意自我介绍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例如:开头可以是“我是航天飞机……”。第二根据课文内容用上总分构段方式写航天飞机自我介绍。

总之,语文课不应该是教学课文,而应该是借助课文为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文章。

篇3:用好课文,找寻例子

一、阅读的法子

就议论文而言,现如今课本中规范的议论文确实难寻,可语文版保留的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却是议论文中难得的横式与纵式结构的典范。《纪念白求恩》中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解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于是就有了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且三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呈典型的横式结构。《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每个段落讲述一个观点,而段与段之间形成了一个逐层深入的结构关系。这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弄清了横式与纵式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从而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若从论证方法来看,则《纪念白求恩》与《为人民服务》也是很好的范例。《纪念白求恩》中将“不少的人”和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对技术”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鲜明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为人民服务》中举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例,具体充分地证明了“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这一观点,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正确辨析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规范地分析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作用。论证方法的辨析及论证方法作用的考查是学生的易错点,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解析,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同样,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均可在课文中找到例子。

二、写作的蓝本

课本里头,不仅有阅读的法子,还有写作的蓝本。能入选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因而,在现代文的复习中,我们要善于找寻读与写的契合点,做到读写结合,模仿借鉴。

1. 谋篇布局上的模仿

《家》———周国平:“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作者用了三个小标题也是三个比喻句连缀成文。如此设小标题法也是作文谋篇布局的方法之一。设小标题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的典型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合成篇。它可在有限的篇幅内,囊括更丰富的内容,从而使文章新颖别致,过渡便捷,内容丰富,主旨突出。拟小标题常用的方法有: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以逻辑为序。而《家》一文中,三个标题在逻辑上为递进关系。

2. 描写手法上的模仿

(1)写人———立体呈现,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这些学生都懂,可在具体的写作中如何写好一个人呢,课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鲁迅的《故乡》片段:“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例文并没有孤立地描写杨二嫂的语言,而是结合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这样就把杨二嫂自私、放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写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本中不乏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描绘环境、烘托气氛的文章。鲁迅的《故乡》中写今日的故乡,语言低沉、冷峻。“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写昔日的故乡语言明朗、热烈,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彩画,画面中有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以此美丽的景象烘托了少年英雄的形象,还有“我”与少年闰土的美好感情。

三、文言的底子

大纲要求九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括课内、课外的。而且近年来课内外对比阅读成为中考的热门,如何做好课外题成为难点之一。

其实,要求解释的课外文言字词乃至课外文言句中的关键词皆来自课内。以2012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题为例:

“5.解释下面加点词:(3)日有食;(4)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题中的加点字“日”出自《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日再食”,解释为“每天”。“俟”来自《捕蛇者说》中的“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解释为“俟”的本义“等待”。

“6.解释下面句子:(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中的关键词“亲”出自《出师表》中的“亲贤臣”,理解为“亲近”,与“疏”相对。“咸”来自《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理解为“全都”。

当然,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字词通假等现象也常见。在《期行》一课,“日中”一词,理解为“正午”,显然与“日再食”中的“日”有别。《捕蛇者说》中的“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俟”在该文中也理解为“希望”,并未取其本义。可见,字词的解释还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选择。只有掌握了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并善于积累,善于归纳总结,才可以将它自如地迁移到课外。所以,课外文言文的底子其实还在课内。

总之,课本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用好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摘要:在中考复习时,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怎么用课文, 除了文言文之外, 我们应该把花了三年时间去琢磨的课文抛开吗?如何用好课文, 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作者认为课本是块敲门砖, 它不仅给阅读也给写作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要用好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取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篇4:用好课文,打造优秀作文

一、用好课文,培养感受生活的能力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感受生活的能力。如果忽略了生活中的那些酸甜苦辣,情感得不到积淀、发酵,作文只会变得枯燥乏味,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可言。因此,写作的第一要务是学会感受。学习《我的母亲》(老舍),在认识了一个勤俭诚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母亲”之余,可想想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荷塘月色》,在欣赏了作者眼中的荷塘如此美妙多彩时,可想想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学习《小松》(杜荀鹤),在了解了小松坚强不屈的可贵品质之余,可想想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植物以及它们身上的特质……有了联想、想象和比较,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百般情感才能得以有效输出,激发写作的灵感,唤起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能力,文章也才有个性可言。

二、用好课文,培养精细构思的能力

写作光有感受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感受还要依赖精细的构思才能得以恰当表达。而能入选教材的文章自有其过人之处,构思自是重要一环。例如冰心的《霞》,“霞”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并非全文都写“霞”,而是从自然中的霞谈起,慢慢过渡到谈人生感悟,由具体到抽象,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独有偶,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也是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得到生活启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进而发挥联想,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明道理,让人印象深刻。这种由生活到哲理的构思既容易学习,效果又好。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殊不知歌词里也大有学问。像《歌词四首》里的《那就是我》,为更好地表达思念之情,作者精选了四个结构相似、反复咏唱的部分,把美好的自然事物与真挚的思念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象含蓄,十分动人。这种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易于将情感通过典型场景形象细腻地表达出来。

三、用好课文,培养良好表达的能力

一篇好文章毕竟要通过一个个文字来呈现,这就涉及到写作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是语言干涩,手法单一,形象性不够。这点更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好好向课文“取经”。例如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在《项脊轩志》中写对母亲的怀念,从老妪的口中说出,非常自然可信——“某所,而母立于兹”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真切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无比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深情怀念,真正体现了文学“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的艺术魅力。

又如刻画环境、场景描写必不可少,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很好的范例: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从山到水,从天到地,从植物到动物,从田野到草地,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神奇的笔触,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春色图”。山村那特有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在表达了对田园山色的赞美热爱之余,也暗示了对朋友的真挚邀请之情,主题的表达更为含蓄。

四、用好课文,培养积累素材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写作时当然会感到捉衿见肘。课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记好课文素材,学以致用,一方面可减轻课外积累素材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充实文章内容。如诗词的积累就特别实用,谈到忧国忧民,有《离骚》(屈原)、《登高》(杜甫)、《岳阳楼记》(范仲淹);谈到思乡思亲,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饮马长城窟行》(乐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当然,全文专注于一个作家也能写出好文章。如高考优秀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全赖于作者对苏轼的人生和作品的深刻了解,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得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要想在高考中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有了源头活水,才可能有用之不竭的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篇典范的文章。我们不但要掌握文章主题,文章的表现技巧,吸收文章优美丰富的语言,更要学习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写作,真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篇5:用好你的LCD

1.防显示器受潮

相对于CRT显示器来说,LCD是很脆弱的,其对空气湿度要求较为苛刻,如果湿度保持在30%-80%之间,LCD显示器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可是如果室内湿度高于80%(南方地区很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LCD显示器内部就会有结露的现象发生,显示器内部的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线圈会因此发生漏电现象和短路现象,严重的还会烧毁显示器。因此,如果LCD显示器长时间不用,最好定期通电,排出内部水汽。

如果发现LCD显示器内部已经有轻微结露也不用愁,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暖房”也不要紧,就地取材也能进行紧急处理。

1.用台灯烤显示器背部;

2.将显示器背部面向阳光烘烤;

3.将石灰、活性炭等干燥剂包成几个小布包,和显示器一起用塑料袋密封。

当然,如果结露现象太严重,还是送回厂家维修部门维修较为保险。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用烘烤的方法,切记不要用强光直接照射LCD屏幕,因为产生的高热会令LCD屏幕发生老化。

2.别忘关显示器

LCD显示器会产生热量,虽然同CRT显示器相比发热量已经减小了很多,但长时间使用也会使脆弱的元器件发生老化。一般来说,如果LCD连续开机使用24小时以上,内部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因此如果不用还是把它关掉为好。长时间使用虽然未必令LCD显示器当场烧毁,但对其伤害是永久的,因为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晶体老化或烧坏,而这也是永久的不可修复的损伤。

此外,如果短时间不用电脑,也应关闭显示器或打开屏幕保护功能,因为LCD的显示方式与CRT不同,长时间静止不动的画面也会令LCD温度升高、液晶老化。

3.尽量用DVI接口

在色彩的表现(就是色阶)丰富程度上,LCD比CRT略弱,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液晶显示器采用模拟接口,多了两道数模/模数转换,信号有一定衰减,而采用DVI接口会很大程度避免这样的问题,因此如果你的显示器带有DVI接口,最好配一块带DVI接口的显卡,

4.切忌私自拆卸

给大家的一个忠告是: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一定不要擅自拆开你的LCD显示器,即使在关闭了很长时间以后。不要以为LCD显示器没有CRT显示器里的高压包就可以放心地拆卸了,因为LCD显示器背景照明组件中的某些组件也会带有约1000V的高压,这种高压对人体也能造成伤害。此外,私自拆开显示器会导致售后服务失效,可谓得不偿失,因此如果出现什么无法解决的故障,还是将其送回厂家维修站的好。

5.别把它当触摸屏

LCD显示器比CRT显示器脆弱很多,尤其是LCD屏幕。用手对着显示屏指指点点或用力地戳显示屏都是不可取的,虽然对于CRT显示器这不算什么大问题,但LCD显示器则不同,这可能造成保护层的划伤、损害显示器的液晶分子,使得显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这个坏习惯必须改正,毕竟你的LCD显示器并不是触摸屏。

同样的,强烈的冲击和振动也要避免,LCD显示器中的屏幕的和敏感的电气元件如果受到强烈冲击会导致屏幕或电路的损坏。

6.谨慎清洗屏幕

如果LCD屏幕脏了,该如何清洁?简单也不简单。

首先我们可以用专用清洁剂,它在笔记本电脑专卖店或者电子市场都可以买到,上面也会写着详细的使用方法,不过它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一瓶名牌的屏幕清洁剂价格要在百元以上,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舍得买来一用的。

既然大多数人不愿意买专用清洁剂,我们还有一个法宝:软布+清水。如果LCD屏幕上仅仅有一些灰尘,清洁起来就简单得多,只需一块微湿的软棉布轻轻的擦去灰尘即可,要是屏幕太脏,要耐心地慢慢擦,不要用粗糙的或者化纤的织物,它反而会损伤你屏幕的保护层。

篇6:用好批评这个武器

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批评都比赞扬难开口,也比赞扬难接受。这种“人之常情”,让一些人爱惜羽毛、怕得罪人,奉行庸俗的“好人主义”,囿于“小我”的人情世故,“你好我好大家好”;也让一些领导干部在一团和气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滋生出“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坏毛病。结果是,民主生活会开成了“神仙会”、“表彰会”,组织生活的政治空气受到污染。

“长年不注意休息”、“领导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这样的批评不疼不痒,与表扬无异。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一个“怕”字: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怕”字当头,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备受干扰,这种没有批评的“团结”何其脆弱!

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才有作用。如果不能抛开面子,不敢自我揭短,怎能挖到根源、触到痛处?如果不愿动真碰硬,不想坦诚相见,怎能让人红脸出汗?隔靴搔痒,轻描淡写,绝不是真正的关爱同志、与人为善。“听听别人怎么说”、“等待他人先开口”,被这种消极被动心态所左右,很难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纵观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她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具有自我纠错的能力。个人也是一样。把缺点不足找出来,不断改进完善,才能更好地进步。有了这样的认识,领导干部就有了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对人又对己、见事又见人、决不避重就轻,批评就会具体、深入、有力,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这对于保持党组织和干部本人的肌体健康,大有好处。

批评的力量,在于实事求是,有一说

篇7:用好自己的性格

要做自己的性格的主人,不要做自己的性格的奴隶。一个人做了自己的性格的主人,也就是尽可能地做了自己的命运的主人。

一个人的性格的所谓优点和缺点是紧密相连的,消除了其中一面,另一面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享受性格之利的同时,承受性格之弊,乃是题中应有之义,只须把这个弊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如何限制?就是发扬性格本身的长处,抑制短处的真正力量在此。

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运用的结果,用得好就是长处,用得不好就成了短处。

一个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最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扬到极致,短处就不足为虑了。

事实上,在相同性格类型的人里面,都既有成大事者,也有一事无成者,原因多半在此。

把自己的弱点变成根据地。

篇8:用好课文例子步步“精”心教比喻

案例一:在阅读中学习基本的比喻知识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 欣赏着儿子种的花, 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 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读了这段话,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高尔基的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些花很美丽, 而这又是儿子留给他的。

生: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虽然儿子不在身边了, 但一看到儿子种的花, 就想到儿子的脸庞, 看得出他很想念儿子。

师:你们看, 一个好的比喻句就能告诉我们很多内容。谁来把这句话读好?

(指导朗读)

师:有时候, 我们还会这样表达——看看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六一儿童节, 大山的孩子们收到各地爱心人士送来的礼物, 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生:第一句是把盛开的花朵当做儿子的脸庞, 第二句是把笑脸当做花儿。

师:想一想, 为什么花和人的脸可以互为比喻呢?

生:因为这两者有相似的地方。

生:因为鲜花和人的笑容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师:是的, 打比方一定要找到两者的相似之处, 这样才能让自己所写的句子更准确,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知识, 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很多教师为了应对考试, 常要依赖大量的练习, 训练孩子写比喻句, 分析其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等等。虽然这样的练习在应试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脱离了具体的阅读情境, 无论如何是很难教孩子写出好的比喻句的。教师应该在阅读中,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例子”进行有效引导。上面《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的那句话可算是经典的比喻句, 通过引导, 学生不仅能充分体会比喻的作用, 感受用这种修辞方法所表达的丰富内容, 还能在对比中明白“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提高理解的准确性, 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案例二:读写结合, 感受表达的精妙

透过树的缝隙, 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 上面折为三叠, 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黄果树瀑布》

师:读了这段话, 你知道这里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这段话把瀑布比作了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的布匹。

生:还把瀑布的声音比作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你们理解得非常准确!那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瀑布从上直泻而下。

师:是“直泻而下”吗?

生:不是。这里说是“折为三叠”, 就是说瀑布在下落时碰到了岩石, 不断改变水流的方向。

生:这里说是瀑布像布匹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产生了折叠, 并不是直泻而下的。

师:是的! (边画简笔画边讲述) 你们看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织布机织出的宽幅白布, 到这儿折叠一下, 到这儿又折叠一下, 一共折叠了三次。多么像布匹从织布机上下落时的景象呀!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练习朗读)

师: (播放瀑布的水声) 闭上眼睛, 展开想象, 你觉得这样的声音还像什么?

(出示:那“哗哗”的水声就像____________ )

生:那“哗哗”的水声就像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地在自己身边奔过。

生:那“哗哗”的水声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涛。

生:那“哗哗”的水声就像无数野兽在齐声咆哮。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特别是描写这瀑布的气势, 一点儿也不比课文中的表达差。那么, 我们能不能把课文中的句子换成自己的表达呢?

生:不能, 因为文中这个声音的比喻是接着前面写瀑布样子的比喻来说的。

生:对。前面讲了瀑布好像织布机上泻下来的布匹, 后面的比喻最好与前面保持一致。

师:是的, 单独来看, 大家写的比喻句都很棒。放在课文中看, 这里不只是一个比喻句, 还是一个前后相联系的比喻段。看来, 写比喻句不仅要写得像, 还要考虑前后内容是一个整体, 要保持前后统一。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平常写比喻句的练习、考试中, 孩子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比喻句也是干巴巴的, 不够生动。原因是脱离了相应的阅读情境, 脱离了相应的生活场景, 也缺少了相应的指导, 写出来的比喻句只能是公式化、机械化的句子。因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安排一些比喻句的写作训练, 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在阅读《黄果树瀑布》的这段文字时, 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黄果树瀑布无比壮观的气势, 这时配上瀑布音效, 创设相应情境, 让学生来写比喻句, 自然生动准确很多。当然, 教学也没有就此终结, 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自己写的比喻句与文本进行对比观照, 使其明白比喻句不仅要写得准确、形象, 还要考虑文章前后语义的连贯和整体结构。

案例三:关注看似“不合理”的比喻

突然, 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天鹅的故事》

师: (投影出示一只白天鹅) 看到这只天鹅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洁白, 纯洁。

生:高贵。

生:优雅美丽。

师:可这里说老天鹅“像石头似的”, 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么优雅美丽的天鹅说成冰冷坚硬的石头呢?你觉得斯杰潘老人这样说恰当吗?

生:我觉得不太准确, 因为这两者差别太大了。

生:可能是这只天鹅已经老了, 所以才把它说成是石头。

师:仅仅是这样吗?自己再读一读课文, 用心体会。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阅读体会)

生:这里把老天鹅比作石头, 是因为老天鹅向下扑打冰面时用了很大的力气, 就像石头似的重重地砸在冰面上。

生:我觉得这只老天鹅应该是使出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因为怎么说天鹅也只是一只鸟, 一个动物, 要用自己的身体破冰, 只能使出自己的全部力气, 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才有可能把冰面打开。

生:我从课文前面知道冰层是很厚的, 可以说老天鹅不止是用自己的身体来破冰, 还是用自己的生命为天鹅群寻找生路。

生:这只天鹅为了天鹅群的生存, 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破冰, 这是一只奉献的天鹅。

生:我觉得这还是一只勇敢的天鹅, 它不向严寒屈服, 不向眼前的困难屈服, 勇敢顽强地做出自己的决定。

天鹅是美丽、高贵的象征, 天鹅洁白的身躯与坚硬的石头当然有着天壤之别。乍一读, 课文中这样的比喻显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仔细品味, 作者正是用这种“差别”写出了老天鹅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可贵之处。其实, 这样的句子在教材中并不少见。《麻雀》一文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突然,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绝望地尖叫着。”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比喻, 正蕴含着巨大的教学价值。抓住这些比喻句, 精心设计教学, 不仅能够挖掘出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 还能体会作者这样表达的高妙。

案例四:探寻比喻“背后”的深意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老师觉得年轻的徐悲鸿不仅像一匹骏马, 也像一只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谁来填一填。

(出示:从此,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只________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生: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师:我觉得励志学画的徐悲鸿还像一头老牛。你还会填吗?

(出示: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________, _________。)

生: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日夜耕田, 时刻不停。

师:“耕田”这个词能换一下吗?

生:耕耘。

师:还有吗?

生: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日夜耕耘, 从未停歇。

师:你觉得我们造的这些句子与课文中的相比, 哪句更好?

生:课文中的好, 因为骏马的速度要比老牛快, 这个更符合徐悲鸿当时的心情。

师:有一定的道理。谁能联系你对徐悲鸿的了解来谈一谈。

生:我也觉得课文中的句子好, 因为我们知道徐悲鸿画的马是很有名的。

师:有名到什么程度?

生:人们一谈到徐悲鸿就会想到他画的骏马, 一谈到马也会想到徐悲鸿。

师:也就是说, 马成了徐悲鸿的一种象征。

生:是的。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他画的马。我参加了国画兴趣班, 国画颜料盒上也有一幅奔马图, 就是徐悲鸿画的。

生:骏马已经成了徐悲鸿的一个代表, 一种象征。他自己就很喜欢马, 他把自己也比作马。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徐悲鸿笔下的骏马吧!

(欣赏《三骏图》《八骏图》等徐悲鸿经典作品)

师: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画的马了吗?

生:他画得特别好, 栩栩如生。

生:他不仅在画马, 也在画自己。

生:他已经和马融为一体了, 他就是马, 马就是他。

师:虽然不少比喻可以用在徐悲鸿身上, 但一定有一个是最恰当、最好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人物最为显著的特点, 了解与这个人物联系最密切、最能代表他的物品、符号、事件, 这样写出的比喻才能更贴切、更生动。

有些比喻, 往往与人物生平、历史事件、文化典故等相关, 在比喻的背后常常有着深刻的背景知识。缺少了这些知识的支撑, 很难读懂这些比喻的真正意思。“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从表达的角度思考, 作者这样写不仅在于徐悲鸿不知疲倦的精神像骏马, 还在于它符合徐悲鸿所独有的特点。他画的马已经成为人的代表, 成为人物特有的象征符号。教学中, 通过骏马与雄鹰、老牛的对比, 通过对“骏马图”的欣赏, 补充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明白骏马与人物之间特有的关联, 明白作者这样进行“比喻”的深刻之处。比喻的教学已不囿于一种修辞手法的学习, 还是选择某种代表性意象或事件以表现人物的手法的学习。

篇9:用好课文

如何用好小人?这是一个通常在管理上人们不大注重,在实际中又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用好能人,这个问题我们探讨过太多次,有时候甚至连篇累牍地讲,但是怎么用好小人呢?这是让很多人头痛的问题。我发现,很多企业家或领导者,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里,经常是栽在小人手里。本来干得挺好,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了小人挖好的沟里。大江大河都过去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呢?心胸狭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就是小人。因为一个正派人做事情一定是选择手段的。基本上伟大的人物身边都有小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人具有寄生性。一旦你成为伟人,成为拥有巨大能量的人,成为拥有巨大利益的人,就会有一些钻营的人跑到你身边来。

小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反复性。小人没有原则,有奶便是娘。如果有了更大的利益诱惑,他们会立刻跟你拜拜,谈都不谈就走了。立刻变脸,还变得特别快,绝对比川剧里的变脸还快。

小人还有一个特点是危害性。君子一般会成人之美,小人一般会乘人之危。所以,一定要提防小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对小人的警惕性不够,才受了害。

齐桓公:兴在用人,亡在用人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治国需要人才的时候,鲍叔牙给齐桓公推荐了一个人,但是齐桓公跟这个人有一箭之仇。当初齐桓公跟公子纠争夺王位时,这个人曾经辅助公子纠,还差点一箭射死齐桓公,这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管仲。齐桓公很有气度,不计较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并起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后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就像前文说的,伟大的人物身边都有小人。齐桓公成为拥有巨大利益的人之后,也招来小人寄生,结果最后栽在了小人手上。当时的小人有两个:一个是竖刁,一个是易牙。

竖刁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税务官,因为贪污赋税被鲍叔牙发现。但是竖刁很有心计,早早就到齐桓公面前辩解自己不是贪污,且对齐桓公很忠心,还提出愿意自宫做太监,终身服侍齐桓公。结果,竖刁不但没受到惩罚,而且官加一级。

因为有一次听到齐桓公感叹,说天下的肉都吃过了,却没有尝过人肉为何味。易牙就回家把自己三岁的儿子给杀了,做成一道人肉蒸菜,让齐桓公尝了人肉的滋味。后来,齐桓公知道了自己吃的是易牙儿子的肉,极为感动,于是认为易牙是个

忠臣。

鲍叔牙告诉齐桓公竖刁、易牙是小人,应该疏远,可是齐桓公没把鲍叔牙的话当一回事。最后,一代霸主齐桓公被这两个奸恶小人软禁起来了,不给饭吃,他们要挟齐桓公更换接班人。这时,齐桓公醒悟了,终于认识到小人害人了,但为时已晚,结果他被饿死了几十天都没人发觉。

识别小人的四个标志

齐桓公,一代霸主竟然不会识别小人。其实,识别小人可以依靠这样四个标志:第一,见利忘义,小人往往见了利益什么都不顾,连吃相都顾不上了;第二,阳奉阴违,小人在你面前说一套,背后又说一套,两张脸;第三,无事生非,小人所在的地方总是会搬弄出一些事情来,无端生事;第四,拉帮结伙,小人会拉一些人去对付另一些人。

作为企业家,不但要懂得识别小人,关键要明白怎么对付小人。对付小人有四个不同层次的对策。下策是:怒而不能除之;中策是:怒而除之;上策是:不动声色妙除之;上上策是:将心比心善用之。

这四个不同的层次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第一个层次:下策,怒而不能除之。在公司里某个人是小人,所有员工和老板都知道那个人是小人,但是,因为有一些利益或有一些感情纠葛,不能除掉他。这就是怒而不能除之,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气得够戗,这是下策。

第二个层次:中策,怒而除之。发现了谁是小人,就表示绝对要除掉他,不惜一切代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小人很难除掉。当你要除掉他的时候,他就开始写举报信举报你了,开始整你了。很多企业家翻船都是这样的,本想除掉小人,结果小人反过来除掉了他。小人带来的后患无穷,君子惹得起,小人惹不起。

第三个层次:上策,不动声色妙除之。会“请神”更要会“送神”,能用者善用之,不能用者善去之。发现小人,不动声色。有一个企业家的方法很值得推荐,他一般是这么对付小人的:给小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完不成,自己就会走了。如果他完成了,就立了大功,给他约定的奖励,能够完成任务证明他是个人才,应该善用之。但往往是完不成的时候居多。最后,小人会觉得这活儿不好玩,也完不成任务,自己就走了。

第四个层次:上上策,将心比心,善用小人。发现小人,用好的制度与好的态度来对待,像用君子一样用小人。把小人用成君子,而君子不被用成小人是最好的方法。

其实,“小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词,你我身上都有小人的特质。有的时候伟人身上也有小人的一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伟人本来行事光明磊落,不屑于使用鸡鸣狗盗的手法,但是,如果有一天实在把他惹火了,他也会拍着桌子说:“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所谓的不义,也就是用小人的手段来对付小人。以小人的手段来治小人,那伟人不就也成了小人吗?

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小人的一面,遇到某些事的时候也会用小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一般我们是用小人的方法对待小人,用君子的方法对待君子。那么,你眼中的小人有没有君子的一面呢?肯定是有的。小人有的时候也会有君子之风。

人有两面性,既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关键在于你要激活的是他善的一面。如果你做了不善的事,激活的是他恶的一面,他就会觉得,老板你有小人之心,就莫怪我用小人的手段了。这也给他采用小人的手段找到了理由。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好方法来对付小人,要有一套对付小人的制度,让小人没办法跳过、没有办法抗拒。对待小人要用君子的态度,还要用大人的尺度,大人有大量,不要跟小人太计较。

综上所述,对待小人,要牢记三度:小人的制度、君子的态度、大人的尺度。

高人眼里无小人

如果做不了小人,也做不了君子该怎么办?其实,世界上的纯君子不多,纯小人也不多。把人单纯地分成小人和君子是幼儿园时期的分法,幼儿园的小朋友听故事的时候要分善恶,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人与君子的混合体。做不了君子,又不想做小人,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做大人。什么是大人?《易经》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意思是说,大人是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合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的人。

大人是很通达的人,未必有君子之风,但是胸怀宽广,能够将待人处世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好。所以,我认为企业家如果做不了小人,又做不了君子的话,至少要成为大人。

其实,在大师眼里无所谓小人和君子,关键看用这些人来干什么。想要成就一件事往往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有时候把小人用好了,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用人高手的眼里,对人的分别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还会有一个灰色的过渡。人有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有过渡色。如果你能量高,可以把小人变成君子;如果你能量不够高,很可能会把君子变成小人。

这种情况很常见。如果你是一个武大郎,水平很低,即使给你一个良家妇女,你也会把她改造成潘金莲。人们总是说潘金莲不对,其实武大郎就没有问题吗?他也有的,因为他的能量太低。如果他有武松的能量,潘金莲还至于那样吗?如果你的能量够大,甚至可以把青楼女子变成千古风流,就像蔡锷就有本事把小凤仙变成千古风流。

企业家必须明白,如果你身边常出现小人,就得反省自己,问题一定出在你自己身上。为什么你的身边小人层出不穷?如果你身边常出现君子,那德行在你身上,能量也在你身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用好课文】相关文章: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08-15

略读课文有哪些课文08-1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课文05-15

母鸡课文04-07

背课文04-12

鸟岛课文04-25

北京课文04-25

复述课文05-04

山雨课文05-14

翠鸟课文06-03

上一篇:一年级品德下册计划下一篇:表达秋天收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