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2024-05-20

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精选16篇)

篇1: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我,已经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在我的脑海中有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让人感动的事。尤其是我们刚学过的一组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金色的鱼钩》。

当我第一次看这篇课文,一口气就看了三遍。被老班长的一举一动所震撼。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过草地,任劳任怨。说实在话,假如是我,可能会把三个伤员留在草地,自己走出去。老班长他没有,反倒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

尤其是他们把所有的干粮都吃光了的时候。老班长想法设法地为伤员找吃的,找有营养的食物。当他发现水塘有鱼时,那喜出望外的高兴劲可说就像一个见到糖的小孩。可每次钓到鱼他连汤都舍不得喝下一口,而是吃三个伤员吃剩的鱼骨头并和着几根草根叫一阵子又就硬硬咽下去。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心潮澎湃。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而内疚,就拿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说吧。我们时刻想的就是自己,生怕自己受了一点委屈、吃了一点亏,哪怕就是同学间有时为一句话也要大打出手,争个你强我弱。同老班长相比,我们真的是自叹不如啊!

到后来,老班长的举动被发现之后的一段对话,更让我难以忘怀。老班长,他不就是一位党员吗?难道全天下的党员就真的是“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吗?我以前对一些党员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但现在从老班长的言行中让我倍受鼓舞,让我对党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党员又多了一片敬意。当最后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光荣的离我们而去时,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不知道从何说起。

老班长这种忠于党、忠于人民宁愿自己受苦、受累,甚至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尚品质怎么不让我感动呢?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了:生命的可贵,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当为了人民群众或国家的利益时哪怕是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老班长,您永远是我指路的明灯。

篇2: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却认为你还活着。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且在当今社会像你一样的人层出不穷。当无情的地震让我们的城市毁于一旦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己的安慰,帮灾民脱险帮助我们修建家园;当突如其来的雪灾袭击我们郁郁葱葱的南国的时候,还是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看,到处都有你,有你老班长的精神,有你一样的行动。再看,我们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我们开展“手拉手”活动,我们为贫困儿童捐书,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我们还启动“帮一点”的活动,我们相信只有我们都互相帮一点,遇事多为别人想一点,再大困难也会被我们战胜。老班长请你放心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不会忘记革命先烈的嘱托,我们一定会把你

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最让我受感动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一读到这,我就热泪盈眶,老班长是那样坚强。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老班长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自己从来不舍得

吃一口鱼。

再想想我,一天净吃好东西,比他们吃的要好上100倍,还不满足。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别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能吃好,穿好吗?我与老班长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

啊。

我以后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不怕困难挫折,勇敢向

篇3: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一、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命意识, 引导学生去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 应紧抓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 领悟生命的意义。如我曾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注重品味这篇课文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身谈一谈, 主人公面临的种种生死考验能战胜并顽强地生存下来, 他与自然、他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 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那么你认为怎样的人算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学生讨论非常激烈, 如提到海伦·凯勒、贝多芬、跳《千手观音》观音的演员, 这些强者。他们的生命甚至是有缺陷的, 却能够微笑地面对人生, 奋勇拼搏, 生命无比灿烂, 要学习他们, 锻造自我。课后我布置了以《我眼中的英雄》为题, 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英雄”的理解, 写一篇短文, 许多学生在文中能自我反省, 这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起了促进作用。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向上的心态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 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 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 以期得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 我会通过学生写作来了解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动态心理。如在作文《与爱同行》中, 了解到学生学会了感恩。对父母、老师、他人的每一份付出心存感激;在《感悟成长》中, 学生回首成长的岁月, 在记载成长的艰辛和快乐的同时, 体验亲情, 开始思考我为父母做点啥。总之通过学生的习作, 我了解到, 学生开始亲近自然, 珍爱生命,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 也能勇敢自信的面对。写作中的生命教育, 还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做文章。一次, 几位同学因考试失利后, 情绪低落, 和他们交流后, 我就以《感悟挫折》为题作文, 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并能有所感悟。

三、拓展延伸, 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意识的强化除了要抓课堂学习的主阵地, 还必须向课外有效延伸。教师在生命价值提升教育中, 还应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例如:在教学《生命的意义》一文时, 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深感悟生命的意义。又如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等, 现代的鲁迅、冰心、巴金等, 国外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 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开展专题式的语文拓展阅读,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生命意识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教学进度, 来确定相关的拓展阅读。

四、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 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较差, 但我们利用一切渠道关注生命教育方面的信息, 加强学习, 更新理念。比如我在备课时特别关注生命意识的相关材料搜集, 利用网络向学生宣传生命意识的强化, 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生命意识的文章, 在教室后开辟专门橱窗交流;我校的初中语文教研组还联合政教处每月开展生命意识的专题讲座, 曾举办过《提高安全意识, 奏响生命之歌》《敬畏生命, 让青春无悔》《停止抱怨, 学会感恩》《相信未来, 拥抱青春》等专题讲座, 每次我们教研组都会安排一位老师撰写了有关融渗生命教育的文章和学生开展交流, 讲座反响热烈, 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想象。有效的第二课堂的活动, 可以使农村中学的学生生命意识得到强化。

五、教师通过生命意识的自我提升,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 朴实的农村初中学生常常将老师视为楷模, 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和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会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就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 要用生命去温暖灿烂生命, 用生命去感染滋润生命。由于农村中学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待遇不够优厚, 常有老师自己就牢骚满腹, 工作情绪低迷, 这种状况如带到教学实践中来, 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 对其学生来讲, 就是一个不可取代的活教材, 会对学生的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农村中学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由来已久, 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是长期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如能有效地利用初中语文课堂, 渗透生命意识, 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 淳朴农村中学的孩子定会像金色葵花, 灿烂的向阳开放!

摘要: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可见, 关注生命, 点化润泽生命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焦点。由于教育意识上的相对落后, 农村中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生命教育的盲区。所以在农村中学中教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 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篇4: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蒜头善于质疑的好习惯人人称赞,可解决问题时就悄无声息了。关键时刻,机灵鬼徐宇凡站了出来。

徐宇凡:这得先从鱼钩的来历说起,老班长为了照顾好“我”和两个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的小同志,在弹尽粮绝——两袋青稞面吃完的情况下,在老班长去水塘边给我们洗衣服时,忽然看见一条鱼儿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因为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我们才喝到了新鲜的鱼汤。

蒜头:徐宇凡,你讲述了鱼钩的来历,这和它是“金色”也没有联系啊?

还没等徐宇凡回答蒜头的问题,小诸葛黄川插话了。

黄川:你先别着急,徐宇凡提到的虽然只是表面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鱼钩,老班长怎么给“我”和兩个病号钓鱼呢?自第一次喝到鲜美的鱼汤后,以后每次宿营,老班长总是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这也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表现。

蒜头:听了你们两个的解释,我多少明白一点点了。表面上是在说老班长用鱼钩为“我”和两个病号钓鱼做鱼汤,实际上是借此赞美老班长大公无私、勇于负责的高贵品格。

老姜:蒜头,你能领会到这种程度上,我已经很高兴了。除了徐宇凡、黄川提到的,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蒜头:我认为文中对老班长“不喝鱼汤、嚼着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等方面的描写,也能证实老班长在困难面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可这一切又无不是“鱼钩”惹的祸。当“我”发现老班长不喝鱼汤的秘密后,心里沉重极了,像塞了铅块似的。这种心情是油然而生的,不是同情与怜悯。

老姜:是啊,蒜头,你的悟性越来越强了。还有让你更感动的地方吗?

蒜头沉默了一会儿,杨航抢先一步把老班长最后一次钓鱼的情景简单描述了一下。

杨航:虽然有分工,但艰巨的任务——钓鱼依然归属老班长。就在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刻,老班长牺牲了,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人生存的希望。这将影响身边所有的人,即作者以“长满红锈的鱼钩”暗示老班长在走出草地之前为照顾“我”和两个小战士所付出的艰辛,以“金色的光芒”,赞美老班长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在于借物喻人,在于以平凡衬托伟大,升华文章的主题,揭示文章的中心。

老姜:杨航,你真了不起!蒜头,这回明白了吗?

篇5: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昨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让我受到很大启发,故事主要讲了: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一为炊事班长接受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自己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的事迹。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从故事中我了解到红军战士在荒芜人烟、无边无崖的草地上行军,饱受了饥寒,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草地的环境极其恶劣,上面是齐腰的野草,下面是潭,简直是无底深渊。如果不小心踩进泥潭,那就会面对死亡的灭顶之灾。而且草地气候更是变化多端,夜晚天寒地冻,白天一会烈日炎炎,一会风雨交加,一会儿冰雹就铺天盖地袭来。可是草地上没有人可以饮用的干净水,到处是臭气熏天的黑水,战士们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得喝这些黑水,这里的黑水是有毒的,有的战士喝下后得了病,有的战士被毒死了。战士由于长期走草地,干粮吃光了,就只好挖野菜、树根来充饥,长时间缺乏营养,战士们个个面黄肌瘦,有的体力不支,就活活饿死在草地上了。另外,由于条件艰苦,在行军过程中饿死、渴死、冻死的战士不计其数。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草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他们才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觉得心里十分内疚,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珍惜幸福生活,鞋破了就扔掉,衣服粘上一点钢笔水就不穿了,吃一口饭就不吃了,想起那时侯,他们想吃一粒米,都吃不到。有一袋青颗面也要好多天才吃一点。想到这些事情,我的心里久久不安,感到自己和他们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有,他们那时侯冻死了,可是我的衣服那么多,放在那里都不穿,他们可是连一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件厚的衣服都没有,我真的要把这些衣服重新穿起来,再也不乱买衣服了。

篇6: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它主要讲的是作者和另外两个小同志肠胃病太严重了,实在跟不上队伍,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走在后面。老班长在断粮的情况下,烧红了一根缝衣针,再把它弯成个钓鱼钩去钓鱼了。此后,他们基本每天都能吃上鱼。可有一天,作者发现老班长在嚼他们吃过的鱼骨,才知道老班长根本没吃过一口鱼。到最后,在草地的边缘时,老班长却不行了,连作者端给他的一碗可以维持他生命的鱼汤都没喝,就牺牲了。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老班长为了能让三个生病的小红军战士走出草地,而自己却光荣地牺牲在草地边沿。他这种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精神多令人感动啊!他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是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继承了红军优良传统;是他,谱写了红军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赞歌!

篇7: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我们讨论着课文里的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坚毅的精神,在1935年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饥饿,老班长为了这几个小同志的身体,努力的为他们找吃的,他用自制的鱼钩去河塘钓鱼,虽然做的鱼可真小啊,可是那时老班长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 ,丰富了这几个小伤员的伙食。老班长却为了他们走出茫茫无际草地一口也没舍得喝过鱼汤,吃草根和剩的鱼刺 ,最后在快要走出草地老班长因为长期的挨饿身体太虚弱 牺牲在草地上 ,这种精神太可贵了!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么荣华富贵的环境里,怎能不珍惜呢!我们不在挨冷受饿,每天吃很多的零食,喝着牛奶,饮料,我们任务就是学习,妈妈每天督促着我的作业让我认真学习,每天晚上还要提醒让我吃爸爸带回来的进口鱼肝油增强身体。

这都是为了我的学习和成长,妈妈也像个老班长,不为自己,心里想着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我也要珍惜今天你的生活,尽量的努力学习,想起《金色的鱼钩》那年代的艰苦岁月,我想我们是幸福的。不要忘记过去,现在我们应该做到更要对父母们负责和孝心。

篇8:鱼钩刺伤面部形成窦道1例

患儿, 男, 4岁, 右颞部鱼钩刺伤9d。患儿9d前在围观他人钓鱼时, 不慎被甩出的鱼钩刺伤右颞部。在当地诊所给予清创、缝合, 换药, 口服抗生素 (药物不详) , 7d拆线。2d后患儿母亲见伤处鼓一小包, 挤压有少许脓液流出, 随到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 心肺 (-) 。右颞部见一纵向缝合伤口, 饱满, 伤口上端有一小脓点, 触之有波动感, 轻按有脓液流出。常规消毒, 打开原缝合伤口, 见伤口上侧有脓液流出, 用探针探查, 窦道形成, 约0.9cm, 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窦道, 放入引流条, 包扎。同样方法, 三次换药, 窦道仍有较多脓性分泌物, 随打开窦道, 充分暴露创口, 常规换药, 8d痊愈。

2 讨论

鱼钩意外刺伤并不少见, 但鱼钩刺伤后致伤处窦道形成并不多见, 亦鲜有报道。本病例窦道形成的可能原因: (1) 主观因素, 因伤势较轻,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患儿欠配合, 清创不彻底。 (3)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篇9:初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一、追根溯源激发兴趣,探秘人物性格

课堂提问最忌盲目性,动辄就问,使得提问泛滥,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散乱,无法集中思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调动能力不够。为此,教师要在提问之前,整体架构文本情境,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的思路是进行题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问:“《金色的鱼钩》里,金色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长满了红锈,还会闪烁金色光芒?这是否有矛盾?”在我的提问下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回答:因为老班长救了三位小战士,自己却牺牲了;有的答: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还有的答:它仿佛是老班长一颗闪闪发光的心……通过解读,学生体会到这“金色”代表着老班长那种崇高的精神。那么老班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接下来我展开性格解读,让学生描绘老班长的外表(从课文中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设置疑问:“老班长三十多岁,为什么像五六十岁的老人?”学生从这个问题入手,了解到老班长经历过很多磨难,饱经风霜,从他的外貌可以看到他那颗金子一般的心。“那么他有什么行动呢?”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找到解答:老班长到处找野菜吃,钓鱼给伤病员吃,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像父亲那样对待他们。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老班长的内在精神,我继续设置问题深挖(出示问题):“文中有以下词语:合不拢眼、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是什么描写?为何这样描写?”通过深入理解,找到解答:他为革命操劳,为战友担心,焦虑不安,为伤病员吃了鱼就有好转而高兴。

师:你能了解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生1:一心牵挂小战士。

生2: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3:一心挂念党的委托,心中只有革命事业。

二、一石投水问出真情,激荡情感波澜

在有效提问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强求问题的答案。那样会让学生失去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设置相应的开放提问系统,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释放,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老班长其人其事的情感体验,因人而异,不能强求必须都要有千篇一律的体验,关键是要有感触,有体验,这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进入情感体验环节,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仰之情,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我设置问题:“请画出表现‘我’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象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生答: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欲吃不能,自恨又自责)通过问题的设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文本和师生互动中能够换位考量,接着问:“如果你是作者,当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生1:如果是我,我会哭起来。

生2:我觉得老班长那么伟大,而自己简直太渺小。

学生进入体验的关键时段,我再次从小细节进行情感渗透,问:“一个搪瓷碗那么轻,可是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学生明确认识到这是夸张的写法,目的是为了衬托自己的痛苦和对老班长的敬仰。这些提问让学生一步步找到和文本契合的感情支撑,而且通过思考体验,学生获得文本对话能力,拓展并延伸了思路。

三、画龙点睛问出共鸣,升华人文精神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渗透不是学生自然而然生发的,而是要在教师画龙点睛的有效提问中,悄然建立起来。这个时候的提问不是干巴巴的中心思想,也不是要学生豪言壮语地表白,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升华和熏陶。

老班长牺牲这段情节是文本的高潮,课文精髓部分,也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关键部分。为了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我设置问题:“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慌了?你的心情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心灵获得情感共鸣:他可能撑不住了。读到这里,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教学进入这个阶段,有一些学生已经眼泪汪汪。我继续挖掘情感背后的精神力量,设置问题:“老班长是凭借什么坚持着走到草地边?”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老班长的精神:牢记党的委托,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同时学生也挖掘到了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坚持和坚信的力量,还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藉此,学生将老班长的精神又深挖了一层:他是毅力的象征。

问题挖掘到这里,学生已经对老班长产生了深刻共鸣,在此最佳时机,我着手进行情感升华的引导,并设置问题:“临死前老班长说了一番话,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学生自然而然生发出内心的愿望:做人要像老班长那样,赤胆忠心为工作,关爱身边的人。

《金色的鱼钩》这节课我重点放在挖掘老班长的精神和对人物性格展示这两方面,但要让学生既能把握精神,又能学到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这是比较难以平衡的。教学中我着重从设置有效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认识到,有效的提问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篇10:《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这是一则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因为粮食的紧缺,炊事班长每天去钩鱼,可是他只吃同志们剩下的鱼骨和草根儿,他在那恶劣的环境中不怕困难,舍己为人的品质深深的打动了我。

其实,我觉得我比其他同学更加受感动于这篇课文。因为在以前的学校,朗读比赛中有一位同学选了这篇课文,当时,一听到课文的中间及末尾部分,我的心就颤抖,眼泪不停地在眼框里打转。

那时我想赶快拉上好几袋粮食去找“老班长”他们,让他们每天都能吃得饱。这样,最后才能避免“老班长”的离去……

篇11:《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这是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由于长时间的饥饿,“我们”三个女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便派炊事班的老班长来照顾我们。在草地上艰难的走了不到半个月,食物就吃完了,老班长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鼓励我们吃下去坚持走出草地,可光吃这些怎么行呢?一次老班长在河边为我们洗衣服时发现了鱼,便把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鱼钩,以后的日子里,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他千方百计地让我们吃上了鲜美的鱼汤,可自己却只吃一些剩下的鱼骨和草根,还不准我把这件事情说出去。我们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但他仍然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仍然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就在接近草地边时,他因为身体衰弱疲劳过度倒下了。在牺牲之前,老班长还念念不忘党交给自己的任务,还为自己没完成任务而内疚。

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多么令人佩服,多么令人感动啊。他有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了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时时刻刻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他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他这种舍己为人,对工作高度负责,甘愿献出自己生命也要为别人谋幸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12:《金色的鱼钩》的读后感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却认为你还活者。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且在当今社会像你一样的人层出不穷。当无情的地震让我们的城市毁于一旦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己的安慰,帮灾民脱险帮助我们修建家园;当突如其来的雪灾袭击我们郁郁葱葱的南国的时候,还是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看,到处都有你,有你老班长的精神,有你一样的行动。

再看,我们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我们开展“手拉手”活动,我们为贫困儿童捐书,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我们还启动“帮一点”的活动,我们相信只有我们都互相帮一点,遇事多为别人想一点,再大困难也会被我们战胜。老班长请你放心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不会忘记革命先烈的嘱托,我们一定会把你们的精神发扬光大。老班长,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正如你的称呼一样,你对待三个小病号是多么的体贴。你作为老战士,永远是新战士,不,是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如果没有你的这种精神,我相信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中国。

篇13:优秀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金色的鱼钩深有感触。本文讲了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因为有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走出草地。四个人相互依偎着一步一步走着,因为三个同志都病了,所以他们走的很慢很慢,一天只走了二十多里路。每到晚上宿营时,老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三个小同志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就吃光了。饥饿盘绕着他们,虽然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树根,可是光吃这些草怎么行呢?一个正常人每天光吃草根都要生病,更何况三个病号呢?老班长看着他们整天合不上眼。有一天,老班长在河边洗衣服时,忽然发现了一条小鱼跃出水面,他急忙做了一个鱼钩,让三个小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肉,喝上了鱼汤。可又一位同志注意到,他们吃鱼的时候,老班长从来不吃东西。他发现老班长咋吃他们剩下的鱼骨与草根,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老班长却饿晕了,三个同志立刻去钓鱼做汤,但是老班长还是牺牲了。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个平凡的炊事班长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小同志们养好身体走出草地。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留给了自己。听老师将当年红军行军了二万五千里,当时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根本没什么吃的。红军的队伍很长,每当前面的红军战士走过去后把草都吃光了,后面的红军战士只好解下皮带艰难地坚持着,甚至有些战士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就把自己和其他红军拉下来的大便翻出一些没有消化的草根、树皮等洗干净接着吃。

想想都可怜,树皮草根皮带怎么能吃呢?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写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多么怀念那些革命先烈,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塑造了这大好河山;是他们用鲜血洒下的幸福生活。为了这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答我们的先烈,为我们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篇14:《金色的鱼钩》观后感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他牺牲了的故事。《金色的鱼钩》这个动人的话剧分三部分来演的。演出了过草地时,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伤员;伤员吃的是鱼肉和鱼汤,老班长却偷偷的吃着鱼骨头,老班长因饥饿和过分的劳累牺牲啦。

老班长——这位普通的红军战士,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是用一个长满红绣鱼钩钓鱼,维持了三个战士的生命。鱼钩的故事表现出老班长在艰难困境中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篇15:金色的鱼钩读后感600字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是红军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我们的课文《金色的鱼钩》正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然而今天我再次读起了《金色的鱼钩》一课。和以前一样,还是那么的感慨万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长征中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炊事班长细心照顾三个得了肠胃病的小红军战士。没粮食的时候,老班长自己去找吃的,但是他为了三个小同志多吃一点自己一口不吃,全部给三个小同志吃,自己吃野菜野草的根,最后在去找吃的时候牺牲的故事。在课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要说老班长了。他是那么的无私,他舍己为人,他忠于职守忠于革命。课文的标题《金色的鱼钩》金色指的正是老班长身上高尚的品质。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无私的人,就来说说伟大的医生吴登云叔叔吧。他杂跟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救死扶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遇危重病人,吴登云叔叔就毫不犹豫的率先为病人献血。算起来,他前后无偿献血三十余次,共计七千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还有一次,一个两岁小孩严重烧伤,急需植皮,吴登云叔叔主动从自己身上割下了十三块拇指大小的皮肤移植到了孩子身上……他是多么无私啊!然而我确实自私的。记得在别的同学问我一道题怎么做的时候,明明是会做的题,但我为了抓紧时间把自己的作业写完没有给那位同学讲,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声:“我没时间!”……说到这儿,我不禁脸蛋发烧。因为跟他们比起来,我是那么的渺小。他们出处想着他人,而我却为了一分钟写作业的时间,没有给同学讲题。这是多么不值啊!于是,我立志要做一个向他们一样无私的人,处处想着别人的人。

同学们,自私是不好的习惯,要改掉它哦!

篇16:《金色的鱼钩》600字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红色经典故事,使我受益匪浅,老班长的那种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文章讲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上级领导交给他的任务,为了照顾生病的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老班长不但在行军的时候照顾生病的战士,休息的时候还要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来给生病的战士补充营养。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把钓来的鱼给生病的战士吃,而自己却连一口汤都舍不得喝。只能背着几个小战士偷偷地“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读到这里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被老班长的这种精神感动了。

回头想想我自己,不禁耳根一热:平时吃饭的时候总是挑挑拣拣,如果不合口味的还会把它丢到一边。想想,如果没有老一辈红军的牺牲,怎么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顿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爸爸经常说:“盘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从今以后,我首先要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孩子。

文章的.最后,老班长在临牺牲前还不忘照顾三个小战士,把最后一点吃的全部留给了小战士,他要让小战士活着走出草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战士,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老班长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着文中老班长的插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金色的鱼钩,它那么的光芒耀眼。

上一篇:关于做好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下一篇:致家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