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人多磨难

2024-04-17

自古名人多磨难(精选5篇)

篇1:自古名人多磨难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一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如居里夫人、丁肇中、巴甫洛夫等人的成长经历,又有哪一位不是在艰苦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呢?

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苦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事物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阻碍。所以决定逆境是阻碍还是动力取决于我们面对阻碍采取何种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正确地面对逆境,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将逆境转化为动力,则逆境在一定情况下反而会帮助我们人生取得成功,在过去有很多实例印证了逆境可以转为动力,如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就是一个典型的将逆境转化为有利形势,转化为激励士兵斗志的例子。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逆境,遇到逆境就消极悲观,那么,逆境则永远只是一个纯粹的阻碍,所以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逆境要采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逆境转化为动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得更大的成功!

篇2:自古名人多磨难

海蚌因为身子里的珍珠而痛苦,可是,如果没有这种痛苦,海蚌又怎么能孕育出美丽的珍珠呢?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痛苦的征程,双怎么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司马迁,是家喻户晓的史学家,为中国的历史学创造了宝贵的财富。我们知道,他曾经受过莫大的痛苦——被处宫刑。这对一个男人而言,实在是极端的耻辱。一般人即使有生存下来的勇气,也往往因为遭到的打击过大了而失去斗志,从此颓废下去。但是,这样一种痛苦,没有使司马迁失去斗志,反而让他更加无所畏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更加能忍受痛苦,终于写成了使他名垂千古的著作《史记》。

《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也像司马迁一样,在人生斗志最激昂的时候,遭到了沉痛的打击——身体多处肌肉萎缩,到最后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够自由活动了。但是,他也同样没有被巨大的痛苦打倒,依然继续奋斗,终于在科研中取得巨大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两个人的伟大成就,都是在经历了人生最巨大的痛苦后,才取得的。为什么呢?

我认为,痛苦虽然可能让人遭受莫大的打击,甚至让人一蹶不振;但是,只要你坚强起来,承受住这一时的打击,痛苦能转化为你的一种财富。因为,痛苦的经历能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当你再度遭受痛苦时,你便很容易战胜它了;痛苦能使人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更坚定自己的理想——痛苦能使人更加清醒,能让人走出迷茫。

珍珠,让海蚌痛苦;而痛苦,也正像海蚌里的珍珠——具有很高的价值。丘吉尔,二战时的英国首相,曾经说过,他总希望遭受苦难,因为,他深知,苦难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篇3:自古名人多磨难

1 烧香起事端

林冲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 作为当时首都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且不说有多大的排场, 起码也是人人尊敬, 声名显赫的。不想正当自己被鲁智深显露武艺深深吸引时, 妻子却被不学无术的当朝太尉的所谓“儿子”, 其实就是早年跟随高俅浪荡街头, 深知高太尉内幕的一个混混调戏。不管是不是首都的教头, 不论是否身怀武功, 对于男人来说这都是奇耻大辱, 绝不能手软。可当他提起拳头正要匡扶正义的时候, 却发现这人是自己惹不起的, 惹了他, 官位、前途就都要和自己分道扬镳了。于是“先自手软了”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当时林教头虽然义愤填膺, 但是提起的拳头却迟迟揍不下去的纠结心理状态。出神入化的用五个字让所有读者都理解了当时林教头的内心世界。他想要保住自己的职位, 不想打破自己原本安宁的生活。当鲁智深带着几十个人来帮他撑场面, 要群殴高衙内时, 林教头却很快找到了“情有可原”的理由:高衙内并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妻子, 况且他父亲又是高级领导干部, 事态扩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要息事宁人。因此, 他选择了“忍”。

2 教头起反心

虽然林教头很想就此结束, 毕竟高层工作繁忙, 每天日理万机。如果自己这点小事打扰到领导就不好了。但没想到领导虽然日理万机, 但却也还是有时间处理他这个“不听话”的教头。所以林教头就是想忍也忍不下去了。

领导发来通知, 叫林教头带着自己家祖传的宝刀去府上。一心钻研业务的林冲想当然的以为是领导给自己台阶, 顺便也给自己机会, 说不定以后就能成为优质合作伙伴。想领导看了刀会说, 果然这是把宝刀!自己顺势说宝刀配英雄, 就把刀送给领导, 这样一举两得, 虽然心中十分不舍, 但是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一路想下来林教头觉得这么多天来压在自己心头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于是一番准备过后就信步到了高太尉府上。可没想到的是, 在自始至终就没见到领导的前提下, 自己却被安了个擅闯军机重地, 涉嫌谋反的罪名。这下林教头崩溃了, 明明从一切角度来看, 领导都是要和自己和解, 怎么突然变卦, 非但没有出面客气一下并且给自己送刀的机会, 反而给自己安下一个这么大的罪名, 难道是自己那天动手把衙内给惊吓出毛病了?但不论怎样, 罪名是逃不掉了, 怎么办?忍!司法程序走完, 两位差人押送去沧州牢城。

一直到这个时候, 林教头并没有觉得自己该做出点什么反应, 既然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太尉消了气自然就放自己出来了。他并没有察觉出自己在统治阶级残忍的压迫下, 心中产生出的满腔不平。但随着事情进一步的发展, 林教头终于发现, 领导这是要置自己于死地啊。这才选择了连自己都几乎不能相信的另一条路。

3 无奈终落草

在将要到达沧州时, 遇到柴进, 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 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退让, 一再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 情愿负辱而行。虽然和洪教头在最后的较量中胜出, 但是也是由于柴进在旁边的激励和鼓动。到达沧州面对差拨的谩骂, 他陪笑脸送银子。我们从同一性质的事件和武松做个对比, 就可以看出武松性格的那种刚毅不阿和林冲的软弱。

在沧州牢城的林冲, 得到了柴大官人在人情上和财物上的帮助, 又有李小二夫妻二人家庭般的温暖, 虽然知道是领导故意给自己以颜色, 无辜被陷害成为阶下囚, 但安于现状是林冲致命的弱点。他并没有想要为自己的遭遇做点什么, 甚至因为自己背着官司, 怕李小二夫妇跟自己来往密切被牵连。但毕竟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潜伏着反抗的种子。正如李小二所说:林教头是个急性子, 几句话不对就要动手。因此, 当李小二告诉他店里来了几个人, 出手阔绰, 言辞中隐约听到他们是要对恩人不利, 林教头当即就明白了是领导再一次出手了, 而且这次是要下死手。这下, 内心深处的怒火终于被浇上了油, 压抑多时的林冲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下定决心不再犹豫, 要让敌人“骨肉为泥”!

从血泊和仇恨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林冲, 最终是一个完整的革命者站在我们面前, 他不仅在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战争中最坚决、最果断, 就是在大势所趋的妥协投降的局面里他也是反对派中的一个。再看同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他人:宋江被逼上梁山的道路可以说是最曲折的, 但是他的头脑里始终有浓厚的封建意识。他有反抗性、革命性的情绪, 却又有一直未能摆脱的软弱性、妥协性。他对梁山的起义事业有很大的贡献, 但最后却引导大伙走了一条受招安的失败道路, 宋江的思想始终是矛盾的、复杂的, 他始终未能摆脱地主阶级的教育给他造成的封建性的精神负担。尽管他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参加了造反的队伍, 并且领导了向官府的激烈斗争。但在他的思想深处总是想为朝廷效力, 对皇帝始终存在着幻想。

林冲性格的转变, 绝不是个人的偶然动机、偶然行动的结果, 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他没有什么野心和抱负, 武艺高强, 粗通文字, 也好结交江湖好汉。林冲的忍辱负重并不是懦弱, 不是无能, 不是向权贵低头的屈辱, 这正是他的人性美的体现。任何一个人都追求向往幸福平和的生活, 不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谁会想和这个自身存在的社会决裂, 让自己无路可走?特别是温和敦厚的中华儿女, 所以在林冲身上有更多中国人的共性。林冲的忍恰好说明了他的善良和谦让, 他没有学到像陆虞侯那类人的巴结权贵, 他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黑暗的、黑白颠倒的社会, 使林冲的人性美不能得伸展。他的悲剧, 是真正的造化弄人的体现。在困境中, 他的人生观也在逐渐偏离原有方向。他越是逆来顺受, 命运就越是步步紧逼。最初受陷害时, 他狠心休妻, 被发配充军也未见有什么反抗的举动。在草料场, 他一付悠然自得的神态, 似乎对残酷的命运毫不在意。一直到最后才显露出了英雄本色。

摘要:林冲身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 忍辱负重, 忍气吞声。他上梁山的过程是从能忍到不能忍, 从懦弱到坚强, 从屈辱到反抗, 这个转变过程, 对于林冲是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他没有什么野心和抱负, 武艺高强, 粗通文字, 也好结交江湖好汉。但林冲的忍辱负重并不是懦弱, 不是无能, 不是向权贵低头的屈辱, 这正是他的人性美的体现。任何一个人都追求过幸福平和的生活, 不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谁会想和这个自身存在的社会决裂, 让自己无路可走?特别是温和敦厚的中华儿女, 所以在林冲身上有更多中国人的共性。

关键词:林冲,苟安,妥协,黑暗腐朽,反抗

参考文献

[1]陈建立.中学语文必读书目“水浒传”之李逵形象解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4 (10) .

[2]邢海阔.“水浒”中的“药”意象与故事情节发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6) .

篇4:自古强者多磨难

初中毕业那会儿,成绩还没有揭晓,当时农村的木匠还挺吃香。父亲就买了两瓶酒送我到本村前街的陈木匠家去学徒。解木料并不像今天有电锯,都是我和师兄靠拉大锯解开木板。有次,我们拉了半个多小时几乎没有进展,还有一次,拉到半截就散开了。

休息时,我们问起师傅。陈师傅认真地说:这块木料在早先成长的过程中受过伤害。

当时很纳闷,就让师傅给讲个明白。他说,刚才在你们俩拉锯的过程中我听见声响了,知道你们碰到树疤了,很坚硬的。这说明树木生长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也会经历风雨,也会被折断、受重伤,但是大多树木都会愈合,会继续生长,而且往往是树疤的地方,才是最坚强坚硬的地方,正是它们,支撑着树继续往上蓬勃发展而最终成材。

还有一种情况,那是有些大树在经历强风以后,有的被折断,有的受重伤。被折断的树木就会一命嗚呼;受重伤的那些树木,为了保全生命,苟且偷生,没有结疤却成了朽木,所以解开木板以后就松散了,那部分木料也就成了废物。

这让我想起人生中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人的一生哪个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十有八九会遇到挫折,就看我们如何对待那一次次的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人生苦短,我们注定要支取更多的痛苦和泪水。就如同林子里的树,几乎每一棵树的树干上都有疤痕,而越是年老粗大的树,疤痕就越多。而结疤的地方,往往就是树干最硬的地方。

有的人和树一样,同样有一种难以致信,神奇的坚强毅力。也就是这种生存的本能,支撑着我们迎风傲雪,支撑着我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一个的挫折,一个一个的考验。从此将会更加坚强,从中吸取教训,把跌倒的地方作为重新生活的起点,从此生活得更加美好。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跌倒了,从此就消沉下去。就象遇到狂风暴雨以后的树木一样,有的一命呜呼,有的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从此颓废,而成为后来的朽木,在人世间苟且偷生。

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做生活中的强者。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一个生命都只不过是一片转瞬即逝的花朵,而生命的年轮却留下深深的印痕。经历过一次挫折,在噩梦醒来之后,灵魂的穿越注定要经历一次创伤和锤炼。忘却被冰雪掩埋的冬日,生命就如花开,梦就似石头。那些痛苦和忧伤,过滤掉更多泪水的成分,就成为一份财富、一种力量。

篇5:自古名人多磨难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本质、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协作学习与作品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科技成就都是人们历经磨难、通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这一时期的艺术家、科学家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2.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方式

采用“任务式协作”的学习形式, 以专题网站为媒介, 结合学生展示的作品以及前面几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引导学生挖掘文艺复兴的实质。

在学生搜集多媒体素材、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活动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及文艺复兴的意义;联系前几节课的相关内容,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 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3. 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

软件环境:《文艺复兴》专题网站 (h t t p://www.bdfls.cn/history) 和课件。

4. 学生课前的学习活动

结组。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简述但丁的生平, 说出作者通过《神曲》反对什么?歌颂什么?何以体现?第二组:简述达·芬奇的生平, 说出作品《蒙娜丽莎》如何体现画家在歌颂人性美?作品《最后的晚餐》中哪位是犹大?画家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犹大是以谁为模特?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第三组:简述莎士比亚的生平, 概述其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第四组: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科学家。

登录。登录《文艺复兴》专题网站, 进行自学。

创作。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制作电子课件。

选优。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 用于课上向全班学生展示 (每组不超过3分钟) 。

二、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设疑启思

教师展示幻灯片图片《蒙娜丽莎》, 提问学生:你知道画中的蒙娜丽莎是谁吗?是银行家的妻子?是富商的妻子?还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也和本节课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其答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解决, 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 学生讲解, 展示成果

四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每位学生代表展示后, 教师都要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 并引导其他学生向展示组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答疑, 教师补充。例如, 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幻灯片“文艺复兴之前和之后的两幅同名作——《圣母像》”, 请全班学生从两幅《圣母像》中找出其风格的不同之处。既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又深化了学生对“人文主义”这一难点的理解。学生又展示九幅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最后的晚餐》。学生们欣赏完以后, 问:“为什么达·芬奇的作品价值最大?”大家在讨论中深化了对文艺复兴的意义的理解。

第三组学生代表引导大家从专题网站上欣赏电影《哈姆雷特》的片段, 学生在观赏时, 想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专题网站的“评论”窗口中发帖, 第三组的学生负责汇总、解答。学生对戏剧的深入思考有利于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意义、人文主义的含义等教学难点。第一组、第四组学生代表的展示过程:略。

四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完毕,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表格, 以检验课上交流的效果。

3. 浏览网站, 生生互动

学生在专题网站的“留言板”中发帖, 提出问题, 学生们相互回帖, 解答问题。教师把较为精彩的帖子选出来, 表扬其作者, 以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感。接着, 把重点、难点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一环节解决, 供大家一起讨论, 深化理解, 最终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一边板书一边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显示出本课内容的体系。

4. 网上检测, 学生互评

专题网站提供“在线测试”和“思考练习”栏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 在网站上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题目, 进行“闯关”, 分层检验学习效果。“在线测试”提供选择题, 学生“提交”后能够立即看到分数和答案;“思考练习”提供材料解析题, 学生“提交”后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答案, 而且可以看到同伴的作答情况, 这样, 学生之间就实现了“互评”。

5. 课余赏析, 开放研究

专题网站提供“艺术欣赏”栏目和“留言板”功能。学生从专题网站上选一件自己喜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分析其歌颂什么, 如何体现。可以在“留言板”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留言板”能够实现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加强生生互动, 便于课后进行开放性研究。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搜索”功能, 从专题网站上搜索、下载某一主题的相关图片, 省时省力地制作概念图。

三、教学反思

1. 落实整合理念。

网络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思想。网络课堂比多媒体课堂信息容量更大, 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阅读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的资料, 还可以通过链接互联网接触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 “在线学习”为学生课后涉猎、探究和交流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不仅实现“人机互动”, 通过网络也实现了“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

2. 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课上表现欲较强的学生, 本课汲取了常规课堂“对话交流”的优势,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针对课上不爱发言的学生, 专题网站设置了“留言板”和“评论与回复”, “二次”赋予学生话语权;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拓展知识, 使他们能够“吃饱”;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网页上展示了趣味性的故事和优美的艺术作品, 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针对时间充裕、精力旺盛的学生, 网站提供“在线测试”和“课题研究”, 可供其课后自我检验和深入研究。

3. 突出学法指导。

本节课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讲文艺复兴的背景、含义等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而是采用倒叙的手法, 从赏析艺术作品出发, 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层层深入。网络教室环境下, “学生分组协作, 展示自学成果”与“教师启发点拨, 引领学生思考”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强化能力、升华情感。学生制作课件、讲解课文、创作概念图等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通过网上交流与课堂讨论的形式, 实现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上一篇:西湖景色作文版下一篇:拾回桥小学2013年暑期教师集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