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

2024-05-18

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通用8篇)

篇1: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

2017年春期广隆小学中队辅导员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使辅导员掌握丰富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更有效地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二、培训对象

各中队队辅导员。

三、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与辅导员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培训内容:怎样用理智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辅导员工作是一种春常在、永不老的事业,是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乐于奉献、繁杂忙乱的工作。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叫你常常有三夹板的滋味。譬如,你要搞创新教育活动,有人会说你想出风头,炫耀自己;你布置工作,有人会以种种借口推托。这时,忧愁、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可能会产生,有时甚至想不干了。我又不是不会上课,干什么受这份罪,这时,你需要及时调整。方法:

(1)、理智调整法。“以理制情”是调节不良情绪的关键,要求自己端正思想,正确对待自我,进行自我告诫。(2)、知识武装法。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通过学习,运用有关情绪控制方法的知识,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3)、升华疏导法。把别人的非议变为动力,自我激励、增强信心、改善工作、做出成绩,使内心情感得到升华。(4)、发泄疏导法。如果心中有了不平之事,一是理智地向好友或亲人倾诉,并冷静地听取他人的劝告与批评;二是干脆把自己关在屋内痛哭一场,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通过这些发泄,使自己的感情充分表露,并从外界得到反馈,可增进自我认识水平并改变不适当的行为。

(5)、转移疏导法。当余怒未息或忧愁未解时,为了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克服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些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听音乐、下棋、打球或进行肌力均衡运动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6)、特殊疏导法。当情绪冲动时,如果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数数、咬舌头、心里哼一首好听的歌,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7)、自我暗示法。此法也可以起到控制不良情绪的作用。心里反复暗示自己:“沉住气,别紧张,没关系!”这样久而久之,紧张情绪就松弛下来,遏制感情的冲动。

篇2: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

交流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中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结合各省市班主任培训的实际需求,特拟定该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1.引导参训中小学班主任注重工作细节,提升班主任决策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班主任形成自主学习、跨区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学习习惯;

3.帮助班主任运用网络,实现师生、家校间的沟通与合作;

4.改进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5.通过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探索班主任培训新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培训原则

1.实效性原则

紧密结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本着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突出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具体指导,把班主任培训与改进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远程案例式互动研讨的形式, 使学员学会在复杂的班主任工作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履职能力。通过岗位实践真正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班主任实务工作的能力及技巧。

2.主体性原则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员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关注学员在班主任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尊重学员的经验与智慧,适当给予学员自主选课的权利。利用网络优势,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平台,并以可持续的研修活动作为培训的跟进保障。

3.创新性原则

搭建班主任导师团队与一线班主任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班主任工作从职业走向专业。创新跨区域研修、学思结合的新培训模式,将案例分析与撰写、参与式讨论、跨区互动、网上自学、咨询答疑、在岗实践、校本线下交流、资源共建共享等有机结合。

三、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各级小学班主任。在培训的过程中,根据培训的进程,项目组将举办各种跨区联动的活动,参与本次培训的各地学员可通过参与活动相互认识、交流、学习。

四、培训形式

跨区域远程研修是本次培训的突出特点。通过统一的跨区域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教师学习交流圈子、吸收区域外先进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并有效增进区域师训部门间的交流与互动。

本次培训的案例式课程模块基本按照“观看讲课视频(或视频案例分析)→阅读相关文章、评论→提交作业→参与班级在线研讨交流→提交问题、反思总结”的流程设计,同时辅之以专家“导学报告”和“班主任育人与管理专题讲座”等提高模块,将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有机整合,贯穿始终。

五、培训内容

针对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导学报告

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权威解读;课程设计专家对“案例式培训”的特点及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指导报告。

2.案例式课程

案例式课程是本次培训的核心课程。它以当前班主任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导向,全面剖析班主任教师工作方面存在的热点问题,以“导语-呈现案例-专家与教师的对话-相关资源-热点问题-网上跟帖研讨”为主要形式展开,引导老师进行深入学习和反思。

七、评价考核

篇3: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对辅导教师的要求

1.以网络培训课程为核心的主题要求辅导教师的课程领导

不管是“国培计划”还是各级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其着重点都在学科性,因而确定以课程为核心的主题,要求农村中小学辅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课程领导主体地位。辅导教师需熟悉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平台使用、培训流程、考核办法及相关制度,掌握研修主题设计、远程学习活动组织、发起讨论话题、营造研讨氛围、引导研讨方向、有效组织学科各类学习活动,认真听课,率先垂范。认真倾听必修课程,围绕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的课程,辅导教师首先要领悟课程资源的主旨,熟悉课程内容,以专业精神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知识上的梳理,与学员们围绕课程资源展开互动讨论,通过作业的批改、研修日志的推荐、论坛发帖回帖的互动交流,引领参训学员学习课程,学懂课程,学好课程,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理念。

2.以班级研修简报为载体的引领示范

远程培训研修电子简报是虚拟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简报里设计好班徽、班级口号,这些元素都是凝聚班级培训学员的学习动力,电子研修简报紧跟学员培训进度,及时反映学员学习情况,全方位展现班级学习情况,可以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是培训进程的催化剂,是促进学员学以致用,提高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研修简报,辅导教师寄语、研修日志推选、教学故事展示、学情通报、佳作选登、优秀作业展示、优秀总结集锦、研修信誉传递、温馨提示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可以凝聚网络虚拟班级学员学习力,并督促、示范后进的培训学员,有效引领参训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

3.与学员合作为纽带的合作能力

以“国培计划”为标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区域,把教师们组织起来在虚拟网络班级里互动交流,就需要辅导教师引导的学员形成合作互动的融合氛围。这个以学员合作为基础的融合氛围,需要辅导教师熟悉班级学员的基本组成,在培训学科主页发布辅导教师文章,引领教师们紧贴培训要求发帖,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学习,指导教师们如何合作完成网络研修作业。这就需要辅导教师注重与学员们的交流互动,引领学员吸收转化运用,形成培训任务的心理认同。用研修日志引导学员有效学习,利用教学故事引导学员分享成功,利用班级论坛引导学员讨论交流,坚守互动交流的文化阵地,认真阅读点评学员作业,并展示优秀作品,形成与学员合作为基础的融合文化,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精神影响带动一批教师,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效性。

4.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导向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基本都是以学科知识的培训为主体辅以通识教育培训的内容,因而,辅导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处于西部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信息的不发达,学校教学设备的落后,对外界教育新概念新信息的接收缺少及时性,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变革缺少准确的把握,就无法提升学科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管是“国培计划”还是其他层级的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项目,主旨都是通过远程培训,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因而,辅导教师以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结合网络培训平台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构建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远程培训专业导向共同体,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又一基础保证。

二、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辅导教师的作用

1.领导网络培训课程,引领学员网络研修的有效性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是远程培训的主题。在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都围绕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完成相关的培训任务。在以课程为核心的主题中,辅导教师起着引领的作用:以课程为载体,熟谙培训主题,认真学习项目的实施方案、考核方案、进度安排以及辅导工作职责,熟悉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平台使用、培训流程、考核办法及相关制度,掌握研修主题设计、远程学习活动组织、发起讨论话题、营造研讨氛围、引导研讨方向、有效组织学科各类学习活动。一是认真听课,预习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二是认真倾听必修课程,在评阅学员研修日志、教学故事、研修作业的时候,给学员以中肯的鼓励或是恰如其分的引导;三是分享个人学习心得,给学习条件差的学员提供帮助,让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取得网络研修的有效性。

2.用班级研修简报为载体,凝聚学员学习动力

电子研修简报紧跟学员培训进度,及时反映学员学习情况,可以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是培训进程的催化剂,是促进学员学以致用,提高远培实效的有效阵地。以辅导教师为主编编辑的电子简报,采取形式多样的模块,研修简报板块种类繁多,可以有辅导寄语、研修日志、教学故事、学情通报、佳作选登、优秀作业展示、优秀总结集锦、研修心语传递、温馨提示等。辅导教师可利用这些模块,激励参训学员在班级简报的示范引领下,对照研修,积极争取优秀,让枯燥的远程培训不再枯燥,让参训学员在班级文化氛围中,认真学习,争取培训各方面做到优秀,完成培训任务。

3.与学员的积极交流合作,引导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的结合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员的分散性,决定了学员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以辅导教师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组建,是让网络虚拟中学员相互联系起来的阵地。辅导教师是通过班级电子简报、班级论坛、辅导教师文章构建的班级文化共同体,把不同区域、不同县域但处于同一虚拟网络的学员融合起来,用心与教师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从网上围绕以课程为核心的主题研修到网下以县域为基础的校本研修,让参训教师从网上的虚拟交流到网下的现实交流学习,把网上培训的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远程培训的实效性。

4.用丰厚的专业知识,引领参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

辅导教师以自身的专业魅力引领参训教师们在远程培训中获得有效知识,获得专业发展提升,是辅导教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导向作用。同步学习,保证辅导的针对性,在远程培训中,辅导教师担任的角色就是评阅参训教师们提交的培训作业,推荐研修日志,评荐教学故事、教学设计等,这些评荐任务,对辅导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评阅过程中,辅导教师对作业的评语,是对参训教师们的鼓励,也是向参训教师们展现个人专业素养的绝好机会。在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起着导向的作用,引领参训教师们在培训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三、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优秀辅导团队的策略

1.选好远程培训学科辅导教师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远程培训辅导教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参训学员学科专业知识的引领、作业的评阅、教学故事及研修日志的推荐、论坛互动交流及论坛话题的发起等培训任务,都需要辅导教师的担当,所以,远程培训之前对辅导教师的遴选尤为重要。挑选远程培训辅导教师,首先这样的教师需要对网络熟悉,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要具备教师个人魅力和工作热情,要有与参训教师们互动的积极性和技巧。因此遴选农村中小学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应从区市县教研室的优秀教研员、中小学优秀教师、区县市以及省级骨干教师群体中挑选。这些教师在区域内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在远程培训中既可以做到对学员专业知识的引领,也可以带动参训教师们从网上到网下的教学实践研修,提升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2.明确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中的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辅导教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既是学员,又是管理者,还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引领者,也是培训过程中作业批改任务的承担者,同时也是班级文化构建和学员交流互动的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需要认真学习项目的实施方案、考核方案、进度安排以及辅导工作职责,熟悉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平台使用、培训流程、考核办法及相关制度,掌握研修主题设计、远程学习活动组织、发起讨论话题、营造研讨氛围、引导研讨方向、有效组织学科各类学习活动,组织学员参与平台发布的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对项目组完善培训内容、选用更加有效的培训方式,探讨有效教学的途径方法,提供参考素材和合理建议。组织多项培训推优活动,推优活动,小到每项学习任务的推优,如作业、总结等;大到整个培训的推优,从优秀标准的学习,到培训过程的管理,再到考核结果的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力争让真学实用的学员脱颖而出。

3.关注学员,建立辅导教师班级文化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班级文化的建立,一是需要辅导教师熟悉班级学员的基本组成,并在培训期间通过电话、QQ、或是平台短信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二是督促班级学员做好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培训档案,指导学员登录、熟悉研修平台、了解研修流程等;三是发布辅导文章,对学员如何发帖、如何参与学习与讨论、如何完成研修作业等提出具体要求,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四是通过QQ群共享,推出学习考核方案及优秀、合格标准及研修理念,并组织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明确本次培训目标和研修理念。通过班级论坛,发布班级简介,促进学员互动交流利用研修日志,引导学员有效学习。利用教学故事,引导学员分享成功经验;利用班级论坛,引导学员讨论交流;利用研修作业,引导学员学以致用;认真阅读评点学员作业,并搜集展示优秀作业。通过这一系列的任务,联系学员,让学员在远程培训平台活跃起来,建立起班级文化,从而提升远程培训的实效性。

4.做好简报,实现以简报为主体的示范效应

班级简报可以全方位展现班级学习情况,是班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训过程中起示范效应的主体。辅导教师充分地利用每一次的班级简报,或提醒、或督促、或评比,与县域教师培训机构紧密联系,把班级简报传递给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下达学情,表扬优秀,督促后进,有意为学员制造适度的培训竞争氛围,让学员时时刻刻牢记:千万不能错过了任务提交时间。研修简报的制作,可以设置多样板块,包括辅导寄语、研修日志、教学故事、学情通报、佳作选登、优秀作业展示、优秀总结集锦、研修心语传递、温馨提示等,以精彩纷呈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来体现网络虚拟班级文化,奖励先进,督促后进,用文字和图画、色彩,鞭策参训教师们认真参加网络研修,提升远程培训实效性。简报的制作,可以是辅导教师示范,然后吸收参训教师们参与到简报的制作中来。同时,通过研修平台的班级论坛,发帖倡导学员以县域为单位或者以学校为单位制作校本研修简报,把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适时结合起来,引领学员远程培训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的辅导教师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督促参训教师们完成相关培训任务,批阅培训作业,推荐研修日志,发起论坛交流话题,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过程中所起的专业引领作用是远程培训有效性实现的另一关键。

篇4: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

主题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远程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并在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培训的有效性,而影响培训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辅导教师。因此,本文着重阐述和探讨辅导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问题

1 輔导教师遴选的对象

在远程培训进行前,为了保证远程培训的高效性,首先要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辅导教师队伍。那么,从那些教育教学工作者中来遴选辅导教师呢?

(1)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

(2)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室的教研员;

(3)师范大学等大学的专家、教授和各级领导;

(4)教学一线的名家、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5)优秀学员。

2 辅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远程培训具有自身的特点,那么辅导教师就要具有相应的教辅技能和素养。具体说来,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2.1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身教重于言教,才高还需德高”, 辅导教师的品德将在学员中起表率作用,辅导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高雅,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位优秀辅导教师的首要条件。

辅导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学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要给学员一杯水,老师自身要有一桶新鲜的水”,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又如何能够教导学员呢?如果不具备这两点,那么就会出现弟子有所疑,师不能解其惑的情况,这就不能称之为辅导教师,仅仅只能说是一个管理者。

2.2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水平

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以网络为平台,突破地域影响的一种教学手段。远程教育的交流方式不再是以口相传,而是通过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思想。平台的操作技巧将尤为重要。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平台操作,就会知而不能说,犹如“哑巴吃黄连,无以言表”。所以平台操作技巧就是远程教育中的说话技巧,能否正确表达,取决于能否熟练操作平台。因此,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水平是辅导教师必不可少的。

2.3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在远程培训中,首先要做到严谨治学。对待每一位学员的作业、文章、评论、资源、话题等,要认真查看和阅读,且要作出恰当的回应。对待抄袭、乱发“水帖”、挂机等弄虚作假行为,要及时指出和纠正,甚至要给予严励的批评和退回重作等处罚。对待每一位学员所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认真、及时的给予答复。要结合培训进程组织中心讨论话题,在参培教师充分发表看法或意见后,辅导教师要作出结论性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其次是要注重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虽然远程培训有丰富的资源,在激发学员的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远程培训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手段,在情感交流方面是薄弱环节,所以,辅导教师要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要时时抓住学员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对学员的作业、文章、评论、资源、话题等进行评析时,既要肯定好的方面,又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励,使学员感到自己所在的网络班级就象是一个温馨的家。诸如种种,决定了辅导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教育的业务能力。

3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养

确定了辅导教师之后,依据辅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审视,找出所组建的辅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辅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1有计划的选送辅导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组织的培训者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3.2定期组织辅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如请优秀辅导教师或“土专家”给辅导教师上课或作上机操作指导,重点学习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远程培训平台的操作技术。

3.3激励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中不断提升自我。

辅导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培训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在指导学员的提高过程中,也要实现自我的升华。

第一,辅导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要认真收看视频课、阅读课程

讲稿和拓展阅读材料,只有弄懂弄清并把握了相关内容后,才能保障指导的有效性。

第二,辅导教师作为一个培训者,既要重视了解学情,又要努力研究更适合远程培训的教育教学方法。

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的指导岗位上,要思考如何当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确认识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体系中的作用。

学员是在职的教师,没有大量的、整块的学习时间。零碎的学习时间是学员的最大难点,而在职教师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对社会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实践感悟,在接受知识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他们就能够举一反三。既然时间无法争取,那么就扬长避短,在效率上做文章。因此,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依据视频课及其相关材料所提供的学习方向、知识体系或学习框架进行指导。而知识体系和框架内常常留有空白,空白处则需要学员自己去演绎和论证。那么就需要辅导教师引导学员学习,组织学员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集中讨论,把学员遇到的难点、案例一一论证完善,然后学员把这些例证添加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内,这样就帮助学员完善了知识体系和学习框架。这样的教学体系既避免了学员学习时间零碎的劣势,又利用了学员感悟深刻的优势,这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辅导教师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引导?如何去合作互助?这值得大家自己去思索,去探索和深挖细找。也就要求辅导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摸索出一条更适合学员学习的远程培训的道路。

激励辅导教师的常用方法如下:评选远程培训先进单位、优秀班级和优秀辅导教师,开展远程培训教学教研成果评优等一系列活动,开启班辅老师在线排行榜,编辑发布远程培训工作简报和课程简报,对辅导教师实行依据平台版块晋级制度和实际工作情况逐步晋级,辅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辅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与月课时津贴挂钩等。

3.4在远程培训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学员,适时提拔优秀学员为学员导师,协助辅导教师批阅作业、组织讨论、发布公告、制作简报等。逐步把一部分优秀学员培养成为合格的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

篇5:高校辅导员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

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与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xx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xx年,完成全省高校辅导员的轮训工作,培养和造就20xx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一支以专业化、职业化为骨干的辅导员队伍。

主要任务

l.建设分层递进的辅导员教育培训基地。推荐学校分管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研修培训;重点建设好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抓好本省高校辅导员的上岗培训;各高校要重点抓好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2.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地管理机制。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由省教育厅委托有关高校承办。省高校辅导员基地要认真借鉴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的经验,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教学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原则上上岗培训不低于40学时,日常培训不低于20学时,研修培训不低于80学时。省教育厅社政处负责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资格审核和定期审查,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

3.合理规划基地的培训规模。各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计划每年举办1?2期培训,每期不超过30人;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计划每年举办1-2期培训,每期不超过30人;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每年举办1-2期,每期不超过200人。在此标准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重视精品教材和课程建设。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省教育厅社政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组织编写贴近不同高校辅导员培训需要的系列精品教材,制作相关的课件,在3年内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绩效突出,以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案例教学为重点的全省辅导员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

5.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争取在2年内建立省厅一级的高水平的培训师资库。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配置。高度重视对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证。

7.设立高校辅导员出国研修项目。省教育厅外事处,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辅导员骨干到国外参加短期访问与课程学习;积极联系国外或港台地区培训机构和专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辅导员研修项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8.探索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多种形式。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加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举办名师讲坛、辅导员工作论坛和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保障措施

1.建立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定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完善培训基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对照质量评估标准,各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自评。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力量,有步骤、分类别、分层次地对各高校的培训情况普遍进行一次质量评估。

2.保证辅导员培训经费的投入。省教育厅设立学校德育基金,并在其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辅导员培训。各高校要将辅导员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保证辅导员培训任务的完成。对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建设,要给予重点保证。加强辅导员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篇6: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教思政厅„2006‟2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辅导员校内培训体系。

二、培训目标

以校内组织的辅导员系统培训为主体,构建分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通过培训从整体上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和高素质的党政后备干部队伍。

三、培训原则

(一)实现个人发展与队伍建设相融合。将辅导员个人发展纳入辅导员队伍整体发展规划,使辅导员明确发展目标,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促进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调理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统一。紧密联系新形 1

势和新任务,结合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促进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相协调。实现培训资源有效整合,按照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的要求,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

四、培训体系

(一)岗前培训:重在应知应会的教育,帮助辅导员认知岗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新聘辅导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证书。

(二)在岗(日常)培训:重在学生工作相关专题教育,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学生工作的知识,强化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三)校外(骨干)培训:重在业务实践能力的提升,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境内外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选派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辅导员完成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支持辅导员攻读学生工作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五、培训对象

全校专、兼职辅导员与其他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

六、培训管理

(一)培训周期

每三个学为一个培训周期。

(二)培训内容

1.理论政策模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团建设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法规、行政管理概论等。

2.工作实务模块: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突发事件处理等。

3.人文素养模块: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三)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主题讨论、视听教学、团队训练、工作沙龙等方式为辅。

(四)培训要求

辅导员在培训周期内,原则上参加岗前培训不低于40学时,在岗培训不低于200学时。

(五)培训考核

辅导员培训考核采用考查方式,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以辅导员参加培训的出勤情况、作业质量评定。已参加相关课程的进修或培训的辅导员可申请免修。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生处作为辅导员培训的主管部门,承担辅导员培训工

作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负责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和相关制度。党委党校作为辅导员培训的主要阵地,负责做好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各学院、研究院要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参加培训,确保培训工作的秩序和质量。

(二)整合培训资源

学校要从校内具有较深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教师、优秀辅导员和校外专家学者、高层管理人员中选聘培训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配置,建立高水平的辅导员培训师资库。组织编写贴近我校辅导员培训需要的精品教材,制作相关课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绩效突出的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

(三)明确相关政策

篇7: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

为深入贯彻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和全国少工委六届一次、二次全委会精神,喜迎四川省第六次少代会的胜利召开,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培养辅导员职业精神,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根据市少工委统一安排,区少工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各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部分骨干中队辅导员,开展分片分批培训,现将培训方案安排如下:

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使辅导员掌握丰富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更有效地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二、培训内容

围绕少先队学科建设的主要方面,开展学科理论知识培训和工作方法技能培训。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以及中省各级领导的关于少先队工作的讲话精神,学习四川省第六次少代会精神以及涉及少先队工作的教学片和视频资料。

三、培训时间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四、培训对象

各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部分骨干中队辅导员。(由区少工委确定后通知)

五、培训方式

采用分片集中培训与辅导员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方式如下:

1.区少工委组织各乡镇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分片区分批集中中心乡镇学习培训,发放培训资料,将培训教学片下载并分享给参训辅导员;

2.各参训辅导员将培训资料和视频带回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六、工作要求

1.各参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接到通知后务必准时参加培训;

2.各中心乡镇小学必须做好片区集中培训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收集;

3.参训辅导员要根据自身实际,将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

篇8:小学辅导员培训方案

一、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及其新要求

为了深化课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工作,上学年上海市教委发出了有关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建立和健全学校课程管理网络,保证课改方案规范有序地校本化实施。文件提出,各校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形成共识,为校本化实施课改方案提供思想基础。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是课程学者、课改专家近年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在坚持国家和地方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纲要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的、面向全国全省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和创生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色化、个性化加工、充实和开发,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需要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层面的共同作为和努力。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激励学校并富有实效地帮助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更需要具备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学校是真正实施课程、开展教育活动的地方,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提出,更加强化了学校的课程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和扩大了学校校长教师的课改责任和发展空间。校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对教师的在职修炼、校本研修、专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学习(这里简称为“师训”)提出新要求。

新阶段师训工作要围绕基层学校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研发相应新课程、新资源,探索和创建有效而多种多样的培训新方式新模式,强化师训专家团队,为帮助和引领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化服务,为一线教师的校本化能力发展服务。

二、对小学劳技师训工作的新要求

1.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劳技课改成果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课改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和学校方方面面的协同付出,劳技课的开设更是如此。宏观上的率真关怀、中观上的果敢行动、微观上的务实努力,是劳技课成功的根本保障。

上海市小学劳技课自正式开设起已有十多年了。尤其是二期课改以来,在学生们乐于动手、辛勤劳动的同时,开展设计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独到的重要作用。但时空有限,有的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许多教育资源尚未得到高效运用,有的还有待开发,亟须政策支持。尽管许多做法已成为范例和规章,但还需进一步配套完善。需要我们在多方面、多层次地再做努力、再作贡献。

校本化实施课改方案为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劳技课改成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相应问题、排除疑虑、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 努力搞好校本化是课改新阶段小学劳技教师的新任务

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要求。小学劳技的课程校本化实施,劳技教师至少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1)从校本角度,进一步学习课改方案、劳技课标,进一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以形成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的共识。

(2)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校本化要求我们的教学更加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校实际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要求教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校本化充实与开发,需要教师具备校本化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课程及教材的开发、编制能力。

(4)需要教师练就对教学装备、教学资源校本化的建设和维护能力。

(5)进一步提高评价工作质量,要按照规范,提高能力,搞好多元的校本化的学生评价。

(6)开展校本化的课程文化建设。校本化不是对个别教师或者少数教师的要求,而是需要教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每个教师要练就联合开展整体校本化工作的能力,共创学校课程文化。

3. 课改新阶段小学劳技师训工作的重点任务

与其他科目相比,劳技课更需要强化校本化实施,也更应该强化校本化实施。劳技课程的实施,必须与实践、实际相结合,必须扎根于学校本地本土,强化本地本校特色,充分用好本地本校资源装备,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技术特长,以本校本班的每个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求、动手创造欲望和解决问题、助人为乐的美好愿望。因此,在小学开展劳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对于深化小学劳技课程改革,搞好课程实施校本化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要落实这些校本化要求,小学劳技教师要加强研修,重点提高和练就多方面的校本化能力:

(1)教师要增强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技术需求的能力。现实中的小学生,个个怀有各种各样的真实的、现实的技术需求和兴趣。教师的教学要从多多“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到多多“鼓励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追求自己的兴趣”上来。这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潜能有敏锐的感知和引导,并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下一步的技术学习提供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有意思的“理由”。

(2)教师要练就课程行动、教材教具开发的能力。要满足每个学生的技术学习需求,教师就要持续追踪每个学生的需求发展进程,不断调整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不断改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化处理和创生区县统一教材,这种校本化处理和创生,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补充、整合、调整与再编写等,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的个性化创意,这就要求教师练就课程行动能力。劳技课的教材教具是一体的,对教材的处理和创生必然涉及教具,因此,教师必须练就开发和自制教具的能力。

(3)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技术能力。在技术领域为人师表,教师自身扎扎实实的技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进一步增强技术自信心,要明确系统的小技术与大技术同质的现代技术观,小学劳技教师在校本化的小系统范围内,练就校本化的扎扎实实的技术能力是完全可能的。经过不断的刻苦努力,进而在课堂上,向可爱的学生们说“我就是技术”,是完全应该的。

(4)教师要练就运用社会技术资源的能力。无论技术难或易,各种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提高的。课程中的技术源自社会,因此,教师要与本地区校内外的技术课程资源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以保证课程的发展和教学的鲜活,动员本地区的各种技术力量,为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提供技术资源支持。

(5)教师集体要营造学习、研究、合作的课程文化和技术文化氛围。课改方案校本化实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操作步骤,没有现成的最好的模板,需要学校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多方协商、彼此学习和共同研究与创造,需要校外课程专家、技术专家的专业引领。当这些不同方面的人士能够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各抒己见时,一种学习、研讨与合作行动的课程文化和技术文化氛围就形成了。

三、小学劳技师训方式的创新

小学劳技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特色,要求我们务实创新,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师训新方式新模式,以适应校本化之需。

1. 区域培训

以往的课改实践表明,小学劳技教师行政区域培训(包括区域、校际联动、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信息化互动培训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行政区域培训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所创新,借鉴引用中外师训新模式(如:教师学校发展模式、多方协作的复合型模式、伙伴合作模式、网络远程模式等等),以适应校本化的多种需要,取得最佳师训效果。

2. 校本培训

以解决学校教学特定真实问题、练就校本化教学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校本培训,是师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校本化实施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小学劳技课程更要注重校本培训。主要模式有:课题研究式、自修反思式、师徒结对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观摩式、微格教学式、研训一体式等,以及这些校本培训的信息化方式。

课题研究式和自修反思式师训的主要特点是学术性、理论性较强,在开展新课程理念、现代技术观、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上具有很强优势,通过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达到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目的。

案例分析式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和特定的教学实况,引导受培训者对教学情境进行研讨,以解决受培训者自己的许多特别的教学问题,并学到许多宝贵的细节技巧。

研训一体式将教研、科研、培训熔于一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切入点,把问题转换为课题,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 实地考察学习交流

课改新阶段小学劳技师训是多元化的。小学劳技课的本性是生活的、实践的、特定的。因此,开展实地、实事考察交流学习也是小学劳技师训的重要方式。

小学劳技课与当地经济技术环境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取得当地社会资源的支持,是劳技课程校本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与学校的相互交流,可以全方位地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同时,注重课程社会支持经验的交流,可以为本校的校本化找到很多很合适的学校与社区互动合作的方式。

生活中的技术门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为保持课程的鲜活性、先进性和必要的时尚性,学校要与专业技术机构建立联系,教师要向技术专家学习,经常开展生活新技术、新方式的考察交流活动。

按照小学劳技课的特点和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要求,应多开展小学劳技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现场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切实引入技术新项目,创生课程新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切实共享全地区乃至全国的新成果,提高劳技教育教学水平。

上一篇:军训开训发言下一篇:部编拼音z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