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考试

2024-04-11

预算会计考试(精选6篇)

篇1:预算会计考试

文章来源注册离岸公司:

以199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

一、预算会计的特征

由于会计具有反映性,行政事业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使预算会计具备特有而鲜明的特征。但会计也具有技术属性,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在实务中,企业会计常被作为基准用以评价预算会计,那么如何利用企业会计有关原理和技术构建预算会计体系呢?

(一)预算会计的目标

预算会计有三级目标,即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包括税收的征收、其它收入、购买货物或服务付款、借款和偿付债务等。运行良好的政府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精确地预算或适当地计划,财务会计制度对经授权的交易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此,政府须建立成本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使政府经济,高效地运行。预算会计的高级目标是帮助政府解除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存在官僚机构对单位负责人的受托责任、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受托责任,政府对公民的受托责任三层受托责任。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可通过增加代理人披露信息的激励和减少委托人的信息成本来更好的实现。

与企业会计首要目标是决策有用性相比,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财务报表是提供给资源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对项目受托责任和业绩受托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但也须对政策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合法性受托责任进行适当地报告。业绩计量不应受利益关系集团的操纵,不含糊且明确的计量是履行受托责任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预算会计特别强调客观性。

(二)预算会计控制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不存在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共组织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基金会计和预算控制来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并对组织进行约束和控制。预算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基金余额);收入-支出=结余。

1.主体和基金文化传播

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存在竞争性的市场以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情况下,很难明确地制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标准。结果,与公共组织进行协作而发生交易的主体,只能通过在理事机构(各级人大、理事会)中寻求代表和对管理决策施加适当限制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预算会计广泛使用基金和基金会计。

基金是拥有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一个财政和会计主体,用于记录现金和其它财务资源、相关负债、剩余权益或余额及其变动,基金账户的设置应便于遵循特定的法规要求、限定条款和约束条件来开展活动并实现一定目标。预算会计的显著特征是将会计科目划分成多种基金主体,每一种基金主体都与该组织的委托契约所规定的某一种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但立法机构或理事会通常会限制基金的使用和基金间的转移。预算会计通过设立基金主体来控制时间限制和用途限定的资源,防止管理当局将各种基金混合在一起使用,确保并证明政府遵守了法律和管理要求。尽管所有的公共组织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基金进行了划分,但是政府组织对基金的划分则要严格得多。

由于基金会计的使用,政府存在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之分,一个报告主体包含多个会计主体。另外,政务活动中以逐年或逐个项目为基础的会计主体通常不存在“持续经营”假设。

2.预算、拨款和经费保留款

公共组织用预算规则替代了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预算在政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预算由各级人大负责批准,是政府工作计划,对管理当局在各个方面的活动做出了详细专门指导。预算执行情况的比较信息提供了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的基准。

详细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以及将预算纳入政府会计系统,确保了政府的行为能够符合契约缔结主体的期望。经批准的逐项拨款作为可用于该每一项目的款项,都记入会计账簿中。由于政府基金的用途是有限制的,为了避免任意账目的支出超过拨款,设置了经费保留款科目进行控制。会计与控制的这一特征预算抑制了管理者的创造和革新的动力。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在公共组织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不能像企业会计中那样简单的区分。在政府会计中,管理会计指预算和控制,它不只为管理当局服务。预算用来表达公共政策和政治偏好,预算是取得宏观经济目标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工具,预算信息为业绩计量提供标杆。预算和会计是很难进行区分的,它们在说明和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方面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

(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公共组织的资产和负债很难进行定义。公共组织资产包括自然资源、继承资产、基础设施资产、国防资产、大量的无形资产等资产。对于某些公共组织资产来说,成本记录、计价方法、会计准则和市价可能并不存在,资产的可靠计量可能是困难的,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当由于缺乏可靠计量而使这类资产不能被确认,为反映这类资产往往以附注的形式来披露。文化传播

公共组织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按资产的用途是否受到限制可分为限制性资产,非限制性资产和抵押资产。公共组织资产的计量,区分交换性或非交换性交易获得的资产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交换性交易获得的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对于以非交换性交易获得的资产,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政府存在货币发行、环境负债、雇员养老金负债等特殊负债,同时很难把政府的合约或法律义务与政治承诺、提供一般福利的社会责任间进行区分。与公司的有限责任相比,民主政府倾向于扩大他们的责任,导致更大的预算和经常的赤字。由于政府会计的计量重点是当期的财务资源,忽视长期债务的计量,以致政府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给政府的持续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收入和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具有垄断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不付费者照样也能消费,因此需要通过税收等非交换性交易对其进行融资。这些特征使得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和收入的确认失去联系,使公共组织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匹配不可能。同时,由于政府和公众间的许多交易和事项的非自愿性加剧了收入和费用的非匹配性。另外,政府的运营报表按资源流动进行计量和确认,不注重计量政府的服务努力和成就。

公共组织的收入分为非交换性交易收入、交换性交易收入、其它利得三类。税收、拨款和补助等在内的非交换性交易是公共组织主要的财务来源。《非交换性交易会计和财务报告》规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1)满足资产的确认标准或收到现金;(2)满足收入确认标准。根据这两个标准,政府的财产税可以可靠地估计,并有标的以利于强制执行。财产税可采用应计制或修正的应计制进行计量,而其它税种只能采用现金制进行确认。拨款和补助的资源提供者经常提出合格性标准或对提供资源的用途进行限制,只有满足合格性标准才能对拨款和补助进行确认。

而公共组织的成本计量重点是“支出”,而非“费用”,即会计期间内为:(1)日常运营;(2)资本支出;(3)长期借款本金的偿还和支付利息;(4)拨款或补助支出等目的支用的财务资源的金额。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的要求,政府支出一般可按经济性质和按实现的政府职能或社会经济目标进行分类。

(五)硏究政府会计的方法

与企业会计的实证研究快速发展相比,由于受数据获取途径等因素限制,政府会计研究基本还停留在规范研究阶段。政府的职能就是确保社会所有契约能够被有效履行,确保各契约方的合作。政府本身又是一组契约的组合,行政当局的任务就是通过协商签订各利益方都满意的契约,并确保契约的有效履行。政府会计实证研究就是运用契约理论来研究会计政策变更对各利益方的影响。目前,我国除了侧重进行政府会计规范研究外,还大力提倡政府会计实证研究,以便对会计准则制订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1997年,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近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一)会计体系: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属于纵向财政会计体系,它牵涉到众多报告主体问题。纵向会计模式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它承认并强化了“部门利益”,违背了公共财政建设方向。其次,纵向会计模式造成会计制度条块分割,会计信息极其零散,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第三,纵向会计模式披露的信息不充分,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从而几乎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它重要内容。政府的受托责任范围极其广泛,包含项目受托责任、业绩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政策受托责任和合法性受托责任。因此,政府会计应确认并计量各种资产和负债,报告政府运营、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用以向公民和资源提供者等各利益方提供评价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相关充分、有用的信息。

由于纵向会计模式以上的弊端,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全新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但目前中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庞大,不仅区分成公立和私立,而且还区分成企业化管理和非企业化管理。对于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完全脱钩的事业单位,无论公立与否,均属于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因此,根据中国实践,可以将我国现有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进行重新的归类,其中、政府会计包括目前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公立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私立事业组织会计,公立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会计。在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方面,应涵盖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并尽量把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纳入预算;同时对公共财产和政府权益投资进行全面的核算。

(二)会计基础:向应计制基础发展

现金制会计基础的目标在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筹措现金的来源;使用以及报告日现金余额等信息,其关注的重点是现金余额并控制其变化。采用现金制的优点是较客观,实施成本较低;缺点是反映的受托责任较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采用应计制的优点是拓宽了政府受托责任的范围和决策有用性信息,增加了财政透明度,这些信息包括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特别是财政长期支付能力的信息。但应计制提供的信息客观性较差,构建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

各种会计基础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应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但是,没有哪一种会计基础可以达到所有的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确定会计基础,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会计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会计基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最合适的会计基础取决于主体的特征和性质及报告的类型和目的,同时,也取决于构建和维持必要的财务信息制度的成本和效益。根据我国公共组织所处的会计环境特征和会计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根据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绩效的需要,引入应计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的财产税所占的比率很低,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数据的客观性等情况,因此,在政府会计中暂时使用现金制基础,等条件成熟后,再采用应计制,这是明智的选择。

(三)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发展

公共组织运营的多样性和确保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以及财务资源的使用通常存在时间限制和用途限定,使单一的会计主体不可能记录和概括单位所有财务交易及其结果,只能通过设置许多独立的基金主体来反映其运营,每个主体反映特定的资产、负债以及权益或其他金额。基金主体通常是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设立的,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基金会计除了可对不同用途的资源进行分离外,通常还是法律上的要求和逻辑上的需要,并可用来评价管理业绩。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全面引进基金会计,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楚,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我国政府会计可以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情况,从加强财务管理和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需要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基金会计制度。

(四)财务报告:向报告政府业绩发展

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政府财务披露的管制框架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模式。由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广泛性,不同的利益集团要求政府提供不同的信息以评价不同的受托责任。而政府会计计量重点是当期可支配的财务资源,忽视提供政府的服务成本、效率和成果等业绩方面有用的信息。因此,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强调服务成本、效率和成果信息的提供。

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只要求行政和事业单位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以及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和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等附表,利用这些信息无法评价政府业绩。因此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利用基金会计主体确保管理当局按法律或合同约定使用资源的同时,要求报告主体提供实际执行与计划、预算比较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提供大量非财务、非经济和非定量的信息,以便对政府业绩进行评价

篇2:预算会计考试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体系

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重组预算会计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改革。从收入的角度看,行政单位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政府组成部分,它的收入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进入国库单一账户。因此,行政单位的收支均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行政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细化和全面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政府会计发展。预算会计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首先,预算会计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发生了改变。即以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方提供者的拨付数为依据作为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行政事业单位确认财政拨款收入不再是在收到拨款时,而是在收到财政拨入的采购物品时确认。其次,预算支出科目要作相应调整,以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的情况。再次,政府采购活动涉及政府采购的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商品使用者等,使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扩大,现有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亟待改进。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一是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二是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同时,支出单位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三是对预算会计收支的确认基础产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获得的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其收入确认计量的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财政预算支出应在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付款的时候确认。

(3)部门预算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设计预算会计制度,以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

二、改革预算会计模式,逐步实行基金会计模式

所谓基金会计,是指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会计体制或模式。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基金”除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还强调基金被称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金、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标志。因此,建立基金会计模式,是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1.基金会计模式的类型。

(1)政府会计实行全基金会计模式。建议设立政府公共基金、国有资产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并分别按基金种类进行基金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事业单位会计准基金会计模式。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分别设置若干基金种类,一般可设立普通基金、留本基金、奖贷基金、受托基金等,基本上按基金种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我国基金会计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要求,借鉴外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制定基金会计准则或制度,以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两步完成。一是以法规制度规范基金会计。即在现有预算会计模式运行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对基金从管理和核算两个方面予以规范。明确基金的种类、原则、基金会计要素、会计基础、核算程序和方法、基金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目前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因为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基本适应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基金尚不构成经济业务的主体。关于基金主体问题,可将基金作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大会计主体”下的“小会计主体’来处理。二是以准则规范基金会计。即重新构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框架,在预算会计准则或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基金会计的规范要求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与国际公立部门会计惯例相协调。

三、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

1.预算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模式,主要有会计准则规范模式和会计制度规范模式。各国之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规范模式,是因为各国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规范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规范也有“生命周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规范中不适合环境变化的规定要不断修订和淘汰,形成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规范的形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但考虑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规范作用为这种特殊“语言”的语法,也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通用形式,那就是会计准则。因此,从我国预算会计发展的趋势看,预算会计规范模式必将从会计制度模式逐步向会计准则模式转变。但从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出发,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种现实选择。

2?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在国外,许多国家均先后建立了会计准则理论结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又称为概念结构、理论框架,它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会计准则,而是为制定、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由于没有制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准则发生概念不统一、首尾不一致,因此,构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建立,要吸取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教训,借鉴国外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作法,先制定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然后再制定具体的预算会计准则。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是在一定会计环境下,基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而构筑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会计目标;预算会计假设;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预算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模式与方式。

3.预算会计准则的确定.纵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民间会计机构或组织制定、颁布;二是由会计职业团体组织机构制定,然后由官方机构批准颁布;三是由政府机构制定、颁布。从我国会计环境出发,依摁(会计法》的规定,预算会计准则应由政府机构财政部制定、颁布。为保证预算会计准则的质量,建议在财政部组建预算会计准则委员会或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会计准则的规划、研究、制定等工作,最后由财政部颁布实施。在预算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注意企业会计规范和预算会计规范的协调;设立预算会计准则咨询机构,发挥预算会计研究会和高校会计专家的作用,加强预算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的预算会计准则。

预算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会计要素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或净资产会计准则、收支业务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二是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对报表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作出规定。包括资产负债表准则、收支情况表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以及基金增减变动表准则。三是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对某些特殊行业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定。包括预算与决策报告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和捐赠会计准则。必须说明的是,非国有事业单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以及己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不纳入预算会计准则规范中,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单独的非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符合国际惯例。

4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结构是由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决定的。我国预算会计结构体系由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建拨款会计等共同构成。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就是按照这一结构体系分别制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其行业又分别制定了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等。通过近几年的实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对规范预算会计实务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预算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必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近年来,会计委派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会计委派制是反腐倡廉治本的一项有效措施。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必然会引起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时对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核算,还要懂管理;既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又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模式,把事业会计改革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湖北、山东等地的试点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直接委派制模式;(2)财会集中核算模式;3)零户统管模式;(4)内部委派制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应与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衔接起来。会计委派制是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基础;会计委派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保证,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

五、预算会计报告的完善

预算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现行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论是信息的内容,还是披露的方式,都很难达到预算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为实现预算会计的目标,适应预算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会计法》的基本规定,认真总结我国预算会计报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建议尽快制定《预算会计报告条例》,将预算会计报表改为预算会计报告,补充和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体系。预算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篇3:财政、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研究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 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其本质属性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我国的财政最初萌芽于上古部落尧舜时期, 由于部落联盟的出现和剩余产品的产生, 一种氏族首领的公权力逐渐产生, 财政分配制度开始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进步, 我国的财政制度大致经历了三种模式:私人经济占主体的君主财政、公共经济占主体的官僚财政和私人经济、公共经济互相分工合作的公共财政。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便是君主财政时期, 其特点是国家财政和王室财政并不完全分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兵莫非王臣”, 财政更多是满足国家机器的运转和统治者的私欲, 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支配国家财产, 国家并没有真正的预算编排。

2 财政制度和国家预算的发展

我国的国家预算产生于君主财政末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复杂化, 编制预算以使收支得到有效反映便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在西方,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加强逐渐产生了限制王权的思想, 当资产阶级的力量终于超过君主时, 君主的权力便得到约束, 体现民意的国家预算逐渐产生。而在我国, 晚清政府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再加之清政府的腐败和挥霍无度, 财力窘迫、收不抵支, 不得不大量借入外债, 外国政府以清政府公开财政为要求迫使清政府编制预算。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的“明定国是”中提到“改革财政, 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 并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编制了我国的第一部国家预算。其程序是由各省自下而上地汇报收支, 汇总至度支部 (相当于今财政部) 进行审核, 并由资政院进行修正后奏请实施。国家预算的程序和步骤已初见雏形。但由于当时仍然是封建国家, 统治者具有分配国家财产的权力, 国家预算并未真正意义上地实施。国家预算仍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我国预算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1949年新中国首次编制了1950年的国家预算。此部国家预算与以往的国家预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目的不再是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和统治地位, 也不是在内外压力下被动产生。其目的是加强财政管理和民主监督, 以实现公共的利益, 这是预算制度甚至是财政制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它体现了民意的重要性。此时的财政是一种“大财政”的体制, 财政无所不包。国家预算也体现着计划经济的特性:收支由中央统一核定并分配指标, 收大于支则上解, 收小于支则补助, 中央政府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 预算也高度集中。在此期间, 我国的预算制度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灶吃饭、分级包干等阶段。

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阶段, 我国开始实行分税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是一种集民主、法治、公益与透明为一体的财政。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保障了政府财政资金运行的科学和合理。1998年的部门预算改革也是以公共财政为立脚点, 以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和效率为目标, 建立的一个以将内容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单位项目、囊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能够反应一切部门收支为目标的科学预算体制。

总之, 国家预算作为反应财政收支情况、监督财政资金运营的方式, 是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本身也要随着财政制度的发展而发展。

3 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

如果说国家预算是反应国家财政运行的方式, 那么预算会计就是反应、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的手段。预算会计是国家预算发展的产物, 目的是对预算资金进行科学地收支和净收益的计量, 保障预算资金链条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防止腐败和财政资金的流失, 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在预算资金的流动过程中, 预算会计在每一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资金收集、收入再分配环节。

国家预算收入来源于税、利、债、费等收入, 要将收入收缴财政, 需要各个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配合以及税务机关、海关等征收机关征解会计的核算。各个部门的会计通过编制会计报表, 反应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以使收支明朗化, 其上缴要通过征解会计完成核算并划拨, 这对保障预算资金的层层上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国库集中收付环节。

政府财政收入款项的收纳和支出并不是由各级政府完成的, 而是委托国库代理完成现金的划拨、上解和管理。在此环节对预算资金起核算作用的便是国库会计。国库会计通过编制国库会计报表, 综合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健康运行。

(3) 分配使用环节。

由国库会计划拨财政总预算会计, 保障政府职能实现的需要和再分配的进行。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会发生各项资金运动, 形成各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总预算会计便可以反映各部门预算资金的集中和分配情况, 同时还可以综合反映财政资金运行情况。

4 财政与预算会计

(1) 预算会计核算财政收支。

政府有资金拨付和使用资金的权力, 在资金安排下, 政府兼有公利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通过资金的划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通过预算会计的手段计量其划拨的收支以保证其职能的有效行使.预算会计可以使政府直观地明白需要多少钱、要办多少事以及如何有效地办事。

(2) 预算会计利用数据反映政府活动。

政府在执行宏观调控职能时, 会产生不同的政策, 这些政策往往需要以财政资金作为保障, 并反映在财政资金流向中。预算会计核算财政资金, 可以反映政府政策的动向和政府各部门的运行情况。比如说在自然灾害发生时, 政府划拨的资金必须经过预算会计的核算, 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资金和政策的偏向。

(3) 预算会计保障财政收支的科学性, 防止腐败, 保障宏观调控和社会分配。

财政的目的是集中和分解资金, 以实现宏观调控和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财政分配的有效性是决定其宏观调控效果的关键。预算会计运用现代复式记账的方法, 通过核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保障财政资金流动的规范性和财政分配的有效性, 避免资金运营的不规范和浪费, 保障财政职能的实现。

(4) 预算会计制度应与财政制度相配套。

预算会计反映的是国家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 而预算制度与财政制度息息相关。比如目前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 其对预算制度的要求是透明和全面。因此预算会计应当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级政府的收支和整体情况, 并能向公众传达真实的信息。

5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预算会计制度作为反映、管理和监督财政资金的手段, 理应与财政制度相适应。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的推进,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1) 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公共财政制度不匹配。

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其对于保障财政资金合理安排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收付实现制在公共财政制度下却体现出了弊端:收付实现制注重对财政资金收支的反映而忽略固定资产的核算, 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这就使预算单位的资金不实, 账面和实际价值不一致。同时也使预算会计只反映出预算单位收支的现金部分而不反映非现金部分, 这与公共财政所要求的全面和真实原则是不相符的。

(2) 现行的预算会计并不反映政府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指由某一或有事件引发的债务, 并不能由政府所控制, 是区别于直接债务的。或有负债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对财政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极大。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下收付实现制只考虑债务本金的核算, 而忽略了以后年度利息支出的反映, 无法准确反映出政府的负债, 仅着重于资金流的核算, 其改革也有很大的空间。

(3) 各预算会计主体独立核算, 相互分割。

这导致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资金和资源的运行情况, 缺乏真实可靠的政府整体预算报告。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设不同的会计科目以及设计不同的会计报表, 使预算会计不能得到统一、有效的反映。

对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革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 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

鉴于收付实现制在全面和精确反映政府和预算单位资金方面存在的不足, 应当使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向权责发生制转变。首先就是要设置收支往来账户, 反映政府的应收应付款项。从而避免政府可支配资金的过分夸大以及缩小债务数额, 使政府更能了解其真实资金状况。

(2) 扩大预算会计核算范围, 使反映内容包括政府所有经济活动行为。

首先是加强对政府债务, 尤其是对未来债务利息的核算和反映, 从而对政府财力和负债进行全面的反映以及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其次是紧跟部门预算的发展,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同时对政府权益性的投资以及公共财产进行全面核算, 从而对政府资金进行全面的反映。再次是将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拓展到政府的受托责任。

(3) 加快发展政府整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

由于我国各预算会计主体独立核算, 现行的预算会计提供的资金信息十分零散, 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为提供的信息不充分, 各核算主体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应当完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 制定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 即“准则加制度”式的会计体系, 规范政府会计核算中遵循的原则性问题, 对重大原则问题明确规定。同时以制度管理为主, 进行目前旧制度的整合和新制度体系的建立, 统一财政预算会计、财政外资金专户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账面处理规则, 统一会计科目。

摘要:从“财政资金流动过程”出发, 探究财政制度下资金流动过程中预算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发挥的作用, 在分别分析三者起源和发展的同时探究其相互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改革方向。

关键词:财政,国家预算,预算会计,联系,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金秀, 陈志勇.国家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京焕, 陈志勇, 李景友.财政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刘孝诚.中国财税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篇4:预算会计考试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自2000年开始实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实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有效的预算,实现了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为财务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国家不能及时的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有效改革,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阻碍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主义建设。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式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自新预算法实行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开始不断的变革核算方式以及核算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变革来适应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然而,由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给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困扰。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后出现问题,得不到我国法律的保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非常的排斥,尽量不在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使用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以免出现问题给单位带来损失。另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细化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如果一味的细化支出预算,不总是对支出预算的整体把握,一旦整体费用过大,就会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通过支出预算的明细来说明其支出的合理性根本不可能,我国现阶段没有相关的法律保证其权益。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需要

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设置了“拨出专款”以及“拨出经费”两个会计科目对单位费用进行核算,虽然从内容上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小,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按照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这两个会计科目应该统一进入 “事业支出”,通过“事业支出”这一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的核算,因此,传统的会计科目无法很好的满足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延用传统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就无法很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让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效用。

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或者是向政府借款。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盲目的向政府借款,最终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就无力偿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同时还会危害国家的资金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利。

4.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自实行预算管理以后,单位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都严格按照预算数据分配,不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很多的费用支出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行政事业单位很难根据预算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只是其费用支出的一个参考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有特殊事项发生,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的支出也在所难免。

三、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有效解决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预算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对多数情况下都是预算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完善预算会计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法律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有效的保护,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新的预算会计制度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顺利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该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维护行政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2.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紧跟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就必须要调整会计核算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业务进行有效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把特定项目归集到特定的项目中去。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传统项目下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出有效调整。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受收付实现制的影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让会计核算人员积极地适应权责发生制,只有全责发生制下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3.有效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首先,新预算法对于借款主体进行了限制,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获得更多的借款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其次,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用途进行了限制,只有用于公益事业的资本支出来能取得借款。再次,新预算法对于借款规模进行了有效限制,对于超规模的借款不予批准。最后,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方式也进行了有效限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借款时只能采用地方政府债券的形式取得借款,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贷款风险。总之,新预算法通过对借款的限制,有效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提高预算支出的科学性、有效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尽量减少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产生的偏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统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执行标准,使其产生的费用支出、成本支出之间的差距尽量降到最低,方便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进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制度下设置“在建工程”和“拨入基建款”、“基本建设结余”等会计科目,有效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最后,行政和事业单位还应该适当调整会计科目方便核算基础建设,在报表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简明扼要,报表形式简单易懂,方面信息需求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能够详细的显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性单位,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服务,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也要强化对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视,及时解决单位内部阻碍预算会计制度实施的各种问题,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让预算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涵.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杨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4).

篇5: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

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一)核算特点

(1)一切活动都通过转账进行,不发生现金收付业务,也不直接使用资金购买

财产、物资,所以,不需设置“固定资产”、“库存材料”、“现金”等会计

科目。政府的实物资产由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因此财政总

预算会计核算的不是一级政府全部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

(2)收付实现制:有利于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与政府财政预算的编

制基础保持一致,进而有利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如实反映政府财政预算的执

行情况和结果。

(3)财政总预算会计反应的信息范围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收入(水手、行

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财政预算支出(一般预算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及其他想关心。具有宏观性和公共性。

(4)实质是资金会计

注意:财政部门本身的行政经费开支,属于行政单位会计管理的范围,财政总预算会计不能兼办自身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业务。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核算内容是财政预算资金。

(二)财政总资产的核算: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应收款项、预拨款项、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以及待处理财政周转金等。

1、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管理原则:集中资金,统一调度

严格控制存款开户

按预算或计划拨付资金

转账结算,不提现金

在存款余额内支取,不能透支

a.国库存款的增加——收到预算收入、上级预算补助、下级上解收入等

减少——办理库款拨付、上解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进行补助

涉及的科目均为预算存款

例子:某市财政总院算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猎命本日一般预算收入会计数为110000元,基金预算收入120000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110000

——基金预算存款12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110000

基金预算收入120000

(2)收到按财政体制关系产生的上机省财政一般预算补助80000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80000

贷:补助收入80000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以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支付有关预算单位的属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工资50000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经与人民银行财政直接

支付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以“国库存款”科目与“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

目进行清算,支付上述工资支付。

借:一般预算支出5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500000

(2)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通过单位零余额科目支付属于一般预算支出的款项

200000元,属于基金预算支出的款项90000元。经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授权支

付划款凭证核对无误。

借:一般预算支出200000

基金预算支出9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200000

——基金预算存款90000

(3)按照财政体制向上级省财政上解一般预算收入200000元

借:上解支出2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存款存款200000

(4)以国库一般预算存款向所属下级某县财政专项补助150000元

借:补助支出15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150000

例子:某市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发生如下业务:

(1)为某预算单位直接支付以一般存款安排的款项50000元

借:一般预算支出50000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50000

(2)汇总编制了《预算支出结算清单》,其中,汇总的财政直接支付应结算资金数

额为50000元。核对无误后送财政部总预算会计结算资金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5000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5000

(3)收到代理银行报来的《财政支出日报表》。其中,以一般预算安排的授权支出

80000元,以基金预算安排的授权支付20000元。核对无误后

借:一般预算支出

基本预算支出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4)年终,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预算支出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有关科目的余

额为:“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500000”,“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

付400000”,“一般预算支出750000”“基金预算支出150000”

借: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500000

——财政授权支付400000

贷:一般预算支出750000基金预算支出150000

通过年终转账,“已结报支出”科目以及“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和“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余额均为零。

2、有价证券(略)

3、暂付款、与下级往来和在途款

a.暂付款(略)

b.与下级往来:“与下级往来”账户,用来核算与下级财政的往来结算款项,借方登

记借出数,贷方登记收回数或转作补助支出数。

当“与下级往来”科目出现借方余额时,反映下级财政应归还本级财

政的款项;

当“与下级往来”出现贷方余额时,反映本级财政欠下级财政的款项,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以负数反映。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与下级往来业务:

(1)讲解给所属县的往来款项150000元专做对该县的补助(补助就不再收回了)借:补助支出150000

贷:与下级往来——某县财政150000

(2)根据财政体制结算的规定,年终计算出下级某县财政应上交本市财政一般预算

款项50000元

借:与下级往来——某县财政50000

贷:上解收入50000

例子:市财政暂借所属的县财政60万。

市财政:借:与下级往来600000

贷:国库存款600000

县财政:借:国库存款600000

贷:与上级往来60000

c.在途款:“在途款”账户核算决算清理期和库款报解整理期内发生的上下收入、支出业务及需要通过本账户过渡处理的资金数。

这些款项,在发生时虽然款已收到,但却是属于上个的,从上的角度

来看,这些款尚未到达,需要用“在途款”作过渡性核算。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收到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附件,列示所

属上的一般预算收入40000元

在上记账:借:在途款4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40000

在本新账上记: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40000贷:在途款40000

(2)在决算清理期内财政局收到国库报来的收回上单位预拨款60000

元。

在上记账:借:在途款60000

贷:预拨经费60000

在本新账上记: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60000

贷:预拨经费600004、预拨经费与基建拨款

a.预拨经费:主要包括:

一、终了前预拨给用款单位下的经费款

二、预算执行中预拨给用款单位应在以后各期列支的经费账务处理:

财务部门预拨经费时:借:预拨经费

贷: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转列支出或收到用款单位缴回数时,借:一般预算支出/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贷:预拨经费

b.基建拨款:指财政部门按基本建设计划预拨给受托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商业银行或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的基本建设款项。

账务处理:财政单位拨付基建款项时:借:基建拨款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收到基本建设财务职能部门或受委托的专业银行报来拨付建设单位数

及缴回财政数时,借:一般预算支出/国库存款

贷:基建拨款

例子: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根据经批准基本建设计划,使用一般预算存款,拨给市财政局基本建设财务管

理处基本建设款500000元

借:基建拨款——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处5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500000

(2)根据本局建设财务管理处报来的基建拨款报表,拨款数为480000元,余额交回

财政

借:一般预算支出480000

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20000

贷:基建投放——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处5000005、与财政周转金有关的资产

财政周转金是指财政部门设置的以信用方式供有关单位有偿周转使用的资金。

a.财政周转金放款

例子:某市财政将财政周转金200000元带给使用单位: 借:财政周转金放款——农业类——某项目——某单位200000

贷:其他财政存款——财政周转金存款200000

将上述贷款收回时

借:其他财政存款——农业类——某项目——某单位200000贷:财政周转资金放款——财政周转金存款200000 b.借出财政周转金

c.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国库存款是指各级总预算会计在国库的一般预算资金和基金预算资金的存款,只办理转账不

提取现金。

其他财政性存款是指财政周转金、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在专业银行的预算资金存款以及部分

由财政部指定存入专业银行的专用基金存款。

(三)财政负债的核算

1、特点:

(1)债务主体的特殊性:一级政府

(2)债务偿还上的特殊性:以资产偿付,不能提供劳务

(3)负债内容上的特殊性:由非经济活动引起,除一般会计都核算的暂收、应付等往来款项外,还有政府按法定程序和核定的数额所举借的债务,如公债。还有从上级财政借入的用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

2、主要内容:

暂存款: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与各预算单位之间,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临时

发生的应付、暂收和收到不明性质的款项。

与上级往来:本级财政与上级财政之间由于财政资金的周转调度以及预算补助、上解结

算等事项而行程的待结算款项。

一是本级财政因资金调度困难向上级财政借入财政周转款项;

二是在财政体制年终结算中发生的本级财政应上解款项或上级财政应补助款项

借入款:按照法定程序和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即是指中央财政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批准的数额举借的国内和国外债务,以及地方财政根据国家法律或国务院特别

规定举借的债务。

借入财政周转金与借出财政周转金相对应,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用

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

财政预算总会计的负债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且纳入预算 管理的债务。

财政总预算会计支付国库券利息应借记的科目是“国库存款”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暂存款在转作收入时应贷记“一般预算收入”

(四)财政收入

篇6:预算会计考试内容大概的总结

总卷面60分,单10分,多10分,填空10分,判断10分,分录20分

一.会计分录(20分):

1.借:固定资产——投影机

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 / 非财政拨款支出 ——基本支出 / 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 /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银行存款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固定基金——资产折耗

贷:累计折旧

2.借:对外投资——A单位(合同价)

贷:事业基金(合同价)

同时,借:固定基金——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投影机

借:累计折旧——投影机

贷:固定基金——资产折耗

3.⑴转入待处置时,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

累计折旧——投影机

贷:固定资产——投影机

⑵实现处置(出售)时:

借:固定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

固定基金——资产折耗

⑶出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贷:应缴税费——营业税等 / 银行存款

⑷出售取得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⑸出售取得的价款减去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 其他收入(不用上缴部分)

4.①下达额度时:下达额度指标时,不记账,但要做记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 项目支出

5.购买存货。

借:存货——粉笔

贷:财政补助收入(直接支付)/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支付)/ 银行存款

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 / 非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或经营支出——购买办公用品)

贷:存货——粉笔

6.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学费

结转业务收入时:

借:事业收入——学费

贷:事业结转结余

7.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 / 非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离退休费)

②实际缴纳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离退休费)

贷:财政补助收入 /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银行存款

8.①计算的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离退休费)

贷:应缴税费——个人所得税

②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缴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9.关于向银行贷款。收到银行贷款时:

借:银行存款

如果是按月计提利息,当月支付,即当月(总/12=月):

借:其他支出——利息支出

贷:银行存款 如果是一次性归还贷款:

借:短期借款 / 长期借款

其他支出——利息支出

贷:银行存款

10.取得经营收入,非独立核算单位。

借:银行存款

贷:经营收入——××费

11.借:其他支出——税费支出

贷:应缴税费——营业税等

实际缴纳税费时。

借:应缴税费——营业税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 /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银行存款

二.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各项题型10分,共40分)

1.预算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2.入征解会计(税务会计、农业税征解会计、关税会计)、基本建设拨款会计共同构成。

3.预算收入的征收机关:(前三个是征税机关)⑴税务局(地税局和国税局):主要税收的征管。⑵海关:关税、船舶吨税等、以及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等 ⑶财政机关: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其他收入等; ⑷其他机关:不属于上述收入,但构成一般预算收入的其他收益,如公安局的罚款等。

4.完成财政收入涉及的部门:税务局、海关、财政机关、国库。

5.国库分为4。,它不是国库)。(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6.预算会计的对象:非物质生产中 政府财政资金 和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资金 的运动。

①总预算会计的对象: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②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各级行政单位财政资金的③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各类业务资金的7.预算会计的概念:是以 预算管理 为中心的客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分为政府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

8.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各级事业单位。

9.判断哪些属于中央、地方、共享收入

和 增值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C、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由海关代征不含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资源税、印花税。

10.行政单位的职能:

2)监督:在核算过程中严格按照法规和预算的要求行事。

11.行政单位会计的内容: 1:①国家财政预算拨款;②负债

2:①人员经费 ②公务经费 ③拨付下级经费 ④基建支出②社会效果 ③财产数额及保管分布情况

12.: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如:某行政单位购进甲办公用品一批,价款4200元,运输费50元,共计4250元,款项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借:库存材料——甲办公用品4200

经费支出5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250

价值不包括。

如:某行政单位购买某办公设备5台,每台单价6000元。同时,发生运输费200元,保险费100元。以上款项共计 30300元,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

借:经费支出30300

贷:拨入经费30300

同时,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30300

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30300

13.行政单位: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应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应在800元以上。(含500元和800元)事业单位:一般设备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

14.支出功能分类(总预算):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外交、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管理、金融监管、地震灾害恢复重建支出、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行政:工业商业金融、转移性支出)。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赠与、债务还本支出、债务利

15.汇总损益、贴现利息都是计到:“其他支出”——汇总损益 / 利息支出。

16.行政单位的特点(选择题)

①产品的 公共性;

②经营的 非盈利性;

③资金来源的 单一性和无偿性;

④单位 预算的刚性;

17.行政单位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库存材料的变价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损溢,应增减当期支出,借 / 贷 “经费支出”。即:

①若变价收入大于成本:借:现金

贷:经费支出(盈余不作收入,而应冲减支出)

库存材料——。。

②若变价收入小于成本:借:现金

经费支出(亏损时增加支出)

贷:库存材料——。。

━固定资产处理变价,按收入入账,计入“其他收入”。即:

①销账:借:固定基金②取得的收入:借:银行存款③发生的清理费用:借:经费支出

贷:固定资产贷:其他收入贷:银行存款

18.经济分类中,属于商品和服务支出的下级科目:(选择题)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行政: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事业:降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如会员费、来访费、广告宣传等。

19.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明细科目分为 基本支出 和 项目支出。包括: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有偿服务收入、不需要上缴的零星杂项收入、固定资产出租 出售或有偿调拨收入、刊物发行的劳务收入、对外服务的招待所收入、为职工服务的理发浴室俱乐部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单位食堂会议室等出租收入。

行政单位没有“其他支出”。支出类有: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明细科目有:投资收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捐赠收入、资产出租收入。

事业单位的“其他支出”明细科目有: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支出、税费支出、捐赠支出、资产处置损溢。

20.判断哪些属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⑴行政单位:①行政机关 ②权力机关 ③司法机关 ④检察机关 ⑤审判机关(法院)⑥政党组织、中共、民主党派及人

民团体(注意:不包括军队)

⑵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包括:教育事业单位、科学、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通讯、计划生育、农垦农场、农、林、水、气象、医疗卫生、交通、邮电通讯、经贸、环保、国土资源、地质、流通、优怃、其他事业单位。

21.财政总预算会计 和 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进行成本核算。一般是收付实现制,而有经营性收支业务的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22.传统支付方式:财政实拨资金。

国库单一账户下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

23.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收入收缴方式:直接缴库、集中汇缴、自收汇缴。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

1.有价证券、在途款、暂付款、与下级往来、预拨经费、基建拨款(限额管理)。

例:市财政给教育局拨款220万元,其中预拨下年的拨款100万元。借:预拨经费100

一般预算支出12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220

2.负债类: 无偿负债,即都不需要用资产偿付,不需要计算利息。

应支付的利息计入“一般预算支出”。

3./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分项核算)专用基金收入——粮食风险基金(借:其他财政存款—农行贷:专用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

4.。

限额管理:借:基建拨款不限额管理: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贷:国库存款

同时,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基建拨款 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粮食风险基金、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

5.、、年终结账工作环节:年终转账、结清旧账、记入新账。

二.行政单位会计。(主管、二级、基层)

1.(收到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使用时,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有价证券(购买时,借:有价证券 贷:银行存款出售或转让时,借:银行存款 贷:有价证券 其他收入(利息))、暂付款、库存材料、固定资产。

2.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比例上缴,结余上缴)注: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单位才有以上两科目)、暂存款、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3.收入类: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

4.注:行政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类科目的明细都是“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5./项目支出结余。

三.事业单位会计。

1./财政授权支付(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补助收入(若行政,则是拨入经费)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积摊销、在建工程、文物文化资产、待处置资产损溢。

2.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3.收入类: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资产出租收入。

4./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支出/捐赠支出/税费支出/资产处置损溢。

上一篇:淘宝网淘宝推广项目介绍以及收费下一篇:九鲤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