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024-06-27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通用15篇)

篇1: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界定和辨析

政府预算会计:用于确认、计量、记录预算批准和预算执行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事项,报告预算拨款和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系统。用于反映支出周期各个阶段所发生的财政交易情况,其主要包括拨款、承诺、核实、支付等账户。

政府财务会计: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的财政交易或事项,报告政府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运用公共财务资源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账户。

在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基础上形成的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在以下方面也有着较大区别:政府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反映政府机构在特定期间财政交易细节的运营状况以及反映政府在特定期间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资金流量。决算报告则主要反映预算批准情况的法定预算表、反映支出个阶段具体预算运营表以及预算资金的实际收付的收入支出表。在信息使用者方面,政府财务报告是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反映。而政府决算报告是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社会公众反映。在内容上,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目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还缺乏明确的数据来源。决算报告是一级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结果,其数据来源是各级预算、汇总。由于以上这些差异,决算报告便于公众理解,及其本身所反映的内容的性质决定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政府财务报告向债权人反映财务运营情况,且也便于准确计量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

主要观点:预算会计向社会公众反映信息,便于理解,故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向债权人反映政府财政资产、负债及运营情况,较为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便于债权人获取准确信息,故采用权责发生制。

篇2: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主办会计又称一人会计,一般指小微企业中独自一人负责全部会计工作的人员。未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负责审核报销、记账核算、报表报税、会计档案等主体业务的一般称主办会计,负责资金收付、现金银行日记账业务、工资发放的一般称出纳。与主管会计、会计主管、财务主管、会计主管人员等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就像在中国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不再细分一样,习惯中有时代称。

篇3: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在《办法》中明确了财务预算概念:是指企业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战略规划, 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活动;明确了财务预算报告的内容与性质:反映企业预算年度内企业资本运营、经营效益、现金流量及重要财务事项等预测情况的文件;明确了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呈报制度;明确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组织;明确了财务预算的编制应以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金为核心指标;明确了财务预算执行的调整与监督体制;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对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报告、执行和监督工作负责, 总会计师 (或分管财务负责人)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对财务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完整性负责;并制定了罚则。

实务中, 往往将财务预算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混为一谈, 且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为此, 需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及对象。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业的高度协调、战略的有效贯彻、经营的持续改善、价值的不断提升。

在我国, 2000年9月国家最高行政主管部门 (前经贸委) 就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推广这种管理模式, 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此后的几年期间, 全面预算管理成为许多特大型、大型企业高层决策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篇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58-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它以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演变历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在利用管理会计进行企业管理时常常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混为一团。下面我们针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别进行论述。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目标一致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契约关系”服务的,唯一不同在于,财务会计是为确立服务,管理会计是为贯彻服务,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契约关系”得到贯彻落实,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长远目标。

(二)服务对象的契合

“企业经济增加值”在形成的过程中,不管是企业的内部核算管理,还是对外的财务报表,都是反映企业对委托责任的完成情况,我们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而应该加以联系,它们只是在服务对象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这两种会计是互为补充的,虽然财务会计侧重于对外的服务,但它也同样对企业内部服务,它所生存的财务报表能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力保障。而管理会计虽然侧重于对企业内部服务,但它也同样对外服务。如: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就能及时地提供经营决策相关信息,这对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服务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必然是相互配合,只有這样两者才能更好的为管理服务。

(三)管理会计的主要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

虽然从形式上讲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为了在未来某一时段内规划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必然要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大量的资料,包括各类财会资料、业务核算资料等有关的资料信息,而各类资料中以财会资料最为重要,财会资料的取得都来源于财务会计,因此我们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互联系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信息来源不同

财务会计在很多情况下被称为“外部会计”,这主要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形成相关的凭证,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金流量、经营成果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服务,通常也被称为“内部会计”,它是通过某种特定的理论和专门的技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对生产经营业务相关的数据加以处理、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用信息,以便更好的制定经营战略。

(二)主要依据方面的不同

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制度和原则的约束,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各种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获取企业相关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至于获得何种信息,它取决于决策的内容、管理者的需求,管理会计在这方面没有固定程序和统一标准。而财务会计则大不相同,它是为了取得外部投资者的信任,保证他们的利益,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原则,还要遵守相关财经法规的法律规定。

(三)时间范围的不同

财务会计面向的是过去,是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后产生的凭证和帐簿的记录,都是企业在过去某一时刻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活动。财务报表也是根据记帐凭证和帐簿的记录按一定的时间(年度、季度、月度)来进行编制的,它是企业在一定有时间内经营状况(包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方面)的总括和反映。管理会计面向的是未来,它是根据企业管理本身的需求,在财务会计基础上编制的各种报表,这种报表在时间范围上不受限制,可以编制过去某一段时间的报表,也可以是编制的未来某一时段的报表。

(四)计算方法体系的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都是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但财务会计只涉及初等的数学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稳定,而管理会计就要用到许多现代数学方法(如概率、微积分、线性规划法等),它需要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加工计算,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计算方法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些现代数学计算方法能更加精确的计算,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手段。

(五)会计信息精准度不同

财务会计面向的是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企业经济活动,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有较为精确的会计信息作凭证,它注重的是可证实性的会计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面向的是未来,而企业未来的发展、预计产生的经济行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未来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是相对的精确,不可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具有很高的精准度。

(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间含义不同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作为最基本的计量单位,通过会计人员的确认、记录、计算等方式生存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或相关方面提供企业在过去某一时段内的经营状况(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全面介入企业内部各项经营管理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管理会计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会计学科,它是在现有财务会计和其它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灵活多样的计算方法,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的时期内经营活动的预测与决策。

结束语:管理会计是企业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将管理科学融入会计领域形成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杰.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关系[J].魅力中国,2008,1.

[2]刘倩.浅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和融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

[3]王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25.

篇5: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如题,请举例说明 财务 与 会计 的 区别 比如说某公司在进行某某业务时 会计要干什么 财务 要干什么 详细点的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篇6: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通过这一学期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我对高级财务会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完了高级财务会计后,联想大二时学习的中级财务会计,会发现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级会计的研究课程主要是特殊会计业务。这些特殊会计业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涉及多个会计主体行为会计业务,如合并财务报表,总分店经营等。二只有某些会计主体发生的特定业务,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外币业务、债务重组、租赁等。三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的特定会计业务,如企业合并,破产清算等。四在《财务会计》中难以作为独立章节的、难度较大的会计业务,如所得税。中级财务会计主要是针对一般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讲述通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高级就是研究特殊会计业务。中级是研究比较基本的常见的会计业务。

再来看看二者的定义有何区别,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着重阐述企业一般会计事项,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流动及长期负债、投资、固定资产、损益、所有者权益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着重研究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

下面分几个方向,具体谈谈二者之间的差别。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松动

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服务的空间。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但是,随着构成母子关系的企业集团的出现,会计主体显然实破了某一企业的概念。因为,母公司本身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这一会计主体下的每一子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也是一个会计主体。在这种情况下,站在集团的角度,会计服务对象的空间范围显然是由母公司以及下属单位构成的整体。也就是说,会计不仅要以每一独立的企业为单位进行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还要以整个企业集团为服务对象,以个别报表为基础上采用专门的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二)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

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因破产等原因而清算。但是,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会计不能在企业结束其全部业务活动后才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陈报,因此,需要将持续经营的企业划分为相等的时间跨度,以此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这二个假设为解决会计核算中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货币计量假设的松动

货币计量假设指会计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核算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只限于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

货币计量假设中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假设:币值稳定。也就是说,如果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报表要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计量所使用的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稳定的,至少其价值波动必须限定在不足以使会计报表对经济业务产生歪曲的反映。

(四)传统确认与计量原则的突破

1、传统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

2、传统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

以上就是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区别。

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姓名:申屠瑛明

专业:会计学

篇7: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也在不断进步。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显著。二者对所需要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得所得到会计结果完全不同。然而现实的会计活动中,许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不甚了解,在进行会计处理得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二者,给会计工作造成错误和麻烦,严重者对决策者的科学决策造成不利影响。这种现象的扩大,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会计学界的热门话题。

(二)选题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帮助专业学生更加了解专业知识,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能够帮助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的市场状况,了解会计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指导意义;其次,就社会意义来说,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的研究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学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希望这次研究能够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更好地进行会计工作。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属于现代会计的系统,都是会计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二者才具体操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但从会计整体的角度出发,二者也存在许多有联系的地方,比如:

(一)服务对象契合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属现代会计的两个子系统,二者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在会计活动中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于过去时间段内企业已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而管理会计则是企业通过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对现在活着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的活动,是企业用来参照对未来企业发展进行预期的重要依据。但是,总体来看,二者都属于会计系统,从系统理论提供的理论来看,二者总体上的会计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目标一致

会计目标是会计管理意欲达到的境地或实现的要求,它决定于会计的本质。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管理会计只不过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与服务对象的一致性相同,虽然二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就总体而言,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二者的目标总体上都是会计学大系统的目标,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和满足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因此,二者在会计目标上也是统一的,统一于会计的总体目标。

(三)管理会计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基本同源,二者都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的资料和信息都来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始信息。同时,由于管理会计是利用现有的信息和资料,为未来企业的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它的资料与财务管理的资料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继承性。即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的某些信息,对未来的企业发展做出有用的评价和预测,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同处于会计体系之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要遵循会计的统一准则,都需要在会计的总体要求下进行操作。但是,在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信息来源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经济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和监督提供信息服务所以也称为“外部会计 " 。它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的记录、整理和汇总, 形成相关凭证、账薄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等若干工作为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

篇8: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联系,区别,融合

一、联系

(一) 对象一致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各自的研究对象, 二者将企业会计信息进行仔细加工、提炼, 将最终得到的有效信息提供给要用到的使用者, 二者不同的分工导致在“时”、“空”上的关注点也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主, 时间上关注时间轴上的过去、将来及其延伸的信息, 空间上强调生产经营活动辐射的周边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以财务会计的客体为主, 时间上关注时间轴上的现在、未来及其延伸的信息, 空间上强调部分可供选择或特定经营活动辐射的周边信息。

(二) 目标一致

二者的工作环境相同且同以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为己任, 相较于只有反映和监督两项职能的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这门派生出的新类别则多拥有其他四项基本职能:规划、组织、控制与评价。会计本质决定了会计目标, 而会计目标则指管理会计预期想实现的境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提供左右人们的决定及执行力;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并有效管控人们的行为, 二者最终还是要与现代企业会计整体目标一致。

(三) 母体同一

会计是针对经济活动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并利用经济信息进行一系列组织、控制、调节与指导的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使人们能够权衡利弊、讲究实效。在这个管理过程中, 财务会计的重点在于记录并总结实际运行的状态和结果;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将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信息整理在一起, 助力于企业管理层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强调运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评价→激励”等管理流程完成既定目标, 实现过程的全面控制。二者母体同一,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

(四) 资源共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 信息都来自同一个源头, 即能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矢量信息。财务会计的结果是管理会计能用到的信息来源, 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加工再利用而在现代企业会计中大展拳脚, 但其必然受制于财务会计完成质量。此外, 管理会计偶尔也会使用部分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计算方法来记录、总结、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

二、区别

(一) 信息特征

财务会计信息多发生于过去时, 管理会计信息则发生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跨度。财务会计对外公开信息时, 格式固定、报告日期明确的财务报表是其公开信息的媒介载体;管理会计则大多不具备格式统一、报告日期明确、内部信息公开的媒介载体。财务会计以向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门等利益链条上的相关者提供货币计量单位的信息为主, 并充分保证这些货币计量单位信息信息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合法;管理会计则是以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为主, 常会用到价值单位和非价值单位, 此外还能根据部分内部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 提供不要求计算精准及法律效力的会计信息。

(二) 作用时效

反映过往作为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 既重视客观性又要求不能违背历史成本原则, 这样可以真实反映过去实际发生过的经济往来, 正因为此, 财务会计又被称为报账型会计, 其特点之一是算呆账;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分析过去之外, 还包括可以积极主动地凭借财务会计信息掌控现在、预测未来, 所以管理会计信息发生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跨度内。其中要将预测未来作为管理会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为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掌控现在和预测未来的, 所以管理会计又被称为经营型会计, 其特点之一是算活账。

(三) 工作重点

财务会计被称为外部会计的原因是其根据日常的业务往来记录做好账簿登记、定期制定格式固定、报告日期明确的财务报表, 并向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门等利益链条上的相关者提供有利益关系的财务状况, 其工作重点是服务于企业外部;管理会计被称为内部会计的原因是分析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将其详细真实地反映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 以为完成“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评价→激励”这管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其工作重点是服务于企业内部。

(四) 遵循准则

任何活动都要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业不例外。财务会计必须在《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和统一的行业制度规范下进行, 使提供的格式固定、报告日期明确的财务报表在时空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管理会计不同于管理会计, 它不受制于《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和统一的行业制度规范, 工作中不必拘泥于任何呆板模式, 只要有利于管理会计活动的理论指导都可以用在其中。

三、融合

(一) 构建二者有效的融合体系

现代企业会计系统完善的标志是二者的大力融合, 也是企业会计发展的一个突破, 构建二者有效的融合体系可以保证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应用自如, 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浪费: (1) 企业的领导层与管理层应重视决策在管理会计活动中的作用, 尤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以促进企业做出利于企业长足健康发展的正确决策与管控决定。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强化管理会计教育。企业应对会计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 以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保证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对管理会计有所涉猎并学有所成, 正确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队伍。 (3) 应用合适方法搜集基础数据, 确保二者有效融合的同时能保证基础数据细化、财务信息资料优化。

(二) 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

单一的权责发生制这种基础模式是限制财务会计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确定基础时, 既要综合考虑实际现金使用情况, 又要争取构建综合的权责发生制与实际现金使用情况结合的基础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将二者的确认基础协调好, 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的任务量、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对实现资产流向明晰是个利好,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门等利益链条上的相关者。金融市场上不断出现的新工具在给确认基础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多元化打开方便之门。在这种环境下, 会使用到多种计量模式工作的财务会计计量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 例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存货与短期有价证券等促进二者的积极融合。

(三) 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衔接

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变动成本资料, 有利于管理会计的量本利分析与盈亏临界分析, 能够为成本控制、计划及经营决策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变动成本还能够和责任会计、弹性预算、标准成本等直接结合, 从而在生产经营与计划控制等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财务会计当中, 能够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衔接, 促进企业运用会计更好地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庆波.《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J]知识经济, 2013 (01)

[2]高长宇.《浅谈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07)

[3]张立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刍议》[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3 (01)

篇9: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摘 要 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通过本文的比较,可以更深入的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区别

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者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3.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4.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三、会计等式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此等式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营运过程中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取得的,所以要严格监督各项支出的耗费,因此要采用动态等式,资产负债表也是以此等式为依据的。

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为净态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1.固定基金: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

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2.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4.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以上仅仅是两者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大量细节性差异,不再冗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类会计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不可能消灭差异。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刘学华.新编预算会计.2007.

篇10:会计与审计的区别

我国的审计包括三种类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是指部门,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价的活动.社会审计是指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公证,评价的服务活动.审计与会计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社会活动.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审计主要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审计需要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财务会计资料,审计工作很难进行.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在审计产生之初,审计人员主要从审查会计资料入手,对会计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审查.我国古代有审计是“听其会计”之说,西方国家的“audit”一词也有“听审”的涵义.从审计的产生可以看出,审计和会计不是一回事,审计也不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式.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产生的基础不同.(二)性质不同

(三)对象不同方法和程序不同

篇11: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篇1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审计隶属于会计吗?这是很多人的一种误解。

先让我们来看看会计都做些什么?

会计利用会计资料,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劳动耗费水平,进一步分析得失,查明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趋利避害。因此会计的实质是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同时会计还要反映财务状况,要计量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计量营业收入、费用和成本。进而可以说会计是一门计量的技术,是一个信息系统。

再来看看审计——可以分成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外部审计中的CPA(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CPA接受委托,对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的会计报表或其他特定事项进行的审计,并以出具审计报告为目的。

审查会计账目、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出具查账报告,这是CPA业务的主要部分。内部审计也做一些相关的审查,但仍是管理活动,毋需出具报告。

篇13: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概论

当前我国的会计系统按照会计核算的对象与适用范围将会计划分成两个类型:一种是预算会计, 另一种是企业会计。其中预算会计适用的范围包括政府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财政单位, 预算会计发挥着反映与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分配领域、福利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事业单位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职能。而企业会计实用的范围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商业以及金融等各个行业的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在其中反映与监督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等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的活动状况。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的生产部门, 主要为社会生产与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服务, 在公益性与社会性的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围绕记录、计量以及报告等内容展开。而企业会计属于物质生产部门, 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的目标,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围绕生产、财务报表以及收益平衡表等内容展开。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区别

(一) 区别之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要素方面的区别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要素方面的区别的主要表现是: (1) 企业会计的要素包括负债、资产、收入、所有者权益、利润以及费用等, 而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支出以及收入等; (2)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管理所获得成果, 是企业会计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事业单位多属于非盈利性的单位, 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3) 在收入方面, 企业的收入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 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和与资本投入不相关资金的流动,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依法从上级部门与国家财政部门等部门所获得的非偿还性的资金; (4) 在支出方面, 企业的支出多是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的经营活动而出现的资金流出现象, 这种支出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而事业单位的支出多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建设基础设施或者开展公益性活动而出现的资金耗费现象; (5) 在所有者权益与净资产方面, 企业的净资产与事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在会计要素中是相对应的, 它是指企业的投资人员对企业净资产在生产发展中所享有的经济权益, 而事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所拥有的、产权相对单一的非盈利组织或者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资产净值。

(二) 区别之二——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核算目的方面的区别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核算目的方面的区别的主要表现是: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在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中, 采取措施对预算进行严格监督, 有效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 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财务会计核算, 企业可以运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 区别之三——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方面的区别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方面的区别的主要表现是: (1)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在一些会计业务核算方法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说两者在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等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2)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企业财务会计的科目设置相对较为全面与细化, 而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科目设置方面相对简单, 科目的数量较少; (3)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核算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采取成本核算的方法对企业财务运行进行管理, 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实施成本核算, 对于具有盈利性的业务, 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四) 区别之四——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等式方面的区别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等式方面的区别的主要表现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等式为支出+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 这种等式属于动态性的等式, 其目的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项具体业务中的收支结余与净资产增值的实际状况。采取这种等式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来源是财政部门的拨款或者上级单位的拨款, 要想延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就需要强化对各项业务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与管理。而企业的财务会计等式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这种等式属于静态性的等式, 其主要目的是反映企业内部会计要素数量与资产归属关系。这种等式不仅有效地反映出企业所有者与企业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关系, 而且为企业的财务会计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

(五) 区别之五——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区别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区别的主要表现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会依据本单位实际的资金运用状况, 采取权责发生制或者收付实现制对会计内容进行

浅论水利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李健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摘要: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迅速发展, 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 财务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完善水利财务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强化水利财务管理对水利项目建设的推动作用, 必须开展对水利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文章以水利财务监督作为论点, 首先分析了水利财务监督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作用, 进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利财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财务;监督管理;内容;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投资的不断开展, 水利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以及投资项目迅速增长, 对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强化水利财务监管, 确保国家以及社会投资资金安全, 保证水利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已经成为现阶段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对于推动水利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财务监管工作内容概述

(一) 对水利项目建设的筹资以及融资进行综合监管

资金是开展一切项目实施建设的基础, 也是水利部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水利项目实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多元化, 这就要求在水利财务的监督管理过程中, 保证筹资以及融资渠道合法, 资金使用方式科学, 能够确保资金使用产生较高的经济以及

核算。而企业的财务会计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 而权责发生制是指以企业应收应付为核心标准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 也就是说凡是体现本期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支出与收入, 不论这种款项是不是实际的付出与收进, 都要作为企业本期的费用或者收入。由于两者之间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差异, 使得两者的会计科目设置也有很大的区别。企业财务会计科目主要包括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科目、预计负债、应付利息等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在负债或者利息发生的时候, 将两者计入事业单位支出的科目中。

(六) 区别之六——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报表内容方面的区别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在会计报表内容方面的区别的主要表现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以及附表等内容, 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附注、现金流量表以及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变动表等内容。企业与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在接收到下属部门上报的报表时, 需要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精确性进行审核, 对表与表之间的信息数据与口径的一致性进行审核, 在审核通过之后再进行汇总报表的编制与上报。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者之间差异性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事业单位会计与企社会效益。

(二) 水利项目建设投资的财务监管

水利建设单位开展国家基础水利项目的建设, 必须通过投资来实现, 因此对投资进行财务监管也是保证水利财务管理取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对水利财务投资的监管应该重点针对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并能够经过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投入实施。

(三) 对水利建设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管理

水利建设项目因为资金来源渠道多样, 因此收支结余包括国家财政补助结余以及其他收支结余组成, 因此对水利建设单位的收支结余进行监管, 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安全的有力手段。在水利财务监管中, 结余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结余的分配使用方面的监督, 确保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开展结余控制管理。

业财务会计在适用范围、核算目标、核算基础以及会计等式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 在新时期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区别的研究, 将有助于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卫卫.试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及联系[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9, (1) .

[2]林敏.如何更好的把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J].消费导刊, 2009, (14) .

[3]张彦霞.探析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6) .

[4]齐翠燕.浅谈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的异同[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1) .

[5]张淑霞.浅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China’sForeignTrade, 2011, (6) .

[6]关秀峰.浅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3) .

[7]王春红.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27) .

篇14: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

一、税务会计的定义以及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在会计主体、记账基础、核算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是,税务会计毕竟是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门特殊专门会计,。因此,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核算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及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财产与特定行为目的、纳税申报与税款解缴、税收减免和税收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对纳税人与税收无关的业务不予核算。

(二)、核算的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而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其会计处理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一般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允许在计算口径和方法上有悖于税法规则

(三)、会计要素不同

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要素进行的;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不一定相同.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

(四)、核算的原则不同

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一般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预计可能的收入。而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损失和费用进行预计,只有在客观上有证据表明已发生的情况下方可确认。在计提坏账时,对税务局来说需要比较严谨,不能让企业随便提,否则无法保证国家的税收。但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应该遵循稳健性原则,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计提。一个管理好的与一个管理不好的银行同样的比例计提坏账是不能反映不同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的。但税法方面只能统一。管理得好的与不好的税赋负担应该一样。

(五)、核算的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是为某一特定的主体(会计实体)服务的,要对特定主体(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经济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税务会计的主体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税务会计要以税法为导向,但它要以追求纳税人的最大税收利益为目标。

(六)、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

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所有会计人员一样,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道德素质和审计人员的要求基本相同,但在业务素质方面,税务会计作为一门更专业、新兴的边缘学科,就要求从业者更精通有关税收的征纳、计量、核算和监督能力,系统了解和掌握税法的基本原理和现行规定,熟知会计准则和制度,严格按照税法处理经济业务,做到合理纳税。

二、与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

(一)、法律性

税务会计的法律性源于税收所固有的强制性、无偿性的形式特征。税务会计 必须以现行税法为依据,接受税收法律法规的制约。税收法律法规作为税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制约着征纳双方的分配关系。当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与现行税法规定发生抵触时,税务会计必须以现行税法规定为准,进行调整。

(二)、广泛性

法定纳税人的广泛性,决定了税务会计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其隶属于哪个部门或行业,只要被确认为纳税人,在处理税务事宜时都必须依照税法规定,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这就使税务会计成为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成为企事业单位涉税活动的一种核算手段。

(三)、统一性

税法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决定了税务会计的统一性特点。也就是说,同一种税对于适用的不同纳税人而言,其规定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不区分纳税人的经济性质、组织形式、隶属关系以及生产经营形式和内容,在税法构成要素,诸如征税对象、税目、税率、征纳办法等方面,均适用统一的税法规定。

(四)、独立性

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其他专业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在核算方法上,因为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不同,规范的对象不同,二者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税务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在核算内容上,税务会计只对纳税人在税务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有关经济业务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由此反映了税务会计核算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上述诸方 面的差异,但任何税务会计的处理结果均对 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因而税务会计的种种处理结果均应当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相协调。这种互相协调关系构成了两者间联系的主要方面。从各国税务会计的实践看,大都先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再按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总之,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是相互联系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缩小或试图消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但两者的差异不能立即消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必要求某一方削足适履去适合对方,而应该各自遵循自身的规律,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方法上不断完善,使二者科学、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之: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J】,管理观察,2009(31)

[2]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四川会计》1996年06期

篇15: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相同方面

(一)制定依据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11条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第11条都要求企业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五)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1. 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相同。《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85个一级科目,《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60个一级科目,其中有58个一级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不仅名称相同,而且核算内容也基本相同。

2. 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如资产计价方法都以取得时发生的货币支出,或以形成前所发生的料工费支出,或以换出非货币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估计资产损失的方法也相同。资产增减,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增减,收入的分类及其确认,费用的分类归集,利润形成等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

3. 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如都要求定期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同时提供会计报表附注,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相对更为简化。

不同方面

(一)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看,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为应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装物归并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科目少设了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各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科目少设了应付股利、预计负债、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科目少设了已归还投资;损益类科目少设了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三)账务处理不同

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简明扼要,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符。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财产清查还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多余。

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较多的职业判断,而小企业会计人员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更少,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按《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成本法的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制度中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但如果在投资当年取得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则应冲减投资成本。《小企业会计制度》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取得投资时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小企业会计制度》权益法的规定,以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入账,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

第二,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权益法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但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具体解释中只要求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小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或应分担的份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增加或减少投资收益,而没有规定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由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没有设三级科目,也无法反映是否要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笔者的理解是为了简化核算,不对其进行处理。

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这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手续,但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夸大,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的折旧费用予以抵销。

5. 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繁琐的计算。

6. 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7. 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制度》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

上一篇:没有结果的结果作文欣赏下一篇:党支部书记2011述职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