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2024-05-24

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精选11篇)

篇1: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Public Building Design Ⅱ

学时:96+2周 学分:6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公共建筑设计(Ⅱ)》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公共建筑设计(2)》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初步学习和掌握建筑设计一般程序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解决有一定复杂性的建筑设计问题,进一步扩展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并进一步学习建筑思维方法和建筑理论与思潮。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中型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初步了解建筑设计中的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构造、结构、设备)。

2、创造性地学习和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和程序,在思维方法、构思能力和创作观念上有所突破;

3、培养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理论水平。

4、通过对建筑及技术的学习,加强对建筑的科学及艺术双重特性的理解,培养建筑设计和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5、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图式(分析)和形象诸元素表达设计的能力,培养建筑立意的思辩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公共建筑设计(Ⅱ)的继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原则,为建筑学专业的后续课程公共建筑设计(Ⅲ)打下基础。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时数

课堂讲授学时数

实验时数

一 讲授原理及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8 二 参观、调查、分析

8 三 方案设计(草图、定稿图、出图、三轮设计与辅导)

80+2周 80+2周

总学时数

96+2周

五、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建筑学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大纲内容

(1)对设计对象的同类建筑的参观调研

(2)建筑地点现场踏勘、调查

(3)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

(4)模型体块研究、方案定案

(5)深化设计

(6)室内设计、定稿图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建议选用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目:《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东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文化馆建筑设计方案图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会所及环境设计》,韩光煦、韩燕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休闲娱乐建筑设计》,胡仁禄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鲍家声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书馆建筑设计》,付瑶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篇2: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编号:02040819 开课教研室 :建筑设计教研室 授课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Ⅰ]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Ⅲ] 执

人 :蔡雅冰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在建筑设计Ⅰ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建筑设计能力,让学生掌握多功能的复杂性空间的设计。

2、知识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建筑设计意识,了解复杂大型空间的设计方法。

3、能力要求:

(1)设计能力:空间组合、结构形式、外观造型及室内设计的综合设计能力。(2)分析能力:对建筑空间内的流线、空间特点及结构、功能合理性的分析能力。(3)表达能力:以徒手草图方式对方案构思过程的表达能力、以钢笔淡彩对成熟方案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中小型单元空间组合的公共建筑(例题:幼儿园或城市小学)(1)教学内容:在单元空间设计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并加深对多单元空间组合设计的了解。A.建筑型体组合设计 B.场地环境设计

C.室内空间组合及平面功能、流线设计(2)课程基本要求:

A.对建筑型体组合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思维建立初步认识,逐步培养解决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及场所设计的观念。

B.掌握平面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与空间创作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C.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学

数 :84学时 学

数 :5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D.掌握中小型单元空间组合设计的规律和设计手法,建立正确的建筑尺度观念 E.培养以徒手草图手段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及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F.将已学的表现技巧和建筑制图方法运用于设计实践,并能够熟练掌握。

2、大厅式空间设计——商场设计或客运站设计

(1)教学内容:大厅式空间设计是单元式空间组合设计题目的延续和深化,是让学生掌握单元式空间组合向多功能的复杂性空间过渡的重要环节。

A.环境设计(总平面布局,包括环境分析、人流分析、流线设计及工艺要求等)B.草图设计(建筑平、立、剖面图按比例绘制)C.调整方案 D.绘正式图(2)课程基本要求:

A.使学生了解建筑空间内人流路线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主次关系,基本掌握进行大型空间设计的空间尺度、把握能力以及较复杂空间组合的设计万法。B.了解不同功能要求的大型空间建筑在设计中的不同要求和影响。

四、学时数的安排:

1、中小型单元空间组合的公共建筑(例题:幼儿园或城市小学)学

时:7周*6学时/周+1个设计周=42学时+1个设计周 教学阶段:

(1)环境设计(建筑型体组合、总体环境功能分区)

(6学时)(2)建筑平、立、剖面设计(根据室内空间组合特点调整环境布局)

(18学时)(3)调整方案(定案)

(12学时)(4)绘制正式图、制做工作模型

(8学时+1个设计周)

2、大厅式空间设计——商场设计或客运站设计

时:7周*6学时/周+1个设计周=42学时+1个设计周 教学阶段:

(1)讲授大厅式空间建筑设计方法

(8学时)(2)参观同类型建筑

(4学时)(3)调整深化方案(草图阶段)

(30学时)(4)绘正式图纸

(1个设计周)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小型单元空间组合的公共建筑(例题:幼儿园或城市小学)《教学指导书》(自编)《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 《幼儿园建筑设计图集》 《托幼、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

3、大厅式空间设计——商场设计或客运站设计 《教学指导书》

(自编)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占80%。

七、大纲说明:

1.进行教学考察,配合设计内容实地进行细致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设计的了解。2.分析任务书内容,讲解设计题目、建筑特点及有关技术问题。

3.在教师讲解基础上,课堂辅导与草图修改相结合,方案形成后,学生自述、集体讨论与教师讲评相结合。4.课程作业量与质的要求:

(1)中小型单元空间组合的公共建筑(例题:幼儿园或城市小学)图纸:500*700水彩纸2张,钢笔水彩渲染表现 内容:总平面图

l:200~l:300平面图

1:100

立面图

1:100 剖面图

1:100 透视图

设计构思说明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大厅式空间设计——商场设计或客运站设计 图纸:500*700水彩纸2张,钢笔水彩渲染表现 内容:总平面图

1:500~1:1000平、立、剖面图

篇3: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项目旨在结合英语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寻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引入Jigsaw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知识的启发和思辨能力的拓展融入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采取JigsawⅡ模式中倡导的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形成基于小组竞争和个人进步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1 JigsawⅡ教学模式概述

1.1 JigsawⅡ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论的主流理论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后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JigsawⅠ,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的合作学习;由美国著名教学家和社会学家埃利奥特-阿伦逊(Aronson)和同事于1978年开发倡导,试图开创学生之间彼此依赖、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1986年斯莱文(Slavin)教授在此基础进一步发展完善,后称为JigsawⅡ,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中。

1.2 JigsawⅡ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为JigsawⅡ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于西方,并于90年代引起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陈琦张建伟1996)。也就是说,人们天生是积极的学习者,个人的知识需要靠自己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积极的互动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靠教师大量的灌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者,而教师则有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利用合作、会话、情境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何克抗1997)

1.3 JigsawⅡ教学模式步骤

JigsawⅡ教学模式是把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主题),切分成若干份(子任务),全班学生重新分成若干新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完成一个子任务。之后,再各自回到原来的小组,通过互教互学,最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这个完整任务(主题)所具有的学习成果。该模式可以细分为五个步骤。

1)任务布置:教师向全班同学讲解学习材料以及本环节需要完成的整体任务。

2)恰当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五至六人的小组,小组每位组员指定负责完成某特定子任务,小组内部任务各不相同。

3)构成新组:各小组负责同一子任务成员形成新组,就该任务进行深入讨论。

4)轮流展示:学生各自回到原组,通过对知识的互教互学整体掌握学习任务。

5)全班测验:教师给出作为测评的测验,考察每位学生对全部学习的材料的掌握程度。

2 JigsawⅡ的教学设计实例

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第四册第9单元的教学为例,说明JigsawⅡ在基础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1 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特点

“基础英语”课程是一门在大学基础阶段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各种英语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主干课程。基础英语是在基础阶段各门课程中学时最多(一般是每周6~8学时)、教师和学生期望值最高、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最关键的一门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外,2000)指出,基础英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大纲所提出的目标表明,基础英语十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强调要在实际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教学设计实例

JigsawⅡ是基于教材的教学法(text-based approach),不需要另编教材;使用现行教材能够很好地运用该教学模式。现以第9单元TextⅠ课程设计为例,着重分析在学习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各部分重要信息阶段JigsawⅡ的实际运用。

文章标题:The Discus Thrower

目标要求:理解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动机。

时间:2课时(90分钟)

课程设计:

第一步:初步学习

教师采取进行第一阶段讲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本单元的任务,并学习重要词汇和习惯表达法,基本了解文章大意。此为该单元第一次讲课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第二步:任务分配

由于该单元内容较多,所以这次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教师将全班二十名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四组,每组五人,并且每组分发一张任务单,由每位学生负责不同的问题。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片记叙文,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文中各人物性格的揣摩,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任务划分时不是根据文中结构将课文简单划分为五部分,而是以内在联系为主线,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各人物的语言、行为,从各个角度复述文章。

Task 1:Retel l th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octor.(You are supposed to use the first person narrator.The following ques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1)Does the doctor feel guilty of spying on his patient?Why or why not?(2)What is the doctor’s feeling toward the dying patient?(3)Do you think he

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任务的划分。任务划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划分,而不是地对课文文本的简单划分;同时要突出以为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各子任务难度相当,问题开放,且内容是关于文章全局和大意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is responsible and considerate to the patient)

Task 2:Retell th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tient.((1)Why does the patient ask for shoes time and again?(2)Why does the patient throw his plate?(3)What kind of laughter does the patient give?Why is he laughing?)

Task 3:Retell th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workers.((1)Does the head nurse take good tare of the patient?(2)What does she mean when saying“we have to do something about him”?(3)Why the second aid feed the dying patient?)

Task 4:Retell th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ckroom542((1)In which way do we know the patient is dying?(2)what is the possession of room 542?(3)how does the patient die?)

Task 5:Introduce to the hospice.((1)what is the history of it?(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spital and hospice?)

第三步:重新分组(12-15分钟)

打破原有小组分组方式,将各小组负责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新组,进行讨论。在新组讨论中,各成员联系自身经历,就某话题进行讨论,努力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扩充自己的答案。

形成的新组当中每组都指定一名负责人,其工作职责主要是组织与调节讨论过程,协调小组成员发言,并要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对于在讨论中不用外语而用本国语的情况,则请各小组成员相互监督。

第四步:轮流展示(20-25分钟)

讨论完毕后,各学生回到原组。每个成员将已有的知识和刚刚接收到的新信息进一步总结、归纳,通过目的语汇报给小组其他成员。因此,通过学生这一系列总结、归纳的过程,将本次任务中所听、所说、所读、所写和所译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构建了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地复述语言结构和操练语言技能,而是积极建构语言输入和任务的个人意义,把孤立和零散的内容组织成一个显示概念、事实等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的宏观图。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和促进这种建构过程,督促学生通过互助合作完成各任务的交流。

第五步,实时评价(20分钟)

两轮讨论过后,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基本过关,这时需要对他们任务的完成进行实时考核。这堂课文中,采取了作文的方式,要求各位学生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一篇文章。“Suppose you are a doctor or nurse and your hospital has just taken in some patient who are suffering from a highly infectious disease.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if you are assigned the task to look after these patients.Write a composition of at leas300 words.”并且在下一次课堂中就作文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

当然,教师可以通过笔头测验、口头提问、抢答、辩论的形式检查每个同学对任务的掌握情况。如果是笔头测试应涵盖总任务的所有内容,而且难易相结合,将试卷发给每一个学生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测验。学生答完后,教师可将试卷收上来自己评判,也可让学生与其他小组的成员交换试卷评分。

3 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JigsawⅡ变灌输为指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描述在基础英语课堂中采用JigsawⅡ教学模式的具体事例,论证了JigsawⅡ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通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组间合作交流,拓展了话题深度广度,构建了学生自我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基础英语教学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积极地运用JigsawⅡ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摘要:Jigsaw Ⅱ是一种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相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在基础英语课堂中使用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的认知、交际和思辨水平。文章以Jigsaw Ⅱ为指导,以实际英语教学设计为实例,详细探讨了基础英语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jigsaw Ⅱ,基础英语教学,教学设计,自主,互助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我们的一些教学理念在《综合教程》中的体现[J].外语界,2005(3).

[2]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MA:Allyn and Bacon,1990.

[3]Williams,Burden,Williams M,Burden R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黄成夫.Jigsaw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4(2).

篇4:论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31-02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它遵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的,采用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进行规划。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就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对象层次复杂。学生来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学生基础较薄弱,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英语知识掌握不扎实;听、说、读、写、译技能中“听说能力”更为薄弱。我们曾经对100名新生进行入学英语能力测试,测试试题为高考的基本题型及难度,结果发现70分以上者不到20%(满分150);最高分有5名学生在90分左右;其余学生绝大多数为50-60分。在这样的英语基础上开展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教学上存在有这些问题: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英语教学模式落后,教材单一,与专业结合不明显,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力度: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充分;在教学模式上,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仍然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没有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上。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系统合理,不够重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些目前还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最突出的问题。

(二)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

1.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和载体,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难易度尤为重要。太难的教材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排斥心理,有的学生会因此有畏难情绪,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过于容易的教材,会使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要求不具体,也满足不了未来岗位、就业对学生英语水平和技能的需求。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并要结合目前社会和专业对高职人才英语知识、技能的要求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目前正规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很多,在设计理念上基本都遵循实用、有用和够用的原则,基本能满足职业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如何对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把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还需一线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

2.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课堂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胜任基础英语教学,但对所教学生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等了解相对较少,没能把英语和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许多课堂教学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法,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的主导性。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确立“实用、够用”的课程观和“基于实践”的教学理念,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一)实用原则

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教学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这是英语更深入学习的前提。同时为了切实贯彻英语实用性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根据专业及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其将来就业岗位差异和行业规则,对教材的实际授课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加或者删减,按照专业的差异性增加专业词汇量”。拓展学生的专业词汇,让学生多了解专业方面的英文知识,能阅读一般难度的专业文章,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要充分研究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例如,要了解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这就需要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的意见,适度扩展、补充教学内容。

(二)交际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学生掌握语言不等于仅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结构知识。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性原则的基本特征主要指: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语言的主要单位不仅是语法、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范畴。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概念。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一般语言理论还应包括交际和文化这两个方面,即应强调语言知识又应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应强调结构的准确性,也要强调使用的恰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考虑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具备交际性特征,设置较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在课堂活动设计环节应充分体现语言交际特点。培养交际能力应该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

(三)能力培养原则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是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要符合科学性原则,不仅要符合教学目的,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服务。

(四)主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教案,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备课,教材内容不一定完全是教学内容。通过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合并、裁剪甚至补充,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具有实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现状和学习动机等因素,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以学生为本”是主体性原则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学设计要设立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让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学环境与课堂气氛还要轻松和谐,让学生在愉快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来寻找答案,掌握所学。由于英语具有实践性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通过讨论和分析来解决问题,进而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五)互动性原则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过程,这个交流过程离不开课堂活动。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近几年来广大一线英语教师针对如何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提出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互动”式、“任务型”、“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等模式,并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学生操练语言、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创造了机会。当然,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课堂授课模式,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优化,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和模式,在创新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应该从分利用好这一舞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课堂实训;以应用为原则,立足课堂,不断为学生创造实实在在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然地掌握知识技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赵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回顾与英语课堂设计[J].双语学习,2007(4).

[2]李莉.英语交际功能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09(10).

[3]孙蕊.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

[4]徐笛佳.谈交际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12).

[责任编辑:钟岚]

篇5: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 学 分:2学分 学 时:32学时(2周)适用专业:网络工程(0309)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目的是在学生修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通过完成一个综合性网络项目,加深学生对网络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前期所学知识,掌握网络开发工艺全流程及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项目的专业技能,并进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预演。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题目范围。凡是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有可设计性(开发、或测试的)题目都可以。

2、分组选题。多人同组的,每个学生完成的内容必须有明确的、明显的区分界限,便于老师评判。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

1、学生分组设计,依据选题难度和工作量每组1-3人,协同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的流程为:征集题目→修改与筛选题目→网络发布题目→学生填报选题志愿→每班学习委员汇总→整合学生选题→发布师生对应表→进入课程设计→指导学生→选择答辩学生→答辩→收集和整理课程设计资料→公布综合课程设计成绩。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指导教师发布符合本大纲要求的、难度适中的实战型网络题目。

2、学生按照专业发布的组队规则,按照自愿或指定的方式选题和组队,原则上1-3人/题。

3、各小组成员独立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做好团队的协作与沟通工作。

4、完成网络开发任务,并以小组形式准备和完成答辩。

5、学生要严格遵守课程设计的管理规范和组织纪律。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成绩采用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根据考勤、文档、网络项目、答辩综合评定成绩。

篇6: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适用班级:建筑学15本;建筑工程技术17 专

辅导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刘云月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设计原理与方法步骤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归纳和综述,使初学者更易于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提供了大量当代建筑作品作为实例分析,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特点,同时,也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研究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特点、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的课程。通过对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总体布局、空间组合、造型艺术、技术经济以及整体观念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常见类型公共建筑的特点,掌握关于公共建筑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学会运用公共建筑空间、功能、交通组织以及形象塑造的基本技巧,理解建筑结构、设备及施工的相关基本概念;培养综合分析建筑设计中的环境、经济、技术、美观、适用等诸因素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提高分析城市环境与建筑个体设计关系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了解:建筑观的来源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当代建筑设计的研究范围与要求 第二章 空间与形式直观

掌握:空间形态的元素与形态,原理与构图,掌握建筑空间的构图原理,在建筑的整体构图中需要服从的基本原理

了解:空间构成设计的基本层次,功能对建筑空间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章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条件,总平面图中场地分析和建筑形态的确定方法,建筑平面图设计,立体空间的平面化表达方法,平面秩序的确定 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依据,功能分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的分析方法,空间组合的结构与类型;立面设计的法则和原理。

第四章 高层建筑方案设计要略 了解:高层建筑的概念和分类,高层建筑的特点与构成,标准层的概念,高层建筑中的几个特殊楼层的设计,标准层的设计方法,平面类型,平面形状,竖向交通等,城市设计和城市空间设计要点,结构选型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防火要点和图式

第五章 思维与工具:20世纪设计中三大整体性理论

了解:图与底关系理论,结构与结构主义,文本与文脉理论,形式分析的背景与理论线索

第六章 决策与评价:方案设计阶段三大经济学视野

了解: 技术经济论,空间价值论,价值比较论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

以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

六、几点说明

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刘云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范围

1.简要说明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强调平衡意识意味着什么?

2.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3.简要说明什么是建筑的比例和尺度? 4.建筑方案设计应具备哪些条件? 5.简述什么是道路红线?

6.简述建筑总平面设计,总体布局作为整个设计构思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举例说明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如何应用从外向内的方法进行建筑设计的。8.列举交通空间设计中,动线的三种类型。9.简述门厅的概念和作用。10.空间组合的结构与类型?

11.在建筑剖面设计中,建筑空间在高度上的变化因素反应在哪四个方面。12.论述高层建筑中特殊楼层的类型和相关设计要求。13.举例说明高层建筑与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14.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选型原则有哪些。15.简述什么是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

16.论述20世纪设计中的三大整体性理论中图与底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举例说明。

篇7: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总学时:16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总学分: 1学分

授课教师:王载波

一、教学目的:

结合建筑学院的培养计划,建筑设计原理课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理论课,是本专业各延伸、拓展学科的根基和平台课程,为各项课程设计课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论。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各类型公共建筑中一般性的、规律性的和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公共建筑中各功能空间的要求及各类空间的组合方式,内外环境的协调构建的基本设计方法。

二、教学特色:

1.平台性:

建筑设计原理课属于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将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步入下一步的设计实践课程构筑专业而全面的知识平台:为学生提供一般性、规律性、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学习的扎实性和灵活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和架构及其空间形态的组合;

2.指导性:

本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的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关系及空间的组合方式等理论知识都能直接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以至用”,为培养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人才打好基础。

3.拓展性: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平台,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出发,拓展到交通、影视和高层建筑设计原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加强学生的调研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讨论可以是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还可以是分组辩论、专题讨论等。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可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但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拟定讨论提纲,并对讨论过程加以正确组织和引导。

贯彻少而精、少讲多练的原则。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精选教学内容,讲清重点、难点、方法和思路,给学生留以广泛思考的空间。

2.增加学生参观及实践的机会;

一是专题参观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带着问题实地参观,然后讲解重点、难点、解答学生问题,这样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二是积极探索将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设计教学课程之中。

3.大量的实例讲解、分析。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理论课程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

介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介绍当代建筑设计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建筑的含义:(二)空间论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1)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a)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b)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c)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分析主从关系、内外关系、动静关系(3)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a)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 b)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c)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2.公共建筑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

(1)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

a)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b)框架、剪力墙及筒体结构体系 c)空间结构体系(2)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

采暖、空气调节、人工照明(3)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 3.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a)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b)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c)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d)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e)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3)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a)体育馆: b)影剧院:

c)内外廊结合布置:(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三)环境论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

(2)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和环境

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3)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2.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

(1)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2)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3)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视觉方面

五、参考书

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新公共建筑》

(英)杰里米·迈尔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解析建筑》

(英)西蒙·昂温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建筑外部空间》

(日)谷口泛邦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空间论》………………布鲁诺·赛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存在、空间、建筑》……诺伯格·舒尔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城市的形象》…………………凯文·林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中国传统复合空间观念》…………………许亦农,《建筑师》 10.《人为环境的形式构成》………项秉仁,《建筑学报》85年2期 11.《行为建筑学引论》………………………胡正凡,《世界建筑》

篇8: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本设计采用LED搭建硬件三维的发光点阵, 通过串口调试器发送串口命令, 控制LED点阵, 搭建立体点阵点亮的通信协议, 完成教学中的动态点阵变化以及三维立体的动态行规矩。通过本设计的三维立体模型, 可极大提高直观效应, 增长学生的记忆能力, 根据所授内容, 自行定义形式多样的图形点阵结构, 其不仅节省教学资源, 而且占用空间大大减少。

1 光立方教学模型

硬件部分主要由主控制器、串口接收电路和点阵LED显示三部分组成。主控制器负责对硬件电路的整体控制, 对协议数据的具体实现部分;串口接收电路负责接收上位机通过串口调试器发送的数据帧;点阵LED显示将全面响应上位机所发命令的指示。

图1模型总体设计中的PC机通过串口调试器发送控制命令, 由串口接收数据, 并传递给主控制器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数据的正确和操作指令;最终主控制器确认操作指令后, 对光立方点阵进行点亮操作, 之后通过串口发送回复数据, PC机即可监测到光立方点阵显示正确。

2 软件设计

2.1 μC/OS-II移植软件控制

系统上电后, 首先对主控制器和串口模块初始化, 促使硬件设备正常使用, 接着对μC/OS-II系统及相关任务进行初始化, 最终使系统能够启动并任务调度, 在没有收到任何操作指令的时候, 系统进入低能耗状态, 即无限空死循环。

当上位机通过串口调试器发送操作指令时, 系统建立消息邮箱, 并进入串口通信模式, 数据帧通过串口送入中控制器, 由主控制器进行协议解析并发送控制点阵显示命令, 最终控制光立方三维动态显示。如图2μC/OS-II总体流程所示。

2.2 协议框架

实现光立方三维点阵显示的关键之处, 即PC机主控端与光立方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辅助教学, 这里做出一个可扩展的简单协议, 并应用于辅助光立方教学中。总体协议分帧起始、帧结束、帧长度、CRC校验、光立方LED地址以及操作命令五大部分, 协议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3 结语

本文主要为解决三维辅助教学, 采用μC/OS-II操作系统控制光立方点阵显示, 通过μC/OS-II抢占调度完成功能选择, 并引入协议框架进行数据串行通信, 实现三维空间的降维处理, 整个控制设计能够很好的完成光立方三维控制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詹杰, 吴伶锡, 唐志军.基于ZigBee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 2007, 41 (10) :25-27.

[2]刘国贵.基于RF无线通信网络的建筑照明节电控制系统终端设计[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 2009.

[3]郭源芬.半导体LED照明产业及技术现状[C1].201l绿色照明与科学发展科技研讨会暨第四届中日韩照明大会专题报告文集, 2011.

[4]任哲.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篇9:公共建筑设计(Ⅱ)教学大纲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本沿用本科教学的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基本上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简单加了一些案例编写而成,理论内容太多,教学内容不够简明,使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难以听懂所学内容,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方法单调,过多的理论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第三,考试形式单一,多数学校以最后考试成绩为主。或考试的形式不够科学,难于达到教学的目的,不能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提高其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是: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核心质量和标准为“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不仅是指职业技能的习得与职业资格的获取,还要体现应变能力,即不仅为劳动者提供尽快掌握必需的新技术和获取新资格的可能,而且还赋予他们新的乃至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职业行动能力的结构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部分。其中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知识。不仅要具有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还要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有基本职业能力层面的社会能力,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及团队共事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分析公共关系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明确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方向,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公关知识和公关活动的操作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拓展。结合本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我们应确定以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目标,具体包括:第一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意识、团结协作的观念、服务公众的意识;第二层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合作交流、树立形象的能力;第三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含义,概括地说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内容;二要依据上述需要,选取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养成三位于一体的具体教学内容;三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按照公关工作程序和每个环节要完成的任务及标准,构建课程的顺序和进度,构建模拟化工作情景,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具体顺序设计如下:公共关系概述(理论讲解)一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理论讲解)一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理论讲解)一公共关系调查(理论讲解后指导学生完成公共关系调查任务)-公共关系策划(理论讲解后指导学生完成公共关系策划任务)-公共关系实施(实施要求讲解后实训,穿插危机公关、组织形象分析与设计、公关人际沟通与礼仪知识)-公共关系评估(评估目的、要点讲解后实训)-综合实训。其中每一个课程环节内容的具体选择以课程培养目标为导向,注意为实现三个层次课程培养目标服务,从而确定理论知识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宽度和深度、程序性知识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学内容设计,将实训分为两个递进的层次。第一层次,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在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等课程环节实施后,要求学生完成拟设情景的相关公共关系调查报告、公共关系策划书,并提交书面材料。此阶段达到的目标是:熟悉公关工作的工作程序,初步了解其技巧性、操作性、创意性的特点,掌握公关调查报告、策划书的写作要领和技巧,激发学习热情。第二层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形象意识。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上台展示本小组的工作成果,与同学分享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感悟,展开广泛的讨论,教师控制每小组展示时间并作最后点评,点评不仅包括工作成果的内容质量,还包括同学上台的配合、仪表、仪容、仪态、表达是否有创新等。这样,通过设计各项活动并吸引学生参与,可以同时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特点。根据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调查、策划、实施、评估,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典型案例和不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运用现代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的能力,对产品、组织或个人进行形象策划的能力,各种公关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这些能力对高职学生的学业、择业与就业,成长、成才与成功都大有裨益。这样,课堂上学生能否发挥主体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做笔记”的授课方法,根本不可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必须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社会实践等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其课程特点,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多种能力: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经过筛选、组织、编写的企业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典型事实与材料引人到课堂中来。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引人、案例引证、案例讨论等具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技能。通过学习案例,学生可掌握公关问题处理的基

本技巧,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典型案例,尤其是与学生具有相近性、相关性的案例,介绍事件是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启发学生思考。除教师讲解案例外,还应吸引学生参与活动,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结合各章节内容,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案例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一小组自选小组长,提出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观察各小组讨论情况。第三步班级讨论,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讨论课上发言,陈述本组的方案,小组其他学生可作相应补充。第四步教师点评各组方案,指出各组方案的优点、不完善之处和今后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的方面,最后评定学生讨论成绩。通过案例讨论,既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模拟训练

模拟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假设某种公关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应角色,并根据所学公关知识去操作、表演,教师从中进行必要指导的教学方法。

公关教学中公关调查、演讲、记者招待会、组织参观、举办联谊会、典礼、仪式、接待投诉等均可采用模拟训练方式。模拟训练要求每一学生都必须参加,每个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活动组织者,还是评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和表现的机会,避免讨论课总是几个固定的学生参与,其余同学当观众的问题。例如模拟开业典礼,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由他们自己确定主持人、嘉宾、剪彩小姐,把开业典礼和剪彩仪式合为一体,即在开业典礼过程中进行剪彩仪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特长。

通过模拟训练可锻炼学生上台的勇气和胆量,让他们熟悉相应的公关技能。巩固和检验相应的公关知识,使他们及时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公关自觉性,强化公关能力。同时在模拟活动中,教师结合公关理论对学生的模拟过程进行分析和评判,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补充课外知识。

(三)社会实践

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公关人员必须具备公关基本理论知识,并拥有丰富的公关实践经验,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公关实际问题。公关经验只有依靠广泛的公关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公关课程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公关工作经验。

高校开展公关实践活动可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践活动可采取以下方式:第一,由院系或公关教师加强与社会上公关活动组织的联系,将学生带出校门,走出课堂,参观了解或亲自参与到公关实践活动中。也可利用学校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公关实习,协助单位进行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第二,邀请公关公司、公关社团的专业公关人员向学生介绍公关经验、技巧。第三,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学校作为一个公关主体,有大量的公关活动需要开展,如进行专项调查、策划新闻宣传、组织专题讲座、举办大型活动等,这些活动可安排学生参加,或由学生先做预案。第四,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做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通过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达到锻炼自身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现场参观教学

现场参观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场对公关活动进行实地的观察,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公共关系的感性认识,验证公共关系理论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关键是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参观对象,明确参观的目的,制订参观的计划,并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报告。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让学生观摩开幕典礼的程序、做法,并了解如何举办博览会、展销会,回来之后根据收集的资料再进行总结。这种方法要比教师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更具直观性。同时。还应安排一些“社会调查”或布置调查作业,如对企业或政府“公共关系”情况的调查,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体会文章,把公共关系理论应用与实践的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关系。

四、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方式

以往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采取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作业成绩为辅的形式,期末课程考核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题型也基本是惯用的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与“生成式”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自我构建及对隐性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评测学生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更科学的评测学生的能力。

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就要改进考试方法。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平时成绩的比重都在10%~30%之间,评分依据多由考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组成。而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时应增加案例教学、活动教学等形式的比重,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相应地增加到50%。评分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发言及活动教学中的表现,如演讲与口才训练、自我推销训练、公关调查与策划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以团队成绩为基准,参考队员参与团队工作的情况再给每一个队员打分。这种考试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考试前死记硬背。另一方面,改变闭卷考试的题型。闭卷考试的分数占期终成绩的50%,题型多为案例分析题、模拟操作题,且案例均来自现实生活。这样能督促学生平时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学会用公共关系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评价过程始终以团队协作能力为参考。

从实施效果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公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改变了过去平时松散学习,考试背书的现象。平时的实训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期末考试内容也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综合评分也由教师一人评定改为教师、学生、团队互评,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篇10: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就规则本身而言,主要有无形的道德规则和有形的法律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使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更和谐、更完美。

学生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

2、理解公共规则的种类。

3、认识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必要性。

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内讨论来认识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讨论社会中的哪些规则是有形的,哪些规则是无形的,从而理解有形与无形的区别。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创建和谐社会。

学习难点

1、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2、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用具

小黑板、图片、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本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67页-72页第二站内容。

自学提示:

1、小组内讨论67-68页“思想驿站”中两个问题。

2、为什么说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

3、什么是有形的规则?什么是无形的规则?

4、我们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必要性是什么?

5、为什么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6、公共生活准则含义?意义?内容?

二、学生讨论,教师讲述。

三、练习。

材料题(分析问题―想想做法―说说理由)

假如你遇到下列问题,请写出2个正确做法(要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实有效,并运用思想品德知识说明理由)。

乘出租车时,发现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打电话。

四、总结。

篇11:公共安全教学设计

河北远洋希望学校:贾金荣

指导思想及设计思路: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针对现在的学生近视程度低龄化,且人数变多,学生眼病发病率日益提高的这一现象,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教育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做好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1.通过调查近视人群,知道近视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学生在经历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汇报交流、参与小组共同的活动中,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成因,合作探究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眼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预防近视。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近视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眼睛的结构,调查家人、邻居、同学等近视的原因以及近视带来的不便。

2、多媒体课件、眼罩、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课题:

1、热身

同学们,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意图:学生自由活动,做出各种运动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愿意吗?“白天开门,晚上关门,仔细看看,里面有人,是什么呀?”(眼睛)(真聪明)

2、游戏——《盲人摸像》。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与跟眼睛有关的游戏。谁来?(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

听老师讲规则:在做游戏前戴好眼罩蒙住眼睛,猜对方同学的名字,猜对的给与鼓励,对于猜错的同学老师会问你为什么会猜错,学生回答的原因是因为蒙上了眼睛,这时教师出示课件引出“盲人摸象”的故事。

(意图:让学生现在更能体会到盲人的困扰,通过这个众人皆知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出示课件,提问:这些同学的眼睛怎么了,他们为什么戴上了眼镜? 生:他们得了近视眼。

师:近视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近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生近视眼的预防。揭示课题并板书:近视眼的预防

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有了一双美好的眼睛,它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生:明亮的眼睛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能更顺利地做实验,生:有了眼睛,我们能看很多很多的书,生:有了眼睛,我们就能画出五彩斑斓的图画 生:有了眼睛,我们吃饭、出行都更方便。

最后老师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工人叔叔的眼睛能为他们做什么吗?(课件展示工人制作精密零件的图,让学生说出答案。)接着展示医生和战士的图让学生说,接着引出我们的眼睛能帮我们做什么。师:眼睛的作用可真大呀!

3、眼睛的作用

眼睛能使我们看到这美丽的世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眼睛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保护不好,让眼睛害了病、受了伤,就会妨碍视力甚至失明,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师:是啊,我们正常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眼睛。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就不会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即使有了眼睛,不注意保护,近视了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和不便,所以我们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二、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一)近视的原因

1、观看视频,谈感想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段视频,了解一下近视的人群,然后你又想说什么? 师:通过视频中的这组数据,你看出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对,通过这些数据统计,现在近视眼的人群日益渐增,那么他们的主要诱因是什么呢?下面老师请把你们课前收集到调查结果说一下。(生说出调查结果。)师:同学们真棒,今天老师也进行了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师:为了能有一双漂亮健康的眼睛,我们应从小做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近视呢?

首先课件出示眼球结构图,说一说眼睛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瞳孔:就是眼睛里的黑眼仁,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然后课件演示“正常眼睛视觉形成示意图”和“近视眼视觉形成示意图”,明确近视的定义。

接着从正常眼变为近视眼的过程。(看课件,听解释)

(二)近视会给你带来哪些危害及烦恼呢?

1、小记者采访,请近视的学生回答。

2、师总结近视给人带来的危害及烦恼。(出示课件)

师:是的,近视会给人带来很多危害及烦恼。老师做了一下总结,请看大屏幕。(指名读)①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眼镜,会导致生活、工作的不便。

②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③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会受到限制。

④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

师:因此,得了近视不能忽视,要积极预防。预防近视都有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探讨预防近视的方法(出示课件)

1、看电视时要注意些什么?(人距离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倍,电视与人的眼睛保持30度的夹角,看电视一次一般不能超过一小时等)

2、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做出动作。(眼睛距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光线要从左上角照射下来,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等)

3、看书时要注意些什么?(不躺卧看书,不走着时看书,不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也不在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等)

4、读书、写字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些什么?(半小时后要休息一段时间,最好能看一看远处的景物)

5、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师:谁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1)注意眼睛清洁卫生(学生结合具体事情去谈)(2)防止意外伤害(学生结合具体事情去谈)

(3)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饮食(学生结合具体事情去谈)

(4)睡眠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对于预防近视十分重要。(5)定期检查。(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课件出示:

1、几幅用眼习惯图片。

2、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当老师给大家出题,其他同学做手势。认为下面的行为正确的举手;错误的双手在胸前比个叉。谁愿意当老师?

师:你们的手势给了我正确的答案,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懂得了应怎样爱护自己的眼睛,那就让我们一起改正不良的用眼习惯,让明亮的眼睛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意图:学生的参与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学生踊跃谈体会,达到了预防近视,引起全体学生重视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1、学生齐诵《眼睛保健歌》(出示课件)看书写字姿势正,相距一尺要保证; 光线强弱要适当,眼保健操常进行。观看电视应注意,屏幕高低要适宜; 夜间室内开小灯,距离不能少两米。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用脏手把眼揉; 脸盆毛巾要专用,防止沙眼少忧愁。

2、师生齐做眼保健操。(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放松。)

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对你的眼睛说什么?(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

上一篇:5月你好心情说说下一篇:《一个都不能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