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2024-05-14

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共19篇)

篇1: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能生活在E家园这样与众不同的班级里,我感到特别欣慰。

我们整个教室,是多么温馨呀!

从走进教室的左边,有一排排装满书本和幸运星的柜子。最上面,就是我们的努力成果——幸运瓶,这幸运瓶里装的就是我们的`汗水结晶——幸运星。一颗幸运星代表着一万,这幸运星象征着我们的命运即将幸福。我们的班级正在走向星时代。下两格就是放书的地方,书在我们班里少不了它,所以,我们可以向图书管理员借书,享受书给我们的快乐。

还有我们班的专有标语,黑板的上面写着:自己做我们来一起好。我们班正在实行小组合作行动,小组有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于后面的标语,就是:我们在这个家里相遇,同成长齐进步共欢喜。靠自己去成长靠团队去成功,让班级因我而骄傲,因我们而自豪。在E家园里,小组相扶相助,小组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共好,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就像我们组,背书的时候,有一个成员不会背都会影响这个组,我们有权利去教他,也必须去教他,而不是像别的班个人背书。

我们班板报后面,有我们班的重要信息和目标。班训有文明、关爱、责任、自主、合作、共好、习惯、健康、进步、智慧。我们班经常会做到文明,走前都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我们也关爱同学,帮助同学,自己的责任都会扛在肩膀上,不轻意抛掉,自主,莫老师经常会有自主考试,无人监考。我们班非常注重健康,用我们班里的话说,没有将康的身体,能干什么?

还有,我们从早到晚,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早读的时候,有专门的早读管理师进行管理。早读知道是的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早读,因为,早读在我们班的眼里,是极为重要的,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读管理师实际帮助了同学们早读,也华升了自己。

下课的时候,我们主要以休息为准。我们上完厕所,装完水,喝完水,就可以到走廊上。虽然下课是为了个我们休息,缓解上课的压力,但是我们班不会在那里追逐打闹,这样会出安全隐患。而我们班有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可以不出安全隐患的方法,就是看窗外的漫画。这漫画可不是一般的漫画,是一副好玩的漫画。他是有一些漫画图,和简单的文字组成,都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比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这些图有吸引力,文字生动有趣。就比如说:图是画的一个人像箭弦在弓上,前面是一个标靶,那个人的表情是很渴望得到那个标靶。文字解释说:一个人有理想才是成功第一步。大家可能有些看不懂,我解释一下,其实,按图中的意思是那个人必须弦在弓上,才能射中标靶。把弓比作理想,标靶比作成功,加上没改的就是文字的意思,也就这样说,一个人有梦想,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如果看你了,我们班的莫老师还帮我们加了一些道理,就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别的班是区区几廖纸,而我们班,墙上都是,还不制作人得到了,有我们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小说选集……这就是我们班与别的班最大的区别。

这就是我们班的特色,这就是我为什么欣慰的原因。

篇2: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这些名师在美国被称为“英雄”,因为在这些杰出的教师身上看到了改变的力量,他们是信念、激情与创新的化身;他们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传递着;他们是人性的关怀与民主的捍卫者。

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迥异,但都有一些相同的理念,那就是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教师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里尤为凸显。克拉克的班规里融集体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在他的教室里,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大家都互相尊重,以礼相待,相互支持,学生不再只顾自己,只关心自己的目标,而是凝聚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大家相互提携,教室里每天都充满了鼓励和激情。当孩子们处在这样一种氛围时,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就想学到更多东西,学习效果必然会越来越好。

精选的以下几条规则,也是我感同身受的,在平时教育中所关注的方面。

规则9:我递给你东西时,你要说“谢谢”,如果你在3秒钟能没说,那我就把东西拿回来。

一句“谢谢”,如同和煦的春风,带着你的感动,送去你的温情,对方一抹甜甜的微笑,让你心情开始绽放,感觉变得美妙,对每件事和每个人又平添了更多的喜爱之情。平时我经常引导孩子去表达谢意,如同学给你发作业本,你拿到作业本要对同学说声“谢谢”。如果你做了错事,别的同学给老师告状,那你也不要生气或怨恨,而要知道这是同学对你的关注和关心,期望你做一个完美的人。所以你要对同学说声“谢谢提醒”。

规则11:顺手做一些善意的事,给别人以惊喜。每个月至少创造性地给别人做一件令人惊喜的、善意而又慷慨的事情。

能给同学一些善意的帮助,在同学的笑靥里你将会得到被感激的快乐。给同学一个惊喜,你会比他笑的更灿烂。我也经常说让孩子回家里做几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在学校里多帮助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的人越多,你的快乐就越多。

规则53:不管情况怎样,要永远保持诚实,即使你做错了事情,也最好自己承认,因为我欣赏这种态度。由于你的诚实,我会忘记对你进行任何惩罚。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美德,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总会给孩子讲道理,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改正就任然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你能勇敢承认错误,证明你有决心改正,那么老师就会原谅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水晶,只要勇于承认,那么就能擦拭飘落的灰尘,让水晶永远熠熠闪耀。

文明的延续有赖于礼节的存在,现在的孩子缺少社会性技能,缺少对他人的尊重和文明举止,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不遗余力的把我们的孩子和学生培养成尊重他人、关怀他人的高素质公民。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有文明,有修养,志存高远,乐观向上,博爱豁达,有责任感,这既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因素。

篇3:装在教室里的摄像头

教室里的摄像头该如何使用, 本刊嘉宾戈儿与凌之与您共同探讨。

凌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关信任。从校长的角度理解, 此举没有什么不可, 毕竟关起校门来, 还是校长说了算。但是在教室里, 教师还是拥有自主权的, 如今摄像头的实时监控, 教师紧不紧张不说, 最起码暗示了校长对所有教师的课堂表现不信任。长期在被监控的环境下施教和学习, 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利的一面。试想, 若是教育局对所有校长的办公室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我想所有的校长要集体抓狂, 早就“拍砖”和“炮轰”教育局的做法了。

戈儿:未必, 教室是教学的公共场所, 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 校方增加“第三只眼”, 未尝不可。

凌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是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的, 过度的管制可能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我觉得, 教室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课堂时间内, 它应该属于教师和学生拥有的私人空间。校长实时监控的摄像头, 很容易引起“偷窥”之嫌疑, 因为我很难理解, 教室里的摄像头与提高教学质量有什么必然之联系?如果效果明显, 我建议全世界的校长们都行动起来吧, 把所有的教室都安装摄像头来提高教学质量。

戈儿:我觉得不要夸大此事的负面效应, 看见摄像头就等同于“偷窥”“监控”。我们看问题不能只从“性善”“性恶”的角度出发, 一个好老师也会有“打盹”的时候, 好学生也会有“偷懒”的一刻,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师生都是好事。

凌之:我也并不打算完全否定教室里的摄像头的作用, 第一是摄像头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已经成了常态设施, 它成为了学校管理的“另一只眼”;第二是某些场合, 它可以提供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保护学校公共设施及财产的凭据;第三是它可以促使部分人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文明自己的行为等。所以这就要谈论如何合理地使用它, 让它为我所用, 服务学校、教师和学生。

戈儿:这关键就是要把“好事办好”:一是不要侵犯师生的隐私, 二是在常规管理和处理危急情况时, 摄像头能“动”起来。让摄像头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校管理和服务教学。

凌之:关于摄像头的使用, 我也有这么几点建议:第一, 把摄像头安装在需要监控的地方, 诸如校门口, 各通道口、楼道和仪器室等地方;第二, 摄像头的使用时间上要合理调控, 如上课时间对学生宿舍进行监控, 课后对教室进行监控等;第三, 特殊场合、时段的特别使用要征求和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建议, 对摄像头的使用要规范、得当。

篇4:生活里那些不同的脸

喜悦,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无边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它是翅膀,是归巢。它是一杯美酒,一朵永开不败的莲花。

高兴,这是一种具体的,被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所唤起的情绪,它是心理的,更是生理的,它是容易来也容易去的,谁也不应该对它视而不见,失之交臂,谁也不应该总是做那些使自己不高兴也使别人不高兴的事。让我们说一件最容易做也最令人高兴的事吧,尊重你自己,也尊重别人,这是每个人的权利,我还要说,这也是每个人的义务。

欢欣,这是一种青春、诗意的情感,它来自面向未来伸开双臂奔跑的冲力,它是一种轻松而又神秘,朦胧而又弥漫着隐秘的激动,它是激情即将到来的预兆,又是大雨以后比下雨还要美妙得多也远久得多的回味……

笑也是一种生命力。

快乐,这是一种富有概括性的生存、生活状态,它几乎是先验的,它来自生命本身的活力,来自宇宙、地球和人间的吸引,它是世界丰富、绚丽、阔大、悠久的体现。快乐是一种力量,是埋在地下的根脉。消灭掉一个人的快乐比挖掉一棵大树的根要难得多。

善良与爱心便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现。而恶的泛滥,多半是一种病态、变态,是一种不健康,是一种既折磨自身也扰乱旁人扰乱社会的疾患,是一种病变细胞。

一个人能承认自己精神上有某些毛病,这说明他的病正在好转,有了大好转,因为自省与自我批判乃是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身心健康的时候,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比较有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到位,尤其是能看到自己的失误并随时加以调整。

健康是生命本身的最自然最本初的状态和趋向,一株草,一只鸟,一条鱼,都要求自身的健康而不是病态,不是歪曲,不是过早地破灭。

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是基本的善良,第二是明朗,第三是理性与自我控制。

痴人多烦恼,妄人多烦恼,野心家多烦恼。

完全没有理想是可悲的,但要执著于某种先天就带有缺陷,至少是比较幼稚的理想,然后变得偏执,甚至把理想当成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恋,一种膨胀以致疯狂,那就会产生更可怕的后果。

对寂寞的敏感有时也许是一种软弱。

对父母尽心最满足,给孩子服务最甘甜,给老伴尽心最福气,给朋友帮忙最得意。

珍惜你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次说话的机会、工作的机会、流汗的机会。

文以清心。

多一点清明的理性,少一点斗狠使气;多一点雍容大度,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趣味和轻松,少一点亡命习气。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的平安,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富強的社会。

小孩子是最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因而凶恶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打败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篇5:《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读后感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读后感

此书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他们工作起来都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每位名师都有各自的风格,8位名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有用不完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为他们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8位名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数号称“美国最好的老师”莱福?艾斯奎斯。

当一名教师倾其精力、美德与创造力时,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知道美国传奇教师莱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国众多的名师中,很难有人如莱福?艾斯奎斯一般给人震撼与

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就是一个人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的名师。

他每天工作12小时,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他还主动教学生高等数学,让学生阅读原版文学名着,给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甚至在课间教学生弹吉他、打篮球和棒球!他总是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艾斯奎斯曾经“头发着火还在教”!在一堂化学课上,一个学生点不着酒精灯,其它同学都要求进行下一步实验,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亲自帮她点,但无意中把自己的头发给点燃了,要不是孩子们叫了起来,艾斯奎斯还不知道。他说,“虽然这样很可笑,但我真的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方向是对的--孩子们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须忽略。”这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教师要真正热爱你的学生,就作

文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而不是走过场,假惺惺地说要帮学生,心里却不太情愿。我们只有源自内心地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象艾斯奎斯这样的境界,这样,我们将会是真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的,也会成为一名极其优秀的、学生都喜爱的好老师。

篇6: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晚上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遇见一本好书,成长一段经历》。

2007---2008学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经过认真回顾总结,对我而言最有意义的有两件事。一是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精心打造了适合生物学科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它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己也受益匪浅;二是我遇见了一本好书---《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书中8位当之无愧的被赞誉为“伟大”的教师,带着他们鲜活的课堂、睿智的思想扑面而来,带给我的震撼难以言喻。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步探索,都给我带来无限的启迪和思索。它使我在思想、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并使我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得以提炼和升华。从这本书中,我所获得的教益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它使我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晰。我只是每天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一点一点的教给学生,从来没有想过,作为一名教师,还能够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直到看到序言中的一句话:“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才如梦初醒般地开始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含义。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因为其他行业的对象是产品,而教育的对象却是人。在教室里坐着的,是决定未来世界的一群年轻人,那么我的责任,仅仅是教给他们书本上的死知识吗?卡姆拉斯的话给了我启迪。他说:“一个教师,拥有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力量。”而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改变、被鼓舞。在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很成熟的这样有限的水平内,我能教给学生什么,才能使他们受用一生?

一天晚上我找一个学生谈话,询问他最近状态低迷的原因。他茫然的说,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听完他的话,我竟然一时想不到如何开导他。告诉他为了报答父母?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这些长远目标的大道理很难当即奏效。恰好第二天是五四青年节,我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鼓舞一下孩子们呢?

第二天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体会到这个节日的分量,但在以前,却是青年人为之奋发激扬的日子。同学们应该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你们。因为你们拥有更多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都知道,在1900年2月10 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其中的一段话,我希望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于是我跟学生们一起,从“故今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直背诵到“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学生们脸上虔诚、激扬、向往的神情深深震撼了我,那是一种青春蓬勃的力量。推动着他们迈上一个个理想的台阶,最后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度的,必然是这种力量。

对于老师的价值,罗恩克拉克这样说:“当你真的能够对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带去影响的时候,这就是教师的价值。”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我教给了孩子们什么,而是成就了我自己,使我从思想上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二:通过书中8位大师的引导,我积极反思了我的课堂,提升了教学水平。

其中教给我最多的是卡姆拉斯。关于教学,他说:教学中最具挑战的,是找到办法跟每一个学生对上路。他做工作从了解学生开始,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秉赋、兴趣、需求,并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想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他所做的一切,始终在贯彻着“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也在真正改变着我。

刚开始我对学生的学案、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使用的是统一的标准。这样基础好的学生总能得到高分,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无论怎样努力,总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不仅严重伤害了薄弱生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好的学生也开始浮躁应付。后来我学习卡姆拉斯的“差别教学法”,进行“差别评价”或“层次评价”。虽然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如果作业不认真,仍有可能不及格和受批评;如果原来基础薄弱,但书写认真,并完成了能力范围内的题目,也会得到高分和受表扬。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作业质量普遍提高,学习的热情也一步步高涨。

三: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明白终身发展学习的重要性。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是终身发展学习的坚决贯彻者。他们的追求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尤其是目前正推行课改,知识的更新、课程的变革、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基础性的提高,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适应和学习。以前我们说: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自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一桶水的观念应该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活水”的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教师的学习必须是连贯的、持续的,使学习贯穿于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我需要学习的实在太多了。是8位大师在我心目中树立起教育的伟大意义,并促使我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在他们看来,优秀教师必须将教学视为一个感召,将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学生,与同行合作交流,永不自满的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技能,激励学生追求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梦。我决心做这样的优秀教师!

谢谢大家!

篇7:生活万花筒教室里的掌声作文

记得那一次,我非常紧张地坐在我的座位上,牙齿不停地打颤,后背也出了一身汗,眼睛空洞地看着讲台,等着这一节课的上课铃响。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分钟后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接着说:“这次班队活动轮到哪一个小组讲了?”“是我们组”我们组长响亮地回答。说完就马上催我上台演讲。我缓缓地走上讲台,接着,我打开演讲稿,清了清嗓子,做了几次深呼吸就开始了演讲。我先说了我要演讲的主要内容,在我讲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很认真地听我演讲,我心里的紧张不禁增加许多,生怕我读错一个字,他们就会在下面议论我,甚至笑话我。

接下来的演讲,我都读得很通顺,台下的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意外发生了,在快结束时,我读错了好几个字,我迅速地对这句话做了调整。然后,我瞟了一眼台下的同学们,发现他们基本没有发现我读错的字,我不禁长出了口气,紧张的心平复了。最后,我还给大家玩了有奖竞猜的游戏,同学们全都积极地举手发言并获得了奖品,大家玩得很开心。当我谢幕的时候,台下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

篇8:把自己“种”在教室里

后来, 我几次去了虹霞所在的学校, 听了她的课, 看了她教的学生。令我吃惊的是, 她居然同时教两个班的语文, 而且是不同年段!两个班的学生都十分优秀——文质彬彬, 性格开朗, 善于交往, 谈吐大方, 人人都喜欢读书, 个个都有好的学习习惯!她所做的, 不正是我所倡导的吗?她带的班, 不就像我带的班吗?她所教的学生, 不就像我教的学生吗?李虹霞悄悄地对我说:“我是在偷偷地学您呢。”我心里一热。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从“影子”中, 我进一步认识了李虹霞。

于是, 我对虹霞的领导说:“虹霞这个徒弟我收下了。”领导大喜。一个深秋, 学校专门举行了虹霞的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由《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李振村先生主持。

在拜师仪式上, 我说:“第一, 我看重的是虹霞的人品, 山东人的美德, 她身上几乎都有;第二, 看重的是她的创造性的、具有远见的教育、教学。她是个工作狂, 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的拼命三郎。当然, 要学会忙中偷闲, 比如学唱京戏。”

有谁能经常打电话和我研讨教育、教学, 而且一打就是半小时、一小时?有谁能在高速公路出口拦车, 为的是要我当面指导朗读课文?有谁能让我把上课板书的字一一写给他看, 尔后一丝不苟地临写?有谁能把我的朗读录下来, 一字一句模仿到深夜?

李虹霞。

追求完美若此, 追求至善若此, 岂能教不好语文?

有谁能把学生带到家中住宿、辅导?有谁能细心到把历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易读错的字汇总在一起教学生逐一认读, 而且认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长?有谁能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单元过不了“关”的字 (即不会默写的字) , 逐个写下来 (字写得很大) , 贴在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的扉页上, 让该生天天与它们见面, 而且再不厌其烦逐一抄送给每位家长, 让家长辅导过“关”?

李虹霞。

以情教书若此, 学生焉能不被感动?细到这个程度, 实到这个分儿上, 什么学生教不好?

有谁能调到外地, 学生竟不顾路途遥远, 跟着转到他的班级来?有谁能当家长得知老师不再教他们的孩子, 而联名写信强烈要求老师留任的?

李虹霞。

老师成了学生追捧的偶像, 成了家长放心的人, 教育能不成功吗?

徒弟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 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她幸福吗?说她值了吗?这都太浅薄。教育对她来说, 已不只是饭碗, 也不只是事业, 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让她离开学生, 很难想象出她会怎样生活。

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 爱学生如己出的人, 她所从事的教育就会无比璀璨。

篇9:藏在教室里的“旧大陆”

学生们一起回过头——黑板周围什么也没贴呀!

老师想了想说:“这张小纸条是我前天早上贴上去的,上面写了一些字。就是今天的作文素材。因此,这张纸条非常重要。”

学生们都很惊奇,为什么老师布置写作文要这样故弄玄虚呢?

老师解释:“这是一个有趣的测试,我们不妨先谈谈这张小纸条。请问,有哪位同学注意过它?”

班里的天才写手郭童第一个站了起来,“我见过,但是我没在意它写的是什么。”

萧顶顶也懊悔地说:“昨天放学后是我们组打扫教室,我也看见了这张纸条,就顺手把它划拉下来,可能扫走了吧。”

语文老师点点头:“好的,至少有两名同学发现过这张重要的纸条。那么,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还是先寻找一下小纸条吧。”

听到老师的话,坐在后墙附近的学生立即行动起来,有检查地面的,有查看桌肚的……犄角旮旯的地方,大家都没放过。

“哎呀,是不是这个?”副班长马春丽站起来,举着一张纸片。老师说:“你念念上面的字。”马春丽念道:“哥伦布发现‘旧大陆’。”老师笑了:“很好!就是它!”

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老师问马春丽:“怎么样?发现纸条的感觉如何?是不是很惊喜?”马春丽笑着点了点头。

老师又说:“其实,这张小纸条在昨天就被至少两名同学发现了,但他们却没有任何惊喜的感觉。为什么你现在会觉得惊喜呢?”“因为我知道它有价值。”

“好了。”语文老师走到讲台上,“现在正式上课。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大陆,被载入史册。其实,早在哥伦布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在那里居住很久了。他们比哥伦布发现美洲要早多少年?哥倫布发现的不过是一片‘旧’大陆罢了,有什么了不起?”

同学们都低下头,没有说话。老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球体,说:“因为,哥伦布的这个发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而这一点,后来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维。”

老师又举起小纸条:“它其实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是没意义的;而当我们需要这张纸条的时候,它的出现,就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篇10: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那么,教育智慧具体如何表现呢?这是一种良好教育的内在品质,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和具有创造力的教育,从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而教师是将教育智慧引入教育场的最直接责任人,所以,拥有智慧方法,做一个智慧教师,是我们追寻教育理想的途径。

在一间与众不同的教室里

在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之一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室里,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多数课堂都是建立恐惧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恐惧,而艾斯奎斯的课堂则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靠的是他的言行一致和善良仁慈。他的教室永远是忙碌的,不浪费一分钟。他欢迎孩子早到晚退,在假期也来学习。当然他知道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或希望付出那么多额外的时间,但是他想证明的是,一个普通的人通过勤奋努力能够创造意见与众不同的教室。

艾斯奎斯遇到的是一群困难儿童,如果没有出色的课堂管理方法,任何教师都上不了课。艾斯奎斯有他的法宝。

首先,他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次论”,让孩子们学习做事的“六大境界”。艾斯奎斯教孩子们反思人们做事的原因,并把原因分成以下6个等级:

第一级:不想惹麻烦。

第二级:想获得回报。

第三级:取悦他人。

第四级:按规矩办事。

第五级:出于对他人的考虑。

第六级: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并按此行事。

在整整一年里,艾斯奎斯鼓励孩子们做第六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并以身作则。他努力让孩子们明白,做模范公民,不是为了他,也不是因为回报或恐惧,而是因为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一旦他们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与人为善、学习勤奋便成为他们自己的原则。很多孩子喜欢取悦成人,但艾斯奎斯却不希望孩子讨好他。他让孩子们制定一套行为准则。在他不在教室的时候,这些孩子也能表现得很好,因为他们不是为老师表现的。

思荣碎语:

雷夫·艾斯奎斯的智慧在于他相信学生能行,他认为学生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勇气走上他为他们铺就的一条追求卓越的的道路。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他用科学的、智慧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离优秀越来越近。

他也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我痛苦地意识到我不是一个超人”,“我所做的跟成千上万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教师一样。我经常经历失败。我睡眠不足。我会在凌晨醒来,为我对每个学生无计可施而痛苦。做一名教师会很痛苦。”而即使是痛苦,他也坚信,面对现实的每一个失败,都意味着有一个孩子的潜力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他满脑子都在想:我给了他们什么,能让他们受用一生?

当一个老师能够这样去思考的时候,也许他已经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做智慧教师的方法有千百个,然而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潺潺。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智慧的老者给万世师表孔子上了一课,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智慧教师的智慧方法是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艺术生活中得到学习的动力,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转变本位主义的思想,回归到教育的真实,让点滴的学习慢慢成为深厚的积淀,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作者:思荣

篇11:在教室里大扫除的作文

8:40时我就到了学校,竟然只有5名同学来学校打扫卫生:我、荆文锐、李坤、李显未、武靖轩。后来白洁松来了,这时老师问谁自愿去六八班打扫卫生,我、荆文锐、李坤一起去打扫六八班。我们到了六八班后首先把所有桌子抹了一遍,六八班以前的人也太不珍惜桌子了,一些桌子不知道被他们用什么东西弄了好几个大窟窿。

然后六八班的老师让我们去抹楼梯瓷砖,我们抹过后,老师又让我去扫走廊他们两个去扫楼梯,并把楼梯下的积水扫干净。荆文锐消息还挺灵通的,他给我们说马康傲和他的妈妈也来了,他自己干了一些活,她妈妈也帮他干了不少,不过他妈妈干完后就和他一起走了。

篇12:飘飞在教室里的鸡毛作文700字

今天,我们作文班的每一个同学因鸡毛喜,因鸡毛忧。因为我们今天展开了一个“激烈的吹鸡毛比赛”。

首先龚老师介绍了比赛的方法和规则:“吹鸡毛时要往上吹,要从红线上面吹过去,鸡毛落在哪一方的地盘上,那H一方就输了,三局两胜。”介绍好规则之后,激烈的比赛就拉开了帷幕,各位选手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摆出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拉拉队的队员们也做好了加油助威的准备。

男同学们吹的样子好玩极了!有的不顾自己的形象,竟趴在地上吹了起来,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知“百战百胜”队哪位调皮的队员,把空调的叶片朝了下,别看他们粗心大意的,可是吹起来都带着十二分的专心。他们有的.鼓着腮帮子使劲儿的吹着,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在教室里飘飞的鸡毛;有的措不及防,使鸡毛掉在了自己的地盘上……“百战百胜”队就这么输了一局,他们可是心急如焚啊!有的队员都吵起了架。最后,在队长的耐心指导下,终于齐心协力的打败了对方。

别看我们是女生,但是一点儿也不比男生差哦!我荣幸的被分在女生第二组。第一组一赛好,就轮到我们上场了。虽说我们和“百战百胜队”一样站在空调那一边,但绝对不会干那种傻事。我们“苹果队”VS“吉利队”的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学着男同学的样子,伸长了脖子,撅着小嘴,目不转睛地盯着鸡毛,男生们也在那里兴致勃勃的观战。可是我们总是把鸡毛往黑板上吹,鸡毛像一个倔强的“孩子”,总是要投向黑板姐姐的怀抱,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鸡毛顺利地吹到了对方的地盘上。耶,经过了将近20个回合,第一局我们赢了。漫长的第一局,我们的脖子都已经僵硬了。只听龚老师一声令下,第二局比赛又开始了,我们只好强打起精神再战一局。这次鸡毛听话多了,不再飞到黑板上了,但一直没有着落,终于落在了吉利队的领域上。第二局结束了,我们赢了。“吉利队”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过几天再战吧!

篇13:让儿童在完美教室中幸福地生活

教室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 是教师智慧绽放的殿堂。缔造完美教室, 意味着春满教室, 置身其间的每个孩子与教师的生命都能开出一朵花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 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教室的完美, 对约束学生的言行, 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品格,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 怎样建立一个真正的完美教室, 让儿童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 从儿童整个生命成长需要出发, 找到适合的教育载体, 让孩子在教室里不仅学到知识、技能, 同时也使身心、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一、尊重独特的生命个体

刘铁芳说过:“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成人的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 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 引导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 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缔造完美教室, 终极目标是为了儿童, 为了儿童的发展。教育的儿童立场, 就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 “把儿童当作儿童”, “让孩子做一个孩子”, 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解放自我”, 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正因为如此, 班级管理者和教师, 需真正放低身段, 倾听、观察、发现、了解儿童个性化的需求, 尊重儿童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感受, 理解儿童成长中的每一个愿望, 并把未来的每一个可能照亮。要时常对孩子们说:“这个班集体是你们的。”让他们在温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生长, 充分展现自己的天性、潜能, 包括犯儿童该犯的错误, 帮助他们找到并走近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区, 逐渐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 如河边的芦苇, 不见其长却日日增长。

二、彰显个性的班级文化

古人云:“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可见, 班级文化, 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 都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班级文化绝不仅仅是教室里张贴的图片、文字, 如果把班级文化等同于美化教室环境, 那似乎浅薄了一些。我理解的班级文化是师生生存和生活的方式, 注重一种理念的追求, 渗透着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 既是一种气质, 也是一种气魄, 更是一种气韵。没有文化底蕴的教室,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教室。班级文化之根首先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去建构班级文化, 班级就一定会温暖常在。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 是凝聚全班学生的黏合剂, 是班级发展活力的源泉, 也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试想, 一个没有文化的班级, 怎么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养料?对于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更应该关心的是:班级给人温暖的是什么?班级让人心寒的是什么?班级留给学生什么记忆?班级留给教师什么回想?

篇14:“书香乐苑”让思想在教室里生长

我在彷徨中寻找,在徘徊中求索……终于,我找到了,找到了可以让书香四溢的地方,我把教室变成了“书香乐苑”,让思想在教室中生长。

2006年,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带着42个同学开始了六年的语文之旅。怎样让这些识字量少的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书籍上来?有人说,学生最先看到的是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我坚信:埋下阅读的种子,一定会收获浓浓书香。

早上,在教室播放优美的伴乐儿童诗朗诵,一句句美丽的诗行在教室角角落落流淌,也流淌在同学们的生命里;阅读课上,带领他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一个个古典故事在同学们中间流传;活动课上,让同学讲故事或者玩“跳跳诗”活动;中午时间,到教室读故事书,有时故意戛然而止,任由他们争论和猜测……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粒粒阅读的种子,看似无意的安排却成效显著。一年下来,同学们喜欢讲故事、背儿歌,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读书,阅读的种子开始发芽。

第一次家长会,我精心策划倡导儿童读书的专题讨论。我把同学们读书的情景拍成照片给家长看,把我和同学们的读书故事讲给他们听,把同学们爱上读书后的变化展示给家长看,家长认可了我的做法,一致决定成立“书香乐苑”,由他们捐赠书籍,开始班级共读、亲子共读。

除了读书示范,读书交流课上,我还把学生做的读书笔记拿出来比一比。每个节假日,学生的读书笔记后,常常会附着家长共读的感受,我会把每一份作业拍成照片发到QQ群中,让所有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年轻的父母拿起书籍,重温年少时的读书时光,全家的阅读热情被唤醒。

就这样,从绘本读到童话,从故事书读到科普书,从童书读到似懂非懂的小说,读书为同学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书一套一套摞起来,一排一排摆开去,窗台上满满的放不下,我们又定制了书橱。有一天,书橱里摆不下了,一位家长提议,何不将我们阅读完的这些书籍传递给其他年级、其他班级的同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套套带着家长爱心、带着同学友谊的书籍,到全校十几个教室去“串门”。阅读原来可以接力,爱心以这种方式传递。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读整本书,我像辛勤的老农,在阅读方法这块土地上耕耘,收获了与学生共读的很多好办法。快速浏览读、畅快淋漓读、心灵相通读、展示交流读,四种读书模式让同学们在文字间徜徉忘返;推荐读物课、阅读方法指导课、个性阅读课、展示交流课、阅读欣赏课,五种基本课型将整本书阅读落实得淋漓尽致。

在“书香乐苑”里,同学们有老师与家长的引领,有共读的书,有共读的时间,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有交流碰撞的场合,有深入人心的激励措施,他们乐此不疲,在读书过程中爱上了语文课,喜欢读书、谈书,喜欢记录与创作。他们创作了自己的习作集,积极参加各类诵读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各级各类习作比赛中获奖。

我知道,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我知道,教师对学生读书的影响很重要。我很幸运,我和同学们拥有一间属于我们的“书香乐苑”。我愿做一名艄公,伴着同学们的欢笑,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理想在教室里生长,让“书香乐苑”伴随每个同学快乐成长。

篇15:发生在教室里的事作文

“叮铃铃”伴着同学们走进教师,这时教室里犹如菜市场一样,同学们各干各的事,好像不是给他们敲的,突然,不知谁喊一声:“老师来了”,同学们急匆匆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两手放好,迎接老师的到来,老师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用渴望的目光望着老师。心里希望老师赶紧换位置。我们心想事成,老师说:“今天换位置”。

教室里的“大调动”终于开始了。只见老师向军官一样指挥,同学们也执行任务,刚开始是前后调换,接着,又要左右调换。但是,有的同学转迷了,竟不知坐哪里。经过老师再次指挥那些同学找到了自己该作的位置。我们第一排的人心里又有一丝痒痒,这时,老师让我们做到后面去。

篇16:发生在教室里的事作文

历史老师王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放下课本,翻开书,抬起头,又轻轻地把眼镜扶正,严肃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火烧圆明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58页。同学们认真地翻着书。

这时教室后面(传)来了一个声音,同学们仔细地听,只听见呼呼的鼾声,同学们向后一看,只见贾聪明侧着身子趴在桌子上,嘴角还向下流着口水,睡的(得)正香。

贾聪明你给我站起来,上课你还敢睡觉。老师生气地说,他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指着贾聪明,眉毛倒竖,眼睛瞪的溜圆,像一头愤怒的公牛。

发生什么事了?贾聪明心里想,整个人像弹簧一样弹起,赶快用袖子抹了抹口水,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茫然地说:没睡,没睡,就是趴一会儿。

你没睡,说圆明园是谁烧的,快说呀!老师大声说。他直起身子,眼眯着,嘴角微微上扬。顿时全班的目光都转向了贾聪明。

不不是我烧的呀。贾聪明身体向后倾,两手不停地摆着,眉毛耷拉着,两眼无光,一脸受冤枉的样子。

篇17:发生在教室里的事作文

趣事,我想大家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就在昨天我们课堂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天下午,我们都静静的在写作业,就在这时,英语课代表拿着话筒,说:“欢迎×××,讲述他的童年趣事。”这是下边一阵鼓掌声,就在第一个人讲完的时候,突然班主任过来了说:“咋没人讲了?”知情的人说:“那2个知道今天讲自己的童年趣事,晚点来。”这时班里一阵阵欢笑声。就在我们笑得没意思的时候,突然那两个人竟然来了。这两个同学来的时候发现班里不对,所以小心的走了进来。走进来的时候,班主任装着没事人的样子,两位同学,回到座位后,似乎发现了什么似的自己主动跑上台去,讲了起来。讲完的时候,老师说为了惩罚你们给同学们唱首歌吧!两位同学互相看着自己,笑了起来,不知道说什么好!下边有的学生开始起哄。班主任说:“快点吧!还得上课那。”最后没办法了班主任说:“算了!为了表示你们的悔改诚意,给同学们鞠几个躬吧!”顿时下面哈哈大笑起来!上面的两个同学感到不好意思的鞠了两个躬,下去了。

趣事,无处不在。这件趣事,现在想起来就让我哈哈大笑。

篇18:生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作文

关键词:声乐,少儿,成人,教学方法

声乐演唱有很多形式, 按年龄和生理上可分为少儿声乐和成人声乐, 少儿与成人不论在音色, 还是对音乐的认知和生理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声乐教学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 教授少儿声乐的通常方法

1. 课堂气氛和语言表述:

情绪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 在声乐课上, 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 尤其是少儿声乐课上。声乐教师要利用情绪这种特殊的功能带动课堂上的气氛, 运用情绪所产生的情景性、影响的感染性适当的制造声乐歌曲的场景, 让孩子们沉浸在情绪和思维畅通的交流之中, 让他们能成为歌曲中的主角, 从而情绪高涨地学习声乐。

游戏自然成为了教师们的首要选择, 把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喜爱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激发孩子们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们本来就爱玩的天性引上学习轨道。根据每节课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相似的学习要点, 可以总结出一些简单又好玩的音乐游戏:例如节奏游戏教学, 通过一些简单学习用具, 比如铅笔, 尺子融汇歌曲的快慢、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相结合, 把游戏教学穿插起来, 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歌唱欣赏游戏, 把一首曲子内容规定为一个场景, 通过画笔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画下来并且问为什么这么画, 在融入歌曲、乐器、舞蹈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表演和理论中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技巧上的训练:

6-12岁儿童的声音是标准的童声, 嗓音条件好的孩子能有两个八度的音域, 嗓音一般的的孩子也能完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但是这一段年龄的童声没有气息的支持, 唱歌很随意, 白声, 高音上不去, 没有共鸣, 会出现很多歌唱的问题, 根据儿童的生理结构, 他们的共鸣腔体积很小, 声带短而薄, 歌唱时都喜欢用头腔共鸣, 所以我们认为好的童声在音色上应该是像银铃般的明亮, 清脆, 歌唱自然流畅。但是不少老师为了让孩子追求这种银铃般的声音而盲目让孩子去挤压喉腔, 压迫声带, 或者往鼻腔里唱, 造成僵硬木讷的声音, 这种声音往往会让人们觉得童声就是这种音色, 造成儿童唱歌存在“挤、卡、压”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自己教课的实践和与同行的研究讨论, 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面:

物的叫声, 诱导儿童找发声部位。训练中, 带领孩子们模仿小猫的叫声“喵”小猪的叫声“哼噜”, 在音量上要轻声, 不追求音量大, 主要是找声音的高位置, 很容易找到头声位置。

(2) 在呼吸方面, 让孩子能感到像“闻花“时的感觉, “歌唱的艺术是呼吸的艺术”这说明了呼吸的控制是很重要的。笔者教课时, 讲到这里, 会在黑板上画上从“瘪瘪的气球”-“慢慢吸进气的气球”-“完全鼓起来的气球”-“慢慢把气放出去的气球”四种不同形态的气球, 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图片上的气球, 形容气球膨胀起来的部位时横膈膜、腹部的部位, 告诉孩子们吸气时像闻东西一样慢慢吸入, 把自己的胸部自然张开, 挺胸抬头, 当自己的小肚子慢慢的鼓起来时, 让孩子们坚持5到10秒钟, 然后像蛇一样“嘶”的声音, 慢慢地吐出气息, 直到小肚子回复原来的状态。有些孩子呼吸时会紧张, 吸气过多或者发出声音、抬肩等不好的习惯, 可以带领孩子弯腰咳嗽找横膈膜扩张的感觉, 从而引导孩子们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3) 吐字训练, 儿童们都会有一些奶声奶气, 咬不清楚字词的习惯, 或者字咬的太死, 声音就会挤压, 所以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的方法可以更清晰的传达歌曲的内容, 达到字正腔圆。多运用“a”、“o”等开口母音训练孩子唱歌以吐字自然、清晰即可。

(4) 发声练习时教师要以中音区为主, 中音区比较容易让大多数的孩子们歌唱, 联系中音区压力比较小, 孩子们的声带可以呈现自然放松的状态, 不会对孩子的声带造成太多的压力。高音区的训练和低音区的训练难度都会比较大, 到达高音域, 孩子们唱不上去就会使劲挤压喉咙, 这样容易造成声带紧张, 我们可以运用“WU”母音轻声高位置地寻找共鸣点再不断巩固再扩大音量。而低音域的练习, 由于声音偏低, 孩子们很容易压喉或者唱到胸腔, 我们可以运用“YI”音的练习让孩子们的声音容易挂在高位置上, 尽量避免压喉。儿童的声带非常的脆弱稚嫩, 所以教师不要盲目追求高音量, 也不要一味的模仿成人的音色。

(5) 歌唱的表情, 要求孩子们要颧骨向上抬起呈微笑的状态, 目光有神, 放眼远方。

3. 选择歌曲和演唱形式:

儿童喜欢用歌唱来表达他们快乐的童年, 也喜欢借助歌曲的力量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该的心灵。首先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能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式反应他们童真的世界。

主题明确, 是孩子一听就明白, 歌词简单顺口并且能反映孩子的思想感情。其次歌曲风格要丰富, 具有特色的曲调和多种风格的结合, 能更大的扩展孩子们的音乐眼界。还有要以孩子们的喜好、兴趣和理解为出发点, 选择歌曲的音域不能或高或过低, 速度也要控制在较快和较慢之间, 歌曲的内容也应该是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 例如:卡通动漫, 生活的人和事, 好玩的游戏, 喜欢的动物等等。

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理解力、知识水平和感悟力都还处于欠缺状态, 所以儿童声乐教学方法与成人教学方法都有些差异, 下面我们来说说成人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

(二) 教授成人声乐的通常方法:

1. 课堂气氛和语言表述:

较之少儿声乐的课堂气氛, 成人声乐的课堂上, 要以“素质教育为主, 专业教育为本”的原则, 成人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已经成熟固定, 所以声乐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专业术语, 用比较通俗的说法来讲述理论知识, 用一些有趣的举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让成人学生不必拘谨。

2. 技巧上的训练:

成人不论从生理结构上还是理论知识上已经步入成熟化, 人体作为歌曲演奏的“乐器”, 成人的腔体是自然较之儿童要大很多, 但是歌唱时人的喉头、声带、舌根等器官不像我们的手指那样任意受大脑的指挥, 没有学过唱歌的人, 很难做到打开喉咙, 抬高上颚, 放下喉头等动作。他们分不清什么时候唱的是对的, 位置怎么找的, 也分不清楚唱错了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吐字、共鸣、呼吸、发声等复杂、精确的协调动作。

(1) 头腔共鸣训练:在寻找头腔共鸣的训练里, 歌唱里的“哼鸣”是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成人上课的时候形容“哼鸣状态”就像非常小的声音来哭泣的感觉。当头腔有震动的感觉“哼鸣”可以协调气息和位置的平稳, 能使喉咙放松打开, 统一位置。演唱“哼鸣”时, 要求声音小, 运用气息找位置和感觉。笔者认为, 在“哼鸣”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上简单的母音“wu”, 这样能使声音在“wu”母音的带动下轻声地靠后进入头腔, 使声音更加的具有空间感和圆润感, 便于协调共鸣腔体和气息的运用, 当“wu”音练习好了可以再练习其他母音, 这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发声方法。

(2) 呼吸训练:呼吸是唱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吸好气我们才能把气息通过横膈膜的加工在腔体中进行运动并产生摩擦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吸气时要像闻一种物品, 比如花、香水之类带气味的物品, 慢慢的吸入鼻腔, 然后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贝基曾说“我只能用打哈欠的方法教你打开喉咙。”唱歌时喉咙不能闭塞, 要使咽喉张开, 让气息自如送出来。“打哈欠”的方法可以让口腔自然打开, 空腔内部的空间增长增大。平时练习还可以闭口打“哈欠”, 闭口打哈欠的好处可以随时使里边的状态也是开会“白”、“扁”、“挤”。

(3) 咬字练习:唱歌时我们都要求“字正腔圆”, “咬字”是声母发射过程, 嘴唇、舌头。牙齿等器官, 将字头咬清楚咬准确是“字正”关键。“吐字”是声母与韵母相加的过程。学生都来自各个地方, 地方口音非常重。所以首先声乐教师必须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和语速的快慢。在唱歌中声母要唱清楚韵母要咬准确。声母是指每个字开头音, 不包含带震动的字头音, 短促的。所以声母在唱歌时交代清楚。韵母需要通过气息和声带互相配合控制发出的长短音, 很多学生由于忽略音的长短或者张嘴不够大, 都会让韵母含糊过去。歌唱中字与字转换和衔接要做到统一连贯, 要用气息连接起歌曲中的每一个字, 转换时要保持喉咙打开的状态, 保持在轻声高位置的共鸣点。中国歌曲, 咬字习惯于舌头前部分用力量, 再加上有舌团字、舌尖字、清浊区分, 要回到“原始状态”需加上共鸣把它美化了。

3. 选择歌曲和演唱形式:

歌曲的演唱成为了学生学习声乐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歌曲也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部分。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声乐的程度, 技巧的使用以及嗓音条件来选择歌曲。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及不同程度, 选择不同风格和不同程度的作品。

声乐是表演艺术中的重要部分, 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能把优美动听的声音表达歌曲里的情感内容, 研究少儿声乐教学和成人声乐教学方法的异同和联系, 总结出更多的教学经验, 在声乐训练上取长补短, 推出更新的教学方法适合更多的人群, 为我们的声乐教育事业上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马良《声乐训练的基本顺序之原则》 (J) ;黄钟武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S期

[3]、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 (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王学松《从声乐美学说开去》 (J) , 剧作家, 2009年03期

[5]、段荷林《浅谈少儿声乐训练中学要注意问题》;襄樊学院音乐学院报, 2011年04期

[6]、《儿童歌唱教学中歌曲的选择与处理》,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24期

[7]、郑承峰《浅谈儿童歌曲表现形式的潜在教育意义》[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8]、王培新《论成人声乐教学中歌唱感觉的训练与培养》[J]《, 继续教育研究》, 2010年第四期

篇19:在教室里栽下一棵苹果树

为什么要“栽种”一棵假的苹果树?校长说,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苹果成了创新的代名词。一定还会有第四只、第五只……但是,它们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吗?它们掌握在中国学生的手里吗?我们只不过想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氛围,时时刻刻提醒教师,也提醒学生,我们向往、憧憬第四只苹果。虽说它是假的,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教师的心中,它却是真的,是有生命的,会向我们发出特有的召唤……

我好不感动。

三只苹果改变世界,传说了好多年,已略显陈旧、落后,新鲜感已逐渐失去。但它未过时,因为,创新永远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不竭源泉,今天,今后,我们仍然让它在心里回响,否则,真的会陈旧、会落后、会过时。于是,我常有一种意象,那就是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应当长起一棵树,它是虚拟的,是想象中的,是长在每一个人心里的。也说不定,哪一天,成熟的苹果掉下来,砸醒了哪个学生,于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意象,其实是一种崇高的想象和追求,是种永远的召唤和光照。我把这叫作教育的“再圣化”——课堂教学、教育的神圣。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好不神圣。

我们不能停留在诗意的表达,还应讨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苹果树长在教室里,意味着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毫无疑问,接受学习很重要,也毋庸置疑,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接受学习十分重要,在坚持改革要回归的旗帜下,常常隐含着另一个意思:发现学习走过头了。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判断,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自主学习,我们实现了?合作学习,我们达成了?探究学习,我们提升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发现学习还只是刚刚抬起了脚,准备跨出去,有的还准备再跨一步的时候,却说跨得太快了、太大了,应该收回来,应该止步。这一论调当然是不值一驳的。那棵树长在教室里,常常望着我们,盼望我们,把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坚持下去,否则,那棵苹果树就会萎缩,以至消逝。

说到学习方式变革,自然想到批判性思维。2000多年以前,苏格拉底就倡导在接触某种有价值的观念时要提出深刻的问题,而非直接接受。他的努力和推动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产婆术。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于是他接续了西方学术中求真、质疑的深远传统。杜威更是提出要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目的,认为“如果没有足以判断的理由,就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息或作出断然的结论”。可以说,苹果树上的苹果有个特殊的名字:批判性思维。

但是,究竟什么叫批判性思维?20世纪90年代,46位北美地区的批判性思维专家,经过两年的研究后提出,批判性思维具有认知技能和精神气质两个维度,认知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断、说明和自我管制;精神气质包括对生命或人生的一般态度、对待特定议题或问题的态度等。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整体性架构。可见,批判性思维内在地包含着态度问题、勇气问题、信心问题、反思问题等等。可以认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闪耀着精神、思想的金光。

前段时间,我又去了太仓的那所小学,看到那棵树还在,看到苹果树仍然枝繁叶茂,看到苹果仍然金光闪闪,看到孩子们仍然围着它。我心里很踏实。

上一篇:高等级公路管理中心收费站区车辆通行畅通预案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