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

2024-05-28

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精选8篇)

篇1: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

中青发[2005]26号

关于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

主题教育的意见

(2005年7月12日)

根据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精神,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团中央决定,2005年9月至12月,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一、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团员青年中去,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是共青团的神圣职责。在全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共青团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为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总体上看,当前团的基层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团员也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但是,少数基层团组织软弱瘫痪,部分团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全团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组织覆盖,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是共青团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

各级团组织要从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高度,从新时期团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认真部署,切实把教育活动抓实抓好。广大共青团员要积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五大和团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切实增强广大共青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解决基层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学习、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与重视,把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纳入到本地区、本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开展好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2.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环节,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团员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团史团情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团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坚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优势,以团员喜闻乐见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和深化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4.坚持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努力把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团员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切实提高广大团员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力争使教育活动覆盖所有基层团组织,使每个团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

5.坚持充分尊重基层创造性。广泛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和广大团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单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及时总结基层的好作法好经验,努力探索新时期团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6.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团组织和团员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加强活动指导,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

1.增强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团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

2.健全组织。把教育活动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完善“三级联创”工作机制。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团员队伍素质,巩固和完善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基层团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整体推进基层团建工作的目的。力争使“五有”、“四好”团组织在基层达到相当比例。

3.活跃工作。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团的工作水平。着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推动各项任务深化落实,努力构建有效服务青年、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工作体系。

四、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参加对象为全体共青团员和不是中共党员的各级专、兼职团干部。流动团员按照属地化的原则,以流入地为主参加教育活动。流出地团组织在流动团员中建立临时团组织的,要及时与所在地团组织取得联系,流入地团组织要将流动团员的教育活动纳入本地的总体安排、统筹考虑。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在2005年9月至12月开展,在此期间,各基层团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起止时间,原则上各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月。已进行过增强团员意识(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的单位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正在开展的单位可结合本意见的有关要求,按原有安排继续开展。省级团委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充分运用团属宣传阵地和各类媒介,大力宣传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团员队伍的基本状况,找准组织建设、团的工作和团员、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以“学理论知团情”主题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和上团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以团章为主要内容的团史团情教育。以“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为载体,围绕新时期共青团员的时代特征、素质能力、作用发挥等专题开展讨论。争取使每一名团员上一次团课、学一遍团章、读一本学习辅导材料、写一篇学习心得、参加一次讨论活动、过一次民主生活。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以“我为团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岗位,通过团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团员奉献社会,发挥模范作用。争取使每一名团员参加一次主题团日活动、重温一次入团誓词、为团支部提一个建议,每一名专职团干部要帮扶一名团员青年,团支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五、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当前全团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1.建立领导责任制。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团干部要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的同时,认真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的教育活动。各级团委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建立联系点制度。县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和团干部要结合各自特点确定基层教育活动联系点,深入调研,督促检查,加强指导,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原则上团中央各部门要建立5个以上的联系点,省级团委要建立10个以上联系点,地(市)、县(区)团委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联系点。

3.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本地实际,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团中央将抽调专门力量,成立督导组,到各地开展检查监督,同时还将组织各省级团委开展交叉检查。各地也要通过有效形式开展督导,帮助基层团组织解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教育活动结束后,团中央将在适当时机进行总结表彰。

4.建立青年监督评价制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要充分吸收青年参与,主动接受青年监督。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和听取青年的意见建议,并就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测评,以检验和提高教育活动成效。

5.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教育活动中,各级团组织要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团员教育和管理工作规律,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省级团委的实施方案要在7月底之前上报团中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教育活动原则上同步开展,具体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作出部署。

附件:团中央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团中央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周 强

副组长:赵 勇 胡 伟 杨 岳 尔肯江·吐拉洪

王 晓 张晓兰

成 员:李晓军 倪邦文 刘可为 张良驯 陶 宏

卢雍政 高 洪 胡尹庐 李而亮 李学谦

曹东新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倪邦文(兼)

副主任:关海祥

成 员:戴 江(办公厅)

王立健(组织部)

于天琪(宣传部)

马兴民(青工部)

孙 毅(青农部)

陈光浩(学校部)

吴立菊(少年部)

褚 峰(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江 华(中国青年报社)

篇2: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电视电话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团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全面部署和启动实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在全团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全团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团十五大作出的重要决定。底,团中央向党中央书记处汇报工作时,提出要把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党中央书记处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全团认真开展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各级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作为共青团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活动切实抓紧抓好。

1.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必然要求。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通过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全面深入地贯彻到团员青年中去,教育引导团员青年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所在,是共青团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实际行动。扎实开展好教育活动,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团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团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在全团的共同努力下,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团员队伍稳步发展壮大,团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团的基层组织、团的队伍中还存在着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有的团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作风不实;有的团员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团员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全团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使广大团员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成为具有强烈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的合格团员,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和开拓创新的模范。要通过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体上得到加强,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新时期推进团的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共青团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集中力量为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是共青团组织的光荣使命。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活跃团的工作,把团员青年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贡献;引导团员青年自觉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贡献;引导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引导团员青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面参与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围绕主线,紧扣主题,牢牢把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方向

篇3: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终身体育的特点分析

2.1、终身性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为学校体育阶段, 也就是传统的从小学到大学 (一般情况) 的过程中进行体育的学习, 并且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这些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可以享用一生。但是对于终身体育而言, 学校体育只是一个部分, 可以说是终身体育的入门阶段, 现代社会的要求是活到老, 学到老。所以, 我们应该将体育运动贯穿于人生的始终。

2.2、自觉性

终身的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受教育者在学校的时候由于学校的要求和同学朋友的督促还有些外在的力量督促其进行体育锻炼。然而, 当他们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走进家庭之后这些外在的力量就会消失, 不仅如此, 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接踵而来, 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种情况下, 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完全要出于个人的自觉, 出于个人毅力的支撑。

2.3、自主性

相对于自觉性而言, 自主性主要是指进行体育锻炼的主体其锻炼和学习的项目不受限制可以自主选择, 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受控制, 可以自主安排。也就是说其终身体育可以由自己自由的支配,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生活的需要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3、《中央 7 号文件》对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

3.1、提出原因

从2007年《中央7号文件》原文可以看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 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文中还指出: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 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总体来说这三方面的原因促使学校要加强体育建设, 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提出工作的总的要求

《中央7号文件》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 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 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 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为形成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了指导思想。

3.3、评价指标

《中央7号文件》原文提到: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且不仅在初中有体育考试, 在高中也增加了体育考试, 这样在制度上保证了体育课的质量与体育运动的时间,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等问题。

3.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坚持每天锻炼

《中央7号文件》中明确写到: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 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了时间基础。

4、结论

学校体育自有其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它应当与时具进, 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成果, 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 丰富自身内涵, 适当扩展外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 但是, 当轰轰烈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果, 而学生体质健康却逐年下降时, 我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 放眼社会, 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健康因素和社会因素, 调整改革策略, 人真落实2007年中央颁布的《中央7号文件》, 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使学生受益一辈子, 真正落实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

摘要:自《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 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为终身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不仅是在学生, 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终身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 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将积极落实终身体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2]杨贵仁.学校体育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 2007, 12.

篇4:高校团员意识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

【摘 要】高校团员数量庞大,且是对社会影响巨大的群体,必须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通过调查分析高校团员意识现状,提出团员意识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团员心理,改革形式、内容,突破传统,敢于创新。

【关键词】高校 团员意识 现状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19-02

一、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于革命洪流中应运而生,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祖国进步的重任。共青团是一个拥有光荣历史使命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组织,始终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军和先行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共青团团结全国各族的先进青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青年群众组织。团员意识是共青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遵从的行为准则。是团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即始终牢记自己是共青团员,并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团员意识主要包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政治意识;正确参与团内和社会管理监督的民主意识;团员权利与义务平等一致的意识;遵守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法制意识;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我国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元文化并存,青年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发达,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网络上信息杂糅,真伪难辨,对团员意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高校团员是接受最先进理论熏陶、最前沿学术指引、最高端科技培养的群体,也是与社会直接接触,受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体。为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团员意识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团员意识教育不仅要坚持下去,更要与时俱进。

二、高校团员意识现状

为拓展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内容,挖掘更多的资源,本课题组以青岛工学院为例,对高校团员意识及团员意识教育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0份,回收4875份,有效问卷4702份,有效率94.04%。

调查发现,高校团员的团员意识以及团员意识教育存在不少的问题。95%以上的同学为团员,可见共青团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但是,调查显示,一些团员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比较低,团员意识较为淡漠,很多团员并没有意识到“共青团员”是一个肩负历史使命的光荣称号,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共青团员的责任和义务。部分团员不知道共青团的全称,一些团员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有关团章、团史方面知识的培训。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追溯到入团之初。团员的入团动机调查显示,出于少先队员对团组织的向往有入团意愿,大部分团员是主动申请入团的,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光荣、可以证明自己优秀的事情,他们主动提交入团申请书。有30%的团员是作为评优奖励而入团的,接受过团知识的培训。但是,一些团员没有经过团组织的考察,没有专门学习过团章,并不清楚成为团员的条件,是由他人安排入团的。这在源头上导致了团员比例失控,先进性体现不足。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大,学校不得已缩减了团员意识教育的时间,仅在政治课有所体现,但是由于学生只作为知识学习,并没有起到意识教育的作用。

团员意识比较淡漠,身份认同感较低还表现在“您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是个团员”这个问题上。80%的团员选择了“缴纳团费的时候”,这不仅反映了团员们对团组织的向心力不够,更反映出当代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出现了偏差,加入团组织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有所减弱,团员意识被功利主义等消极思想侵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来自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再加上互联网科技的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各种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信息。当代青少年成长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部分团员意识不强的团员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诱导,成为“网络暴民”。同时,青少年们越来越主张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多样,他们利用网络不断地学习。但是,调查显示,团员对“体育与影视”、“少儿与动漫”、“娱乐与综艺”的关注度远超过对“新闻与纪实”“政治理论”、“民主与法治”、“经济与金融”、“军事”、“科学技术”的关注,这反映出高校团员学生对自我发展的重视,对团员责任、历史使命的忽略。

高校对党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团组织,高校学生对入党的积极性格外高涨。关于党的理论学习的调查显示,在“平时您阅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著作文章的时间”问题中,选择“每周2-4小时”的学生在半数以上(不排除受调查者中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但是这些党的理论中,对团员教育涉及较少,这也是高校团员意识教育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高校团员积极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建设、发展,努力争取入党机会,但因为成为团员不是入党的必要条件,所以很多团员在一心追求入党时,却忘了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总之,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欠缺,部分团员意识教育理念滞后,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同时,高校团组织没有切实结合高校团员的特点,组织适应团员心理需求的活动。高校团员意识教育依然是传统的、固化的形式,缺乏创新。很多团员对这种活动并不认可,导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策略

(一)规范团日活动。所有的意识培养与教育一定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进行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指导行动。因此,规范团日活动是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团日活动,是共青团员的团内生活方式,是团员进行沟通与联系的途径,有利于团员之间建立深厚友情,培养团员对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团员身份认同感,进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拓宽视野,提高眼界,培养创新意识。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团日活动的开展,将之作为团员生活的一部分,以引导高校团员的思想,培养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的团日活动是高校必须长期开展的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有助于高校团员感受团组织生活的意义,主动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规范团日活动要创新形式和内容,利用相关节日、重大事件、国家重点政策等,塑造共青团员的先进性。

(二)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团员意识教育不能仅仅是理论教育,必须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开展切实可行、贴近高校团员生活的实践活动。当代高校团员,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更应该积极投身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总结、感悟,增强团员先进性体验以及助手和后备军身份认同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完备实践技能。团员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与社团活动充分结合,从当前社会背景中选取素材和灵感,注重活动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把握住共青团的奋斗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改革开放、全民共筑中国梦的社会现实,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当代团员发展需求的实践活动。

(三)优中选优,塑造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先进典型,他们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对待困难毫不退缩,他们身上有着责任、坚持、无私等优良品质,值得大家学习。在学生即团员的现状下,要保持团员先进性,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优中评优,树立先进典型不失为一种良策。在高校团员中一定有优秀的团员先进典型,要善于挖掘,注意塑造。例如,学习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团员们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团员学习,学习他们能够抵御花花世界诱惑的定力、对知识的孜孜以求的精神;社团活动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团员向在社团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团员学习,学习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勇气;班干部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团员向默默为班级奉献、为同学服务的班干部团员学习,学习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原则、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等。只要善于发现,各种团员先进典型一定还有很多,这都是团员意识教育的宝贵资源。

(四)开设与团员意识教育有关的选修课。高校中有很多关于党的选修课,涵盖党史、党的理论、党的发展等方方面面,而在共青团方面存在空白,这是团员意识教育需要注意的地方。高校选修课是学生拓宽眼界、发展兴趣、获得技能、修满学分的重要途径,团员意识教育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立足于团员的思想现状,深入到团员中去,以确切知道团员们需要什么,更要在课程设置上创新形式,设置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兴趣。

高校团员意识教育是需要长期坚持完善的体系,不是简单设计几个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高校团组织、团干部不断地深入研究,它需要不断地完善、补充、修改,才能确保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始终保持生命力,为共青团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为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周静,陈娟,刘涛.高校团员意识教育长效机制途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陈琳.当前高校团组织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方法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4)

[4]何黎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先进性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学生团员意识现状分析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SDYSB150117);青岛工学院董事长科研资助基金(2015JY010)

【作者简介】韩淑芹(1981— ),女,山东栖霞人,青岛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图论;赵姜越(1992— ),女,山东胶州人,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二级教师,教育学专业教师,团委活动指导教师。

篇5:团员意识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团市委、市学联的统一部署,按照淄青联【2010】9号《关于在全市大中学校组织开展团员意识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奋发学习、成长成才,学校团委、学生会决定将今年五月份作为全校团员意识教育月,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从2010年5月1日开始到2010年5月31结束。结合我校的“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的开展情况,为了切实搞好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二、参加范围

桓台县实验学校全体团员

三、活动目标

结合我校团委工作实际,希望通过本次切实可行而又健康快乐的活动,增强团员们的凝聚力,同时能在团组织的带领下,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明确作为一个团员的义务和使命,提高团员素养,凝聚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本校团支部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夯实基础,真正成为一支有强大凝聚力的先进队伍,为团旗增辉,为青春添彩!为我校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启动仪式:开展“青春耀齐鲁”团日活动。

时间:在2010年5月4日

活动议程:参观团室、由老团员代表给新团员佩带团徽,集体唱团歌、举行新团员集体入团宣誓仪式。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阶段。

1、开展“为团旗增辉” 的团员知识竞赛。

2、时间:在2010年5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每个团员明确增强团员意识的目标和措施,并认真落实整改。开展新时期共青团员意识教育大讨论活动,围绕团员意识教育的主题,组织开展“什么是团员意识”、“如何体现团员意识”、“怎样加强团员意识”的专题讨论,制定出团员先进性标准。组织团员对照团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团员先进性标准,对照检查自己各方面的现实表现,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分析思想根源,认真进行全面的自我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1、举办“我的青春誓言”演讲比赛。

2、时间:在2010年5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成效,建立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工作制度。主要在结合学校开展的“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的主题活动开展演讲活动。

五、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学校团委要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确保教育活动覆盖到校园中的全体团员。

(二)突出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特色化。以团员喜闻乐见的各种

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和深化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结合学校实际,活动中突出本校特色,团员风采。

(三)突出档案整理的规范化。及时整理归纳好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期间的各项档案。

篇6:团员意识教育大会总结-

日前,自治区纪委正式发出通知,在全区部署开展向覃俊同志学习宣传活动,要求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开展向覃俊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认真践行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全面履职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共青团员是先进青年的代表,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队伍,是团组织重要的战斗力。开展团员意识大会活动,是共青团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我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是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共青团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历史责任。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各个团员能加强团员意识,加强对自己啊要求。形成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风气。

为响应号召,本班开展了团员意识教育大会主要内容如下:

1、向覃俊同志学习,发扬覃俊同志的优良品质,以覃俊同志为榜样,汲取前进的力量。

2、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团员青年的头脑,培养青年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3、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4、深化团员意识教育,积极为我校迎接教学评估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篇7: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全党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这次教育活动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世上,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该如何呢?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我对共产党拥护的炽热之心是不变的,为党旗增辉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是祖国广大年轻一代中的一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应该承担一份责任。也就是说通过这次学习,我的主人翁意识有了增强,强烈的感觉到祖国的未来就寄托在我们身上,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创新能力,有实干精神的接班人。这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要实现它,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同时这又是个现实的目标。

这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对我而言是一场及时雨。通过阅读读本,查阅相关资料,在对共青团、共产党、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的同时,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了自己树立目标;明确了当前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首先要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多了解社会,多了解社会中存在着的一些关乎国家发展的问题,不要一味的抨击,而要多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学习进步。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关键时刻,我们每一位团员要做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通过学习我还明确了共青团与党的关系,知道了团员也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意识到共青团应该是先进青年的集合,代表了青年中的最先进的力量。我们团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此外,作为一名团员,应当了解团的光辉历程,以此来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团员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共青团自1922年5月诞生以来,至今已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80多年来,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以及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回顾历史,在20世纪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展望未来,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青团也必将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灿烂的篇章。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一代的共青团员,我们更应该继承团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战胜自我,做出更大的成绩。面对我们即将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应当知道共青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现阶段应该学什么,明确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应当充满信心。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篇8:团中央团员意识教育文件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篇幅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

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

农村教育有哪些问题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得了部分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邬志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的篇幅 (在“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两处共计289个字) 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用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县镇、城市大班、大校与乡村小班、小校的两极化现象越发明显,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困境:村小和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配置越来越难、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去农村任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益保障难题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在学界和政界,出现了许多“消灭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高质量教育”的声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城乡一体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高度看待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可分割。从长远看,中国农业领域只需要1亿至1.5亿劳动力。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1.5亿人绝对不可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农民。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发展好现代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留住一批有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有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就地过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体提升城市人口的质量和城镇化的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 (MichaGisser) 的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将多诱导6%至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比投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村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机制,必须着力于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释放农民巨大消费潜力。然而,中国城镇化的不彻底性,导致出现大量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在承受着社会转型发展的代价。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的隔离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的弱质化正在加剧城乡“三元结构社会”形态的固化,这与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是相悖的。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乡产业结构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究竟要“保留”还是“消灭”农村教育呢?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既要解决城市化问题,还要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与战略价值,更不能以城镇化为幌子变相剥夺农村教育。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错误和不切实际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彰显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现在的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是全面落后的,不具有现代的宜居特点。如果城乡之间的二元社会结构格局不发生改变,就会继续引发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从而导致交通拥堵、贫穷集聚、环境破坏、社会失序等“城市病”。就教育而言,大量学龄人口向城市涌入,也会对城市提出征土地、建学校、雇教师、投资金等一系列刚性需求。建设好农村学校、发展好农村教育,有助于引导农村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这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承载压力,还可以减少城镇的资源闲置浪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总之,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城市社会发展同样有利,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在人口可以跨城乡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与发展城市教育具有同等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性转变,在人类的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过程会面临诸多矛盾、挑战和危险,如果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幸福指数下降、疾病暴力流行等“城市病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我国过多注重“土地城市化”而忽视“人口城市化”,结果不仅产生了约4000万至5000万“被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而且还出现了2.5亿“虚假城镇化”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能突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受到歧视性和不公平对待的制度障碍,改变户口作为社会屏蔽机制的功能,使城市原住民能以宽容平等的态度接纳他们,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认同和融入城市社会,就能防止拉美国家由于快速城镇化及相应的制度保障跟不上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平稳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如何重新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袁桂林

连续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的文件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对未来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论述十分翔实。

扭转农村教育渐趋凋敝的局势

自城镇化速度加快以来,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领略了城市教育的优势,所以,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学校读书,使得农村学校渐渐萎缩,特别是优秀教师陆陆续续转到城市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薄弱学校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也是务实的改变策略。只有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才能逐步办好农村学校,而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只看表面硬件条件变化,要看“教学质量”这一根本性指标。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宣称其城乡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无视农村大量“外表漂亮的薄弱学校”,盲目乐观,其结果又回到了原点,即从缩小差距开始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继续消除“过度布局调整”遗留的危害

2012年7月,教育部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制止某些农村地区借布局调整撤并一些不该撤并的村小和教学点的行为。然而,这几年还是有些违规行为发生,加上校车系统不健全,致使农民子女因上学远而辍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显然,在解决农村学校布局问题上,国家的态度坚定不移,一定要严格实现学校服务半径的规定,该恢复的教学点就应该恢复,不能容忍官僚主义继续危害党和国家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发展幼儿教育重心在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这个思想第一次明确传达了三个信息:一是要扭转以前公办园、示范园办在县城,远离农民,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二是要关注农村乡镇级别的幼儿园,更要关注村组级别的幼儿园,这两级幼儿园才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能重心上移,否则就失去基本的群众基础;三是在农村的幼儿园要具有普惠性,不能有营利动机。

这些信息体现了决策者心系农民群众,尽快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坚强决心。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兼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高中阶段教育大局出发强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这段话含义深刻,指出现行高中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弊端,要从体制上理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关系,还要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合力,对每个儿童的生涯发展负责。普通高中不能千校一面,仅仅为升学服务,要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

另外,一定要注意,义务教育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继续学业而步入社会,连同一部分高中毕业不能继续上大学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为他们铺设继续学习和职业培训的道路,使农村儿童离开普通教育学校进入职业教育轨道后,仍然有机会、有尊严、有关爱,体会社会的关心。

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质的提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种地的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新型职业农民数量需要扩充,质量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府际关系协调,农科教合作,多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

落实好已有农村教育倾斜政策

上一篇:模范司法所长推荐材料下一篇:关于美食的作文:“情暖”水煮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