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2024-06-07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通用13篇)

篇1: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 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老师也带同 学们去认识一位民族英雄.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3)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

(4)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5) 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三)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

预设:

(1) 检查:

①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憎恨(zēngzèng)厦门(shàxià)乘势(chéngchèng)

应战(yīngyìng)喝退(hēhè)获悉(xīxì)

②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吗?

A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 千军万马 )

B张开利牙,挥舞爪子。用作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形容坏人猖狂的样

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张牙舞爪 )

C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 走投无路 )

D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

气。 ( 垂头丧气 )

E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表示馈赠食物。( 箪食壶浆 )

(2)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3)第三自然段:首先交代渡海东征的时间:1661年4月21日;还描述了那浩

浩荡荡的阵容和气势。

第四自然段:接着写敌军企图凭借战舰大炮阻击。

第五自然段:郑成功沉着指挥我军取得了登陆台湾的初步战果。

第六自然段:后来写敌军求和,郑成功义正辞严予以拒绝。

第七自然段:郑成功采纳了台湾同胞“切断水源”的献计,使守赤嵌城

敌军投降。

第八自然段:最后写郑成功用长期围困的办法逼迫台湾城内敌军投降,终

于在1662年初,收复了被荷兰侵略军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

(4)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5)(不可动摇的决心、沉着镇静的风貌、机制灵活的谋略……-)

(五)达标测评

(1)按提示抄写文中词语。

欢庆宝岛回归祖国:

郑成功的历史功绩: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 )就是我国的( )。( )末年,( )侵略者抢占了台湾。( )年4月21日,郑成功带兵东征,并于1662年收复了被侵略者侵占了( )年之久的宝岛台湾。

(六)拓展作业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

板书设计:

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篇2: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憎”等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对郑成功的赞叹和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教学重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描述人物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地图以及有关郑成功、台湾历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郑成功,导入新课

1.教师:这几天来我们认识了不少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指名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为郑芝龙。后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国内外都尊称他为“国姓爷”。由于时代与形势的要求,郑成功先是担负起反清复明的使命,后来又顺应历史潮流,率军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这体现了当时中华各族人民的利益。郑成功是第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第一个打败西方殖民者的东方人。

3.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找出台湾的位置。

4.教师导人新课:同学们,三百多年前,荷兰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宝岛台湾。台湾被他们蛮横地强占。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故事。

二、自读文本,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⑵认读生字,同桌互教互认互纠。

⑶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⑷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郑成功的哪些事,然后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憎恨 厦门 舰船 盘踞 铭记 撰写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再强调:“憎、撰、铭”三字的读音。

4.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描述了郑成功的哪些事晴?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决定收复台湾(第二自然段)

收复台湾(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建设台湾(第九自然段)

6.教师:那么,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7.指名反馈。

第一自然段:台湾人民恨透了荷兰侵略者。

第十自然段:人们赞颂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

8.教师小结: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正如郑成功义正辞严说的--(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学生读)

“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我们收回宝岛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如果作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9.指导学生读出郑成功力的义正辞严。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1.教师导读: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体会。

2.集体反馈。

教学步骤:⑴指名反馈原因。(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进行概括)⑵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原因一:准备充分,满怀信心。

“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干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原因二:郑成功正确的战略。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上台湾岛。”(出示相应的地图)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辉我军战船和敌舰展开激战。”

原因三:官兵英勇善战。

“英勇的我军将士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

“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敌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

原因四:台湾人民的拥护。

“有一台湾同胞向郑成功献计道:‘赤嵌城饮用之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军就会不战而乱。”

“台湾同胞男女老幼个个喜气洋洋……欢庆回到祖国怀抱。”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郑成功的领导下,英勇的中国官兵终于把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雨湾,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的丰功伟业被载人史册。郭沫若是怎么赞扬他的呢?(指名反馈:“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对联。

5.启发思维:你们想怎样赞扬郑成功呢?(学生自由抒发对郑成功的赞扬、敬佩、感激之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邦成功收复台湾、建没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水远不会忘记。任何人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五、布置作业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复述给亲人听。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铭记(mín mín?) 盘踞(jū jù) 撰写(zuàn zhuàn)

荆榛(zhēn qín) 憎恨(zēn? zèn?) 厦门(xià shà)

4.补充词语,并说说前三个词语的意思。

义( )辞( ) ( )牙( )爪 走投( )( ) 千( )万( ) 举( )四( )

天( )地( ) ( )先( )后 惊恐( )( ) 成( )结( ) 丰( )伟( )

载( )载( ) ( )头( )尾 负隅( )( ) 喜气( )( ) ( )头( )气

5.找近义词。

恐慌( ) 妄图( ) 镇定( )

救援( ) 改善( ) 赞颂( )

6.找反义词。

憎恨( ) 恐慌( ) 坚固( )

7.体会下列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⑵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篇3: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以“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为主线, 结合名著、诗句和历史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和“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并读写结合, 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积累优美语言。

2.理解“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感受异域风情。

教学重点:

明晰作者表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的方法, 进而体会“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简介导入新课

早在1935年, 季羡林就远赴德国, 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 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 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已是满头白发。有人问他:“你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是什么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

二、初识景色的美丽

1.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感悟景色的奇丽

1. 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

理解“奇丽”, 快速默读课文2、3两段, 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

2. 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子里的时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预设一:感受花多花美。

预设二: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想象“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呢。

3. 重点理解“山阴道上”。

学生想象“山阴道上”景象。

课件出示有关山阴道的介绍及东晋王献之、南宋陆游、明代袁宏道有关山阴道的妙句, 引导学生感受山阴道之美、哥廷根街道之美。

4. 指导学生背诵有关景色奇丽的描写。

四、体会风情的奇特

1. 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2. 师生交流反馈:

A:从“家家户户”读出了德国人爱花, 每个人家里都养花。

B: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 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 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 理解“脊梁”。

(2) “莞尔一笑”。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从这样的表情, 你又明白了什么?

3. 感受风情奇特。

这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风俗和习惯改变过吗?创设情境, 指导朗读, 深入理解“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五、了解异国的文化

1. 学生汇报1934—1945年季羡林在德留学期间德国的情况。

2. 教师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战败投降, 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 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 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讨论:德国战后物资奇缺、生活困窘, 为什么哥廷根的街道还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3. 拓展阅读《只砍有记号的树》, 谈感受, 进而体会这一切都缘自于德国人民的精神———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六、德国精神在我心

篇4: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3.体会“既……也……”的作用,并能够用“既……也……”写一句话。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具准备:摘录重点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伶俐 婉转 唉声叹气 傍晚 吩咐 口干舌燥 清澈 包袱 毒蛇 搭救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3.指名说说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哪三个故事。(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

4.教师导人:那么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扎实语文基础教学,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

二、学习课文,体会神鸟的聪明伶俐

l.教师:读丁这篇课文,你觉得神鸟有什么特点?(聪明伶俐)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出示第一段话),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聪明伶俐)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神鸟聪明伶俐?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3.集体反馈。

⑴不少国家的皇帝、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据说,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

(捉神鸟的人很多,“谁也没有捉到”说明神鸟很厉害。)

⑵依尔特戈尔可汗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得把它捉回来不可!”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完,就回家了。

(“非……不可”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捉神鸟的决心很大,可是在三次被神鸟逃脱后,“确实”一词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不得不承认神鸟的聪明,而放弃了捉神鸟。)

⑶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中“既……也……”表示并列关系,而且语意相反,“不许唉声叹气”和“不许闷头不语”,这是神鸟设计的第一步,让可汗一步步地往自己的套子里钻,因为“不许闷头不语”,所以“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如果“唉声叹气”,神鸟就飞走了。结果依尔特戈尔可汗听完神鸟讲的每个故事后,都受故事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叹气,神鸟自然而然就从依尔特戈尔可汗手中逃脱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在此基础上引导探究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体会神鸟的聪明伶俐,体会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敬佩之情。)

三、读小故事,得到启示

1.出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唉!多粗枝大叶啊!这么好的狗让他错杀了!

唉!真可怜!

唉!乌鸦真可怜!为了搭救别人.反倒牺牲了自己!

2.教师过渡: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依尔特戈尔可汗情不自禁地叹气呢?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小组合作探究。

⑴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猎人、妇女和阿尔拜三个人物;狗、猫和乌鸦三种动物。

⑵出示下列句子:

狗忠实地按照主人的吩咐,照看着拉车的牛,不让它离开,还绕着车来来回回地转悠,就像一个好更夫那样。(狗的忠实)

妇女走了以后,猫就趴在摇篮边轰苍蝇,赶蚊子。……那只正在追赶老鼠的猫,心里一惊.赶紧跑回屋来,把老鼠咬死在门后。然后,坐到孩子跟前,给他舔耳朵上的血。(猫的尽职)

忽然飞过来一只乌鸦,用翅膀把他的碗打翻了……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救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乌鸦的善良)

教师:三种动物都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品质:狗的忠实、猫的尽职与乌鸦的善良。可是,它们的下场都一样,都被打死了。所以依尔特戈尔可汗深深地被这三个动物感动了。

有感情地朗渎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⑶出示下列句子:

当她回头看见门后躺着一只死老鼠,嘴里还叼着孩子的耳朵时,才知道自己错杀了猫,不由得哭了起来。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教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

(而三个人物呢,遇到问题,不经过仔细调查,把狗、猫和乌鸦打死了,等发现错杀了,又在那儿后悔不已。)

5.从这三个故事中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了震憾: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是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在产生巨大的震憾后,得到了启示:我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学了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所欲言。

神鸟真神奇,它聪明伶俐,又会说话;三次被捉,三次都逃脱了,它真厉害。

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懂得了“我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⑴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⑵不少国家的皇帝、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⑶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

3.给多音字组词。

mèn( ) ?ēn?( ) kě( ) zhé( ) mán( )

mēn( ) ?èn?( ) kè( ) shé( ) mái( )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依尔特戈尔可汗几次捉到神鸟,神鸟又几次逃脱?(三次)

②除也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猎人、妇女、阿尔拜三个人物;狗、猫、乌鸦三种动物。三种动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狗的忠实、猫的尽职、乌鸦的善良。而三个人物他们遇到问题没有进行仔细调查,从而错杀了三个动物,等发现错杀后,又后悔不已。文章表达了“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心愿。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唉声叹气) ②草率,没经过细致考虑。 (粗枝大叶)

③一般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婉转) ④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寒暄)

6.搜集有关蒙古族的民间传说。

附:板书设计

神鸟

忠实的狗

聪明伶俐的神鸟 尽职的猫

善良的乌鸦

启示: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篇5: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 (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 漂泊 思念 传授 歌谣 研究 创造 推动 认真 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 (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篇6: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完成书上题1/(2)交流出示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2.朗读交流。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②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d.给自己解闷。②喜爱之情:

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3]集体学第三节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 院子里--花草遭殃

篇7: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时写的一首古体诗。它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这首诗巧用夸张、反衬的手法高度概括地表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种艺术性的缩小或夸大是领袖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象以及英雄胆略的自然表露。

【设计理念】

长征这段历史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 学生在理解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及体会长征精神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将学生带入诗歌描写的情境, 使其感同身受, 就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因此, 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就有助于学生领会全诗所蕴含的意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句, 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若等闲”等词语的含义。

2.能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感悟,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军队, 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诗句,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 读诗句, 了解长征历程

1.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长征图片) 同学们知道图片上展现的是什么情景吗? (板书:长征) 是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征就是征程、征途。长征就是长长的征途、漫长的征途。

2.初解长征

(1) 课前教师布置大家搜集资料, 了解长征。

(2) 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及相关图片,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路线。

(3)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毛泽东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一首 (简介“七律”) 。

3.初读诗歌

检查通读情况, 相机纠正字音。再读诗句, 注意停顿和节奏, 读清楚诗的韵脚。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教师让学生简介长征的知识, 一是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是促进他们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品诗句, 想画面, 感受长征艰险

1.通过刚才的了解, 长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充满艰险)

2.诗句中有很多词句写出了长征的艰险。自由读一读, 画一画。

3.交流

(1)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是什么意思?“五岭逶迤”呢?读到这些词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连绵起伏的山岭绵延万里, 红军战士穿梭其间, 一边防备敌人的追击, 一面又面临险恶的环境。)

“乌蒙磅礴”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高大巍峨的乌蒙山, 山势险峻, 头顶苍鹰盘旋, 旁边就是悬崖峭壁。)

学生说画面, 教师随手板画:连绵起伏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

这山怎样的险?还是让我们看看毛泽东写的另外一首小诗——

(出示: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在这样的山岭中行走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 (自由交流)

(2)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出示金沙江图片) “云崖”说明什么?金沙水拍云崖, 怎么会让人感觉到暖呢? (教师简介金沙江战斗胜利情况: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山峰陡峭, 敌人曾嚣张地说:“这里连一只鸟也休想飞过去。”但是红军足智多谋, 一面假装攻打昆明, 把敌人主力部队吸引开, 另一面趁机抢渡金沙江, 等敌人发现上当后, 为时已晚, 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顺利渡江, 他们只能望江兴叹, 我们没费一枪一弹就渡江成功, 战士们个个欢欣鼓舞。)

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 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 (齐读诗句) “大渡桥横铁索寒”又是怎么回事? (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学生交流)

再读四句诗, 感受长征的艰险。

(3) “更喜岷山千里雪。”看图, 想象红军爬雪山的情景, 他们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怎么理解“更喜”?

4.在漫漫长征路上, 不仅有枪林弹雨, 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 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境。再读读这首诗, 你能读出长征的重重险阻吗?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 诗歌之美在于它所描绘的生动的画面。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联系自己的积累, 想象长征画面, 让学生真切感受长征的险恶环境。学生在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中用自己的心灵和文本交汇, 接下来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水到渠成了。

三、诵诗句, 悟诗情, 体会英雄气概

1.长征这样艰险, 可是毛泽东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表现长征的艰险吗?他究竟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请你再读读这首诗, 找找答案, 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

2.交流读书感受

(1) 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勇敢顽强的精神。

(1) 哪个词写出了他们的勇敢顽强?理解关键词“不怕”“只等闲”。

教师追问:他们不怕什么? (远征难。)

五岭逶迤, 他们———不怕!

乌蒙磅礴, 他们———不怕!!

金沙水拍———不怕!!!

大渡桥横———不怕!!!

岷山千里雪, 更是———不怕!!!

(2) 这是什么样的气概? (英勇无畏、不畏惧、勇往直前、藐视困难)

(3)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写出了战士们面对万水千山时英勇无畏、藐视困难的气概, 是哪一个? (理解:只等闲)

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请你快速找出来。

(2)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喜”“尽开颜”。

(1) 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你看到了什么?在战士们的眼中连绵起伏的五岭就成了——细小的波浪。在战士们的眼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就是———脚底的泥丸。这是什么写法? (夸张、比喻) 看, (教师随手将前面五岭和乌蒙山的板画改为细小的波浪、泥丸样。) 这样的山岭在红军的脚下, 你有什么感觉? (红军战士就像巨人, 就像巨神, 高山峻岭只不过相当于小小的浪花、小小的泥丸。)

(2) 我听出来了, 山再高我们不怕, 水再深我们也不怕, 我们笑着跨过高山, 这就是英雄, 这就是英雄的队伍。来, 让我们读一读, 感受一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3) 尽管面对的是———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金沙的水、大渡桥的铁索, 但是, 再艰难的路程我们都走过来了, 你看———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想想看:他们喜的是什么? (预设:他们喜的是——连绵的五岭、险峻的乌蒙跨过来了, 金沙江不伤一兵一卒胜利渡过了, 天险大渡桥也没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追击的敌人被远远甩在后面, 绵延的雪山、布满沼泽的草地都被战士们踩在了脚下。)

多么乐观的战士们!还有什么困难能吓到他们呢?想想看,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当你看到追击的敌人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绵延千里的雪山踩在了脚下, 湍急的江水也被抛在身后。此时, 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你还会说些什么?

真是“红旗漫卷西风”啊!毛泽东看着欢呼的战士们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

毛泽东就是饱含这样的胜利喜悦和革命热情挥笔写下了《七律长征》! (齐诵)

设计意图:列宁说:“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教师层层推进地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 他们就能真切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的精神。其间适时的诵读又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 使其投身其中, 感同身受, 从而使学生感动起来, 最终实现作者、教者、学生心心相通, 情情相激。

四、议长征, 传承精神

1.后人这样评价长征——— (出示:“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 是播种机;长征, 是宣传队。”)

它向谁宣言, 在宣言什么?又播种什么? (预设宣言:红军打不垮!我们战无不胜!播种精神:英勇无畏、勇敢顽强、乐观、不放弃、不退缩、勇于挑战。)

2.今天的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五、课外阅读延伸

1.搜集毛泽东诗词, 特别是长征时期的诗词, 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搜集长征故事, 举办一次长征故事会。

篇8: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提灯女神,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适时评价学生发言)

2、小结过渡: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南丁格尔是一位很杰出的女性,那么,我们第三单元的导读要求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板书课题)

二、细读感悟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示:A、用响亮的声音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B、全班同学交流感受,(交流时可以用我认为--因为课文这样写到--来回答,也可以先读语句,再讲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2、组织读文学习。

3、组织交流

A、可是……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点拨:毅然决然怎样理解?

提示:此时的南丁格尔不得不让我们敬佩,谁来读出我们对她的敬意?

B、南丁格尔得知这个消息……伤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提示:谁来用“不是……就是”说句话?

伤员为什么要称她为“提灯女神”?

多么形象的称呼啊!可见大家喜欢她,敬佩她,请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来。

C、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点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南丁格尔在精神上怎么安慰伤员?

D、南丁格尔还有哪些成就让人敬仰?

4、小结过渡:因为她卓越的成就,因为她的无私奉献,因为她伟大的人格,所以人们永远纪念她。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领悟写法

提示: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南丁格尔的精神的。

五: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向南丁格尔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你能介绍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吗?

板书设计:

12、提灯女神

冲破阻力当护士

提灯女神 卓越成就 热爱护理事业

世界瞩目 纪念 忘我、奉献

篇9: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二、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

板书设计:

12、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提灯女神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篇10: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生:中国长城;美国自由女神;英国大本钟;法国的凯旋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

师: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标志,而这标志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彪炳着一个时代。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张图片,有些难度。对,它就是西班牙,图片展示的是塞万提斯广场,一个以世界著名小说家塞万提斯命名的广场。西班牙用这样的方式纪念着自己的英雄,彰显着他的不朽。透过图片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传世之作--《堂吉诃德》。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这部名著,观看一场不可思议的战役。(板书《大战风车》塞万提斯)

师:课前要求已经同学们预习这篇文章,下面来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找同学读一下要求。谁来试一下?有没有不同意见?我们来验证一下。完全正确。现在我们齐读一遍,加深一下印象。

师:下面谁能结合预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不足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堂吉诃德游说老乡当侍从

准备物资,开始出发

一路畅想

遇到风车,堂吉诃德与之开战,惨遭失败

收拾败局,重新上路

师: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觉得文章的哪一部分最精彩?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那一段。异口同声。好,现在,打开书第79页,找到其止段落。

三、分析课文

1.默读课文,本文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

堂吉诃德,桑丘,杜尔西内娅

桑丘:堂吉诃德的仆人

杜尔西内娅:堂吉诃德要去托波索探访的一位绝世美人,桑丘让堂吉诃德相信见到的粗野村妇是被魔术师诅咒了的杜尔西内娅。

2、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堂吉诃德为什么要去战风车?桑丘是什么态度?战风车的结果是怎样的?

由于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所以去战风车。

劝说,告诉他那不是事实,希望他能醒悟。

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滚翻在地,狼狈不堪。”“不能动弹”

四、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战风车之前、之后,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交流: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

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

2.默读第10自然段,画出描写堂吉诃德的神态、动作的语句,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他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体会堂吉诃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

(1)“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

杜尔西内娅小姐其实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妇,但在堂吉诃德的眼中,她却仿佛就是那个自己心目中要为之保护和爱戴的人,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人。脱离现实,终日沉迷于幻想。

(2)“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

勇敢,急公好义。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

(3)想象堂吉诃德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体会堂吉诃德的勇敢、无畏,但又是那么荒唐、可笑。

3.概括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1、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3、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在这里可以把堂吉诃德形象简单归纳如下: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4.桑丘: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的穷困反映了西班牙农民的现状。具有农民的智慧和求实的优点,也有目光短浅、狭隘的弱点。

五、讲述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内容和方式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

要求:可讲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胧,也可只讲战风车的那个重点场面;

可以一个人口头复述,也可以两三个人对话表演;

可以只讲故事内容,也可以在讲述中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认识。

2、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六、表达感受

同学们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看法和评价。

七、拓展阅读

课文结尾说:“他们谈论着方才的险遇,顺着往拉比塞峡口的大道前去,因为据堂吉诃德说,那地方来往人多,必定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奇事。”

想知道他们后来还有哪些险遇,碰到了哪些奇事吗?同学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篇11: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世界文学上,有一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精心构思、奋力写成了一部十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描写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坎坷的一生。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文就节选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板书:童年)

二、学习生字新词: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3、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4、交流:

5、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三、初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四、再读感悟

一边默读,一边勾划: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板书:乐趣)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注意分别用不同符号勾划出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有关语句来)。

五、朗读表达

分角色朗读描述祖父告诉克利斯朵夫那乐谱是他的“第一号作品”这部分内容的段落。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如下语句: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往了。……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注意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六、交流感受

1、小克利斯朵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想和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

以上两个内容可以任选一个,先跟同学谈一谈,再动笔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3、交流。

七、布置作业:

1、扩展阅读。

2、从本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读一读、记一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篇12: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第 九 课 《西 风 胡 杨》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课前准备:

1、阅读课后“指南针”,在“指南针”指导下进行质疑;

2、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 导入

1、同学们,老师看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散文,是写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生命。请大家观看胡杨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屏幕,出示胡杨图片1)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西风胡杨》。

2、了解作者。(课件2)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课文朗诵,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课件3)(或:学生默读全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三)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全班一起朗读第一段。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课件4)(胡杨是秋天最美的树,胡杨生长在沙漠,是古老的树种,全世界的胡杨树绝大部分在中国塔里木,很珍贵。)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3、阅读第2、3、4自然段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它的?(坚忍、无私、悲壮)(课件5)文中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

如: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黄沙。)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胡杨既耐炎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你能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吗?为什么要这样读?试着背一背。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6、阅读5、6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部分内容中知道了什么?(胡杨的过去、现在和作者的担心)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担心?(“我”担心“河水骤减”使胡杨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我”担心那些“上游的人们”忘记了胡杨曾经为那里的祖祖辈辈做出的贡献;“我”担心曾经受到过胡杨呵护的人们的子孙,会失去胡杨的呵护,生活在荒漠残城之中。)

指导朗读(担心、悲伤)。

我们也定会十分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同桌相互说说,大家再发言。

4、自由读第7、8自然段

看到这一大片枯杨(出示图片),我除了感动、悲伤之外,更多的是敬重!文中最后部分的一段文字最能表达老师此刻的心情。“我站在这孑然……,我是胡杨。”(最后一句:“我是胡杨”引导学生齐读)

(1)理解“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三天。”。说说“祈求”是什么意思?作者恳切希望的是什么?(“我”恳切地希望天公为胡杨带来雨水。“我”恳切地希望胡杨能在这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再坚持一会儿”意思是胡杨已经在这大漠中生存了一亿三千年了,希望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下去,“哪怕几十年”意思是希望胡杨給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的生存现状的时间。“我”还恳切地希望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忧患意识,一起来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饱含这作者关注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感。)

(2)齐读“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泪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这句话,自由发言,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里用了五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能感动上苍(包括人类);坚信人类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写出了“我”的信心,“我”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

(3)齐读第8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

(四)赏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加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使用不同的语气。自设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板书设计:

坚韧、

最美、最珍贵 无私 保护 环境

、 悲壮

篇13: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

5.学习选用课外信息资料辅助阅读。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邓世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黄海海战的录像片段、师生准备有关的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故事导入。

1.过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炮声还在我们耳边隆隆作响,英雄的动人事迹还在我们心头回荡,我们又将走进另一次更为惨烈的战斗场面,走进另一个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

2.故事导入: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谁能给大家讲讲《海上英魂》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4.板书课题:23.海上英魂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帮互助,讨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3.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你记住了谁?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了吗?还有你喜欢的词语、不懂的词语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词语卡片。

硝烟弥漫往来奔突纵横驰骋伤痕累累热血沸腾海上英魂炮声隆隆

劈波斩浪惊慌失措火光冲天慷慨殉国永载史册英勇抗敌邓世昌

呼啸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殊死较量径直同归于尽

这一课可积累的好词语很多,同学们先来读一读。

2.同桌互帮互学,认读生字新词,讨论理解词语。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读准“召(zhào)集”。说说你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奔突:横冲直撞地奔驰。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尤指由于迅速运动而产生的声音。

屡中敌舰:多次击中敌人的军舰。

频频:快速地,连续地。

径直:笔直。

殉国:为国献身。

纵横驰骋: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

4.写字。

指名说说本课的8个要求会写的字要注意些什么。提示学生注意“略”右边是“各”不要写成“备”;“隆”右边中间的“一”不要丢掉;“痕”字的“艮”上不要加点。描红后书写。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小组内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五、作业设计。

1.熟读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本文。

3.查阅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

1.快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二、品读感悟。

1.情境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时间:1894年9月17日

地点:黄海海面

事情:海战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海战录像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你们查阅了资料,了解了甲午战争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洋舰队,介绍一下黄海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一位人物的事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

4.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军舰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朗读体会。

5.理解朗读重点句:

(1)“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驰骋,频频发炮,屡中敌舰。

指名读,评价。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致远”号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在海战中表现突出,狠狠地打击了敌舰,是一只骁勇善战的军舰。)读到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欣慰、激动、期望)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邓世昌见旗舰受损,北洋舰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毅然在自己的舰上挂起帅旗,指挥其他战舰统一对敌,保护“定远”号。

“毅然”是什么意思?果断地、坚决地。

读读这句话,想想,邓世昌这样做,对北洋舰队有什么好处?但是会给自己的战舰带来什么后果?(可以使失去统一指挥的而陷入混乱的北洋舰队重新团结起来,但会使自己的战舰吸引更多的炮火攻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什么?

请大声朗读,读出你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

(3)在这危机关头,邓世昌把所有官兵召集到甲板上,果断地命令道:“撞沉敌军旗舰‘吉野’号,与敌同归于尽!”

邓世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命令的?(弹药用光,船身倾斜,即将沉没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他们可以逃生吗?)

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热血沸腾心情读出来吧!

(4)邓世昌亲自掌舵,双目圆睁,紧紧盯着“吉野”号。“致远”号冒着浓烟,劈波斩浪,像一条火龙,径直向“吉野”号冲去。

出示图片资料,体会人物的感情,练习朗读句子。从人物的神情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邓世昌在想什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与敌舰同归于尽)读出对敌人的愤恨和同归于尽的决心。

将这两句与前面的第一句比较,想想此时的“致远”号和开战之时的“致远”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一样的勇猛,一样的一往无前,但此时的“致远”已经受到重创,即将沉没了。)

读到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悲愤、崇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一声巨响,“致远”号顿时火光冲天,舰身缓缓沉入大海,舰上所有官兵随战舰一同沉没。邓世昌带着遗恨,慷慨殉国!

“致远”功败垂成,在最后关头,不幸中鱼雷沉没。多么惨烈的场面啊!这样的遗憾,难道仅仅是邓世昌的遗憾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在这句话里,一起来读吧!

三、总结拓展。

1.你能向大家简单地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可以互相补充。

2.故事给你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3.出示句子:大海的巨浪吞没了邓世昌和官兵们的身体,但他们英勇抗敌、为国献身的英雄事迹却永载于史册。

4.结合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谈谈你所了解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

6.总结: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巨大,日本舰队也有很大的损失。但李鸿章却命令他的所有舰船从此全部躲到威海卫港内,致使北洋舰队十五艘舰船、十三只鱼雷艇不战而降。

1895年3月,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7.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历史的教训,迎接新的挑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阅资料,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23.海上英魂

1894年9月17日 黄海

邓世昌“致远”号

(旗舰受伤--保护旗舰--受伤撞敌--慷慨殉国)

上一篇:教师的美作文1000字下一篇: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