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节日的诗句

2024-04-07

写节日的诗句(通用12篇)

篇1:写节日的诗句

有关写节日的诗句

1、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3、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4、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5、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7、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8、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9、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1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3、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5、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16、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7、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8、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19、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0、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1、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2、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23、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5、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26、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7、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8、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9、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3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1、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3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3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9、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40、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41、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2、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4、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5、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47、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8、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9、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50、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52、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53、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5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5、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56、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57、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58、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9、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0、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61、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62、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6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64、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5、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66、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67、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篇2:写节日的诗句

1.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3.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5.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7.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8.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9.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10.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1.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2.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y》

14.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5.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6.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8.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9.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0.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21.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22.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3.鼎中炼熟丹砂。——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4.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5.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6.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7.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8.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浮抖峤醣·七夕》

2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30.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1.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32.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33.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5.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8.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39.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0.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1.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4.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5.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7.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48.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N《洞仙歌·中秋》

49.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0.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篇3:古代节日的祭礼

一、祭天地

在传统礼俗中,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在初民眼中那是万能有力的主宰。人类的起源、天地的开辟、季节的变化,无不与天结缘。人们根据已知的事物,凭借着感性的、质朴的思维方式,把这些自然物的一些表现,加以拟人化、形象化,出现了天神的观念,因此,天、地、日、月、星辰等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2005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在遗址保护大厅发掘出土了一个椭圆形石柱,高约80厘米,柱身有加工痕迹,考古学者推断,此地应为半坡人举行祭天礼地的场所。也许这就是人类较早的精神产品之一。

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祭祀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祀地,一定的成员,一定的服饰,一定的祭品,又有一定的仪式。西周祭天有一个专有名词称“郊”,祭地称“社”。《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郊祀礼就是国君在京城郊外设坛,行郊祀礼。秦人在旧都雍(今陕西凤翔县)郊外筑坛行礼。他们以十月为岁首,国君亲临郊外祭天神,规定“三年一郊”。汉初祭法一如秦制,元旦祭天成为通例。汉武帝即位后行郊祀礼更为频繁。俄而在长安南郊祭泰一,俄而在甘泉宫(今陕西淳化县境)立泰一祠。甘泉宫距长安三百多里,好在汉武帝好动不好静,喜欢游历,为了敬天通神,跑三百多里,也乐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定郊祀礼,令一代词宗司马相如等多人为诗赋,大音乐家李延年配乐作《郊祀歌》十九首,赞美天神,歌咏神灵、祥瑞。《郊祀歌》执笔者多为才华横溢的文豪,文字多陈歌舞乐声之盛。制作郊祀歌以供祭天地。

祭天神除岁首外,冬至祭亦十分隆重。《周礼·春官》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魅。”又说:“凡乐……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历代帝王依照天圆地方的原则,每年冬至到圜丘行祭天礼,夏至方泽行祭天礼。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一日冬至,天未明,武帝行拜天神泰一之礼。

冬至日白昼虽短,但从这天起太阳回归,阳气上升,“阳气始,君道长”,值得庆贺,人们视冬至为大节,有“亚岁”之美誉,把冬至和元旦视为同等重要,冬至的首要礼仪是祭天。那时,人们认为天是意志的人格神,是人间最高的主宰,帝王是天神之子,是上天的人间代表,奉天承运,依照天神的意志管理天下事。因此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汉代,认为冬至不仅是推算历年的天文点,而且是通过祭天沟通天神的最佳时间。所以《史记·封禅书》说汉人“冬至日,祀天于南郊”。

古代除冬至祭天外,元旦或久旱求雨时祈谷,也祀天于圜丘。《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以“元旦祈谷于上帝”,后来定为上辛日祭天。上辛日为农历正月上旬辛日。汉制,以上辛日祭天,《史记·乐书》曰:“汉家常以正月上旬辛日祠太一甘泉。”甘泉宫有黄帝祭天的圜丘,汉帝于此祭天。唐代圜丘建于长安城南明德门外(今西安南郊天坛东路)。明嘉靖九年(1530)仿南京形制,在北京前门外永定门内建圜丘,用蓝色琉璃砖砌成。嘉靖十三年(1534)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天坛内建有祈年殿、祈年门等,体现祭天的主旨。天坛祭天是在黎明前举行,大灯笼高悬,燎炉焚松、柏木、檀香木,香烟缭绕,仪式非常隆重。

祭地礼和祭天礼一样,都是自然崇拜的产物。在充满自然信仰的时代,初民的采集、渔猎,都依赖土地,土地为万物之源。当此之时,初民自然容易把土地神化、人格化。商周时代,古人已将土地作为礼敬、献祭的对象,人们常以皇天后土并称,皇天即天神,后土即地神,或称“社”。社是地神,又是祀神的圣地。祭地礼与祭天礼不同之处是它具有公共性、等级性。国家有“太社”,王室有“王社”,诸侯国有“国社”,诸侯有“侯社”,大夫以下与百姓一起按地域立社。汉代以前立春后第五个戌日祭社,汉代以后增添了秋社,约在秋分前后。间或也有四时致祭者。古代祭社于方丘。方丘又名方泽,后称地坛。它既是祭祀之所,也是测天的宝地。初民认为天圆地方,方丘为方形。汉成帝时定郊祀于长安之郊,汉明帝中元二年(57)在洛阳北郊祀后土。唐代祭地为大祀,方坛建于宫城北,明清地坛也建在城北,与天坛南北对应。

古代祀社神之日称“社日”,这是初民对土地崇敬和膜拜的重大节日。尽管官方祭社斋戒,庄严、隆重,祭品丰厚,但缺少民间村社祭祀所具有的娱乐性。民间祭社即使在穷乡僻壤,社日人们准备社酒、社肉或其他社饭,异常快乐热闹。社祭时先祭神,之后分享社酒、社肉,左邻右舍欢度社日。这一习俗传承到隋唐,依然如故,唐诗人王驾《社日》写道:“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王驾不可与李、杜比肩,亦无王(维)、白(居易)盛名。但他的《社日》诗影响大,没有被掩埋在时间的烟尘中,千古留名。从“半掩扉、家家、醉人归”,可以看出唐代社日十分火爆,人人参加,个个兴高采烈,集体欢宴,醉人的社酒,美味的社肉,大家分享,异常热闹,是一个散发阳光气息的节日。

在祭天祀地礼仪中,值得关注的是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大戴礼·保傅》载:“封泰山而禅梁父。”封,在东岳泰山,禅在泰山下一个名叫梁父的小山行礼。封与禅往往同时举行,这是受命于天,改朝换代的盛世明君告天的大典。最早记载封禅的是《管子·封禅篇》,而将封禅礼付诸实践的第一人是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等少数皇帝曾行封禅礼,其他如晋武帝、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曾议封禅,都因“此事体大”未能如愿。

秦皇汉武等人的封禅,今人看来不过是一次长途旅游或驴友集体登山活动而已。然而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人眼中,那是一个期盼了三十年的大典,以能参与为荣。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谈,病倒洛阳无法参加封禅饮恨而终,当他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件令人伤痛之事。风流才子司马相如,临死前谈及封禅事说道:“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卒业,不可贬也。”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封禅祭天地之礼,虽儒生首倡,方士鼓吹,却是古代政治生活中极为隆重的大典,也是最高的礼仪。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飘忽神逸之笔专为封禅著书。

二、祭日月

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曾发现一些太阳纹、日、月、山等图象,这是初民对日月崇拜的有力佐证。

先秦时代,由于初民生活和天体、天象变化密切相关,人们对日、月、星的崇拜、祭礼和祭天、祭地一样,被纳入礼仪的范畴。

汉高祖刘邦仗剑灭秦,当他称王的第二年(前205),楚汉战争的硝烟尚在弥漫之际,就下诏恢复对天、地、日、月、星辰的祭礼。以后各代帝王都执行这一制度。《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率十八万骑兵,行程一万八千里,举办封禅大典时,也没有忘记行日月祭祀之礼。据《汉书·武帝纪》载:太始三年(前94)汉武帝“礼日成山”。即单独举办祭日典礼,汉武帝钦定的《郊祀歌》十九首中有《日出入》一章,为祀日神的颂歌,也是一首绝好的抒情诗,不仅是《郊祀歌》中之杰作,也是诗歌史上不可多见的佳作。

汉代祭祀日月,制度是:旦拜日,夕拜月。汉平帝时行郊祀礼“其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西汉末,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王莽主政,治礼活动进入新阶段,这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把方士学说、儒家经典和阴阳五行说糅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套繁复的祭祀礼典,史称“元始之制”,在祭祀日月的同时又在长安北郊为日月立庙。汉光武中兴,行“元始之制”,在洛阳筑坛祭日月,把日月尊为六神之一,置于国家大典。唐开元年间把祭日月纳入吉礼范畴。在《唐会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群臣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文献记录。

值得关注的是,蒙古族有自然崇拜之俗,入主中原后,受汉文化熏陶,特别崇拜日月,视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吉凶征兆,决定行止。明清时代,把汉代筑坛祭日月的礼制发扬光大。明世宗嘉靖九年在京筑日坛、月坛,日、月坛均为方形,日坛亦称朝日坛,月坛亦称夕月坛。日坛在朝阳门东南,月坛在阜成门外西南南礼士路西,与日坛东西对应。明清时代,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已是定制。

古人崇拜日月,爱日月,咏日月,祭日月,自然而然地成为传统节日文化中极富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千百年来,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无数墨客骚人把赞月作为重要课题,他们让月亮按照自己的喜好运转,或以人事相托,或以兴衰依附,或以悲欢寄寓,千姿百态,令人目迷神荡。

应该补叙一笔,古代除对天、地、日、月、星辰祭祀外,还祭祀名山、大川、雷、电、风、雨、火和动植物等。由于各地自然环境不同,人们所崇拜祭祀的对象也有所不同。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昔日传统祭祀习俗日在复苏,山东泰安市举办泰山文化节,青岛再现传统祭海仪式,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祈求平安丰收,倡导生态保护,成为民俗文化的盛宴。

三、祭祖先

在史前社会的民俗信仰中,除自然崇拜,还有祖先崇拜。1981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辽宁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座五千年前的女神庙,一尊女神头像,还有人工筑的祭祀坛。成都羊子山三级土台等祭祀台的发现,告诉我们红山文化后期,初民已进入祖先崇拜阶段。他们对造福于氏族的领袖或英雄举行祭祀活动是不言而喻的。大约从西周起,把祭上帝与祭祖宗并列,又将祖先崇拜之俗具体化为一系列繁缛的祭祖礼仪,确立了敬天尊祖观念,上帝是天上的主宰,天子是地上的主宰,祖先是冥世的权威,家长成了一家之主。从此,人人崇拜祖先,节日祭祖,自古迄今不衰。

传统节日中除中秋节外,大都萌芽于先秦,定型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盛世,也是社会生活伦理化的时代节日文化最辉煌的一页。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光武,无不以孝治国,节日祭祖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古代帝王祭祖的地方称“宗庙”,宗庙是国家的象征。

宗庙制度,前有庙,后有寝。庙是祭祖之所,是帝陵的正殿,寝是宗庙的后殿,亦称“园寝”,是放置墓主衣物的地方。“宗庙、园寝”的祭祀都是国家的大典,礼仪隆重,还有祭庙之乐。汉代称《房中乐》为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当时中央政府设有专掌祭礼的官,初称奉常,后更名太常,大凡新皇帝即位、分封诸侯王、大将出征都要告谒宗庙。苏武出使匈奴,被囚十九年,昭帝时回国,特令以太牢谒武帝园庙。可见汉代宗庙制度十分严格,“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汉书·韦玄成传》)

汉代重视祭祖扫墓之礼,汉光武刘秀中兴,于建武十年(34)至长安,“事十二陵,躬祭于墓边”。(《后汉书·光武帝纪》)皇帝首倡,上行下效,拜扫之风大兴,将士出征,官吏加官进爵都要回乡扫墓,并以此为荣。

汉制,皇帝节日典礼后,要赐予老人布帛、粟米、酒肉,表达对老年人的关照,以示普天同庆,这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中是不绝于书的。汉朝各代皇帝对老人赐物极重视,西汉三十次,东汉二十五次,这在古代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中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赐物尤多。

汉代民间祭祖虽然没有帝王声势大、利益多,但十分庄严。汉人节日祭祖,主祭者、执事都要沐浴戒斋,到了吉日,人们敬神献酒后,全家无论尊卑大小,依次列坐先祖位前,齐献椒酒或屠苏酒,称觞举寿。当时习俗,因犯罪判刑者,不可上坟扫墓,也不参加祭祖之礼。

在祭祀祖先的礼俗中,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将祀祖扫墓的时间定在寒食节。据《旧唐书·唐玄宗纪》载,寒食节上坟扫墓已约定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扫墓。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年(732)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自此,寒食扫墓用诏令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并且列入五礼之中。每逢清明节到了,“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成了唐代社会的重要风尚。唐玄宗不仅提倡寒食节扫墓,也重视尊老敬老,开元二十四年(736)八月初五千秋节(玄宗五十岁生日),唐玄宗宴请群臣和京城父老,大家同坐共饮,以示尊老敬老。天宝十载(751)他亲自到南郊祭天,典礼完毕,下诏赏赐群臣,又赐予天下七十岁以上老人每人绵帛五段,粟米二石;八十岁以上老人绵帛三段;粟米三石;百岁以上老人绵帛五段,粟米五石。类似这样的赐予,对于盛唐时期的帝王来说是很普遍的。

节日祭祖的汉风唐韵传递到清代,1747年,将祭祀仪式规范化,颁布《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族祭祀程序先祭祖,后祭天。祭祖之俗分为常祭,大祭、小祭两类。常祭是每月朔日(初一)望日(十五日)早晨举行祭仪,民间祭祖由族长或家长代表去祠堂祭祀。大祭则选择元旦、元宵、春分、清明、伏日、端午、中秋、重阳、秋分、除夕等节令举行,尤以春、秋两次大祭最隆重,祭祀前三天,族长要沐浴斋戒,吃素戒酒,不近女性,摒除杂念,而家族中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参加,无故不到者要受罚,但是不肖子孙,如不孝不悌、奸淫赌盗、职业低贱者都被剥夺祭祀资格,入赘或出赘者,都不能参与本族的祭祀。凡参加祭祀的宗族人,最后共同饮酒,大块吃肉,称为“祖宗赐食”,或者聚饮,全族人在一起饱餐一顿。

祭祀活动的举办,大大增强了民族协作意识和家族凝聚力,民族文化由此一代又一代延续和弘扬。

篇4:教你写节日贺卡

怎zěn样yànɡ写xiě贺hè卡kǎ?首shǒu先xiān选xuǎn择zé(或huò者zhě自zì己jǐ设shè计jì制zhì作zuò)一yì张zhānɡ最zuì理lǐ想xiǎnɡ的de卡kǎ片piàn,然rán后hòu写xiě上shànɡ几jǐ句jù真zhēn挚zhì的de祝zhù福fú。祝zhù福fú语yǔ一yì般bān包bāo括kuò四sì个ɡè方fānɡ面miàn:1.顶dǐnɡ格ɡé写xiě称chēnɡ呼hū;2.从cónɡ第dì二èr行xínɡ开kāi始shǐ,简jiǎn洁jié地de写xiě下xià你nǐ最zuì想xiǎnɡ说shuō的de话huà;3.在zài右yòu下xià方fānɡ写xiě上shànɡ你nǐ自zì己jǐ的de名mínɡ字zi;4.在zài名mínɡ字zì下xià面miàn写xiě日rì期qī。你nǐ觉jué得de张zhānɡ静jìnɡ同tónɡ学xué自zì己jǐ设shè计jì的de贺hè卡kǎ怎zěn么me样yànɡ?

贺hè卡kǎ适shì用yònɡ范fàn围wéi很hěn广ɡuǎnɡ,只zhǐ要yào是shì遇yù到dào喜xǐ庆qìnɡ的de日rì子zi都dōu可kě以yǐ写xiě,如rú元yuán旦dàn、春chūn节jié、生shēnɡ日ri、圣shènɡ诞dàn节jié、母mǔ亲qīn节jié、父fù亲qīn节jié、教jiào师shī节jié等děnɡ等děnɡ。赠zènɡ送sònɡ的de对duì象xiànɡ可kě以yǐ是shì老lǎo师shī、同tónɡ学xué、亲qīn人rén、朋pénɡ友you以yǐ及jí其qí他tā让rànɡ你nǐ尊zūn敬jìnɡ和hé喜xǐ爱ài的de人rén。

怎zěn么me样yànɡ,会huì写xiě了le吗mɑ?元yuán旦dàn、春chūn节jié都dōu是shì最zuì值zhí得de赠zènɡ送sònɡ贺hè卡kǎ的de时shí候hou哟yo,赶ɡǎn紧jǐn准zhǔn备bèi,给ɡěi你nǐ喜xǐ欢huɑn的de人rén写xiě一yì张zhānɡ贺hè卡kǎ吧bɑ!如rú果ɡuǒ你nǐ会huì使shǐ用yònɡ电diàn脑nǎo,还hái可kě以yǐ写xiě电diàn子zǐ贺hè卡kǎ呢ne!

篇5:写节日生活的古诗句

2、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4、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5、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6、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7、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8、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9、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2、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3、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5、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6、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8、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9、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篇6:节日的古诗诗句

1、两情缠绵忽如故。——王建《七夕曲》

2、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5、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6、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7、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8、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10、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1、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2、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13、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4、梦魂偏记水西亭。——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5、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6、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1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9、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2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2、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23、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2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5、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2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7、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2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9、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0、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1、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33、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4、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5、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36、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38、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39、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0、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1、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2、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3、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5、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46、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7、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8、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9、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5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51、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53、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54、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55、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6、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57、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8、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59、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60、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61、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62、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63、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64、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5、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66、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67、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68、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70、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1、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72、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7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74、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75、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7、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78、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79、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篇7:七夕节日的诗句

2、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4、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5、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8、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9、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浮抖峤醣辍て呦Α

10、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1、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宋・杨璞《七夕》

12、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唐・刘禹锡《七夕二首》

13、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4、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5、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6、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7、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8、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9、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20、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1、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22、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3、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唐・刘威《七夕》

24、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5、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6、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2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28、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30、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1、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3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33、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唐・卢纶《七夕诗》

34、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5、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6、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7、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38、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3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0、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篇8:描写节日的诗句

2、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5、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7、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8、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9、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0、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1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1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6、羽书万里飞来处。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17、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篇9:描写节日的诗句

关于描写节日的诗句

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3、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8、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9、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0、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1、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12、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13、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14、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7、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0、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6、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7、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8、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3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2、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4、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6、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37、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8、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9、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0、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1、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45、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6、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7、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48、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2、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5、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5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7、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8、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60、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61、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2、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3、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6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5、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66、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7、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68、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9、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70、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71、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2、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篇10:描写节日的诗句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篇11:描写节日的诗句

【宋】王安石

唐·张演《社日村居》(又作王驾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篇12:描写节日的诗句

关于描写节日的诗句

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3、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8、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9、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0、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1、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12、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13、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14、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7、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0、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6、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7、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8、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3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2、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4、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6、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37、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8、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9、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0、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1、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45、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6、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7、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48、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2、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5、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5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7、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8、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60、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61、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2、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3、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6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5、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66、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7、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68、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9、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70、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71、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2、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上一篇:因为,所以快乐作文800字下一篇:公司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两会”及春节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