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普法辩论主题

2024-06-05

社区普法辩论主题(精选3篇)

篇1:社区普法辩论主题

普法辩论赛方案

一、活动背景:

宗旨:本次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开拓同学思路,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以“小学生能不能上网”为宗旨,关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从小学法懂法的思维。巩固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思,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

六年级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辩论赛流程,并在班内挑选选手。学生明确辩论主题后收集相关资料,做辩论准备。

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

六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辩论比赛,推荐本班最佳辩手后在年组组队;进行集训。

第三阶段 辩论展示

(2013年3月 下旬,确定辩题后,年组小队抽签决定正反双方,在报告厅进行辩论展示。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组负责人:总负责:

组长:六年级班主任

参赛班级:六年级,以年级为单位组队,组成正方反各2队,每队6人(男女不限)

五、比赛规则及流程

(一)时间

全场总计用时40分钟:

(二)流程

1、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3 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立论)(3 分钟)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2、攻辩

(1)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三辩或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2分钟,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2)正方三辩向反方二辩、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二辩、三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2分,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注: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方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2分)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2分)

(注:要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

1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5、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 8分钟,双方总计 16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若某一方的选手已连续发言四次以上,其中一人未参与发言,将做扣分处理。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6、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7、观众提问 每方各3分钟

观众可向正反方各提一个问题,由双方选派一名选手作答。该环节在正式比赛结束后进行,增加比赛观赏性,不影响比赛结果。

六、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四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七、评委:

学校中层领导:

八、奖项设定:

1、评出最佳团队

2、最佳辩手2人;最佳风采选手3人。

3、评出的最佳6位辩手将组成校辩论队,进一步训练。

附辩题:

六年级辩题:小学生该不该上网

2013年3月7日

篇2:社区普法辩论主题

关键词:传统经典,经典诵读,主题,辩论,有效途径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 “经典诵读”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 什么是经典?

《文心雕龙·宗经》中说:“经也者, 恒久之至道, 不刊之鸿教也”。“经”就是经典意义。这个意义说明经典就是指长期流传中形成的, 并且具有历史传承的思想观念的文本。

我国翻译家刘象遇先生于2005年8月在《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总序中, 对经典进行了界定:首先, 经典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再次, 经典应该具有无限的可读性。再次, 经典应该对时空有较大的跨越性。本文中的“经典”, 是指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传承下来的, 具有丰富的内涵、无限的可读性、较大的时空跨越的、积淀着民族文化精粹的古诗词、古代诗文和现当代的优秀文化作品。

对于经典诵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现阶段也呈现出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如:情景创设法, 分组探究法, 做读书卡片法、话剧表演法等。但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对课题“中学生经典诵读建构与人文素养提升的途径方法”的实践研究, 发现课堂主题辩论是引领中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 在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后, 在一定基础上积累了较多的文化知识, 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正值青春期的他们, 绝大部分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想表现自己的文化积累, 想表现自己对人生独到的见解, 更想表现自己所读经典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所以, 为了给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展示才情的平台, 我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总结归纳出了引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课堂主题辩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 找准被选入教材的一部作品, 或者一篇经典诗文, 或是一位古代作家。

第二, 精心设定出有价值的辩论主题。

第三, 启发鼓励学生在诵读中认真读出自己的发现, 在辩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在学习课文《鸿门宴》后, 首先,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 查阅相关的资料, 为辩论会做准备。其次, 设定辩论主题:“项羽, 我心目中的英雄!”并且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大阵营。再次, 鼓励学生再次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要做辩论会的主人, 通过阅读经典, 争取在经典中读出自己的发现, 积极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其中一位同学代表正方发表了他的看法:项羽, 我心目中的英雄。他陈述理由如下:项羽经历的多次战争, 如灭秦和楚汉战争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 每攻必克。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个故事, 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 两军对垒的时候, 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 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 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 楼烦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 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 自己出来了, 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 大吼一声, 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调头就跑, 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英雄气概是没的说的。这位同学通过讲一个来自于课外的故事的方式来表明他的观点, 说明他在课外肯定查阅了相关资料, 阅读了相关的书籍, 使自己的辩论有理有据, 使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另一位同学代表反方发表了他的看法: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理由如下:首先, 他的“妇人之仁”导致了他的失败。由于他的“妇人之仁”使得他在鸿门宴上不但没有杀了刘邦, 反而还招待刘邦, 与其一起喝酒。在自己谋士范增的再三暗示下仍然无动于衷, 最终放虎归山似的放走了刘邦。以致后来被刘邦逼得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其次, 他的自傲, 他的暴烈, 他的优柔寡断, 他的多疑, 他的刚愎自用等性格弱点, 早就注定了他最终的失败。他居功自傲, 鸿门宴上, 自己南向坐, 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从骨子里轻视实力比自己弱小若干倍的刘邦。正因为这个心理, 才使得自己在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大好时机, 并且对当时范增的再三举玦暗示熟视无睹, 无动于衷。至于他的暴烈、他的多疑……这位同学的发言紧扣了课文内容, 让我们从中感觉到了他学习钻研课文时付出的多于别人的精力和努力, 也让我们分享了他的探索精神。

辩论会上, 同学们唇枪舌剑, 精彩纷呈, 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个代表见解独到, 说理充分、清楚、有力。这样的辩论会, 不但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 而且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才情, 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的语文知识储备。

篇3:老法院院长的社区普法情

经历:已在基层社区工作15年

“大妈,请问您认识扬庭椿吗?”“认识!认识!我们社区的大法官、大律师呀!你有什么事吗?在南里,你有事找杨法官就对了!”在潘家园街道,“有事找杨法官”已经成为社区居民遇到困难时的口头禅。杨庭椿是居民中间有求必应的热心人。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社区大法官”。

从法院院长到社区普法志愿者

杨庭椿是社区普法教育的组织者,宣讲者,是邻里之间化解矛盾的调解员……说起来,这还得从1997年那年说起。

老党员、老法官杨庭椿,退休来街道之前担任过朝阳区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曾获得市法院和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12月,杨老退下来后,也本想放松放松,偕老伴到名胜古迹转转、写写生,到儿女家走走、看看孙儿外孙,在家安度晚年,一享天伦之乐,可是他再一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正局级领导、高级法宫,自己应老有所为。用他的话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写好自己晚年历史。”况且多年的工作习惯和长期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职业习惯,他在家里依然“闲不住”。他几乎天天依然在大量地阅读文件资料,关注法律界的动态。此时,正值普法教育在各行各业中掀起。就在这时,他参加了一次由街道组织的宣传服务活动,社区里前来咨询的居民人数之多,完全出乎杨庭椿的意料。他说:“来咨询的人大多是由于有纠纷,不知道怎么去打官司,也不知道怎么去依法维权,造成种种不满情绪。其实他们问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法律常识,但就是因为好多人不懂这些法律常识,付出了不少代价。”开弓没有回头箭,老杨的法律志愿小分队的建立就成为社区一景。潘家园南里社区也由此开始了法制服务型社区的建设之路。

从此,他把自己几十年法律工作的经验奉献给了社区,为居民排忧解难。针对居民在咨询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门的讲座,如开展“民事诉讼风险提示”讲座,开展“教你如何打官司”讲座等。他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法律工作者,在他的带领下,已有十多名高级法官参加了社区法律志愿者队伍,住在本地区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也加盟到这支队伍中来,使影响进一步扩大,使潘南社区的法律宣讲团名声更响亮。根据广大居民的推举,街道党工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亲自为杨庭椿颁发“法制学习形象大使”授带。

在2003年朝阳区人大换届选举中,杨老以高票当选为朝阳区人大代表。他一上任,便深入广大居民之中广泛征求意见。比如辖区内有—条小路由于不在规划内,又涉及多家产权单位,多年没安路灯,给居民和过往行人带来不便,他积极向街道社区提议,主动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通过多方努力,这条小路终于告别了黑暗,迎来了光明,这条路安装了26盏路灯,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对此更是非常感激。

平息家庭纠纷,化解怨气怒火

平息家庭纠纷,化解怨气怒火,杨老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说,尽量减少诉讼,有助于处理好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维护居民之间的团结,促进家庭、邻里、社会的和谐。对不应起诉的、暂时不宜起诉的以及不值得起诉的咨询者,耐心说服他们不起诉,特别劝阻那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暴还暴”的错误举止。

记者看到,在接待群众时,他特别善于倾听,哪怕是“气话”,他也要耐心听完。他知道,只有了解真实心理,才能“对症下药”。

居民余大妈的女儿要求与丈夫离婚,就孩子归属等问题多次找他咨询。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他从婚姻法的角度、从庭审判决的角度等分别向她进行了解答。余大妈在有些问题上想不通,他就耐心开导,直到对方想通为止。最终,余大妈认同了法院的判决,压在她心里的怨气和怒火也慢慢消除了,对杨法官更是感激不尽。居民刘老汉跟儿子闹家庭纠纷,多次吵吵嚷嚷走进社区的“法官服务室”论理。杨法官为此出面认真听取了整个事情的经过,经辨法析理,父子很快握手言欢。

记者也了解到,杨老做居民的调解工作有这么些法子。比如,对诉求没“找对门”、“告对人”的一些群众,他都耐心向他们讲诉讼常识。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如医疗事故纠纷,他都慎重解答。对一时间答复不了的涉法问题,他说要查清后回答。对在诉讼中不宜回答的问题,他婉言解释。对“走后门、托关系”的人做到与老百姓一样一视同仁,既维护双方权益,又不使矛盾激化。很多咨询者是愁眉苦脸来,高高兴兴走。在法律讲座中,他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受到大家广泛好评。

多年来,杨老他们默默地为社区不少居民进行过大量的诉前调解,为法院减轻了压力,挽回了面临破裂的亲情。一位因此而撤诉的居民感动地对记者说,杨老他们从事的真是一项积德行善的工作,要不是他们指点迷津,为了房子,我和我兄弟可能早就闹掰了。一些“打官司”获胜和法律咨询受益者主动拿出现金和礼品赠送他,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一名姓于的下岗女工从平谷区来到社区要找这位老法官,社区的居干问她找杨法官有何事?她说,他们家因遗产问题发生了激烈纠纷,差点闹出人命案,听到了很多有关杨法官组建的法律咨询队为民解难的事迹,便慕名而来了。通过杨法官的热情、耐心、细致的指点她和姐姐得到了应得的财产。为了感谢他,姐妹两个特意买了份礼品送给他。社区的干部告诉她,杨院长是从来不收礼物的。这名女工有些惊讶地说,杨法官还是院长啊?他根本没有官架子,真是心底无私的好人。

采访手记

上一篇:个案工作实验课程大纲下一篇:荷花淀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