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2024-05-17

二上音乐学期教学计划(通用9篇)

篇1:二上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2019-2020上学期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

XXX

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又将告一段落。回顾自己本学期的二年级音乐教学,既有丰富的收获,也有深刻的思考,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提高课堂效率

1.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的想力,从而使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二、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小学二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2.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让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1.在课堂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到校内外的观摩公开课和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本学期我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

总之,这学期的工作令人欣喜的收获,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我们要保留好的做法和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2:二上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我认为在歌曲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好奇心理,从看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导入学习,让学生了解纳西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教学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让学生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应先放慢演唱速度,唱清楚每一个衬词,然后循序渐进加快演唱速度,更有利于歌曲的教学。还可以将纳西族人“对歌”的风俗运用到熟悉歌曲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对歌”活动中熟悉歌曲,体验纳西族小朋友边劳动边唱歌的情景,感受其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用身势动作参与演唱,启发学生感受身势动作如何与歌曲力度相吻合,在活动中体验纳西族人劳动时快乐的心情。在学生熟悉歌曲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进行“领、合”练习。

《金铃铛》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这首歌中“x —”的节奏贯穿始终,在学习中我针对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事物——钟摆的声音“噹 —”,来辅助教学,通过实践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感知、体验了“x —”在歌曲中的时值。

同样,结合“x”用鸭子叫声“嘎”来为歌曲设计“x x —”形式的伴奏谱,不仅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了伴奏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重要性,而且使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技能。

本课最后句由简单的二声部,这是本学期第一首加入二声部的曲子,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先学会全曲,第二课时学习二声部的乐句,并为歌曲加入伴奏乐器丰富曲子。但是在教二声部时学生还是比较难掌握乐曲的和声效果,这是我今后要解决的难点。

《阿凡提骑驴》教学设计反思

《阿凡提骑驴》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儿童歌曲,节奏规整、有动感。结合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音乐律动活动,以此来感受音乐的恒拍和典型的节奏。律动一:感受乐曲的恒拍,律动二: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活动更有层次,我设计了律动三:综合感受音乐。在每个律动中,根据音乐形象设计有趣味和符合音乐特点的声势动作。

这首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音符“7”在旋律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音,同时也是本课中一个新的、重要的知识点,为此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7”的音高,并掌握的“7”手势。

在本课中也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 在学生唱歌之前,应该详细地介绍这首歌曲的情绪,让学生明白该带有怎样的感情去唱这首歌。

 这节课整体来说唱的部分时间少了些,可以分小组多唱几遍。 难点没有完全突破,最后一句可以反复多练习几遍,并进行教学检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积极反思,改正做的不足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反思

篇3:人教版二上《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1.在师生交流对话中自主建构学习任务: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认读、理解“骆驼、证明、认输、评理、园子、围墙、茂盛、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跪下前腿、往门里钻、又窄又矮、大模大样”,书写“证明、认输、评理”);熟读课文,会讲故事。

2.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方法和过程的建构。

3.通过语言的积累和迁移,实现语言的增量,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寓言

喜欢听故事吗?听过哪些故事?(童话、神话……)有一类故事,很短小,讲完了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类故事叫“寓言”。(板书:寓,就是包含;言,就是道理。寓言,就是包含着一个道理的故事。)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小朋友们课前都读过了,有两个主人公。

2.骆驼

轻声;特点:马字旁,形声字,左右结构;范写(自主提醒结构),书写练习。

3.羊

后鼻音,独体字(结构舒展,注意横线间隔均匀);范写、书写练习。

4.和

填写完整题目,读课题。

二、建构任务

1.话题

平时学一篇课文,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呀?

2.读书

课文读几遍了?要读熟练,有些还要会背,有趣的故事还要会讲。

3.识字

怎么学?不是老师教,要自己学;借助拼音来学习,还要想办法把字写漂亮。

4.寓意

这是篇寓言故事,我们还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

话题建构:我们先做到一件事儿———读书。你们喜欢怎么读?

老师建议:先大声读一遍,不熟练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再和同桌比赛读,一人一段,看谁读得好;推荐小伙伴跟全班小朋友分享他读得精彩的段落。

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赛读课文。

(3)全班分享朗读。

2.字词学习

话题建构:平时是怎么学习生字词语的?

老师建议: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大家读得不错,能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得很准确。下面借助拼音再巩固一下,然后我们把拼音去掉,再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课件出示注音的词语和不注音的词语)

学习过程:

(1)同桌互读大屏幕上注音的词语。

(2)邀请小老师带读。

(3)挑战自我(针对平时没多大自信的孩子)。

(4)没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读。

3.整体感知

话题建构: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老师建议:骆驼和羊的争论主要是通过他们的对话展开的。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好好学习一下他们的对话就明白了。

课件出示:

骆驼____,羊____,

最后,他们_____。

学习过程:

(1)读题目。

(2)这个寓言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他们是(骆驼和羊)。

(3)骆驼和羊之间发什么了什么事?(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长得矮好,最后他们找老牛评理。)

4.对话学习

话题建构:骆驼和羊分别说了些什么?

老师建议:在课文中画出他们说的话,好好读读。

课件出示:

(1)长得高好。

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2)长得矮好。

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

(3)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说:“……”羊说:“……”

骆驼说:“……”羊说:“……”

骆驼说:“……”羊说:“……”

(4)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5)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学习过程:

(1)学习骆驼的话。

(2)学习羊的话。

(3)朗读、背诵骆驼和羊的对话。

(4)熟读成诵。(板书“认输”)

(5)到底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板书“证明”)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6)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动作指导。

5.学习迁移

话题建构:到底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后,他们找老牛评理。(板书“评理”)

老师建议:

(1)画出老牛的话。

(2)如果他们听懂了老牛的话,互相之间又会怎么说呢?

课件出示: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别人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这也是不对的。”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说:“……”羊说:“……”

骆驼说:“……”羊说:“……”

骆驼说:“……”羊说:“……”

学习过程:

(1)画出老牛的话。

(2)读读老牛的话。

(3)你们读懂老牛的话了吗?

(4)骆驼和羊也听懂老牛的话了。他们再次遇见,会怎么说?

6.课堂书写

话题建构:怎么把字写漂亮?

老师建议:仔细观察字的部件,注意间架结构。

学习过程:

(1)用“证明、认输、评理”说一句话。

(2)观察讨论三个词语的间架结构。

(3)抄写一遍。

篇4:二上《识字6》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材简析:《识字6》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连起来,表面上看是不相连的几组词,实则意义上有联系,且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利于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拟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以“读”为主线,先整体感知,通过读,了解四组词表现了祖国大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再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在诵读中品出词中之语,悟出词中之理,感受词中之情,欣赏词中之景。最后落实生字教学,对要求会认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对要求会写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默、会运用。

教学目标:

1?郾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词语。

2?郾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郾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郾播放歌曲《大中国》。

小朋友,学课文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仔细听!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郾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师: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地形各异,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

3?郾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在登机前,让我们先买票吧。

(评析: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教师通过课件、音乐及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郾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词组。

2?郾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指读——全班跟读。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郾去掉拼音读,分小组读。(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会读的学生获得“机票”。)

4?郾师: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评析:语文教学倡导多读,读能知意,读能生情。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能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尽快地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

三、精读体会

过渡:飞机起飞了,你们想先飞到哪儿去看看呢?

1?郾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图画)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出示词卡“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马儿)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2)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词卡“秋风”)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儿?

2?郾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1)(出示图画)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

(2)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3)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瞧,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投影显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小朋友可以跟着读一读!江南美吗?读词串。女生读、男生读。

(评析:这里顺势引出白居易的诗让学生诵读,虽不做细讲,但让学生读后,进一步感受到江南的美。)

3?郾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过渡: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1)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海岛风光)

哎呀,老师发现小朋友去了海南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课文中就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出示词卡“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指名读、小组赛读。)

(3)每个小组都读得很好!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词卡“椰树”)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

椰树长得很高大,枝叶茂密,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洁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看,不少小朋友都要流口水了,看来你们的心已经被椰树深深吸引了,谁来读好这个词语?试着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郾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小朋友,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1)(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范围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高原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出示图片及词卡“牦牛”)这是生活在高原上的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被誉为“高原之舟”,在那么严寒的高原上,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3)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来读好这个词串!

(评析:教师通过“乘坐飞机”且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地让低年级的孩子们感受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春雨滋润着娇美的江南;海南椰子的甘甜;冰雪覆盖的高原。另外,伴随教师富有童趣的解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骏马、骄阳、高原、江南”的含义。并且串词成句,既让学生认识了事物,又对低年级孩子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四、总结升华

1?郾师:同学们,我们“乘飞机”到了祖国各地。迎着瑟瑟秋风,到了辽阔的塞北草原(教师引读)——(生):骏马秋风塞北;咱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教师引读)——(生):杏花春雨江南;我们又去了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教师引读)——(生):椰树骄阳海岛;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教师引读)——(生):牦牛冰雪高原。

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板画地图)!那就是——中国!

2?郾喜欢这篇课文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指名表演读。)

(评析:再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抒发对地域辽阔的祖国热爱之情,为写句子奠定基础。)

五、学习生字“塞、骄、岛”

过渡:课文学完了,小朋友回头看一看,还有几个生字没有学?

我们先来学习“塞”。

1?郾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指名答。)

2?郾指导识、写。

塞,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红“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板书:岛)有山有鸟就是岛。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红“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骄,这个字读哪个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下边横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左窄右宽)学生自己描红。

(评析:低年级写好字是关键,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笔画复杂、间架结构难以搭配的生字,老师一定要在田字格里范写。)

六、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游览了咱们祖国,玩得也很开心,现在有一批外国朋友也想游览一下咱们祖国,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准备推荐他去哪个地方呢?为什么?请你任选课文中的三个词语写上一两句!

(评析:本节课根据本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上。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轻松、愉快的对话过程。)

总评:

1?郾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渗透课文以外的知识,把学生不熟悉的知识通过图片与老师儿童化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

2?郾以“悟”为主,落实“读”的训练。朗读感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老师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反复训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词中蕴含的情感。

3?郾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有机整合。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气候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唤起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璧光小学

篇5:二上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不足6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源自]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四、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篇6:二上音乐5单元劳动乐教案

劳动乐(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三只小猪》在欣赏活动中,用音乐的方式体验不同劳动生活的节奏、情绪、结构、形象与表现特点。

2.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走它们的步伐。3.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不怕大野狼》。4.能按故事情节进行情境创设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乐曲中间讲的时什么,反复出现的旋律要会演唱。

教学难点:演唱乐曲中间反复出现的旋律,了解音乐中的乐器演奏,和管弦乐曲的特点和概念。

教学工具:教学光盘,教学用书,教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唱动画片歌曲

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应看过不少的动画片,能告诉林老师,你最喜欢那部吗?”(生):„„„(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回答,如:做出动画片里主人公表情或动作来回答,或者演唱动画片里面的主题曲或者插曲来回答等等)(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的片段,你们看!” 欣赏《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段。

二、学习“三只小猪”的念白

老大:我用稻草盖房子,我用稻草盖房子,我吹长笛根本不在意,整天休息最快意。

老二:我用木头盖房子,我用木头盖房子,快快乐乐生活像游戏,拉小提琴我最行。

老三:我用砖头盖房子,我用砖头盖房子,我不唱歌也不爱跳舞,辛勤工作摆第一。

能按节奏朗读念白。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

三、按节奏走步。

师):“小朋友们真棒!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这三段话了,现在老师要请出一组同学跟着我按节奏走‘老大’的步伐,记住边走要边朗读“老大”的这段话哦!”

1、学习‘老大’的步伐——双手摆动踏步

2、学习‘老二’的步伐——双手叉腰踏步

3、学习‘老三’的步伐——抱肩左右摆动(师):“大家学得认真极了!下面老师再请到的小朋友可是要提高要求了哦,你们要按顺序把三只小猪的步伐连起来走,嘴里记得要朗读它们说的话哦!谁有勇气来挑战一下呢?好,你来,还有你„„在座位上的小朋友如果你学会了,就举个手林老师就邀请你加入到队伍中间来!”

4、三种步伐连走(跟音乐)

四、歌曲学习《我们不怕大野狼》

(师):“小朋友们,当‘三只小猪’把它们各自的房子搭盖好的时候,谁出现了啊?”(生):“大灰狼”(师):“老大的稻草房被大灰狼一口气就吹倒了,老二的木头房也被大灰狼吹倒了,它们都逃到了老三的砖头房里,最后,老三用聪明的才智把大灰狼给赶跑了,三只小猪高兴的唱起了《我们不怕大野狼》,你们听!”

1、第一遍聆听歌曲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用“LA”来哼唱旋律

4、小声哼唱歌曲

5、全体起立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6、找对象演唱歌曲

7、拉起手团结起来演唱歌曲

五、创设情景表演

1、三个小组分别请出一位小朋友来进行“三只小猪”的角色扮演,再请出一位扮演“大灰狼”。

2、全组成员一起来进行《三只小猪》的故事演绎。

六、课后小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及随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2.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其多列》编配伴奏

3.知道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比例,读出与跑的长短。教学重点:学习背唱歌曲演唱。节奏音准的把握。教学难点: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伴奏。教学工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我想小朋友们都看过吧,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大屏幕重温一上当时让人激动的场面!(播放课件)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就像五十六朵美丽的花朵在祖国的大花园中竞相开放,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朵美丽的小花吧!(播放课件)。师: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

二、新歌学唱

1.师:哈尼族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生回答(略)你们在家都做过哪些劳动啊如:洗衣服、扫地、擦玻璃、拖地、切菜。让学生随着《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师:那么让我们再随着大屏幕看一看哈尼族的小朋友真的也像同学们一样在劳动吗?(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词,为学生记住歌词奠定基础)。

2.播放歌曲《其多列》的范唱录音,利用幻灯片出示歌词及歌谱。

3.学生聆听歌曲,出示图画挂在黑板上(含第一段的歌词)

4.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再听一遍,可以小声哼唱。

5.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6.复听音乐,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歌词大意。

7.过渡语:同学们知道其多列是什么。

8.解释其多列的含义,和介绍哈尼族。

9.出示哈尼族的图片,让学生竟可能多的了解外来文化。

10.把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打出来,然后把歌曲的歌词带入,念出有节奏性的歌词。

11.把歌谱带去,用模仿演唱的形式,老师弹奏电子琴,一小节一小节演唱歌曲学生举手演唱。

12.老师弹奏乐句,请同学们集体演唱多变,对歌曲有个大概的旋律的概念,跟着音乐一起舞动。

13.同学在这首歌曲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或是不认识的词语吗?(教师向学生解释不懂的词语):“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族的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请你们也来唱一唱这一句,招呼你的小伙伴。

14.有了学习第一段的基础,老师相信大家可以自己学会第二段,请同座位的同学合作试着唱一唱。(随琴轻声唱歌曲第二段)

15.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为了让这首歌的情绪更加欢快,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吧。(找个别同学到台上表演)。

16.以小组的形式比赛表演。

17.为歌曲伴奏。出示以小人图形谱代替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节奏卡,请同学讨论走与跑的长短与歌曲有联系吗?

18.师弹奏乐句,学生演唱并随音乐进行击拍播放伴奏带,与学生一同演唱并按照演奏谱为歌曲伴奏手串铃 ×× ×∣×××∣。双响筒 ××∣××∣三角铁 ×—∣×—∣。

19.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练唱,自己可以创编歌词,师参与到活动中适时机的指导、纠正。

篇7:北交大二上学期社会实践个人感想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216-273)

还记得电影《英雄儿女》里面那句惊天动地的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以及“王成”的原型之

一、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捐躯的“特级英雄”杨根思吗?在今天,这句当年震撼了几代人心房的呼号,悄然变成了一句含义多变、任意调侃的流行语。

还记得那个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吗?曾几何时,一句“向雷锋学习”在全国青少年当中一呼百应,“螺丝钉”精神妇孺皆知。然而,当“雷锋帽”成为“潮人”时尚,网民们忙着为“田亮演雷锋合不合适”大打“口水仗”时,还有多少人记得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呢?

还记得1980年代初,中国女排5次蝉联世界冠军的辉煌吗?那一幕曾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彻夜难眠。体育健儿的彪炳战绩,对于今日丑闻迭出、举国叹息的体坛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全球消除贫穷与饥饿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不过,今年有关袁隆平的报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他挑选豪华座驾和拥有众多靓车的消息。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委联合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于5月中旬启动,8月初,通过各种推荐方式产生的150人候选名单向社会公布并接受民众投票。活动在网友当中掀起的情感巨澜,大大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料,投票数量不断飙升,20天时间就逼近1亿大关。

在这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中,有勇于开拓的人,敢于承担的人,也有甘于奉献的人,勤于创造的人。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说,这100个姓名组成了“一部新中国60年来高尚精神生长、传承和发扬的历史。”“正是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激励着华夏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昂首挺胸,破浪前行。”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许多名字曾经闪耀历史的天空,它的分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有阅历、见识和良知的中国人肃然起敬,保持长时间的静默。

其中,既有王进喜、雷锋、陈景润、焦裕禄、张海迪、杨利伟等被载入史册的公认典范,也有一年前才进入国人视野的姓名,例如在汶川地震中为保护4名学生而献出生命的教师谭千秋,以及颇具传奇色彩的“唐山十三义士”———2008年自费赴冰灾区湖南郴州抢修电力器材,赶往北川支援抢救工作的13位河北农民,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才19岁。

他们当中,既有视死如归、“在烈火中永生”的军人楷模邱少云,有刚刚辞世、海内外为之恸哭的“航天之父”钱学森,也有平凡中见伟大的普通人:从不离不弃,用真情和热泪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民警妻子罗映珍,到凭借舞蹈“千手观音”涤荡国人心灵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正如《南方周末》的一句名言,在他们当中,“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

60年“感动”串起共和国轨迹

“他们的一生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们都曾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动、振奋、欢笑、流泪。”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说,入选100位“感动中国”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时代背景,但他们都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都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燃起了同时代的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激情。

“这些人物好比100个历史坐标,只要把这100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共和国前进的轨迹和方向。”《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总制片人赵鹏对记者说。在他看来,每个年代涌现的“感动人物”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国之初,过去劳动人民做牛做马,深受迫害,在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礼遇。像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鞍钢老英雄‟孟泰,他对苦难和幸福是有极其深刻的体会的,因此他们那一代人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由衷自豪,报效国家的愿望十分强烈。从20世纪50、60年代的英雄模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底层百姓性格中的朴素、勤俭还有吃苦精神,以及当时建设者中忘我投入、兴奋昂扬的干劲和状态,„铁人‟王进喜就是一个最好的事例。”

“从90年代至今,„感动人物‟的身份越来越多元,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干部和基层群众,这本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渐丰富多彩的表征。孔繁森式的人物为何备受推崇?因为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而在他这样的人身上仍然体现了一种君子固穷、甘于寂寞、高尚而纯粹的人格,这是非常稀缺、可贵的品质,也呼应了当代社会精神价值的回归大潮。”

“过时”英雄如何感动当下

1981年,第一个发现并报道张海迪事迹的新华社记者宋熙文,于今年8月第4次采访张海迪,当年那个身残志坚、热情奔放的“玲玲”已是中国残联主席。宋熙文在参观张海迪的新家时,意外发现“竟然没有一张她和名人的合影,没有一张奖状和奖章,所有和荣誉有关的东西都被送进了济南市档案馆,她把荣誉看得很淡。”经常四处走访的张海迪长期患有褥疮,整天在车上颠簸,随时有复发的危险,“甚至骨头也要露出来”。她还有肋间疼痛的毛病,忽然之间就会疼得止不住。

在外人看来,张海迪是“生命之树长青”的巾帼英雄,而但凡读过宋熙文报道的人,就会感受到中国的“保尔·柯察金”50多年的人生路,每一步都是结结实实行走在彻骨的伤痛之上。

:“劳模精神的内涵在衍变和延伸,但本质并没有变化。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无论何时何地,这些都是人类的共识、永恒的真理。”最近几年来,随着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兴起,全国各地面目相似、规格不

一、标准各异的“感动”评选方兴未艾。从一个省份、一座城市,到高校、社区、企业、乡村,“感动”无处不在,尤其是每逢岁末年尾,“感动”之风伴随着人们的倾慕和赞美,愈演愈烈。

“感动热潮”因何汹涌中国?回顾30年前“张海迪热”的深层历史动因,宋熙文分析指出,当时正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基础为建设中心的新时期。在转型过程中,不少人经历着一个从迷茫到寻觅、到适应再到创新的过程。这期间,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盼望有一个新型的、具有导向性的榜样人物出现,因此张海迪引人关注,顺理成章。各个历史时期推崇的模范代表,包括他们带给人们的“感动”,其出现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偶然性是寓于必然性之中的。

篇8:人教版二上《山行》教学设计

1. 借助拼音读准“刘、菊”等10个生字,特别是“残、橙、斜”的读音。

2. 正确书写6个字,重点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

3. 借助画图和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5. 喜欢背诵古诗,并积累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和想象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朗读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时光老人的脚步总是不断前行。春夏秋冬来了又去。有人说,春天是绿色的,因为春天啊,那嫩绿的小草、树叶,那么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说,冬天是白色的,因为雪花给天地间的万物都穿上了洁白的衣裳。如今,秋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能不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生说)

唐朝文人的眼中,秋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山行》,共同感受诗人笔下秋天的美丽。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题目。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如果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就更好了。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可以把后面的这个“行”字,读得绵长一点,就更有诗的意味了。自己试试,一起读。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知道?谁了解他?

二、 初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先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相机讲“斜”的读音)

3.现在,老师想要提高一点要求,你有信心做到吗?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每首乐曲都有动人的节奏,那你能读出诗的节奏来吗?先看这句话“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话应该在哪儿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来?还应该在哪儿停顿?照这个样子,自己读读试试!(真了不起,同学们读得像音乐一样动听!太好了!)

4.那第2句,谁会读?谁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5.第3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两人一起读一读。一会儿我请同桌起来展示,老师来给你们当指挥。

6.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情画意

1.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音乐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读到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为这首意蕴无穷的诗配一幅意趣无尽的画,有信心完成吗?

3.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两行。想一想,我们要在这幅画上先画点什么?好好读,读明白诗的意思才知道画什么。(寒山。)

什么是“寒山”?(什么是高山?什么是青山?)

谁来帮老师把它贴到黑板上?还要添上什么?(石径。)

什么是“石径”?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看看诗里面怎么说的?“斜”在现代汉语中,就是“倾斜”的意思。比如,这只笔,这样拿是直的,这样就是斜的。但在这首诗中,“斜”字的意思是——(弯弯曲曲),那这条石头小路就是弯弯曲曲的。谁来帮老师贴上小路?现在谁来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充满寒意的大山之中,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远远地向山顶延伸。)同学们,深秋时节,这深深的大山,还有这冰冷的石头小路,会给人什么感觉啊?第一行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这种感觉?就让我们把这种深深的寒意带到朗读中去。

还应该画什么?(白云。)

好。老师把白云贴上。还有什么?(人家。)

这个“人家”应该贴在哪儿呢?好好读读这句诗,读懂了,才能贴得对,看看谁能读明白。

你为什么贴在这儿啊?白云生处有人家,从字面上看,是说在白云产生的地方有人家居住。也可以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地方有人家居住。

同学们,想象一下,作者赶了一天的路,十分疲劳。此时,夕阳西下,暮色降临。劳累中的诗人,忽然看到山上的小屋,看到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还有纸窗里透出的暖暖的灯火,诗人心里又会感到怎样啊?(温暖。)那就读出这种温暖的感

觉吧!

(前两行小结)老师描述诗意,同学们读古诗,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看老师的手势,好吗?

充满寒意的大山之中,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男生读——

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人家居住。女生读——

这深秋的大山,给人深深的寒意。男生读——

这云深处的人家,又温暖着路人的心房。女生读——

自己读一读这一行,看看是什么意思?有不懂的字吗?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因为作者太喜欢这傍晚的枫树林了,所以停下了车子。那枫林中究竟有怎样的美景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月的花呀,是春天的花!春天的鲜花是怎样的?你能形容一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说: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春天的花呀,姹紫嫣红,满目缤纷。但这一切,在作者的眼中,都比不上这秋天的枫叶。想不想欣赏一下,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美妙的图画?谁来帮老师贴上去?正是这样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贴作者)在作者的心中,最美的景色莫过于秋天,最美的色彩莫如这经霜的枫叶!齐读,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四、总结朗读,共同充实

图画

1.诗中有画意,诗人短短的28个字,却让我们读成了这样一幅意蕴悠长的画。请大家凝望着这幅图,体会着诗人的情感,深情地吟出这首诗。自己先试试。谁想来当小诗人?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2.枫叶流丹,层林尽染,这夕阳下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还有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尽显秋的韵致。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山中慢慢行走。且行且歌,唱出这首秋的颂歌。一边诵读这首诗,一边走上前来,将你手中的枫叶贴到这幅图上,我们共同完成这样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胜景。

3.自古悲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片片枫叶,摇动着秋天的迷人色彩。同学们,秋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就让我们投入自然的怀抱,欣赏秋天别样的美丽吧!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小学教研室)

篇9:二上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相关教学体会:

一、故事激趣: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保护小羊》一课时,出示大象、熊、刺猬团结一心战恶狼的图画,配乐讲道: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分外的晴朗,一群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冈,吃着又嫩又香的鲜草。突然,山坡上跑来了三只恶狼,眼睛里闪着可怕的绿光,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见恶狼来了,吓得拼命地大喊起来:“大象爷爷救命啊!”“熊哥哥救命啊!”正在远处做游戏的动物听见叫喊声,飞快地跑过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律动导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教新歌之前,我总试着让学生轻松一下,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律动。我在教授《小小雨点》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寻找春天,接着让学生律动《嘀哩嘀哩》,学生很开心,积极性很高。再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大家快来、快点快点),(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融入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三、击乐促趣: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比如:一只装沙的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多声部节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引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听音训练时。请七名同学上台分别带上七个音头饰。然后老师在琴上弹,弹到哪个音,带头饰的那个音的同学就跳出来。或者做打电话游戏:我在琴上弹出三度音程“do、mi”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将抽象、枯燥的听音练习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为了让学生牢记某种音乐符号,我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教学。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站在队伍最后面,曲终歌尾它站岗。”学生猜谜回答:“它是终止线‖”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两双小眼来对望,他们俩个告诉你,回头再来唱一唱。”学生猜谜回答:“它是反复记号︰‖”类似游戏活动妙趣横生,实践证明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表演激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如在教学《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自编小木匠干活时的动作:刨木花的动作;拉大锯的动作由前到后的拉,身体随之运动;开开心心的动作。一小节一小节的表演。将这些模仿小木匠的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六、图画拓趣: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属于形象教育的范畴,都反应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授《粗心的小画家》时,当出示“小画家”画的四条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鸭子,圆耳朵的兔子,没有尾巴的大马四幅图后,学生常会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致使学唱时陶醉在音乐情境之中,边唱边即兴表演,将整个音乐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

七、简笔带趣 教师用生动的、形象的简笔画能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教学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用简笔画把自己感受的音乐的形象描绘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积极地展开想象,把美妙的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在教授《梦幻曲》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听音乐时的感受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当我问道:“还能把当时的想象描绘出来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用蓝色表现夜晚寂静的样子,用了一些冷色调画出了夜晚好多动物都在沉睡的情景……艺术是相通的,一幅幅五彩缤纷、显得有些雅气又不失大胆创造力的画从他们手中随着歌声与音乐流淌出来,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八、欣赏孕趣

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以培养他们欣赏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的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如在教授《洋娃娃的梦》一课时,让学生反复听录音,引导学生捕捉每一跳动的音符,掌握旋律流动的美,同时我带领学生随着音乐摇摆身体,摇头等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出的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方面来。

九、电教渗趣:

上一篇:关于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下一篇:英文书信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