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班级啦啦队口号

2024-05-13

运动会班级啦啦队口号(共9篇)

篇1:运动会班级啦啦队口号

1)、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办好第X届校运动会!

2)、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创造发展体育的良好环境!

3)、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

4)、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5)、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平!

7)、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齐心协力办好城运会,昂首阔步建设新长沙!

9)、发扬奥运精神,创造城运佳绩!

10)、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11)、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生!

1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

13)、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14)、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15)、楚汉名城,喜迎城运盛会;三湘四水,欢聚体坛精英!

16)、三湘赛场展雄姿,九州健儿竞风流!

17)、办好校运会,树立新形象!

18)、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六班,气势磅礴

19)、超越梦想,我心飞翔;彰显青春,激情无限。

20)、今日雄鹰,展翅翱翔,相信自己,永远飞翔。

21)、初一六班,猛虎出山; 初一六班,锐不可当

22)、放马金鞍,勇冠江山 ,风云变幻, 惟我六班

23)、释放激情,放飞梦想,今天明天,由我创造。

24)、青春似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25)、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卓越,争创第一。

26)、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27)、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xx班最强。

28)、亲密五班,合作无间,力挫群雄,舍我其谁。

29)、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30)、xx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31)、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32)、放马金鞍,惟我十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

33)、赫奇帕奇,勇夺第一。就算倒数,也要第一。

34)、拉文克劳,高冷奇葩。体力活动,恕不参加。

35)、斯莱特林,一代天骄。我们院长,长发及腰。

36)、格兰芬多,就是分多。分多分多,就是分多。

37)、六班最强,除暴安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38)、九五九五,生龙活虎。建生建生(班主任),一米六五。

39)、巴蜀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三班,笑傲江湖!

40)、朵朵菊花向太阳,八班同学胜欲强。

猜你喜欢:

1.学校运动会宣传标语口号

2.2019学校运动会口号霸气押韵

41)、努力拼搏,永夺第一。

42)、我精彩,我运动。

43)、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44)、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45)、团结拼搏,永创辉煌

46)、团结、拼搏奋斗。

47)、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48)、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49)、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50)、更强我能、更快更高。

51)、拼搏追娶善学勤

52)、团结拼搏,拼搏进取

53)、努力奋斗,勇敢争先

54)、文明守纪拥抱胜利

55)、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56)、运动起来勇敢第一

57)、天道酬勤健康起来

58)、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59)、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0)、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

61)、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2)、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63)、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64)、把舵扬帆,锐不可挡,奋勇拼搏,气势非凡。

65)、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团结友爱,顽强拼搏。

66)、赶虎下山,驱龙出水,勇往直前,独占山水。

67)、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68)、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69)、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70)、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71)、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72)、齐心协力,再创辉煌,勇争冠军,实力无限。

73)、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无敌。

74)、青春如火,超越自我,励精图治,奋勇拼搏。

75)、认真读书,踏实做人,全民健身,奔向奥运。

76)、三班三班,超越第三,奥运精神,我班发扬。

77)、三班雄风,扬威大众,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78)、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奋勇拼搏,卧虎藏龙。

79)、挑战自我,超越梦想,团结互助,共创佳绩。

80)、同舟共济,风雨同船,拼搏进取,铸就辉煌。

篇2:运动会班级啦啦队口号

2、磨砺意志奋发冲刺

3、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4、勇争第一,不畏强敌这是棋娄人的精神,这是智慧的挑战。

5、球球俱进,分分必得,不畏强bao,所向披靡

6、心声飞扬,唱的响亮!

7、成就梦想,挑战自我!

8、我精彩,我运动。

9、我健康,我欢乐;健康欢乐一齐来。

10、五班五班,谁敢挡咱,比赛竞技,文武双全。

1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期望在终点向你招手

12、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拼搏。

13、五班五班,非同一般;五五,生龙活虎。

14、团结审慎,明理诚信

15、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6、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17、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18、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19、凌云赛场,斗志昂扬

篇3:运动会班级啦啦队口号

由于啦啦队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其动作元素多元化,动作编排的多样性及震撼的音乐,很快得到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喜爱。至2000年中国举办了首届“冰红茶杯”大学生动感啦啦队比赛后,啦啦队运动就迅速在我国校园开展起来,但大部分高校只是把它设立组建为校啦啦队,列入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进行日常训练和参加全国啦啦队比赛,而并未真正开展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去。本文对啦啦队运动的特点及对大学体育教育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在关系体育课程设置啦啦队运动的可行性。

1 啦啦队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1.1 啦啦队运动的定义

啦啦队运动的英文为(Cheerleading),它是在音乐及口号的衬托下,借助标语、道具等不同手段,通过队员舞蹈动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的技能技巧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集体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

1.2 啦啦队运动的特点

啦啦队运动充分体现着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啦啦队运动的技术风格不同于健美操和舞蹈,它更加体现所有肢体类动作过程中通过短暂加速度和定位制动来实现啦啦队运动特有的力度感,啦啦队运动要求运用各种啦啦队基本手位、步伐、跳跃并结合多种舞蹈元素、口号等,通过多种空间、方向与队形、节奏的变化展示啦啦队运动的项目特点。因此,它的动作编排和设计极具个性化,节奏感强,花样繁多。啦啦队运动所传递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啦啦队运动符合了大学生好奇好胜,追求多变,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需要。

2 啦啦队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

2.1 啦啦队运动的音乐、口号

音乐作为啦啦队运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烘托气氛与激发灵感的作用。啦啦队的动作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音乐的风格指导着动作风格,音乐的强弱变化是动作的力度与起伏的内在条件,使动作与音乐在结构上产生联系。欢愉明快的音乐可以快速地调动人的兴奋性,影响人的情绪,这也是啦啦队运动多选择曲调欢快、节奏强劲的音乐作为伴奏的重要原因之一。

口号是啦啦队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技巧啦啦队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成套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放在成套动作的前、中、后。啦啦队口号是体现队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简短有力、热情洋溢、激励人心、鼓励士气的口号,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创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使低沉的课堂气氛转变为活泼、热烈、富有生气的教学课堂。

2.2 啦啦队运动的道具

啦啦队运动的道具是啦啦队在进行展示过程中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如小旗、花球、纱巾、标语等。它主要烘托啦啦队运动的热烈气氛,它不仅影响队员、观众的情绪,同时也是啦啦队运动文化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道具,带到课堂上,进行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并由课堂向课外渗透,让学生通过制作小道具去体会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体育乐趣,以达到掌握啦啦队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2.3 啦啦队运动的基本动作

2.3.1 基本手臂动作

啦啦队运动的有32个基本手臂动作:上M、下M、平举W、高举V、下举V、T斜举T、小T、直臂平举X、高举X、下举X、屈臂X、X、上举A、下举A、曲臂A、上举H、下举H、小H、L、倒L、K、SideK、R、大弓步、小弓步、骑兵1、骑兵2、骑兵3、骑兵4、骑兵5、骑兵6。

2.3.2 基本下肢动作

啦啦队运动的基本下肢动作分为:立正站、军姿站、弓步站、侧弓步站、锁步站、吸腿站。

2.3.3 基本跳步动作

啦啦队运动的基本跳步分为:分腿小跳、分腿大跳、C跳。这些动作名称与动作形态极为贴切,记忆深刻。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啦啦队运动的基本动作做一些趣味模仿性练习,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简单的小组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之获得学习乐趣,从而让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喜欢它。通过大学生的自主创编与成果展示,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让大学生在真实、热烈、兴奋、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把单调的体育课转变为展示大学生才华,展示自我,展示团队,实现自我的一个舞台。

3 高校设置啦啦队运动课程的意义

3.1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

啦啦队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出现和兴起,以及在校园中成立与发展能够极大的丰富校园生活,通过人们对啦啦队运动逐步的认知,让广大师生了解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激情动感同时又融入团队协作精神的快乐体育运动。啦啦队运动代表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奋斗必胜的精神和信念,体现了啦啦队运动的文化内涵和深远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倡导个性的张扬和个人的创造力,同时更应该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一个集体强大了,集体中成员的素质必定得到深化和提高。而啦啦队运动正是一种传播健康、积极的文化,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所有参与啦啦队运动的集体与个人都被这种内在的精神所感染,这种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从而使校园文化及个人修养得到提高与升华。

3.2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魄

啦啦队运动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对于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形态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它融合了音乐、芭蕾、爵士、舞蹈、技巧等多种元素,需要在音乐的衬托下集体互相配合完成。通过形体训练培养端正形态,通过舞蹈动作练习培养不同风格的舞蹈细胞,不断完善和提高着大学生各项体育素质,培养健康的体魄。

啦啦队运动具备了体育运动所具有综合锻炼的价值和功能。而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参加啦啦队训练能全面锻炼身体,提高运动能力。

3.3 啦啦队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影响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思维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啦啦队运动无论是在比赛场还是在表演场上,啦啦队的演绎都是感人深切的震撼,气氛异常活跃、喜气、充满欢乐、感染观众。这种充满欢乐的气氛能有效地阻止沮丧、失望、抑郁等不良心理,有效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今的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压力,较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心理,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惑,啦啦队运动能够有效的缓解和释放紧张,获得成功体验,能良好的改善大学生普遍的吸烟喝酒、上网聊天、睡懒觉等不良生活习惯及自卑心理。

啦啦队运动是一种人与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及交流,在体育运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情感上的理解和沟通,增进学生间的互相了解,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让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找到自我,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自信。

3.4 啦啦队运动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啦啦队运动像许多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一样,需要所有队员达成一致的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精彩绝伦的表演。啦啦队运动通过各种整齐划一的动作,响亮的口号和醒目的标语体现团队力量,而这种情感是由内而外的,彼此间的任务和责任,转换成对团体的信赖,每个人都以集体为重,树立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信念,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

4 啦啦队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推行影响因素

4.1 啦啦队运动的推广与普及问题

啦啦队运动的发展需要体育部门从政策措施上鼓励支持,发动学校、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高校当前得到较快发展的如健美操、街舞、形体、体育舞蹈这些项目,在比赛规模不断的扩大,研究、培训人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其影响力也在高校中不断扩大。作为同属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表演性极强的体育运动中,啦啦队运动要实现在中国高校广泛迅速发展,而参与啦啦队运动的人是关键。因此,将啦啦队运动降低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大众化推广普及,是啦啦队运动首要考虑的问题。

4.2 高校开展啦啦队运动意识不够

啦啦队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虽然显露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对高校庞大的学生团体来说,啦啦队运动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真正参与过啦啦队运动人并不多。由于学校的重视度和宣传力度的不够,高校教师获取啦啦队运动的信息渠道有限,不能及时地在校园开展啦啦队运动体育课程,最终阻碍了啦啦队运动在高校的传播与开展。

4.3 高校啦啦队运动专业教师人才缺乏

目前,推动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师资力量来自于参加过啦啦队教练员培训班的教师。对于高校庞大的师资队伍来说,参加过啦啦队运动系统正规培训的教师只是极少数。而对于高校来说,没有一个专业的师资团队,没有科学系统的教学与训练指导,容易造成啦啦队运动的技术错误及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啦啦队运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5 结论与建议

5.1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时尚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它可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陶冶情操,调节心理,体现大学生青春活力,并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因此,啦啦队运动无论是从竞技体育还是从大众体育健身的角度来看,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应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5.2普及与推广使用的教材内容要简单易学,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要易于啦啦队运动在各大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从而保证啦啦队运动这一体育项目可以在高校的顺利推广与普及,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啦啦队运动。

5.3高校是啦啦队运动发展的载体和活动平台,其对推广与普及啦啦队运动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计划,让教师参加啦啦队运动专业培训班,使教师业务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来推动啦啦队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5.4高校领导应重视、大力提倡啦啦队运动的开展,并借助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的机遇,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的弹性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将啦啦队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的选修内容,使其真正成为高校体育与校园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成为课外体育文化生活推广普及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啦啦队运动在高校广泛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85-87

[3]赵秋爽,周卫.啦啦操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4,3(1):64-66

[4]李遵华,吴耿华.美国校园啦啦队运动的开展对我国大学生的启示[J].体育科技,2007,28(1):78-79

篇4: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啦啦队;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4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722-03

我国的啦啦队运动于1999年起步,较外国比较相对较晚,啦啦队的研究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运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本文将对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啦啦队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啦啦队运动项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历年来与啦啦队运动及其它运动竞赛有关的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观看了大量的中外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录象资料等文献。

1.2.2专家访谈法与啦啦队运动有关专家教授、裁判、部分教练员、运动员等就新规则的变化的一些针对性问题进行了访谈。

1.2.3对比分析法对中外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影视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找出我国啦啦队运动在下一周期的发展趋势。

2结果与分析

2.1规则的改变对啦啦队运动发展的影响

2.1.1中、外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对比分析

2.1.1.1国外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啦啦队运动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形式是市民迎接来宾或胜利者凯旋时,在道路两边自愿列队表示欢迎或致意。真正意义上的啦啦队雏形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第一个旨在激励运动员士气的啦啦队成立于1884年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该校学生托马斯、皮布尔(Thomas Peebler)将这种来源于橄榄球比赛中的呐喊助威的激励形式和美式足球运动项目相结合开创了啦啦队运动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始至60年代末,啦啦队这种形式的运动开始传入亚洲、欧洲的其他国家,但形式上只是简单的模仿。进入80年代后,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才真正开始开展和推广啦啦队运动,但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1980年,美国举办首届啦啦队锦标赛;1983年从安全角度出发作出规定,限制出现危险性动作和不健康的呐喊。随后在1985年以条例的形式制定了啦啦队比赛的安全指导规则。在英国,1984年成立了第一个啦啦队运动的非营利性官方组织—英国啦啦队联合会(BCA),它为各支啦啦队统一章程,安排活动,是引导英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权威机构。在日本,1987年成立了全日啦啦队协会。1988年,在东京举办的第一届全日啦啦队锦标赛。此后啦啦队运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1998年,美国支持的世界性啦啦队组织机构—国际啦啦队联盟(International Cheerleading Federation)成立,是啦啦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联盟在200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啦啦队世界锦标赛,全世界8个国家参与(芬兰、德国、日本、挪威、斯洛文尼亚、瑞典、英国和中国台湾),日本队夺得冠军。2003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举办了第二届,有9个国家参加(芬兰、德国、日本、挪威、斯洛文尼亚、瑞典、英国、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冠军也被日本队夺得。2005年11月5、6号在日本东京举行第三届,有12个国家参加(澳大利亚、中国台湾、丹麦、芬兰、德国、日本、挪威、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瑞典、英国和乌克兰)。2007年将在芬兰举办第四届。至今加入国际啦啦队联盟的国家已有13个,泰国和新家坡正在筹备加入。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开展了此项运动。

在当今世界啦啦队运动的竞技舞台上,美国、日本引领着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啦啦队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上,美国、日本、英国的啦啦队推广模式也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啦啦队运动有着很高的声誉,各大州的大、中小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啦啦队,学校实行为啦啦队的队员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措施鼓励学生加入啦啦队运动。啦啦队的网站也很普遍,使得不同啦啦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方便。不仅如此,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在社区、俱乐部等其他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啦啦队运动,使其真正成为了全民健身的新项目(表1)。由此可见,啦啦队运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世界范围内向前发展。

2.1.1.2中国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啦啦队运动于19世纪40年代起开始传入我国,其新颖独特的形式吸引了当时许多思想新潮的年轻人的注意。1948年,我国第一个由 52个女孩组成的啦啦队组织——国立啦啦队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从此掀开了中国啦啦队文化发展的序幕。但是因为建国之初政治、经济、传统习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啦啦队运动这一运动形式在我国刚开始的几十年内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在1950-1980年间,啦啦队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接近停滞状态。进入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间各项交流活动的日益丰富,人们开始从NBA的赛场上认识了啦啦队。与此同时,啦啦队运动也开始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开始在全国有代表的几所学校内尝试推广啦啦队运动。并在小范围内开始组织各种简单的啦啦队培训和竞赛。

进入21世纪,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迅速并加快了与世界交流的进程。2006年4月,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CSARA)选派了广州体育学院、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南宁第26中学、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八支队伍代表中国参加了2006年4月21日—26日在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举行的"世界啦啦队锦标赛"(除广州体育学院因签证问题和中山大学未成行)。此次赛事由代表世界啦啦队最高水平的组织美国全明星啦啦队联盟(USASF)举办,吸引了全球60多个组织、20多个国家、400多支运动队伍,上万名顶尖高手参加,是代表世界啦啦队运动水平最高的赛事。广西大学、广西大学附中、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首次进入了决赛,最后由广西大学附中取得了全女生的亚军,南宁第26中学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红扇子和新颖的编排让现场所有的观众为之倾倒,最后荣获最佳表演奖,其它院校也获得了优胜奖。

2006年6月,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CSARA)的官员受邀日本参加亚洲区的啦啦队研讨会,先后与IASF、IASCA、USASF、UCA等众多国际知名的啦啦队组织达成合作协议,致力于推动我国啦啦队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7月,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相关专家创编了《中国校园啦啦队规定推广套路》和中国啦啦队队歌《我们必胜》,8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的大、中、小学正式推广。这标志着中国的啦啦队运动开始走向成熟、正规的发展阶段。2006年11月 6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首届中国全名星啦啦队锦标赛暨2007年世界啦啦队锦标赛选拔赛”,大赛由CSARA主办、IASCA协办。在大赛进行后,又举办了“国际全明星啦啦队教练员及评判员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国官方聘请了国际著名的啦啦队运动专家Karl Olson和Mike Cooper进行授课和考核。这标志着中国的啦啦队运动正以昂首挺胸之姿态积极地向国际啦啦队大舞台迈近。

由上述分析可知,与国际啦啦队运动相比,中国啦啦队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2000年之前,中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与国际啦啦队组织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啦啦队运动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众多的比赛与培训工作。尤其在2006年,中国代表团参加“2006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啦啦队运动起步较晚,在技术水平、竞赛组织、商业运作等方面还尚未成熟。

2.1.2新规则对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的影响由上述发展现状可知,《(2006-2009版)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是第一版受IASCA委托,并于国际全明星啦啦队协会进行过多次交流与学习后编写的,是充分参照并总结世界各啦啦队组织编写的规则基础上,借鉴《CSARA中国学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精神与内容后编写的,是当前我国最权威、最全面的一部规则。它对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的影响如下:

2.1.2.1加速了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在世界上有38个国家中运用统一的啦啦队比赛标准,我国虽然还没有进入这个体系,但新规则制定的许多文件都是参照这一标准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竞赛规则是指导该运动项目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及训练的方法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任何啦啦队的编排及训练都必须依照新规则进行,否则就很难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06-2009版规则顺应了国际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潮流,适应了国际发展的趋势,为我过进入统一的啦啦队比赛标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国际化进程。

2.1.2.2完善了我国啦啦队运动的竞赛体系啦啦队比赛是在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的。因此,科学的竞赛方法和完善的竞赛体系是成功举行啦啦队比赛必不可少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一个国家啦啦队运动水平的象征。在国外,啦啦队运动越发达的国家,其比赛体系越庞大而完整。如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有自己的赛事,比赛规模有校区之间、地区之间、州之间、全国性赛事以及国际之间,曾层递进。新规则在竞赛分组中提出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竞赛分组体系,同时还制定了适合不同人群的啦啦队运动等级规定动作。各种比赛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比赛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报名,参加任何一个适合自己的赛事。

2.1.2.3我国竞赛内容中增加了看台文明啦啦队的比赛看台文明啦啦队是指在比赛期间,看台上的观众以口号、道具、上肢、头部和躯干动作创编成为运动员加油、服务、调节和烘托整个赛场气氛的一种比赛。这一方面增加了比赛的规则和内容、同时对评分规则进行了补充,使比赛进入了正规化、程序化,为北京奥运会及各种比赛服务,同时对形成文明看台的观众起到一个非常良好的形貌,可设为比赛和表演两种形式。

2.1.2.4指出了我国啦啦队运动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新规则对啦啦队运动成套动作的编排、完成情况以及难度累计加分均提出了评分标准。如成编排包括动作设计、主体技术与风格、过渡与连接、音乐的运用、表演与包装、特定动作设计等;动作完成情况要求完美完成;难度提出了难度动作级别及分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啦啦队运动技术应向动作设计新颖巧妙、突出主体与技术风格、全面优美发展、适当增加动作难度等方向发展。

2.2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的趋势是:1) 完善啦啦队运动技术,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2) 以学校发展为主要阵地,带动更多其他行业人士的参与啦啦队运动,增加我国啦啦队运动人口;3) 健全啦啦队运动的各种组织、协会,开发啦啦队运动的资源,创新比赛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的啦啦队表演和比赛队伍;4) 努力提高动作规格和完成质量,提升评判员的评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5) 充分认识当前世界啦啦队运动发展动态,了解并合理运用啦啦队规则,调控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国际啦啦队运动发展水平。

3结论

1) 与国际啦啦队运动相比,中国啦啦队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2000年之前,中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与国际啦啦队组织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啦啦队运动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众多的比赛与培训工作。尤其在2006年,中国代表团参加“2006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啦啦队运动起步较晚,在技术水平、竞赛组织、商业运作等方面还尚未成熟。

2) 新规则对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速了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国际化进程;(2)善了我国啦啦队运动的竞赛体系;(3)指出了我国啦啦队运动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3) 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需要:(1)完善啦啦队运动技术,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2)以学校发展为主要阵地,带动更多其他行业人士的参与啦啦队运动,增加我国啦啦队运动人口;(3)健全啦啦队运动的各种组织、协会,开发啦啦队运动的资源;(4)努力提高动作规格和完成质量,提升评判员的评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5)充分认识当前世界啦啦队运动发展动态,了解并合理运用啦啦队规则,调控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国际啦啦队运动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第一版),2001,4.

篇5:运动会啦啦队口号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高一十班,所向披靡。谁不一样意,去你妈X。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学习奥运,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超越自我

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无敌

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主动出击,抢得先机,活动有序,提高效率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八班的欢乐,无边无际,八班的风采,的信念,无坚不摧,的精彩!

心中有梦有方向,全力举绩王中王

更快更高更强

团结拼搏,争创伟绩,奔腾梦想,发奋图强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五班五班,我是五班。再说一遍,我是五班。

梦五彩传奇,迎缤纷征途。

欢乐工作,心中有梦,齐心协力,再振雄风

公共管理班:公管公管,全听老板,叫硬就硬,让软就软。

我运动,我欢乐我锻炼,我提高

海阔鱼跃且放今朝豪情,天高鸟飞大展机汽雄威。

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生!

更强我能,更快更高。

经营客户,加大回访,用心专业,客户至上

众志成城,坚韧不拔,勇创佳绩

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篇6:运动会啦啦队口号

齐心协力,再创辉煌,勇争冠军,实力无限!

挥动活力,放飞梦想!

团结拼搏,永创辉煌。

巴蜀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三班,笑傲江湖!

五班五班,我是五班,再说一遍,我是五班!

公司周年我成长,挑战世纪要敢想

xx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铁心拼搏,争创一流。

拉文克劳,高冷奇葩。体力活动,恕不参加。

振兴中华扬我班威

外语外语,魅力无限;外语外语,使我最眩。

,生龙活虎。建生建生(班主任),一米六五。

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

振兴中华赛出水平

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八年二班,猛虎出山,八年二班,锐不可当。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无敌

青春如火,超越自我,八年五班,奋勇拼搏。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七班脸皮厚,子弹穿不透,心狠又手辣,是人都害怕!

健体魄强素质,促发展上水平。

勇争第一,团结一心,共创佳绩。

xx班:与时俱进,奋力拼搏,齐心协力,争创一流。

东风吹,万鼓擂,资环健儿怕过谁?

建我体魄,规我人生,建规建规,众望所归!!!

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篇7:运动会啦啦队口号标语

2.好好干,胜利跟着你们转。速录3加加油,胜利就在你前头。

3.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赛出成绩安全第一。

5.团结拼搏拼搏进。

6.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7.运动起来勇敢第一。

8.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9.追梦扬威奋勇争先。

10.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11.3班进球,3班加油,继续。

12.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13.更强我能.更快更高。

14.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篇8:运动会班级啦啦队口号

随着啦啦队运动国际组织的建立, 啦啦队运动比赛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 国内外啦啦队的精彩表演, 促使我国迎来了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春天。现在啦啦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竞技运动项目。啦啦队运动以其特有的项目特点而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适合在中学开展。它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体现青春活力, 并且可以增强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陶冶情操和调节心理, 符合学校“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一项运动项目开展的情况, 与该项目的师资配备有很大的关系。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对参加2008年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中的动感活力啦啦队比赛的中学教师和运动员进行调查, 研究江苏省中学啦啦队运动师资需求情况。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需要大量的啦啦队运动师资

通过对2008年在张家港常青藤实验中学举行的“江苏省第8届中学生健美操比赛”中参加动感活力啦啦队比赛的队伍调查得到, 本次比赛共有28支队伍, 其中初中组9支队伍, 高中组19支队伍, 共有运动员279人, 参加动感活力啦啦队比赛的共有21支队伍, 221名运动员, 初中组6支队伍, 高中组15支队伍 (见表1) 。这说明在江苏省中学已普遍开展啦啦队运动。

在所有参赛队伍中, 没有一个学校安排了啦啦队运动的教学内容。而通过运动员对啦啦队运动喜爱程度的调查了解到178位被调查对象中86人选择非常喜欢, 占48%, 选择喜欢的90人, 占总人数的51%, 一般的只有2两人, 占总人数的1%, 没有一人选择不喜欢啦啦队运动 (如图1) 。这说明啦啦队运动由于其自身特点, 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近年来,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极大地推动了啦啦队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很多省市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已将啦啦队运动引入学校, 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啦啦队运动者, 啦啦队运动在大众间的兴起, 也意味着需要有专门啦啦队运动理论、技能的指导者。因此, 目前在我国啦啦队运动的人才急缺的情况下, 在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啦啦队课程对于培养啦啦队运动人才显得非常必要。

3.2 中学需要高质量的啦啦队运动师资

对带队参加2008年江苏省中学生动感活力啦啦队比赛的教练员调查统计得出, 27名教练员中共有21名女性, 男性只有6人。对教练员的学历进行调查3.7%的是中学毕业, 22.2%的是专科毕业, 74.1%的是本科毕业 (见表2) 。中学啦啦队运动的教练员多是年轻的女教师, 且学历层次比较高。88.9%的教练员在校期间专项是健美操, 这说明啦啦队运动和健美操同属于难美技能类项群, 在技术特点上有相似之处, 健美操运动在我国已普及, 并火热开展着, 各体育专业也在大量培养健美操人才, 这使得大部分的啦啦队教练都来自于健美操项目。

教练员参加省级以上的啦啦队培训次数调查统计显示2人一次也没有参加过, 20人参加过1-2次, 5人参加过3-4次, 5次以上的一人没有 (如图2) 。由于近两年啦啦队运动才在我国有较快的发展, 大型比赛频繁。所以, 中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加强了对啦啦队运动的培训, 但是短期的培训并不能培养出足够的啦啦队人才以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我国啦啦队运动的人才需求。

在参赛运动员认为现在教练应该在哪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的调查中统计得出:应该在啦啦队专项技能方面提高的占48.9%, 应该在啦啦队音乐制作方面提高的占85.4%, 应该在啦啦队队形变化方面提高的占51.7%, 应该在啦啦队口号编排方面提高的占50%, 应该在啦啦队造型编排方面提高的占41% (见表3) 。可见, 虽然中学教师经过短期的培训能担任啦啦队运动的训练, 但是毕竟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 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这说明专业、系统的啦啦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在啦啦队音乐制作方面。

4 结论

专业啦啦队教师资源短缺可能是导致教师队伍素质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展啦啦队运动, 而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啦啦队课程的又很少, 所以啦啦队师资非常短缺, 为了弥补不足, 就将一些其他专项的老师进行短期培训, 然后开始进行啦啦队训练, 这就使得啦啦队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较差, 专业素质不高。所以, 要使啦啦队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 大量、高质量的啦啦队运动师资的培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 全国中学生啦啦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啦啦队运动在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提高思想素质, 培养心理素质, 增强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泯灭的作用。影响啦啦队运动在中学开展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啦啦队运动师资配备情况, 所以对中学啦啦队运动师资情况的调研是必要的。

关键词:啦啦队,运动,师资,需求,江苏,中学

参考文献

[1]何全.中学体育与素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3) :234-235.

[2]张杰, 杨洪云.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3) :13-14.

篇9: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北方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北京 100041;3.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啦啦队运动文化源自美国,阐述了啦啦队运动的变革及文化意义。从作为其他体育赛事的组成部分以及一项竞技赛事两方面对啦啦队运动价值进行解析。针对啦啦队运动的价值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啦啦队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起源、制度化与商业化和职业体育啦啦队三个方面对啦啦队运动的变革及文化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啦啦队运功;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720-03

An Analysis of Values and Functions of Cheering Squad

ZHANG Qing瞨u1, MA Chun瞗eng2,LI Zhi瞲iang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41,China;3.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5,Shandong China)

Abstract:Cheering squad culture comes from America.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evolve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heering squad from a view of part of other sports and an independent competition, we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its valu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eering squad. It also analyzes evolvement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eering squad from three aspects of origin, institu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Key words: cheering squad; value; countermeasure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舞台的新兴运动,经过短暂的国际之间传播,己经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喜爱,并具有不断繁荣和进一步发展之势。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赛事彰显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因此,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啦啦队运动,进行历史演进及价值方面的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将极大地促进该项运动的全面发展。

1 啦啦队运动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1.1 啦啦队运动的起源

啦啦队运动(cheerleading),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意思。在《应用汉语词典》[1]中,认为“拉拉队”是指体育比赛时,在一旁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有组织的观众。在《现代汉语词典》[2]中,认为“拉拉队”是指体育运动比赛时,在现场给运动员呐喊助威的一组人。可以清晰地看出啦啦队一词指的是体育赛事中助威的人群。啦啦队这个词的词义和语音都很明确,词语书写的形式却并不统一,一直以来拉拉队与其是并存使用的。啦啦队使用口号、呐喊为运动员助威,因此用带“口”字偏旁的词形“啦啦队”更有理据,也更能使词义外现,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相对于“拉拉队”,“啦啦队”强势词形的特征越发明显,因此,笔者认为不妨以“啦啦队”为标准词形。当前关于啦啦队相关概念的界定并没有见文,出现了诸多“啦啦队”、“啦啦队运动”、“啦啦操”等诸多提法。广义地讲,啦啦队运动是指能够与其他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达到呐喊助威、调节赛场气氛目的的团体性活动。依展示场所来划分,啦啦队运动分为场地啦啦队运动和看台啦啦队运动。顾名思义,场地啦啦队运动是在场地上进行的训练、竞赛、助威活动,看台啦啦队运动则是在观赛席上进行的训练、竞赛、呐喊助威活动。

啦啦队运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啦啦队运动的正式发展则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一个啦啦队俱乐部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立。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约翰尼坎贝尔(Johnny Campell)在一次足球比赛时非常激动,从人群中跳出来站在观众前面带领他们一起为比赛呐喊助威。这次对啦啦队运动发展有着重要转折意义的呐喊被记载在明尼苏达大学由学生发行的《Ariel》的刊物上,约翰尼坎贝尔成为第一位正式的啦啦队长。

最初几十年,啦啦队运动是一个完全男性化的娱乐项目。19世纪早期,18~21岁年龄段的美国青年只有2%的人才能进入大学深造,这些学生的特征是男性白种人,主要是英国后裔。他们主要是把体育运动当做自身消遣的男大学生。ニ孀盘逵竞赛组织日益严密化,有组织的助威逐渐成为加强观众参与的一种途径。有组织的呐喊助威与赛场上比赛的系统化相对应,取胜的强烈愿望也同样体现在“狂热的观众”身上,主要为男大学生,他们通过欢呼助威激励本队并给对手造成压力。到了19世纪90年代,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指定“啦啦队长”,也被称作 “呐喊领袖”、“呼喊王”。1898年,约翰尼坎贝尔就是最先指定的呐喊领袖之一,也标志着啦啦队运动的正式诞生。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这个新国家的特点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以白人为主体;以英裔人为多数;以基督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种歧视与阶级矛盾并存,种族冲突与性别歧视共在[3]。男大学生是公认的社会精英,欢呼喝彩作为一种男性、学院性的活动也被充分认可与理想化,啦啦队运动产生于男大学生中并作为他们独有的娱乐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1.2 啦啦队运动的历史演进

1.2.1 啦啦队运动制度化与商业化

在20世纪初,这种欢呼活动传播到高中,到了50年代在小学、初中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重新界定以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20世纪20年代,女性开始加入啦啦队,并把健美操等动作融入欢呼呐喊中,手持道具增添气氛。20世纪50年代,企业家们开创了服务于啦啦队运动的新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欢呼这样一个活动提升为一项竞技赛事。

啦啦队运动也从非正式的、观众表露感情演变为正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学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训练和管理,啦啦队运动进一步制度化。教育者致力于它的教育和社会价值,参与者将学习如何表达良好的体育道精神、合作及领导能力。啦啦队运动成为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活动,正式建立的机制决定谁将欢呼,如何助威。啦啦队运动在制度、产品和服务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促进了啦啦队运动水平的全面提高。

1866年,伊丽莎白.C.斯坦顿和卢克莱提亚.默特等人成立了“美国权利平等协会”,该组织强烈反对把“男人”(male)这个词加在宪法中。1890-1930年间,美国妇女还就戒酒、反对私刑、劳工立法和权利平等等问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20年11月,美国妇女终于取得了选举权[3]。女性在此社会背景下,参与到啦啦队运动中来。随着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校方发现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约束了不守规矩的学生并为增强学校凝聚力提供了平台,于是啦啦队运动成为道德教育的工具。1949年,劳伦斯注册成立第一家生产啦啦队用品为主的公司,啦啦队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啦啦队相关产业的发展,啦啦队运动成为了企业盈利的手段。

1.2.2 啦啦队运动与职业体育

20世纪60年代,美式足球联盟( NFL )的队伍开始各自筹组专属的啦啦队。NFL的达拉斯牛仔队率先引进啦啦队舞蹈女郎,在1972-1973年的球季进行首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加之着装性感使她们成为关注的焦点,但直到1976年的第十届超级杯才打开知名度。啦啦队员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啦啦队的风貌从此改观,NFL的其他队伍纷纷效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当时的啦啦队就是现在的舞蹈啦啦队。

在高校和职业啦啦队运动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源于支持足球开始且在吸引众多观众的比赛中用于娱乐和提升气氛。职业体育中的舞蹈啦啦队比啦啦队运动自身竞赛更深入人心。校园的欢呼、助威最终促成了啦啦队运动赛事厂商、指导员的支柱产业,而职业啦啦队运动从一开始就定位为职业体育产业的附属物。

职业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由于大众娱乐和职业体育运动的需求而形成的。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高层次的生活元素。竞技体育的参加者,在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经受奋斗与竞争的洗礼,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历练。而无论竞技中的胜利,还是失败,都是他们人生中宝贵的经历,他们都会从中享受到奋斗的欢乐。而广大民众观赏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则更是他们生活中高品位的享受[4]。在职业体育比赛间歇中,队员可以获得喘息机会,但对现场观众来说,突然停下来只看到队员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无疑有些煞风景。在这“冷场”时刻,啦啦队员的精彩表演无疑是填补了空缺,啦啦队员的表演给间歇时间找到了取悦观众的方式。体育迷们来到赛场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激烈的比赛,即使不是很精彩的比赛,观众们也享受到了啦啦队员的精彩表演。啦啦队表演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增加了职业体育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加了观看比赛的人群,为职业体育比赛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应。

2 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

2.1 增强体育赛场文化,提升娱乐功能

2.1.1 增加观赏性,活跃气氛

职业啦啦队运动是相对于校园啦啦队运动而言的,职业啦啦队运动强调的是性感魅力与舞蹈表演,要求队员拥有青春的形象、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形。作为其它比赛开场前、暂停、比赛后具有娱乐性质的表演节目,大大增加了比赛观赏性。啦啦队员与观众之间的直接关系演变为与人群的较少互动,更强调的是与赛事无关的场地上的表演。许多职业篮球队和足球队都有自己的啦啦队,啦啦队员以激情四射的表演来鼓励球队奋勇拼搏,争取佳绩。动感青春的舞蹈有助于提升队员的士气,活跃赛场气氛。

2.1.2 增强凝聚力,激发斗志

在大型的比赛如奥运会中,看台啦啦队的助威意义不仅仅限于一场竞技盛会,它的意义早已提升到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状态的境界。它不仅显示了国家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展现了人民的信心、能力和魄力,也大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激励着人们昂扬的斗志、鼓舞着人民拼搏的精神,展示了国家的凝聚力。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韩国的观众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整齐划一的服饰脸谱、统一响亮的口号、振奋人心的呐喊助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充分体现主场优势的同时,更将团队精神、民族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看台啦啦队运动在实践赛场文明礼仪、营造和谐热烈赛场环境、倡导文明观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场,看台啦啦队队员热情的口号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人,同时弘扬了一种文明之风,营造了一种和谐且激情观看比赛的氛围。看台啦啦队运动中相对整齐一致的助威手势以及统一的脍炙人口的啦啦队口号,有效地激发了运动员的斗志,并有利于调节赛场氛围,鼓舞观众文明观赛。

2.2 倡导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

2.2.1 强调通力合作、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国际全明星啦啦队协会(IASCA)规定啦啦队的参赛人数为6~30人,性别不限。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达到啦啦队运动的表演效果,只有在人数上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完成更多的队形变换及空间转换,才能编排更多层次的动作,完成更多的复杂技巧和创造性的动作,才能真正体现啦啦队运动的魅力。

在啦啦队运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而在完成特技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间的高度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队运动的魅力也就无从谈起。啦啦队运动强调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鼓励、信任、理解,使队伍的整体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争取团队目标的实现。

2.2.2 突显奋斗进取的竞争精神

啦啦队运动一方面能够培养啦啦队成员自身积极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状态,同时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会感染和影响体育比赛中的每一个队员,激励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啦啦队运动中,有很多代表着进取奋斗精神的元素。例如:基本的手势中就有很多不同的手势分别代表着胜利、力量、团结、勇往直前、自信张扬的含义。各种不同风格的口号和标语也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进取与奋斗的精神,鼓励队员越战越勇,顽强拼搏。

2.2.3 强化各类院校的体育文化工作

啦啦队运动从最初简单的声援、呐喊发展到今天有组织、有规则的正规比赛,不单是因为啦啦队运动能体现青春、动感、时尚和激情,更在于它能培养运动员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在校园内开展啦啦队运动,也能够塑造学校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形象,为学校开展各种涉外活动打好基础。其次,开展啦啦队运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是塑造个性、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各种啦啦队运动竞赛,不仅可以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更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心灵上的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在我国的大、中、小学校园里,啦啦队运动作为丰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3 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策略

3.1 啦啦队运动与赛场助威

NBA啦啦队员的选拔非常严格,并且每年都会进行新一轮选拔,她们得参加为期数天的考核,包括舞蹈、音乐、瑜伽等,还要参考外形、谈吐、亲和力等方面的因素,当选后,还要进行不定期考试,以确保最佳状态。国内俱乐部对啦啦队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赛场上啦啦队表演的水平与NBA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通过较为全面的考察与挑选,选拔出优秀的啦啦队员;重视舞蹈的编排及进行全面的训练。通过聘请舞蹈专家以保证创编质量,并通过严格的训练提升啦啦队员各方面的能力;加强队伍的管理,进行不定期考核。在我国,啦啦队员流动性较大,应制定相应措施做好啦啦队员的管理工作;每年进行选拔,挑选优秀队员。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定期选拔,不断引进出色队员。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啦啦队表演质量,它也将全面促进助威赛事的发展。

看台啦啦队由队员、服装、道具、口号等元素组成,统一的服装、道具、口号,整齐的助威动作,不仅能达到呐喊助威,调节赛场气氛的目的,也能带动其他观众进行欢呼加油。加强看台啦啦队的组建与培训对于观赛礼仪的传播及提升观众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看台啦啦队的助威活动需从以下着手:做好啦啦队的赛前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啦啦队进行观赛礼仪、助威口号、动作的培训,以引导人们文明、热情观赛;注意口号、道具、服装的选取等细节。口号要健康、有感召力、朗朗上口,道具的颜色要醒目并且和服装搭配合理;做到赛场内看台啦啦队的有效组织。在助威现场,听从啦啦队长的指挥以展示啦啦队助威气势。通过组建与培训看台啦啦队,全面发挥看台啦啦队的功能。

3.2 啦啦队运动与竞赛开展

啦啦队运动竞赛在中国开展的时间不长,2001年在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啦啦队大赛,在2006年选派了广州体育学院、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南宁第26中学、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等院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大赛(广州体育学院和中山大学因签证问题未能参加)。为了促进啦啦队运动在校园的深入开展,应进一步加强比赛的宣传力度,通过对啦啦队运动进行文字和视频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激情动感同时又包含许多教育元素的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到这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中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又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应加强啦啦队专业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提高教练员、裁判员业务水平;加强啦啦队运动竞赛组织、管理、运行等赛事各环节的运作;加强啦啦队运动的理论研究,促进啦啦队运动的协调发展。通过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开展,全面促进校园啦啦队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2005年,在北京首次举办文明啦啦队比赛,10支看台啦啦队参加了比赛。2007年,金龙鱼杯北京市文明啦啦队大赛开赛,参赛队员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看台啦啦队通过展示助威口号、助威歌曲并使用助威棒或者各自特制的助威道具展现啦啦队员的风貌。随着看台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开展,参加的队伍不断增加,参加的组别也增加为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社会组4个组别。为了促进看台啦啦队运动的普及,看台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开展应扎根于大众,在民众中树立文明观赛的意识和行为;其次看台啦啦队运动竞赛应制度化,定期举办比赛。看台啦啦队运动的全面开展必将促进观众素质的提升并推动赛场文化的建设。

4 结 语

啦啦队运动是指能够与其他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达到呐喊助威、调节赛场气氛目的的团体性活动。啦啦队运动由一个表达男性高校体育文化的非正式途径变成了大众所熟悉的现象,参与者性别、风格、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体育赛场啦啦队以及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赛事两个视角对于啦啦队运动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其文化价值包括增强体育赛场文化、提升娱乐功能及倡导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

啦啦队运动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演变为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以及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应进一步加强啦啦队运动的普及,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在学校的开展,促进职业赛场啦啦队运动与校园啦啦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加大啦啦队运动宣传,促进啦啦队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

[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3] 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田麦久.试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要求[J].体育科学,2006(6):3-5.

[5] 郭伏良,马云静.是“拉拉队”还是“啦啦队”[J].汉字文化,2007(6):72-74.

[6] (韩)朴占熙.七种汉语教材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5:27.

[7] 徐中秋,邱建钢.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2009版)[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8]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9] Justin Carrier, Donna McKay. Complete Cheerleading.[M].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2006.

上一篇:五四演讲稿《青春与使命》下一篇:如何抓好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