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俗文化论文

2024-04-26

家乡民俗文化论文(精选6篇)

篇1:家乡民俗文化论文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级小教美术101310113 X

X

家乡民俗文化

摘要: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退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 的沉淀。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史,是个地区的精神 征,同时在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社会与文化需求。研 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 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 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秋天则层林尽染,山水如画,游人入此,每每流连忘返。沟旁一山, 顶平如原,川底即可望见, 名曰平顶山。平顶山市地处中原,文明开化较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展变革和人口迁徙,积淀了深厚的传统习俗。而平顶山市城区则从建市到汇聚了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口,习俗各异。当地传统习俗与外地习俗逐渐融合,构成了平顶山市特定的民俗象。

平顶山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 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她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平顶山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 炭、铅、锰、铜、铁等57种。其中煤、盐、铁的储量最为丰富,铁 矿储量占河南省的一半以上,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有“中原煤 仓”之美誉。

平顶山当地的美食有:鲁山揽锅菜、郏县豆腐菜、三郎面牛肉、宝丰买根烧鸡、舞钢热豆腐、叶县瘸子烩面、浆面条、胡记米线、恵香包子、北舞渡胡辣汤、葱油饼、酥油饼、郏县饸饹面、蒜泥白肉、牛肉合、羊肉汤等。

神话传说:香山大普门禅寺位于新城区北部的香山上,始建于东汉后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史载,楚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俗称三皇姑,曾在此修炼成佛,得道正果为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寺内现存大悲观世音大士塔建于北宋年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点:尧山、昭平湖、好运谷、画眉谷、武钢二郎山、灯台 架、三苏园、龙潭峡、六羊山、中原大佛、叶县县衙……都是旅游度 假的好去处。

马街书会:农历正月十三日是宝丰马街书会主会日子,马街书会 是元朝兴起连年延续的全国最大,历史最久的曲艺盛会,是构成宝丰 文化现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固定场所举办的民间曲艺 说书艺人进行艺术贸易和交流展示的传统集市形式。

宝丰魔术:可以说是平顶山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宝丰是中 国魔术之乡。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 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创办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这就是被文化部称为用非物质生产方式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举 ——“宝丰现象”。2006年9月宝丰县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魔术 之乡”,并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魔术之乡”。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民 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创造结果,民俗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文 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你更是的推动作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顶山人有豪迈的性格不拘小节,这正是这片土地的孕育。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我们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现在的平顶山,魅力依旧光彩照人,在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传统的艺术,不仅是平顶山的风采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骄傲,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篇2:家乡民俗文化论文

民俗与中国文化通选课论文

姓名:李其昌 学号:5060309705

论题解释:

首先一句话我要说:感谢陈业新老师让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们在公式定理的间隙找到一叶文化扁舟,可以在每个周二的下午听两节课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一种最简单实际的享受„„

由此,我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家乡的点点滴滴:他们好像在迷失了很久之后又变得那么鲜活——跳动在我脑海的每一个缝隙„„

好好回忆,好好记录,尽可能把这些家乡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告诉给看过这篇小论文的每一个人,我想做的就这些。

摘要:

如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我的家乡——安徽省肥东县周边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生儿育女、婚丧嫁娶、过节寿诞、家族关系、亲属称谓、民间偏方、房屋布置、做农活等的简单概述,试图向读者介绍一个属于我那偏远地区的故乡的人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在叙述的同时运用课堂上陈老师所教授的方法分析、发表本人的一些看法,或褒或贬。最后总结出本人对民俗文化的整体印象、看法。

关键词:

民俗文化、地方风俗、小孩、婚姻、寿诞、丧祭、节日、禁忌、吉祥预兆、家庭房屋、家谱、偏方、田间地头„„

正文:

本文所叙述的民俗资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查和积累:本人父母(父亲55岁,对于丧葬、民间偏方和生活禁忌、吉兆等很有经验;母亲50岁,对婚姻小孩家庭琐事方面的民俗文化很有见地)的介绍;学校教育;本人自己在家乡农村十余年的生活经验。

最经典的嫁妆组合应该是:8/10对布,自行车,缝纫机,手电筒,五斗橱,大礼橱,4/8瓶酒,8筒麻饼,四条鱼,四只鸭,八斤方肉。顺便说明一点——“四”的发音在我们老家的方言里是和“喜”一样的。这些在解放初期的嫁妆之所以我说经典,很多原因是他们带的那个时候人们的价值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说到麻饼,妈妈说有一句话叫“吃麻子套金子”是指女方将麻饼送给亲戚朋友,要他们出“人情”(彩钱)。还有一样很特别的物件就是一刀肉——要一块长方形的肉从中间切开,只能连一点还不能断掉,名曰:“丫杈肉”,是女方难为男方的一种方式哦!

下完日子就要到“正期”了。第一天,男方家请尽量多的亲戚朋友吃“发轿饭”,当然不能没有主要的“红人”了。相当于是誓师大会——明天要把新娘子接回来了,大家都要出力啊!这顿饭可是相当丰盛啊,想起小时候去吃饭的情景我都流口水,呵呵!

第二天一大早,“红人”、“小驴子”(象征性的挑担子送嫁妆的)和“炮竹”(放爆竹的)就出门了。女方大门不开,给过“门线钱”才能进去。接着就要往男方家赶了,比较有特色的是在过桥的时候,新娘会问“红人”要“过桥钱”的,如果不过桥,好像就免了,不过在老家桥很难避免的。要说明一下就是这些个钱最后都是给女方跟着一起过来的“送亲丫头的”,相当于伴娘吧!我妹妹就对这个职业很感兴趣„„ 到来新郎家爆竹齐鸣,过火盆(老家叫“过芝麻茎”,因为是烧噼噼啪啪的芝麻茎的)。接着是拜堂,进洞房,闹洞房,好像全中国都大同小异,不再赘述。至于婆婆的枕头糕、大红枣、大桂圆、甜奶糖等自不必多说。

第三天一大早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仪式——小姑子,新郎的妹妹,要为新娘打洗脸水,新娘自然也要给红包了。这是象征着家里的女眷能够接受并且欢迎新娘的加入。

第三部分:“人到六十古来稀”。

为什么要用这个我自创的标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老家把老人家到六十岁当成是很重要的,做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关于长寿我们老家有一个说法:“六十三、七十四”,具体就是指这两个年龄是很难过去的,就像是两个门槛,过去了就会很长寿,没有过去——自然不用谈长寿了。至于由来说是两位圣人——孔子、孟子就是活这么大的。

其实限于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很落后,长这么大我还真的没有亲身经历过什么做寿的大场面,即使爸爸妈妈也没有,只是听人谈过一些。有两个事情是要做的:一个是吃长寿面,一种我们老家的特色面条,手工制作,很麻烦,不过味道非常好,只是对下面的水温时机要求特别高,一般只有那些村里的长者才会被委以重任。顺便说一下,我爸爸会做,我从小跟爸爸也学过一些,有机会希望可以推广一下。还有一件事就是拜寿——寿星坐在中堂上,儿孙子女依次跪拜,红包和祝寿语是少不了的。

可惜由于经济原因这样的仪式在家乡很少很少,只有特别富裕的家庭才会去办。不过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做寿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4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是进步必然导致的阵痛。

感谢:

写这点东西真是不容易啊!

本可以从网上抄一点更加专业的论文资料,也许会让老师在打分时多多慷慨。可是我没有这样做,相反的,我花了两个半小时打长途回家,向爸爸妈妈还有其他能帮上忙的任何人询问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点点滴滴,再记录整理,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不是不想写,只是本人字体实在不雅)。所以,第一个要感谢我自己一番,能在抄袭成风的论文写作大潮下完全做到每一个字都是原创不容易啊!还要顶着被认为论文一点水平都没有的风险。其次真的要好好感谢我的家人、邻居们,我前几天打电话回去要他们准备,事实上他们真的没有让我失望,提供了很多资料,当然,最后很多东西没有写进上面我感到抱歉。最后要感谢的是老师,不是因为这篇小论文,而是感谢老师那些精彩的课堂演讲——真的很棒,让我大开眼界!

篇3:家乡民俗文化论文

一、利用本土陶瓷文化, 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德化陶瓷迅猛发展, 大大小小的瓷厂上千家, 陶瓷经销店数不胜数, 大部分的农民从事陶瓷制作, 有在甚至代代流传, 陶瓷街、陶瓷博物馆的瓷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那些出自不同级别的工艺大师的手艺, 如:精致巧妙的千手观音, 造型生动的弥勒佛, 形态各异的八仙过海, 神态怡然的《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 婀娜多姿的仙女散花, 惟妙惟肖的小动物, 风度不凡的名人雕像等等, 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本土文化, 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 体验美、感受美、发现美。如:在每学期的家庭小分队活动中, 让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屈斗宫古瓷窑址, 瓷厂的样品室、成型车间、彩画车间、雕塑车间, 让幼儿了解陶瓷历史以及陶瓷的制作过程;参观陶瓷博物馆时, 孩子们看到古香古色的陶瓷和创意十足的现代陶瓷, 孩子们万分激动, 议论纷纷, 有的说:“艺术家超级棒”, 有的说:“我最喜欢那个”, “哇, 那个色彩太漂亮了……”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 感受美和发现美;当参观陶瓷街时, 看到那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瓷器, 孩子们流连忘返, 有的说:“这个我妈妈也会做”, “这个是我家的瓷厂生产的”……孩子们虽是兴趣盎然, 但对作品的观察还是很浮浅的, 因此, 每到一个小店铺或是叫导购员介绍, 或是引导孩子从形状、动态、色彩、造型、构造、比例等方面进行欣赏,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经验;当看到形状不一、富有创意的“日用瓷”时, 引导幼儿从色彩的搭配、图案的排序、大小的搭配、总体到局部的观察, 让幼儿感受到色彩搭配、图案对称、排列有序的色彩美和艺术美。

二、利用本土陶瓷文化, 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

艺术创作是来源于视觉的经验, 创作中的意向更多地来自于感知, 然而, 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的, 因此, 他们对自己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针对幼儿这一特点, 带领幼儿参观各种各样的瓷器, 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增强感知能力,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为他们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德化瓷器造型生动、做工精致、取材广泛、内涵丰富, 在形与情的意象融合中, 充盈着生命的活力。这新颖、多样、有趣的物质材料是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兴趣的直观因素。孩子们每当看到这些精致而有创意的瓷器时, 个个爱不释手、跃跃欲试, “这个我会做”“我想要做那个”“我喜欢这种颜色”……激发了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与欲望。如:当幼儿看到结晶釉花瓶时, 有的说:“像节日的礼花”“像五彩的冰花”“像蒲公英的花朵”“像棉花团”, 有的说:“这些花纹是彩上去的”“印上去的”“贴上去的”“画上去的”……孩子们在与新奇而有趣的作品交流互动中, 调动了孩子们思维与想象, 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方式, 实现作品与欣赏、再创作的融合, 拓展了创作的空间,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引发了创作的欲望。

三、利用本土陶瓷文化, 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

陶行知提出:“解放幼儿的空间, 让他们能进入更广阔的社会, 学习更丰富的知识。”他所倡导的教育方式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 更广阔的社会中过着真实的生活, 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因此,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 应大胆创新, 冲破集中封闭式的课堂教学, 向多元开放式发展。结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去挖掘、去发现自然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开阔幼儿美术创作的视野, 拓展幼儿创作的空间, 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内容。

在了解、发现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 采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因此, 我们利用家庭小分队这一活动, 带领幼儿参观瓷厂———《成型车间》《雕塑车间》《彩画车间》《贴花车间》《包装车间》等,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让孩子模仿成人的创作活动, 如:开展模仿成型车间的工人注浆、倒模、修坯创作活动;利用本土粘性较强的瓷土开展泥塑活动, 让孩子模仿爸爸、妈妈雕塑各种小动物、不同形状的花朵、不同动态的人物;收集一些纯白的瓷盘、花瓶等, 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取点、线、型进行装饰活动, 有的创作青花瓷, 有的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彩绘;收集商标纸、花纸, 让幼儿模仿贴花车间的工人进行贴花装饰;还引发幼儿自己想象设计各种包装纸, 进行包装等等。利用本土陶瓷文化,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 在“陶艺区”中, 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了雕、捏、画、剪、贴等创作活动, 大大拓展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 丰富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 倾注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现的机会。

篇4: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课堂

资源县机关幼儿园于2011年11月申报县级实验课题“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课题获准开题后,该园严格制订实施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孩子们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教师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相信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将会做得更好。”高丹丹园长对做好该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资源县机关幼儿园课题组的老师们认为,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经验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为此,该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尽可能多地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机会,变以往单向的知识传授为幼儿亲自操作的探索学习,让孩子从中获得最直接的感性经验。

2012年5月底,借助“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的契机,资源县机关幼儿园围绕课题,举行了一次“庆六一、爱家乡”幼儿现场绘画比赛。在比赛现场,参赛的孩子们运用色彩、线条和图案勾画出了在家乡看到、想到的美好画面。目前,这些图画很多已经被悬挂在幼儿园的走廊和楼梯间,一幅幅主题鲜明、富有童趣、构思新颖的图画,让人不禁感慨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陪同记者参观的老师指着走廊上的一幅画说:“这幅画画的是舞龙,这是我们本地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小作者能画出来,说明他看过这项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采访中,该园的不少老师都提到了她们去年开展的一次实地观摩活动——到红提种植园进行实地观摩。2012年9月19日,在课题组组长张浣颖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来到当地的一个红提种植园开展“红提成熟了”主题活动。在红提种植园里,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摘红提的过程,认识了各种不同品种的红提,品尝了各种味道的红提,还观看了红提的拆袋、装箱及运输的过程。红提园果农叔叔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对红提的品种、种植过程、生长规律等知识都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和肯定。張浣颖老师说:“这些体验和感受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教给孩子们的。有了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中无法掌握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又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围绕课题,资源县机关幼儿园还开展了许多主题活动,如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亲子民间游戏系列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到幼儿园进行表演和展示等。这些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幼儿的直接感知能力,为他们获得知识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其实,除了全园整体的活动外,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也会通过各种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感知能力。”资源县机关幼儿园教小一班和小四班的肖老师告诉记者,“比如,我们会在课堂上开展手工制作小竞赛,让小朋友做一些小河灯、燕子花粑粑(资源的一种特色小吃)等,小朋友往往会很感兴趣,有趣的活动既能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编写园本教材

在资源县机关幼儿园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几本有关当地民俗风情的书籍,有《资源风光》《资源民俗风情》《资源的土特产》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园自己编印的,是经过老师们实地调研、反复筛选后整理而成。“这可凝聚了我们老师的心血啊!”一名老师郑重地说。

为了方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用到成品内容,资源县机关幼儿园特地组织课题组教师编写了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园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该园先后几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到本县民俗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车田、两水、河口等乡镇开展实地采风活动。

资源县两水乡社水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俗村,该乡有独具苗族特色的风雨桥,有原生态的苗家木楼,民族风俗保存得较好。2012年6月21日,资源县机关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该村采风。据当时带队的张浣颖老师介绍,课题组老师们在社水村受到了苗乡群众的热情接待,老师们一边品尝苗家香喷喷的油茶,一边收集民俗文化资源。各类木制的农用具、竹做的编织品、精美的民间工艺制品和苗乡民俗画令人眼花缭乱,让课题组的老师们充分感受到了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采风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意犹未尽,不少老师表示,这次采风活动很有意义,让他们不仅领略了资源苗族人民的独特民俗,更重要的是收集到了第一手的民俗资料。

除了实地采风,资源县机关幼儿园还借助社会力量采集民俗资料。比如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将编写园本教材的想法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到民俗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发动家长帮忙收集有关民俗文化的资料。

获得了一系列相关资料后,课题组的成员们并没有急于将这些内容一股脑地全部用上,而是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从教育价值出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幼儿比较熟悉、感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既蕴涵教育功能,又具有可操作性。

经过反复讨论、筛选,编写组的老师们把资源的传统民俗文化分成四大块:民俗风情,如河灯歌节放河灯、端午节划龙船、苗族瑶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等;民间游戏,如打陀螺、跳牛筋、滚铁环、扔沙包、抬轿子等;家乡风光,如八角寨风光、资江漂流、五排河漂流等;名优特产,如中锋红提、车田西红柿、蕨菜、竹笋等。

科学、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料,为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不少老师表示,在平时设置主题活动和备课、上课时,都会翻阅这些园本教程,觉得很实用。

赛课、磨课、研讨

2012年5月17日,资源县机关幼儿园开展“我爱家乡美”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活动中,廖芙蓉老师执教的《油茶乐》一课以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亲切和谐的教态,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获得此次赛课第一名。

nlc202309040517

赛后,不管是廖老师还是其余获奖的老师,都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绩,而是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几天后,课题组马上召开研讨会议,对上次的赛课进行研讨,这是“一磨”。廖芙蓉老师反思了自己的课堂:“在让幼儿认识油茶的泡料、工具和了解打油茶的步骤时,我启发性的提问较少,多是选择性的提问,实际意义不大。而且整个活动幼儿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参加讨论的老师也纷纷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廖老师随后改进了教案,重新执教了《油茶乐》一课。课后,课题组的老师召开了第二次研讨会,这是“二磨”。研讨会上,多数老师认为廖老师的课有进步,“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但也有老师指出“在认识泡料环节中,幼儿的操作有点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廖老师又做了改进,她认识到“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幼儿,合理安排幼儿的位置及老师的示范位置”,重新调整了教案,力求让课堂更完美。

在该园开展的课题研究中,这样的“磨课”很有代表性。为了切实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研水平,该园采用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模式,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使他們在赛课、磨课、研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

翻开资源县机关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管理大事记”,可以看到该园自课题开题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赛课和研讨活动:

2012年5月17日,资源县机关幼儿园开展“我爱家乡美”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参赛的老师和课程有潘妍伶的《我爱清清资江水》、廖芙蓉《油茶乐》、唐文杰《美丽的资源风光》等。

2012年5月22日,资源县机关幼儿园就上周开展的“我爱家乡美”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进行了课题研讨。

2012年11月6—8日,资源县机关幼儿园课题组7名教师对上学期第一次教研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形成“二研”课例,在全园进行展示和研讨。

……

说到对磨课的感受,张浣颖老师说:“虽然比赛很残酷,老师们也很辛苦,但是我们知道,比赛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旨在通过比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幼儿园中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这样的赛课、磨课、研讨,变“评课”为“分享”,变“个别化展示”为“集体性尝试”,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优、缺点认识到位,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资源县机关幼儿园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有效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并得到了该园幼儿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正如该园许多家长积极反馈的那样:“这样的课程设置十分有意义,通过这样系统的课程来训练孩子,能增强孩子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为以后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源县机关幼儿园无疑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值得借鉴和发扬。

(责编 韦 力)

篇5: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活动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单的考察,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二、活动方式:1.到图书馆查书;

2.把资料抄好;

3.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三、活动内容:

分头行动,部分人上网查资料,部分人到图书馆查资料。

四、活动准备:

我们先确定今天谁应该查名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五、行动过程:

我们准备好后,就各自出发,我查名人名事,汤思宁查湖南古城,叶双查民族风俗……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4.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写一份方案。

(四)总结方式

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和资料展示。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培养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渗透动物在生活和生存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教育。

3、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培养研究动物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查找相关动物的资料,动物保护自己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吧?

生:喜欢。

师:下面我放一段动画,大家要认真看,一会儿我有问题要问。(播放flash,《鹰和兔子》)

1、提问:小兔子用什么方法可以躲避老鹰的追杀,从而保护自己呢?(学生回答,可能逃跑,可能钻进洞里)如果学生答钻进洞里,则引导学生,要是在洞口可以钻进洞里,那要是离洞口比较远,它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出先逃跑。

2、小兔子用逃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那么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你们想知道吗?(生答: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出几种他们自己知道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请一至两名同学讲述。

2、看课件,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下面咱们来看看其他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播放课件)

播放一至两个动物,并介绍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动画片是需要配音的,下面咱们来做一个配音的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儿呀?

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保护自己的方法,谁来试一试。学生举手,师:好,请你选择一种动物。

(学生选一种小动物,演演、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保护自己,适应自然环境的。)

3、继续播放课件(动物保护自己的录像),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认真听)

(三)课外延伸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谁来说一说(生:可能回答,动物很了不起,很有本领,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师:虽然自然界的这些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捕杀,有些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呀?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要保护动物。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

板书设计: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逃跑 保护色警戒色舍弃身体的一部分

篇6:走读家乡文化,展望家乡美好未来

合肥学院计科系11 级网络工程 专业2班

姓名学号11040320

41摘要:

近日来,新的“假日安排”占据了很多国人的心:究竟该怎样看待新增的传统假日?这对于弘扬传统家乡文化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面对国内“洋节”火爆的现状,我们中国家乡传统节日该何去何从呢?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弘扬优秀家乡传统文化,展望家乡美好未来呢?

关键词:文化家乡 未来

正文:

一,现今各地家乡文化氛围

我们这一代,吃着麦当劳,看着唐老鸭,玩着变形金刚,做着好莱坞的美梦,期盼着圣诞老人的礼物,讨论的是韩剧的剧情。这些无疑是吸引人的,可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吗?

麦当劳、唐老鸭、好莱坞属于山姆大叔,变形金刚是日本动画的经典,就连和蔼的圣诞老人也是外国人。我们热衷的东西,真的没几样被打上“中国制造”。难道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没有为我们留下独一无二的文化?有。举个例子,最近备受瞩目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传统节日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为洋节火热的气氛而疯狂的时候传统节日沉默在角落,它

就像一件被压在箱底的旧衣服,备受冷落。也许会有人不平:传统节日,我们每年都有过啊,怎么能说冷落了呢?确切的说,我们平常过的与其说是节日不如说是一种形式。中秋端午除了吃吃月饼粽子外,节日与普通日子无异。甚至连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春节,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节日一旦失去了内涵及背后得情感,剩下得也只能是形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归咎与我们这一代贪图新鲜好玩而追捧洋节恐怕失之于感情冲动。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就到处充斥着外国文化。大人们热衷于贩卖传播美国或日本的卡通片;图书出版,满足于翻译西方的畅销童话以获得高额利润;洋快餐店的连锁开了一家又一家。而我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却少之又少。我们的学习,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但是,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传统文化在成人手中被摧毁。

二,如何现如今家乡文化冷落问题

传统文化遭受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地来讲,近代以来,由于国力的衰落导致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时,无力抵抗。主观来说,五四运动时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以及文革时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等活动,都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此外,没有固定的法定节日也是一个原因。像清明的祭祀和端午的划龙舟等具有浓重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准备。没有法定节日,人们也就没有时间来好好过,就只能草草应付了。大家不重视,商家也就不会去挖掘商机,这就使节日的气氛变淡了许多,反过来这又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现在我们将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就使大家有充分的时间来好好过这个节,好好体会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了。

三,家乡文化的重要意义性

可以说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的。

四,家乡文化现状

然而,在现代化、全球一体化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的尴尬。近几年来,除了春节,在中国最火的节日,无一例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洋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都快成了全民节日,特别是城市的年轻一代,过洋节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尚,而对传统节日,许多年轻人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压根不知道。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这难道不让人悲哀吗?

五,唤醒家乡文化的意义

拯救我们的传统节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已经迫在眉睫。其实,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经清醒认识到传统节日式微的问题,并为此大声疾呼,但由于没有上升到全民意识,国家意识,往往不能产生实质影响。此次国家推动把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正是对民间要求的一种正面回应,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民族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不仅能够加深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会在全球华人中间,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全球华人的交流。同时,本民族节日成为法定节日,也有利于中华文明与世界上其它文明更好的进行交流,起到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总之,只有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中华文明才有望在21世纪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对于如今家乡文化问题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我们学校有很多境外生反映说,在国内过传统节日还不如在他们海外过的热闹。这是因为在海外,他们所在的国家很少会去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使他们在海外依然能找到民族归属感,找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标志呢?在这里,传统节日就成为他们相互交流的纽带,共同的文化心理使他们找到了认同感,找到了心灵的依托。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

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被人们所淡忘。身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比外国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吗?非物质文化是笔珍贵的遗产,可惜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于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埋怨韩国人抢了我们的端午节,是我们没有好好保护这一遗产,才让别人又了争抢的机会。在上一代手中,我们已经失去了一笔财富,难道还要让剩下的与我们渐行渐远吗?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也是受害者。但是,失去的已经失去,现拥有的,需要我们珍惜。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要做的,不是睁眼目送传统文化远去,我们要做的是及时伸出手挽留:传统文化,请你留步。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是法定休假日。我们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好好过节。这一天,怎样才算好好过?我们要做什么?单靠休息一天就妄想要“将传统节日发扬光大”未免有不切实际喊口号的嫌疑。我们只要吃粽子时想到屈原,抬头望月时想起广寒宫中嫦娥的美丽传说,回味古老的节日仪式,将真情实感融于节日中,足矣。那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很自然地在好好过节中保护了传统。

结论: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人们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文化扶持政策;让我们的文化氛围更加的浓郁,让文化节日更加的丰富多彩,这样才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今年来政府对各个文化制定一系列的法定节假日也让人们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文化的浓郁氛围。而,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致谢:

上一篇:赤胆忠心是褒义词下一篇:搞笑充满正能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