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

2024-05-19

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精选9篇)

篇1: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

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

滕宇

校本教学教究与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校本教研工作总结。为将此项工作引向纵深发展,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研究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我校提出了“科研促教、科研强校”的工作思路,突出“以校为本”,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指导思想,完善“团队互助,协调发展”的教研方式,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校本教研工作模式,制定相关校本教研与培训制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真正使校本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为总结经验,在下步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大成绩,现将我的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如下: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学校领导的观念直接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如果没有具有探究意识的校长的支持,校本教研就很难进行下去。由于校长的全力引领,才使我校不仅有了长远发展的视野、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且已经在探索、实施中逐步形成了特色化的校本培训。

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结合我校教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加强对教师教研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二、努力实施,推动教研

学校只有拥有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反思型的教师队伍、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才能逐步完善,取得实效。所以,我校紧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个案与研讨相结合、反思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与培训活动。

1、专题讲座与常规学习相结合,明确教育方向

一是学校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假期举办校本培训学习,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符合当前教育新理念的专题讲座,如:《黑龙江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教育教学安全知识讲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等;

二是业务校长与教导主任进行的《新课程标准解读》、《如何说课》、《教师如何评课》、《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区别》、《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校本教研的基本做法》、《给教师的五条建议》、《教师礼仪--师德的表现》等讲座。专题业务讲座与常规业务学习有机结合,使老师进一步掌握了新标准的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的中心在于尊重生命,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只要在儿童身心发展受到障碍时帮助

1儿童解除这些障碍,或为他提供一个能促进身心发展的环境就行了;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

2、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并进,智慧共享

我们着力于教研的改革,变“单干”为“群干”,突出群策群力,实现集体智慧共享。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工作模式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以充分发挥好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指导性。教研活动中突出以“走进生本教育”这一主题,每次教研活动都力争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集体备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围绕主题进行、有研讨、有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研讨过程中,面对达成的共识,如方式、策略、手段等,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有机地删、增、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这样,既实现常规教研向优质教研的不断提升,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又共享了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

结合上级关于进行省级网络教研与培训活动要求,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同时,总校继续尝试“网络教研”活动,一是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参加“UC”省市级教研活动;二是通过本校“QQ群中的论坛”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科专题教研活动;三是要求教师自主参加到“UC”中“教科语文之家”这一房间中进行课例研讨学习活动,参与“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网站上进行的业务交流。校本教研同时也建议各点校家里有网络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以共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3、深入检查,掌握情况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案是这项活动的预演,而作业则是教学信息的反馈。因此,我校在实行电子教案以来,加大了检查教师的备课力度,目的意义在于:

(1)了解教学设计是否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2)教学环节是否做到有序引导、调动体验、走进学生的心灵。(3)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的价值,能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空间。(4)“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识字学词是学生获取语文素养最为有效的教学流程,是学生零距离接近母语的最佳形式。教师对课文的生字新词的情况能否做到了然于胸,是否有明确的解决策略和指导方案。(5)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能否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6)课外延伸的作业设计是否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灵活性、选择性。(7)教案中是否较好地进行了教学反思,反思是否对以后的教学活动有指导性。(8)备课中是否完成了每学期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等。

学校每次检查都进行比较祥细的总结与交流,这样在检查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相应地指导、改进,从而使教师自我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步得以提升。

4、走出校门,获得新知

教师的职责是传授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信息,培养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克服“故步自封”。因此,我们加大力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听课观摩学习,与专家或开展实验的教师面对面对话交流,解惑释疑,获得启示,提升自我。通过参加学习培训,老师对我校民族教育发展方向及各项活动开展都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我校教研、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化成长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外出培训人员回校后首先要进行全员性学习汇报,而后将学习心得上交并通过学校QQ群论坛进行学习交流,做到了一人培训全员受益。

5、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1)、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搭建教师展示平台

为保证校本教研活动质量,我校要求教师每人每学期展示一节好课,拟一个最佳教学设计,撰写一篇论文,上交一篇书法绘画作品,写两篇优秀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两篇教学叙事。这些,为推动校本教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了让老师的优秀作品得到充分展示,老师的作品上传到校园工作群的论坛中进行学习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为这种活动的开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老师们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登陆“学习的平台”与自己交流、与同伴交流,在节省教师办公时间的同时,教师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时间,所以参与起来也很方便。从老师的回帖中感受到了实效。除上述规定每学期必进行的活动外,还要结合上级相关活动和校本培训内容进行“中青年教师课件比赛”,“说课比赛”“教师综合素质竞赛”“教师书画展”和“魅力班主任大赛”等竞赛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师们搭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名教师都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正是促动其下一步的工作热情的“催化剂”。总之,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立足学校实际,以追求实效为目标,坚持在实践中探求,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让我们的特色教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篇2: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

一、要加强师德修养

通过校本教研,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已刻不容缓。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他自己的修养和品性,更代表了学校的整个教师团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应该就具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行和可以以身示范的言行举止。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从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就必须做出的最为庄重而神圣的选择和承诺。就我个人而言,我热爱、敬重并崇尚教师这个职业,日常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得起自己曾承诺的尊重,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人生中崇高的追求,根据新时期对义务阶段教师的要求,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努力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小学教师。

二、要注意教学方法

在如何更好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组织教学方面,多位专家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众所周知,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理论教学环节中明白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原理,归纳理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才能在实践环节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最终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按照理论教学的规范要求,高质、高量完成授课计划的编制、备课,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做到准确、重难点突出,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掌握所需知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以往的工作要做到细致、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培训,我更深刻认识到: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题。当然,还要注意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

教好课早已不仅仅只是把头脑中的知识复制给学生那么简单,它要求老师们,尤其是我们年轻的老师,要学会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但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激发和保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和讨教的地方。

四、要有师爱

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有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还必须有对学生的一片爱心,通过自己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育的一切都源自于爱”这句话便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没有爱心,却去找寻什么教育的“技巧”,终是舍本逐末之举,到头来这也只能事倍功半。教授学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次暑期培训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将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启发者,更要引导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追求的目标。

五、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是神圣的,是最重要的。要时刻教育孩子注意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安全教育,我会常抓不懈。

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深切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策略与方法。今后我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七、学会不断在教学中反思

我今后会更加认真教学,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八、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

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我会认真做阅读记录或者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校本培训学习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专家们的经验与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争做“四有”好老师。

篇3:校本培训视角下的校本教研

关键词:校本培训,激励,教师生涯,校本教研

一 校本培训的内涵与优势

所谓校本培训, 就是由学校发起组织, 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具体说,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 是指校本培训的目标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不同于学历教育、在职进修、离职进修等着眼于专业理论修养的提高, 专业学科与教育学科知识拓展与深入, 校本培训针对的是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学校中”, 是指校本培训不是外在强加的任务, 不是校长、教师被动听从安排与指示所采取的活动, 而是作为学校活动的主体自发地、自主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在活动中, 他们决定培训什么、怎么培训、何时培训等问题。“基于学校”, 是指校本培训大力挖掘学校资源, 利用学校中现有组织、制度、设置、人力等各方面的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从内涵可看, 校本培训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 校本培训的目的与内容不是空泛的, 而是十分明确的。“为了学校”决定校本培训紧紧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教师急需弄明白或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刻理解矛盾, 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技能技巧。这种培训不是普遍性、一般性、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培训, 其针对性很强。“培训需求主要是由教师个体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 带有内生性、自愿性、提高性和局部性等特征, 因此, 校本培训克服了院校培训共性要求较多、实效性较差、外烁性和强制性所带来的不足, 从而增强了培训需求识别的准确性。”[1]

其次, 校本培训发挥了学校主体的积极性。我国传统的宏观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 学校的自主权较小。在这种背景下, 校长、教师都遵循来自上方的指示开展教育活动, 自主活动的空间很小, 教师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在低水平状态运行。伴随着教育分权、放权改革的推进, 学校在管理、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自主权扩大, 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 主体意识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在学校中”的校本培训, 让教师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平等的参与者、交流者, 这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体验, 满足了教师自主的内在需要, 激发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

再次, 校本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传统的教师培训, 无论是长期培训还是短期培训, 其方式都是一样的:以大班级教学为其主要组织形式, 以培训者讲授——参训学员接受的单向信息传递为特征, 这种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 能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资源与优势,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 案例分析, 专题研讨、专题报告, 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 围绕某项技能开展竞赛, 观摩教学与评课, 走出去请进来“取经送宝”式地作讲座和校际交流等等。这些培训形式多样, 方式灵活, 对教师成长很有助益。

二 校本培训的可能缺陷

首先, 校本培训的“经验”存在问题。校本培训强调身边的资源物质、人力、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但有些学校, 尤其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资源十分贫乏, 不仅培训经费不足, 培训所需的优秀师资更是稀缺, 因此, 经验的积累和经验分享难如人意, 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校本培训, 容易陷入低水平经验重复的怪圈;即便物质条件、人力资本较强的学校, 经验积累不少, 但经验的分享效果不佳;教师们天天在同一个年级组、备课组工作, 经验的同质化倾向明显, 特别的、独到的经验相对较少, 经验雷同现象突出。如果只用元初状态的低水平经验作为培训内容, 那么, 由于这些经验缺少进一步的反思提炼, 难以达到让被培训者迁移使用经验的高度。“仅仅停留在对教育教学现象较浅层次的、零碎的、不系统的把握, 很难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这种未经抽象处理的经验, 只能与具体的、相对单一的教学情境捆绑在一起, 只能解决同类情境的教学问题, 不能超越具体情境进行扩展迁移, 当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 经验的适应性就会降低甚至不再适用。”[2]如果用同质化的经验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教师由于熟悉甚至习惯这些经验, 失去了反思经验的敏感性, 也难以通过这些经验领悟与提升。

其次, 校本培训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校本培训不是一次或数次即能完成的培训, 它应是跟踪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阶段而采取的针对性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培训活动。不同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有所不同, 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专业基础不同, 专业需要与追求也不同。因此校本培训必须立足当下, 不断识别培训需求、界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评估培训效果和探讨培训成果转化等问题, 只有如此, 才能实现校本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当前, 许多学校难以做到在系统规划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培训, 其培训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研究上或模仿其他学校, 有时还与院校集中培训雷同, 这离校本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差距很大。

三 依托校本教研提升校本培训

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仅为校本培训提供内容, 更准确地说, 它是校本培训的动力源, 为教师工作状态的良性循环提供保障;校本教研是为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校本培训提供内容, 有助于学校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 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动力源

根据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可见 (如下图) , 教师教学工作绩效是一个多维变量, 它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 教师努力程度。 (2) 教师的能力、素质, 以及对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 (3) 教师工作所得到的内外报酬状况。 (4) 教师对内外报酬合理性的感知。

学校要想通过校本培训形成“教师努力→取得工作绩效→得到内、外的奖酬→实现满意感→更加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 首先, 要确立褒奖教学优秀的教师, 以此激发教师努力提高自己水平的动机。其次,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 使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其面临的教学工作的复杂性, 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再次, 在教师感受到提高教学水平带来的成就感时, 学校还应对他通过校本培训取得的教学进步给予对等的肯定, 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中。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中, 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只有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 避免低水平经验重复, 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把握, 才能为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绩效提供业务保障, 它是目标激励 (教师努力程度) 的追求, 也是制度保障 (教师工作所得到的内外报酬状况、教师对内外报酬合理性的感知) 的基础。简言之, 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与提高教师的绩效能力有关, 而目标激励与制度保障则与绩效意愿有关。没有绩效能力, 绩效意愿必然落空。所以, 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是提高教师绩效的重要动力。

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品质呢?重要的一点是, 不以教师常规、低水平的经验作为校本培训内容, 而是以校本教研的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一方面, 通过校本教研提炼蕴含教育教学理念的典型性经验, 或将普适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接近实践、便于应用的结构化、模块化形态, 并以此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这超越了表面化的常规经验的意义, 促进教师经验与理论的融合, 提升了教师的绩效能力, 另一方面, 以校本教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保障了校本培训内容不会停滞不前, 而是不断更新与发展, 这促使教师不断解决新的困惑, 提高绩效能力, 可以说, 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动力源。

(二) 从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看, 建立在校本教研基础上的校本培训可以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多元需要

瑞士学者休伯曼 (Huberman M.) 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职期, 这一时期的教师因为缺少基本的教学经验而对教育教学无所适从, 同时又因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案和已被同行接受等而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第二阶段训为稳定期, 这一阶段教师逐渐适应和掌握了教学常规, 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风格;第三阶段为歧变期, 这一时期的教师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经验, 并试图对现状有所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 或不断改进使自己更胜任教师职业, 或因为对教师职业的疑虑加重而可能选择离开;第四个阶段是保守期, 这一时期的教师对教师工作越来越轻车熟路而使得专业热情不断消退, 或依靠资历安逸地从事教学工作, 或远离、或抵制变革;第五个阶段是准备退休期, 因为年龄原因面临着专业生涯的结束, 对他们来说, 任何改变都不太现实。在教师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 他所需要的专业帮助与指导是不同的。本文认为, 学校要全面了解教师所处的发展生涯阶段, 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状态, 进行不同层次的校本教研, 并形成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对入职期与稳定期的教师, 校本培训主要目的是模防。学校通过“主要研讨”或“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方式, 围绕“分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策略”、“教育管理学生”四个版块进行归纳总结, 并将这一系列内容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 让入职期与稳定期的教师学会教学常规, 即领会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责任。对于歧变期的教师, 校本培训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师教学自主。通过校本教研研究这一主题:如何个性化地理解与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自主的教学风格。然后通过校本培训途径,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中发挥教学支撑作用。对于保守期及退休期的教师,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创新。这一阶段的教师处于难以突破也不想突破的高原期, 校本教研为解除教师惰性注入活力。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坚持教育创新, 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 并将这一成果在校内培训与推广, 引领教师突破高原状态。

总之,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形成的多层次校本培训, 能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多元需要, 能成就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四 大力发展校本教研

基于校本教研对于校本培训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大力发展校本教研。

(一) 明确校本教研问题

校本教研不是追流行, 不是跟风, 也不是追热点。它是紧密联系学校、教师现实的研究。由于学校的类型、层次、文化、特色和工作重点存在着较大差异, 教师之间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也千差万别, 各校教研观念、可利用的教研资源等各不相同, 校本教研的内容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每个学校要明确自己的校本教研的层次定位、主题内容, 不可千校一面, 千篇一律。

(二) 发挥多种渠道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有多种渠道, 应全面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 (1) 专家引领。聘请校外理论专家或校外实践专家, 通过团队项目研究的方式, 引领、培养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 (2) 同伴互助。教师们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讨论进行研究, 实现在互动中发展。 (3) 个人反思。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校本教研才有成果。因此, 学校应建立多方协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特别应注意与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和同类学校加强联系, 避免自我封闭。

(三) 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校本教研

在实践中, 形式主义的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阻碍了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比如开学前, 教育行政部门让老师们写的各种计划:教学计划, 校本开发计划, 业务进修计划, 教育科研计划, 知识讲座计划, 期末要求撰写的各种总结。比如, 一周一次教学心得, 一周一次案例分析, 一周一次教学反思, 一周两次听课, 一周一次校本培训, 两周一次知识讲座, 两个月写一篇论文, 一个月一次的业务笔记检查, 等等, 这些漫天撒网式不计质量只讲数量、不讲效果只讲形式的工作, 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教师难以定下心来, 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扎实的研究。所以, 要推动校本教研工作, 不是尽可能多的给教师布置研究、学习以及工作任务, 相反, 学校要精减形式化的工作, 保障教师真正投入到校本教研中来。

参考文献

[1]肖远军, 张俊珍, 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及其改进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0)

篇4:强化校本教研 促进有效学习

召开动员大会,讲形势,摆事实,彰显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确定改革的方案以后,笔者先后三次在大会上做报告,阐述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阐述我校的二级自学辅导法教学改革的内涵。通过谈外地学校的改革成果、谈个人的从教体会、管理经验,让全体教师感受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方面的诚意和决心,彻底消除部分教师认为改革会“一阵风”“走过场”的想法。

我们要求一线教学人员在校长的整体策划下、教学副校长的主抓下,在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等各层次负责人的引领带动下,结合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研讨学校总体方案、制定各层次改革方案。备课组层面上,要求各位一线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对学校方案开展讨论,首先是质疑,进而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改革之初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实际查找问题、思考出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大范围内营造改革的氛围,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杜绝教师“朝三暮四”搞教改,今天课改,明天传统;尤其要坚决反对以课改为名,在课堂上“耍花枪”,搞“虚假繁荣”,形式花哨却没有实际效果。

下大力气强化教师教改理论的培训

详细讲解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一线教师接受理论的同时,产生在实践中应用的强烈渴望。我们安排前往先进地区学习过的教学人员讲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他们在讲解中结合具体的实施困难、实施细节谈问题、讲思路,展示成功案例。这些有理论指导、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培训工作,激发了教师的改革愿望,推动了学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活动、促进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形成常规性教学领导听、评课制度,由校长率先垂范讲教改“示范课”,其他学科骨干教师跟进。课后要评课,提出整改意见,然后进入课堂再实践。成型后由骨干教师承担教改“展示课”。并且定期召开课程改革推进会,由教学领导和教师谈课改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学生谈自己在新课型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新课型日臻完善。每学期,我校都举办学科教学论坛。要求以学科为单位展示学科成果、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作品、教师讲座,也可以是学科建设成就,我们强调参与教师的普遍性、展示成果的全面性。每个学期,我们还定期组织各学科在教改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老师讲教改“展示课”,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莅临指导,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查找探索中的不足。这种形式本身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动力。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成就感和对教师职业的心理认同。

十三中全体教师将坚定不移地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执著探索,稳中求进,努力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模式,实实在在地办教育。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十三中学)

篇5:校本教研培训心得

2017年7月3日,坐上开往南京的列车,我们一行人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扬州大学关于西宁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培训活动。按事先的计划,我们认真听取了几位专家、校长们的介绍,参观学习了各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与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一些好的做法,感受很深,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感悟。

国家课程贯彻了课程的统一性要求,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化特征。当前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外在形式追求较多,对内在涵养的打通体现不足,从局部实现课程的变革不是一种成功的课程创造,唯有让课程的外延和内涵成为统一的共同体,课程才具有生长于学校建设进程中的活力和魅力。因而,任何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都应立足学校的办学愿景、文化背景、地域资源、师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糅合生长而成。校本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在学校办学愿景的统领下,对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一个具体化落实行为。学校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度,决定了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个性化程度。故而校本课程的规划,要能够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设计课程体系。校本特色的课程究竟是作为一种学科知识的延伸,还是另起炉灶,指向更丰富的兴趣拓展?对于课程内容的定位问题,学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当下,现在的学生学科知识学得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挤占了培养兴趣、掌握生活技能的时间。校园里,可能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正确系鞋带,面对一颗掉落的纽扣,可能十多岁的高年级学生也会束手无策。每个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生活,都该拥有发展多种兴趣的权利。因此,学校将课程内容定向于:培养多元兴趣,增长实践技能。缺什么便可以补什么,爱什么便可以学什么。所有课程有开展,有评价。国家课程的评价以各学科《新课标》为参照。校本课程的评价为学生综合评价中的一支。但它的评价往往多元,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呈送学生作品、展现教学照片、整台节目展示,具体说来,可以是魔方技能展示,可以是拉奏一支曲子,画一幅作品,捏一个形象,跳一套操,不同科目,评价不同,因科目而异,有的甚至可以是一次访谈,一份调查问卷,一切以学生的快乐参与,收获成长为标准。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科目的深度推进,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学有所专,另一方面可能学生在试探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科,不排除一部分人一学期尝试一个社团,这样深度与广度很可能在实施时结果相左。另外,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真正能服务于师生,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科目会积淀一些,也会淘汰一些,这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感悟之一:校本教研应真正落实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开展研究。

校本教研众所周知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是基于学校最根本的问题的研究。而我认为学校根本问题研究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扬州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智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论是科研课题的研究、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或校本教研的开展都紧紧地围绕怎样使学生有好的发展,制定细化了学生行为规范,为学生将来有高品质的生活能力而做准备。我想开发校本课程,拓展研究空间,正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考虑,为学生的一切着想的。

感悟之二:校本教研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生长点。

应该说校本教研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在原来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诞生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校本教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致力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学校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不是为了构建宏观教育理论,而是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再次,这种研究是教师全员参与的,不是个别教师研究,不是特级教师或者骨干教师的专利。新课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每一个教师的热情投入,而不仅是少数骨干教师的事。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把校本教研看作是自己应有的职责,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而主动进行教学研究。这次参观的竹西中学、梅岭小学就真正地把老师的专业成长落实在校本研修中,把老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生长点。

感悟之三:校本教研要聚焦每一个课堂更要把研究的视点集中于教学的价值取向上。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我们许多教师都在不停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什么因素可以促进教学,什么因素阻碍教学,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多人忽略的。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看起来不被人重视,好像和教学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教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说到学生,现在的新课程更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觉参与和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新课程的学习关系密切,因为新课程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感,或是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生活目的,他自然会乐于学习。这种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育教学就能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一节课可以使教师感到劳累,但更能够使教师得到的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篇6:校本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长顺县威远小学

苏云

通过参加校本教研的培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在新世纪新时代的社会里,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型人才,这激烈着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教学经验。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通过参加校本教研的培训,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回忆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感受颇多,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第一、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通过校本教研的培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篇7:校本教研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就在身边

很有幸,本人聆听了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两位专家龙林老师和张宇敏老师的讲座,从中受益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一、参加培训的情况

这次两位老师培训的重点是教育科研课题的相关内容,龙林老师主要讲的是贵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三种报表的填写,通过学习,我明白,要做好一项课题是非常难的,必须从始至终都要付出很多心血,不仅如此,而且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相关报表的填写,否则很多事情都会显得没意义。张宇敏老师主要是从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设计及过程管理方面作了讲述。通过听张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其实教育科研并不是高高在上,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细节,把一些感悟、想法写下来,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或发扬,这也是教育科研的一个方面

二、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有些“被逼无奈”。其实,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日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拥有完善的专业特性,要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成为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的去开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让教育科研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科研真正做到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三、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这方面培训的老师都有一些事例介绍,很多地方都是通过课题研究找出了一些操作的模式,在实践中一一进行科学的验证,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些学校的教学特色,也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哪?这些疑惑,两位老师的报告都有讲述,使我们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明白了在开展课题时我们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们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篇8: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校本教研应建立在教师的客观需求、真心参与、真挚交流、虚心借鉴的基础之上。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是否扎实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越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怎样调节和激活教师的学习动机,是学校的管理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并直接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学习动机则是指直接引发和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具有激活、定向和强化功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动机 = 效价×期望。学习者对达成某一学习目标的效价与期望越高,学习行为的指向越稳定,动机就越强。

二、激活教师学习动机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激活教师的学习动机,为此我校特编制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的数据为主要依据,根据教师的学习需求, 学校再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1)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第1位的是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占72.9%)。为此,我校首先是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如2012年我校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达8人次,赴温州、文成、乐清、虹桥听课、学习培训达七十多人次。第二是鼓励教师与教学理论对话。每学年我校都会选订《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等多种教育报刊供老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内动力。第三是网络平台。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一台电脑供各年级教师使用,让他们及时了解教育动态。

(2)推进名师带动工程。调查结果显示,有60.4%的教师选择学习他人经验这样的培训途径来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学校特邀特级教师余国平和温州市优秀鲍志明两位老师作为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的指导老师,定期为学校教师作指导。试图让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成为领雁人,然后在领雁人的带领和影响下,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模式推进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3)满足培训内容的需求。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都必须遵循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考虑到它的学习对象,遵循学习主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他们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缺乏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占62.5%)、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占39.6%)。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教师面对新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完小教师更是如此。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在校本培训的内容上应侧重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方面的培训,以及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的培训。

(4)构建非正式教师教研组织。所谓非正式教师教研组织是相对于经过教育行政安排、具有合法地位的“正式”组织而言的, 它是学校教师为追求同一个目标暨自身专业发展而自发自愿形成的一个“民间”教研活动组织,具有机动性、组织性和纪律性。与教研组相比,它更具有机动性强、吸引力大、沟通效率高,能扩大信息沟通,弥补校本培训的空白点,能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挖掘教师自身专业资源。为此,根据《乐清市教育局关于实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的意见》精神以及按照非正式教师教研组织构建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属于自己学校的“领雁工程”暨语文和数学非正式教师教研组织。由于是自愿参与,所以动机较强,有一定的目标和需求,从而更能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篇9:开展校本教研 培养学习型教师

造氛围,激兴趣,让青年教师乐学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关键。为此,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快乐。

加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活动,支持他们到市教育学院、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培训。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培训,如为教师及各教研组配备教育丛书,规定必学篇目;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专题录像片;请专家到校作专题性报告。经常性的学习能使青年教师们在短期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聘请专家,答疑解难。为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请来大兴区名师讲学团的教师进行讲座、授课;请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刘芳副校长针对学校的语文课进行专题讲评;请宣武区资深教研员赵玉齐老师、南菜园小学耿洁校长及青年骨干教师马冉、郑敏参加教学联谊活动;请北京小学教导主任张红老师作“以趣为载体,让学生乐写会写”的专题作文教学讲座。这些活动激发了青年教师研究教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美妙,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搭平台,重互动,使青年教师勤学

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与对话、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建立起了一个团结、融洽、共荣的教师集体。

师徒结对双提高。学校明确了骨干教师要承担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开展了“导师带教活动”。学校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在活动中,师徒各展其长,互帮互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师徒结对双提高的效果。

“沙龙”会诊解难题。学校依托支教教师这一有利资源,开办了“青年教师教研沙龙”。每次沙龙活动分为两个版块,一个版块叫“专题主讲”,请一名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就自己的特长自定主题,介绍自己的理念和经验;另一板块叫“请你来会诊”,由青年教师结合本次沙龙的主题和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体会,或者提出在此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教研沙龙活动中进行集体“会诊”,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青年教师上课,集体研讨,解剖问题。上课时,教师要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其他教师畅所欲言,指出本课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为了一个课堂上的小环节,教师们往往会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倡反思,导成长,促青年教师会学

我们要求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在于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学随笔、案例分析评优活动,让青年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上一篇:奔跑吧兄弟邓超经典台词下一篇:不良资产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