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整合教学设计

2024-06-04

艺术整合教学设计(共8篇)

篇1:艺术整合教学设计

第三节 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整合模式选择

一、艺术课科际整合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课程方面: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各学科领域紧密结合,艺术课不是为了综合而进行学科表现与活动,而是学生在审美感受、文化理解、能力发展等方面广泛涉及,相互激发、支持。

(2)教学方面:教师通过主题引领对学生的审美感受进行唤起,使他们的旧有经验产生触动,主动产生联想与思考,引导他们欣赏、研究、表现和创作。

(3)教材方面: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孕育文化的温床,艺术是文化最精髓的表现,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整合单元课题。

(4)评价方面:传统的量化评价不适合艺术教学,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将艺术学习档案夹和创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应用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多元化。

二、艺术课教学科际整合的设计形式

艺术课教学科际整合形式有多种,教师应根据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教学理论,根据不同单元人文主题的需要,结合本地文化、学生、教学环境实际情况,将四个学科领域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教学策略连接构成,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整合的方式有:

(一)中心扩散式 启示:将课题的人文主题与教学的中心目标确立后进行发散式课程结构设计,艺术学科表现活动是与学生的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相结合的。

(二)张网式

启示:在人文主题引领下,使学生的不同能力有一个比较多元的发展。

(三)串联式

启示:打破了习惯的教学思维和课程模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课题内容演绎出来,做到了对课程的创造性思考。

(四)资源共享式

启示:这一主题也可称蜂巢式。蜂巢结构本身是一种能够相互搭建在一起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六个小蜂巢组合而成。六个蜂巢里可以整合美术、音乐、舞蹈等资源。

(五)学科表现活动式 启示:不同的学科活动可以照顾不同学生的艺术学科表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科表现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有一定自由度。艺术教师可以在以下教学活动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引入思路

2、课题的文化性深入

3、艺术要素“对称”的引入与学习。

篇2:艺术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践,应该和三个维度的整合,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所以课标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三维目标各有各的规定性,老师在理解它的时候,在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的时候,应该把它统一成有机的整体,来加以关注。不然的话,过分的突出哪一方面或者忽视哪儿一方面,都可能给教学带来一些偏颇。教学目标的整合:第一:无论你的课堂怎样设计,你都要紧紧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美术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美术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应该尽量把美术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美术活动,包括美术欣赏活动、美术表现活动、美术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美术知识糅合到美术活动中,让学生顺带学习。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美术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美术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美术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师的备课是尤为重要,要求选择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美的美术就像磁石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比如美术教学目标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实现三维目标体系的建立。从美术课程的角度来说,教学目标具有的功能有:明确美术教育发展方向,提示美术教育计划要点,提供美术学习经验方法,确定美术教育评价基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在实施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不是通过讲授来实现的,而是伴随着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程,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切实体验、感受、思考而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现代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合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的整合。那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呢?

一、转变观念 理解内涵 理清关系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现状,而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倾向。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素养教育先进理念。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价值取向,而不单纯是一种教学评价要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对各方面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教与学的发展。

二、确立恰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发展探究能力和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应根据基础教育自身特点和时代发展的特色及学科特点,确定那些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依据课程标准重新界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要把握好课程所处位置及其与前后内容的关系,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切忌“揠苗助长”、目标过高,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实施,都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手和合作者。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三、经历过程 强化体验 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又是伴随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之中,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技能将停留在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

四、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涵养。要构建有特色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档案袋评定”、“成长记录评定”、纸笔测验,教师点评、学生的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促进了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以上是我对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设计和整合教学目标的一些浅见,我觉得要使“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我们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美术课程的施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让你由衷的感到:当老师真好,当美术老师更好!!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每每踏上梦寐以求的讲台时心情都是无比的激动,那个讲台让我饱尝了教学生涯的酸甜苦辣,发生了无数个让我无法忘记的故事。

篇3:单元主题教学:整合的艺术

苏教版教材编排大体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 但课文编排内容不同, 体裁不同, 长短不一, 单篇教学很容易繁琐分析, 费时无趣。而单元主题教学异中求同, 从不同文本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 围绕主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把一组课文进行整合, 这样教学立足点高, 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以苏教版五上第五单元为例, 《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几篇课文, 既有状物, 又有写景, 但是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风景名胜”篇。学习时, 可以进一步探究作者为什么写, 想表达什么。最终得出结论, 大凡写景的文章, 基本上都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四篇课文, 可以概括为“浓浓的亲情”主题, 表达的是亲情的美好。尽管《谈礼貌》夹在其中稍有不妥, 但总体是描写亲情的一组课文。这样, 即便是遇到新的文本, 学生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初步确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确立了单元主题, 接下来进行单元教学时, 整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教学的时候通常都舍不得放弃, 觉得这个很重要, 那个也得讲讲。一篇文本可以挖掘的教学点都很多, 何况教学一个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教学必须要舍弃, 从数篇文本中选择几个适合的点钻进去来展开。

以《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组课文为例, 教什么?景物特点学生能够自己阅读文本去发现, 难点在写景的方法上。怎么写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 寻找他们在写作上的相同和不同。相同之处:淤总分的构段方式;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盂排比的运用。不同之处在于结构, 移步换景的写法, 过渡段的运用。

再如四下第三单元一组课文, 《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 有小说, 有独幕剧, 教学时可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再以这个问题辐射开来。这样, 当学生再次遇到写人的文章, 会调动记忆, 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学习。

三、基础知识的整合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识字、写字、朗读仍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关于写字, 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而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一组课文字词量比较大, 课文即使通读一遍, 也会用去很多时间。所以必须要把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整合。怎样整合?还是要基于学生。通过做预习单, 课堂交流, 选出本单元中难写的、易错的字, 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练习读写, 必要时教师范写。课文朗读也是如此, 课堂上, 大家找出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 反复练习。这样以点带面, 比泛泛的读更加高效。

四、拓展与应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一个单元模块教学进行完毕, 一般都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应用, 这是打通课内外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 设计相应的摘抄、拓展练习或者观察读写训练, 这个也是要基于单元主题展开。比如, 学习了四上第三单元《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一组课文, 可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写法写一段话, 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用上一两个比喻句。

篇4:谈艺术设计整合教学

关键词: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整合教学即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实行引进项目等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改革教学的模式,开放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设计艺术是以创意设计、产品实现和社会应用为基本路径的,而设计艺术教育是以培养理论研究、创意、设计、制作技术、技能等综合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作为应用型学科的设计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模式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综合艺术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交叉和融合,将各种学科在不同的知识背景、思维方法、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相互补充,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知识掌握的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院校艺术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天性中创造力的师生合作开放式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实践创新在市场经济中,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综合化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前沿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契机,确定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从设计教育的发展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努力方向都要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探索。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标准是具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设计视角、良好的审美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方法。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要使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市场需求相接轨。除了要求我们有设计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基础教学内容以应知应会为主导,以专业设计要求为目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分配基础、专业、设计的比例关系,同时注意三者之间的融合性。专业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化,以体验、实践、创造为主要特征。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并发挥学生自主性创新的教学内容。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努力培养出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二、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手段的整合应着眼于市场

所谓艺术设计的最终指向,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再现于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的功能,还具有使用的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类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用等),艺术设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设计是为了应用,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设计的课题,既可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也可以来检验教学的效果,促进设计专业的技能提高。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市场化设计思维方法和严密的专业技术操作习惯,同时也在设计实践成果中激发出专业自信心和专业自豪感

三、设计教育模式除了教学结构本身的变革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任课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那些既有专业教学经历,又有多学科知识,并且有跨学科实践背景的教师,将是当前设计教学最为理想的师资。将课程的相关知识以课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设计观。在设计教育形式中工作室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产、学、研的孵化器。工作室教学方式具备企业或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上符合产生需求,不同的是它又是一个教育的场所,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工作室采取教授责任制,负责组建研究师资组群、研究方向的专业计划及实施。课题来源多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展开的案例式课题教学,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教学、科研、实践和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从课堂到学术上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主动权,教师起主导作用,组织专题设计讨论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术上各抒己见。通过讨论、评价,对热点问题各自提出解决的方案,把所学的知识融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形成创新的概念,为进一步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是活灵活现的,它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市场需求,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的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绝不能只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艺。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技术人才。艺术设计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艺术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在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适应这种要求,只有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4,14.

[2][法]让-吕克,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1973:23.

[3]邬烈炎.关于国外课程的引进与不成功的“本土化”[J].设计教育研究,2005,(26).

[4]封永辉.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分析[J].美苑,2008,(4).

篇5:艺术整合教学设计

专业论文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与艺术领域的整合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与艺术领域的整合

摘 要: 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在语言活动我发现时,幼儿说的少,经常会出现不敢说、说的不全面和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但在进行艺术活动时,幼儿却可以放开思路大胆的说,动手绘画的时候也是不停的一边画一边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艺术活动中同样蕴涵语言教育的价值,“让艺术作品说话”也是培养幼儿语言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纲要》体现的重要先进理念。

关键词: 幼儿园; 语言; 艺术领域;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126-01

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把握住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语言教学同艺术领域结合,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一、语言与美术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

(一)在美术活动中整合语言教育。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渗透语言教学呢?绘画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与景象,启发幼儿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有一次在组织大班的绘画活动《我喜欢的高楼大厦》时,先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欣赏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风格的高楼大厦,孩子们领略到不同的建筑美景以后,显得异常激动,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好多高楼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见到过,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楼房设计的竟然是那么的别具一格,就像一件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似的,我便趁热打铁鼓励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给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楼房,结果全班四十多位小朋友,画出了四十多幅不同的画面,我便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画命名,并创编不同的故事情节讲给大家听,我先给孩子讲评了其中一幅画,先启发能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稍弱的孩子进行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孩子都按捺不住了,我便适时增加了难度,要求每人的故事里至少要有两到三个成语或修饰词,孩子们各个乐不此疲竞相讲述,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结束后我把它们装订成册投放在语言区,供孩子们互相分享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践,既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语言概括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语言活动中整合美术教育。如中班的《蒲公英的旅行》,第一个活动,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蒲公英飞到了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天安门广场;第二个活动,启发幼儿想象蒲公英还会飞到哪里?遇到谁?把它画下来。幼儿非常感兴趣,在“我画我讲”中不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活动《青蛙飞上天》,故事讲述了小青蛙想飞上天去看看,可是青蛙没有翅膀,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小朋友们真是异想天开,生动有趣。有的说:小鸟飞来了,像飞机一样载着小青蛙,小青蛙看见了美丽的田野;有的说蝴蝶来帮助小青蛙;还有的说小朋友来了,用大气球帮助了小青蛙,小青蛙看见了美丽的花园等等。老师适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再到全班评选故事大王。小朋友个个喜欢画故事、编故事、说故事,大大地激发了他们愿说、想说、会说的愿望,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连贯性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语言与音乐领域的整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听歌曲创编故事。首先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改变以往看图讲故事的单一,让幼儿将歌词与已有的经验结合,想象创编故事情节。如大班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幼儿会唱歌曲后,已经了解和掌握了歌词,我便引导幼儿把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改编为故事《森林运动会》,幼儿兴趣非常浓厚,根据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经验,有的创编了故事《骄傲的小猴》。森林里举行了动物运动会,小猴子参加了爬高比赛,它一边爬一边说:“我是第一名,看我的”,“啪”不小心摔了下来,小猫获得了第一名;有的创编了《快乐的运动会》,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了,它们每个人将自己的本领表演给大家看,小狗赛跑第一,大象举重第一,小鹿跨栏第一;它们快乐地站在领奖台上,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多自豪呀!在幽默、欢快的音乐中幼儿敢于大胆想象、讲述,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构建新的故事内容,并大胆地表达出来。

(二)听音乐感受表演。音乐能激发孩子的表现,除了语言,孩子更喜欢肢体动作的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还准备了头饰等道具,满足孩子表演的需要。如:大班音乐活动《捉迷藏》,幼儿戴着头饰轮流在时而活泼跳跃,时而沉重缓慢,时而轻柔优美,时而阴森恐怖的音乐中模仿动物动作,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当音乐一停,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以角色的身份讲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贝贝说:“我是大老虎,我躲在大树后面。大班音乐欣赏《狮子王》,先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乐曲ABA的结构,“狮子大王要过生日了,听一听,谁会来帮它过生日呢”?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进一步增加幼儿的想象,使乐曲内容与故事内容匹配,有效地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其次,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乐曲性质创编动作,他们各自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了故事中狮王的高兴、神气、威猛、害怕等词的理解和掌握。更让每个幼儿享受到故事表演的乐趣。

(三)音乐旋律和儿歌、古诗的整合。儿歌与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儿歌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儿歌基础上谱曲而成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儿歌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做个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优美的音乐旋律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儿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节奏,如果儿歌再加上节奏表演后,就会使儿歌更具生命力。所以我在儿歌和音乐旋律整合的初级阶段,选择的旋律是简单的、幼儿非常熟悉的歌曲旋律。如《小花狗》、《两只老虎》、《蜜蜂做工》等歌曲,根据歌词的的特点配上相应的儿歌或诗歌。先让幼儿节奏朗诵,然后让幼儿配上符合儿歌内容的肢体语言和旋律来引导孩子理解儿歌的含义,最后配乐器伴奏,边唱边打节奏,但先要让幼儿了解乐器的特点,会看图谱。如碰铃、三角铁清脆、柔和,带有延长音;圆舞板木鱼则是结实明亮、清脆而短促的乐器。在儿歌和节奏整合的前期应根据儿歌的特点出示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示乐器的符号,认识了图谱以后,让幼儿根据提示自主来选择乐器来表演,通过尝试我发现在儿歌中加入音乐旋律节奏后不但使儿歌更加形象化、趣味化,而且幼儿对这种形式特别喜欢不但乐学,同时也不易遗忘。

总之,在语言和艺术领域的整合中,还应该给幼儿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幼儿自主的学习。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地探索,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一些适合幼儿,更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的活动。单一的、传统的语言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21世纪的孩子,只有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生活及语言经验,丰富表述内容,提高语言水平,才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宗旨。后来我不断尝试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向多领域延伸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经过一年的尝试与探索,幼儿达到了知识技能与素质培养兴趣相统一,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我的整合课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作为优质课向全园老师推广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在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才能使他们主动的想听、愿听、想说、愿说……孩子的语言就像美妙的音乐,需要我们给她插上五彩的翅膀,让那旋律变得更加悠扬。

参考文献:

篇6:艺术整合教学设计

摘 要:形态构成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由于课程设置相对出现了滞后性,越来越不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培养模式,改革与整合势在必行,形态构成课程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来探讨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程的改革与整合方案。

关键词:高职; 装潢艺术设计; 构成; 形态构成; 整合; 改革

形态构成课的前身是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里把形态、肌理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分解、排列和组合,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形象;色彩构成是利用多个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重新搭配和塑造新的色彩形象;立体构成是用各种材料将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重组成新立体形象。这三门课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一、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开设的意义

提起构成就不得不提及包豪斯设计学院,现代设计的摇篮。它开设了以图形、色彩和材料研究为主的三门课程,也就是今天构成课的三个分支,开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构成作为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理性思维和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基础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修养,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它的知识具有深度和较广的辐射面,与多个设计领域有着紧密关系,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等,因此通过培养发散思维,拓宽专业方向。此外,构成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眼、手、心的高度统一。随着人们对现代设计的享受度不断提升,对现代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构成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设置的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的开设缺乏一定的经验,主要还是模仿本科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脱离岗位实际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设计市场和社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胜任设计市场所需,具备独创设计思维和现代设计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设计型人才,因此构成课程也必须是为市场服务的,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但是从高职院校开设构成课程情况看,开设的针对性不明确。另外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里的方向较多,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有各自的专业定位和特点的,但是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却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雷同,甚至课时量也是雷同的,放到任何一个专业方向里开设都是“放诸四海皆准”,更别说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到底它的.开设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之间应该如何接轨,高职院校考虑得明显不够深入。

(二)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高职院校构成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本科院校一直都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自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要求甚为严格,在构成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比较注重基础性理论,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在模仿本科院校时就容易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以传统的理论内容教学为主,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延伸,即使学生同样做大量训练作业,但是内容的设置上就没有和专业特色挂钩,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义不明确,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作业的完成是为了应付,因此对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发散思维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对知识一知半解,更无法把形态构成间的各知识点进行串联发展,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专业领域,这种教学偏差比较普遍。

(三)课程开设时间不足

对于本科艺术院校来说毕竟是四年制,课程授课时间能够得到保证,有利于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搬到高职院校使用的话,就显得力不从心,三年制的高职教育在校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外出实习,构成课程授课时间就要缩短,造成知识还没来得及消化和综合运用,就要上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专业课程更是被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内化,学习效果不佳。实际上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后,就业单位对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多有不满,认为他们对知识理解不透,更别说要他们把知识用到设计当中了。

(四)教法单一

构成课程一直使用较多的是传统教学手段,授课老师先按照课程安排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演示技法和布置作业内容,学生就根据要求完成操作训练若干份,一般是以手绘训练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已经丰富了师生的视觉感知,但是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训练,然而学生入学前基本是没有美术功底的,因此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高。这种强调单一主体性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更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者。尤其高职院校学生清楚知道在高职学习的目的是要学到实在的专业技能以便上岗就业,倘若无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无法让他们明确学习构成的重要性,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类课程失去兴趣,转而急于求成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因此在当前设计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考虑构成基础课如何紧密跟随时代步伐,走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这样才能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构成理论的同时,又能使其有效地运用到设计领域,是老师要认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构成课程的改革与整合方案

由于构成是因设计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因此构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以艺术设计领域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进行设计运用而展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构成的基本法则进行创作和设计,探索出更多的设计组合样式,但无论变出多少样式,有一样是不变的,即不脱离实际,时刻与生活中的设计紧密相连,因此,有必要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门课程重组成一门课程,让它和专业特色衔接一块,和时代需要接轨,充分突出课程的传承性。

(一)有效整合,减法教学

高职院校可以合理整合课程开设的时间,将构成课程压缩到大一下学期完成,既有大一上学期素描和色彩基础的铺垫,又能承接大二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此加强课程连贯性。将课时量适当增加一点,并平均分摊到整个学期,让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设定理论和训练的比例为1:3,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训练和创作的时间。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把构成课程整合,会不会又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呢?许多知识被浓缩了,就无法体现形态构成的课程特质了?这些疑问是必然的,为了解决这些整合课时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整合,保存经典实用的,去除重复过时的,才是真正地体现高职的高效率、高技能的培养特色。

(二)调整比重,平面为主

构成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很广,有平面和立体之分,有关于造型的、装饰的、色彩的、材料等,如何合理取舍内容,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课改能力。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图形创意和设计能力,因此在课程整合时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整合上,以平面为主,立体为辅,突出专业特点。

(三)改革教法,提高效率

构成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理论,演示技法,再由学生完成常规训练作业,形式单一,学习动机未被启动,如果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则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对发放的任务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解决,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学会新知识。

(四)综合评价,以面连点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课程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分,但是这种方式只重结果,对于那些学习认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过程容易被忽视,分数成了全面评定他们的绊脚石。因此提倡老师建立电子学生文件夹,内含学生每一次的作业,纵向观察他们成长的过程和进步的大小,横向观察每个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其次通过校内办学生作品展,让其他师生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交流教和学的效果及反思,结合调查问卷形式就更能客观全面地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了。

篇7:艺术整合课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目标理念,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学得会,有专长,高高兴兴的生活,快快乐乐的成长。本学期学校开展大教研活动,艺体组开展了音乐、美术整合课,选择了我和崔老师共同上一节《春天在哪里》。

开学初,组内经过讨论就确立了课题、授课教师和授课年级,此后每周二早前两节课都要进行教研,从初备课,开始有思路,到教案成型,进行组内试讲,再到思路清晰,正式讲课,我们一直反复备课,说课,磨课,组内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出谋划策,使我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本次整合课内容安排上把三年级美术课中《春天在哪里》和三年级音乐《嘀哩嘀哩》有机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力求两者完美的融合,没有生拼硬凑的感觉,在备课过程中努力寻找两节课的共同点,找出两者的结合点,最终决定通过欣赏春天的乐曲和欣赏教师现场作画,感受春天,导出一群黄鹂鸟的叫声给我们带到了春天,导出歌曲部分;再通过歌曲的听和唱导出通过视觉感受春天,进入到绘画和手工部分,使音乐美术两节课合理的融合。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有唱歌组、舞蹈组、打击乐组、还用绘画组和手工组,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尽量让学生去想,去做,去唱。在这节课中,美术和音乐的结合,使课堂充满艺术气息,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抒发情感,在活泼愉快的学习中发挥潜能与创造力。

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给了我关于教学语言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也指出了我在这些方面的缺点,如:语言方面,讲话是不能正面面对学生,做范画是有背对学生的情况,还有课堂中有些语言不够精炼等。教学过程方面,有些话我可以引导学生说的,自己却直接说出来了,还有,课堂展示部分,有些学生显得没有放开,我应该在展示之前就给学生一些提示,明确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示方法不同等。

通过本次整合课,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以及集体备课的力量,卞老师对于我做范画的环节和展示的环节给了很多帮助,代老师对于我课堂仪态和语言方面给了很多建议,张扬老师为我们做了精美的PPT,组里给我这次讲课的机会,对于经验尚浅的我来说帮助很大,我很珍惜,也很感谢。

篇8: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整合

音乐、美术和书法有着启迪学生的智慧,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它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美术那绚丽的色彩, 精美的构图, 均衡与和谐的造型;音乐那动人心弦的节奏, 跌宕起伏的旋律, 凝练感人的歌词, 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 把学生带入了理想的境地, 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使其思维能超越时空飞进美妙的艺术殿堂。书法是一种艺术。它既是无声音乐, 纸上的舞蹈, 又是诗意的线条化。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的旋折、提、按、顿、挫、收放等造型运动, 将主观的情绪、情感、理想等心灵物象集中, 提炼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 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影响。书法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审美的、艺术的、形式的、诗意的, 而不是应用的、文字的、泛化的。

一、文本在音乐中共鸣

语文是内在素养的体现, 音乐则能把人内含的情感、能力、知识表现出来。从感受美的角度来说, 语文和音乐是共通的。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 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 尤其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 我们把音乐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既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文本本身就与音乐紧密相连,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 文本的审美情趣将黯然失色。《月光曲》写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如果学生没有听到《月光曲》, 没有机会领略《月光曲》优美的意境, 那么《月光曲》一文的教学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 为了让音乐中蕴含丰富的内容, 更贴切, 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上课之前, 我便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 很快把学生带入愉悦其耳目, 激动其心灵, 开发其智力, 感受其情趣的境界,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熏陶之中。接下来, 我问:“刚才的音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好听!”我接着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曲子吗?”学生告诉我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我故作神秘地说:“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传说呢, 你们想了解吗?”生动激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从静态的课堂拉向了课文中的情境中。

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 这是《月光曲》的内容, 也体现了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 把握感情。我再次把《月光曲》音乐的高潮放给学生听, 让他们闭目欣赏, 用心感受。学生们很快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由轻柔到加速再到高昂, 他们也体会出了贝多芬感情的逐步加深。在这个基础上, 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月亮从海面上升起的画面, 大海忽然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文本已尽, 而意味无穷, 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文本在美术中共处

简笔画是一种简练而概括的简画形式, 画起来简单快捷, 是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更显示出它的功能。运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篇课文, 都有着不同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很好地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呢?教师可利用儿童对视觉艺术形象的敏感, 针对课文重难点运用简笔画, 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 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如《桂林山水》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桂林山水不同的景色特征, 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重点, 我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 用彩色粉笔在小黑板上准备了桂林的山和水两幅简笔画, 水突出静, 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 江底的沙石可以看见;绿, 像翡翠。山突出奇, 一座座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秀, 色彩明丽;险,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然后再将两幅画叠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到山围绕着水, 水倒映着山, 再加上其他景物的搭配, 看上去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简单的简笔画形象地勾画出了课文重点内容, 在分析过程中, 依次展示给学生,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具体、形象的理解, 从而印象更加深刻。

三、文本在书法中拓展

从低层次的角度来说, 书法就是写字。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总是说某某人的字好, 而不是说某某人的书法好。书法教育应该从小学起就要重视, 书法教学还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 逐步提高。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笔画、书写的注意事项、执笔方法、汉字书写笔顺以及书写正确姿势等。在书写作业和作文时, 以及在考试答卷的过程中, 要做到字迹清楚, 笔画不多不少, 格式正确, 标点鲜明。字迹要力求美观, 做到横平竖直, 疏密匀称, 比例适当, 重心平衡。书面力求整洁美观, 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写得好的同学, 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对于写得差的或态度不端正的同学, 要予以耐心教育, 适当引导, 必要时施加一点压力, 让他们养成良好正确的书写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见缝插针, 借机讲解写字的方法、要领和技巧。写字, 光靠一味地蛮练, 即使有进步, 也是极其缓慢和微小的。时间一长, 写字的兴趣也消磨殆尽。只有从理论上认识到汉字结构的规律, 理解用笔的窍门, 领悟书法的魅力, 才能保持对书法的热情。板书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看家本事。一手好的粉笔字, 一个好的板书结构, 显示出一个语文教师的高水平。因为一手好的粉笔字不是天生的, 必须得练习。而练习既要花时间, 又得看不少字帖, 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 老师还能形成自我良好的心理定式。例如, 某教师在上《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时, 因为板书内容事先用毛笔写在白报纸上, 不需要再占黑板多少空间, 便用狂草竖式书写课题, 占满黑板高度的两行, 气势夺人。这一独特的形式把盘古开天辟地时的神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一看就被镇住了。就此, 顺势简要介绍狂草的特点, 使学生明白狂草狂而不乱, 极有规矩, 是书法的至高境界, 只有打好楷、行书的基础, 才有可能写好狂草的道理, 从而使其更加神往书法的魅力。

上一篇:2011年上学期少先队大队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用户通信终端(固定电话机)维修员国家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