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介绍导游词

2024-05-30

颐和园介绍导游词(共10篇)

篇1:颐和园介绍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赏识作文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今天,我陪大家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颐和园景点到了,请大家下车。

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大门。各位游客,你们知道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历经十五年竣工,是“三山五岳”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你们看,前面就是长廊。这绿漆的柱子,再看看这红漆的栏杆,真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米长,你们瞧,这长廊分成二百七十三间。真多啊!大家快来看,这里每间都有好看的画,你看这人物、花草、风景,没有一幅相同,好有创意哦。

我们走过长廊,就可以看到高高的万寿山了。大家抬头向上看,有没有看到那座八角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以前皇后居住的地方。大家知道吗?

亲爱的游客们,快乐的时光就是短暂。和你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今天就该和大家说再见了。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己游览观光。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另外请不要损坏公物,做一个文明游客。再见!

篇2:颐和园介绍导游词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它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3公顷,十分胸伟。主要景点有长廊、万寿山的三层建筑佛香阁、昆明湖、石枋、苏州街、十七孔桥……这些著名景点。

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你们看!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称画廊。因为在廊中有很多的彩绘,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幅?多达14000余幅,而且很少有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后画上来的。人物画多采用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这些画面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下面请跟我来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

昆明湖真美,小船在湖上轻轻划着,推开静静的波浪,昆明湖的湖水像一块绿色的碧玉,美丽极了!大家看,那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桥上有十七个桥洞,因此闻名。十七孔桥上还有三百多个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的姿态还各不相同呢!

篇3:颐和园介绍导游词

自我介绍是导游员与旅游团领队、全体游客初次见面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程序,也是导游员推销自我形象和价值的良好时机。游客第一眼看到你,就已获取了你的着装、表情、姿态等信息。但这个“第一印象”还有待于迅速充实、加深,才能作出对你较全面的首次评价。此时游客最感兴趣的信息,是你的素质与能力。这种信息要靠自我介绍来传递。游客对你陌生感的消除,信任感的建立,要靠你的自我介绍来完成。掌握自我介绍语言艺术,要注意以下方面:

1、热诚待客,折射真情。

向游客介绍自己,是为了拉近自己与游客的心理距离,自我介绍的内容对于导游员自己来说是太熟悉了,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对游客来说,却是陌生而又急于知道的。因此,以热情的态度把话说清楚,让别人听清楚,不仅能满足游客的直接需求,而且也能折射出一种态度和感情。因为说话清清楚楚,本身也是热情、认真的表现;说话含混不清,给人以态度冷淡、支差应付的感觉,从而平添了疑虑和不信任。话什么时候都该说清楚,初次见面更是如此。

2、是繁是简,先看场合。

自我介绍,或繁或简,应先分清场合再做选择。与旅游团领队接头,自我介绍可以从简,只报出自己的姓名、单位、身份即可。对游客作自我介绍,则可适当详细一些。时机、地点的选择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在机场、车站、码头,也可以在前往下蹋饭店途中的旅游车上。可以和欢迎辞分开进行,也可以和欢迎辞合并起来,即将自我介绍并入欢迎辞中。如先在机场致欢迎辞,在前往饭店的车上再自我介绍。

3、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自我介绍不单纯是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等基本情况,还涉及一个自我评价的问题。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是缩短与游客之间距离、迅速赢得游客信任的有效途径。恰如其分就是把握好分寸。具体说,首先要把握自谦的分寸。自谦的方式多用于来自东方的游客,但自谦不宜过分,过分也会给人以“缺乏自信”的感觉。至于对西方的游客,就完全不必用自谦。因为“自我观念”的文化差异会使他们对你产生很大的怀疑和不满:“一个连自己都说自己这不足、那不够,离不开大家帮助的人,怎么能信任他会胜任工作呢?”其次还要把握自信、自得的分寸,为取得游客信任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4、适当幽默,拉短距离。

导游人员介绍自己时,不妨在语言中适当加入一些幽默风趣的成分,它可以促使游客在会心的微笑中,迅速缩短与导游员的感情距离。例如:“我是中州旅行社的导游,名叫王诚。诚恳、诚实的诚。不瞒大家说,诚恳、诚实确实是我的优点。但很不幸,人们都说导游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我这张脸,其貌不扬,不知能否代表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家?”再例如:“十分荣幸,能为各位导游。我姓马。古语说得好:老马识途。请各位放心,这次旅游活动,有我一马当先,保证各位事事马到成功!”这种方式的使用也要把握分寸,切勿给人留下轻浮、贫气、油嘴滑舌的印象。

二、自我介绍的方法

1、幽默介绍法

日语导游曲刚在每次接待团队时,几乎在作自我介绍时都是这样讲的:我是中国国际旅行社青岛分社的,我姓曲。曲是弯弯曲曲的曲。虽然姓曲,实际上并不是弯弯曲曲的人,而是一位正直的人)这样一介绍,客人都会开心地笑,就会觉得曲刚是很能与自己打成一片的,因而马上就会对他产生信任感。接着他会继续介绍道:实际上我为什么姓曲呢?我的“曲”是歌曲一曲二曲的“曲”,因为我唱的歌很好听,所以取姓为“曲”。等有空时,我将为大家演唱一曲二曲“时,客人会觉得很幽默,而且在有空闲的时候会提出要求曲刚为他们唱歌,这样又活跃了整个团队的气氛。

2、生情介绍法

导游员石春满曾向一个日本旅游团这样作自我介绍:“我姓石,叫石春满。石,是石头的石,春,是春天的春,满,是满意的满……不是自吹,我拥有一个极好的名字。首先,我的姓名无须改动,便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名字,即:石·春满。石·春满,森·欧外(日本尽人皆知的近代大作家)发音方式不正好一样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姓名对各位来说更具有祝福之意……我希望各位在大同期间,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心情像春天般愉快,并祝大家住大同旅游后满意而归”。这种无中生有,化无情为有情的自我介绍法,不仅力深了客人对导游的印象,使导游的姓名深深地铭刻在客人的心中,而且还在自我介绍时表达了导游对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一种自我介绍的方式——赠送名片。这是一种普遍流行、高雅得体的自我介绍法。在导游活动中,对领队、全陪或人数不多的游客均可使用。递送名片时要用双手,并附带说:“认识您很高兴”、“请多关照”。

三、如何致欢送辞

旅游活动结束,导游员致欢送辞,也是导游工作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不辞而别或草草收场,都会导致功亏一篑的后果。欢迎游客时要热情洋溢,送别游客时,也不能显得冷落,否则会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感觉。致欢迎辞,是要给游客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而致送别辞,则是要给游客留下永久的怀念,美好的记忆。

当我们致欢迎辞时,游客还是些生疏的人。当我们致欢送辞时,他们不少都成了我们的朋友,所以”富有感情”是欢送辞的第一要素。千万别给游客留下”人一走,茶就凉”的感觉。欢送辞里应当小结一下整个旅程,要称颂旅行是成功的、有趣的、值得怀念的。”表示谢意”应是欢送辞第二要素,千万别让人家感到旅行成功只是导游努力的结果。中国旅游业还年轻,导游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应是欢送辞第三要素。请记住,征求意见、欢迎批评往往给游客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这样做表明我们的诚意,表明我们的信心。为使欢送辞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它的”文采”水平要高一些,最好能引用些名言、谚语等等。所以用有”文采”的语言,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愿意再见”的情感,这是欢送辞的另一重要要素。记住,千万别说”GoodBye”,它是”告辞”之意,要说”再见”(Seeyouagain),这话更有中国人好客的情调。表示惜别、感谢合作、征求意见、期待相逢,以上是欢送辞的四要素。当然与欢迎辞相同的地方是,欢送辞也要因时、因地、因客人不同而异。

一次旅游活动结束时致欢送辞,其实也就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因此致欢送辞应当将整个活动期间的主要部分进行概括,成功的导游要归功于大家的配合和合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要真诚地表示歉意,最后还应送上祝福,并祝愿有机会再次合作。

四、欢送辞的制作技巧:

1、道出依依惜别之情

先请看这段欢送辞: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相处了20多天今天就要分别了。20多天时间不算长,各位朋友游览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观赏了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对中国有了一个概略的印象。旅途中得到了大家的协助与配合,旅行十分顺利,对此,请接受我由衷的谢意。我有服务不周之处,请多谅解。我们有幸这次相逢,相信将来有缘再次相会。最后祝大家归途上健康愉快,一路顺风!谢谢。”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道出了依依惜别之情。听到这样一篇充满深切情意的欢送辞,相信游客定会在感动之余,对已游览过的景致、一起相处的导游员倍感留恋。

2、表达友爱之情

与游客的相处虽只短短几天,但对于一个人缘佳的导游员来说,这已足够培养出友谊之情来,而在欢送辞中表达友爱之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妥善地为游客的返程作好安排,请看这段欢送辞: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经结束了在北京的旅游,就要飞往古城西安了。到达机场之后我将忙于为你们办理行李托运、登机牌以及处理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我们就没有时间互相告别了。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对各位在北京期间所给予的协作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你们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从你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可贵的知识。这里有一些评议单,邮资总付。请各位填好后顺便在登机之前投入邮筒。希望你们不仅能够留下友谊,同时也留下批评与建议。谢谢。”

以上两则均属在非正式场合用总结的方式所致的欢送辞,是一种普通而常见的致辞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平实质朴、亲切感人。

3、显现风趣幽默

欢送辞可以是生动而幽默的,这样的欢送辞会让游客笑着踏上回家的路。请看这段欢送辞:

“诸位,在我社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日本客人约占一半左右。日本游客对我社旅游业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此,我谨表感谢,谢谢大家!(客人笑)……但并非我‘奉承’大家,客人中丢东西最多的,当属日本的‘方方’。(客人笑)……去车站前,尽管导游们再三提醒客人们不要丢下东西,客人的答复呢?总是‘大概没有吧!’但等到了车站或去车站的途中,某位或许就会说:‘啊,实在抱歉,我把笔记本(相机等)放在宾馆了’,但返回去取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事后敝社只好派人前往客人所去的下站城市去送失物。诸位,在此我提醒大家,如果在座的哪一位今天也有失物的话,请不要在中国时说,等回到日本后再写信通知我,那时,我将携带您的失物去日本(客人笑)……多好的出国机会啊!日方有关部门如问我,为何来日本时,我的理由很充分,‘为了日中友好!’(客人笑)……用你们日本的俗话说是:‘出门靠伙伴,处世靠人情,’我是为‘人情’而来的!(客人笑)……但是,我可不想这样去日本(意即不希望客人丢东西)。”

4、体现庄重谨慎

像前面这样寓提醒于玩笑之中,使客人在送站的开始,便充满兴趣。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团体的送别,往往要举行仪式或宴会。在这种正式场合致欢送辞,内容要全面,语言也要更加规范,并表现庄重的色彩。比如下面这篇欢送辞:

“尊敬的中美友好协会主席,全体尊贵的客人们:

时光飞逝,你们的中国大陆之行即将结束,明晨就要登机飞往香港。此时此刻,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旅行社讲几句话。首先,我要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在中国大陆两周的停留并不算长,但已足以使我们两国人民进一步地增进了解。代表团在此期间,会见了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普通人民,参观了一些城市以及著名的风景区,有的学者还与中国方面的同行交流了技术信息。所有这些,都必将有利于两国间在经济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其次,我想对你们的友好态度表示由衷的赞赏。在中国期间,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协作和理解,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最后,我想请你们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够再次来华访问。这仅仅是我们友谊的开始,相信这种友谊今后将不断加强。分别是甜蜜的痛苦,但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痛苦。回美国后请代我向你们的家人、亲朋以及同事问好。我提议: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代表团访华成功,干杯!”

5、抒发真情实感

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或主客关系特别融洽的团队,致辞时注意提高语言的文化品位、增加抒情意味是必要的。比如下面这篇欢送辞:

“朋友们:在大家的盛情和通力合作下,我们在重庆两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此谨向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重庆、东京相距几千公里,但也只不过是一水相隔。我在长江头,君在长江尾,我们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当年唐代诗人李白从这里去游三峡的时候,有感于亲友不能登舟同行,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诗句。今天我也不能登舟随各位远行,就让我的故乡水长江水,送各位去三峡,经武汉、上海,回东京吧!

中国有句古话:物惟求新,人惟求旧。东西是新的好,朋友还是老的好。这次我们是新知,下次各位有机会再来,我们就是故交了。祝朋友们万事如意,健康幸福,一路顺风!谢谢大家。”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技巧外,在欢送辞中还可以使用能够体现导游语言水平的词汇。如将“时间过得真快啊”改为“光阴似箭”等,这类谚语、成语等的正确运用,均会令客人在分别时对导游产生可亲、可敬之感,从而加深客人与导游的惜别之情。

欢迎客人再次光临本地时,可以用风趣又亲切的话语去讲;为客人就已参观过的景点进行总结及就未去景点作介绍时,应以“突出重点,强调特征”的方法去讲,以便客人们记忆和回国后宣传。让客人代导游员对其亲朋的问候时,可附加一句:“希望各位下次来桂林时,不要一个人独享旅行之乐,请携亲朋好友同来”。

送站时留下“伏笔”、“包袱”也是一种技巧,如唱一首歌,表演一段口技等,至中途便戛然而止,然后“车站就要到了,未表演完的节目等下次各位来时再接着表演吧”等结尾,然后直接进入祝客人旅途平安、致谢的项目,效果亦极好。

篇4:颐和园导游词介绍

昨晚大家睡的还好吗?今天上午,我们将参观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非常荣幸能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里,陪大家游览这座景致优美而又历经沧桑的世界名园。大家现在是否又好奇又期待呢?那下面就由我先来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这座建筑集中、造景丰富、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始建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落成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水面积约占3/4,不仅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更是皇家园林建设的典范。颐和园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两大部分组成,并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颐和园的评价语是:“一、北京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二、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三、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万寿山是西山的一支余脉,最初不过是一座无名的小土山。辽金时期山上始建金山行宫,称金山,山遂有名。山下有一小湖泊,遂称金海。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曾在山上掘出一个装满宝物的石瓮,因此而改名瓮山,金海也改称瓮山泊。“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明朝时因其景色妖娆,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西湖”的美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宛署杂记》中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以赞其美。

清代权贵在京城西郊大建园林之风极盛,尤其是“康乾盛世”期间,先后在京西玉泉山、香山、万寿山等地改建及扩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也就是著名的“三山五园”。其中的清漪园就是颐和园的前身。

公元1749年(清朝乾隆十四年)冬,乾隆皇帝下令将瓮山、西湖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治理,按照“一池三仙山”的形制建造,将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将水面一分为三。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一池三仙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清代魏源在其《海淀杂诗》中用“昆明湖水与天连,汇尽西山万道泉。解释蓬莱仙岛近,何需海上遣楼船。”来赞美这一意境。挖湖所剩的泥土按照造园布局的需求被用来堆筑、增补山体,形成一只展翅欲飞的大蝙蝠,衔哺着酷似寿桃状的湖水的情景。寓形隐意,妙趣天成。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爱新觉罗.弘历在为其母钮钴禄氏庆祝六十寿辰时,改瓮山名万寿山,西湖名昆明湖。昆明湖名称源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据记载,汉武帝派去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的使团,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汉武帝决定兴兵讨伐。为一举征服昆明国,汉武帝便在京城长安西南挖掘了巨大的昆明池,以象征滇池,练习水战。乾隆皇帝为标榜自己同汉武帝一样,为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拓土的英主,也曾在昆明湖中操练水师。公元1764年(清朝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这座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历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大功告成了。

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经营了100多年的清漪园荒芜了。

公元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建旧园,并于1888年以光绪的名义发上谕,——为太后“颐养冲和”改清漪园为颐和园。公元1894年,慈禧在颐和园耗巨资庆祝其60大寿。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

1902年慈禧太后回銮后,又用巨款重新修复。一路坎坷,步履蹒跚,尊贵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终于走到了1928年。这一年7月1日,颐和园正式成为公园对普通游人开放。

颐和园历经数次毁坏、数次修复,究竟它有什么魅力,让帝王如此青睐它呢?就请您通过今天的游览,自己来找寻这个答案。

(东宫门)

刚刚过来的时候各位朋友一定注意到了东宫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它是清代保留至今最大的一座过街牌楼。其正面题写“涵虚”,背面题写“罨秀”。“涵虚”喻意山水广阔;“罨秀”喻捕捉秀色,都是乾隆皇帝御笔。词义指明,过了这里,就是美丽的皇宫禁地了。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便是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外。东宫门外南北两侧的这两排房就叫做南北朝房,它们是大臣们等候上朝或等候召见时休息的地方,也是散秩大臣、清宫銮议卫等的值班房,其性质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传达室。

我手指的方向就是东宫门,请大家注意正门上方九龙金匾上“颐和园”三个大字,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傀儡皇帝——光绪帝的御笔。门外台阶正中镶嵌了一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是乾隆年间的石雕,20世纪30年代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来的。门前一对铜狮为清漪园时期的遗物。好啦,现在就请您随我进入典雅、富丽堂皇的颐和园。

(仁寿门内)

现在我们站的这个庭院,就是勤政办公区的核心——仁寿殿的所在。大家一眼就看到庭院里有几块大石头,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是太湖石,因产自江苏太湖而得名。太湖石具有瘦、漏、皱、透四大特点,是点缀园林的名贵石料。这块最大的石头因形似寿星而得名“寿星石”,是从墨尔根园移来此地的;大家再往院内看,那四块石头同样也是太湖石,分别象征着一年四季,是从圆明园移来的。这五块太湖石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寓意长寿,称为“峰虚五老”,摆在这里主要起屏障作用。

这个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青铜制怪兽,人称麒麟,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它有鹿角、龙头、狮尾、牛蹄,故又俗称“四不象”。自然界并无此种动物,它是能工巧匠创造出来的优美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据神话传说,麒麟是龙王的九子之一,乃吉祥的“仁兽”,它能迎忠良驱邪恶,所以多用来把门看户,以象征吉祥富贵和威严。该麒麟是从圆明园遗址迁来的,原为一对,另一只已经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下落不明。这只左前腿也有被毁的伤痕,是1937年移到这里的。

大家随我来到院落的北边,这里有一口水井,名为延年井。此井凿于1903年,水味甘甜,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在一次游园中中暑,喝此井水解去了暑气,故赐名“延年井”。

好,大家请随我走向仁寿殿,看看殿内外的摆设。

(仁寿殿前)

现在我身后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了,它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建筑,原名勤政殿。光绪十四年重建的时候,改名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雍也》中的“知者乐,仁者寿”,意为心怀仁德与施行仁政者能长寿。仁寿殿是皇家在园中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朝会听政、接见外国使节及其夫人。此外,也在此举办过慈禧太后庆寿典礼前后几日的“筵宴”和光绪皇帝的生日庆典。

大家请向殿内看,殿内正中的地平床上是九龙宝座,宝座上雕有九条龙。宝座后面设有一座屏风,屏风是以紫檀木为框架,顶部雕有九条形态各异的金色“闹龙”,中间是玻璃镜,镜面上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是专为慈禧太后定制的寿礼,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宝座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寿协仁符”的大匾,从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寿”是长寿,“协”是和谐,“仁”是仁君,“符”是瑞英,寓意统治者长寿、英明,当然了,这块匾是慈禧用来标榜自己的。

宝座前那个形态似蛤蟆的叫做“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可以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各国语言。置于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珐琅甪端的实际用途是熏香的铜炉,当帝后临朝时,里面放入檀香,燃起来给人一种既神秘又庄严的感觉。

大殿南北两端各有暖阁,是上朝时慈禧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缂丝工艺品,中间是慈禧亲笔写一个的“寿”字,周围绘有蝙蝠和彩云图案。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取意多福多寿。

大家现在请看殿外这一对铜龙凤,它们既可在朝礼活动中用来燃香,又寓意龙凤呈祥。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讲究的是男尊女卑,按礼制龙应居中,凤在外侧。可是大家注意看这对铜龙凤,它们是凤居中,而龙被分列两侧,这是怎么回事呢?聪明的朋友们一定猜出来了,的确,这就是慈禧老太后的杰作。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执掌实权,权利地位都位于皇帝之上。慈禧为了显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故而弄出了凤在上,龙在下的闹剧。

(仁寿殿南侧)

咱们现在走到这里,看见眼前有两个小土丘似乎挡住了去路,不禁给您以“山穷水尽”的感觉。难道颐和园只有这么一小部分吗?其实不然,请随我来。

绕过土丘,放眼望去是广阔的昆明湖、壮丽的万寿山,立刻给您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正是造园中的“抑景”手法,欲扬先抑,从视觉上给您更强的冲击,尽显颐和园的壮美。

(玉澜堂门前)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已经是颐和园的帝后生活区了,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为湖水清澈潋滟。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说到光绪皇帝,就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了。中日甲午战争大清战败之后,中国被迫割地赔款,民族危机再次加重。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图强。在改良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变法。6月16日,光绪帝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经过一番畅谈后,对他的见识非常赞赏。光绪想通过变法来抓到军政大全,做个真正的皇帝。同时也想借着维新变法之机,改革整顿吏制,挽救大清。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在保持沉默的同时,也正在暗中策划废黜光绪皇帝。

由于光绪皇帝当时只徒有其名,并没有实权。所以他急需找个手里既有实权,又忠于他的人来为他消除变法的阻力,杀掉慈禧亲信——极力阻挠变法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荣禄,架空慈禧太后。这样,他经过反复思量,16日晚,光绪就在大家面前的这个院子中的玉澜堂召见了拥兵自重的袁世凯。光绪皇帝说明意图后,大耍两面派的袁世凯一面慷慨陈辞——“诛杀荣禄如杀一狗耳”!一面急急向荣禄告密。荣禄连夜返京向慈禧报告。自此,大事败露,随后慈禧太后宣布再次训政,在菜市口斩杀了谭嗣同,刘光弟等“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光绪皇帝被囚禁。这样,从6月11日开始至9月21日结束,持续了103天的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光绪就这样被整整软禁了10年,死时已经是38岁了。

大家看院门前安放着的两块石头,它们叫做母子石。变法失败后,慈禧为了发泄对光绪帝的仇视,特地将原在香山的这两块石头搬到了这里,示意顽石尚有母子之情,责骂光绪连石头都不如!

好,大家随我进院……

(玉澜堂院内)

我们现在就站在玉澜堂院内了,正前方是坐北朝南的玉澜堂,东侧有东配殿名霞芬室,西侧有西配殿称藕香榭。原本三个殿堂均有后门,东殿可通往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通宜芸馆。光绪皇帝被囚禁于此后,慈禧命人把所有门都堵上,只留正门,并派人把守。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

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期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陈设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幅围屏了。屏面用两层玻璃合成,玻璃上绘有山水画,画风既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又有西洋风景画的特色,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中西合璧的画风。前层玻璃的背面画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画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立体感极强。殿中悬挂着“复殿留景”匾。“复殿”是深宫的意思;“景”指景星。据我国古代星象学的说法,景星出现象征帝王英明。这块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但其实,这里住的只是位有远大理想,却没有能力实现报复的傀儡皇帝。

(夕佳楼)

通过玉澜堂西侧的这个小门,在我们左手边的这个楼阁式建筑就是夕佳楼,取意晋代文学家陶渊明《饮酒》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楼上是观赏玉泉山落日的好地方。

进入前面这座门,我们就进入宜芸馆的院落了。

(宜芸馆)

宜芸馆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芸”是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于书房内驱虫防蛀;“宜芸”的意思是指适宜藏书的地方。它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咸丰十年被毁,光绪十八年重建,重建后就作为光绪的皇后——隆裕那拉氏在颐和园中的居住之所。隆裕是慈禧娘家的侄女,是慈禧为了控制光绪而逼婚成亲的,婚后两人感情一直不和,未育有子女。隆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后,同时也是最后一位皇太后。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的住所。

(永寿斋)

现在咱们参观完宜芸馆,大家请随我这边走。好,大家先停一停,请大家向右手边看。在紫藤萝架子后有一个小门,如果通过的时候不特意留心,大家通常会忽略这个院落。这个院落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它的西侧就是慈禧老太后居住的乐寿堂了,是谁有这等荣耀,居住在离太后这么近的位置呢?大家猜猜看…对,那就是晚清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的住处——永寿斋。因为太监地位低下,住处不能太显眼,所以门口用藤架加以遮掩,一般人经过不会注意这里;而又由于慈禧老太后对李莲英的专宠、生活起居中对他的依赖,因此他的住所得以紧挨着太后的住所。此院落现举办中国太监制度展览。

好,我们接着走,去慈禧的寝宫---乐寿堂看看!

(乐寿堂院内)

乐寿堂是帝后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是皇太后日常起居之堂。“乐寿”二字出自孔子《论语?雍也》篇中的“知者乐,仁者寿”,“乐寿堂”意为这里是智者仁者所居之堂。其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当时是两层楼房,乾隆皇帝的母亲钮祜禄氏曾在此居住。咸丰十年被毁,光绪十三年重建于现在的样式,慈禧太后在此居住,并在这里接见王公大臣、外国使节等。

大家看院中央,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大家看看它的形态,像不像一株盛开的灵芝?这块石头叫“青芝岫”。此外,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败家石”。大家可能会奇怪,这么漂亮的石头,为什么叫败家石呢?这其中是有一段故事的。

据说明朝有位大臣叫米万钟,在今北京大学校址内建有一座私人花园,叫勺园。此人嗜石成癖,一次外出,偶然在北京西南郊发现了此石,非常喜爱,想运回勺园。大家看到了,这块石头非常巨大,以当时的技术,想运输它是非常困难的。为了采运此石,米万钟修路挖井,隆冬时节将水洒在路面,冻成厚厚的冰道,再用人工、马匹进行拖运,耗资巨大。石头运至良乡时,米家已财力穷竭,破了家产,因此只好将之弃在路边。到了清代,一次乾隆皇帝谒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非常喜爱,下旨将该石运回以装点颐和园。此石走水路,运至乐寿堂南侧湖畔的“水木自亲”码头后,因为石头体积过大,拆了院南门,才得以运进乐寿堂。对此,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极为不满,咒骂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败家石啊!”说来也巧,清王朝就是自乾隆后开始从盛到衰,由强到弱,最后一败涂地的。百姓认为此石既败私家,又败国家,所以讥称为“败家石”。

大家看院内,种植了许多植物,最抢眼的就是这几株玉兰了。据说因为慈禧入宫后被封为“兰贵人”,因此命人在此种植玉兰。那边的一株老玉兰已经有200多年了,至今依然枝繁叶茂,每到花季,芳香扑鼻。园内还种植有海棠,清朝时再摆上几盆牡丹,取意“玉堂富贵”,象征吉祥如意。

好,大家请随我走到乐寿堂前。乐寿堂前摆设了铜鹿、铜鹤、大铜花瓶各一对,分别借鹿、鹤、大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六合”指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

大家往殿内看,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工艺精湛,艺术价值很高。两侧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是用来盛放水果的,这些水果并不是用来吃的,仅仅是供慈禧老太后观赏和闻香气,慈禧生活的奢华可见一斑。

在乐寿堂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其上共绣出100多种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禽鸟,都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精品。殿内还有一种鱼桌,用金星紫檀木做框架,镶以玻璃桌面,桌内不仅用象牙、鸂鶒木雕镂的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而且因制作严密,能储水饲养金鱼。慈禧太后可以一边吃点心、喝茶,一边观赏金鱼,十分惬意。而乐寿堂还有一项全国之最,大家猜猜是什么?这里是全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地方。现在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就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当时颐和园内自带发电机组,专门为乐寿堂电灯供电。也正是乐寿堂安装使用电灯后,电灯才逐步走进中国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

(德和园)

说到慈禧太后,就不能忘了这位老太后最大的嗜好——听戏。慈禧太后为了满足自己爱好,在颐和园内特意建造了专供自己看戏的德和园。“德和”二字出自《左传》中:“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大戏楼与故宫畅音阁、避暑山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并且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戏楼分三层,自上而下分为称为福台、禄台和寿台。大戏楼设计巧妙,同时还带有扮戏楼。

在大戏楼的正对面就是颐乐殿,殿内正中安放有宝座,当年慈禧太后就是坐在宝座上看戏,并在开戏前接受大臣们的叩谢赏戏。颐乐殿后院的正殿是庆善堂,是女眷们看戏时临时休息的地方。1903年至19,美国女画家卡尔曾为慈禧太后画了4幅像,其中一幅现藏美国国家博物馆。而其中在庆善堂内画的一幅,是慈禧太后和卡尔最满意的。

(扬仁风)

乐寿堂的西跨院名为扬仁风,其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东晋时,谢安与袁宏是一对挚友,后谢安出任扬州刺使,袁宏出任东阳郡守。两人走马上任告别时,谢安取出一扇赠予袁宏,袁宏答谢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思是我一定用此扇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民百姓。

院内建有一座平面呈扇面形的殿宇,殿前地面用汉白玉嵌砌扇股、扇轴,整座建筑好似一把打开的折扇。故此殿又称“扇面殿”。慈禧太后居住颐和园时,常在此院落观赏禽鸟。

篇5:颐和园介绍导游词

今天我们10:00到达颐和园,从北门进入,傍晚6:30分回旅店。

哟,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到达颐和园了,快下飞机吧!

我们已经进入颐和园的大门了,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这条长廊有700米长,两边画着各种各样的画,没有一副是相同的。走完长廊,就是万寿山,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就像一块块的金子,那,就是佛香阁。

爬上万寿山,大伙都累了作文,休息一会吧!好了,大家请向下望,就会看见郁郁葱葱的树丛和美丽而平静的昆明湖。从万寿山下来,前面就是昆明湖了,湖中央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在游来游去,黑的、黄的、金的、大的、小的……看它们玩得多么开心呀!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岛一片油绿。

从石桥走过,就可以上小岛玩了。湖面上有一座桥,叫十七孔桥,因为这座桥有十七个洞桥,所以叫它十七孔桥。桥的两边有着石头雕刻的小狮子,那么多的小狮,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

篇6:介绍颐和园导游词

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景点二:仁寿殿】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这条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景点四:排云殿】

篇7:细读颐和园

众所周知,颐和园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来到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这是一个人工湖,面积很大,我不可想象这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挖成。据说慈禧太后建颐和园是为了自己享乐,而且是拿出国家买军舰的钱来建造的,她不顾国家存亡,不顾百姓死活,真是奢侈浪费,昏庸无道。昆明湖的周围景色迷人。湖水清澈,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上面还泊着几艘小船,更显得宁静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漫步昆明湖畔,我不由得吟起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昆明湖北岸的长廊雕梁画栋,据讲解员讲,长廊长140多米,有14000多幅画。“咦?这不是孙悟空吗?”我指着其中一幅画,大家立刻都围了过来。“哇!这里还有猪八戒、唐僧,也有张飞、曹操、刘备……我们都认识耶!”没错,中国的历史文化都浓缩在这些画里面了。每幅画的内容都不一样的,有的是池中的荷花、园中的牡丹、水中的鱼、树上的鸟,画里有景,湖光山色、亭台楼阁,让人驻足细览;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都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真是巧夺天工。长廊有四个亭子,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名。据说,慈禧很是喜欢这里江南的景色。慈禧每天都要来散步,起初还左看看,右看看,可过了没多久,她就看厌了。她总想在这里建点什么,但建什么,她一时也没想好。正巧,一日她又来散步,走到万寿山下时,竟下起了雨。太监李莲英便上前撑伞,并顺势观察了慈禧的脸色竟阴转晴了。回宫后,慈禧叫来了工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从此,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就出现了一座美丽的长廊。

走到长廊的尽头,我们的腿都有些酸痛了。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座依山而建的楼阁——佛香阁。这是慈禧太后游颐和园的休息场所。这里的装饰金碧辉煌,里面還有很多奇珍异宝,让我们大开眼界。

更引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顾名思义,桥底有十七个桥洞。这座桥长达五六十米,宽三四米。桥的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石狮子,它们大小不一,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有的狮子正飞奔向前,有的正嬉戏玩耍,有的独自静坐,有的照顾幼狮,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开始,我和同学们都不相信,便亲自一个一个去摸去看,果真这128根望柱上,每一只石狮子都姿态各异,没有重样的。雕刻者真的是独具匠心,令人称绝。

颐和园就是一本特别的书,我从中读到许多,除了景致、历史,还有美的享受。

点评

小作者边游颐和园,边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游览区的一些主要景点。先整体介绍颐和园的“皇家园林”身份,然后再分步介绍几处景点的主要特点(昆明湖面积大、宁静优美,长廊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佛香阁金碧辉煌,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惟妙惟肖等)。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介绍昆明湖时叙议结合,表达自己对慈禧太后的不满;介绍长廊时主要叙述了长廊的由来,给读者普及了知识;介绍十七孔桥时,重点描写石狮子的形态,生动形象。

(张鸿)

篇8:颐和园介绍的导游词

颐和园里有山有湖,山叫万寿山,湖叫昆明湖。倚着山、靠着湖的建筑物有几百座。

现在我们来到了湖边的走廊。这条走廊有3里长,它就是著名的长廊。把这条长廊分成一间一间的,共有273间。每一间都是绿漆柱子,红色栏杆。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些画,画着人物、花草和风景。273间,间间不同。

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一会我们登上万寿山,在佛香阁上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会尽收眼底。在葱郁的树丛中,有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站在山上远眺,隐约地可以看见北京城的城墙和白塔。

我们前面经常提起昆明湖,现在就来到湖边了。看,长长的堤岸旁有倒垂的杨柳。沿着湖边我们就能走到湖中心的小岛,那里有座石头砌成的小桥。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几百根柱子,每根柱子都有石刻的小狮子,可是没有哪两只狮子的姿势是相同的。

篇9:介绍颐和园的导游词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它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其中陆地面积占四分之一,水面面积占四分之三。主要景点有:长廊、万寿山……

说话的功夫,我们已经来到颐和园了。走进大门,绕过大殿,我们便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大家猜猜看这长廊究竟有多长?哈哈,正确答案是:共有728米长!再给大家一个问题:长廊共分为多少间画廊?再次公布正确答案:长廊共分为273间画廊。

长廊上共有油漆彩画一万四千多幅,画的内容也是多姿多彩,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当年,乾隆皇帝还特意派宫廷画师去西湖写生,再带回来临摹呢!下面请大家选择喜欢的背景照相,自由活动十分钟。()十分钟后我们将前往万寿山。

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是万寿山脚下。请各位抬头看: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着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宫墙。真美啊!大家猜猜那座耸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是什么?这位朋友你说对了,那就是每月望朔慈禧烧香礼佛的地方——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大家知道“排云”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吗?原来,排云“二字取自于东晋著名学者郭璞的诗:”神仙排云山,单肩金银台“。出于安全考虑,我就不带各位上山了。下面自由活动30分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去爬万寿山,不过请身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手机随身带。谢谢各位的合作!

篇10:颐和园石舫介绍导游词

中国园林里面,有水就有舟。因为舟是石头做的,所以不用担心会象木船一样顺水漂走,不用缆绳去系着。因此,这些石舫往往有一个“不系舟”的题字。古诗中 说,“野渡无人舟自横”,这真是中国文化下最妙的绝句之一。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一想,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 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在万寿山西侧的岸边,夕阳斜照,湖畔停泊着一艘大石船,这就是著名的清晏舫(俗称石舫)静静停泊在那里。船体用巨大的石块雕凿而成,上建 两层中国传统式的木制舱楼,舱内花砖铺地,窗上镶嵌五色玻璃,顶部用砖雕装饰,并采用内排水的方法,使舱楼顶上承接的雨水,通过四角落的四根空心柱,由船 体上的龙头口内泻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在上下两层舱楼内各有一块大水银镜,据说每逢细雨绵绵之季,慈禧太后常在舫上品茶、赏雨景。您也许会问,这喝茶看 雨景跟镜子有什么关系呀?是这么回事儿,人家慈禧太后不是直截了当看雨景,那多俗呀!人家看的是镜子里的雨景,讲究的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朦胧之美。如若你站在船头往下看,就会觉得船好像真的往前开呢。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颐和园原名)时,石舫的船体因石制而幸存,但船上舱楼却被焚毁。1893年(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重修石舫,在船体上仿 建起洋式舱楼,顶部用砖雕装饰,显得精巧华丽。并在船体两侧添建了两个西洋火轮船式的机轮.改建后,仍不失皇家气派,石舫成为颐和园内唯一的西洋式建筑,颐和园内最美的水上建筑。取“河清海晏”之义,定名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

那么这个大石舫有什么寓意呢?大家都听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语吧!统治者好比船,老百姓是水。如果是和平共处,那船就不会翻,如果官逼民 反,那统治者这条船恐怕就要底儿朝天了。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建了这么一个大石舫,任凭风吹浪打永不会被顷覆,取“江山永固”之意。

人家都说乾隆皇帝聪明,我看这便是他的一个败笔,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吧!您想,如果造条大木船,如果遇到水涨、巨浪什么的,水涨船高,可能还 会保住性命。但造条石船,如果遇到水涨,船就不会升高。最终,这条象征统治阶级的大船被孙中山先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了„„

上一篇:我的未来_初中记叙文下一篇: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