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

2022-08-22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全体员工衷心认同或共有,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员工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下,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所以企业在吸引优秀人才的同时时,高工资、高福利等物质报酬固然行之有效,但要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必须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

第二篇:员工运动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许多人自离开学校后就没有参加过运动会,工作后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根本没有时间做体育运动,而运动会对职场人来说更只是一种回忆。

文化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企业之间最高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认为,举行员工运动会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很好的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效的增强公司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对于家具企业而言,整体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具企业的性质属于劳动密集型,职工参加过运动会的可能性比其他行业更为低,运动会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比较新鲜的事情,让他们有了在学校的感觉。举行运动会,是企业关爱员工的一种方式。运动会可以很好的检验出员工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它可以有效的让员工展示个人才能,另外,运动会对于强健员工的体魄、培养员工顽强的意志、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员工运动会并非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一样可以举办。不同的企业规模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运动会,并非人数少就不能举办。运动项目可以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也可以有象棋、围棋等棋牌类运动,也可以有田径和拔河,甚至还可以设置消防类运动。

举办企业职工运动会,可以说是企业界的一件盛事,有助于企业界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活跃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弘扬集体主义和创新精神,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广大职工的创业热情;有助于职工群众释放精神压力,转移消极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生产生活,促进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会和谐。举办企业职工运动会,既是企业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大检阅,也是各行各业开展体育比武、加强交流合作、展示自身形象的大舞台。 举办企业趣味运动会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工作的功能效益,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目的性,达到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目的。进一步激发职员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并以此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第三篇:对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它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协调规范员工的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分析和判断,并寻找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而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和管理保证。

探索和思考企业文化如何融入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三个“统一”,即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企业的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办好企业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统一;“三个统一”都具有相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需要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只有在转化为员工群众认同共同的价值观之后,才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培育提升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能力,激发员工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力量是企业内部的广大员工

(一)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力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实践;企业文化是以员工为主体的文化,离开员工的实践就没有成熟的企业文化,更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必须融入到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才能在企业的形象、企业的行为和员工的规范中得到体现和反映,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从外在表现形式和核心内涵看都是员工精神面貌的结晶,一个优秀企业即要重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探索、创新,又要重视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引导,使之被全体企业员工所接受,并逐渐取得广大员工的共识,使之成为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海尔、联想等企业所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努力。

(二)企业文化有赖于员工的创造、积沉、磨练、提升。

任何企业的文化都是企业员工创造的,任何企业文化的积淀总是凝炼着企业员工思想行为和道德规范,它是员工先进思想的升华,是把员工的智慧集中起来,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企业员工在各项工作中的真知灼见,形成激发企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水利行业特点的水利文化,就是由一大批从事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文化。

(三)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一员,既有员工的烙印,是员工的缩影,也是员工表率和标志,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实践者、倡导者和先行者。

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但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过去也是企业的员工,他们的决策和领导能力不是突然滋长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代企业员工队伍中还同样蕴藏着一大批善于学习、勤于思想、敢于实践、有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的人才,如果将这些先进理念培养发展为企业文化的补充,不仅可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还能够扩大企业文化在社会和企业中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成长和壮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过程中要坚持广纳人才,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作用。

二、拓展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渠道

企业员工既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那么如何多层次扩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和关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扩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率和认同感。

(一)参与民主管理。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引导、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需要让员工参与规划、参与研究、参与决策,特别是对企业文化中的目标、愿景、使命等应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吸收广大员工参与讨论,将员工有价值的、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吸纳到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中来。企业文化是一个从上到下,反反复复,不断升华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文化更广泛地体现了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加潜移默化地渗入并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品德行为。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按一定比例让员工参与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倡导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倡导在班组、专业室之间建设具有各种自身特色的团队文化,并将团队文化整体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让广大员工亲自参与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团队文化的目标,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生气勃勃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让广大员工直接参与实践、改革、创新团队文化,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为此,我们要重视团队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总结团队文化的成果和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有效载体。

(三)培塑先进典型。员工中的先进人物以自己的言行、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成为企业文化中先进典型的集中体现,他们的示范作用不仅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文化,而且还对企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关键的激励作用,他们对专业技术的刻苦钻研和埋头实干的精神影响着大多数员工。认真挖掘员工中的先进人物,培育先进典型,总结和弘扬他们的敬业、创业精神是吸引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实、完善和丰富企业文化内容的重要源泉。

三、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潜能

引导员工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鼓励员工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理念、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需求和动力。

(一)提升员工的价值观念。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要重视个人在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上的提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认识在实现企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把企业发展和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与弘扬企业精神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想干事业、能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氛围,进一步唤起员工的使命感,增强向心力,将实现企业价值和自我价值内化于心,要将企业精神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追求。

(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应不失时机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三学活动”,使员工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有新的调整和提高,要充分运用企业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在员工中兴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潮,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从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新的需求和动力。在现实工作中要进一步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使员工在学习中提升理念,超越自我,提高智能,从而提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潜能。

(三)弘扬拼搏精神。企业文化需要弘扬和宣传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它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和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主人翁精神,保持勇于探索、负重前行的精神状态。企业员工要继承这种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身价值,不断激发自己所有的潜能和力量。

(四)规范员工行为。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的文化;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制订和完善规范员工行为的职业准则、道德标准和岗位职责需求,使员工在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引导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自己在企业中的言行,使自己能够很快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规范员工行为的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决定企业精神。从水利行业来说,由于其工作特点决定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还要树立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慎独思想和意识。为此,员工只有将自己的行为和意识融入到企业精神中、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总之,企业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作用和潜能,既可以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又可以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特点,从而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积沉和提升,同时要将员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同企业发展融合起来并成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愿景,从而更加激发起广大员工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而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四篇:关于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关注,体现出当前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趋势。企业管理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现在普遍关注的文化管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转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尤其在当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员工 认同度 价值观 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者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形象设计

目前,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的动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国内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海尔、联想、华为、TCL等等。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往往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在自己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磨合,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仅仅通过几次演讲、几次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

关键是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因为,不仅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员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这样的企业文化内涵,有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此外,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样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引导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在企业内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企业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将更容易进行,企业的文化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往、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决定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员工认同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

第一阶段:认知。

企业文化不是给外界看的,员工的认知与否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也就是要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灌输企业文化的理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在这样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标识。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性。固定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标识必不可少,标识设计要简单明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切忌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更不能经常改变。文字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号式的空洞。如可将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很多简单的故事其实包含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道理。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英雄”化身。要塑造和培养那些真正认同本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实践的模范人物,并大力宣传,把这部分模范人物树立为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员工处处着想,任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如果企业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员工间关系,在管理人员中看不到领导者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没有明显等级界线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该向员工发放企业文化手册,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及员工岗位规范等;制定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或者将一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书面化、制度化;建立畅通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渠道,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培训和宣讲,并对宣传效果进行考核;举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员工学习并牢记企业文化的内涵等。

第二阶段:认同。

所谓认同是指由于员工在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反应。在认同阶段,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纳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认知到认同,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载体。我们说,企业文化最初往往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所倡导,并且通过身体力行而逐步营造的,其个人的性格、价值观、思想、行为方式等在企业文化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可以说企业文化是领导者自身的意识选择和行为塑造,如何将这种理念和意识有效地传递给下属的员工,使其理解真正的含义并身体力行?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如果沟通不充分,认识上不知道、不理解上级的意图,行动中也难以准确得力地执行,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盈利,也不利于团结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意识。通过沟通,可以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树立共同价值观,使员工的观念和行动统一于企业的价值观中。通过沟通,可以不断地优化员工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由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心理结构是人的精神形体的骨架,它必然会对人的整个认识活动、行为活动起到全方位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员工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尊重员工个性化、合理化的需求,有利于员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与此同时,部门领导要以人为本管理员工,及时激励和表扬,激发员工的热情,建设好本部门的小团队,并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举行各种集体活动,如举办企业文化节、业务拓展训练、庆:况典礼、主题晚会、经验交流会等,培养员工的团队识。

第三阶段:信念。

在企业管理理论中,“价值规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意思是价值规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实际上,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在引导着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性和影响力的作用虽然说是间接的,但其效果却是持久、深远、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内化为每一位员工自身的信念,对行为产生一定约束作用,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个人努力工作的唯一目标,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和稳定的归属感,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状态。内化阶段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一种新价值观的获得,是自觉地将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内化阶段的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既不依赖外在的压力和规定,也不依赖自己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而是出于自己的信念。员212内化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其所表现出来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会更稳定、更持久。将企业文化变成员512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单纯宣传能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目标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领导们率先垂范震撼人心,模范们树立典型引领学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发实践。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发展相一致,对企业及其文化的认同度会更高。员工在公司能获得归属感、成就感,主观上就更愿意在公司长期发展,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领导的思想和价值观,领导的态度观念和处世原则对员工理解并践行企业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剖析并大力推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鼓励员工向他们看齐。举办企业文化相关活动时,尽量为员工提供参与的机会。亲自参与能大大提高员工实践企业文化的积极性。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以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为基础,如何潜移默化的坚定信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说员工的具体行为是企业文化作用得以表现的物质载体。只有员工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才能使员工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自豪感”,最终形成群体的心理定势,使员工不断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主动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和考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试论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关注,体现出当前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趋势。企业管理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现在普遍关注的文化管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转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尤其在当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员工 认同度 价值观 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者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形象设计

目前,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的动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国内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海尔、联想、华为、tcl等等。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往往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在自己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磨合,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仅仅通过几次演讲、几次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

关键是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因为,不仅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员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这样的企业文化内涵,有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此外,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样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引导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在企业内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企业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将更容易进行,企业的文化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往、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决定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员工认同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

第一阶段:认知。

企业文化不是给外界看的,员工的认知与否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也就是要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灌输企业文化的理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在这样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标识。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性。固定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标识必不可少,标识设计要简单明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切忌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更不能经常改变。文字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号式的空洞。如可将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很多简单的故事其实包含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道理。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英雄”化身。要塑造和培养那些真正认同本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实践的模范人物,并大力宣传,把这部分模范人物树立为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员工处处着想,任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如果企业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员工间关系,在管理人员中看不到领导者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没有明显等级界线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上一篇:企业机关党支部工作下一篇:企业内训师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