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培育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中心镇培育范文

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

浙江中心镇培育工程系列之一:

按: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浙江省今年启动了“中心镇培育工程”。现将该省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的有关措施和具体进展陆续刊发,供各地参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

干意见

(浙政发 (2007) J 13号,2007年4月3日)

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就近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的要求,现就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支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发展的原则,实施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把中心镇培育建设成为产业的集聚区,人口的集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二)目标。有重点地选择200个左右中心镇,分期分批地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体制机制活、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现代化小城市。其中“十一五”时期地主要目标是:

——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区人口集聚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十一五”末省内县级市城区水平。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到80%以上,年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基本满当地发展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列入“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县城要在上述基础上,发展成为集约水平更高、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产业特色更为鲜明、社会事业更为发达、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更为健全的中小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把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作为“中心镇培育工程”的首要任务。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要求,突出中心镇在县、市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中心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规划编制、修订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完善规划实施的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把促进特色产业培育集聚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核心要求。根据中心镇的实际,明确功能定位,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建设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引导中心镇区域范围内和周边乡镇的企业向产业功能区集聚。符合条件的中心镇产业功能区优先纳入开发区(园区)扩容规划。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实现产

业功能区与城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创新产业功能区的开发和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重点内容。加大对中心镇社会事业的投入,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二院(综合性医院、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有效解决农村社会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心镇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制度,发挥中心镇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基本保障。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建设与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提倡和鼓励中心镇与周边乡镇共建共享。建设和完善“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通村公交网)”等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三、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

(七)建立和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和财权事权一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使之更加适应中心镇培育和壮大的需要。

(八)实施规费优惠政策。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除规定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镇倾斜。财政部门要强化监督、专款专用。

(九)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努力增强其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其服务“三农”功能。省级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合力支持培育中心镇。中心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各级政府的重点工程,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品种、拓宽服务领域,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大对中心镇的信贷扶持力度;在中心镇吸收的储蓄存款原则上按照规定的存贷比投放中心镇。

(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各地在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中心镇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支持中心镇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各地应从省政府下达的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专项用于中心镇发展,并下达给中心镇。支持和鼓励中心镇通过挖潜,改造旧城,开展拆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集中用地和集约用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省里优先核定土地周转指标给予支持。

(十一)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中心镇政府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设置机构,在核定的人员总编制范围内配置工作人员。积极探索中心镇行政执法监管改革,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理顺中心镇条块关系,垂直部门派驻中心镇的机构及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要纳入中心镇考核体系,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须事先征求当地党委意见。

(十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支持中心镇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允许中心镇依法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的建设。积极推行市政、绿化养护和环卫作业等公开招投标,加快推进中心镇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创业的融资服务。

(十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凡在中心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在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5年内,可继续享受农村居民生育政策。

(十四)加快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保障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允许中心镇开展农民住宅产权登记试点。采取异地置换方式,积极鼓励山区农民迁移到中心镇落户就业。

(十五)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镇中村撤村建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和落实好征地留用地政策,规范撤村建居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提高集体资产民主管理水平,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的股份制合作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十六)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中心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中心镇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中心镇非农产业转移。加快中心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化完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联动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

四、组织领导

(十七)加强组织协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中心镇培育工程”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中心镇培育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和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心镇培育的主要指标列入市、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

(十八)强化督促指导。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级相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指导和支持各地推进中心镇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提出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体系,及时了解掌握和监察督促各地中心镇培育工作情况,建立中心镇培育动态评价、激励和退出机制。

第二篇:中心镇小学2011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中心镇小学2011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武教通[2011]56号)文件精神,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在全校认真组织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建网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性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很有意义。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德育办专门负责,形成了以校级领导为龙头,以德育办为直接责任者,以班主任为骨干的领导机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营造氛围

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风校风,是活动得以深化的契机。为此新学期伊始,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启动本次活动,并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等。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制订了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的墙报、板报、广播站的作用,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规范》等。在校园内外张挂标语,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要求学生“从我

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习先进楷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校在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结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搭建平台

1、课堂渗透

我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要求全体教师将民族精神渗透于各科的课堂教学之中,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2、观看影片

根据我校活动实施方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于9月份组织全体学生在家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观看了教育门户网站提供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红星闪闪》、《红岩》、《建国大业》等,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此次活动中,学校要求语文老师指导各班学生精心构思,认真撰写观后感,通过写作,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等优良品质,并把这些优良品质付诸行动,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操得以陶冶,品质得以提高。

3、主题班会

各班根据学校大队部的统一布置,先后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化了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精神。

4、参观体验

我校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专题,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踏入社会,开展参观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全体师生亲身体验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的步伐与豪情。

5、感恩教育

我们积极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开展为父母做一件事,学做家务、红领巾送温暖、主题班团队会等,教育中小学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知恩图报。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她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至上的精神宝库。通过“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显著。我们将不断摸索、不断实践,探索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努力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中心镇小学

2011年9月30日

第三篇: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

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政府为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3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组织领导四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意见》明确了中心镇培育的指导思想: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支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把中心镇培育建设成为产业的集聚区、人口的集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意见》提出了中心镇培育的目标:即有重点地选择200个左右中心镇,分期分批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在全省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体制机制活、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小城市。

(二)主要任务。《意见》从浙江省实际出发,确定了中心镇培育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把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首要抓手。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把促进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核心要求。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重点内容。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二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事业资源短缺等问题。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基本保障。建设与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通村公交网)”等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三)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主要有10项: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和财权事权一致、园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愿则,进一步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使之更加适应中心镇培育和壮大的需要。二是实施规费优惠政策。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除规定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镇倾斜。财政部门要强化监管、专款专用。三是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努力增强其集聚孝辐射能力,提升其服务“三农”功能。省级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合力支持培育中心镇。中心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各级政府的重点工程,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支持中心镇争取国债建设项目。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品种、拓宽服务领域,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大对中心镇的信贷扶持力度;在中心镇吸收的储蓄存款原则上按照规定的存贷比投放中心镇。四是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各地在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中心镇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支持中心镇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各地应从省里切块下达的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专项用于中心镇发展,并下达给中心镇。支持和鼓励中心镇通过挖潜,改造旧城,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并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集中用地和集约用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省里优先核定土地周转指标给予支持。五是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

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中心镇政府农村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精简、统

二、效能”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设置机构,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配置工作人员。积极探索中心镇行政执法监管改革,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理顺中心镇条块关系,垂直部门派驻中心镇机构及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纳入中心镇考核体系,主要领导干部任免须事先征求当地党委意见。六是深化投资体制敌革。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支持中心镇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允许中心镇依法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行市政、绿化养护和环卫作业等公开招投标,加快推进中心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担保机构,强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创业的融资服务。七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凡在中心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在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5年内,可继续享受农村居民生育政策。八是加快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保障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允许中心镇开展农民住宅产权登记试点。采取异地置换方式,积极鼓励山区农民迁移到中心镇落户就业。九是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镇中村撤村建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和落实好征地留用地政策,规范撤村建居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提高集体资产民主管理水平,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十是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中心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中心镇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中心镇非农产业转移。加快中心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化完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联动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

(四)组织领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意见》明确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中心镇培育工程”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中心镇培育工作业绩列入市、县(市、区)政策领导班子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二是强化督促指导。《意见》要求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级相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指导和支持各地推进中心镇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体系,及时了解掌握和检查督促各地中心镇培育工作情况,建立中心镇动态评价、激励和退出机制。

具体名单如下:

杭州市(19个)

萧山区:临浦镇、瓜沥镇、义蓬镇

余杭区:塘栖镇、余杭镇、瓶窑镇

桐庐县:分水镇、横村镇、富春江镇

淳安县:千岛湖镇(县城)、汾口镇

建德市:乾潭镇、梅城镇、寿昌镇

富阳市:大源镇、新登镇临安市:昌化镇、於潜镇、太湖源镇

宁波市(17个)江北区:慈城镇北仑区:春晓镇

鄞州区:咸祥镇、集士港镇、姜山镇

余姚市:泗门镇、梁弄镇、马渚镇

慈溪市:观海卫镇、周巷镇、逍林镇

奉化市:溪口镇、莼湖镇宁海县:西店镇、长街镇象山县:石浦镇、西周镇

温州市(15个)龙湾区:瑶溪镇瓯海区:瞿溪镇

乐清市:虹桥镇、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马屿镇永嘉县:上塘镇(县城)、桥头镇

洞头县:北岙镇(县城)文成县:大峃镇(县城)平阳县:昆阳镇(县城)、鳌江镇

泰顺县:罗阳镇(县城)苍南县:灵溪镇(县城)、龙港镇

湖州市(10个)

吴兴区:织里镇、八里店镇南浔区:南浔镇、菱湖镇德清县:武康镇(县城)、新市镇

长兴县:雉城镇(县城)、泗安镇

安吉县:递铺镇(县城)、孝丰镇

嘉兴市(14个)南湖区:新丰镇

秀洲区:王江泾镇、王店镇嘉善县:魏塘镇(县城)、西塘镇

平湖市:新仓镇、新埭镇海盐县:武原镇(县城)、沈荡镇

海宁市:许村镇、长安镇桐乡市:洲泉镇、崇福镇、濮院镇

绍兴市(12个)越城区:皋埠镇

绍兴县:钱清镇、杨汛桥镇、平水镇

诸暨市:大唐镇、店口镇上虞市:崧厦镇、章镇镇、丰惠镇

嵊州市:长乐镇、甘霖镇新昌县:儒岙镇

金华市(15个)

婺城区:汤溪镇、白龙桥镇金东区:孝顺镇兰溪市:游埠镇

东阳市:巍山镇、横店镇、南

马镇溪镇

义乌市:佛堂镇、苏溪镇、上永康市:古山镇、龙山镇浦江县:黄宅镇武义县:柳城镇磐安县:尖山镇

镇镇龙泉市:安仁镇

青田县:鹤城镇(县城)、船寮 云和县:云和镇(县城)庆元县:松源镇(县城)缙云县:五云镇(县城)、壶镇 遂昌县:妙高镇(县城)松阳县:西屏镇(县城)衢州市(8个)

柯城区:航埠镇衢江区:廿里镇龙游县:湖镇镇江山市:贺村镇

常山县:天马镇(县城)、辉埠镇开化县:城关镇(县城)、华埠镇

舟山市(6个)定海区:白泉镇

普陀区:六横镇、朱家尖镇岱山县:高亭镇(县城)、衢山镇嵊泗县:菜园镇(县城)

台州市(14个)黄岩区:院桥镇路桥区:金清镇

临海市:杜桥镇、白水洋镇温岭市:泽国镇、大溪镇、松门镇玉环县:珠港镇(县城)、楚门镇天台县:平桥镇

仙居县:横溪镇、白塔镇三门县:海游镇(县城)、健跳镇

丽水市(11个)

莲都区:碧湖镇

景宁县:鹤溪镇(县城)

第四篇: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方向项目培育

基金管理细则(暂行)

第一条 目的与领域

(一)为进一步发挥“出成果、出人才、出示范”的作用,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设立“协同创新”培育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为规范基金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二)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心在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量子功能材料、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等领域方面的联合申报项目,以加强中心在学科交叉、新方向培育及联合攻关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条 组织与职能

中心会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研规划处负责年度申请指南的发布、项目的审核与组织实施、项目日常管理及经费管理。

第三条 分类及要求

(一)基金主要包括创新项目培育基金和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

(二)创新项目培育基金主要用于资助青年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团队核心人员应为45岁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员。通过基金培育,研究骨干有望获得国家基金委杰青或优青项目资助,项目有望列入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类)等,有望产生创新性的重要成

1

果。

(三)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有望成为中心科研领域学术带头人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通过基金培育,研究团队有望列入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或项目有望列入国家级重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有望产生突破性的重大成果。

(四)项目申请者必须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成的团队。

(五)优先支持依托合肥光源、稳态强磁场、超导托卡马克三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

第四条 项目申报与管理

(一)申请者按照年度申请指南申报,项目申请者(包括项目负责人、合作单位负责人和参与成员)同年申请上述基金项目限为一项。

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方向项目培育基金在研项目负责人或合作单位负责人,本年度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合作单位负责人申报。

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方向项目培育基金在研项目的参与成员(非项目负责人、合作单位负责人),正在参与和新申报项目数合计不超过两项。

(二)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并将结果报中心领导小组确认。

(三)申请者接到项目批准通知后,须按批准意见撰写资

2

助项目计划任务书,在规定期限内报送中心办公室审核,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

(四)各项目负责人于项目进展中期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中心办公室审查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意见做出是否继续资助的决定。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可以申请不超过一年的延期。

(五)项目完成后,由中心组织专家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进行结题验收,同时由中心办公室备案。

(六)项目负责人不得更换或代理,如果出现项目应予中止的情况,中心将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中止该项目的执行。

第五条 经费与资产管理

(一)创新项目培育基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项,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项。基金支持年限一般为两年,首次拨付总经费的50%,其余经费根据中期考核的结果拨付。

(二)经费使用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

(三)结题和中止项目的结余经费参照国家有关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规定执行。

(四)使用基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条 成果管理

论文成果致谢部分,要标注中心方向项目资助。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重要/创新项目培育基金,英文为the Major / Innovative Program of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Hefei Center

3

for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如应用到合肥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合肥光源、超导托卡马克或稳态强磁场),论文还应在致谢中写明。

第七条 其他

本办法由中心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4

第五篇:XX县XX镇2012年市级中心镇培育半年度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遵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我镇党委、政府至始至终高度重视,集全镇之智、全镇之力,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步伐。2012年上半年中心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建设势头发展良好,现就半年来工作小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规划引领集镇、促进集镇有序发展。目前已完成三项规划编制工作,分别为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XX县XX组团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XX县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其中XX县XX组团城镇总体规划因XX组团发展的新变化,新的XX镇建设总体规划于2011年8月份委托XX城市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规划,2012年5月9日在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五楼会议室召开评审会,现正在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稿。同时已委托经贸局联系,编制XX镇产业发展规划。

2、推进XX工业功能区建设,精心打造全县工业“一区七园”中的XX工业园,搭建镇域产业集聚平台。全镇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完成产业投资5700万元。XX的工业重地XX工业功能区土地已经平整待建,6月27日,XX市百亿工业投资项目集中开工XX分会场设在XX工业功能区举行,XX工业园区的企业及全县的其它区域的企业共七家集体开工建设。同时加快将加快推进XX工业功能区内的道路、给排水、供电、环卫、污水管网

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初步设计已经会审。

3、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有效提升中心镇品味。全镇境内只剩一条通村康庄工程还在施工,13个行政村基本完成通村的水泥路。XX移民大桥建设已到桥面浇筑。镇区给排水改造工程年初已开工建设,现已支付120万元。XX变电所的政策处理已到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XX文化中心预算超概算的协调工作已全面开展,预计十月底可开工建设。镇中心广场和海康大桥的前期工作已开展谋划。同时深入实施“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突出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现已完成XX高速出口至XX沿线村庄的环境整。XX、XX的饮用水改造工程水源已接至村头。XX、XX行政村生态公墓建设已开展。

4、人口集聚平台有序推进,提升中心镇集聚能力。成立领导小组,积极推进三号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妥善安置宅基地分配。鼓励偏远山区村民下山脱贫,新兴建设XX下山脱贫点,现安置点正有序的建设之中。同时加快推进XX工业功能区安置区块和XX变电所建设安置区块的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进一步落实好中心镇培育工作,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勇于开拓进取,切实走出一条中心镇培育的新路子。

一是抓好产业保发展。加快XX镇XX工业功能区的3家企业的产业升级,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完善公司管理结构,增强企业创新力和发展活力,特别是加大对XX有限公司的扶持,争取2012年年产值超3亿元。同时加大XX工业功能

区建设的实施力度,争取所有企业在今年开工建设。

二是用活政策促建设。加强协调,用活土地政策,争取大型建设项目落户XX,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指点标,并积极控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促进中心镇建设。

三是谋划项目引资金。围绕中心镇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用超前思维去谋划项目,精心包装项目,制定项目储备库实施计划,积极主动地承接政策扶持,以项目为支撑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下半年将重点开展对镇中心广场和海康大桥建设的相关前期开展公关工作。

四是加强协调增合力。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以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取。

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5日

上一篇:作文做家务范文下一篇:种植业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