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管方式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创新监管方式范文

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

药品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心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伴随着顺德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医药产业的成长,我区药品流通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时期药品市场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新监管方式、监管理念和工作思路,是加强药品监督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形式下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我区药品流通企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药品批发企业(含连锁公司)共21家,增长10%;药品零售企业1008家,增长30%,零售企业中有84.5%通过GSP认证;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100%,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97.4%,农村与城镇每万人口药店数基本持平。

药店通过GSP认证后,执行GSP相关规定的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店药学人员不在职、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监管难度较大。

二、创新监管方式

如何进一步规范流通市场秩序,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监管”、“保姆式监管”,建立更科学、高效的监管体制,顺德区局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 积极探索常态监管模式。

一是创新监管手段,连续三年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活动,使企业依法经营意识普遍提高,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保一方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除必要的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外,关键是建立常态的监管机制。几年来,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在实施《尚志市药品零售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充实辖区内1008家零售药店的基本信用信息录入,为下一步顺

利开展信用分类工作打好基础。今年5月份,组织召开全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暨企业诚信动员大会,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诚信创建活动动员和部署,大力推进我区医药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放心药店”方案,引领企业“进正货、走正道,售正牌”,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流通网”,使“放心店”建设真正实现百姓放心、企业有信心。

二是建立了市场巡查机制。该局把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检查人员对每个涉药单位的检查要全面,在纠正偏差和不规范行为的同时,指出整改的方向。为此,他们把专项检查、认证跟踪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提高了涉药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同时防止了交叉重复执法问题的出现。

三是实施职业化培训,提升药店管理水平。顺德区局对辖区1000多家药店的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职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工作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药品经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为净化药品市场,保证一方平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局倡议各涉药单位向社会公布保证药品质量承诺书,并在本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张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此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二)强化创新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顺德区局在工作中强化创新意识,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探索建立约谈预警等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建章立制,促进全系统各项工作有所突破,再上新台阶。近期,顺德区局针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分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预警。对如何规范管理进行了宣传和指导,要求企业立即开展全面自查,立即整改,严把质量管理关。企业负责人对约谈方式反应较好,对指出的问题都作了详细记录,表示回去后加强对药店的规范化管理。

通过约谈预警,对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消除监管盲区、完善监管环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查,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

对自查失实的不诚信企业,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进行跟踪复查。

(三)积极探索药品协管员参与日常监管检查新形式。

为进一步发挥药品协管员在农村药品监管中的一线哨兵作用,提高药品协管员现场检查水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顺德区局组织药品协管员集中检查交流活动,取得较好效果。通过监管检查、实地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交流会,药品协管员普遍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进一步认清了差距,拓展了视野,理清了思路。

(四)三管齐下强化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顺德区局把强化监管网络建设作为三服务一促进工作的重点,针对村级药品监管信息人员调动频繁、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不到位的情况,采取调整充实队伍、强化考核和注重培训等三项措施,全力注重信息员队伍建设。

(五)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短信平台软件。

顺德区局根据辖区企业多而分散、人们手机使用普遍、快捷的特点,在现代化、科学化监督管理上做文章,努力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他们利用短信经常向企业发布温馨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宣传工作,把过去简单硬性的事后罚款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科学监管。企业得到督促、警示,提高了合法经营的意识。例如,为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针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零售药店不凭处方销售曲马多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制剂等现象,顺德区局日前就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区1008家零售药店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几分钟的时间,顺德区局的信息就被快速发送到了分布于10街镇的药品经营企业,大大加快了和企业联系的速度、频次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进度,提高了监管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六)改变监管模式强化药品市场监管。

顺德区局始终把监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改变过去监管模式,克服了过去综

合业务科单独日常监管产生的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效能低等弊端,采取了以综合业务科为主,相关执法科室联动的方式,集中人力,整合执法资源,强化药品市场监管。上半年,集中精力开展全区药品零售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截止到10月31日,已出动检查人员2346人次,检查企业676家次。

(七)三措并举切实加强药品经营企业药师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药品经营企业药师信息内容录入并联网统一管理,查询药师信息档案方便快捷。

二是建章健制,规范药师行为。建立了药品经营企业药师行为规范,要求药师因故不能在岗时,应出示“药师不在岗暂停销售处方药”的告示,违者按无药学技术人员销售处方药论处。

三是加大了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师不在岗及“虚挂”状况的查处力度。

三、最终实现四转变一创新促进科学监管、和谐监管

一是监管理念向服务引导转变。更新执法理念,实现从单一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销售与服务体制。

二是监管方式向完善机制转变。建立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信息数据库,营造诚信经营氛围;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三是工作重心向服务基层转变。抓药品“两网”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四是执法力量向资源整合转变。建立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制订解决办法或整治措施,形成监管合力。

五是创新观念。市场的发展变化使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矛盾,药监部门的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监管的观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降低监管成本,要在监管决策、行政执法、技术监督的科学性上下功

夫,以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药品安全监管和市监督工作的新突被。

四、创新工作思路的进一步探索

(一)加强药学服务,全面推进和深化“首席药师”。

(二)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药师脱岗情况,拟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以一年内在岗情况为计算周期):脱岗一次,给予书面告诫,并在内部通报;脱岗二次,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脱岗三次视为该店无药师,考虑对其重新予以核准经营范围,变更其经营范围为乙类处方药。

(三)曝光虚挂药师和因提供虚假材料不得申请药品经营许可的企业名单

(四)是建立药品零售企业依法退出机制。拟出台《药品零售企业依法退出实施办法》。在日常检查和稽查办案中,对药品经营企业有符合依法吊销、注销、宣布《药品经营许可证》无效的情形,一经发现,在严肃查处的同时,一律启动依法退出程序,将其淘汰出局。

(五)让零售药店负责人走进“假劣药品展示室”。一方面识别假劣药品知识,提高鉴别真假药品的能力,一方面接受警示教育。

(六)创新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模式。可在区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聘任的食品安全监管员中选聘一批人员为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实行一岗双责。并且在各街镇成立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加挂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的牌子,印发办公室工作职能,制定药品监管员工作纪律、工作职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证措施。这种模式,既便于开展药品监管工作,又减少了监管经费的投入。施行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保障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七)推进业务专网平台建设。开展门户网站群建设,实施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受理,进一步强化公共基层服务功能,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早日实施信用等级自动评定、药品流通远程监管系统等,全面提升药品市场监管水平,提高

行政监管效能,解决传统模式下信息传递缓慢、监管手段单

一、资源难以整合等制约有效监管的现实问题,为公众用药安全构筑了一道科技防线,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区药监局:陈子荣

第二篇: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06年,XX市各级工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的要求,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

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了流通领域和农村地区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了12315工作水平,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使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继续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

今年以来,市局结合省局“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继续完善和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我们一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商品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处理制度。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过去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经营者自律为主的模式转变。我们重点加强了“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索证索票制”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指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台帐,把好进货关,对所进商品的名称、规格、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凭证等作好详细的登记,便于查验;要求经营者向供货方索要发票、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售货发票等资料。目前,全市各大中型超市、食品经营户均已实施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统一制作牌上墙公示,上墙率已达到100%。

(二)注重实际,在推行中求深入,求创新,使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一是建立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制,预案是在本市流通环节中经确认已经发生、依法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处理的消费者食品中毒事件,或通过相关信息渠道获取的某种食品有毒有害,可能引发区域性严重社会后果的食品安全信息,急需紧急处置时启用;二建立了商品质量监测制度,我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配备专业农药残留测定仪、亚硝酸盐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车辆,深入城乡,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食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坚持在城区各大市场内开展经常性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的商品质量公示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测抽查。我局今年将食品、农资商品、家用电器作为监测重点,加大监测抽查力度,并积极配合省局进行了第

一、二季度的化肥、食盐、豆干制品、汽油、柴油等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查商品xx个批次,其中合格xx个批次,不合格xx个批次,对经销不合格商品企业处罚没款xx万元;三是实行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制。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工商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工作规范》等规定,对商品质量特别是对食品认真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册》,确保了商品质量监管到位。

二、把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一)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以总局明确的“六查六看”为监管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监管到位。将监管重心下移,把商品质量日常监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工商所,分段、分片包干,实行“三个落实”即:落实巡查人员、落实监管责任和落实监管任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辖区商品经营者进行巡查。抓住“两个重点”即:一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行业,加大了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商品质量和商品包装、商标、广告的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强化监督管理。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商品,重点针对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粮、肉、蔬菜、水果等品种和儿童食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一些季节性和节庆食品进行了严格监管。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市政府及省工商局的工作安排,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了十多次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二是春季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执法行动;三是清查含苏丹红食品的执法行动;四是节日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五是儿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六是工商机关牵头的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联合执法统一行动;七是猪肉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八是月饼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九是工商企业联合打假专项执法行动;十是秋冬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十一是元旦春节前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三)重拳出击,成效显著

在去年的专项整治中,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出动执法车辆xx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

xx户次,查处无照经营xx户,立案查处各种违法违规案件xx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x个,取缔私屠滥宰xx户,查获物资价值xx万元,处没罚款xx万元。查获假冒伪劣物资主要有:过期变质饮料xx瓶(袋)、奶粉xx公斤、营养保健食品xx公斤、罐头x听、调味品xx公斤、啤酒xx瓶、半汁葡萄酒xx瓶,质量不合格食用油xx公斤、散装白酒xx公斤、大

米xxx吨、面粉xx公斤、儿童小食品xx公斤,注水猪肉xx公斤.通过整治,我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平台,全面构建消费维权网络

(一)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

2006年我局投资百余万元建成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该系统以市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通过专网上连省工商局,下接全市七个县(区)局、分局和乡镇xx个基层工商所,现已正式投入运行。运行以来,日均话务量百余个。截止目前,全市共受理咨询、申诉、举报xx件,其中咨询xx件,全部及时解答,受理申诉xx件,全部及时处理,处理率xx,解调成功xx件,成功率xx,举报xx件,受理xx件,其中有效举报x件,立案x件,结案x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xx万元。

(二)建立和健全了12315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

指挥中心建立了完整的12315运作机制、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实现了指挥灵敏、反应快捷、受理及时、查处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特别是在及时准确掌握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生活反映上,为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开辟了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展了消费维权“六进”活动

2006年,全市工商系统积极开展12315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风景区活动,在商场、宾馆、社区、乡镇、学校、旅游景点等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1235个,使申诉举报维权点覆盖全市城乡,基本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申诉举报的需要。

四、监管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以工商监管、群众监督、企业自律为基础,全面构筑食品安全“三网”工程

1、完善“监管责任网”,增强了工商所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为了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全市各级工商系统建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责任制,层层签订了《流通领域商品(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书》。市局与各县(区)局、分局签订了责任书,县(区)局、分局分别与辖区工商所签定了责任书,工商所与所内干部、干部与辖区内的经营企业(户)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使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

2、完善“群众监督网”,增强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的意识

我局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目前,我们已在全市农村建立起消费者申诉站1875个,占全市村社总数的90左右,聘请联络员1875人,均制作了标示牌,工作职责警示牌并上墙公示。通过建立农村维权网络,使农民维权意识大大增强,降低了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维权可以不出村、不出社,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群众欢迎、政府满意。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我们对流通领域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舆论监督,该曝光的坚决按程序曝光,及时向社会通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详细资料公之于众,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违法违规人员无可乘之机,让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全社会的监督,问题食品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立足之地。

3、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实施“万户放心店”工程

构筑一张保证商品质量、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流通网”,是强化企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的主要载体,也是保护消费者健康消费的一条重要途径。市局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社区、乡镇、行政村积极推行连锁超市和放心购物示范店,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社区、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并向有条件的村延伸开设便利店。今年这项工作已初步推开,射洪县金源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建立起300多家连锁店,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遂宁君利来百货有限公司和遂宁摩尔春天百货广场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申报中。市局还将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争取政府辅助必要的政策支持,对该类企业给予税费、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和其他扶持政策。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在全市所有2206个行政村,全部实行连锁店销售。市局还在射洪县、大英县和市城区进行了放心购物示范店的试点,已授牌放心购物示范店21家。下一步将把此项工作向农村推进,让广大农村消费者真正放心消费。

(二)加快构筑“一会两站”维权网络平台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局进行了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即:在乡(镇)设立消费者维护委员会分会,在村设立消费者申诉举报站和消费者投诉站,并根据各地实际,聘请义务联络员1235名。积极受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申(投)诉,切实加大了维权力度,实现了城乡维权同步发展,迅速壮大了全市消费维权力量。通过“一会两站”维权网络的建设,显示出了工商工作的权威性和亲和力,大大增强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后劲,成为了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新的亮点。

(三)开展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

为加强农村消费指导,推进农村消费环境建设,真实准确地了解当前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切实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水平,为政府在制定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市局消保科会同市消委会于2006年x-x月在全市5个县(区)23个行政村进行了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全市共发出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6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当前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积极推进农村消保工作的有效运行。

五、存在的问题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工商干部对消保工作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二是商品质量监管改革工作发展仍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还未落到实处;三是有的工商所在平时的监管工作中,日常巡查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流通领域监管登记册登记内容很少;四是“五制一承诺”等经营企业自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六、今年的工作打算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我局将在省局的领导下,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提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水平;加大力度、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服务领域和农村地区的消费维权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克服畏难情绪和满足现状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切实把消保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新的成效。

第三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

协同监管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30日

海南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12号),创新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投资行为和市场秩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放管并重,进一步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创新投资管理方式。2016年12月底前,建成全省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健全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着力解决部门放权不同步、基层承接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完善等突出问题,确保接住管好、监管有效和服务到位,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释放市场活力。

二、基本原则

(一)同步放权,接住管好。有关部门要同步下放审批权限,便于项目单位就近办理和市、县(区)政府贴近服务,使简政放权的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能力素质,确保顺利承接。

(二)各负其责,依法监管。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放管结合,切实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特别是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环节的监管,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三)纵横联动,协同监管。建立全省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上下联动的监管机制,注重发挥全省各级政府就近就便监管的作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形成整体监管合力。

(四)依托平台,高效监管。加快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平台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做到全透明、可核查,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五)立足服务,信用监管。推行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将监管工作的落脚点放到为项目单位做好服务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充分发挥项目信息和信用记录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接住管好。

1.改进项目审批行为。省直有关部门要在我省已清理、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别,分别明确申报要求、办理流程等,形成公开、统一的办事指南、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审批标准等,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

2.合理划分审批权限。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我省实际,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原则上均下放基层管理;对涉及全省重大规划布局、重要资源开发配置的项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目,要充分发挥省直部门在政策把握、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不宜简单地“一放到底”。对实行备案管理的事项,除有法律法规依据或省政府有明确规定外,其余均在项目属地进行备案。

3.部门主动同步放权。省直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的通知》(国发〔2014〕53号)、《海南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省级备案管理目录(2015年本)》以及有关权限下放要求,相应调整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环评审批、节能审查、水土保持、压覆矿产资源批复等相关事项的审批权限,尽快实现同步下放。暂时不能同步下放的,要采取委托与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审批部门审批或建立同级受理机制等方式,实现就近办理和贴近服务。

4.提升基层承接能力。省直有关部门要通过汇编政策文件、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研讨交流、建立网络沟通渠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市县的业务指导与培训。特别是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切实加大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基层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取消、下放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5.制定省级投资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投资项目违规处理及责任追究内容,构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责任清晰、监管到位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二)落实监管责任。

6.落实部门监管责任。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以及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监管、行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相应制订监管办法,依法加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准入政策、总量控制目标等的实施监管。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未依法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的项目,不得发放贷款;对依法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不得仅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层级较低为由否决企业贷款申请。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以及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建设的其他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持续组织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下级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7.明确地方监管责任。按照“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谁承接、谁监管”的要求,对取消、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同步下移市场监管重心。各市县政府要强化权力下放后的监管意识,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省直有关部门要明确监管重点和监管要求,便于各地相应制定监管措施,落实监管工作。

8.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准入政策、总量控制目标、区域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等,将其作为监管的重要依据和内容。要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对基层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规范。各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整合监管力量,建立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强经费保障,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

(三)突出监管重点。

9.强化开工环节监管。各市县、各部门要区分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对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分别明确开工前应当办理的相关手续。对于未取得法律法规规定手续的项目,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指导和服务,督促、提醒项目单位按规定办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确保项目开工手续齐全、程序合法。

10.强化竣工环节监管。各市县、各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组织实施。省直有关部门要相应制订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便于项目单位遵照执行。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要及时依法组织验收,及时提出验收意见,验收通过后项目方能投入使用。

(四)创新监管方式。

11.建设审批监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善平台项目申报、在线办理、监督管理、电子监察等四类应用系统,在部门之间横向联通和系统上下纵向贯通的基础上,推进并联评价、联合验收、网上审批,逐步实现非涉密投资项目“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12.建立统一代码制度。申请办理审批、核准、备案相关手续的投资项目,受理后由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按照国家统一编码规则,即时生成作为该项目整个建设周期身份标识的唯一项目代码。有关部门办理的审批信息、监管(处罚)信息,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统一汇集至项目代码,并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作为后续监管的基础条件。

13.健全监管联动机制。全省各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监管、行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监管联动机制,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时交换项目信息。对未依法依规完成相关审批手续的项目,要通过平台提醒项目单位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及时提醒项目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及时予以纠正处理。做好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审计、统计等部门的对接,实现信息相互衔接和共享。

14.建立在线备案制度。项目开工前,项目单位登录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通过项目代码报备项目开工基本信息。项目开工后,项目单位按在线报备项目建设动态进度基本信息。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单位在线报备项目竣工基本信息。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报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便于项目单位在线报备。有关部门要依据项目单位在线报备的项目信息,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对于未及时报备信息的,要以适当方式提醒项目单位和有关部门。

(五)健全惩戒机制。

15.强化监管执法和信息公开。全省各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监管、建设、审计以及行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在线监测、项目稽察、执法检查等执法手段,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平台系统,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以投诉、举报、曝光等方式参与监督,不断扩大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渠道,并将监管信息和处罚结果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共享,便于其他部门及时跟进监管。要做好项目信息公开工作,除涉密信息外,相关部门的审批信息、监管信息、处罚结果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方便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

16.建立异常信用记录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擅自开工建设的、不按照经批准的内容组织实施的、未通过竣工验收擅自投入生产运营的,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列入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异常信用记录。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将异常信用记录分为一般异常信用记录和重大异常信用记录。对发生异常信用记录的,要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项目单位及时予以提醒或警告。

17.建立“黑名单”制度。项目单位出现3次以上一般异常信用记录或1次重大异常信用记录且未按规定整改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要将项目单位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项目异常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信息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供有关方面查询使用。对有多次异常信用记录或被纳入“黑名单”的单位,要进行重点监管,并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准入、投资补助、贷款融资、资质审核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守信项目单位要建立项目服务快速通道,形成守信激励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规范投资行为、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人抓紧推进相关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要牵头做好指导服务和督促协调,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监管、建设、审计及行业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市县共同抓好落实工作。

(二)保障监管平稳过渡。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正式运行前,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线下联动机制,对项目审批信息、监管信息、处罚结果等及时相互抄告,并抄送同级审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按照国家要求及时做好本系统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相关工作。过渡期内,项目单位要按照要求报备项目开工、建设动态进度、竣工验收等基本信息。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要为企业报备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和各市县政府实现纵横联动协同监管以及联网审计预留接口,各项信息的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内容和格式要提前做好衔接。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各市县、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企业全面准确了解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相关要求,引导和督促相关单位增强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来源: http:///fg/detail2028519.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四篇:交易资金监管方式

第一条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存量房交易行为,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32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存量房是指已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

第三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委托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负责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郑州正信住房置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交易保证机构。接受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委托,提供交易资金代收代付服务,承办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业务。

交易保证机构应向工商登记所在地的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交易保证机构必须在银行开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账户名称为机构名称加“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字样,并向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备案;交易结算资金开户行、专用账号应向社会予以公布;交易保证机构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

第六条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在中介服务过程中不得从事交易资金的代收代付业务。

第七条存量房网上交易,是指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进行挂牌委托,发布房屋交易信息,并对达成交易意向的房屋,由交易双方当事人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签订合同的存量房交易行为。

第八条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是指存量房交易当事人为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与交易保证机构签订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由交易保证机构代收买方当事人应付交易资金,并在交易完成后,按照约定,向卖方当事人代付应得交易资金的行为。

第九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建设存量房交易网络信息系统,提供交易信息发布、档案信息查询、合同网上备案等服务。

第十条经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备案的经纪机构从事存量房经纪业务前,应向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办理网上用户认证手续。

经认证的用户信息发生变化的,经纪机构应当到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变更用户信息。

第十一条经纪机构接受存量房出售委托前,应当核验相关房屋权属证明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并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核验,核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从事居间服务的经纪机构身份验证;

(二) 房屋权属证书记载内容的真实性;

(三) 房屋交易要求的其他事项。

对不符合委托条件的,经纪机构不得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经纪机构居间促成交易的,应当为交易当事人提供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网上操作服务。买卖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确认后,将合同文本传送至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交易网络信息系统备案。

双方当事人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可通过网上备案系统再次查询房屋的权属状况。

第十三条在交易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房屋转移登记前,买卖合同中主要条款发生变化的,交易双方当事人应到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办理交易合同注销手续,并重新进行网上交易。原经纪机构应当为交易双方当事人提供合同变更的网上操作服务。

第十四条双方当事人应当在买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在买卖合同约定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手续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买卖合同的,应当持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和其他规定资料,共同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注销交易合同的备案信息。

第十五条网上交易完成后,相关信息应在网上予以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存量房坐落及相关测绘数据;

(二) 存量房交易价格;

(三) 经纪机构名称。

第十六条经纪机构应当如实提供存量房买卖合同的备案信息,并遵守合同网上备案的各项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交易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存量房交易意向的,可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或经纪机构办理存量房网上交易。

第十八条交易保证机构应建立存量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储和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的所有权属于交易当事人,独立于交易保证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不属于交易保证机构的负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交易当事人通过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帐户划转交易资金,应与交易保证机构签订《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以下简称“监管协议”)。交易资金监管只针对交易房款,不含办理房屋过户等涉及的各项税费。

第十九条交易保证机构须与银行网上操作系统对应建立匹配的数据传输功能。

第二十条申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 交易当事人持买卖合同、房屋权属证书、本人身份证明,到交易保证机构服务窗口签订监管协议。

(二) 当事人按照监管协议约定将购房款存入交易保证机构在银行设立的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帐户;交易保证机构向交易当事人出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凭证;交易当事人持监管协议、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凭证、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所需材料,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三) 交易当事人按照监管协议的约定,到交易保证机构办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手续。交易保证机构依据监管协议向开户银行出具《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通知书》,通知开户银行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解除。

(四) 当事人需要申请按揭贷款的,应持买卖合同、监管协议、交易结算资金(首付款)监管凭证等按揭贷款申请材料,交贷款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经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银行将贷款资金划入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划入当事人个人账户。

贷款银行核定的贷款额度降低时,当事人应当于申请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前,签订有关协议并一次性补足首付款。

(五)设立抵押的房屋进行交易的,应先行办理抵押注销登记。交易当事人同意用监管的部分或全部交易结算资金办理抵押债务清偿的,由交易保证机构向当事人出具支付凭证到开户银行办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

(六)因交易房屋不具备登记条件、交易当事人约定终止交易、交易当事人单方面违约等情况导致交易合同无法履行的,交易双方、交易保证机构可根据监管协议的相关条款解除监管协议。交易保证机构依据监管协议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给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交易当事人划转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账户发生变更的,应当向交易保证机构申请账户变更。

第二十二条交易保证机构从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免费提供服务。

第二十三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银行应按照其与交易保证机构的约定,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对资金划转等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十五条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应做好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等网上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和相关操作规程的经纪机构,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间暂停其网上操作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认证用户并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应做好存量房信息的采集、汇总和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存量房市场形势的分析和评价机制,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存量房供求情况和房价情况,加强对存量房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定期形成市场监测报告。

第二十七条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规操作、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县(市)、上街区房产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第五篇:转变监管方式,确保饮食用药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是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努力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一些地区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转变监管方式,确保饮食用药安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了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抓住发展机遇 强化监管流通环节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医药进出口已经走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得到了全面恢复。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下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也持续了上半年的良好态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医药进出口跟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外贸领域“调结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思路相吻合。

面对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和重大需求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要抓住机遇,积极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在监管薄弱环节和长效机制建设上求突破。狠抓生产源头治理,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安全监管,依法安全生产,严把质量关口。狠抓流通环节监管,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秩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我国食品药品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忧患意识,监管治理食品药品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了一定出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网络散布区域的限制性,监管医疗机构药品的局限性,经营企业的复杂性,对于强化这些薄弱环节的监管也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权责一致的理念。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二要牢固树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理念。要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权力滥用。要做到实事求是,稳步推进。要强化内部有效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理性化水平。三要牢固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诚信服务是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职责就是为保证食品药品质量,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抓好市场监管和诚信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切实做好监管工作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监管理念,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是新的监管形势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的新课题。

要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首先必须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监管理念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一句话,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食品药品稽查部门,一是要把“人民稽查为人民”作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药品稽查执法的目的就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二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监管理念,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地方医药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转变稽查观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四是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监管理念,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五是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监管理念,在全面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同时,重视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和基层用药用械单位监管,重视稽查执法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

四、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监管机制发展

创新监管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发挥监管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突破局限,推进监管机制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相关执法部门

沟通,努力争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系统内与系统外执法资源的整合,形成各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和谐执法的格局;二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联网”的要求,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在乡镇一级增挂食品药品办公室,落实好专兼职人员;三是要树立大稽查观念,加强部门之间和上下之间稽查联动,形成打假合力,增强打假实效,打破科室(队)内部之间职能界限,人员进行横向沟通协作;四是要推行案件“五分离”(即立案、调查、审核、处罚、缴款)制度,提高稽查人员发现案源能力、现场执法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和独立主办案件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督网运行机制,落实举报奖励政策,调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举报积极性,扩大案源线索,降低执法成本。

实践证明,要想创新监管方式,我们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要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现在和未来,才能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指明新的前进方向。

五、监管全民健康,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宗旨所在。人民利益比天大,为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监管全民健康就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要做到心里面装着人民,思想上想着人民,工作上依靠人民,在尽心尽力维护、保护着人民的利益,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紧紧抓住发展不放,牢牢坚持为民不松,把两者统一起来,就是要在认识上、作风上、情感上、方法上来一次彻底的快速转变,归根到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转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上来,转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队伍建设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五要五不要”工作作风,以“八新”目标为标杆,努力建

设争先创优、文明和谐机关。实现食品药品现代化监管方式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新监管方式范文】相关文章:

开营式范文05-15

赞美式范文05-15

辩论式范文05-05

英语齐头式范文05-08

追梦式范文05-15

创文格式范文05-16

车贷方式范文05-16

地产中式范文05-16

函文格式范文05-16

脊柱解剖式范文05-20

上一篇:城乡统筹调研范文下一篇:财务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