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启化工“新长征”的大幕——从“学吉化”入手提高企业素质

2022-11-15

管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没有管理就没有经济效益, 就没有安全保证, 尤其是化工企业。

1

1989年8月, 一个炎热的上午。刚刚被中央任命为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顾秀莲同志, 在秦仲达同志陪同下面带微笑地走进化工部办公大楼三楼会议室, 正式执掌这个共和国化学工业的最高领导机关。

尽管对这个行业她并不陌生, 在国家计委任职10年, 她多次跟化工打过交道;主政江苏8年, 这个省的化学工业具有了相当规模, 还亲自抓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引进项目之一的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但她深知, 这是一个庞杂而重要的国家基础行业。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它;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它;国防、军工离不开它;卫星、飞船离不开它……

面对这个无尽无休进行着分解与化合, 每时每刻都在诞生新的物质的多姿多彩、奥妙无穷、奇妙不绝的世界, 她没有感到丝毫轻松。

当然, 面对新的挑战, 她也无所畏惧。

自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同志代表中央找她谈话以后, 她就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熟悉情况中, 花很长时间看文件, 看资料, 找人谈话, 学习化工基本知识。她敏锐地意识到化工行业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 要领导好、发展好, 就必须提高企业素质, 加强企业管理, 推动技术进步, 而要做到这一点,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树一面旗帜, 立一个标杆, 让大家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改革开放十年来, 我国借鉴了许多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

其间,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这个名字不时印入眼帘, 贯进耳膜, 直到在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 她知道这个十几万人的大型化工企业搞得不错、很了不起。

到任后, 从部长、司局长到工作人员对吉化异口同声的赞扬更是不绝于耳。她了解到, 吉化在现代化管理中融入了传统的中国式管理特色, 核心是“以人为本”、“大庆精神没丢”、“企业管理扎实”。她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能不能通过“学吉化”, 使全国化工系统涌现一批先进典型, 同时也使吉化再前进一步呢?

就在这时,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 一个重要内容是部署当时党的几项重点工作, 其中包括继续搞好治理整顿, 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教育, 切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会上, 顾秀莲部长与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省长王忠禹不期而遇, 他们同样谈到吉化搞得不错。

会后, 何竹康、王忠禹回到吉林, 不久就召开“学吉化”现场会, 向全省推广吉化经验。同时, 吉林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深入开展向吉化学习活动的决定》。一股向吉化学习的热潮随即在吉林全省各行各业掀起并漫延开来。

听到这个消息, 顾秀莲部长的思想触动了、升华了、坚定了。她认为吉化正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深入学习这个先进典型, 对推动全行业治理整顿工作, 进而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把中国的化学工业做大做强,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她坚定地说:“吉林省走在了前边, 很好。我们化学工业部要借这个东风, 紧紧跟上, 在全国化工系统开展学习吉化活动。”

于是, 开展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活动成为她就任化学工业部部长后重点抓的三件大事 (<注>:三件大事即科技兴化、“学吉化”、发展外向型经济) 之一, 并将其作为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

抓什么?怎么抓?吉化经验到底是什么?全国化工企业要向它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都是十分具体又非要搞清搞准的事。这就需要总结提炼, 就要有人去做工作、去进行具体的安排。

顾秀莲部长找到时任生产综合司司长的我, 向我讲述开展“学吉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也讲了她的一些想法, 决定由我负责主抓此事, 并让我带队即刻出发, 去吉化蹲点, 抓紧时间总结吉化经验和负责筹备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现场会议的各项工作, 同时要我尽快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向部党组汇报。

接到这个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工作, 我一点儿也不敢怠慢, 立即征求生产综合司几位副司长的意见, 又找企业管理处所有同志谈话。大家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想法, 我的头脑充实了很多。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我深受启发。

一个是生产综合司企业管理处处长朱永涛同志。我深知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同志, 看问题层次较深而且很有新意, 情况也比较熟悉。但不巧的是他第二天就要出差, 来不及当面交谈了。不能放过他。我立即当晚打电话给他, 让他留下书面意见, 必须在隔日早晨出差前写好交给别人带给我。他很认真地写了半页多纸, 很快转到我的手里。这页纸文字不多, 建议很好。他提出去吉化总结经验, 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 更要总结精神方面的内容, 比如, 挖掘几种革命精神等。这对我启发很大, 拓展了我的思路, 改变了我原来一些想法的局限性, 明确了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去总结。

另一个人是史美充同志。他原任生产综合司企业管理处处长, 后担任生产综合司副总工程师, 时任《中国化工报》社社长。这是一位思想活跃, 沉着稳重, 办事能力强、文字水平较高的同志。我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充分交换了看法。最后, 他对我说:“你去吉化蹲点总结经验, 任务很重, 难度很大。要把吉化内部、吉林省和部里的意见与看法完全统一起来, 绝非易事。你要有个思想准备, 想尽一切办法协调好。其次, 要把吉化经验总结出来向全国推广, 拿出来的材料文字水平就必须很高。你一定要带一两个好笔杆子去, 组织一个精干的班子。再有, 要请求部领导充分授权, 明确你们是代表化工部去的。”

经过多方工作和认真思考, 一个完整的方案在脑子里形成了。用整整一个星期天, 我在家里起草了一个东改西添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铅笔写的汇报提纲草稿。

周一上午, 顾部长在她的临时办公室召开专门会议, 由我汇报去吉化蹲点总结吉化经验的全部安排。林殷才副部长、谭竹洲副部长, 还有刚刚退下来的秦仲达部长, 以及有关司局领导参加。

汇报中, 我特别强调了既要总结基本经验, 也要提炼革命精神, 真正把吉化过硬的真东西挖掘出来, 让人听了觉得是那么回事, 看了更是口服心服。

同时, 我还详细汇报了于当年9月中旬在吉化召开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现场会的具体安排, 包括会议目的、主要内容、时间、规模、形式、参会单位、日程安排等等。鉴于此前化工部曾正式下发过在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活动的通知, 因此这次将会议定名为“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现场会”, 并建议会上正式做出“化学工业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活动的决定”。

最后, 我提出两点请求:一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蹲点小组要短小精干, 请部领导批准, 调研室支持, 抽出部调研室副主任陈蔚、部调研室体改处处长王其祥、生产综合司企管处处长朱永涛同我前往吉化;二是部领导授权这个小组是代表部党组的, 为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请部领导分别打电话给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吉化公司主要领导, 请他们给予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听过汇报,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我的考虑仔细周到安排也很合理, 完全同意照此去做。

2

我和陈蔚、朱永涛、王其祥来到吉化, 并立即展开工作。

吉化好, 它到底好在哪里?要总结归纳出条条道道来可是个大学问, 也是篇“大文章”, 化工行业的发展实在需要这样一篇“大文章”。如何让这篇文章具有可读性, 如何让人读之精神振奋、受到启迪、久久回味是我们此次赴吉化肩负的使命。我们苦苦思索着这些问题, 也在努力破解这些难题。

在吉化, 我们白天连续召开座谈会, 到多个生产厂查看现场, 与有关领导和有代表性的干部、工人谈话, 不断与吉化主要领导交换意见。晚上, 小组碰头讨论, 并与吉化公司临时组建的写作班子成员进行交流沟通、研究写作提纲。

经过20天不间断的工作, 我们的脑子渐渐充实起来, 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总结——提炼——升华。终于, 吉化的“四种革命精神”、“五条基本经验”脱手了。

四种革命精神是:

1989年8月, 由化工部生产综合司司长李士忠 (右二) 率化工部调研组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总结吉化经验, 从而拉开了全国化工行业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的序幕。这是调研组在吉化龙潭山宾馆门前合影 (左二为化工部调研室副主任陈蔚、左一为化工部生产综合司企管处处长朱永涛、右一为化工部调研室体改处处长王其祥)

一、苦干实干, 不怕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的从严治厂精神;

三、不甘落后, 争创一流的不断进取精神;

四、立足本职, 建功立业的积极奉献精神。

这“四种革命精神”集中反映了吉化职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正是这股强劲的无形力量, 将十几万人凝聚起来改变了吉化的昨天, 创造了吉化的今天, 也必将发展吉化的明天。

五条基本经验是:

一、坚持改革开放, 增强企业活力;

二、坚持从严治厂, 不断强化管理;

三、坚持自力更生, 推进技术进步;

四、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四有队伍;

五、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班子建设。

这“五条基本经验”是吉化实践的总结, 也是吉化面貌的真实写照, 都有具体生动的内容, 贯穿于吉化的各项工作中, 体现在吉化的各个方面, 看得见, 摸得着。更重要的是, 这些经验和做法恰恰与十三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党的几项重点工作相契合, 将其在全国化工系统推而广之对于切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带动作用。

经验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非常满意, “吉化人”也非常满意。这是吉化创造的, 也是我们和“吉化人”共同总结、思索的结晶。

我们一行很兴奋, 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惬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那天晚饭后, 伴随着习习的秋风, 我们几个20天来第一次走出户外去散步。我们交谈着, 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行至江北龙潭山脚下, 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只见远方的天际, 太阳已经落到山的那一边, 红色的晚霞正在逐渐褪去, 夜幕慢慢合拢。夜色下的吉林化工城笼罩在一片灯火辉煌中, 鳞次栉比的厂房, 冲破青天的座座银塔, 纵横交错的条条管道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那点缀在钢铁林莽上的光芒, 不知是地上的灯, 还是天上的星。

眼前的一切, 吸引着我们, 也震撼着我们。谁也不会想到, 十几年前历经十年浩劫、刚刚挣脱深重灾难时, 这里目之所及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千疮百孔, 跑、冒、滴、漏、脏、乱、差、软、懒、散“十害俱全”, 主要设备完好率只有35.1%, 静密封点泄漏率高达15.6‰, 国家考核企业的八大经济技术指标没有一项完成。

看着看着, 我好像看见不夜城的那边无数化工企业正在不断地发生着“裂变”, 开创着新的纪元。

此时此刻, 我们心里荡漾起一种美滋滋的骄傲, 这种骄傲绝不属于我们, 而属于“吉化人”, 属于化工同行。

翌日, 乘座一辆黑色轿车, 我们匆匆赶往长春。飞驰在吉林市与长春市之间刚刚修好尚未交付使用的高速快车道上, 坐在轿车后排右边座位上的我常常陷入沉思, 虽然不时与坐在旁边的陈蔚和副驾驶座上的吉化副经理李松灿不经意地搭几句话, 内心却始终在想着要向吉林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哪些内容, 如何汇报, 怎么抓住问题的关键, 使我们的看法和他们的看法取得共识。

时间过得真快, 上午九点钟前, 汽车准时开进了吉林省委大院。

在吉林省委办公大楼一个中型会议室里, 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亲自接见了我们一行。“你们辛苦了, 应该说, 这也是为我们做了工作。”何竹康很感激地说。

参加接见的还有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某, 吉林省副省长王云坤, 以及吉林省计经委、总工会、石化厅、“学吉化”办公室的主要负责同志。接待规格之高, 历来少有。我感到这恰恰反映了吉林省对“学吉化”活动的高度重视。

我汇报了我们调研组在吉化的工作情况和化工部将要在吉化召开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现场会的安排, 特别是全面阐述了吉化的“四种革命精神”、“五条基本经验”的详细内容。

“好, 这个总结是对吉化经验的高度概括, 抓住了吉化经验的精髓。”听完汇报, 何竹康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和肯定。

就这样, 吉化公司、吉林省、化工部对吉化经验和开展“学吉化”活动的认识, 在新的高度上形成了新的统一。

正是“四种革命精神”、“五条基本经验”的总结提炼, 为开展“学吉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也为即将在化工全行业大张旗鼓开展起来的这项活动奏响了嘹亮的序曲。

当天下午, 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回吉化, 抓紧时间为即将在这里召开的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现场会做前期准备工作。

在铁东招待所会议室, 我召集调研组成员和吉化临时写作班子成员开会, 研究具体工作, 并做出明确分工:吉化经验由吉化临时写作班子负责推敲、修改, 整理成吉化霍荣华经理向现场会所作的经验介绍;由陈蔚、王其祥负责起草现场会上顾秀莲部长的报告草稿;由朱永涛负责起草“关于化学工业部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的决定”;由我负责审核所有文件的草稿, 并和吉化副经理焦海坤商定现场会的全部安排, 同时负责整理成书面材料。

最后, 我特别明确几点:霍荣华经理的经验介绍草稿审核后, 由吉化党委讨论审定印制;顾秀莲部长的报告和“学吉化”的决定审核后, 带回北京提交部党组讨论审定印制;会议的日程安排和各有关事项与吉化商定后, 带回北京提交部党组讨论确定;一切工作三天内全部完成。

最终, 任务按时完成。1989年8月底, 带着一丝疲惫, 怀揣一份成果, 我们一行按原计划回到北京。

接着, 各项工作在紧锣密鼓中按安排进行。部党组讨论一一通过了顾部长的报告、“学吉化”的决定、“学吉化”现场会的具体安排和议程, 并决定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现场会于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吉化召开。

3

会期一天天临近, 顾秀莲部长抓紧时间向上级汇报。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听了顾部长的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十分支持这一做法, 关切地说:“抓好搞活大中型企业是国家当前的中心。我国财政收入百分之八十靠工业企业支撑, 工业搞上去很有意义。”

顾秀莲部长还向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做了汇报。李先念主席于1989年9月5日欣然题词:“发展化工,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9月2日, 顾秀莲部长亲自给李鹏总理写信, 请求汇报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的问题。

9月3日, 李鹏总理阅信后批示:“尽快安排。”

9月4日, 李鹏总理约见顾秀莲部长。

对于吉化, 李鹏总理并不陌生。早年在小丰满水电站工作时, 他就熟知吉化。两年前, 他一一视察了吉化的几个主要生产厂。

李鹏总理对顾秀莲部长说:“吉化的工作搞得不错, 主要经验是思想政治工作抓得好,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没有丢掉, 也就是基本功好, 可贵的是大事小事都十分认真, 特别是小事也严肃认真, 所以企业管理搞得比较扎实。”

9月6日, 李鹏总理欣然题词:“发展化工, 强国富民。”

事后, 顾秀莲部长回忆说:“我觉得总理对吉化的评价是很高的。总理对吉化是十分了解的。”

中央领导对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如此重视, 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快马加鞭抓紧做好将于9月12日召开的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现场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9月的吉林大地, 秋色迷人。

汽车行驶在快速公路上, 无限风光一晃而过。

我不时凝望公路两旁。丰收的喜悦无处不在, 弥漫田野的角角落落, 恰似此时此刻的我们。

万山层林叠翠流金, 林海彩潮随风摇曳。我们来不及饱赏这满目的缤纷, 急速赶往吉林。

与此同时, 全国各省市区的化工厅局长和大中型化工企业的主要领导们也正在奔向与我们相同的目的地。这些中国化工行业的精英们从四面八方云集一起, 只为参加一场盛会。

9月11日, 顾秀莲部长先期抵达吉化。与她同行的有谭竹洲副部长和陶涛、冯伯华、贾庆礼等老部长。我和有关司局长也同机到达长春。

霍荣华经理从机场把部长们接到长春南湖宾馆休息。我们则由副经理张真接到吉化驻长春办事处进餐后急忙赶往吉林市作会议准备。

在机场到长春市内的路上, 张真同志急切地告诉我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吉化党委在讨论霍荣华经理的经验介绍时, 有人对“五条基本经验”的第五条标题持不同意见, 坚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班子建设”改成“坚持抓好党的建设, 培育献身四化的领导班子”, 这就跟顾秀莲部长报告和“学吉化”决定中的相关内容略有出入。他说:“因为还没达成共识, 所以报告尚未印制, 等你来了做决定。”

听了这话, 我有点儿着急地说:“顾部长的报告和’学吉化’的决定, 是经部党组讨论定稿印制的, 我无权决定。”

一到吉化驻长春办事处, 我立即打电话给南湖宾馆, 几经周折找到顾部长, 如实汇报了此事。顾部长在电话里告诉我:“没有原则性的大问题, 不一定强求一致。他们讲他们的, 我们讲我们的。你到吉化后核对一下, 就由你处理吧!”

到了吉化, 我赶紧核对稿子, 内容大致一样, 没有相反的原则性问题, 虽然标题不同, 内容稍有调整, 但无碍大局。时间紧迫, 也来不及再交换意见进行协调, 我当即决定交付印制。

这件事虽然是个插曲, 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但它让我真正感到史美充同志早先说的话没错, 要把部、省、企业三方意见完全统一起来, 真非易事, 他的提醒十分有益。

到吉化的当天, 顾部长、谭副部长和三位老部长视察了吉化主要生产厂和职工食堂、托儿所等单位, 听取了会议各项准备工作的汇报, 几位部长一致表示非常满意。

吉林市依山傍水, 尽管秋天初临, 但秀色宜人。吉化坐落在龙潭山脚下, 松花江之畔, 厂区延绵数里, 机塔林立热火朝天, 一派生机勃勃。

1989年9月11日, 化工部部长、党组书记顾秀莲 (右) 于“学吉化”现场会前在吉化检查工作, 与吉化副经理张真 (左) 热情交谈, 时任化工部生产综合司司长李士忠 (中) 陪同

1989年9月12日, 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学吉化”活动现场会如期在这里隆重召开。为期5天的会议环环相扣、紧凑丰富。顾部长的报告很精彩, 霍荣华的经验介绍很实在, 化工部的“决定”很适时, 小组讨论很热烈, 特别是参观的现场很过硬。

五颜六色的染料厂, 里里外外看不到一点儿颜色;化肥厂压缩机车间的楼下看不到油污和灰尘;电石厂焦炉旁看不到一点儿烟灰, 焦炉下摸不到一点粉尘;所有操作记录都用仿宋体工工整整地填写。

眼前的一切让参加会议的同志无不惊讶, 无不感叹, 无不称赞。我们的老部长陶涛同志一辈子学化工、干化工, 不知走过多少工厂, 看过多少企业。她站在焦炉旁, 看到焦炉一无烟火, 二无灰尘, 整个车间悄无声息一片寂静, 不解地问:“今天焦炉怎么没开车?”当得知焦炉正在正常生产时, 她非常激动, 连连说:“吉化不愧是化工行业的先进典型。佩服!佩服!”

“四种革命精神”、“五条基本经验”的出台和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学吉化”现场会的成功召开, 拉开了中国化工全行业大张旗鼓开展“学吉化”活动的大幕, 吹响了中国化工行业新长征进军的号角。

4

为了进一步将“学吉化”活动推向深入, 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学吉化”现场会上决定, 采取五项措施切实落实会议精神:一是组织“吉化人”事迹报告团, 到全国各地宣讲吉化事迹并进行企业诊断;二是举办“学吉化”培训班;三是编辑出版《“学吉化”资料汇编》和《吉化经验谱新篇》;四是拍摄吉化经验电视专题片;五是成立化工部“学吉化”办公室。

“吉化人”事迹报告团很快组建起来, 团长由原化工部副部长、吉化原党委书记, 也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贾庆礼同志担任。此时, 他已到古稀之年。老部长老当益壮带领事迹报告团日夜兼程赴26个省市区, 130多个城市, 行程数万里, 作报告370多场, 咨询、诊断工厂160多家, 出色完成了任务。

时至今日, 我到各地走访调研, 许多老化工企业每每提及当年这场轰轰烈烈遍及全国化工行业的活动还记忆犹新、赞不绝口。称赞之余总是念念不忘这些“吉化人”的言行和身影, 以及他们对化工全系统的卓越贡献。

举办“学吉化”培训班的工作部里交给我全面负责实施。培训全部放在吉化公司进行, 每期两周, 由各省市区化工厅局长带队, 企业领导、车间干部、在岗工人成龙配套到吉化现场接受培训。

我在吉化一住又是一个月, 亲自全程主持了两期培训班。培训班学习内容非常丰富, 有吉化领导的经验介绍, 有车间干部和工人的现场说法, 有参观生产现场和辅助部门, 也有制定学习吉化的规划等。通过两期培训班的实践, 制定和完善了继续办班的计划和具体安排后我返回北京, 另派部里其他司局长去主持此项工作。培训班先后举办了二十来期, 为全国化工系统开展“学吉化”活动培养的近千名骨干在活动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保证了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学吉化”资料汇编》和《吉化经验谱新篇》两本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先后出版, 发送全国化工系统学习参考。《“学吉化”资料汇编》一书汇总了“全国化工系统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现场会”的全部资料, 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真实详细地阐述了吉化的“五条基本经验”和“四种革命精神”。书中还收集了吉化的有关规章规定以及吉化职工的格言、警句精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格言、警句, 因为通俗易懂、生动好记, 具有很强的启迪性和实用性, 又是吉化经验和吉化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学吉化”活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吉化经验谱新篇》一书汇总了1991年4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总结表彰会全部资料, 包括顾秀莲部长的报告, 吉林省、吉化公司领导的讲话, 相关决定, 以及17个“学吉化”先进单位、车间、班组及个人的经验介绍。特别是17个“学吉化”经验介绍, 非常生动, 实实在在。

吉化经验电视专题片共六集, 由化工情报所拍摄。它通过现场和真人真事, 将吉化的“五条基本经验”、“四种革命精神”等内容真实地反映出来, 使广大职工看得见、摸得着, 真实易学。应该说, 这项工作难度很大, 倾注了众多人的心血。化工情报所的创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付出了辛勤劳动, 我和朱永涛等同志也一起选择拍摄内容, 撰写解说词, 观看每集样片进行审核修改, 不断往来于现场和摄影棚之间。最后, 各位部长和有关同志审查确定, 发放全国化工系统学习参考。

化工部“学吉化”办公室由生产综合司副司长郑兴国任主任, 具体负责处理“学吉化”的日常工作, 统一协调“学吉化”的各项事务。

五项措施仿佛一套组合拳, 形成系列, 成龙配套, 全面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一时间, 全国化工系统人人“学吉化”处处赶吉化, 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真学实干中, 涌现出一批“学吉化”先进典型。

5

为了更进一步推动“学吉化”活动向纵深发展, 化工部党组决定适时召开一次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活动总结表彰会议。

整个会议的筹备工作包括“学吉化”活动的经验总结、先进单位的检查评选、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发言等。这一系列的组织实施工作部里又交给了我们生产综合司, 由我全面负责。

我把司里所有业务工作交给几位副司长负责, 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活动情况调研和典型经验筛选总结中, 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全司工作的重点。

当时, 我特别对主抓这项工作的副司长朱永涛同志提出要求:必须向会议提供“学吉化”活动的配套经验, 要有全省的、企业的全面典型经验, 也要有企业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科技进步、管理方式、队伍建设、政治思想工作、领导重视等各个侧面的典型经验, 还要有车间、班组、个人的典型经验。抓住不同特点,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学吉化”成果和经验, 不能搞成千篇一律。

总之, 要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的成功经验, 不能重样。形象地讲, 就是要给会议提供一桌“全席大餐”, 有红烧鱼、熘肉片、炒虾仁, 也有清蒸桂鱼、四喜丸子、辣子鸡丁、油焖大虾, 还有红烧茄子、西芹百合、清炖白菜。煎炒烹炸、荤素搭配, 绝不能猪肉炖粉条一锅大杂烩。要让吃“全席”的人有一种享受。典型经验也同样, 必须方方面面, 具体而又实在, 让人听了值得回味, 有所启迪, 能从中学到真经。

话好说, 事难做。为了“烹制”好这场精神盛宴, 我们专门从企业抽调几位有一定综合能力, 又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同志来共同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对报上来的众多经验总结材料逐一审核、筛选, 从中总结概括提炼整个化工系统“学吉化”的主要经验, 并对各方面典型经验的精华内容进行摘抄。

同时, 我们正副五位司长组成五个调研组分五路到各地各企业检查核实, 验证典型经验的真实性。

我这一路只带了生产综合司企业管理处处长仉敬琰同志。我们先后到了陕西省、湖北省和青岛市, 重点检查了湖北省化工厂、兴平化肥厂、宝鸡氮肥厂、西安化工厂和青岛双星集团。

我们的检查异常仔细深入。以检查青岛双星集团为例, 我和仉敬琰同志乘火车赴青岛, 早晨一下车就直接进厂检查。不仅检查了生产车间、半成品库、辅助部门, 就连食堂的副食品库都查了个底朝天。缝纫车间流水线零部件中转库的物、账、卡是否一致, 食堂副食品库的物、账、卡是否一致都在检查之列。在食堂, 我们对大葱、味精等物品过数、称量, 一一核对。检查证明, 青岛双星集团通过“学吉化”, 管理是过得硬的。他们做到了每只鞋尽管经过二十来道工序, 不管哪道工序出了问题, 都可以找到责任人。不仅如此, 在这里, 现场处处干干净净, 一尘不染, 的确令人钦佩。

在湖北省化工厂, 我们看到了通过“学吉化”真抓实干所取得的成果。这里真正做到了“劳动纪律过硬、工艺纪律过硬、无泄漏过硬、设备完好过硬、清洁文明过硬”。

在陕西, 我们听取了省石化厅的汇报, 实地检查了几个重点企业, 确实感到通过开展“学吉化”活动, 他们一改四平八稳的常态, 一扫因循守旧的积习, 大张旗鼓、顽强拼搏, 企业各方面工作都跃上了新台阶。

各检查组于1991年4月初陆续回京。经过认真讨论研究, 严格评选和审批, “学吉化”的10条经验、17个先进典型和75个先进单位先后出笼。它浓缩了一百多个不眠之夜, 几万里征尘, 几十位同志难以计数的心血。

“学吉化”总结表彰会会期越来越近, 会议文件起草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尽管此前我已安排“学吉化”办公室的“秀才”们, 摘抄和缩写了各地上报的典型经验材料中的精华段落, 为报告起草做好了准备, 但此时, 工作量依然很大。

顾秀莲部长的主报告是此次会议分量最重的一份文件。起草报告的重任再次落到朱永涛同志的肩上。时间紧迫, 他只好深夜在家伏案苦战。我给他派去两位助手, 他写出一段, 助手誊清一段, 一气呵成。当天色微明, 东方发亮, “大作”终于脱稿。

早晨一上班, 报告草稿就到了我的手里。我告诉办公室的同志, 当天上午不接待任何人, 不办任何其它事, 只俯首案边, 逐字逐句审核修改报告, 以便当天下午两点钟提交部党组会议讨论定稿。

顾部长的主报告、《化学工业部关于表彰“学吉化”先进单位的决定》、《化学工业部关于表彰吉化事迹报告团的决定》, 以及17个典型经验发言稿先后经审核修改定稿印制。一切准备就绪。

4月的北京正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黄金季节。1991年, 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 伴着和煦的春风, 北京著名的京西宾馆迎来了全国化工战线一次少有的盛会。4月20日, 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总结表彰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

各省市区化工厅局长, 17个先进典型和75个受表彰先进单位的代表, 部分大中型化工企业负责人, 部各直属企事业单位领导, 以及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干部工人代表共二百多人云集一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 原国家经委主任吕东, 吉林省省长王忠禹等领导来了;国家计委、生产委、中共中央党校、全国总工会的领导来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化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也来了。

会议开始后, 我静静坐在离主席台较近又出入方便的角落里, 随时准备处理应急事情。

顾部长的报告分别对提高认识、领导带头、发动群众、抓住根本、重点突破、抓出样板、“严”字当头、搞好结合、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等十条“学吉化”主要经验作了详细而全面的阐述。17个典型发言有全面的, 也有不同侧面的;有厅局的, 也有企业的;有车间的, 也有班组、个人的。

无论是顾部长的报告, 还是17个典型发言, 有理论, 有实践, 有血有肉, 真实感人, 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对“学吉化”10条主要经验和17个典型经验, 我怀有一种亲切而特殊的感情。从如雷如潮的掌声、如沸如腾的气氛中, 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邹家华副总理亲自为先进单位颁奖。他说:“我代表国务院向在‘学吉化’活动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以及‘吉化人’事迹报告团表示热烈的祝贺。”

会场沸腾了, 有人站起来, 有人眼含热泪, 掌声经久不息, 把会议推向高潮。

会议结束后, “学吉化”活动在全国掀起新的高潮, 不仅化工系统搞得更加有声有色, 不少省市区其它行业也风生水起地开展起来。让我难忘的是1991年4月9日至15日, 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副省长李萍亲自带领甘肃省有关部门、部分工业城市和大中型企业的负责同志到吉化考察, 并在全省学习推广吉化经验。

“学吉化”报告团到达济南时, 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等热情迎接。他用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说:“我们一定要让‘吉化人’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在山东生根、开花、结果。”

时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的贺国强同志, 在济南化肥厂文化宫聚精会神听完吉化经验报告团的报告后, 当即讲话说:“这场报告有血有肉, 有情有理, 有感染力, 有说服力, 有深度, 有高度, 确实使我们受到深刻教育。”他要求把“吉化人”事迹材料印发给所有企业, 在全市开展“学吉化”活动。

甘肃省、山东省、济南市等对吉化经验如此重视, 真是令人感动。

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学吉化”活动, 全国化工系统各企业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企业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对促进各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影响之深, 范围之广, 反应之强在全国化工系统前所未有。

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总结表彰会议结束不久,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6月9日到吉化视察, 并亲笔题词:“把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办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集团”。总书记的重视与关怀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化工系统“学吉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也鞭策和促进了吉化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更鼓舞和激励全国化学工业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在新的起点上向新的高度奋进。

“学吉化”, 是中国化工面对新挑战, 迎接新世纪, 坚定起飞的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化工行业“新长征”的大幕。宛如一次播种, 它让一种精神在化工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驻足在祖国丰腴的大地上;恰似一面旗帜, 它高高飘扬在远方, 召唤着化工人以奔跑的姿势向前, 向前。它是一盏明灯、一柄火炬, 在那个特殊时期及时点亮, 洞照前进的方向, 进一步增强了一个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团结和引领千千万万的化工人开拓进取, 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去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它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不仅将一种行业精神和作风根植于人们的内心, 更穿越时空为今天的我们提供营养、给以启迪, 让我们深受教益的同时吸取新的力量;它是一组清亮的音符, 奏响祖国化学工业跨世纪的乐章, 撒向辽阔的原野, 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久久鸣响……

6

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学吉化”活动, 不仅促进全国化工企业提高了整体素质, 强化了企业管理, 加强了队伍建设, 更对当时乃至此后全国化工系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既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又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作为亲历者, 除了深感欣慰, 我更深深地知道,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遇。人生能有如此经历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幸运!我为能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能尽己所能为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点滴作用而备感荣光。

历史已经喧然而去。星转月移, 一晃, 几十年过去了, 人生把我送进了古稀之年。一辈子学化工、干化工、深深地挚爱着化工。它的哪怕是一丝细微的触须也能轻易牵动我、吸引我向它靠拢。

化工部等部委撤消后, 我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国务院派出大中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 不管走到哪里, 都要到当地的化工企业去走走看看, 藉此寄托自己对化工的眷恋。许多企业, 如青岛双星集团、湖北省化工厂、湖北宜化集团、陕西兴平化肥厂、杭州电化厂、浙江建德化工厂等等一大批企业, 虽然领导几经更迭, 都不认识了, 但至今仍难以忘怀。特别是对吉化, 我的确有着一番无以言表的亲情。在吉化蹲点总结经验、肩负“学吉化”的重任、“学吉化”总结表彰会议的召开, 以及吉化历届领导的音容笑貌都像昨天一样,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我常常在想:现在的吉化怎么样了?有了新的发展没有?管理还那么过硬吗?这些问题盘旋脑海挥之不去。

有幸的是16年后的2004年7月下旬, 应吉化公司盛情邀请, 我再次来到了久违的吉化。在吉化集团党委书记李志深和上市公司总经理于力的精心安排下, 用几天时间, 认真仔细地参观了8个主要生产厂。

我的精神为之振奋, 眼界为之大开。那还是我心中的吉化, 那又不再是我心中的吉化。它真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重大变化, 尤其是现场管理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 化肥厂合成氨车间一台透平压缩机取代了原来的十二、三台4000千瓦/时电动机带动的压缩机, 节约了大量的电力和厂房。再如, 产品结构做了大量调整, 原来的“三大化”已发生很大变化, 化肥厂不生产化肥, 电石厂不生产电石, 染料厂不生产染料, 全部调整为附加值很高的化工产品。还有, 当参观石油焦生产车间时, 我不是吃惊而是震惊。大家知道, 石油经提炼最后会剩下又黏又稠又黑又有难闻气味的残余物。这个车间就是用这些残余物来生产石油焦和回收一些化工产品。而在这里, 我看见花园般的厂区里没有一个黑点, 不冒出一丝黑烟, 闻不到一点儿怪味, 所到之处绿树如荫、芳草萋萋, 满地的绿草还用大梳子梳理得平平整整。

2004年7月, 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 (前左二) 与吉化历届部分老领导在松花湖游船上合影留念

我很想念吉化的老领导。但他们中有的已经驾鹤西行, 有的已经移居外地。吉化领导专门为我邀请在吉林市居住的历届老领导, 一起到吉化松花湖休养所欢聚。重游松花湖, 我们在船上促膝交谈, 回忆过去, 畅想未来。那天晚上, 原吉化公司党委书记、时任吉林市委书记的朱忠民同志, 专程赶来共进晚餐。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大家谈笑风生, 直到月上枝头……

现在, 离那次故地重游又过去将近十年。我想, 吉化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和重大突破。真想再去走一走, 看一看, 去饱尝他们的光辉业绩, 为他们骄傲, 为他们自豪。

尽管化工部已经完成使命退进了历史深空, 我也早已退休, 正渐渐老去, 已无所作为, 但我还是想呼吁:让我们重温吉化经验, 再次开展“学吉化”活动, 以促进我国化学工业更大发展,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化工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使原本色彩斑斓的世界因了化学工业高科技的作用变得更加奇妙神秘、愈发灿烂美好。

上一篇:北京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景观案例设计分析下一篇:三问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