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阶段,在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传统的实体企业出现产能过剩、供需侧结构性失衡、经营业绩下滑等诸多问题,实体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现象。从微观层面看,“脱实向虚”主要表现为众多非金融企业通过股票投资、委托理财等方式涉足金融领域,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化”趋势。一方面,实体企业金融化可以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强企业资金流通弹性,减少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化可能会挤出企业实体投资,弱化企业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目前金融化的现象愈加严重,其产生的危害远高于带来的益处,为了抑制这种现象,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各项政策。而审计师作为外部监督者,其审计风险与企业的风险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经营风险过高,审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然而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会将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视为一体,一旦其遭受损失,势必会让事务所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审计师是如何对存在金融化现象的企业做出反应的呢?目前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索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1)金融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其支付的审计费用是否越高?(2)企业金融化影响审计费用的路径有哪些?(3)其他因素是如何影响金融化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本文收集了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首先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深口袋与保险理论分析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采用OLS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会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即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审计费用也越高;经营风险在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企业金融化通过增加经营风险,从而导致审计费用提高;进一步探究发现CEO金融背景与审计任期可以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同时为了使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采用多种稳健性方法重新检验模型,结果依然可靠。本文旨在更好地促进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以及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其一,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企业金融化行为,将更多资金转向实体投资;加强对于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监督,避免盲目投资。其二,企业应树立合理的金融资产配置动机,减少赌博性投资;优化金融资产配置结构,调整长短期金融资产比率;提升企业高管金融相关知识储备,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其三,审计师应强化金融风险意识,提高执业能力;摆脱惰性思维,提高审计谨慎性。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成果研究;第二,本文揭示了企业金融化提高审计费用的作用机制,从经营风险的角度研究了其作用机制,这丰富了关于企业金融化方面的研究;第三,本文还考察了CEO金融背景和审计任期对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关于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差异性的研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降低企业金融化的风险。

关键词:企业金融化;审计费用;经营风险;CEO金融背景;审计任期

学科专业:会计学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研究

2.1.1 企业金融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1.2 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2.1.3 企业金融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2.2 关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2.2.1 公司各类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2.2.2 公司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2.2.3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2.2.4 事务所特征及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2.2.5 其它影响因素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理论概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企业金融化

3.1.2 审计费用

3.2 理论基础

3.2.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 深口袋与保险理论

4 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

4.2.3 研究模型设计

5 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关系的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企业金融化程度分行业描述性统计

5.1.2 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内在机制分析

5.5 进一步研究

5.5.1 金融资产的异质性与审计费用

5.5.2 调节效应分析

5.6 稳健性测试

5.6.1 倾向得分匹配法

5.6.2 替换审计费用的度量方式

5.6.3 替换企业金融化衡量方式

5.6.4 改变样本期间

5.6.5 双重聚类调整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府层面

6.2.2 企业层面

6.2.3 审计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水电监督安全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工程资料整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