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隧道安全技术交底

2023-02-03

第一篇:全套隧道安全技术交底

隧道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洞身开挖安全技术交底

隧道开挖按设计要求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时必须注意一下安全措施:

1、隧道施工开挖应根据设计位置、中线、水平,地质情况,并预计可能产生的下沉量和施工误差掌握施工部位的尺寸,保证开挖和衬砌断面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应根据选定的额施工方法和配备施工机具确定开挖方式和步骤,合理确定循环进尺,一边各工序相互配合,均衡施工。

2、对开挖面和衬砌地段要经常检查,特别是爆破后的工作面及其附近尤其加强检查,如可能产生险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3、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邦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石块或裂缝,应及时予以清除或支护。

4、上导坑开挖时隧道分部开挖的领先工序,应采取多循环,选择最优炮眼深度,提高爆破效果,加快掘进速度,以增加后续工序的工作面,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月成洞计划进度;但是在不良地质地带施工时为防塌方,导坑开挖时则不宜超过2榀拱架。

5、中导坑开挖,是在已有导坑作为临空面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容易出现的额问题。一是超挖或欠挖;二是坍塌。为控制超挖和欠挖,分部开挖时应采取加强测量工作和顺邦打眼,光面爆破等措施,对拱脚以上1m范围内要严格掌握开挖尺寸,这个部位最容易造成欠挖,致使衬砌厚度不够,产生盈利集中,当采用向上分层扩大施工时,断面不易控制,更应加强测量工作,防止超挖、欠挖,并在出渣前进行断面检查,清除欠挖,处理危石。扩大开挖施工,当围岩压力较大时,支护应密切配合,严防坍塌。

6、仰拱开挖一般采用分段跳跃法进行,不允许长距离开挖和使用铲运机等大型机械敞开开挖,以免导致隧道坍塌。

隧道钻爆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1、钻眼钱应测量开挖断面中线、水平,检查导坑位置是否正确,并用红铅油标出炮眼设计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方可进行钻眼。

2、采用风钻钻眼时,应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情况;钻杆有无不直、损伤以及钎孔堵塞现象;

3、钻眼时,应将支架安质稳妥;站在扎堆上操作时,应注意石碴堆上操作时,应注意石碴是否稳定,防止操作时石碴坍滑伤人。在拱部扩大马口部位钻挑顶眼、爬眼及吊眼时,要注意检查有无松动石块,以防坠落伤人。遗留的残眼部的套打加深,防止残眼内可能遗留的雷管、炸药爆炸。

4、钻眼粉尘对隧道施工人员危害极大,为防止粉尘飞扬,污染作业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开钻时,应严格遵守先开水后开风的规定。钻眼中还应注意一下几点:钻眼开门宜用较短钻杆,钻杆过长容易扭曲折断,司钻入员身体容易失去平衡;当钻杆尚未找准炮眼位置前,风门不宜开大,应待钻头钻人炮眼后,再完全打开风门;司钻工部的讲胸部、腹部紧贴风钻手柄,腿部不得抵住风钻卡套弹簧;钻眼过程中钻杆与钻孔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防止钻杆弯曲、掉头或折断;卡钻时,应用扳钳松动松动拨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可拆除钻杆,在用风钻每两小时应加油一次;加强风钻保养维修,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爆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1、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担任。

2、装药前,应做到以下要求:应检查爆破工作面附近支护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先进行加固;炮眼内泥浆、石粉应吹洗干净;刚好打的炮眼因热度很高,部的立即装入炸药;部的使用已经冻结或分解的炸药装炮;不使用TNT、苦味酸、黑色火药等爆破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炸药;如果遇有照明不足,发现流沙、流泥未经妥善处理,或可能有大量溶洞水、高压水涌出的情况时,要严禁装药爆破。

3、装药点炮,应由爆破组长统一指挥,要严格按爆破设计规定的装药量装药,并按要求堵塞炮泥。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15分钟以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检查内容应为:有无瞎眼及可疑现象;有无参与炸药或雷管,顶板及两邦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松动与变形。如发现有瞎炮时,必须由原装炮人员规定进行处理;当检查人员经过检查确认危险因素已经排除后,才可撤除警戒,允许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

4、爆破器材加入人员和爆破作业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服进行操作,以防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导致早爆事故的发生。

5、装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药前,非装药人员应撤离装药地点;装药区内禁止烟火;装药完毕,应检查并记录装炮个数。地点: (2) 不得使用金属器皿装药; (3) 起爆药包应在现场装药时制作。

6、起爆前应作好下列防护工作:

(1)起爆应由值班人员监督和统一指挥;

(2)警戒区用围必须警戒人员;警戒范围;小药量爆破应距离放炮地点200m以外,用药量较多的爆破的警戒距离应经过计算确定;

7、起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火索起爆时,点炮人员必须有计划地一次点炮并选好撤离线路及躲炮地点。每人每次点火应以信号雷管控制点炮时间。信号雷管的引线长度应比最短的点炮引线短0.8m,其总长不得小于1m。

(2)火花起爆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严禁用火柴、烟头和打火机。爆破中应记录起爆个数,最后一炮响后20min,方准进入爆破区检查。

(3)当进处有闪电和雷声或云雨弥漫可能突然发生雷电时,严禁使用电雷管起爆。

(4)同一施工地段有若干工点同时爆破时,必须统一指挥,在全部警戒和防护工作未完成之前,严禁任何一处起爆。

8、起爆器的手柄应始终有爆破组长一人保管。

9、处理瞎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原装药人当场处理;处理瞎炮时,不得撤除警戒;遇特殊情况,经施工负责人准许后,可在下次放炮或休息时处理;瞎炮位置应设明显标志,其周围5m内禁止人员通行。

(2)炮眼中的恶爆破线路、导火索、导爆索等检查完好时可将引线或电线重新接通,再行起爆。

(3)应在取出堵塞物色重装起爆药包。

(4)不得在残眼中继续打眼。

(5)可在距瞎炮不小于0.6m处打一平行炮眼进行诱爆。

(6)硝铵类炸药可用水冲淡。

初期支护安全技术交底

(一)、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围岩稳定情况采取有效支护。

2 施工期间,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应由专人每班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修整加固。

3 构件支撑的立柱不得置于虚碴和活动石块上。在软弱围岩地段,立杆地面应假设点半或垫梁。

4 暂停施工时,应将支护直抵开挖面。

5 正洞与辅助坑道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

(二)、喷锚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碴堆上作业时,应避免踩踏活动的额岩块。

2 在梯、架上作业时,安质应稳妥,应有专人监护。

3 消除卡瓦面上的松动岩体、开裂的喷混凝土时,人员不得处于被清除物的正下方。

4 作业中如发生风、水、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风、水、料的输送。

5 钢架及钢筋网的安装,作业人员之间应协调动作,在本排钢架或本片钢筋网未安装完毕,并与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临时支撑。

6 对锚喷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中发现支护体系变形、开裂等险情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当险情危急时,应将人员撤出危险区。

7 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时,应由防护措施。

瓦斯隧道安全技术交底

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现有煤层存在时,必须进行瓦斯监测和防护。

(一)瓦斯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瓦斯隧道洞口必须设置经专业培训的专职瓦斯监测人员,每60rain检测一次。

2、监测瓦斯用的仪器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验,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凡经大修的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瓦斯浓度检测地点及范围:

1)每个断面应检查拱顶和两侧拱脚,墙脚各距坑道周边20cm处; 2)开挖面风流及爆破地点附近20m内的风流和局部坍塌处; 3)局部风机前后10m内的风流中; 4)电动机及其开关20m以内的风流中。

(二)、瓦斯隧道施工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电钻钻孔;当 瓦斯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2、电动机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3、当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浓度大于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4、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云寻值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复电开动机器,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掘进工作面,只准入工复电。

5、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6、低瓦斯工区洞内任意处瓦斯浓度超过0.5%时,应加强通风监测。

(三)、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破制”。

2、瓦斯工区爆破必须使用煤矿需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

3、瓦斯工区必须采用电力起爆,严禁使用半秒、秒级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4.、洞内爆破时,人员应撤至洞外。当隧道太长时,单线必须撤至300m以外,双线上半断面必须撤至400m以外,双线全断面不惜撤至500m以外。

5、炮孔的装药及填塞:

1)炮孔深度不得小于0.6m,相邻炮孔间距不得小于0.4m。 2)在煤层爆破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孔深度的1∕2。

3)在岩层中爆破时:当炮孔深度在0.9m及以下时,装药长度不得超过孔深的1∕2;孔深在0.9m以上时,装药长度不得超过孔深的2∕3。

4)炮孔堵塞材料可用水炮泥或不燃性、可塑性的松散材料(黏土或黏土与砂子的混合物等)。使用水炮泥时。其后部必须用不小于0.15m的炮泥将炮孔填满堵严,无填塞或填塞长度不足的炮孔严禁爆破。

5)装药前应清除炮孔内的煤(岩)粉。 6)严禁反向装药。

6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装药爆破:

1)装药和爆破前,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

2)爆破地点20m内堆放的机具设备、石碴、材料等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时;

3)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等情况时。

7 爆破母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爆破母线英寸爱用铜芯绝缘线,严禁使用罗先和铝芯线。

2)爆破母线、连接线盒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轨道、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接触。爆破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坑道的两侧。当必须挂在同一侧时,爆破母线应挂在电缆的下方,并保持0.3m以上的额悬挂距离。

3)严禁用轨道、金属管、大地等作回路。

4)爆破前母线扭结成短路。

(四)、瓦斯隧道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瓦斯隧道通风设施应保持完好。调节、迁移、拆除通风设施的工作,应由通风管理人员担任。

2、瓦斯隧道通风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制订处理措施:

1)主要风机停转;

2)通风系统遭受破坏;

3)推进开挖面停风;

4)打开封闭区。

3、洞内供风量应通过计算确定,且每人每分钟不得少于4立方米。

4、瓦斯隧道的主风机应有2条独立的供线电路。

5、临时停工地段不宜停风,停风时应切断电源,设置栅栏与警告牌,人员不得进入。

(五)、瓦斯隧道照明与电气信号符合下列规定:

1、照明用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瓦斯隧道不应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突出隧道不应大于110v;

2)输电线路不得使用裸线和绝缘不良的导线;

3)严重瓦斯隧道和煤与瓦斯突出隧道照明电器应使用防爆型,开关应设在进风道或洞口。

2、矿灯充电房应离洞口50m以外。

3、瓦斯隧道内的电气信号,除信号集中闭塞外,应能同时发声和发光。

4、隧道内的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六)、瓦斯隧道的防火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制定防火措施。

2、洞内严禁产生高温和发生火花的作业。洞内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喷打焊等作业;确需用焊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3、在有自然倾向的煤层中施工时,必须实现制定专项的安全措施,预防煤层自燃。

4、洞内发生火灾时,应根据火灾的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状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

5、当洞内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必须封闭火区,直到靖国取样分析,确认火区已经熄灭后方可启封。启封区应逐段恢复通风。当测出风流中含一氧化碳或有其他复燃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向火区送风,并重新封闭火区。启封火区和火区初期恢复通风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救护队负责进行,火区内风流所靖国的航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启封火区完毕后3d内,每班由救护队检查通风工作,并测定水温、气温和空气成分。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等情况良好,方可恢复施工。

(七)、瓦斯隧道的救护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瓦斯隧道应备有急救和抢救设备,并制定专人保管,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急救和抢救设备不得挪作他用。

2、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工区应配备救护队,在事故发生时非救护队成员不得进洞抢救。

3、救护队必须在同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

4、事故处理救护基地,应设在安全区附近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带。

第二篇: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中交一公局天大高速四标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为了提高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使工程顺利进行,我项目部特制定以下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希望有关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和伤害他人:

1、一般规定

1.1. 施工场地应作出详细的部署和安置,出碴、进料及材料堆放场地应妥善布置,弃碴场地应设置在不堵塞河流、不污染环境、不毁坏农田的地段。对风、水、电等设施作出统一安排,并在进洞前基本完成。

1.2.进洞前应先作好洞口工程,稳定好洞口的边坡和仰坡,作出天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致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

1.3. 隧道施工的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1.4. 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1.5. 遇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如设计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必要时应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2.开挖、凿孔及爆破 2.1 开挖及凿孔

2.1.1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2.1.2人工开挖土质隧道时,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 2.1.3机械凿岩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 2.1.4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2.1.5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干式凿岩机的捕尘设施是否良好。不合要求者应予修理或更换。

2.1.6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2.1.7在工作面内不得拆卸、修理风、电钻。 2.1.8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2.2爆破

2.2.1装药与钻孔不宜平行作业。

2.2.3爆破作业和爆破器材加工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 2.2.4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离现场,其安全距离为: ⑴独头巷道不少于200m;

⑵相邻的上下坑道内不少于100m;

⑶相邻的平行坑道,横通道及横洞间不少于50m;

⑷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时,不少于500m。 2.2.5洞内每天放炮次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装药离放炮时间不得过久。

2.2.6装药前应检查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护是否牢固;炮眼内的泥浆,石粉应吹洗干净;刚打好的炮眼热度过高,不得立即装药。如果遇有照明不足,发现流砂、泥流未经妥善处理,或可能有大量溶洞涌水时,严禁装药爆破。

2.2.7采用电雷管爆破时,必须按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 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加强洞内电源的管理,防止漏电引爆。装药时可用投光灯、矿灯照明。起爆主导线宜悬空架设,距各种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1m。

2.2.8爆破后必须经过15min通风排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有无“盲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可进入工作面。 2.2.9当发现“盲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

2.2.10装炮时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均应撤至安全地点。 2.2.11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应加强联系与统一指挥。岩石隧道两工作面距离接近15m(软岩为20m),一端装药放炮时,另一端人员应协调放炮时间。放炮前要加强联系和警戒,严防对方人员误入危险区。土质或岩石破碎隧道接的贯通时,应根据岩性适当加大预留贯通的安全距离,此时只准一端掘进,另一端人员和机具应撤离至安全地点。贯通后的导坑应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作业人员通行。 3.洞内运输

3.1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3.2进洞的各类机械与车辆,宜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动力,燃烧汽油的车辆和机械不得进洞(如通风良好,可以达到本章“通风及防尘”要求者除外)。

3.3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时,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

3.4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 3.5装碴

3.5.1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应能满足装载机械的安全运转,装碴机上的电缆或高压胶管应有专人收放,装碴机械操作时,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 3.6洞内运输

3.6.1无轨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洞内运输的车速不得超过:人力车5km/h;机动车在施工作业地段单车10km/h,有牵引车时15km/h;机动车在非作业地段单车20km/h,有牵引车时15km/h,会车时10km/h;

⑵车辆行驶中严禁超车;

⑶在洞口、平交道口及施工狭窄地段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⑷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起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显示界限,以防运输车辆碰撞;

⑸在洞内倒车与转向时,必须开灯鸣号或有专人指挥;

⑹洞外卸碴地段应保持一段的上坡段,并在堆碴边缘内0.8m处设置挡木; ⑺路面应有一定的平整度,并设专人养护; ⑻洞内车辆相遇或有行人通行时,应关闭大灯光,改有近光或小灯光。 3.7爆破器材运输

3.7.1在隧道工程外部运输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3.7.2在任何情况下,雷管与炸药必须放置在带盖的容器内分别运送。人力运送时雷管与炸药不得由一人同时运送;汽车运输时,雷管与炸药必须分别装在二辆车内运送,其间距应相隔50m以上;

3.7.3人力运送爆破器材时必须有专人护送,并应直接送到工地,不得在中途停留;一人一次运送的炸药数量不得超过20kg或原包装一箱。

3.7.4汽车运送爆破器材时,汽车排气口应加装防火罩,运行中应显示红灯。器材必须由爆破工专人护送,其他人员严禁搭乘。爆破器材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边缘,雷管或硝化甘油类炸药的装载不得超过二层。

3.7.5严禁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和皮带运输机运送爆破器材。 4.支护

4.1隧道各部(包括竖井、斜井、横洞及平行导洞)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者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4.2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4.3洞口地段和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等)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洞口地段的支撑宜向洞外多架5~8m明厢,并在其顶部压土一稳定支撑,待洞口建筑全部完工后方可拆除。

4.4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当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4.5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4.6漏斗孔开挖时应加强支护,并加设盖板;供人上下的孔道应设置牢固的扶梯。

4.7采用木支撑时应选用松、柏杉等坚硬且富有弹性的木材,其梁、柱的梢径不得小于20cm,跨度大于4m时不得小于25cm;其它连接杆件稍径不得小于15cm,木板厚度不得小于5cm。木支撑宜采用简单,直立、易于拆、立的框架结构,并应保证坑道的运输净空。 4.8钢支架安装,宜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并应遵守 “起重吊装”的规定。

4.9喷锚支护时,危石应清除,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4.10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应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4.11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5.通风及防尘 5.1隧道作业环境标准

5.1.1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 5.1.2氧气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下同)。 5.1.3瓦斯(沼气)或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5.1.4一氧化碳不得超过30mg/m3。

5.1.5氮氧化物(换算成二氧化氮)浓度应在5 mg/m3以下。 5.1.6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15 mg/m3 。 5.1.7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0 mg/m3 。 5.1.8氨的浓度不得超过30 mg/m3 。 5.1.9隧道内的气温不宜超过28 ℃ 。

5.2隧道内空气成分每月应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5.3隧道施工时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应保证每人每分钟供给新鲜空气1.5~~3m3。 5.4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进任何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5.5施工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以及湿喷混凝土喷射等有利于减少粉尘浓度的施工工艺。

5.6在凿岩和装碴工作面上应做好下列防尘工作: ⑴放炮前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 ⑵出碴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和喷湿岩壁; ⑶在吹如式的出风口,宜放喷雾器。

5.7防尘用水的固体含量不应超过50mg/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1。水池应保持清洁,并有

沉淀或过滤设施。 6.照明、排水及防火 6.1照明

6.1.1隧道内的照明灯光应保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应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的位置选用不同的高度。

6.1.2隧道内用电线路,均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用瓷瓶悬挂牢固。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他铁件上、或捆扎在一起。开关外应加木箱盖,采用封闭式保险盒。如使用电缆亦应牢固地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 6.1.3隧道内各部的照明电压应为: ⑴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 ⑵成洞地段为110~220v; ⑶手提作业灯为12~36v。

6.1.4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检修电路与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6.1.5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用防水灯口。 6.2排水

6.2.1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具予以排出。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应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偏洞安装,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

6.2.2抽水设备宜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抽水机械应有一定的备用台数。

6.2.3隧道开挖中如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治涌水提供依据。

6.2.4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 6.3防火

6.3.1各洞、井口施工区,洞内机电硐室、料库、皮带运输机等处均应设置有效而数量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明显的标志,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不得挪做他用。

6.3.2洞口20m范围内的杂草必须清除。火源应距洞口至少30m以外。库房20m范围内严禁烟火。洞内严禁明火作业与取暖。

6.3.3洞内及各硐室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和其它易燃物品。清洗风动工具应在专用硐室内,并设置外开的防火门。 7.瓦斯防治

7.1隧道施工发现瓦斯时,应加强通风,采取防范措施,当隧道内的瓦斯浓度经通风后仍超过第5.1条规定时,应遵守本节的各条规定。

7.2瓦斯防治主要是消除瓦斯超限和积存,断绝一切可能引燃瓦斯爆炸的火源。 7.3隧道内严禁使用油灯、电石灯、汽灯等有火焰的灯火照明。任何人员进入隧道必须接受检查,严禁将火柴、打火机及其他可能自燃的物品带入洞内。 7.4电灯照明

7.4.1电压不得超过110V; 7.4.2输电线路必须使用密闭电缆;

7.4.3灯头、开关、灯泡等照明器材必须采用防爆型,开关必须设置在送风道或洞口。 7.5矿灯照明

7.5.1每个洞口常备的完好矿灯总数,应大于经常用灯总人数的10%。 7.5.2矿灯均需编号,常用矿灯的人员应固定灯号。

7.5.3矿灯如有电池漏液、亮度不足、电线破损、灯锁不良、灯头密封不严、灯头圈松动、玻璃和胶壳破裂等情况,严禁发出。发出的矿灯,最低限度应能连续正常使用11小时。 7.5.4使用矿灯人员应严禁拆开敲打和撞击矿灯。出洞或下班时,应立即将矿灯交回灯房。 7.6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电钻打眼;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装药放炮。电动机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切断电源停止运行。掘进工作面的局部瓦斯积聚浓度达到2%时,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

7.7因超过瓦斯浓度规定而切端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低到1%以下时方可开动;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掘进工作面只准人工复电。 7.8隧道爆破作业

7.8.1严禁用火花起爆和裸露爆破;

7.8.2爆破时,宜使用瞬发电雷管,若采用毫秒雷管时,其总的延时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严禁使用秒和半秒延时电雷管; 7.8.3使用安全炸药;

7.8.4短隧道放炮时,所有人员必须撤出隧道洞外;长隧道单线应撤出300m以外,双车道上半断面开挖撤至400m以外,双车道全断面开挖应撤至500m以外。

7.9瓦斯隧道中的机具,如电瓶车、通风机、电话机、放炮器等,必须采用防爆型。 7.10必须严格采用湿式凿岩,洞内使用的金属锤头必须镶有不产生火花的合金。装碴使用的金属器械,不得猛力与石碴碰击,铲装前必须将石碴浇湿。

7.11洞内装设及检修各种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电缆互接或分路进必须在洞外进行锡焊和绝缘包扎并热补。严禁在洞内电缆上临时接装电灯或其他设备。电缆在洞内接头时,应在特制的防爆接线盒内或有防爆接线盒内进行连接。

7.12有瓦斯的隧道,每个洞口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员。一般情况下每小时检测一次,并将

结果记入记录簿。检测瓦斯的检定器应每季校对一次。

7.13通风必须采用吹入式。通风主机应有一台备用机,并应用两路电源供电。通风机停止时,洞内全体人员必须撤至洞外。

7.14隧道内严禁一切可以导致高温与发生火花的作业。

7.15隧道施工时必须配合必要的急救和抢救的设备和人员。施工人员必须具有防止瓦斯爆炸方面的安全知识。

8、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8.1电气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气设备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凡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具要停止使用。

8.2电工人员严禁带电操作,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线,正确使用电工器具。

8.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接地或接零保护,在总箱、开关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两级漏保护。

8.4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禁止用其金属丝代替,并且需与设备容量匹配。 8.5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塑料线,所用绝缘导线型号及截面必须符合临电设计。 8.6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绝缘防护用品,不得违章操作。 8.7当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砂灭火或用干粉灭火,严禁使用导电的灭火剂灭火。

8.8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8.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必须遵守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

8.10开关箱必须严格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开关箱内禁止存放什物,门应加锁及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9.焊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9.1电焊工

9.1.1焊工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9.1.2作业时应穿戴工作服、绝缘鞋、电焊手套、防护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高处作业时系安全带。

9.1.3焊接作业现场周围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9.1.4雨、雪、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天气不得露天作业。雨、雪后应清除积水、积雪后方可作业。

9.1.5作业前应检查焊机、线路、焊机外壳保护接零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9.1.6严禁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内、运行中的压力管道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内以及受力构件上焊接和切割。

9.1.7焊接曾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时,应根据介质性质进行多次置换及清洗,并打开所有孔口,经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9.1.8在密封容器内施焊时,应采取通风措施。间歇作业时焊工应到外面休息。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工身体应用绝缘材料与焊件隔离。焊接时必须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熟知焊接操作规程和抢救方法。

9.1.9焊接铜、铝、铅、锌等合金金属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作业。在有害介质场所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防毒措施,必要时进行强制通风。 10.施焊地点潮湿,焊工应在干燥的绝缘板或胶垫上作业,配合人员应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板上。应定期检查绝缘鞋的绝缘情况。

9.1.11焊接时临时接地线头严禁浮搭,必须固定、压紧,用胶布包严。

9.1.12工作中遇下列情况应切断电源:改变电焊机接头;移动二次线;转移工作地点;检修电焊机;暂停焊接作业。

9.1.13高处作业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与电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5m;必须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并系在可靠的构架上;必须在作业点正下方5m外设置护栏,并设专人值守。必须清除作业点下方区域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使用盔式面罩。焊接电缆应绑紧在固定处,严禁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作业;必须在稳固的平台上作业。焊机必须放置平稳、牢固,设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

9.1.14焊接时二次线必须双线到位,严禁用其他金属物作二次线回路。 9.1.15焊接电缆通过道路时,必须架高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9.1.16.焊把线不得放在电弧附近或炽热的焊缝旁。不得碾轧焊把线。应采取防止焊把线被利器物损伤的措施。

9.1.17清除焊渣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焊条头应集中堆放。 9.1.18下班后必须拉闸断电,必须将地线和把线分开。 9.2气焊工

除遵守9.1.1~9.1.4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如下规定:

9.2.1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关闭时应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

9.2.2点火时,焊炬口不得对着人,不得将正在燃烧的焊炬放在工件或地面上。焊炬带有乙炔气和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容器内。

9.2.3作业中发现气路或气阀漏气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9.2.4作业中若氧气管着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门,不得折弯胶管断气;若乙炔管着火,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止火。

9.2.5高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液化气瓶不得放在作业区域正下方,应与作业点正下方保持在10m以上的距离。必须清除作业区域下方的易燃物。 9.2.6不得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

9.2.7作业后应卸下减压器;拧上气瓶安全帽;将软管盘起捆好,挂在室内干燥处;检查操

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9.2.8冬天露天作业时,如减压阀软管和流量计冻结,应使用热水(热水袋)、蒸汽或暖气设备化冻,严禁用火烘烤。 9.3电焊设备

9.3.1电焊设备的安装、修理和检查必须由电工进行。焊机和线路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修理。

9.3.2使用电焊机前,必须检查绝缘及接线情况,接线部分不得腐蚀、受潮及松动。 9.3.3电焊机必须安放在通风良好、干燥、无腐蚀介质、远离高温高湿和多粉尘的地方。露天使用的焊机应设防雨棚,焊机应用绝缘物垫起,垫起高度不得小于20cm,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9.3.4电焊机的配电系统开关、漏电保护装置等必须灵敏有效,导线绝缘必须良好。 9.3.5电焊机必须设单独的电源开关、自动断电装置。电源开关、自动断电装置必须放在防雨的闸箱内,装在便于操作之处,并留有安全通道。

9.3.6电焊机的外壳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零。必须定期检查电焊机的保护接零线。 9.3.7电焊机电源线必须绝缘良好,长度不得大于5m。

9.3.8电焊机焊接电缆线必须使用多股细铜线电缆,其截面应根据电焊机使用要求选用。电缆外皮必须完好、柔软,其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焊接电缆线长度不得大于30m。 9.3.9电焊机内部应保持清洁,定期吹净尘土。清扫时必须切断电源。

9.3.10电焊机启动后,必须空载运行一段时间。调节焊接电流及极性开关应在空载下进行。直流焊机空载电压不得超过90V,交流焊机空载电压不得超过80V。

9.3.11严禁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焊机,移动电焊机时,必须切断电源。焊接中途突然停电,必须立即切断电源。

9.3.12使用交流电焊机作业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操作:多台焊机接线时三相负载应平衡,初级线上必须有开关及熔断保护器。电焊机应绝缘良好。焊接变压器的一次线圈绕组与二次线圈绕组之间、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Ω。电焊机必须安装

一、二次线接线保护罩。电焊机的工作应依照设计规定,不应超载运行。作业中应经常检查电焊机的温升,超过A级60℃、B级80℃时必须停止运转。

9.3.12使用硅整流电焊机作业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操作:使用硅整流电焊机时,必须开启风扇,运转中应无异响,电压表指示值应正常。应经常清洁硅整流器及各部件,清洁工作必须在关机断电后进行。

装载机

1、刹车、喇叭、方向机应齐全、灵敏,在行驶中要遵守:“交通规则”。若需经常在公路上行驶,司机须持有“机动车驾驶证”。

2、装载机在配合自卸汽车工作时,装载时自卸汽车不要在铲斗下通过。

3、装载机在满斗行驶时,铲斗不应提升过高,一般距地面0.5米左右为宜。

4、装载机行驶时应避免不适当的高速和急转弯。

5、当装载机遇到阻力增大,轮胎(或履带)打滑和发动机转速降低等现象时,应停止铲装,切不可强行操作。

6、在下坡时,严禁装载机脱档滑行。

7、装载机在作业时斗臂下禁止有人站立或通过。

8、装载机动臂升起后在进行润滑和调整时,必须装好安全销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动臂下落伤人。

9、装载机在工作中,应注意随时清除夹在轮胎(或履带)间的石渣。

10、夜间工作时装载机及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 空气压缩机

1、开机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1)保持油池中润滑油在标尺范围内,并检查注油器内的油量不应低于刻度线值。油尺及注油器所用润滑油的牌号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2)检查各运动部位是否灵活,各联接部位是否紧固,润滑系统是否正常,电机及电器控制设备是否安全可靠。

(3)检查防护装置及安全附件是否完好齐全。 (4)检查排气管路是否畅通。

(5)接通水源,打开各进水阀,使冷却水畅通。

2、长期停用后首次起动前,必须盘车检查,注意有无撞击、卡住或响声异常等现象。新装机械必须按说明书规定进行试车。

3、机械必须在无载荷状态下起动,待空载运转情况正常后,再逐步使空气压缩机进入负荷运转。

4、正常运转后,应经常注意各种仪表读数,并随时予以调整,主要数据范围如下: (1)润滑油压力应在0.1~0.3MPa,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0.1MPa。

(2)Ⅰ级排气压力为0.18~0.2MPa,不得低于0.16MPa ;Ⅱ级排气压力为0.8MPa,不得超过0.84MPa。高压空气压缩机排气不得超过说明书规定值。

(3)风冷空气压缩机排气温度低于180℃;水冷应低于160℃。 (4)机体内油温不得超过60℃。

(5)冷却水流量应均匀,不得有间歇性流动或冒气泡现象。冷却水温度应低于40℃。

5、工作中还应检查下列情况:

(1)电动机温度是否正常,各电表读数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2)各机件运行声音是否正常。

(3)吸气阀盖是否发热,阀的声音是否正常。

(4)各种安全防护设备是否可靠。

6、每工作二小时,需将油水分离器、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内的油水排放一次,储风桶内油水每班排放一次。

7、空气压缩机在运转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 (1)润滑油终断或冷却水终断。 (2)水温突然升高或下降。

(3)排气压力突然升高,安全阀失灵。 (4)负荷突然超出正常值。 (5)机械响声异常。

(6)电动机或电器设备等出现异常。

8、正常停车时应先卸去负荷然后关闭发动机。

9、停车后关闭冷却水进水阀门。冬季低温时须放尽气缸套、各级冷却器、油水分离器以及贮风筒内的存水,以免发生冻裂事故。

10、如因电源终断停车时,应使电动机恢复启动位置,以防恢复供电,由于启动控制器无动作而造成事故。

11、以电动机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其电动机部分的操作须遵照电动机的有关规定执行。

12、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其动力部分的操作须遵照内燃机的有关规定执行。

13、空气压缩机停车10日以上时,应向各摩擦面注以充分的润滑油。停车一个月以上作长期封存时,除放出各处油水,拆除所有进、排气阀并吹干净外,还应擦净气缸镜面、活塞顶面,曲轴表面以及所有非配合表面,并进行油封,油封后用盖盖好,以防潮气、灰尘浸入。

14、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在每次拖行前,应仔细检查走行装置是否完好、紧固。拖行速度一般不超过20公里/小时。

15、空气压缩机所设贮风筒及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必须符合铁道部有关压缩空气贮气筒安全技术的要求。

16、空气压缩机的空气滤清器须经常清洗,保持畅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动力损失。

17、空气压缩机若用于喷砂除锈等灰尘较大的工作时,应使机械与喷砂场地保持一定距离,并应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

1、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汽车部分应执行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

2、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制动液、冷却水等应添加充足,质量应符合要求。

3、搅拌筒和滑槽的外观应无裂痕或损伤;滑槽止动器应无松驰和损坏;搅拌筒机架缓冲件应无裂痕或损伤;搅拌叶片磨损应正常。

4、应检查动力输出装置并确认无螺栓松动及轴承漏油等现象。

5、启动内燃机应进行预热运转,各仪表指示值正常,制定气压达到规定值,并应低速旋转搅拌筒3~5min,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装料。

6、搅拌运输时,混凝土的装载量不得超过额定容量。

7、搅拌输送车装料前,应先将搅拌筒反转,使筒内的积水和杂物排尽。

8、装料时,应将操纵杆放在“装料”位置,并调节搅拌筒转速,使进料顺利。

9、运输前,排料槽应锁止在“行驶”位置,不得自由摆动。

10、运输中,搅拌筒应低速旋转,但不得停转。运送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

11、搅拌筒由正转变为反转时,应先将操纵手柄放在中间位置,待搅拌筒停转后,再将操纵杆手柄放至反转位置。

12、行驶在不平路面或转弯处应降低车速至15km/h及以下,并暂停搅拌旋转。通过桥、洞、门等设施时,不得超过其限制高度及宽度。

13、搅拌装置连续运转时间不宜超过8h。

14、水箱的水位应保持正常。冬季停车时,应将水箱和供水系统的积水放净。

15、作业后,应先将内燃机熄火,然后对料槽、搅拌筒入口和托轮等处进行冲洗及清除混凝土结块。当需进入搅拌筒清除结块时,必须先取下内燃机电门钥匙,在筒外应设监护人员。

混凝土搅拌站

1、搅拌站应安装在牢固的台座上。

2、搅拌机的操纵台,应使操作人员能看到各部工作情况。电动搅拌机的操纵台,应垫上橡胶板或干燥木板。

3、料斗放到最低位置时,在料斗与地面之间,应加一层缓冲垫木。

4、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源电压升降幅度不超过额定值的5%;

b.电动机和电器元件的接线牢固,保护接零或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c.各传动机构、工作装置、制动器等均紧固可靠,开式齿轮、皮带轮等均有防护罩; d.齿轮箱的油质、油量符合规定。

e.检查空压机自保装置是否正常,气压是否稳定在0.5—0.7Mpa之间。 f.检查各计量斗是否处于自由状态,有无发生干涉现象。

5、作业前,应先启动搅拌机空载运转。应确认搅拌筒或叶片旋转方向与筒体上箭头所示方向一致。对反转出料的搅拌机,应使搅拌筒正、反转运转数分钟,并应无冲击抖动现象和异常噪声。

6、作业前,应进行料斗提升试验,应观察并确认离合器、制动器灵活可靠。

7、进料时,严禁将头或手伸入料斗与机架之间。运转中,严禁用手或工具伸入搅拌筒内

扒料、出料。

8、搅拌机作业中,当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停留或通过;当需要在料斗下检修或清理料坑时,应将料斗提升后用铁链或插入销锁住。

9、向搅拌筒内加料应在运转中进行,添加新料应先将搅拌筒内原有的混凝土全部卸出后方可进行。

10、作业中,应观察机械运转情况,当有异常或轴承温升过高等现象时,应停机检查;当需检修时,应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检修。

11、 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与搅拌筒底及侧壁的间隙,应经常检查并确认符合规定,当间隙超过标准时,应及时调整。当搅拌叶片磨损超过标准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12、严禁无证操作,严禁操作时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3、作业后,应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清理,做好润滑保养,切断电源锁好箱门;当操作人员需进入筒内时,必须应固定好料斗,切断电源或卸下熔断器,锁好开关箱,挂上“禁止合闸”标牌,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挖掘机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前准备:

1、 仔细阅读挖掘机相关使用说明材料,熟悉所驾驶车辆的使用和保养状况;

2、 详细了解施工现场任务情况,检查挖掘机停机处土壤坚实性和平稳性。在挖掘基坑、沟槽时,检查路堑和沟槽边坡稳定性;

3、 严禁任何人员在作业区内停留,工作场地应便于自卸车出入;

4、 检查挖掘机液压系统、发动机、传动装置、制动装置、回转装置以及仪器、仪表,在经试运转并确认正常后才可以工作。

作业与行驶中要求:

1、 操作开始前应发出信号;

2、 作业时,要注意选择和创造合理的工作面,严禁掏洞挖掘;严禁将挖掘机布置在两个挖掘面内同时作业;严禁在电线等高空架设物下作业;

3、 作业时,禁止随便调节发动机、调速器以及液压系统、电器系统;禁止用铲斗击碎或用回转机械方式破碎坚固物体;禁止用铲斗杆或铲斗油缸顶起挖掘机;禁止用挖掘机动臂拖拉位于侧面重物;禁止工作装置以突然下降的方式进行挖掘;

4、 挖掘机应在汽车停稳后再进行装料,卸料时,在不碰及汽车任何部位的情况下,铲斗应尽量放低,并禁止铲斗从驾驶室上越过;

5、 液压挖掘机正常工作时,液压油温应在50度到80度之间。机械使用前,若低于20度时,要进行预热运转;达到或超过80度时,应停机散热。

作业后要求:

1、 挖掘机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且与高压线距离不得少于5米。禁止倒退行走;

2、 在下坡行走时应低速、匀速行驶,禁止滑行和变速;

3、 挖掘机停放位置和行走路线应与路面、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4、 挖掘机在斜坡停车,铲斗必须放到地面,所有操作杆置于中位;

5、 工作结束后,应将机身转正,将铲斗放到地面,并将所有操作杆置于空挡位置。各部位制动器制动,关好机械门窗后,驾驶员方可离开。

出渣车

1、汽车的倾卸液压、机构要运行良好。

2、配合挖土机装料时,自卸汽车就位后,拉紧手刹车。如挖斗必须超过驾驶室顶时,驾驶室内不得有人。

3、卸料时,应选好地形,并检视上空和周围有无电线,障碍物及行人。卸料后,车斗应及时复原,不得边走边落。

4、向坑洼地卸料时,必须和坑边保持适当距离,以防边坡坍塌,确保安全。

5、检修倾卸装置时,应撑牢车厢,以防车厢突然下落伤人

6、自卸汽车的车厢内严禁载人。

安全事故多发生在一线施工作业人员中,施工过程落实好措施中的各项要求,杜绝事故苗头,消除事故隐患,施工作业人员要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增强安全意识。不冒险蛮干,克服麻痹思想。违章就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

工队及班组长要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行安全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能够知道本岗位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交底后,填写安全交底卡,上报经理部备案,未经安全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经理部发现未经安全教育的人员上岗,将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经济处罚。

交底人签字:

年 月 日

接受任务人签字:

第三篇:暗挖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

安全技术交底书

安全技术交底书

交底编号

AJDS-13

项目名称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KMDT3-SS-QJ17-JG01-01017-A

施工部位

暗挖隧道

交底日期

2015年3月12日

技术交底内容:

一、技术交底范围;

本次交底适用范围为区间暗挖隧道项目暗挖隧道开挖施工作业。(里程YDK20+134.091-YDK20+184.091)。

二、安全风险辨识

根据本项目部现场及周边情况,隧道土方开挖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安全危害因素及危险源。

隧道土方开挖施工安全危害因素及危险源分布

安全危害因素及危险源

隧道及掌子面坍塌

机械伤害

工具伤害

下穿电力箱涵及污水箱涵

下穿人民东路延长线

渣土车溜车

三、针对各安全风险采取的措施

1、一般安全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

(1)所有进洞人员必须经过门禁系统,严禁无通行证或借用他人通行证进行下井作业。

(2)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喷锚及注浆人员应戴好防护口罩。

(3)洞内严禁抽烟及使用火源。

(4)洞内施工机具及其他物品应摆放整齐,不得随处放置。监测点上不得悬挂物品。

(5)开挖过程若发现不明气体应及时撤离施工现场并向管理人员报告。

2、隧道及掌子面坍塌安全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

(1)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

(2)隧道开挖过程中应观察、描述掌子面围岩,核对设计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发现松动的土块石块或裂缝应予以清除或支护。应及时进行。

(3)若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掌子面渗水,应立即停止开挖并立即对掌子面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并上报现场管理人员。

(4)要保证核心土的大小和长度,不能为了方便操作而挖掉太多(核心土起到对掌子面的支护作用,挖掉太多对掌子面的支护不足就容易造成坍塌。)

(5)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拱脚严禁被水浸泡,如使用风钻有水时,要及时引出,不得积水。

(6)下导洞拱脚及拱顶应预留30cm进行人工开挖,严禁挖机代替人工开挖,严禁超挖。

(7)地层含水量大时,上台阶掌子面附近宜开挖横向水沟,将水汇集集中抽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脚。必要时应配合井点降水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二次衬砌底部以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8)隧道施工应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防排水系统。洞门及洞内排水沟应进行铺砌,砂浆抹面,防止地表水及施工用水下渗,影响结构安全。

3、机械伤害安全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

(1)机械开挖时,人工不得同时进行开挖作业,作业半径内禁止站人。

(2)

机械开挖时,应尽量减少挖机对隧道边缘的开挖,防止碰撞顶部和两侧钢架。

(3)机械开挖应派专人进行指挥,禁止超挖。

4、工具伤害安全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

(1)人工开挖导洞时,相邻两工作人员应距离2m以上,防止羊镐伤人。

(2)作业前应检查羊镐头松紧程度,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羊镐在扬起过程中镐头甩出伤人。

5、下穿电力箱涵及污水箱涵防范措施

(1)电力箱涵内部设置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及时对电力箱涵进行沉降观测。

(2)对开挖掌子面进行全断面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强前方土体自稳能力。

(3)暗挖隧道施工期间,接近电力及污水箱涵时,对箱涵前方打设超前探孔,对前方地质进行确认。

(4)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发现电力箱涵沉降达到报警值或出现开裂时,暂停掌子面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土体及拱顶、两侧土体采取补强注浆加固。

(5)污水箱涵采用波纹管集中排水,防止污水渗入地下对隧道开挖造成影响。

6、下穿人民东路延长线防范措施

(1)加强高速路面监控量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开挖方式及进度。

(2)严禁控制开挖断面尺寸及进尺,不得超挖及过多的扰动土体。保证路面的沉降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设置减速带及限速标识牌,防止动载过大对开挖造成影响。

(4)与交通部门保持长期联系,若路面发生异常可通过交警协助确保交通及时疏解。

7、渣土车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

(1)渣土车进场作业前,检测渣土车车况,对于车况不好的车辆,必须进行检修合格后,方可作业;

(2)渣土车运输通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硬化,同时在便道上设置防滑条。

(3)在集土坑处运输通道上设置防撞墙,防止溜车至洞门处造成人员机械伤害。

(4)渣土车施工场地内行驶速度不得大于20km/h,在转弯及下坡处应停车并鸣笛示意,确保安全后方可减速慢行。

交底人:

复核人:

安全员:

现场管理人员:

接收人:

第四篇:红军隧道测量技术交底

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

2.定期复测已知导线控制点以及隧道内新设导线水准点,每月至少复测一次隧道内导线,每次用中导线施工放样时根据通视情况与相近的附和导线点进行复核。在每排炮开钻前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掏槽眼的位置。

3.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校,保证仪器具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

4.开挖前应开挖断面标出设计断面尺寸线,开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测量修正。 每次测量放线的同时,对上一次爆破断面进行检查,对存在的超欠挖情况一经发现马上处理解决。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5.隧道开挖后,前进方向每10m在洞身做醒目标记,表明里程桩号。

6.项目部会定期进行横断面、高程、导线等测量复检,在复检时施工队必须予以配合,对复检发现的问题必须双方会同及时解决。若出现因项目部复检施工队不配合、提出问题而施工队不解决或解决不及时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等事故,责任均由施工队一方承担,因此而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不纳入计量范畴。

7.报验以20m为一个批次,每道工序前测量放样必须按时报验,交验时必须具备施工单位的自检、互检、专检手续、完整的施工交接记录等各种测试记录。 向监理单位报检前首先报项目部进行质检,经项目部相关部门自检合格方可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如发现受检资料不符合要求,必须补全改正,否则不予验收。必须在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下道工序。因施工队晚报检不报检以及报检资料不合要求等原因造成的计量,施工等各方面拖延及各种事故,责任均由施工队自行承担。

第五篇: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1 、监控量测内容及流程

1.1 量测范围

坪子上隧道出口。 1.2 量测内容

拱顶下沉量测、水平收敛量测、洞口段及浅埋地段地表沉降观测。 1.3 监控量测管理信息流程

分析、研究地质勘测资料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施 工监 控 量 测开挖工作面 状态评价初期支护变形量测临时加固稳 定性量测 衬 砌净空量测监控量测数据处理调整施工工序或 修改支护参数否稳定性判别是施工是否完成是结 束监控量测流程图

2、监控量测测点布设要求 2.1监测点断面布臵

1. 净空变形量测、拱顶下沉量测等必测项目量测断面的间距根据围岩类别、隧道断面尺寸、埋臵深度及工程重要性按下表进行,在

1

地质变化处加密量测断面。

HHHA拱脚上1米位置隧道中线BA拱脚上1米位置B隧道中线C拱脚下2米位置DC拱脚下2米位置隧道中线内轨顶面DA拱脚下2米位置BE内轨顶上0.5米位置内轨顶面F内轨顶面三台阶施工上下台阶施工全断面施工

围岩级别ⅤⅣⅢ断面间距(m)51030每断面测点数量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3条基线1点3条基线1点1条基线1点

2.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点及浅埋地段地表测点必须设臵在同一断面内。

3.对隧道已衬砌地段要选择性布点量测,一般地段按150m间距布点量测。

2.2 监控制量测测点要求

1、测点的构造加工、埋设要求:

根据收敛仪挂钩的要求,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量测点采用Ф8mm的光圆钢筋加工成三角形焊于不小于Φ20螺纹钢筋端头,三角形为5cm的等边三角形,Φ20钢筋长为80--100cm,由钢筋场统一加工。

2

φ100PVC管初喷砼15cmφ8

φ20

80cm量测测点构造示意图

注:素喷砼时PVC管长度可以根据围岩级别初喷厚度控制长度,但PVC管和点位不能露出喷砼表面。 2.3 测点的标示及保护

1.初期支护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用红油漆标明里程和测点的编号。采用小塑料袋进行防尘保护,量测时间进行拆除。

2.衬砌测点:采用反光板上书写里程、测点布臵时间进行标识。 3.施工中注意保护,防止爆破和其他情况的破坏,量测点上不得悬挂其他任何物品(如铁丝﹑电缆线等)。。

4.各班组必须到钢筋场领取监控量测埋设点。

5.对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点布设不规范的施工班组将给予100元每点(监控量测点)的处罚,对于检查中发现多次问题而不及时整改的班组将加倍处罚直整改完成。

6.点位间距与围岩级别埋设要求间距一致,净空收敛两点位高度

3

应保持水平。

3、量测仪器及量测频率要求

3.1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

水平收敛、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仪器和精度要求

序号123监测项目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围岩及支护状态测试方法和仪器收敛仪铟钢尺、精密水准仪、钢尺观察测试精度0.1mm0.1mm拱顶下沉量测必须采用铟钢尺、钢尺和精密水准仪读数,禁止采用塔尺和普通水准仪测量。

3.2 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表一

变形速度(mm/d)≥51~50.2~0.5<0.2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1B(1~2B)(2~5B)>5B量测频率2次/d1次/d3次/d1次/周

注:○1量测频率采用双控制,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2B—隧道开挖宽度

4、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4.1 量测资料的整理

1.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测要在初喷混凝土后或在每次开挖后12小时内取得初始读数,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4

2.量测数据整理完成以后,由量测组长组织量测人员对量测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上报作业队技术主管。

3.测量组长根据每天量测数据定期绘制时态曲线,以作为分析报告的依据,对异常数据及时和量测组沟通核实,对非量测错误出现的数据异常点,应及时分析,并作情况说明并及时汇报。量测数据错误时,量测组必须重新量测并做情况说明报技术主管备案。

4.量测资料在技术主管检查无误后签字上报经理部总工程师审核,审核无误后签字,上报局指挥部。

4.2 统计分析

对第一手原始量测资料要认真整理,筛选出错误数据、分析出以下几个时段的变形规律:

1.上台阶施工时的围岩变形情况及其变形规律; 2.下台阶施工时的围岩变形情况及其变形规律; 3.仰拱施工时的围岩变形情况及其变化规律; 4.3 围岩稳定性综合评判 1.根据实测位移值判断:

实测最大位移值或回归预测最大位移值不大于规范要求的极限相对位移的2/3,可认为初期支护达到基本稳定。

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当拱角水平相对净空变测工作化速度大于10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量应加强到每天2~3次,并向有关领导提出加强初期支护系统的建议;一般围岩地段当净空变化(收敛)速度小于

5

0.2mm/d时,不良地质地段当净空变化(收敛)速度小于0.5mm/d时,则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3.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5、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5.1资料复核制度

1.量测全过程都必须实行“双检制”。

2.对测量的外业记录、计算必须由两人分别计算后进行核对。对差异部分应分别重新计算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核,直至符合后方可进入内业计算。

3.内业资料应由两人以上独立计算后复核,对不符数据应重新计算或采用其他方法再进行一次复核。

4.所有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完整、清晰、整洁,计算、复核后签名齐备。

5.在测量之前应先做仪器的检查校正工作,确保仪器精度可承担相应的测量任务后方可投入使用。

6.量测过程中应利用相邻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控制基点准确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6

7.量测人员之间应加强配合,在测量过程中杜绝点位弄错、读数错误等情况的出现,水准测量时,扶尺应尽量垂直,并有人检查水准尺的垂直度。

8.所有测量内容应尽量进行闭合,利用闭合差检查杜绝粗差及提高测量精度。

9.为保证量测的精度,基准点应设于隧道内不变形或变形极小地段,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并应加强测量基准点的保护工作。

5.2 仪器管理制度

1.为保证量测成果的准确性,量测仪器必须设立专人管理制度,负责施工所用量测仪器的管理、保养、维护、检校工作。

2.量测仪器应存放于安全、干燥的地方,对有特殊存放要求的仪器,应设专门的存放环境。

3.每次量测完成后,对量测仪器(或工具)应做好必要的清洁工作,对受潮的仪器应进行烘干或凉干后才能装箱。

4.应定期对量测仪器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校,对误差超限的仪器应作校正,精度无法保证的仪器应不得使用。

5.定期对量测仪器进行检定,检定应送国家认证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对精度无法保证的仪器应停用或降级使用。

6.建立量测仪器台帐,完善量测仪器管理,作好量测仪器的履历表,确保量测处于完好的使用状态。

1.3 监控量测责任人

1-

1、量测点位埋设不及时 (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7

1-

2、拱顶量测点及收敛量测点位未在同一断面;(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1-

3、相邻两断面距离未按围岩级别间距进行埋设及平行线点位高度未按要求埋设;(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1-

4、PVC管内塞填物或砼未在喷护后及时清理;(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1-

5、量测点位损坏没有及时发现;(责任人:当班领工员、量测组) 1-

6、量测点位在发现损坏后未在当天及时恢复;(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1-

7、有挂异物现象;(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1-

8、量测点位埋设作假或者未按要求预埋在PVC管内;(责任人:当班领工员、工班)

8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体会下一篇:浅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