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23-03-26

第一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兰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张连喜

最近教研组组织学习新课标学习,全组老师都认为,《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有时也会出现手捧语文书,不知怎么教的困惑。

关于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终身受用的学科。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无须置疑,就这一能力的张现,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高能力,增强人文素养。

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体验与思考,获

得人生感悟。关于这一点,老师不必硬性规定每周读几篇,可安排10-15分钟,在晚读时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获得读书的动力、积累经验等。

其次要提供广博生动的阅读平台,借此开始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一定的阅读目标。老师可采取各种方式集中古今优秀书目,让学生自由阅读。如:同学捐借,图书室借阅,教师捐借等。同时,还可以开展及时的阅读交流会,激发学生阅读。

第三,要开展精彩有效的阅读活动。例如:开展每周一次的“寻访名人足迹活动,“读书经验谈”活动,“名人风采谈”活动,“智慧大比拼”活动,进而期望学生多角度阅读。

第四,语文课堂要给学生以良好的人文熏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精炼、连贯、生动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给学生以极佳的示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极力追求更高境界。因此,只有我们语文教师关注学生语文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方能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进而增强语文综合能力。

关于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教材,提出第一个目标就是“读完本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围绕着这个目标,设计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接触到每一篇新的课文时,要求在这课中要积累多少词语,以及要求学生掌握多少重点、难点的讲习班,然后在课堂上读一读,写一写,即时掌握这些词语。最后,在课堂作业设计中有意识穿插口语交际训练。例如,甲、乙两同学争论一个话题,即中学生充当“追星族”,对成长是否有好处,根据以上话题,你有什么看法?简要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训练当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朗读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的新课标中指出:初中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且,把它放在“阅读”的首要位置,可见它的重要性,也能看出现在初中生的朗读确实应该加强,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所传达的感情倾向也会不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多么有气势的诗句,如果再配以激情澎湃的背景音乐读者觉得自己内心受到了美的熏陶,嗅探者仿佛站在了黄河的浪头。

正确与流利,这两点,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做到。关键是要做到有感情,就不容易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先介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后,我会穿插一段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导语,而且,要用文章的感情来导入,使学生提前感受作者的感情,老师的范读随之开始。我认为,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效果要好,这并不是指教师的朗读水平,而是指对于学生的感受,他们对教师充满了敬意,这个特殊的身份给教师套上了一个光环,加之漂亮的朗读更让学生觉得这位教师不错。因此,在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做朗读训。不是说“师者,范也”吗?如我在教学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认真学会的朗读。在班上,读完本课,学生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在此之前,也曾用过录音范读,可从未收到如此的效果,教师的力量总是无穷的。亲自示范之后,学生们也想学学如此精彩的朗读,按照平时的朗读训练来说,停顿、重音、语速的训练和指导是必不可分的。我觉得这只做了一半,因为声情并茂,只做了前者,更重要的是情。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光未然《黄河颂》)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重音在“望”和“奔”上,语速要慢。这样不足以读出本句的意味。要想让别人体会你的感情。你自己必须先有感情,这样才能让你的感情洋溢,才能感染别人。设想自己现在就站在高山之巅,看到了波涛澎湃的黄河,梦中的黄河,终于相见,有多少话要对他说,我要赞美黄河,梦中的黄河,终于相见,有多少话要对他说,我要赞美黄河,就像演员所说的“入戏”,“情”之“声”更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做一位知识传授者,还要做一个演员。有时,教师还要充当别的角色,他还应该是一个博爱者,这里所说的“博爱”,是说教师的志趣应该广泛。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教师朗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就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我就觉得这位教师人打腰鼓,而且很喜欢。课后一问,便真是这样,教师教学很多文章,对什么都爱,有爱情。有情才能有精彩的朗读。这样教师又是一位艺术家,让自己置身在文章之中,自己就是作者,

自己就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从晚上一直打到天亮,充满激情,语气也随之变化,跌宕起伏,最后一声渺远的鸡啼,使一切戛然而止时,我们的朗读也就轻了下来,缓了下来,最后停了下来,后生们也都累了,该休息了,欣赏了,这样一场阳刚之美的腰鼓,读者也满足了。

语文,离不开“读”,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读”,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我每个星期给我们学生上一堂朗读专题课,找一些优秀的作品如《长江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寻找学习语文的乐趣,我想,只要学生读了,必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在共同的探讨中,心灵相通,让我们在不同的朗读中,各领风骚。

关于作文

作文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感觉无话可写,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学生的阅读量较低,词汇不丰富,因此写作时无从下笔,一下笔又会出现很多错误,那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呢?在此,谈几点浅见:

一、增大阅读量,增加词汇储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具有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每学年阅读丙三部名著,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数量,他人的写作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如在阅读过程中要积累好词佳句,总之学生有了丰富的阅读量,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正所谓见多识广,亦如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写作。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写作是历史学家重要的,我认为这种训练有两种形式。一是说,教师指名说,必要时作引导。如“人生是一杯酒,让人如痴如醉;人生是„„”等进行造句。二是练,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语,也能提高写作能力。

三、背诵范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通过背诵,学生可牢记词语,积累语文材料,还可模仿范文中的句子,写

出更好的句子,同时可套用别人的语句。总之,背诵范文对写作是很有作用的。

四、勤于动笔。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要想写好作文,还需要多写,可采用写周记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就课文文章进行扩写、缩写和改写等来练习。在学习到关于写

作目标时,老师们发现了其中一条目标难以实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其实对于这个目标,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安排布置,一定可以实现。要想考试作文拿高分,就必须平时勤练笔。那么如何保持笔耕不辍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保证课内作文的计划性。要完成上述目标,就必须在学期初制定好本学年作文训练计划。可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本年级本学年训练目标,集体商订本学年作文训练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这样既保证课标任务的完成,又能分阶段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例如,为完成课标任务中提到的1.4万字,以每篇600字计算,那么一学年正常写作任务就应不少于24次,平均每学期要达到12次。可能有些老师觉得这会加大教师负担,其实

八、九年级可以适当增加每篇作文字数,同时丰富批改作文形式,并且将各种正式写作纳入到这1.4万的任务中来, 这个负担就不会那么重了。我个人觉得,关键问题是应有计划地确定各年级每学期的训练主题,就可以避免陷入为字数而训练作文的误区。2.课外练笔应以鼓励为主。对于目前我校作文练笔现状来说,训练次数和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练笔也多为被迫式应付,真正主动练笔的学生仅为极少数。因此,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个人建议能否丰富一下练笔形式,精心搜集一些练笔话 题,适当举行一些小型笔会或比赛。

(1)练笔形式可以多式多样,比如每周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至两个与单元教学紧密相关的训练话题,然后鼓励学生每天写一到两百字的随笔,内容不限,字数不少于50字,对于长期能坚持主动写随笔的学生可以加重奖励。

(2)为了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可以走近学生,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话题,比如:火箭队到底能连胜多少场?今年奥运中国能不能拿到金牌数第一?还可尽量选择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适当举行一些小型练笔会或比赛。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一次同主题的笔会或写作比赛,激发学生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感。 3.关于快速作文的一些想法。众所周知,考试作文就必须要求速度,可是平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缺乏快速作文的专门训练,因此每次考试总有个别学生会因作文影响最终得分。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每位老师在学期初制定计划时,就应明确规定每学期应有专门的快速作文训练课。

!

第二篇:体育学科学习新课程标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 2.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 运动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新课程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管理。

5.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 )表现。 6.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 )受益。 7.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 )(心理 )(社会适应 )等三方面去评价。 8.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 )、( 教学能力 )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9.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 )、(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10.体育锻炼准备与整理活动的原则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全面锻炼原则 )、(经常性锻炼原则 )、区别对待的原则。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为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

12.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5.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 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16.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 学生受益)受益。

18.课程资源包括(教材)、( 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 )、(家庭)和( 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二、名词解释:

1.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体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2.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断的基本特征

3.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

4.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的最为关键的标准。

5. 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判断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中小学的12个年级划分为5个学习水平。( ) 2.体育教学体系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大要素。( √ ) 3.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有: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和地域性。( ) 4.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无关。(

)

5.体育与健康课就是体育课+健康教育课。(

)

6.学生要尽量避免在不利于健康的环境中运动。(

)

7.三维健康观指胸围、腰围、臀围。(

)

8.竞争包括个人间的竞争,集体间的竞争,自己与自己的竞争(

)

三、简答题

1.新课程划分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分别是什么?

1、运动参与

2、运动技能

3、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

5、社会适应

2.新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3.新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对原有体育课进行重大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5.体育与健康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6.《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案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哪些要求?

(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

求。

(三)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四)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五)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

(六)选择教学内容要具有文化性

(七)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注意可置换性 许多体育项目和内容都是相通的、多变的,选择时要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

(八)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条件。

7.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方面? 1.艺术性2.主体性3.多样性4.情感性5.动态性 8.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1.人力资源的开发,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3.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4.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5.信息资源的开发4.时间资源的开发 9.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2.设置课时数。3.分析重难点4.选择单元教学内容5.制定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

10.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意义?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3.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4.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责任所在。 11.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1.教学理念2.科学思想3.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4.教学过程。5.教学效果 12.制定水平计划应注意以下问题有哪些?

1.计划要明确具体2.计划要切实可行。3.计划要体现自己的个性。4.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四、问答题

1.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里,各个领域目标又包含哪些方面?

答:

1、运动参与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答: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三者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

有所不同。

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3.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独特性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精选?

1.切合学生身体以及精神成长、年龄以及性别特征。2.运动情势活泼,能引发进修乐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及科学性。4.对加强体能‘促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略易行

4.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说明。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反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同样在跳绳篮球、游戏练习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或自己组织。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或让他们自己分组。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在投沙包练习中,我们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以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

四、教学中要常用激励方式来提高练习兴趣

五、体育活动课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兴趣

5.如何设计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较好。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让他们快乐自觉地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教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现实的情境里提炼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我经常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四、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

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及创新意识、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方式、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巧妙安排,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从而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6.如何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发展”?

一、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都清楚,班里的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期望是怎样传给学生并被学生“领会”的呢?除了语言渠道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的途径,教师心理往往回不自觉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比如同是注视学生,对优秀学生教师目光往往流露出赞赏和期待;对待进生则往往包含着警告、批评、失望。又如教师的动作,对优秀生拍肩摸头,给予鼓励,对待进生则可能推推搡搡,因冷淡而造成厌弃,教师的这些体态语言背后的心理都会被学生觉察到。因此,教师仅仅做到避免对待进生漠不关心或苛求、训斥等做法是不够的,还应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期望,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最值得依赖的,教师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

二、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这些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评价时,可以对这些学生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关注差异,促进发展。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能爱护和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 学会角色互换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角色的变换,只有通过各种定位体验,教师才会切实感受到每一位学生(或某一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

1、做学生的“同学”。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他们总希望教师是他们思想、志趣上的朋友,为此教

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为学生保守私人秘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位置交换”,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处事。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要经常反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得不恰当、不公正的地方,多与学生沟通,以真诚换真诚。

2、做学生的“学生”。古人云:“教学相长”。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知道的有些方面老师可能都不了解,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教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好学精神油然而生敬意,有的学生还会为自己有资格做老师的“老师”而树立信心。

四、宽松的教育氛围

宽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不搞一刀切,倡导一种宽松自主的氛围。

第三篇:学科课程论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是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际英语教学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向学生介绍当前最新的学科教学理念与教育动态。

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授课、穿插英语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录像观摩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期终成绩由期末笔试(占40%)与平时教学基本技能测试及教学观摩评价(占60%)构成。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的课程教学要求是:

1.理论知识方面:将教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整理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法流派”、“英语知识(语音、语法、词汇)教学”、“备课与教案”、“教学评价”、“提问的技巧”、“纠错的技巧”、“简笔画教学”、“英语测试与评价”、“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情感教学与英语教学”等十几个理论专题授课;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根据所给课文书写教案,能根据所给文章进行提问,能运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步骤讲授所给的语音、词汇、语法或文章等,能够正确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但使学生对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要求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有所感受、而且使学生能理论结合实际,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基本功训练方面:注重学生的艺术基本功及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中英文板书、简笔画、歌曲教学、英文课本剧、教学游戏、英文童谣、绕口令、故事讲演、即兴演讲、幽默教学、非语言交际手段、道具的制作与使用等等,并同时在精神状态、教学姿势、服饰仪表、笔迹、面部表情、手势动作、音质语调、沉默与幽默、体味以及态度等交际能力方面有所进步。通过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唱40首以上的英文儿歌及流行歌曲,能用简笔画呈现实物,能够根据所教内容编写童谣,能够针对某一问题(如新老师的开场白、期末总结等)即兴演讲等等,并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

3.教学观摩活动方面:按照扶着走——带着走——自己走这三步培养计划,从一开始听课评课等学习过程到自己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开始说课讲课,再到独立走上讲台,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可以经历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为学生择业与就业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教学内容概要体现为:1 概论:语言与学习,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3教师角色的转变,4学习方式的转变,5外语教学流派概览,6教学方式的转变(多元智能理论),7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型教学),8教学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9英语情感教学,10学习策略概述,11语言知识教学(语音、词汇教学),12英语语法教学,14听、说的技能教学,15阅读教学,16写作教学,17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18 文化意识与文化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该课程2学分,于第3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三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与革新,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技能训练主要针对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的儿歌童谣、板书、硬笔书写、简笔画、即兴演讲等方面。教学实践主要以见习与课堂微格模拟教学为主,重要培养学生英语教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其中,采取课堂测试的方式对教学技能与教学技巧进行测评。课堂微格模拟教学则安排每一位学生就给定的课文内容上一堂小课,要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要求其余学生记录听课笔记,并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大量实践与交流,达到培养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标。

第四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课程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分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课堂测评与教学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1. 平时成绩包括:英文书写(硬笔与板书)、儿歌童谣、简笔画、教育见习及见习总结(或小论文)、课堂微格模拟教学。 2. 期考方法与范围:采用开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重在检测学生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方式及相关问题的理解,检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处理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定义、方式、方法等;

2)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就相关问题论述自身观点或提出创新意见;

3)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就给定的课文内容设计兼顾合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案。

3. 期考试题结构和题型:

1) 简答题30分:测试学生对教育教学理念、定义等的掌握情况; 2) 论述题30分: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技能10分:测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技能的能力; 4) 教学设计30分:测试学生就给定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案的能力。

第五部分 关于教材和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黄远振著,刘道义审,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8月) 学习参考书:

1. 《英语教学法》(胡春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袁昌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3. 《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趣味活动五分钟》(Penny Ur Andrew Wright著,黄小婷、董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4. 《剑桥英语教师宝典——口语测评药方》(Nic Underhill著,刘新华、刘玉珍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5. 《剑桥英语教师宝典——会话高手速成》(Friederike Klippel著,刘金娟、顾毅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6. 《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课堂图片显身手》(Andrew Wright著,张淑琴、柴学茹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7. 《剑桥英语教师宝典——听力制胜要略》(Penny Ur著,李家荣、郭凤岐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除了规定的教材和推荐的学习书目外,教师还将推荐优秀的英文网站、优秀的教学光盘等,以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

第四篇:美术学科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卷

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考试卷

姓名:_____ 成绩:_____

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 1.新课程标准是的制定部门是(

)

A 国务院

B 省级人民政府

C教育部

D

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什么学科?(

) A文化性

B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定 D学校自行规定 3.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 (

) A 必修科目

B 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定 D 学校自行确定 4.美术学科最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方面是(

) A 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情感

5.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 (

) A 促进学生发展 B 促进教师发展 C 选拔人才 D 修满学分 6.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

) A 艺术教育 B 技能教育 C 美育 D 人文教育 7.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

) A 目标 B 升学 C 就业 D 兴趣

8.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共分为几个领域(

) A 3个

B 4个

C 5个

D不分

9.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共分几个学段?(

) A 3个

B 4个

C 5个

D不分

1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共分几个学段?(

) A 3个

B 4个

C 5个

D不分

二、填空题 (每空2分)

1.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培养。

2.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提高和改进__________的功能。

3.改变过分强调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__________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

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注重美术课程与

的联系。

5.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__________学段。 7.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__________年级。

8. __________ 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9、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__________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记“√”为对,记“╳”为错)

1.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在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

) 2.书法的结构就是指作品的整体布局。

(

)

3.中国古典建筑的构建是砖木结构,西方古典建筑的构建是砖石结构。(

) 4.普通中小学校的美术课程要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模式,使专业化倾向淡化,要由专业化美术走向生活化美术。

(

)

5.初中美术常规课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写实”瓶颈应该用大量的专业写实训练加以突破。

(

) 6.彩陶、青铜器上均常见的纹饰有花卉纹、雷纹、人物、鱼纹等。(

) 7.在CMYK印刷色彩中的M是指大红色。

(

)

8.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对空间的呈现有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

)

9.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

)

10.罗中立的《父亲》借鉴了西方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

(

)

四、简答题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8分)

2、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9分)

3、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8分)

五、论述题(15分)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篇: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2年02月02日11:05腾讯教育[微博]我要评论(44) 字号:T|T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有机统整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 5.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充分重视,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动员、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好师资、实验仪器设施设备配备等条件保障,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附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上一篇: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下一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