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的应用

2022-06-22

第一篇:安全生产法的应用

热重法的研究和应用:

1、无机、有机和聚合物的热分解

2、金属在高温不同气氛的腐蚀

3、固态反应

4、矿物的焙烧

5、液体的汽化

6、煤、石油和木材的裂解

7、湿气、挥发物和灰分的测定

8、汽化和升华的速率

9、脱水与吸湿性研究

10、聚合物的热氧化裂解

11、共聚物组成,以及添加剂的含量测定

12、爆炸物质的分解

13、反应动力学研究

14、新化合物的发现

15、吸附与解吸附曲线

16、磁学性质,如强磁性体居里点的测定,热重法的温度标定

17、热重法本身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法

目前,中职学校一年级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打造学生本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基础为目标,因而,对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小学、初、高中三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中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现就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谈一些想法。

一、 以掌握理论精髓为目的,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概念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活动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进行批判型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学习风格。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设计任务;(2)提出任务;(3)分析任务;(4)探索并完成任务;(5)评价任务。例如,在学习Word2003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已经美化好的文档,其中包括在Word2003中制作的表格、插入图片、艺术字、绘制图形等。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电脑报。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上网搜索,查找资料,自由创作,进行各种尝试:有的学生把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制成表格;有的学生以专业的名人、品牌、名产品等作为插入图片;有的学生则通过制作艺术字和绘制图形来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巧妙地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重点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专业“情境”的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Powerpoint2003的内容时,面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以唐装为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服饰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演示文稿。而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则以“车世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品牌的汽车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能够促进个性发展的任务

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使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某一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网页性能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

(2)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版面要求和视觉效果上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3)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可在网页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的要求。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三)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的搭配。(2)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结合就业思想教育活动,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资料,应用word2003制作一份职业生涯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2003制作《我的未来》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性网页。(3)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探讨任务评价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这种主动的建构是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制作某种产品(如电子作品)等活动体现出来的。任务

驱动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任务,其评价对象从面向知识转向面向能力,注重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评价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作品评价”环节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公布的作品评价量规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学习作品,台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可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争辩,加深理解,获得共识。最后教师点评,指出每一学习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选取各班的优秀学习作品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互相学习。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 以顺利进行教学为目的,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

现有教材的不合理性已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例如,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在这本教材中没有提供例题,只是将基本操作的步骤加以详细地叙述,就像一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书。可以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小学、初中的教材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衔接要点,力求以任务驱动法开发校本教材,收集任务驱动法教学课例,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系应该能够为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以发散思维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就像出行一样,任务驱动法只给出学生目的地,而不要求学生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要求是坐飞机去,搭火车去或是走路去: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如同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一样,只要他认真体验出行这个过程就足够了,走路虽慢,但可以看风景;飞机虽快,但成本高。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不同时空下也需要不同思维特点、不同办事风格的人。这也应是我们职业教育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徐杏梅.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第三篇: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AHP法的应用研究

时间:2010-08-10 12: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工程项目,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即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问题,其管理相当复杂。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及风险估计之后对各风险事件作用下工程项目整体风险的分析评价。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合理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检验和修正,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AHP法就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结在一起的应用于风险评价的方法。

2 AHP法简介

AHP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又称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系统分析和运筹学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在项目风险评价中运用灵活、易于理解,又具有一定的精度,对多因素、多准则多方案的综合评价及趋势预测相当有效。其评价的基本思路是:评价者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得到不同方案的风险水平,从而为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该方法的特点是:可细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因素体系和权重体系,使其更为合理;对方案评价,采用两两比较法,可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后,可对评判结果的逻辑性、合理性进行辨别和筛选。

3 AHP法的基本步骤

应用AHP法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

4 AHP法在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某公司一项目在规划中提出5种不同方案,该公司根据具体情况,拟在这5种方案中选一种风险最小的方案。经过初步分析,各方案主要面临的风险因素包括投资方面、利润方面、环保及就业等方面。下面用AHP法来具体分析。

4.1 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

该模型有三个层次:目标为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准则层为投资方面、利润方面、环保及就业;方案层有五个。经过分析后,可以建立起如图3所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A—B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

利用上述的1-9标度法判断各准则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两两比较法建立A—B层次判断矩阵如下: A B 1 B 2 B 3 B 4 B 1 1 1 3 5 B 2 1 1 3 5 B 3 1/3 1/3 1 3 B 4 1/5 1/5 1/3 1

A—B层次判断矩阵的相关参数计算如下: 1)求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几何平均值。 , ,

2) 将归一化,并计算。

, ,

记A—B层次判断矩阵为A,则有:A的特征向量=[0.39,0.39,0.15,0.07] 3)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4) 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查表2得:RI=0.90。因而有

因此,A—B层次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 (2) B1—C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 B 1 C 1 C 2 C 3 C 4 C 5 C 1 1 1 4 3 6 C 2 1 1 3 2 6 C 3 1/4 1/3 1 1/3 3 C 4 1/3 1/2 3 1 2 C 5 1/6 1/6 1/3 1/2 1

与B1—C层次判断矩阵相对应的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

,CI=0.046 ,RI=1.12 ,CI/RI=0.041<0.1 (3) B2—C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 B 2 C 1 C 2 C 3 C 5 C 1 1 3 5 1/2 C 2 1/3 1 5 1/2 C 3 1/5 1/5 1 1/4 C 5 2 2 4 1

与B2—C层次判断矩阵相对应的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

,CI=0.088 ,RI=0.9 ,CI/RI=0.098<0.1 (4) B3—C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 B 3 C 1 C 2 C 3 C 4 C 5 C 1 1 1/5 1/2 1/7 1/2 C 2 5 1 3 1/3 3 C 3 2 1/3 1 1/6 1 C 4 7 3 6 1 6 C 5 2 1/3 1 1/6 1

与B3—C层次判断矩阵相对应的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 ,

,CI=0.015 ,RI=1.12 ,CI/RI=0.013<0.1 (5) B4—C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 B 4 C 4 C 5 C 4 1 3 C 5 1/3 1

与B4—C层次判断矩阵相对应的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 ,CI=0 ,RI=0 (6) C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4: 表4 风险总排序 层次 B

层次 C B 1 B 2 B 3 B 4 W i 0.39 0.39 0.15 0.07 C 1 0.370 0.336 0.052 0 0.283 C 2 0.322 0.194 0.241 0 0.237 C 3 0.096 0.064 0.090 0 0.076 C 4 0.158 0.406 0.527 0.75 0.352 C 5 0.054 0 0.090 0.25 0.052

C层次的总排序表明C5方案的风险最小。

5 结束语

层次分析法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步骤相一致,有广泛的应用性。最后综合分析计算出整个项目的风险程度,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能更系统地综合专家经验,更全面地看待项目总体风险,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风险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

第四篇: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研究

说起关于作文的话题,真是千头万绪。最近几年,每每从事作文方面的工作之时,我越来越感到,很多传统的经验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瑰宝,因此,从咀嚼几句“老生常谈”开始。

一、咀嚼几句“老声常谈”

1.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关于“选材”能力培养的先锋作用

精读过新课标的教师一定知道,在新课程淡化知识传授,注重能力培养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作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贴近学生,是新课改趋向人性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以两篇文章为例,进一步说明。

林清玄的《金色印象》

陈冠柏的《车库的小棍儿》

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总会被作家那双“慧眼”所倾倒,钦佩于他们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敏锐的洞察力,感动于作品中那些真实细节的描写。越是凡人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生智慧,修养品德,越是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的能力,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的眼睛,才有可能“表达真情实感。”

2.情动才能辞发――关于“感悟与思考”能力培养的核心作用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没有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心灵渴望写作的时候,才会迸发出创作的激情,才能留下动人的传世之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这样诞生的,《茶花女》是这样诞生的,这些文学名著足以说明,“情动才能辞发”。当学生把写作当作了表达心声的主要手段,能从写作过程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责任,生活的美好等等之时,写作才能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写作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于“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写作是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思想、修养的储备提供写作的原料,读书是最好的积累途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在阅读课上、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完成的,聪明的老师懂得用读书这种比较有趣又有效的办法使学生获得了启发而产生灵感,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建立写作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的综合素养。

小结上述个人观点,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优先发展学生的三种作文能力:观察、感悟、 表达。这三个关键词也应该按照这个先后顺序,从观察入手开启学生作文的心灵之窗,借助感悟营造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建立起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思考的空间之后,再插上表达的翅膀,任他们在作文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

新课程改革当中我最欣赏的一个变革,就是,把课程目标确立为“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表述上,都是以学生学习的目标为准绳,强制教师转变以往的以教学思路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确保教学服务于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探寻几种“观察训练”的操作策略

1.养成习惯,带动兴趣

学生作文训练的着眼点不是传授技巧,而要培养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培养习惯才是教师最首要的教学目标。包括:观察的习惯、记录的习惯、阅读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创造的习惯。如果这些习惯能够养成,就会达到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让表达成为学生的习惯。

2.把握核心,形成体系

三大训练核心:敏感――善于捕捉素材、敏锐――善于提炼主题、敏捷――乐于及时表达。

网络训练体系:起步:从观察与记录开始;成型:以“读写结合”突破;发展:用“个性作文”超越。

3.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所谓“两手”,即体现“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而言,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发展能力;对教师而言,要更大限度的发挥主导的作用,为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

“无意识”观察训练,即把握随机出现的训练资源。

1.“随意性”谈话。例1:课间“白胡”中寻找“热门话题”

2.流水账中淘真金。学生开始写日记,几乎就是一笔流水账

不要小瞧这些流水账,只要能记下学生每天的生活,教师就能从中发现有用的素材,我称之为“淘金”行动。

观点:日记就是一种简单的记录――便于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做法:(1)一句话日记(2)值日班长日记(3)轮流日记(4)续编日记

评价:肯定优点,想方设法鼓励与展示。如:评选“最佳句子”奖,评“金点子”奖,评“最佳视角”奖等。

训练:定期上好“选材训练课”

“他主”观察训练。

定时观察。例如:晨、落日、考前10分钟、课前5分钟等。提示:像“晨、落日”这样观察自然景观的训练,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要在第一次、第一周后及时点评,重点提示每天的新发现,总结景观的综合特点,加深总体的印象。像“课前5分钟”这样的记事类观察训练,也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师要侧重点拨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特别要善于发现突发性事件当中的关键人物,选材要有独特的角度。

定点观察。例如:上学路上、社区健身场上、游乐园里等。提示:要分解成小专题,每次观察一个点,比如上学路上的树、阳光、车流等,冬天还要观察行人的姿态等。汇总的时候要评选最佳的观察视角、最细微的描述。

定象观察。例如:同学、老师、父母等。还可以是某一种新鲜事物,比如双层大巴车等。提示:观察前要给以观察细节的提示,比如观察同学要在课间、课上、扫除、发言时盯住一个人,直至了解到他的习惯、秉性;观察父亲要在饭桌上、家庭活动中;观察母亲要在做家务、下班时等时间进行。总之,要给学生特定的时间、环境的指导。

定序观察。例如:一年四季中的不同植物的不同特点;自然景物在特定季节的主要特点等,包括:春花秋月,夏虫冬雪等。举例:春季什么花先开?什么树先绿?哪里的小草最先发芽?

即时观察。(1)雨中即景(仿写《伞花》)(2)雷雨前(观察教室里的昏暗的光线,体会压抑、恐惧的感受等)

媒体观察。例如:照片上的故事。学生作文题目:雪中情、欢乐颂。提示:教师要留心抓拍一些有趣的场面,让学生当时尽情的玩,回来尽情的忆,不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先入为主的反感。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明确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作文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是重要的也是艰难的,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把培养观察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小学英语语音、词汇教学中自然拼读法的应用性研究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但是随着小学的英语词汇量逐渐增多,小学生英语单词的读、记能力成为了教师们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法逐渐被淘汰,转而从国外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借鉴了一种可实行的教学方法――自然拼读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自然拼读法的内涵、以及它在小?W英语语音、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与词汇教学自然拼读法

自从我国引入了自然拼读教学法以后,我们看到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发音、单词拼写的小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法的实践应用,就很快的达到了“看词读音、听音拼词”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自然拼读法对于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

一、自然拼读法的内涵

自然拼读法是一种通过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的拼读系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英语单词。英语课堂上通过自然拼读法的逐步渗透,让小学生做到“看词读音、听音拼词”的地步变得非常容易。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死板,忽视了英语拼音的规律,导致学生出现背不会、遗忘快等问题,而且让小学生产生了恐惧背英语单词的不良情绪。另外,由传统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口音不正,变成了尴尬的“中国式英语”。而自然拼读法的引入,恰恰区别于传统的“硬式教学”,它是通过对26个字母及其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的学习,让小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甚至可以将陌生的词汇也能通过这种规则拼读出来,从而做到发音准确、熟练读记的效果。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分析

1.有效区分汉语和英语拼音的异同。虽然自然拼读法能让学生掌握字母发音的规律,但就中国人英语口语来看,汉氏英语的痕迹太重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发音教学方法不科学。英语中有些字母与中国的拼音有着相同之处,比如汉语中的单韵母 a,o,e,i,u,发音时间如果增长一些,就是英语中的五个长元音[a:],[o:],[З:],[ i:],[u:]。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区分汉语拼音与英语拼音的差别。在前期教学中,通过汉语拼音与英语拼音的相似处,对学生进行正向迁移,方便学生联想记忆。但是到了中后期的教学中,就要有效的区分二者的差别,让学生感受到二者发音的不同,从而处理好英语发音的位置。

2.培养学生自主寻找规律的习惯。自然拼读法总结的规则和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需要长期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老师的一味强行灌输,不仅不会让他们快速领悟;而且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bag和dog、cat和hat去比较,从而使学生自行观察二者发音的异同点,逐步发现发音的规律。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潜能,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求知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自然拼读的应用效果。

3.巧用趣味活动记忆法。由于英语并非是我国的母语,在生活中也不常被用到,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单词,在生活中运用不到,久而久之,记住的英语单词就会被遗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避免使用同一种记诵方式,应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来定期组织趣味性的单词记诵活动,使得学生能过目不忘,运用联想记忆法将其深刻地记在脑海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卡片、英语教育动画片、唱歌、英语小故事、单词记诵小游戏等方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有效结合发音与拼写的双向作用。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教师往往可能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拼写问题,而忽视了英语的发音,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明明会写,但就是读不出来;或者有些学生既不会读也不能拼写正确。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关注到发音与拼写的双向作用。只有学生掌握了发音规律,才能根据其规律拼写出正确的单词;而拼写对于发音,也起到了验证和巩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两者兼顾,先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技巧和规律,再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单词的读音,进行正确的拼写。比如一个单词,它有几个元音和辅音构成,通过前期对元音和辅音的认读,学生便可以通过读音很容易拼写出正确的单词。学生一旦掌握了此方法,对未来英语阅读教学也能很快适应,为其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熟悉语法夯实基础。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引入自然拼读法教学,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使得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使得英语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媛.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 2015,(5):106.

[2]朱国燕.自然拼读法融入联想,单词记忆不再是难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71.

[3]陈梅霞.“四个注重”提高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6,(30):128-129.

[4]董美娟.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101.

上一篇:安全生产法讲座稿下一篇:爱情心理学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