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

2024-05-26

大学生职业素养(精选十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 篇1

一、职业素养概述

1. 什么是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创始人叫San Francisco, 他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职业内在的要求, 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 (CQ) , 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可以看出, 职业素养是很大的一个概念, 首先专业是第一位的, 其次就是我们的各种能力, 还有我们的品德, 这种素质和能力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简而言之, 职业素养就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的这种素质和能力, 所以对于新进大学生来说, 应该具备职业素养。

2. 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项内容。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 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 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是通过学习、培训获得的。企业更多的会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作为一个人的内化素养, 那么职业技能就作为外化素养。就这两种的比例来说, 内化素养要占到65%, 它是最重要的, 外化素养占到35%。对于新进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树立种意识, 虽然技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但是技能仅仅是职业素养里面的一部分,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反而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职业素养比做成一个大树, 道德、意识、行为习惯是根系部分, 一个大树要长成枝繁叶茂, 那么根系发达是最基本的。

3. 职商。

全称职业智商, 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现, 是职业胜任力的量化标准。职商代表着个体在创业、就业、从业等职业活动中各种胜任素质的综合水平与同类群体相比较而言所处的位置。

大家普遍知道的是智商, 它是一种智力商数, 是指我们的智慧智能;情商, 更多的是指我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有些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但是在职场中职商最重要, 可以说智商+情商=职商。所以每一个毕业大学生, 步入到社会, 一定要问问自己, 我的职商水平有多高,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职商。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人的职商, 因为职商才能把你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你才能更好地在企业里面实现双赢。

4. 职业人。

就是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能够用自己的劳动, 创造社会财富和物质财富, 获得合理的报酬, 能够在实现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之上一个最大的自我实现, 通俗的说可以称为专业人士, 做什么像什么。职业人有七种习惯, 一是积极主动;二是一开始心中就有最终目标;三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四是考虑赢;五是首先寻求理解, 然后寻求被理解;六是协作;七是准备好了吗?做任何事情, 都要保持一种在准备好的状态里面。

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 要学会把自己从一个学生向一个社会人的转变, 然后继续向一个职业人转变。那么什么又叫社会人, 社会人就是要取得社会成员资格, 能够适应社会, 职业人是在社会人的基础之上, 他可能更规范要求更高。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职业素养, 我们用冰山理论来说明, 假若有一座冰山在水里面, 我们可以看到的冰山的部分, 它是很小的一部分, 它只占到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一, 一般来说, 我们把可以看到的这部分, 比作你学的知识, 掌握的技能或者是通过考试取得的一些成绩, 包含你所获得的一些证书奖励, 这都是外显的, 大家都是可以看见的, 我们把它叫做显性的职业素养。那么剩下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 更多的是你的动机, 你的特质以及你的态度, 你的信念, 这就是一种隐性的职业素养, 虽然它是看不见的, 但是隐性职业素养是最重要的。隐性职业素养要通过显性职业素养表现出来, 所以职业素养的培养, 要立足于显性职业素养, 然后着力于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 观念, 态度, 价值观, 这就是我们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职业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养成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并不是在课堂中就能够全部获得的, 有的需要我们在课外实践中去获得, 职业素养的修炼要经历七道关: (1) 印象关———出入职场形象管理, 如何给别人留下你的职业形象, 这也不是刚进入职场就能培养的, 要循序渐进,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找到最能够体现自己气场的这种方式; (2) 心态关———学生向社会人转变; (3) 道德观———职场立命之本, 你进到了企业, 就要把个人命运跟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4) 沟通关———打造职场“人气王”, 每一个到职场都要跟别人发生联系, 如何有效沟通, 如何完成任务, 都很至关重要; (5) 专业关———“菜鸟”变“大虾”, 每一个从初入职场, 都要从菜鸟开始, 经历过各种磨炼, 才有可能成为大虾; (6) 诚信关———取得职场长期居住证; (7) 忠诚关———走进高层核心圈。每一个大学生, 要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就要必须经历这七道关。

二、对职业化的认知

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 职业化就是尽量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 职业化就是细微之处能体现专业, 职业化就是思想要奔放、行为要约束、意识要超前, 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条件, 职业化就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 职业化就是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职业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职业化的素养、职业化的行为规范、职业化的技能。其中职业化素养的核心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1. 职业道德。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我们经常说要遵守职业道德, 那么职业道德到底是指什么呢?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团结协作, 顾全大局;第二个奉献社会, 注重效益;第三个服务客户, 爱岗敬业, 这就是各行各业都要遵守的道德基本规范。我们要如何去培养职业道德, 如何加强这种职业道德意识, 这是我们在初入职场需要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多学习, 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 才会不断的提升;第二个就是加强实践, 尤其是跟别人打交道, 跟职场人士打交道;第三个要学会慎独, 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你才可以考虑到别人的一些感受, 更多的反思自己。

2. 职业化意识与行为。

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过程, 第一个就是视而后见, 见而后思, 思而后识, 就是你看到, 你听到, 你就能想到, 悟到。职业行为就是你了解它以后你就能用, 用完之后能够有些感悟, 在悟后你就能够有所创新, 它更多的是一种表现, 它是一种行为反应模式, 简单而言就是指, 我们能用到、做到、悟到。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它是可以互为转化的, 因为有这样的意识, 所以才有这样的行为, 因为有行动, 又加强了意识, 从而又有新的行为。

3. 职业心态。

对于大学生来说, 职业心态我们要关注哪些, 这有两个圈, 里圈是比较均衡的, 它代表一个人是积极的, 自省的, 你的胸怀是比较坦荡的, 你有同理心, 你是自信的, 做任何事都是充满勇气的, 那么这是内圈, 非常的阳光, 非常的积极。那么外圈, 霸道、自卑、懦弱、盲从、自负、愚勇, 从总体上看, 外圈它给人的感觉你是心理能量很弱的一个人。那么职业心态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 它更多的是我们需要从小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 所以我们大学生来说, 我们在大学, 在学业完成的同时, 我们有个很重要的一定要提升我们的自信心, 一定要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从职业化来说, 要让自己进入职场以后能够更加的职业化, 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主要在四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第一, 职业化精神。也就是你的态度、你的信念、你的精神面貌, 你的敬业你的进取, 这是能够从你的一言一行, 举止中能够透露出来的;第二, 职业化心态, 这是必备的特质,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跟一个阳光的积极的人在一起, 那么对于不太阳光的, 整天牢骚满腹的人, 怨声载道的人, 反而不愿意跟他在一起, 因为他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第三, 职业化的习惯, 它是成败之本, 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如果对一个穿着很随意, 然后做事情经常丢三落四, 领导绝对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在各个方面不会对这些人委以重任, 所以从入职开始, 注意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第四, 职业化形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这种风格。

那么社会对我们人才有些什么要求, 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 客户服务意识要强;第二, 具有完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第四, 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第五, 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这五条要求是针对所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有了这些要求, 我们也知道了职业化的标准, 也知道了职业素养都包括什么, 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 我们从现在开始, 可以做哪些职业准备?

三、做好职业准备

第一是更新观念, 第二是解决好学业问题, 第三是提升能力和素质。

1. 更新观念。

首先, 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不同,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大学时间安排是弹性的, 你可以很自由自主, 那么在企业是固定的时间安排, 它有时间规定;在大学你可以选课, 但是在企业你是不能够旷工的;在大学有长假和自由的节假休息, 在企业没有很多的假期;在大学对所有的问题都有正确答案, 但是在企业很少有问题的正确答案;在大学教学大纲可以提供清晰的任务, 你要做什么, 你要复习, 非常的明确, 但是在企业, 工作任务是变化的, 而且它模糊, 不清晰, 你经常要应对的这种变化;在大学更多的是分数上的个人竞争, 在企业是对团队的业绩来进行评估;另外还有工作循环, 在企业持续数月或数年更长时间的工作循环;在大学奖励以客观性的标准和有点为基础, 但是在企业更多的是以主观性的标准和个人判断为标准。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向社会人, 向职业化人转化, 就一定要拿企业的文化跟你来对应。大学的学习过程和工作的学习过程也是不同的。大学的学习是抽象性的理论性的, 但是工作的学习更多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大学更多的是一种正规的、结构性的和象征性的学习, 但是在工作中是以工作中发生的临时性事件和具体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大学的学习更多是个人化的学习, 在工作中是社会性、分享性的学习。

更新学习观念。一定要具备这八种学习观念:终身学习观念, 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观念, 自己是自己学习的主体, 始终以积极地态度来对待学习;素质学习观念, 强调把做人做事联系在一起;责任学习观念, 把自身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会学习观念,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去摸索和研究;社会学习观念, 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情, 也是集体的事情;实践学习观念, 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创新学习观念, 在于突出和强调学习的创新品质。这八种学习观念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 要有意识的培养这八种学习观念。

2. 解决好学习问题。

牢固掌握专业知识, 过好“知识智力”关;掌握一套口头表达模式, 过好“口才”关;掌握一套文字表达模式, 过好“文才”关。

3. 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工作态度, 虽然还是初入职场, 但是在大学这个社会中参加过一些活动, 担任过一些工作, 所以这些社会活动, 这些工作, 都会体现你们的工作态度。二是学习能力, 三是信息能力,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如何去辨别有用的信息为你所用, 四是创新精神;五是团队合作精神;六是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所以从现在开始, 新入职的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在这些方面加强。

参考文献

[1]冯燕.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作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1) .

[2]杨琳.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9, (3) .

[3]周艳冰.职业素养: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8) .

大学生职业素养 篇2

二、晚上不按时休息,经常熬夜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早上不能按时起床,做早操期间没有

人参与;

三、在学习生活中不顾及个人形象及影响,经常穿拖鞋、背心出入教室;

四、经常带早餐到教室去吃,使整个教室里乌烟瘴气;

五、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课,玩手机,睡觉比比皆是;

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花在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的学习时间很少;

七、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冲动,校内打架斗殴事件越来越多;

八、逃课现象很严重,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

九、做作业基本上是为了敷衍老师,大部分同学相互抄袭;

十、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参加课外活动少,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在宿舍或者班级之

间经常有同学发生矛盾;

十一、没有感恩的心,不会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就算给他们打电话也是为了要生活费,而

不是关心他们;

十二、同学之间嫉妒心特别强,并且相互攀比,拿父母给的生活费吃喝玩乐,没有花钱的观念,不懂得合理利用生活费;

十三、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习惯了饭来张

口,衣来伸手,遇到困难就退缩,躲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

十四、没有全局观念,没有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同学的感受,不懂得和同学

合作,不会换位思考;

十五、不懂得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总是喜欢相互推脱,做一些小事情的时候也是如此;

十六、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答应别人,不能言而无信,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

十七、学习或者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了解别人的习惯,从中可以汲取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生 特点 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之一(JXZJJG1508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49-02

职业素养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事业的成败。那么当前我国高职生职业素养现状如何?笔者基于对100多名高职生的实地调研,从学生自身角度,对目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不高的内部原因分析

1.自我认知不明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结构性就业难问题。而媒体对于“企业高薪聘请技工”、“企业高薪招聘不到技术工人”这类现象的反复宣传,大肆渲染,造成高职生的错误认识:只要有技术,就可以拿高薪。他们在校期间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对自身人文素养关注较少,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定位缺乏理性认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规划。这个阶段的高职生虽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接触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后,容易盲目跟风,影响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职业素养的培养。

2.自控能力不强

进入高职,课程安排没有高中时候的紧凑,加上不用考虑升学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是“60分万岁”的心理。自控能力较差,自我要求松懈,在学习上不喜思考、不求甚解,喜欢依赖他人。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相对高中宽松,高职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支配时间。但是大多数高职生没有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他们把时间浪费在谈恋爱、玩手机、打游戏、睡懒觉上。尤其是“95后”的男生们,年强气盛,结交社会人物,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

3.自我定位不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与自我评价,存在两种就业心态。一种是盲目乐观型。受身边同学及“唯利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择业时更多的是考虑眼前个人利益,喜欢压力小、工资高、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作,完全不顾自身实际能力及家庭情况;另一种是过分自卑型。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就读高职低人一等,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加上自身文化水平限制,专业学习有一定难度,出现了厌学情绪,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他们的就业焦虑。择业主体意识不强,举棋不定,缺乏主见,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4.专业能力不足

通过了解高职生的生源构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高职生是高考成绩不理想者,他们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我们虽然不能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职业素养高低,但是纵观当前情况,成绩不佳者往往在学习习惯、自我调整、自我规划方面不如成绩优异者。进入高职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解比较费力,加上周围多数是成绩不理想者,学习气氛不浓。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他们随波逐流,不思进取,上课心不在焉,迟到现象严重,荒废了学业,导致专业理论掌握不扎实,专业水平不高。

二、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深化职业素养培养工作

1.发挥朋辈影响,提升职业道德

朋辈即“同伴”、“朋友”,朋辈影响是指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学互帮互助,互相影响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应依托班干部、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朋辈影响,有意识地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的同学,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开导、学习上的帮助,用自身的良好思想品德感染身边的同伴。例如可以茶余饭后学习时事新闻、观看教育类电影,加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逐渐树立崇高人生目标;对于生产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讨论,理解安全生产、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崇高道德修养。“暑期三下乡”、“重温革命事迹”等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来之不易,感受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忠爱国之情,增强自身责任感。

2.强化自我认知,培育职业意识

首先要肯定自我。通过身边及社会上高职生成功创业、就业的例子,鼓励自己,树立信心。要明白高职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自身努力,也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其次,认真全面的评估自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的长处所在,进行理性的择业,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再次,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古语云:“三省吾身。”每天要及时反思,自我检讨,对于优点继续保持,对于缺点及时改正,不断加强自我认知,调整职业发展。最后,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职业发展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遇见很多困难与挑战。要相信自我,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迎难而上。

3.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

首先,转变思想。高职生应该经常参加班集体活动,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通过班级活动,认识到良好职业习惯对于成功就业的重要性。其次,根据自身特点,设置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以身边优秀学生、教师为榜样,通过榜样示范激励作用,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再次,做好自我反馈监督。把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条列出,定期进行自检,做好奖惩。

4.积极参与实践,锻炼职业技能

首先,明确实践目的,提高实践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实践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付诸于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中,实操技能可以得到锻炼,缩短自身融入岗位的“阵痛期”。高职生应该理性认知实践对于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把企业实践与个人职业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端正实践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进行动机迁移,培养实践兴趣。例如,有些同学喜欢汽车,但是对机械原理、机械制造等课程毫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汽车实体的展览,机械原理的讲解,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望,逐渐培养实践兴趣。再次,及时进行实践成果反馈,强化实践动机。及时让高职生了解自己实训的成果,进行表彰、奖励,让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工程,需各方积极参与,政府调控、学校实施、学生主体、企业参与,四位一体,形成合力,促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曾昭慧.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黄榕.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大学生职业素养浅析 篇4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1.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养是个体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现,职业素养受到个人教育背景、家庭教育模式、社会导向、实习实践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具备了入职的敲门砖。毕业生在求职之际,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养。

2. 职业素养的分类

大学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储备自我约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种生存能力的阶段,更是为走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职业的需求,职业素养可以归纳为4类:

2.1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如做为教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尊重家长、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等,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身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她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教师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2.2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个体的职业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地点、事件和环境的不断变迁,个体的职业理想会随之改变,随着年龄、社会经历、支持储备的增长,职业理想会由模糊变得明晰、由感性变得理性、由动摇变得坚固;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因素。

2.3 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能力就是职业行为习惯,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是在学习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职业效率、确保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为任职资格,是指能够完成某一种具体工作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第二层为职业素质,它是初入职场体现出来的道德、态度、意志等层面的内在素质;第三层为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它是进入职场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与决策、自我反省能力等。

2.4 职业技能。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技能是指在大学期间所习得的未来职业所需要的技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点就是在大学期间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

3.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

3.1 坚定职业理想,激发内在潜能。

《我是职业人》不仅提出了对大学生的职业期待:“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必须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是要创造业绩的。”而且描述了职业素养包括的内容“职业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自我经营能力,包括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平和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大学生个体的理想、信念、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自身职业素养的条件和发展趋势,在社会活动中完善自身的技能特长。其次要在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中培养职业兴趣,充分挖掘职业的闪光点,对自己的能力、人格、性格、社会关系等进行充分分析,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找到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有效方法。最后要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2 营造舆论环境,加强社会支持。

除了学生个体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外,各方面的社会资源也显得十分重要。企业想选拔不需要培训就可以工作的学生,但学生在校期间学得的技能和企业的要求有差距。社会也逐渐意识到:要想招聘到职业素养好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要在招聘前参与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中来。通过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不断交流沟通,确定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第一,企业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与学校共同培养大学生;第二,企业家走进学校,宣传企业文化,让高校学生更多了解企业;第三,社会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等。

3.3 夯实保障体系,完善培育机制。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篇5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 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决 定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 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 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 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 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 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 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 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 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 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 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 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浅析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篇6

【关键词】职业素养 价值观 职业道德 协作能力

职业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现代企业的重视,在现代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时现在更加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考量一个毕业生是否符合企业需求的重要方面。

一、职业素养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什么是职业素养呢?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一般来讲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那么,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呢?

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职商”,而职商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成都大翰咨询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好身体是工作的物质基础;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专业素质则是锦上添花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二、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职业素质的缺失,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

(一)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大学生求职的硬件条件,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三个方面,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利用假期、实习,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是锻炼专业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大学除了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外,还应该自己练习适合自己的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对社会和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号回家探亲、和朋友出去游山玩水,学校应该加大实习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实习不仅是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更是工作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

2、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性质的科技讲座、科技理论研讨会等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软件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这些科技活动,可以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活研发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它体现的是大学生的品质特性,属于大学生求职的基本条件。

1、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学科教育,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或轻视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在专业课教师中较为普遍,错误认为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或者认为大学生道德观念已经成熟,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了,从而形成专业课教师只管好本门课程,学生其他问题一概不管的不良局面,完全没有意识到专业课教师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2、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现在很多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都是通過就业指导讲座或者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来进行的,但是,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讲座或者就业指导课都是在毕业生中开展,范围比较小,而且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和讲座次数有限,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不能在短期强化形成,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从入学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高校政治辅导员就理所应当的承担起这项任务,辅导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责任,职业道德教育也属于思想道德品质的一部分,辅导员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最多,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和自己的辅导员讲,所以高校政治辅导员可以利用平时的班会、班干部会、与学生个别谈心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素养 篇7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职业观念,职业素养

随着以微信等新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时代”的悄然而至成了不争事实。大学生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的主流人群,据北京团市委与中科院心理所、新浪微博联合,发布《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报告提到,截至2013年6月底,仅仅是新浪微博的大学校园用户数已经超过3000万,高校日使用用户超过1000万。很多企业也通过新媒体的特点开展了微招聘。与传统招聘相比,微时代招聘以其“零成本”、“方便快捷”、“良好互动”以及“绿色环保”的优势特点。高效的招聘模式,快速的传播路径,广泛的知识掠取范围,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给大学生职业生涯模式提出了心得考验。

为了更好的提升就业效率,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为高校大学生求职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开展了针对微时代特点的调研。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以不同高职院校14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37人,占25.34%,大二42人,占28.77%,大三67人,占45.89%,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强的代表性。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文献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共分成7类:经济类、软件类、语言类、理工类、计算机类、工商、医学生。通过问卷网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

调查问卷包含20道选择题,其中客观题19道,主观题1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念调研,(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研,(4)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情况与影响因素调研。

3 调查结果

3.1“微时代”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研“微时代”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查采用赋值法,问卷题目设计为:“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我对就业的看法”共设有5个选项,A完全正确,B正确,C不清楚,D不太正确,E完全没影响,根据正态分布定律对各项进行赋值,A为90%、B为60%、C为50%、D为40%、E为10%。调研结果显示,选择A的有10人,占所有比例的6.85%;选择B的有61人,占所有比例的41.78%,选择C的有56人,占所有比例的38.36%,选择D的有18人,占所有比例的12.33%,选择E的有1人,占所有比例的0.68%。通过赋值计算得出认为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其对就业的看法的指数为55.41±12.06。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广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其对就业的看法的作用,其中软件类影响较高。各个专业的学生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其对就业的看法认同指数大抵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3.2“微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念调研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选择朝九晚五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的领域就业,整体偏向追求稳定的心态。但同时也有超过20%的学生选择进行创业。在地域方面,大部分学生偏向于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从生涯发展角度调查发现,大学生考虑就业的前三项因素是:工作环境、经济收入、个人发展空间。

3.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研

3.3.1 自我认知与就业前景态度

当代大学生对自我适合工作的认知达到清楚的只有35.62%,整体上看对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不清晰。且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只有42.46%的学生认为可以主动选择就业单位,而更多的学生把选择权利交给用人单位,为展开针对性的就业教育,提高就业前景信心提供依据。

3.3.2 微时代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调查

在调查大学生对企业态度预判的调查上,整体大学生认为在就业中胜出的优势是专业技能,专业成绩和学习成绩;而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有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发展潜力等。比较两者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把提升就业效率的期望寄托在社会和学校,认为要加强校区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办,以便更好的解决当前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就业心态上存在着调整的空间。

4 思考与启示

4.1 进入“微时代”,人们对知识获取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学生是接触科技的前沿人士,对微时代的到来持认可和接纳的态度。

4.2 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充分发挥微时代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可以不抓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与相关政策,对就业渠道有更多的选择。

4.3微时代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形势的激烈竞争,对没有相关的就业经验的大学毕业造成了威胁。应当引导大学生及早涉猎不同的职业领域,及早做出选择,避免学习资源的浪费。

4.4 微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主流,但职业发展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选择,引导大学生关注内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将微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可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5 建议方法

5.1 针对微时代的微群体,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就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优质量的就业服务系统,提供丰富可靠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机会,以便解决微时代下存在的各种就业问题。

针对微时代下对微群体的利与弊,发展其利,规避其弊,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地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通过这些媒介来获取最新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等,同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大学生慕课更是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就业信息的宝贵机会,有效地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渠道与就业渠道。

5.2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展开针对性的就业教育。

在对微群体进行个性化差异区分后,针对不同群体的特质结合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指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取得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服务。

5.3整理完善网上就业信息,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就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在对微群体进行区分的同时,也要多网上诸多就业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完善,并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制度,让微时代下学生在“微”中找就业资源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京娟.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探索[J].消费导刊,2014,11.

[2]张媚.“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3]滕远杰.大学生基于职业观的导向作用培养职业素养的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2.

[4]武林波.基于职业素质与技能培养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J].商情,2011,8.

大学生职业素养 篇8

1. 职业素养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所谓职业素养, 就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是一定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 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

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 其在校期间实际上就是其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 是从“纯学生”到“社会人”、“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阶段。因此, 大学生职业素养必然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构成。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 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 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 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 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 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 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 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 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 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2. 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的地位

真正决定个人成败的不在于能力、学识, 甚至也不是理想, 而是职商 (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职商才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关键。在我们的职场中, 充斥着有能力却总不成功的人, 整天忙碌却无法为企业、单位创造效益的人, 有很好的学历却无法将知识卖个好价钱的人……他们是痛苦而努力的, 可单位和领导偏偏对他们十分不满。假如他们能够把提升职商当做职场中的第一件事情来抓, 他们便拥有了职场成功的钥匙。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 一个人的一生将庸庸碌碌, 与成功无缘。而拥有这些素养, 会少走很多弯路, 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成功约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 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 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大学期间如何培养自身职业素养

大学生的在校期间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 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 更直接影响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将为顺利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1 大学一年级要认识自我, 打好基础。

大一这一年, 要树立怎样上大学、如何利用大学的观念。大学学习在于学会学习, 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对自我进行认知, 明确“五个W”:Who am I? (我是谁?) ;What will I do? (我将来想做什么?) ;What can I do? (我能做什么?)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 ;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师什么?) 着重解决一个问题, 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 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 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 据此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 最主要的是进行职业定位, 确定职业方向, 并分析过去的自己, 看看自己的优缺点, 然后再展望毕业后的自己, 找到差距, 制订行动计划。

大学一年级要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生活城市环境、班级寝室环境等, 加入相关的学生组织, 让自己可以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 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 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任务相对比较少, 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拟订体育运动计划并坚持执行, 不断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本钱没有了, 还谈什么革命?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基础课程较多, 不要把这些课程当做“副课”对待, 这些课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很有帮助。

3.2 大学二年级要了解职能, 积极实践。

大学二年级要多了解一个社会的行业, 了解职能。职能是促使企业维持正常运营的一系列商业能力, 如研发职能。你还要了解一个企业都有哪些职能, 哪类职能是你适合的。如果确定了一项职能, 那么要锻炼的能力范畴就固定了, 但如果你无法确定职能, 那就以商业能力为要求培养自己, 看看在企业、商界打拼都需要什么能力, 然后如此打造。一些公认的能力举例如下。

3.2.1 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

这个阶段, 教学安排的专业课程比较多, 由大一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转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的专业实践, 开始了职业技能的考证等。所以这个时期要培养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 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 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同时, 还可以考取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

3.2.2 锻炼娴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 谈论兵事, 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 全部变更了军法, 轻率地任用军官, 结果军队大败, 数十万赵军被秦国全部活埋了。在现代社会也一样, 光懂得理论知识, 不能够应用于实践, 动手能力差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所以, 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个阶段, 教学安排上会有一些专业实践, 同时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 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 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2.3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那些心理脆弱, 经受不起挫折和打击的毕业生是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时间资源等, 多看一看心理方面的书籍, 多听一听心理方面的讲座, 利用自身知识解决遇到的挫折、困难。可以担任班级心理委员, 或者加入诸如心理协会这样的社团, 为同学做辅导, 既充实了自己对心理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能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3.2.4 协作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人才。什么人才?与人团结协作的人才。那些只会单枪匹马单干的毕业生是不受欢迎的。在这个阶段, 你的人际交往圈、学生工作等都较大一年级有了很大的突破, 学生职务由原来的干事升级到了部长、副部长、主席等, 需要与大家一起协作干好各项事务。在实践中, 大家也慢慢学会了协作, 因为不协作完不成任务。

3.2.5 人际交往能力

一如既往地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随着交际圈的扩大, 需要跟越来越多性格、个性等不同的人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 要坚持原则, 学会忍让与包容,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游刃有余。同时, 要不断学习别人做事处事的方式方法, 学习别人人际交往的技巧, 并多与人接触, 实地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3.3 大学三年级要熟悉职场, 培养职业道德。

大学三年级面临的就是毕业, 毕业之后就要进入职场, 所以了解职场就提上了日程。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 不可能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所有的职业道德。所以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将了解职场提上日程, 看看工作都是什么样的, 都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求职, 就要确定企业, 此时, 要根据以往两年的努力, 根据所确定的行业、职业和个人倾向性确定一些毕业后要求职的企业, 然后逐个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 最后确定几个必去企业。根据所选企业的职业, 针对性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当然, 一些公认的职业道德, 比如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等, 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慢慢培养。大学三年级则主要针对具体将从事的职业的职业道德着重进行学习。

对于一名高职大学生来说, 三年的大学生涯是短暂的, 就业的竞争是残酷的, 用人单位的要求是“苛刻”的, 只有合理规划好自己短暂的大学生涯, 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不断缩小自己与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差距, 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工作, 找到一份好工作, 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寻觅大学生, 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选,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寻觅用人单位, 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 还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本文就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进行探讨分析, 为大学生指点迷津, 以期能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理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吴甘霖.一生成就看职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2-13.

[2]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11-112.

[3]江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出国与就业, 2010 (3) .

浅谈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篇9

当今社会, 学校学生主要有以下的不良行为:一是学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 他们往往是比较自以为是的, 对其他的人不理解, 也不够宽容;二是学校的学生个性过分的张扬了, 他们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时, 往往是不顾一切的;三是学校学生不懂得尊重和体谅其他人, 遇到事情时只会考虑自己的得失, 社会责任感非常差,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心态特别严重;四是学校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 不知道感恩以及回报社会及家人, 只懂得索取, 好高骛远以及攀比的心理十分严重。

造成学校学生以上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每一个学校学生的家庭环境背景都是不同的, 所以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会受到家庭的教育的影响;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我国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参差不齐的, 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都过于简单, 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举例来说, 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并不都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 这些教师本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礼仪以及教学过程的教育工作, 因此他们对各类文化课程的理解能力就是不够的, 加之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重技术、偏技能的, 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教学礼仪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行为规范以及社会交往的十分关键的作用, 所以教师就没能利用良好的教学礼仪帮助学生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的行为规范。另外学生对于在学校的学习还是以考试为最终的目的的,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还停留在表面上, 对一些文明礼貌等日常行为就没能够很好的掌握并运用。三是学校的学生大都盲目的追求时尚和流行, 他们都很容易受他其它因素的诱惑和影响, 缺乏高尚的审美观, 没有主观的判断力, 也还不能够正确的明辨是非, 这就导致了学生很容易就沾染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四是社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社会上本就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的, 而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 他们就是很容易受到社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2 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2.1 重视学校礼仪文化的教育工作。

学校应将礼仪文化的教育工作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更完整的职业素养。学校应强调礼仪文化以及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作用, 将所谓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方式, 转化成为“要想让人人为我服务, 我就必须先为人人服务”的教学理念。另外礼仪文化教育的渗透形式也是多样的, 比如它可以渗透在和礼仪文化相关的文体活动中去, 如文明礼仪活动日、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月、传统文明礼仪知识问题抢答活动以及职业礼仪大赛等活动和相关课程的培训, 向学生不断灌输礼仪文化的观念和思想, 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礼仪文化的观念和思维,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校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提升文化素养的职业化教育工作。

2.2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要想做好学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还必须紧密的结合学生的职业性质和职业需求开展教育工作, 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 而所谓的职业素养指的就是职业规范要求与职业专业文化合成、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礼仪文化和良好的习惯等。

做好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的过程, 即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养成职业的素养、强化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练习、良好习惯的应用、最后才是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操作技能中真正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礼仪文化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而提升为职业素养。之后学生的职业素养便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将习惯逐步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具体来说, 学校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还应设置一门与行业有关的职业礼仪规范的课程, 这样在教学中逐步强化以及纠正学生因平时不在意或是已经养成的各种坏习惯, 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礼仪文化素养和职业行为规范。将职业礼仪当作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和应用, 促使学生逐步的养成好习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礼仪文化教学, 对学生、企业、家长以及学校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2.3 加强学校的师德教育。

学校的教师自身行为是否规范, 以及其自身涵养和职业道德的好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所教的学生。现实情况是, 学校的教师在对职业行为规范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的程度是有限的, 毕业院校的区别都会影响并且决定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的修养。而如果教师对礼仪文化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更深的话, 那么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作用将是巨大的。而事实的情况也是, 教师之前在礼仪文化和职业行为规范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的, 他们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都是更出色的, 而非师范类或是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 他们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成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的。所以, 学校的教师以及其他的职工都应当接受职业礼仪的培训课程, 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师以及文化基础课的教师更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课程。

2.4 创建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三方联动的教育机制。

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重视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应尽量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使之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的教育工作。首先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 学校就应向家长充分的展示具有专业特色的礼仪文化教育, 向学生家长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学生技能、专业特色以及办学条件等内容, 向家长证明选择学校是十分正确的, 从而营造出一个团结、安全、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在学生放假期间, 学校应通过学生手册或是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办法, 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成果的公正评价, 向家长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最后学校在每年举行盛大活动时, 应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以向家长和全社会展示礼仪文化的教育成果, 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 向学生家长展示正确的教人育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对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分析以及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学校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很重要的, 但是学生做人做事的素质内涵以及言行举止是更加重要的, 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学校通过礼仪文化的教育工作, 真正的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 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学校才能更好的发展壮大。

摘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因此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是很重要的, 要想做好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 就要加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加强学校礼仪文化和教师德行方面的教育工作, 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三方联动教育机制的建设工作。本文便对中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分析以及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从而详细的论述了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志勇.浅谈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神州, 2011.

[2]范凤华.浅谈中职学生素质培养[J].职业技术, 2012.

[3]吴亦妹.浅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

[4]林贝茵.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 2011.

职业素养是学生成才的根本 篇10

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关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 它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职业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思想道德、人文修养、心理与体能状态、专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的基础部分, 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而专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 是支撑职业人生的显性内容。好比一棵树, 人的思想道德、人文修养、心理与体能状态等是树的根基, 专业技能是树的枝叶。树的枝叶是否繁茂, 能否长成参天大树, 则取决于树自身的根基。

专业技能只能体现一个人掌握技术的能力, 而职业素养则体现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一般人们认为,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即使拥有专业技能, 但品德恶劣、毫无职业素养, 也根本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因而就输掉一切。

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客观要求, 近年来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我院《2011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 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五种能力是: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在这五种能力中, 只有动手能力是具象的。社会调查证明: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 企业通常将隐性职业素养与显性专业技能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区域经济, 服务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 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 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 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竞争力、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的创造能力。否则, 不但就业理想不能实现, 可能还会面临失业困扰。

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 就要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构建起一个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在满足个人可持续发展需要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有机结合。

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 主要解决为什么培养, 培养什么人, 怎么培养, 谁来培养等问题,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形职业素养, 并把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

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工程是由教学体系、教育活动、特色实训基地三部分构成。三位一体, 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中心, 通过“创设环境、诱发情趣;专题设计、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引领;启发感悟、修德塑性”等方法, 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力。

教学体系是由职业素养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构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 以人文教育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融入学生的整个学业指导中, 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朴素精神;以专业教学过程为平台, 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育活动是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为载体, 通过专题讲座、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阳光体育、校内刊物等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让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要通过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工程建设, 推动课程体系、教育活动、职业素养实训基地三个项目建设,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团结坚韧、永远向上”的精神, 增强职业道德, 提高人文素质, 营造“阳光成长、快乐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素质冰山”理论认为, 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 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 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是山顶部分, 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 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 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绝大部分是山体。山体支撑山顶, 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 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因此,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 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 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 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 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努力,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改革培养模式, 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高职院校要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弥补、调节和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素养培养是养成教育, 不可能靠几天、几星期的培训就能够完成, 而更多地强调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因此, 职业素养培养强调在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始终将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融合在一起。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 把职业素养的要素、要求和标准内化到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中, 融入课堂教学中。

总之, 职业素养培养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完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洪.系统培养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N].中国教育报, 2012-10-09.

[2]张有根.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径——基于“素质冰山理论”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0) .

[3]陈占安.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1 (19) .

[4]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7) .

上一篇:金融业下一篇:大学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