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活动之中

2024-05-15

寓教于活动之中(精选六篇)

寓教于活动之中 篇1

一、呼啦圈作用

呼啦圈活动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形式,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经常参加呼啦圈运动,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形,尤其能锻炼腰腹部位,不仅如此,呼啦圈是由塑料和橡胶制作而成的,其规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能够适应各个年龄段,使用者可以灵活调整其大小等,促使其符合儿童需求,能够发挥其趣味性,玩法较多,在培养儿童灵活、协调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 因此,将呼啦圈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十分重要。

二、呼啦圈活动寓教于乐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1.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儿童的体育兴趣

呼啦圈作为一种可变性体育器械,能够帮助教师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体育兴趣。体育常规指令受到军队的影响, 具有严谨性,儿童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难以接受体育指令,长此以往,儿童会丧失体育锻炼的兴趣。呼啦圈能够发挥其多变性,为儿童构建轻松、活泼的环境,激发儿童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帮助儿童做好准备, 佩戴老鼠头饰,并在操场上设置独木桥、山洞等道具,引导儿童到操场玩一玩。教师可以边引入边描述,与儿童手拿呼啦圈走独木桥、过山洞等,儿童再与教师共同扮演小老鼠角色,增加趣味性,使儿童进入情境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突破了传统指令性体育活动的弊端,还能够有效激发儿童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从而促进儿童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给予适当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幼儿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兼顾儿童能力及良好品质的培养,实现“教书”和“育人”目标。呼啦圈玩法很多,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一物多玩,以不同形式,增加新鲜感, 以此来吸引儿童主动参与,教师在游戏中给予儿童正确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

例如,针对小班儿童,教师可以要求儿童将呼啦圈当作小汽车玩一玩,或者放在地上跳一跳,而中班儿童年龄相对较大,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尝试多种玩法,例如,旋转呼啦圈、双脚跳及套圈等;而针对大班儿童,可以与其他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教师示范几个动作,并引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创新动作,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儿童的创造潜力,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3.丰富游戏形式,培养遵纪品质

相关研究表明,游戏行为与儿童达到的最高创造水平相接近, 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其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主题、角色等,为儿童发挥创造力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在游戏中,儿童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以此来符合游戏规则,从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例如,“青蛙跳跳”这一游戏,教师可以讲述一段关于青蛙的故事,并让儿童扮演成青蛙的样子,在操场上安排起跑线,每隔一米放置一个呼啦圈,引导儿童先从简单的双脚跳开始,在熟悉之后, 增加难度,如:单、双脚跳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为儿童提供多样化游戏类型,还能够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除了上述方式和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将呼啦圈活动与其他民间游戏有机结合,例如:跳绳、皮筋等,增加呼啦圈活动的趣味性, 让儿童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由于民间游戏取材于生活, 教师和儿童都熟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材料优点,结合儿童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带动儿童情绪,赋予体育活动更多的魅力, 从而提升儿童体育技能。

根据上文所述,呼啦圈活动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在激发儿童兴趣、培养儿童创造力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儿童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如:年龄、心理等,丰富游戏形式,调动儿童思维,实现寓教于乐目标,促使儿童真正喜爱体育锻炼,从而推动儿童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幼儿园作为我国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啦圈活动是一种小型轻器械活动,玩法多样,在教学中能发挥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能有效激发儿童的体育兴趣,所以,将其应用于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将对呼啦圈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呼啦圈活动寓教于乐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寓教于活动之中 篇2

孩子们都领到了一张熊老师精心准备的闯关卡,按照分组有序进行闯关,每闯一关,孩子们会得到一个通关印章,孩子们最后按照闯关卡上的印章到兑奖区领取奖品,闯过4关为特等奖,闯过3关为一等奖,闯过2关为二等奖,闯过1关为三等奖。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勇闯4关。第一关“小能手——我会摆”,要求用吸管、铅笔或绳子摆出5个以上字母,孩子们都迫不及待想摆出自己早已构思好的字母。这关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二关“火眼金睛——把你送回家”,要求孩子们在准备好的声母卡片、韵母卡片、整体认读音节卡片抽取五个,将其分别送回贴上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字样的房子状盒子内回家。一双双小眼睛仔细的辨认抽到的拼音卡,发挥着火眼金睛的功效,准确的找到了专属于它们的家。

第三关“能文能武——音节操”,要求孩子们在写出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活动线路图贴在地面上,按顺序在地面踩出16个整体认读音节,并边踩边大声读出来。不仅考验孩子们的肢体控制与协调,还考验孩子们的对整体音节的熟练度和观察能力。孩子们各个都是热情高涨,一边大声认读,一边紧盯地面的图纸寻找着一个个的目标。

第四关“快乐大转盘——我会读句子”,转动快乐大转盘,将指针停下来指示的拼音写的句子拼读出来。作为最后的关卡,也算是最难的关卡了,孩子们屏气凝神,认真仔细的拼读着转到的拼音句子,完全沉浸在闯关的紧张与快乐中,义工家长耐心而细致地倾听着孩子们的朗读,被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融化在这冬日的暖阳里!

寓教于乐,融知识学习于游戏之中 篇3

体育教学活动存在不安全因素,游戏前要讲清游戏的规则与要求,讲明不可推挤、碰撞、绊人、拉人等。游戏中要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时时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控制好负荷,调节学生过于兴奋的状态,避免由此造成的安全伤害事故。

一、将游戏与各科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奔跑游戏教学中,为了不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味,有意采用了改进游戏代号的方法,由原来的“长江”“黄河”改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奇数”“偶数”为两队的代号,一队为“奇数”队,一队为“偶数”队,两队分别站在中线上,教师任意喊“奇数”或“偶数”,如果喊“奇数”,“奇数”同学马上回跑,跑过安全线,偶数同学马上追拍,在安全线内拍中,为本队得一分,经过几轮不断“奇”“偶”交替较量决出胜负。教师简单小结指出双方的优点和不足。由于将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所以,学生在完成游戏训练的同时,又强化巩固了学过的数学知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计算、判断能力,我有意识地提高游戏的难度,原来两队“奇”“偶”代号不变,新增一个常数,给学生讲清楚。要求用学过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经过简单计算来决定自己的追逃。如:给一个常数9,可以加5、减2、乘以2、除以3等。这样一来,虽然游戏的难度加大了,但学生游戏的兴趣更高了,合作意识也不断增强。

二、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体能千差万别,老师如果只注意体能好的学生而忽视体能差的学生,那么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我特意设计了“龟兔赛跑”游戲,由奔跑速度慢、身体胖大的甲同学和奔跑速度快、体形较小的乙同学进行比赛,结果乙同学三局都输了。通过这场游戏比赛,给学生深刻的教育。一方面,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长处和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并通过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从而取得成功。在学期末的各项达标测试中,他们都取得了好成绩,全班同学全部达标。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多数游戏内容是通过体、脑结合,寓教育因素于运动之中,最后达到取胜的目的。如果只注意取胜,就失去了体育运动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我就在迎面接力比赛游戏中,经两队协商采用五局三胜制,比赛中乙组因个别学生偷懒影响了全队的情绪,造成了乙队连输两局的不利局面,如游戏继续进行乙队败局已定,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暂停比赛,指出乙队失利的原因是个别学生缺乏拼搏精神,无集体荣誉感,为此要求每个学生应以集体利益为重,经过耐心细致的引导与激发,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别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这时两队学生已跃跃欲试,重新比赛时机成熟,在接着举行的三轮比赛中,两队都奋力拼搏,比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在决胜局的比赛中,乙队以半步之遥的优势取得胜利。赛后总结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给学生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热爱集体、勇于拼搏、为集体争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证明,游戏课的教学,不仅是锻炼学生体能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动,好奇是这一阶段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而,游戏课又是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适时开展游戏教学,深入挖掘游戏教学的内涵,显得十分必要。所以,游戏教学值得我们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探索、挖掘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潘贤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70).

[2]王秀梅.论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选择和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4).

寓教于乐,在活动中鉴赏古典诗词 篇4

一、朗读竞赛, 鉴赏诗词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词极具鲜明的节奏美。但这种犹如歌曲节奏的美学特质, 是需要读者在读懂文本大意、感悟文本意蕴和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才可以感知到的。所以, 在教授古典诗词时, 作者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扫除生字生词、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 教给学生诵读、品鉴古典诗词节奏美的基本方法:七言诗每句有四个节奏,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五言诗每句有三个节奏, 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之后, 作者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一边品味作者寄寓文本中的强烈的情感, 一边揣摩浅吟低唱诗词的技巧, 如何把握诗词的节奏与情感基调、语调的抑扬顿挫等。几分钟后, 各学习小组组长推荐诵读技巧高超的学生参与班级范围内的古典诗词诵读竞赛。除参赛者外, 教师与其他学生均是评委。对于竞赛优胜者, 作者给予精神鼓励或适当的物质嘉奖。事实证明, 这样的竞赛活动, 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参赛选手不仅能在理解诗词大意和把握诗词情感的基础上抑扬顿挫地诵读诗词文本, 有的还能当堂流畅地背诵下来。

二、文本表演, 鉴赏诗词情节美

中国古典诗词, 不少是融写景、叙事、抒情等写作手法于一体的名篇。例如,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 情、景皆美:一至四句极力铺写边塞之瑰丽奇美的雪景, 以下各句分别叙写边塞之奇寒、中军设宴饯别、辕门雪地送别、分别时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等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教学时, 倘若能够引导学生在反复揣摩诗人、将士、友人等人物的神态、外貌、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的基础上, 将文本改写成课本剧,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鉴赏欲与探究欲, 还能够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 在教学中, 作者曾在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诗词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文本改写成课本剧再进行分角色表演。之后, 请各学习小组组长将本组中的“最佳演员”推荐给教师。最后, 各组推荐的“最佳演员”将自由组合成新的演艺组, 在班里进行表演竞赛。除演员外, 其他学生均担任评委, 并按下列标准评选优秀剧组与优秀演员:课本剧的剧情是否与诗歌内容一致, 演员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是否符合其扮演的角色的身份, 等等。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剧组”与“优秀演员”, 作者均颁发奖状, 以资鼓励。

三、改写情节, 鉴赏人物情感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第十一、十二句“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点明了诗的主旨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的朋友武判官即将离别这“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地方, 诗人为之在中军帐中置酒送别, 在频频举杯互道珍重的话别声中, 飘荡着胡琴琵琶与羌笛的乐声。虽说这种设酒饯别的场面学生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 但是, 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与情感阅历的不足, 对诗中描写的饯别场面与离别之情不一定能产生强烈的、独到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为了强化学生对这首诗的主旨与作者寄予其中的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与体验, 作者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 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归”字改成“来”字, 并将改动后的诗句与原作进行比较, 品一品其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如果把这句诗中的‘归’字改为‘来’字, 那么, 这首诗的意思与感情基调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学生2:“如果把这句诗中的‘归’字改为‘来’字, 接下来的诗句就要写作者在中军置酒设宴款待武判官的热闹场面。原诗中雪地送别友人武判官的依依惜别之情景就要改成在雪地急切期盼、隆重欢迎武判官到来之情景。”

待学生畅所欲言之后, 作者继续引导学生:“‘归’与‘来’虽一字之差, 但诗歌的主旨与情感却迥然不同。由此, 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1:“我们说话、写文章要用词精确, 表意明确。”

学生2:“写作时, 要选用最能表达中心和情感的词语。”

……

四、补写“留白”, 提升写作能力

“留白”不仅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常用的绘画技巧, 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者常用的艺术技巧。享有“诗圣”之称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他的代表作《石壕吏》一诗中就留有大量的“空白”之处供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教师为了将学生的古典诗词学习与读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学习鉴赏中通过补写“留白”有效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时, 作者要求学生对《石壕吏》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处细细品读、反复揣摩, 设想并补写文本中的人物外貌、神态、对话、动作、心理活动和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所有的“留白”之处是否都有补写价值, 是否都需要补写。在作者的启发引导之下, 学生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留白”的探究与补写之中。五分钟后, 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了这项随堂读写训练。作者有意让一位语文“学困生”朗读其补写的内容, 其文虽然谈不上文采斐然, 但也想象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清楚、表意完整, 赢得了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事实证明, 教师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 依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补写“留白”活动, 不仅颇合学生心意,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

综上所述, 要构建高效阅读古典诗词的教学课堂, 教师必须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中频频亮出“新招”“趣招”:引导学生通过开展朗读竞赛, 鉴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古典诗词文本表演竞赛, 鉴赏古典诗词的情节美;引导学生通过改写古典诗词的故事情节, 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给古典诗词补写“留白”,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彩霞, 刘春.新课标下高中诗歌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1) .

[2]施春花.浅谈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7 (11) .

[3]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4]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寓教于乐的十种家庭语文活动 篇5

巧猜谜语

猜谜,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家庭语文活动。每天饭后,一边休息,一边给孩子猜上几个先易后难的谜语,不仅能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增长知识,而且还能融洽家庭关系,一举两得。

“小时没有脚,大时没有尾,陆上支跳高,湖里来游水。”这谜语给出青蛙生长过程的知识。孩子在猜时,先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楚词句,并把词句连贯起来理解思考,把词语的意思和事物的形象结合起来。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孩子自觉愉快地进行。猜不中,他们愿意继续积极思考;猜中了,更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家庭语文兴趣游戏,它对积累成语、丰富语汇大有好处。对训练孩子快速反应,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好办法。

这个游戏,是按修辞“ 顶针”格的方法进行的。全家人由一个人开头,任意说出一个四字成语,然后依次每人各说一个成语,要求前一成语末尾的字和后一成语开头的字相同,使所说的成语首尾相接,成为一条龙。如:爸爸说“异想天开”,妈妈可以说“开门见山”,孩子说“山穷水尽”,爸爸接着说“尽善尽美”,如此类推。

在做这项游戏过程中,如果有人接不下去,可以让他背首古诗或猜个谜语。这种游戏,妙趣横生,乐趣无穷。

当然,这种游戏不要只局限在家里做,可以在外出散步时做,也可以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做,既不耽误时间,又能让孩子随时随地学到知识。

成语填空

汉语中的成语数量极多,用途广泛,宛若一片茂密的森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运用成语填空,旨在帮助孩子熟练地掌握、记住成语,准确地理解、使用成语,尽快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这种活动方式是限时快速回答,具体时间由家长确定,孩子不熟悉的成语,由家长补充或提示。

如让孩子填十二生肖动物的名字:鼠目寸光、九牛一毛、虎视眈眈、兔死狐悲、龙飞凤舞、打草惊蛇、车水马龙、亡羊补牢、杀鸡吓猴、闻鸡起舞、狗仗人势、人怕出名猪怕壮……

诗海探奇

所谓“诗海探奇”,就是引导孩子到诗歌的海洋中去探珍寻宝。开展这项活动,既可以丰富孩子的语汇,让他们学习、领悟诗歌炼字炼句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又能培养孩子的识记、理解、判断、分析及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激励孩子自觉地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把它发扬光大,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如让孩子填花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

补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中的一种,是群众语库中格外璀璨的明珠。它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补歇后语”就是让孩子们把歇后语的后半句补出来,使其意思更为清楚明白。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要让孩子了解并掌握歇后语,借以丰富孩子的语汇,鼓励其在写作和说话中自觉地运用歇后语,以便使自己的语言真攻略正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如让孩子补歇后语:推车爬坡——越走越难;退潮的海滩——水落石出等。

灵机一动

“灵机一动”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启思益智游戏。在家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发展孩子机智、灵活、快捷的思维能力,引导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幽默地对待生活。

“灵机一动”又叫“脑筋急转弯”,做这项游戏时须在脑子里多转几个弯,做到灵活、机智和快速。答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即不能按照一般的思路去思考,尤其是要注意题目中语句的暗示和破绽。

如你能用蓝色墨水写出红字吗?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思考方式去回答这个问题,那当然是不能。然而,如果你灵机一动,换个角度去想,则完全可以回答:能!即用蓝笔写一个“红”字不就得了!问题就这么简单,关键是看你想没想到这一层,是否灵活、机智。

文学沙龙

马克思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为了丰富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其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领域,帮助孩子巩固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家长可以收集一些知识竞赛题,在茶余饭后考考孩子。

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鲁迅的原名叫什么?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等等。

说绕口令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红凤凰,黄凤凰,粉凤凰,花凤凰。”读读这些音韵和谐、妙趣横生的绕口令,人们无不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感染,所折服。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 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將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字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今天人们社会交往日益增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阶段,在掌握其他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发音的练习、语言的训练也是应该重视的。因此,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轻松愉快的绕口令,能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力,使孩子在甜蜜、温馨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讲故事

当家长的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管多大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只要你的故事一开讲,孩子那明亮的大眼睛就会紧紧地盯着你的嘴巴。他贪婪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变化,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会深深打动孩子稚嫩的心灵。

好的故事,既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在少年时期都接受过良好的故事教育,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受益匪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在他的小说《童年》中就记叙了他的外祖母用美丽动听的童话故事来启迪他的事,这些有益的故事使高尔基终生受益,为他的文学创作增添了丰富的素材。※

寓教于乐 篇6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如同嚼蜡,索然无味。所有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体现它的美感和活力。现在我以教学古诗《村居》为例,来谈谈自己多年来教学语文的感悟。

一、以旧带新,巧设情境

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诗题,接着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相关古诗,用问题引入教学,问题可以是: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致?都分别列举了这个季节当中的哪些景物?同时我还问了一个学生们最乐于思考又乐于回答的问题:诗中的孩子们在这个季节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本环节设计问题的目的是引入新知。为了让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感染,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季美景图和孩子们放风筝的动画,让他们听潺潺的流水声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欢呼声,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此一来,学生们很快便感受到那美妙的意境。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与文本中的人物融为一体。

二、利用音乐营造情境

课堂上当学生们兴味正浓时,我便选择优美的古筝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乐,开始简介诗人:高鼎,清代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的诗大多是描绘自然景物的。那时,我从学生的眼神、表情触摸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优美的音乐似乎把他们带入一个遥远的时代。这样浓厚的氛围为下一环节诗词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做好了情感铺垫。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巧借疑问,创设情境

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第三阶段,我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时。有学生问道:“老师,诗中的‘醉’什么意思?”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先是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做法,然后要求同学们将这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并让他们用“醉”组词,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陶醉”,于是我便趁热打铁,问道“:诗中谁被谁陶醉了?”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境界里。

四、利用插图,再现情境

其实,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最大难题是对古诗意思的理解。为了给学生解决如此难题,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看书上的插图,把图和诗文进行对照,让学生仔细看图之后,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个同学说:“我看见的是,三个孩子手里拿着长长的线,正放风筝呢!瞧,他们还面带笑容,多专注啊!”另有一同学补充说:“那天的风可大了,把风筝吹得高高的,看那三个小孩子的样子,他们一定在大声欢呼吧 ……”我顿时被学生们纯真的想象打动了,被他们那丰富的想象感染了,立即表扬他们说“:同学们,你们不但能仔细观察,还善于开动脑筋思考,真不错!”同学们个个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情,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的欣慰和自信。

上一篇:神经科首发表现下一篇:区域特色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