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

2024-06-27

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精选十篇)

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 篇1

关键词: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污水排水,体制,污水处理,规划

1 城市污水的产生

1.1 工业废水。

由于各种不同的生产工艺产生各种含不同成分的废水, 有的含强酸、强碱, 有的含酚、氰、铬、汞、砷、铅等有毒物质, 有的甚至有放射性元素, 或致癌物质, 这些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 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方能排入水体。

有些工业设备中的冷却水, 这类污水经过冷却降温之后可重复使用。工业废水排放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1) 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 (2) 厂区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 废水处理站。

1.2 生活污水。一般不能直接排水江河体, 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1) 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 (2) 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 污水厂; (5) 出水口及事故排除口。

生活污水排除系统:即从污水容器面盆、浴缸、便桶———街坊污水管支管———城市街管———城市主街管及泵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送到排放地点。

1.3 污水工程规划的任务。

确定污水排放量定额, 估算城市总排水量, 布置排水管网, 研究污水性质及其处理方法, 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

2 污水排水体制的确定

2.1 分流制排水系统。

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水管渠系统来汇集和输送时, 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作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作雨水排水系统。

分流制可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在城市中同时具有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的称作完全分流制系统;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 未建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依靠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排除的称作不完全分流制系统;为解决初雨水污染严重的问题, 在完全分流制的基础上。在雨水排入水体之前的干管上设跳跃井, 将初雨水截流排人污水排水系统, 与污水一道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降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雨水跳过跳跃井进入下游雨水管渠直接排入水体。

2.1.1 完全分流制。

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 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送至处理厂, 经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较洁净) , 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 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 其投资较大。

2.1.2 不完全分流制。

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污水管道系统流至水厂, 经过处理利用后, 排入水体;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从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 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该种体制投资省, 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 以便顺利排泄雨水。对于地势平坦, 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 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2.2 合流制排水系统。

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用一个管渠系统汇集输送的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早期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将系统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 造成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截流式合流制系统, 即在受纳水体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 将晴天时的污水完全截流到污水厂, 经处理后排放。雨天时将污水和初雨水截流到污水厂进行处理, 当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 超出的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排入水体。现在大多数城市已采用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

2.2.1 直泄式 (直排) 合流制。

按就近地形坡向、水体, 分若干个排水口, 将生活、工业废水、雨水一起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混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

2.2.2 截流式合流制。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一起排向沿河的截流干管, 晴天时全部输入污水处理厂;雨天时当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混合量超过一定数量时, 其超出部分通过溢流井泄入水体。

2.3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基建投资方面, 维护管理方面, 施工方面。以下几种情形可考虑采用合流制, 其他情形则采用分流制。

2.3.1 街坊和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 必须采用

暗管渠排除雨水, 而街道横断面又较窄, 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 可考虑选用合流制。

2.3.2 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

体, 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 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人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2.3.3 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 当水体高水位时, 岸边不受淹没。污水在中途不需要泵汲。

总之, 对于新建城市应首选分流制, 对于已形成合流制的老城市应在完善截流式合流制的同时, 考虑到将来的发展方向, 如将来规划是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 新建地区或新建、改建排水工程应采用分流制。在资金比较短缺的小城市, 也可考虑先建成不完全分流制, 以后逐渐建成完全分流制系统。

3 污水处理厂的规划

3.1 污水处理厂选址的规划原则。

(1) 应与选定的污水处理工艺相适应; (2) 无论采用什么处理工艺, 都应尽量做到少占农田和不占良田; (3) 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 并应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和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 (4) 当处理后的污水或污泥用于农业、工业或市政设施时, 厂址应考虑与用户靠近, 或者便于运输; (5) 厂址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 (6) 要充分利用地形, 应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 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 减少土方工程量; (7) 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有扩建的余地。

3.2 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的分类。

3.2.1 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主要有筛滤法, 沉淀法, 上浮法, 气浮法, 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 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 比如悬浮态的, 溶解态的和胶体态的。主要方法有中和, 混凝, 电解, 气提, 氧化还原, 萃取, 吸附, 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化学方法多用于处理生产污水。

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使污水中呈溶解, 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主要方法为好氧氧化法和厌氧氧化法两类。好氧氧化法通常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产污水, 一般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厌氧氧化法通常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污水与污水厂的剩余污泥, 最近也开发出一些用厌氧法处理污水的工艺。

3.2.2 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 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处理技术是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 主要是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 一般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 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 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即COD, BOD等。去除率可达90%以上, 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一般都要达到二级处理的要求。

三级处理, 主要是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磷和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 砂滤法, 活性炭吸附法, 生物脱氮除磷法, 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深度处理和三级处理不同, 三级处理通常用于二级处理后, 深度处理则以污水回收、再利用为目的, 需在一级或二级后增加处理工艺。

城市排水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城市环境免受污染, 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与正常生活。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 排水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浅谈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的认识 篇2

摘要:本文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城市排水工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盲目扩建城市排水设施的危害性,总结出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指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城市工程性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能源系统,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6类。

排水设施是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之一,是指用于城市排水的管道、沟渠、泵站、污水处理设施和闸门、雨水口、拍门、检测井、沉砂井、格栅井、化粪池、隔油池等附属设施。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城市排水工程及排水设施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原因之一也存在近年各地出现的“城市看海”景象,国内很多城市出现一下雨就汪洋一片的情况,交通大面积瘫痪,甚至有些大城市排水系统落后,暴雨后遭雨水淹灌,饱受内涝之困。针对此类情况,2013年7月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城市编制并报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保证城市排水防涝,暴雨时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城市雨水系统部分,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使整个城市的污水和雨水通畅地排泄出去,处理好污水,达到环境保护及安全的要求。

二、目前我国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

城市排水管网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因为其隐蔽性,许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与此同时,我国早期的城市排水系统是按照原苏联标准建的,国内许多地区的气候与降水量明显与当时的苏联有巨大差异,降水量明显比苏联多,所以管线设计的初衷就存在了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扩张速度加快,很多管线建设没有跟上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由于早期兴建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缺乏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新建排水管线与老旧管线相连接会出现管径不兼容、材质不统一、新旧不搭配等一系列问题,地下管网建设缓慢导致大部分地区排水标准偏低,地下设施的发展严重跟不上地上的建设速度。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相比之下,欧盟规定的设计重现期为1-10年,日本规定是5-10年,美国的规定设为一般地区2-15年,特殊地区10-100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还有59%未达到国家防洪标准,排涝标准不高,每年汛期均有大量城市进水受淹、内涝积水,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就国内城市看,2011年按照香港政府渠务署发布标准,市区排水干渠系统200年一遇,市区支渠系统和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区为50年一遇,乡村排水系统则为10年一遇。

青岛栈桥东侧德国人100多年前设计的排水设施为例,保留下来的泄洪口直至今日还在使用,德国人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当年德国市政当局在青岛西部城区共建了5座泵站,太平路泵站至今仍可手动操作。

青岛德国人设计下水主管线

江西赣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是宋朝留下的,现在还很好的发挥着作用,当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

北京市目前最常用的雨水排水标准设计是一年一遇,有些设计标准甚至达不到一年一遇,一旦降雨超标,路面就会产生积水。北京现有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只能应对小到中雨的降雨规模,加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降雨量加大,势必造成内涝。

从全国城镇人均雨水管道长度来看,2013年我国平均为0.47米,其中20个省市更低于这一指标。而德国2001年人均雨水管道长度已经达到3.80米,是我国目前人均长度的8倍,正是由于城市管网建设发展滞后,住建部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规划出台,各地方政府也由于“城市看海”现象也逐步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实施引起了重视。

三、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认识

1、理性认识现状

从我国城市排水工程的现状来看,存在部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不规范,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建设需求,新老管网的结合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可能会遇到此类问题,而城市排水设施历史遗留问题也将逐步呈现。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现状,由于我国城市排水设施的发展起步较晚,多数城市未形成体系,对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重视也是从这两年许多大城市形成内涝以后,部分城市才逐步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提上日程。

为了治理城市内涝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7月上旬曾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并要求各城市编制并报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由于历史欠账多,此次大规模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将有望带动近万亿元投资。另外政府也加大了对城市管网的投资力度,并提出管网建设“以奖代补”的政策,由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联合下发相关文件。“十二五”期间是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高峰期,以前在管网建设上可能不够重视,力度也不够大,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已将管网建设放在城市排水建设的第一位。

但盲目的扩大和新增排水工程设施也有一定的风险,排水管网建设投资巨大,如果达到地面城市建设的速度,那势必会带来巨额投资,但收益未必可见。因此,逐步推进地下管网的建设,与地面建设协调共建,是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

2、区分对待,合理规划雨水重现期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进行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一直沿用原苏联的体系方法,基于等流时线法,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规划设计,近60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和调整。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范围日益加大,已经逐渐超过了原有规划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影响雨水系统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原有的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具体可以对雨水重现期标准进行分层次设计,对城市重要区域,重点地段加强防护,重点考虑,对城市一般地段,可以适度降低雨水重现期标准,城市地铁、人流通行密集的地下通道等区域需重点考虑,可以适度突破国家标准设计,大胆的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规模与发展状况,对未来保持预见性的同时,考虑极端天气的危害。

3、逐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雨水收集

针对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面临的困难,需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选择合理科学的排水体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软件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排水管道管护,保障排水设施畅通卫生。大城市应逐步推动雨污分流制,合理利用中水及搜集雨水。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钢筋混凝土所占据,严重影响了城市自身的排除、吸纳雨水的功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应多采用透水路面材料,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能力,保持和增加雨水浸入地下,避免过快形成地面雨水聚集,严重缺水城市还应该进行雨水搜集系统的建设,合理利用地表径流雨水。

4、先规划后建设,打持久仗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应先规划后建设,对城市排水设施需要有前瞻性,同时,对建设过程不可盲目求大,需循序渐进的完善。如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排水设施都是在19世纪开始规划建设,建设周期有的达到了100年,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标准较低,只有吸取国际、国内相关经验,结合地域特色,才可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建设,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建设仍需要打持久仗。

四、结语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建设目前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都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此浪潮当中,只有实事求是,认清自身优势劣势,才能对城市的将来负责,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真正的“良心”。

参考文献

[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 毛其智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讲义》,2014.4

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 篇3

关键词: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资源优化 防涝环保

1 开发区给排水工程规划简述

从应用角度看,开发区的给排水工程关系到生产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因此给排水的过程的规划从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一个开发区的产业引入和生活附属设置的建设,即开发区的建设往往依存于其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之所以需要缜密的进行设计和规划就是因为此种目标。对开发区给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主要满足的是为开发区企业供水,并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合理的引流和治理,以此保证企业集中区域的环境不受到污染。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甚至被看做是开发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主体在给排水规划和设计中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引导思路,因此高水平的开发区给水和排水体现是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的。

2 城市开发区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针

2.1 给水系统。城市的发展让水资源越发紧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对于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给水系统涉及到开发区的基础建设问题,更是关系重大。水资源的局限性,需要对其提高利用的效率,即对整个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是开发区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因为开发区往往处在城市拓建的新区域,在未开发的地区当然也就不存在原有条件的限制,因此更应当利用先进的思路和技术对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以满足未来发展和资源优化的需求。

在实际的设计和规划中,,也应当根据开发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如在雨水充沛的时候对其进行适当的储存,实现对水量的调控,以平衡区域内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量。以此缓解开发区日常的用水紧张的情况。同时应合理利用便利的水资源,如开发区邻近水库的应对其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方式非正常的浪费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整个供水系统出现超负荷运转,而导致用水高峰出现缺水的情况。尽量平衡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在开发区建设中应合理的设计水源的形式,如: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适当的区别,利用不同管网对其分别供水,以此降低部分工业用水的处理成本和来源。这样就可以将部分工业中水回流进行二次利用,提高工业聚集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之在给水系统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本着持续发展的长远思路,对开发区的供水系统增加技术性投资,使其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2.2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出并实现集中处理,同时也兼具了防洪和防涝的作用,近期多个城市在集中降水中出现了内涝的情况,从根本上看就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老化而造成的,所以排水系统对开发区的意义甚至高于给水系统。所以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开发区排水问题。这个层面主要是从防涝的角度进行考虑,即对防洪排涝的功能上进行完善和系统化,主要利用自身设施的完善和与周边设置的配合来对较大的降水进行及时的排出,以此防止内涝的出现而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则是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污水是每个城市和开发区域必须应对的问题,因此在开发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尤其是应综合其自身的产业特色而设计污水排出和处理设施,既要保证污水处理的能力满足工业发展的增长也要满足其处理的技术措施,即量、质都要满足开发区的发展需求。并将该环保和在利用的思路融入到设计中,如:生活污水反应器的应用,或者高效生物载体的处理工艺的应用等。

同时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还应注意:①污水的总量进行科学的预估,以此为排水面积、污水管道选择提供直接的一手资料,从而确定管径和坡度设计,为设计及人员正确选择规划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②污水管的设计,在污水管布置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而快速的将污水排出到集中的地点,污水管的直径应根据坡度和污水量来选择;③在排水管网设计的时候应将其与给水管网进行合理的交错,避免二者之间相互干扰,同时还应注意其循环的效果和功能,尤其是开发区对工业用水的分流,在排水管網设计时应重点对其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排水管网形式,以此满足分流、雨水排放、净化的多重需求。

2.3 综合规划与设计思路的实施。在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中,应把握综合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将从整个城市出发,从开发区自身的条件出发,首先将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与城市和周边的设施结合起来,然后在规划和设计时适应自身条件的给排水系统,进而达到设计适应开发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的目的。按照此种思路在设计中应对多种给水、排水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即在规划和设计完成后可以在施工中获得经济性提高,并保证其今后的使用效果。

3 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的具体设计要点

城市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和城市给排水设计相似都要面对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应用效果和效率。也应当和前面的分析相似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

3.1 给水资源平衡与优化。在给水技术中大量的变频设备被应用到了管网中,特别是对水网压力的智能化监控,实现了给水系统的技术性升级。从城市到开发区面临的供水问题主要是变化系数的增加,高峰供水量不断增加,从而相应的需要更大的供水为其进行服务。开发区供水应利用合理的二次供水和储水设备来缓解用水高峰对供水网络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企业用水的稳定供应。另外,根据前面的分析,供水系统必须具备远期发展的规划,为将来的开发区拓展预留必要的空间,如道路管线综合时应预留水管的位置,设计合理的供水水管径和泵站等等。

3.2 雨水排出的重点规划。通过前面的分析,城市排涝的系统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防洪排涝应和城市的立体管网结合起来,特别是地理位置相对低的开发区更应当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适当提高。如对流经的内河进行正确的治理,提高其满溢的标准等级,按照经常性满溢条件来设计。同时将雨水管道的管径适当的增加以减轻排水的压力,提高其排水的速度。

另外,应将合流、分流相互结合起来。在开发区的建设中应采用分流思路,即将降水进行快速分流,分散到多处引流渠道中。但是也不能一味的采用分流规划,也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采用合流以此增加排水的能力。严格的分流方式只有在污水处理场才能实施。

4 结束语

城市开发区规划中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往往会影响其后续的发展,因为工业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和处理。其不仅仅关系到开发区眼前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会影响到城市开发区建设的未来发展。因为水资源的应用与污水处理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瓶颈,开发区也不例外。所以在设计和规划中应本着综合优化的思路,即对给水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保证水源的稳定;排水系统则应将排涝和净化作为设计重点,这样设计的给排水系统才能保证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成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2]胡平.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价值工程,2010,(04).

[3]王博实,杨忠义.浅论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10,(16).

[4]马晓颖,王小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5]方宏.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03).

城市雨水排水工程规划 篇4

1.1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

设计暴雨强度主要由降雨量, 降雨历时, 暴雨强度, 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等因素决定。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降雨过程的多年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找出表示暴雨特征的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和降雨重现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设计暴雨强度, 并以公式表示, 从而作为雨水管渠设计的依据。

暴雨强度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 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以公顷ha或平方千米km2为单位) 。

1.2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是确定雨水管渠断面尺寸的重要依据。雨水管道设计流量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 (L/s) ;

ψ一径流系数, 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 (ha) ;

q——设计暴雨强度 (L/ (s·ha) ) 。

因此, 要设计管道流量必须确定径流系数的值, 也要明确设计重现期和集水时间。

1.2.1 径流系数的确定。

径流系数ψ是指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其值常小于1。径流系数的值因汇水面积的地面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的不同而异。由于影响因素很多, 要精确地求定其值是很困难地。目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 径流系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ψ, 如表1所示。

由不同种类地面组成的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吵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i——汇水面积上的各类地面的面积 (ha) ;

F——全部汇水面积 (ha) ;

Ψ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此外, 不同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也是不同的, 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为0.5~0.8, 而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稍低, 一般为0.4~0.6。1.2.2设计重现期的确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 应根据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用0.5~3年, 对于重要干道, 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 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损失的地区, 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 一般选用2~5年,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1.2.3集水时间的确定。集水时间t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两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t=t1+m·t2。m即为折减系数, 管道采用2, 明渠采用1.2, 陡坡地区管道采用1.2~2。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第1个雨水口的时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规定, 地面集水时间视距离长短和地形坡度及地面覆盖情况而定, 一般采用5~15min。管内雨水流行时间可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L——各管段的长度 (m) ;

υ——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 (m/s) 。

1.3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1.3.1 设计充满度。

在设计流量下, 雨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 (或水深比) 。当h/D=1时, 称为满流;h/D<1时, 称为不满流。雨水中主要含有泥沙等无机物质, 不同于污水的性质, 加以暴雨径流量大, 而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 故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 即h/D=1。明渠则应设等于或大于0.20m的超高, 街道边沟设等于或大于0.03m的超高。1.3.2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时,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 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时, 最小坡度为0.01。1.3.3管道埋深。管道埋深有两层含义:一是覆土厚度, 即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二是埋设深度, 即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离。雨水管道最小覆土厚度, 一般应满足以下两点:一是防止管道内雨水冰冻和因土壤冻胀而损坏管道, 在冰冻深度<0.6m的地区可采用无覆土的地面式暗沟;二是防止管壁因地面荷载而受到破坏;车行道下雨水管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 非车行道下的雨水管道若能满足管道衔接的要求以及无动荷载的影响, 其最小覆土厚度值也可适当减小。雨水管道埋深需要参考给水管道埋深, 由给水管管顶覆土、给水管管径及其净距确定。雨水管尽量减少埋深以免污水管埋深过深。雨水管道最大埋深和最小埋深与污水管道规定相同。

1.4 雨水管道的设计步骤如下:

1.4.1 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1.4.2划分设计管段;1.4.3划分并计算各管段的汇水面积;1.4.4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值;1.4.5确定设计重现期和地面集水时间;1.4.6换算单位面积的径流量;1.4.7通过水力计算, 得出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管径, 坡度, 流速, 管底标高和管道埋深。

2 雨水管网的布置

2.1 雨水管网的布置原则如下。

2.1.1 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由于雨水泵站的投资很大, 且雨水泵站在一年中运转时间短, 利用率低, 所以应尽可能靠重力流, 除非在一些地势平坦, 区域较大或受潮汐影响的城市需要设置, 才可考虑, 但也要使经过泵站排泄的雨。2.1.2充分利用地形, 就近排入水体。一般先根据地形划分排水区域, 再进行管线布置, 多采用正交式布置, 并力求使雨水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环境水体。2.1.3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渠。尽量利用道路两侧边沟排除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应平行遣路敷设, 不宜设在交通量大的车行道下, 最好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地带下, 遗路纵坡以0.3%~6%为宜。2.1.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排水管道布置应充分考虑城市竖向规划的要求, 以便能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就近排出雨水, 对竖向规划中确定的填方和挖方地区, 雨水管道的布置必须考虑以后地形的变化,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1.5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在城市市区或工厂内, 由于建筑密度较高, 交通量较大, 雨水管道一般应采用暗管。在城市郊区, 当建筑密度较低, 交通量较小的地方, 可考虑采用明渠, 以节省工程费用, 降低造价。在每条雨水干管的起端, 应尽可能采用道路边沟排除路面雨水, 这样通常可以减少暗管约100~150m长度, 对降低整个雨水管道工程的造价很有意义。2.1.6合理布置雨水口, 应使雨水不致漫过路口而影响交通, 因此一般应设置在街道交叉路口的汇水点和低洼处, 不宜设在对人出行造成不便的地方以及道路两旁。

2.2 雨水管道的布置。

雨水管道的布置一般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 多采用正交式布置。根据雨水出口布置的不同, 雨水管道也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布置形式。

集中出水口式雨水管布置。不宜采用过多的出水口, 这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的管道布置形式。

2.3 特殊地形的雨水管网布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全国各地修建的公路、铁路立交工程逐日增多, 对于这种特殊地形的雨水排除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 要尽量缩小汇水面积, 以减少设计流量;

2.3.2注意地下水的排除;2.3.3排水设计标准高于一般道路;2.3.4雨水口布设的位置要便于拦截径流;2.3.5管道布置及断面选择;2.3.6对于立交地道工程, 当最低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 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摘要:雨水按其来源可分为屋面雨水和地表径流雨水, 相应的雨水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 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道系统, 街坊和街道雨水管道系统, 排洪沟和出水口等。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式的地面径流, 防止城市居住区与工业企业受淹, 以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论文 篇5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能够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城市化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城市化建设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过程中,需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到建设施工过程中去,这样就要求相关设计单位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时,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三个层面对设计规划工作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使市政给排水能够充分的对水资源进行利用,以达到将节能环保理念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效果,使城市化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不仅能够影响城市环境的质量,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社会发展迅速,但是在各方面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是一牺牲环境换来的,因此使得现在的自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提出将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目标,另外,只有在有机的处理好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中,必须将合理利用水资源问题考虑到其中,进而建设美好的城市。

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作状态能够直接的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如今,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转状态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和绿色文明城市的建设等,因此如果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做得不合理,理想中的城市建设将很难实现。可见,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引起相关设计单位的重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 设计工作缺乏科学依据

要想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先准确预测水量、保持水平衡。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根据这项工程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在获取相关数据时,仍以回归外推历史综合水文数据法为主,而这种调查方式所获得的数据精准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另外,相关部门及人员并没有定期监测水质量及用水器具,新技术的应用率不高,水信息综合分析不到位,这些都导致设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2.2 排水方式不合理

当前,我国各城市内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雨污同流得问题,这类问题在城市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尤为突出,截流井的广泛应用和施工环节的疏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雨污混排的现象更为严重,这样不仅增加市政在水资源治理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对城市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现仍有些地区在沿用传统的合流治排水的方式,这种给排水方式比较落后,对雨水资源和城市径流面积的重视度不够,然而暴雨径流的发生往往是随机的,再加上突发性的排水,很容易引起当地水体生态系统被污染。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应相应的结合当地的地质特征、降雨量和水文各项条件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使设计的给排水工程具有科学合理的排水方式。

2.3 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使得园林景观的用水量巨增,然而相关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目前的景观用水量的布置上面,而忽略了长期生态环境维护,因在大量景观水的引入下,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会加速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有些地区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当,仅是用水冲污,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源上控制污水,反而使得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2.4 传统专业与当前实际不符

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外界干扰因素过多,无形之中就加大了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下,许多给排水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呈现许多不足之处,如专业知识结构陈旧和实用性较差等问题,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很难适应当前多变的市政建设环境,达不到给排水市场的需求,发挥不出实际作用。如何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

3.1 对给水系统进行设计

在现阶段城市供水系统的需求下,变频供水设备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方式,这种供水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很适合将其应用到中观层。另外,供水系统在用水高峰时期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供水量很难瞬间达到高峰用水时的量,使得用水系数波动很大。因此为了适应用水需求量的变化,需要对现有水厂的规模进行扩建,同时提高水塔的高度,使水厂储存更多的水资源,保证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量。通过重新改造水厂增大储水量,能够有效地对水系数进行及时的控制,达到提高水利用率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过程中,需以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近期远期计划相融合的目的为出发点。

3.2 对雨水系统进行设计

各地域的气候条件具有差异性,例如,部分城市雨季较长、降水量相对较多,水库的积水量增涨速度较快。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市政给排水工程时,将降水量纳入研究范围,将雨水系统设计、防洪排涝工作及城市竖向规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解决城市的积水及蓄水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地区在设计河流水坝时,往往以五年一遇不满溢为标准,如果发生洪灾,那么洪峰的相遇处,势必会压力增强,地下输水管道极易出现渗漏水现象。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输水管道时,必须要切实考虑到压力因素,切实控制压力流,优化水管的输水效果。

3.3 合流制与分流制

结合实践情况来看,分流制在新城区的应用效果最佳,而合流制则更适用于老城区,但是分流制与合流制却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合流制是指在给排水系统中建立连接通道,以此来贯通两个给排水系统;在处理污水时,如果使用的是分流制,那么需要从化粪池出口处进行引流,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施工技术水平及团队精神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雨季到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利用截流式合流制来处理污水,该合流制方法在中小城市的应用效果较佳。另外,设计人员要能够严格遵循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污水控制&”,而要能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污水处理厂可以将部分污染性较小的污水排放到江河中,通过江河的自净功能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从源头上处理好污水的相关问题。结束语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浅析 篇6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市政给排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建设过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要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思路进行整理。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

前言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并且给排水工程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为了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水量和水压,我国已经设置相关部门对城市的给排水工程做统一规划。但是,由于城市市政给排水是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复杂工程,只是简单的规划和部署远远不能够做好城市的给排水工作,城市给排水建设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正视在过去城市发展中给排水规划和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找到规划思路,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市政给排水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市政给排水面临的问题

1.城市给排水技术水平问题

在进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有限导致在施工中不能够按照预期的工程质量进行建设,这给后期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带来相当大的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给排水工程的数量激增,在城市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质量和数量均有不足。由于市政建设对于给排水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在招聘过程中往往忽视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一味地填充人数,导致施工质量不高。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一大部分人员不能够真正掌握设计的宗旨和城市发展的规划,使得在建设初期就出现了许多错误意识,而给后续的市政建设带来隐患。

2.城市市政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项施工程序都有着明确的操作规范。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缺乏一些必要的素质和意识,导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忽视了具体的规范要求,从而引起施工安全隐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一些施工工地管理人员不会出现在施工现场,不会对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缺乏经验、知识和技术会造成不规范、错误的操作,且无人纠正。(2)监管机构不到位。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监督机构往往不能够发挥其监督作用,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施工单位进行科学监督,从而造成安全隐患。(3)施工时没有做到全盘规划。例如,有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铺设管道。如果缺少详细周密的统筹规划会导致管道铺设的深浅不合适、线路不合理等现象。而在北方城市如果不考虑天气的影响,往往会造成管道冻裂现象,使整个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3.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问题

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不是单独进行的。作为市政工程的一部分,在规划过程中,势必会与其他专业相互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排水管道一般为设置在道路下的重力流管道,其管径的确定不仅与流量有关还与坡度有关。在城市规划中如果没有详细的道路标高,很难准确地计算管道坡高,这都需要与城市规划进行协调。

二、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思路

1.提高给排水技术水平

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施工图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整个工程的设计和资金投入审核工作。要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引进人才时必须严把质量关,同时定期设置专业的技术培训班,培训一些施工人员。同时,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例如,城市给排水管道施工时多采用开槽的方法来铺设预制成品管,这是当前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需要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切实分析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同时,施工单位要不断地完善工程的安全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对给排水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配备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时刻注意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力争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3.加强沟通,协调城市的各个规划

为了充分协调城市给排水规划与城市其他的规划,就必须要加强不同规划方案之间的沟通。因此,首先就需要采用系统分析法对整个城市的各项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所谓系统分析法就是针对系统的各个要素和系统外部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分别研究和解释各个系统元素的基础上,找到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方式,优化和协调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整体系统达到最优状态。市政工程就是这样一个要采用系统分析法进行科学规划的系统,而城市市政给排水和其他市政工程则是不同元素。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只有利用系统分析法协调给排水工程和其他市政工程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达到最优状态。同时,还需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整个工程的规划,而不能只是把眼光滞留在当前。要及时根据系统的发展模式,来适时适度调整规划方法和规划理念,从而不断地完善城市这一系统工程,为城市的发展增添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是一项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规划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过程中,面临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安全以及城市规划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总之,只有首先具备了长远规划的理念,才能从该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地考虑问题,并且及时地调整规划方法,协调好城市各个规划,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促进城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东安.小城镇的给排水规划[J].城市规划,1983(06).

[2]周影烈.基于“反规划”理论的排水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6(02).

[3]韩冬.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规划的分析 篇7

1 城市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中的重要性分析

(1) 为解决城市供水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水体污染的加重, 部分城市的供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加之现代城市用水需求的变化发展, 它们对于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要求和服务方式要求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城市给排水工程进行规划, 可逐步消除城市供水与供水需求间的矛盾, 保障各供水用户的供水质量, 提升供水速度和效率, 并拓展个性化的供水业务服务。 (2) 保障城市人口的用水质量, 并为其它相关基建项目提供服务和保障。如今, 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的生活污水排放结构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更多具有危害性、污染性的水被排放到市政管道当中, 企业工业污水以及自然条件下造成的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对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一些居民, 甚至已经对城市供水产生了严重的恐惧、恐慌心理。因此, 为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保障用水安全、保障居民的的人身健康, 必须对城市水的给水排水进行有效规划, 提升水的质量, 保证水的无污染。通过合理的水处理系统设计和供水管道的规划处理, 加强城市居民的健康用水、合理用水。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水的主角, 因此, 它也为其它相关的工程和业务提供服务和保障, 例如道路排水工程、企业供水、工业生产用水与排水等等, 在城市基建工程当中, 给排水工程占据了重要的辅助地位。 (3) 执行城市污水排水、雨水处理与排水等工作。规划城市给排水工程就是对城市水调节和供应系统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处理布设, 保障污水、雨水的顺利进入处理通道, 避免对整体供水环境造成危害。

2 当前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缺少对给排水流域的规划。城市都是来源于自然水体, 上游的水体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极为重要。在以往的城市给排水规划当中, 工作人员只单单对城市部分的工程规划引起了重视, 而未对上游供水流域的规划加以管理, 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供水负担、上游水域破坏、污染、流量减少等问题, 甚至是连续性的水域损坏。比如:几个互为上游、下游的城市, 上游城市的污水排放对下游城市的饮水质量很可能造成污染。如果上游只顾及本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而不关注下游城市的死活, 势必会影响着整个区域的水环境。这正是由于给排水工程规划缺少了对于水域环境的规划而造成的问题, 波及到了本身, 甚至更为广泛的区域的供水。 (2) 工程规划缺乏前瞻性。城市的变迁对改变城市的供水格局, 改变城市的给排水服务需求结构, 但很多城市在进行给排水工程规划的时候, 只考虑到了当前的规划是否适用于当下的给排水需求, 而没有对未来城市发展背景下的给排水供水格局变化加以重视, 从而使得城市很难适应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或不可预见的问题, 规划所具有的延续性和应变性较差, 长期操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 在某个城市给排水规划当中, 在城市东南角设置了流量较大的给排水运行参数, 所使用的管道规格、供水压也都比其它地区大, 这是由于该城市东南角为工业聚集地, 给排水需求比较紧张、需求量大, 但在未来10年当中, 这些工业企业将被迁移至远离城市的位置, 这一片将被规划呈新的CBD中心, 这样的给排水工程规划势必会导致未来CBD中心出现严重的水量消耗问题。 (3) 与其它基建工程形成矛盾。一些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规划时由于没有和其它关联的基建工程形成统一, 导致工程施工与使用之间相互干扰。给排水工程与其它基建工程之间形成矛盾, 不仅对给排水工程本身造成了影响, 也对其它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了损害, 后续, 则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重建、改建。

3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策略研究

(1) 提升规划调整的灵活性、前瞻性。针对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背离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来解决。在规划的时候, 将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结合系统整体的发展方向, 针对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规划。目前, 我国城市规模逐渐增大, 城市网络化以日益明显, 城市再也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 而是整个城市网络中的一个单元, 因此, 城市给水排水规划应该根据这个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向, 结和其宏观发展背景, 一旦发觉这个整体系统有所变化, 其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 (2) 加强对于系统的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的时候, 不仅要考虑工程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质量、效益, 还需要结合整个城市体系、城市基建工程网络等各方面的需要, 进行统筹规划, 加强对上下游水域的规划管理力度, 避免对上下游供给水域造成损害, 影响其它城市的供水质量。 (3) 追求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追求质量和效益,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当中, 还应当将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作为规划目标之一, 不为经济发展损害环境效益。给排水工程规划当中有一部分是不可逆的工程建设, 且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也是无法避免的, 此时就应当使用其他措施对环境损坏进行弥补。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又必须把握好中国的国情、城市的市情, 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的行动中去, 所提出的一切观点、措施、目标和替代方案等, 都要充分考虑其可达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规划资料都应当历经策划人员的实际调研考察, 评价规划资料的准确性, 实施弹性空间规划设计, 避免对某一区域进行定性, 从而使给排水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4 结束语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规划操作时, 要注重保全工程多方面的效益, 实现工程及其建设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 为城市建设提供最坚实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东.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规划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5) :102-103.

浅析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篇8

1 城市排水规划原则

1.1 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各类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综合排除和处理,目前城市规划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尤其要注意和预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城市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满足城市高质量、高保证率排水的需要,支持城市的发展。

1.2 污水管网设计水量与污水厂处理能力匹配

根据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城市部分路段的排水管道距离污水处理厂主管道较远,下雨时部分的合流管道流量较大,致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大,财政投资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编制新的城市规划,排水规划时,在新改造的路段应实行雨污分流,使污水管网水量与污水厂处理能力相匹配。

1.3 排水系统应当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全面规划方案,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并根据排水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等因素对近期工程做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同时,对城市水系统的分析必须强调给水、排水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单独从某一环节着手并进行简单的串联叠加是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系统结果的。因此,排水规划应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从整体出发全面考察研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环利用率。

2 城市排水规划设计

2.1 排水管网设计

城市排水管沟一般均依托道路布设,道路定线对市区排水组织、排水管沟的埋深、排水的重力流或提升有重大影响,道路高程的确定对两侧地块的排水也有很大影响,为保证地表径流的排除,设计时道路雨水口高程应低于两侧地坪20 cm以上。并注意新设计的排水管道现在尽量不放在机动车道上,应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上,以免检修影响交通运行。

另外,排水管网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水流具有不可逆性,管道之间难以互相调节,一旦形成后难以更新改造,因此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程序。同时,市政道路下的市政管线除了排水管线外,还有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其他管线。在设计排水管道时必须考虑与其他专业管线、排水管道之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有足够的净距,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避免出现雨污水管道彼此冲突或与其他管线相冲突的现象。另外,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下游管道流速不低于上游管道流速,以免产生淤积而增加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量。

2.2 雨水径流设计

2.2.1 路面排水设计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径流系数增大,汇流速度增加,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引发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道路排水设计中可以设计下凹式绿地的蓄渗,达到雨水集蓄利用、雨水回灌补充地下水的目的。下凹式绿地的结构为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这样设置可使道路、建筑物等铺张区上的雨水径流首先流入绿地,通过在绿地植被与土壤之间增设贮水层、透水层等方法来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流量,然后绿地蓄满水后雨水再流入雨水口。增加了城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雨水干管的管径,降低暴雨期间城市的防洪压力。

2.2.2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在多雨城区或地表水较丰富的城区,路面入渗水向路基土迁移过程中,将会降低路基土的回弹模量,改变路面结构层层间结合状况,导致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和基层底基层拉应力增加,加速路基路面的损坏。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中央分隔带排水规划设计。中央分隔带排水是将降落在或流向中央分隔带内的水分有效的汇集并迅速排除路面的方案。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造成横向排水管标高误差或产生淤塞,大量水流向最低处,而最低处的横向排水管由于设计时包裹无纺土工布或产生淤塞,使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下游中央分隔带积水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可通过两方面进行规划设计:1)可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层下设置起隔水、防水作用的土工布,将由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有效地拦截在该排水层内。防止路基内地下毛细水的上升,使路面结构保持干燥。排水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2)将中央分隔带汇水直接排入入孔,在每个入孔处预设管径能满足流量要求的横向排水管。在横向排水管埋设位置设计小窨井以便于清理,保证横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另外,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可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积水,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

2.3 污水规划设计

首先,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农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要求,并将调查结果反映到排水专业规划中。在进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要结合污水回收利用的需要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预留污水深度处理的发展用地,使污水排除和处理系统的总投资之和最小。其次,在城市污水排放控制规划中,对点源污染重点控制的同时,必须也对城市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因此,在污水处理规划中城市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水排放采用优质杂排水和粪便污水分流。城区收集优质杂排水和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经过处理达标后回用于人工湖蒸发损失、人工湖渗漏损失、洗车及道路绿化浇洒用水等。剩余污水通常采用热泵方式加以利用。注意,由于受生化池水质的限制,其不适宜直接进入热泵机组或者换热器设备,利用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处理需要一定的占地且容易产生臭气,因此应采用抛管换热器的方式对污水冷热能加以间接利用。最后,对于污水厂尾水去路,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尾水可以就近向内河排放作为景观用水。

3 结语

排水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分支,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完善。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排水规划中一些重要指标的选取既要慎重,也要看得高远一些。排水规划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与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与城市路面建设相结合及与城市污水排放控制相结合,增加排水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建设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新型排水体系。

摘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排水规划原则为导向,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探讨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以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范利峥.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7-58.

[2]胡平.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价值工程,2010(4):32-33.

[3]李光鹏.实施城市排水管道规划设计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7-28.

[4]黄翠柳.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0(8):76-77.

[5]张辰,陈嫣.更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排水设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0(2):45-46.

浅谈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与管理 篇9

1 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是以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为前提, 并与其他工程规划建设密切配合。要从总体出发估算出排水区域内主干管和干管的污水量, 从而确定出大致的管径、泵站规模、污水处理厂规模, 并考虑城市污水再利用的可能性。但是管道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的使用期限要长达四五十年以上, 改造一次所涉及的面积很广、投资很大、施工难度很大, 如果严格以总体规划的年限、污水量标准、居住人口密度、土地服务范围等为依据, 有时候很难适应城市的发展的需要, 因此, 排水系统规划时应比城市总体规划年限更长, 排水量的规划应从多方面预测, 使排水系统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 以减少排水系统随时间的推移, 因过流量能力不足而重建。

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要与临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相协调。一个区域的污水系统, 可能影响临近区域, 特别是影响下游区域的环境质量, 故在确定规划区域处理水平的处置方案时, 必须在较大区域内综合考虑。

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 满足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既要按近期设计, 又要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 分期实施。尽量就地取材, 降低施工难度, 减少工程总投资。另外, 应针对现有排水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利用现有管渠的基础上, 提出经济、合理的分期改造方案。

2 排水体制选择

选择合理的排水体制是排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形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我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建设年代不同, 一般老城区基本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即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 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截流井。有些路段还采用明沟和暗渠, 每当暴雨来临时路面积存大量雨水, 影响交通。特别是许多大型工矿企业, 内部排水管网都是合流制, 其排出口只有一个, 故很难确定应该将其排入雨水系统还是污水系统。新建的街道一般都采用分流制, 即雨水排入邻近河渠, 污水则送入污水处理厂。

结合十多年的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采用混合制的排水体制比较好, 即城市新建道路、改造道路、城市新区及有条件改造的地方采用分流制, 循序渐进, 逐步改造当前的雨污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为完全分流制系统。雨污分流工程主要是将城区内居民区、城中村、企事业单位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管道进行分离, 修建雨水、污水分流管道, 雨水排入市区河道, 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然后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 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 可有效地缓解城市用水的紧张局面, 实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老城区宜采用截留合流制排水系统, 即保留现状合流管, 在其下游敷设截留干管, 截留合流管内污水, 并视城市的发展状况, 逐步完善现状管网为分流制。

3 排水管网设计与实施

排水管网系统由于受到城市地形地貌、受纳水体以及终端出路的影响, 多数情况下无法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需要分解成多个系统。雨水系统一般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地形变化的特点, 尽量以重力流的形式就近排入受纳水体;污水系统一般情况下应尽量较少分区划分, 集中形成一个系统为宜, 因为污水系统的终端设施是污水处理厂, 从经济角度说, 集中建设一座大型污水厂效果好, 不仅可以节约投资, 节约土地, 并且便于管理, 降低运行成本。为了使排水管网系统规划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排水系统的划分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应根据本专业的具体特点, 因地制宜, 进行更为切合实际的排水系统划分, 并考虑将来的发展, 不应过分受规划分区的影响。

排水管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 水流具有不可逆性, 管道之间难以互相调节, 因此管网实施过程中应该科学安排。由于排水管网大部分敷设在城市道路的下面, 所以一旦形成以后, 要更新改造就比较困难。因此, 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 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程序, 尽量减少数年后排水系统因过流量不足而需重新修建, 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 管理与对策

排水系统竣工验收后, 管理单位应经常对其进行管理、养护和检修, 以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充分发挥其功能。

(1) 对多年未曾进行全面清通的管道, 要进行一次全面清通, 以解决现时雨季的排涝积水问题。

(2) 加强集中管理。相关部门对新建项目的审批应严格把关, 同时, 要做好城市防洪排渍、污水处理、排水管道的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并尽快开展排水普查, 建立全市详尽的排水档案, 准确掌握城市排水设施服务范围、排水户的分布、排水量及排水水质的情况, 为城区排水改造提供基础资料。

谈城市排水体制现状与管理规划 篇10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与分流制两种:

分流制排水系统就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管道排出的排水系统。称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系统叫污水排放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汇集在一条管道内排出、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所以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减轻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但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资, 购买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来解决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部份城市中, 尤其是老城区排水管线修建较早, 很多排水管线发生了质量问题, 况且早期的排水管线管径较小, 排水能力有限, 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城市排水的需求。所以, 更新改造排水系统是未来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程。近年来各城市其它管线的修建也逐渐增多, 国家也非常重视城市的排水, 也在不断的加大投资, 来改善各城市的排水建设, 大部分城市的地下管网纵横交错, 如电力、通讯、天然气、热网等诸多地下管网工程。由于埋深程度和走向的不同、加上管线与管线之间的距离很近, 这就给排水施工带来不便, 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 程序复杂。大部分城市对地下工程没有统一的规划, 而且管线修建的时间不同, 以形成事实, 所以更新改造排水系统还需要相关部门调查研究, 统一规划, 逐渐完成, 这就需要很长时间和投入大量资金。

3 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

城市中的污雨水管道建成并投入使用后, 就要加强对它的维修养护与管理。如果管理上不去, 那么, 排水设施将会受到破坏, 比如, 排水井盖检查井丢失、损坏, 而且一些个人和小型企业没有经过任何相关部门的批准, 私自将自家的排水管接到城

市排水的主管线上, 不但造成管道的堵塞, 发生跑、冒、漏现象。给居民的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 并给维修养护人员增加了劳动强度, 对排水管线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这就会增加维修养护的难度。使质量无法保证, 对于建成后的排水管网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力度, 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散发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并派专人走访各企业、工厂、小区, 进行上门宣传、讲解, 让他们知道城市排水的重要性, 如果私接乱排, 会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不但会影响到国家利益, 个人利益, 甚至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也会影响城市的环境, 及时发放管理条例, 让每个人都重视起来并让他们也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派专人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成效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排水系统已经建成了污雨水分流, 而管理措施跟不上, 不但对排水系统造成影响, 还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影响周围环境。所以, 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定要严格管理, 不容忽视。

4 城市排水系统的长远规划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一项长期的, 艰巨的工作任务, 它需要国家和各城市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专业技术部门进行细致研究, 考察并结合城市的现状仔细分析, 逐项落实根据城市的排水能力, 排水量。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既要解决排放问题, 又要保护城市环境不受到污染。旧城区改造和新建的城区排水系统要采用分流制。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 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占城市用水总量的比例来确定。同时, 对污水和雨水的处理和二次利用也非常重要。根据城市的排水量建立具备处理能力达标的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将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排水系统规划到城市排水系统。

5 结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排水体制的管理与规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它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和污染控制工作。以上问题解决有助于加快城市排水的建设与发展, 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小利.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管理探讨[J].民营科技, 2011 (1) .[1]张小利.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管理探讨[J].民营科技, 2011 (1) .

[2]黄建国.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检查技术与应用, 2004 (4) .[2]黄建国.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检查技术与应用, 2004 (4) .

[3]高原.对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5) .[3]高原.对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5) .

[4]许东来.自行走地下管道掘进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2009 (1) .[4]许东来.自行走地下管道掘进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2009 (1) .

上一篇:数据库原理MOOC下一篇: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