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和谐文化

2024-06-30

创新型和谐文化(精选十篇)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1

“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文化, 关键是它具有被传递性, 即通过教育传递, 人们才能了解其中的意义、观念、技术, 才表现出群体性, 才能作为文化而存在, 才能对人类产生影响, 文化正是通过教育得以保存和不断传递的。“文化”可以理解为有三个层面, 即为表层的物质方面的、深层的精神心理方面的和人们为了达到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手段、方法的中间层面。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的生活对下一代获得生存能力的要求, 对人类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的观念和活动形态。现代学校课程文化, 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 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

体育课程, 是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石和指针, 它与与其他学科相比, 是以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实践活动为其主要特征的。体育课程文化是以人类身体的活动为基本形式, 在具有规则性、组织性、竞争性、娱乐性、挑战性的运动过程中创造的, 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是关于人类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课程的含义不仅包括运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发展的内容, 还包括运用体育手段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及精神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培养与发展。

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 确立课程文化的主体性, 是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是实现体育课程现代化的必需. 当然, 体育课程又来源于文化, 它的核心是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师生的行为方式、教与学的行为方式。

二、为什么要构建体育课程文化

众所周知, 体育课程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文化的核心, 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活动都是围绕着体育课程文化来展开的。在课程文化的研究中, 体育课程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是关键部分, 但也是薄弱环节。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以掌握知识为中心, 认知性活动完全占领了课堂, 养成完美人格所必需的实践和心理活动完全被排斥在课堂以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的主宰, 学生是被动的受体,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相隔绝, 缺少交流的关系, 这种教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要实现造就新型公民这一根本目标, 就必须重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程文化的广泛支持, 体育课程需要大量的体育课程文化资源, 但具体实施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看学校和教师的开发程度。体育课程文化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这就需要对体育课程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体育课程文化的构建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可以超越狭隘的单纯体育课程内容, 让其更富有价值, 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有意义, 使其在锻炼中感悟体育课程文化知识的快乐; (2)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解决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同时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 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念, 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三、构建体育课程文化的思路

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文化育人, 让课程知识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并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 以激活受教育者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建设体育课程应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课程组织等方面, 加强科学设计, 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独特的文化品质和文化价值。要构建新型、和谐体育课程文化, 就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 对构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各要素进行构建。注意趣味性、教育性、可行性等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构建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要构建新型、和谐的体育课程文化, 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指导思想。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运动文化的特性和社会的要求选择传承和创造运动文化。二是确立课程, 目标围绕运动和健康两条主线, 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定具体课程目标。三是优化课程内容, 选择课程内容应从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学生需要等三个方面。四是构建课程组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基础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以更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习需要。

四、构建新型、和谐的体育课程文化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所以说重构体育课堂教学文化,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第一个方面。首先,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其次,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充满感情色彩的关系。

2.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软环境的一个部分, 这里所说的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指对教材的进一步“教材化”, 使其更贴近具体的学生,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时, 第一, 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 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三, 要考虑到客观教学条件。

3.构建师生互动、对话的平台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交往、互动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首先, 要求体育教师实现自己的角色转变, 变自己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伴奏者。其次, 体育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具有和教师进行交往、配合教学的能力。再次, 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 并积极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课程资源配合教学,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去解决课堂的一些问题, 主动地去掌握知识与技能。

4.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校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认为,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主要是技能学习和身体练习, 很难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我们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学生学习的惟一与全部方式, 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有机整合各种学习方式,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5.构建文化主体性的体育课程

传统的体育课程理念把课程看作为学生身体和心理机械设定的教学内容活教材, 不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体验, 把课程仅仅看作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将课程本身视为文化, 是赋予课程一种文化主体地位, 使其具有自律性的、内在性的、独特性的文化属性与品质。当代体育课程逐渐意识到课程的文化主体地位, 赋予课程更多的能动性, 注重课程文化的整体构建, 而不仅仅将课程视为文化与知识传承的工具, 这说明“文化传递事实上也是一种文化涵化, 即系统的重组, 这种选择与重组, 既包括原有文化要素的选择组合, 同时又包涵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发生不同性质的变化”。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2

中共姜堰市娄庄镇委员会 姜堰市娄庄镇人民政府

我镇地处姜堰市东北角,东与南通海安毗邻,北与盐城东台接壤,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9万亩,总人口5.2万人,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今年来,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创建为主题,以法制宣传教育为载体,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探索整合本镇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途径,形成了集“法制一条街、法治公园、法制广场、法制文艺创作”于一体的法治建设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高起点、有个性、重实效的法制文化建设新路。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有了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显著提升,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连续多年被省、泰州市表彰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再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仙剑单位”。

一、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法治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法制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

二是认真制定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效率。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监督,年终有考核。

三是实行目标管理,镇、村、企业、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制,并结合个单位、部门的实际,研究制定法治文化建设的目 标和措施,切实抓好过程控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四是创建经费到位,镇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方案时,就将法制文化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镇财政对此项工作所需经费全额拨款,确保有序有效推进。

二、创新体制,法治文化的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镇始终树立抓好法制促发展,抓法治增幸福的理念,坚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依法治镇、建设法治娄庄的重要抓手,列入文化强镇战略大局,加强体制创新,不断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是高标准建成法制一条街,我镇将集镇较为集中、人口流动多的人民路和育才路两条主要街道列为法制宣传一条街,先后投入资金5.5万元在两条街道的绿圃内设立永久性的宣传标语,对悬挂的罗马标语定期更换内容,创建办公室还动员沿街有条件的商铺和单位设置了LED电子显示屏,在宣传自身的同时,适时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商业气息和法制宣传有机结合,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是借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经验,精心打造法治公园和法治广场,小城镇建设是我镇的一大亮点,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由分管领导和创建办的同志先去先进单位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了建设法治公园和法治广场的实施方案,并经镇党委、联席会讨论通过后加以实施,投资近5万元建成了颇具特色的法治公园和法治广场,通过法治历史人物、法治格言、法治警句、法治典故、法治碑林、法治雕塑等法治元素,打造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内容丰富的法 治宣传阵地,让群众在漫步公园休闲娱乐的同时,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进一步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是注重法治文化改造。镇成立了 由宣传、文化、司法、老年协会、妇联、团委等部门组成的法制艺术团,创作并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短小精悍、寓教于乐的法制文艺节目,在全镇进行巡回演出,激发人民群众的学法和用法热情,法制文艺演出受到了广大人们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流动的法制课堂”。小品《学法路上》在姜堰市调演时荣获一等奖。

四是筹办法治文化研发中心。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提高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镇政府积极筹集组建法治文化研发中心。目前已聘请了4名具有一定写作功底的作家,2名兼职摄影爱好者和5名民间艺人,专门从事法治文艺作品的研究创作,组织开展各种法治文艺系列活动和法制文艺演出。目前已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20余件。

三、创新形式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推进法治文化和其他文化的有机融合。以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为法治素质教育的龙头,开展了党委中心组定期紧系法制讲座,“专业法制宣传月”等活动,着力建设以“法治、民本、廉政、阳光”为核心的机关法治文化,实现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的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创新校园载体,增强校园普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推进“法律进企业”活动的开展。将镇 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作为普法重点,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懂法和用法意识,使依法治企、诚信双赢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大力推进“法律进村入户”工程,各村均建立法制宣传专栏、普法阅览室、村民法制学校,完善了村两委会成员、村民党员代表学法制度,各村民小组配备了法制宣传联络员,各农户明确了法律明白人,形成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全面覆盖。目前,全镇17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民主法制示范村”,其中省级5个,市级3个,县级9个。

创新文化养老,促进矿区和谐 篇3

关键词:退休工人;文化养老;矿区和谐

高水平的矿区文化是维护矿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可以激励在职员工努力工作,也可以丰富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对于退休后的广大离退休员工来说,文化生活对于他们仍旧很重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离退退休员工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同时还可以丰富整个矿区的文化生活。这些离退退休职工为我国的石油事业贡献出了他们的青春,现在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提升他们幸福感,同时也将对构建和谐的油田生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先进的文化养老理念

在矿区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上,要坚持推行“文化矿区,和谐矿区”的文化养老理念。如何改变现有的矿区离退休员工匮乏的业余文化生活,首先就应该从改变矿区文化理念入手,使先进的文化养老理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执行。而文化养老理念能否先进关键在于如何创新,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更为独特的视角、更为新颖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具体的情况就是不局限于仅有的养老模式,与时俱进,坚持有效的推进矿区离退休职工养老的文化建设与和谐建设[1]。

二、多样文化养老对矿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建立文化矿区、和谐矿区也是当今矿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由之路。退休职工的文化养老建设也是整个矿区文化建设、和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矿区的建设发展水平,也能展现退休职工养老过程中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多样化的文化养老活动可以丰富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提高离退休后的生活品味,通过某些活动的的组织参与可以加强老员工之间、新旧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退休职工在晚年生活上的孤寂,也能为年轻员工传授一些经验以及正能量,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对于矿区的安全建设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文化养老的具体措施

1、发挥余热、通过开展活动推广安全生产知识

矿区的安全生产对于矿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现实生产中都会面临诸多的风险。而离退休职工在矿区生产以及安全建设方面有诸多的经验可以传授。矿区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矿区内部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请一些从事安全生产的老职工作汇报讲授。或者组织展览活动,通过一些退休职工生产过程中的图片、访谈视频以及他们写的文章等来宣传矿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不仅可以丰富离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让他们宝贵的工作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这种“余热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区安全生产的能力,对于“安全矿区”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也能实现老职工终身为矿区发展贡献终身的夙愿[2]。

2、创建丰富多彩的矿区文化

矿区离退休员工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的建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矿区文化生活上,因此矿区需要积极创新,建设丰富多彩的矿区文化生活。首先注重矿区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式,举办各种各样的关于矿区发展的活动,也可以是退休职工普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例如进行象棋比赛等棋类项目,也可以是各种传统器乐的活动,通过调动才能激发离退休职工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就是内容上的多样式,在器乐类活动中,我们可以进行多种乐器的表演,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乐器上,也可以进行西洋乐器的演奏,希望在活动的内容上也做到丰富多彩,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者,最终能够吸引更多的退休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丰富他们的养老生活,也为矿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3、组织安排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

当今离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中的乏味单调不仅仅体现在矿区文化上,更体现在业余的文化体育活动中。一些老职工年轻时在油田从事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退休后期望生活的安逸闲适,从而忽略了在退休生活中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矿区的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例如在退休员工团体中建立各种文化体育协会,如组织太极拳爱好者,传授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以及太极拳文化。此类活动男女皆宜,并且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推广实践。还可以组织矿区秧歌队,把离退休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文化体育活动中来。这些活动的组织参与不仅有利于提高矿区离退休员工的健康水平,还很好的丰富了他们的养老生活,对于促进矿区的和谐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

结束语:

矿区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养老要以组织活动的形式实现,活动是手段,能够丰富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进而构建和谐的矿区才是目的。要想创新文化养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念创新,只有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广大离退职工愿望的理念才会深入人心,才能真正的让离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安排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从活动中领会矿区文化,深刻体会石油工人的幸福感。发挥石油单位退休人员的余热,传授他们积累的宝贵工作经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马玉梅.离退休职工温暖的家──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二十所离退休服务中心[J]. 金秋. 2011,11(12):26-27

[2] 王振中. 一片赤诚映晚霞——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处长张爱苏小记[J]. 山西老年. 2010,10(12):29-30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4

关键词:和谐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创新

一、引言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春分化雨。 党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1]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 和谐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建设好大学校园文化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逻辑前提, 也是适应新时期、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规范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近些年, 人们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谈论颇多, 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人士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但对究竟什么是校园文化的内涵至今未有定论。 这里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二是广义的理解, 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办学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三是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它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风为灵魂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教育[3]。

综合以上观点, 笔者认为,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为核心的, 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校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4]。 大学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 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弥漫在大学校园里, 校园人似乎不觉, 却又处处可见, 对校园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5]。 有鉴于此, 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在校园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过程中, 敢于创新, 打破常规, 用全新的理念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生态, 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凝神聚力、引领潮流、塑造心灵的积极作用。

三、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目标

袁贵仁曾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 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 的确这一说法很有道理, 因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那么, 大学又是通过什么渠道, 或者说用什么手段培养人才呢? 答案是“文化”[6]。 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及培育人。 从起源上来说, 文化是“人化”, 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说, 文化是“化人”, 教化人、熏陶人, 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 又是文化的创造物, 大学就是通过“文化”这个手段培养人、“创造”人的。 大学的出现, 是为了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 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 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 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7]。 此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和任务。 只有建设好校园文化, 才可以说这个大学的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了, 否则评价这所大学时就不能说其全面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此之重大、影响如此之深远, 那么我们怎样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得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民主活泼、题材新颖、富于时代气息;又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新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 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 是生长、发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

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审视

1.过于强调物质文化建设, 不注重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目前我国有很多大学片面强调“物质利益至上的理念”, 拜金主义滋生蔓延, “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盛行, 严重污染“象牙塔”的纯洁性。 大学的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制度文化赋予物质文化以生命和活力, 不能构建起科学的制度文化, 就很难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2. 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协调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只能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载体, 其核心内涵是校园精神文化因素。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 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离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文化建设的意义, 不利于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3.大学校园文化形式单一, 学生参与程度低。 有些大学不重视校园多元文化的协调发展, 甚至对其他主流文化以外的文化进行打压, 限制其发展, 固然这在维护主导文化的导向作用上很重要, 却忽视当代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渴求, 缺少大学生们的热情参与, 校园文化生活失去生机和活力。

4.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员共建意识。 缺乏共建意识, 这和大学自建立以来就自上而下推行命令性的行政管理有关, 缺少民主气息, 所以导致很多师生总是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和学校领导有关, 自己参不参与都无关紧要的现象, 也就不足为奇。

五、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1.树立以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指南的校园文化创新的意识。 以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指南, 使我们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时不至于误入歧途。 树立这一意识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牢牢把握思想导向, 始终不渝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师生,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 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境界的作用, 使广大师生员工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气息的环境里, 为他们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3.搞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是学校宝贵的文化资源, 对学生起着强烈的影响、感召和鼓励作用。 学校的精神文化愈发达, 愈能凝聚师生的意志、激发师生的追求、振奋师生的精神斗志。

4.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 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 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等, 通过观看影片、参加专题报告会、读报心得座谈会、板报宣传等形式, 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挑战前沿科学技术, 勇攀科学高峰。 (3)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4) 开展美育教育, 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教育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 有意识、有目的地搭建一个现代化校园文化教育平台, 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大舞台[8]。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毛泽东选集 (一卷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9:655.

[3]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7) :157.

[4]段建国, 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 :266.

[5]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 (6) :103.

[6]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10) .

[7]寿韬.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1) :17.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5

一、活动 背景:

本次大赛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所有爱好设计的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爱校情结,同时美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学们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用智慧与艺术彰显我院当代大学生的才能与活力,展现青春风采,发扬校园文化的.精神。

二、活动主题:“文明·和谐·创新” 校园文化设计大赛。

三、活动承办方及活动对象: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团委主办,实用美术系策划承办,面向全体高职在校生。

四、活动宣传:

1. 10月30日,召开系负责人(各系主席和书记)会议,说明本次活动的要求并将班级宣传单发给各系主席,要求31日将宣传单发放到班级。

2. 10月30—11月2日,实用美术系宣传部负责出海报四张,分别张贴于校门口宣传栏、校内食堂门口、第五女生宿舍、幸福道校区,海报中注明活动时间、地点、规则等进行宣传。

3. 11月4日、5日由系学生会成员在校门口、食堂、宿舍等纷发传单作进一步宣传。制作条幅,内容为“文明·和谐·创新” 校园文化设计大赛,并跟随日后展出的作品悬挂。

五、参赛要求:

1.作品内容要求:传达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立意鲜明,具可操作性。

2.作品必须是自己的原创作品。

3.作品设计的内容范围:

(1)学院各场所文化布置方案(校园门口、图书阅览室、各楼内走廊、食堂、水房、各楼道洗手间等等)。

(2)学院各个主干道、广场的指示牌、招贴宣传画。

(3)学院绿化地带指示牌、招贴宣传画。

(4)学院其他需要文化布置的地方以及设计方案。

4. 作品规格要求:手绘作品尺寸不小于a4纸;电子版上交为.jpg格式文件。

5. 作品标明系别、班级、姓名,并附设计说明(作品设计意义,实用性,造价等。可另附a4纸,字数在200字以内)。

六、比赛流程:

1.上交作品时间:10月30日—11月12日 以班为单位将作品交至所属系学生会主席,每班最少出2个作品。各系汇总后交至实用美术系学生会主席周盛君。

2. 初赛时间:11月14日 18:00-19:30 地点:实训407电子版及手绘作品由大赛评委进行初赛评眩3.决赛时间及地点:11月17日-27日分两个阶段进行

(1)手绘作品将于11月17日-24日展出,并由全院师生投票。具体展出时间为:11月17、18日 学校门口宣传栏 11月19、20日 食堂门口 11月21、24日 教学楼2楼,楼梯口

(2)电子版作品:11月27日 18:00,地点:实训407,由大赛评委进行作品决赛评眩4. 作品评分标准:创意25分 布局合理25分 画面整洁25分 作品可行性25分。5. 作品最终成绩 = 评委成绩80% + 师生投票20%(票数最高作品为20分,其次19分,然后18分依此类推)

6. 要求:

(1)决赛时作者本人出席讲解,未到者视为弃权。

(2)各系至少出10名学生观众报名出席决赛活动(实用美术、机电、应用文科、经管、计算机)。

七、大赛评委:

孟村、史宝利、周盛君、苑静、王洋、各系主席和书记

八、比赛奖项设置及经费预算:

创新“大宣传”格局促和谐文化建设 篇6

改变思维方式,创新“大宣传”观念,是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前提

建设和谐社会是从世纪高度采取的一项有利措施,作为企业党组织必定坚定地站在时代潮头,认真分析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种种不适应,找准症结,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最大效力。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出多门,相互“撞车”。党政工团纪各个系统以往都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搞宣传教育,就企业而言,有时出现宣传教育上的各自为战;就每个宣传系统而言,同样一个内容,往往出现重复,在时间、人力、阵地等方面造成“撞车”。这些弊端必须通过建立“大宣传”格局加以理顺,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宣传教育职能,合理分工,各有侧重,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性。二是方式单一,效果打折。由于教育方法的单一、不适应实际,没有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虽然教育功夫没少下,但职工厌烦,效果也不佳。建立“大宣传”格局,要从建立和谐社会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实际出发,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紧贴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三是观念陈旧,工作被动。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换“党委宣传”的旧观念,树立“企业大宣传”的新观念,使之无论从观念上、形式上,还是在职能上,都能从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总体利益出发,变过去以党务宣传、政治宣传为主,为政治宣传、经济宣传、生产宣传并重。要从创新观念、增强科技化意识出发,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要从“开大会、做报告、办学习班”的狭隘观念解脱出来,树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新观念,必须按照科学理论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先进科学成果来开展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使之符合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律,开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探索新方法。使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由“唯上”到“唯实”,由“被动”到“主动”,由各自为战为统筹规划、协调共抓,真正发挥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融入思想引导、信息传播、组织协调和参谋咨询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从而促进和谐“大宣传”的格局,为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宣传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

顺应趋势发展,创新“大宣传”思路,是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条件

时代呼唤我们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职工的需求和文化物质需要,积极引导职工情绪,从改革开放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大视角出发,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方法和创新。对宣传思想工作而言,重要的是有创新的思路。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因而,必须使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前提下,真正从企业的自身属性和发展规律出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和谐目标,把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宣传上,放在企业形象宣传上,放在和谐文化建设上。要把宣传重点放到深化建设和谐社会发展上,使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来进行,围绕生命线,跟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通过宣传造影响,通过媒介推产品,通过交流拓思路,通过引导创效益。一是内部启动。对内通过宣传企业精神,宣传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趋势,宣传企业的发展前景。讲清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客观条件,化解职工疑虑,增强职工的自信心,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引导全体职工为企业生存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尽心竭力作贡献。二是外树形象。对外通过宣传企业形象、企业宗旨和优质服务来扩大知名度,通过企业和谐氛围,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市场鸣锣开道,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摇旗呐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产品宣传。实施宣传工作的“品牌战略”,大力推销企业自己的“优质产品”、“精品工程”,努力发挥企业宣传工作在市场营销中的商业情报作用、广告宣传作用、推销攻关作用和产品开发作用,要从主导思想上,把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宣传思想工作不仅是党的喉舌,还是企业经济工作的先导;不仅是现行经济政策和现代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企业经营决策和新产品开发的信息提供者,为企业的腾飞做好开路先锋,提供坚强的后盾,这就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也为打造社会和谐而鸣锣开道。

结合职工实际,创新“大宣传”机制,是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石

创新机制,增强主动性。当前,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接受信息、休闲娱乐方式、方法和手段由于文化等因素影响发生了变化;三是出现大量新的经济组织,社会成员流动量大,范围方式扩大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这些变化,建设“大宣传”机制来运作,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但目前企业是由多个系统和各个部门所组成,由于具有的工作职能不同,宣传思想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形式也不同。因此,建立“大宣传”工作格局,必须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在全面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中,全盘把握,统一筹划,形成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使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发挥出整体优势和总体效能。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协调共抓。建立“大宣传”格局并非党委宣传一家的事,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各系统、各部门都要负起宣传教育的责任,通过建立宣传中心作用,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党政工团各系统宣传工作同步运作,同轴运转,同频共振。二是在宣传内容上,统筹规划。按照企业各阶段中心工作,统一部署宣传教育任务,由党政工团各系统、各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分类实施,体现特色搞推进。三是在教育形式上,各有侧重。针对宣传教育规划及安排,制定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党政工团集中投入,合理搭配力量,分工负责落实,避免重复。四是在增强实效上,一体考核。按照“大宣传”的基本要求,逐级实行党政工团的一体化考核,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效果来检验“大宣传”的整体效果,调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强化职能作用,创新“大宣传”方法,是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

当今世界发展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现在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已有的设备功能和作用,制定统一的宣传战略,集中使用宣传阵地,才能使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气势磅礴,影响力强,辐射面大,效果显著。要创新方法,增强针对性,要针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帮助职工释疑解惑,要运用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职工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应按照“实”与“精”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展好活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在运用现代科技设备上,我们利用段内微机联网建立宣传网页,形成教育网络,党政工团协调运作,确保“大宣传”行动的统一性和及时性。在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大宣传”效能上,我们企业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各时期主题活动,以突出以人为本的系列教育。围绕我们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市场要效益,以市场求生存这个课题,集中力量,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对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领导层广泛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谋略”的活动,在职工层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我们还通过与管内地方政府、企业开展联谊活动,宣传企业,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工作,营造了多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攻势,这就为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搞好选贤任能,创新“大宣传”队伍,是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因素

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其建立“大宣传”格局是重要因素,而“大宣传”格局形成、创新,必须有一支工作效率高、覆盖面广、能打硬仗、尽职尽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做保障。要顺应和谐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基础抓起,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自身建设。一是要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从选人、用人上把住品德、作风、能力、意志“四关”。以提高待遇稳定队伍为手段,努力创造留任用人的宣传思想工作环境。以强化功能、拓宽职能为载体,确保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专职宣传干部队伍。二是加大宣传业务量,拓宽宣传领域,逐步建立一支庞大的兼职宣传队伍,让他们活跃在各个层次,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横到边、纵到底的“大宣传”网络。对专兼职宣传人员,要采取集中培训、分片办学、送出去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整体业务工作水平,尤其提高具有现代科学综合能力水平的人才。三是强化日常工作指导,不断提高专兼职宣传队伍工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既懂宣传又懂生产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强化指导、督促落实,推动专兼职宣传人员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宣传教育工作,在各项企业文化教育活动中,在宣传动员和引导职工,投身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7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不全面

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文件, 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倡导这项活动, 但是对相当多数的师生而言, 科技创新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中, 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鼓励创新、参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在一些高校中还明显存在。一些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为了获奖而活动, 其实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活动的教育意义所在; 将科创与专业学习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是很缺乏的, 这就导致科创活动与教学活动连接不紧密、教师和学生对科创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 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科创活动影响学习, 妨碍专业发展。因此, 端正思想态度, 树立科学的科创工作理念是开展科创工作必备的前提条件。

2. 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不足

学校投入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这包括教师、设备、场地、经费等。其中, 精力投入不足是专业教师指导科创活动的时较为突出的问题。拿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来说, 学生设计一项创业计划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需要不同教师从多方面对其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指导。但目前, 许多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没有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 一方面, 这是由于部分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验很欠缺, 或者根本没有; 另一方面, 学校在鼓励教师投身学生科创工作方面的激励政策也毫无吸引力, 部分教师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在科创指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也有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学生科创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 与自己无关, 对指导学生科创工作缺乏热情和, 更没有主动性和责任心。

3. 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 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作品数量、质量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大提升。但从总体看, 除了极少数作品达到国家、省级奖励水平外, 大部分作品的水平还比较低。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是大多数学生在科创活动中的通病, 采用临时突击方式完成的作品源源不断, 内容简陋, 没有实效。部分作品与现实相脱离, 纸上谈兵, 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没有真正结合起来, 相应的也就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而即使个别作品存在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但由于学生与相关企业、政府等缺少长期的沟通与连系, 最终成果也无法及时转化。

二、对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1. 提高认识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实施创新驱动社会发展战略。全面大规模的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性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全面人才。可见,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加大对学生科创工作意义的传播力度, 让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 学生科技创新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同时, 科创活动也是建设校园新文化的重要源泉,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树立全新大学文化理念, 提升大学文化品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2. 全员参与

据相关统计, 高校中参与科创活动的学生人数仅占在校生人数的5% , 科创活动的初衷是育人, 参与面太小就无法实现科创活动最原本的作用和宗旨。学校要广泛开展科创活动宣传, 通过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 积极宣传各类科创竞赛、国家和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等, 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科创报告团、大学生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积极弘扬宣传学生科创活动先进典型, 点面结合, 大力营造浓厚的大学创新文化氛围, 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科创活动中。同时, 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社团参与人数多, 多个专业的同学在一起, 学科交叉融合, 活动形式多样, 对提升学生的科创思维效果明显, 因此, 要切实发挥社团在大学生科创活动新主力军的作用。

3. 科教结合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和创业。目前与第一课堂有较大连系的学生科创作品较少, 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高层次的成果更是难以找到。高校应加大对科创的重视度和资金投入力度, 像团委、学工处、教务部门等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 在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有效的纳入创新创业教育, 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着力突出专业特色, 以学科为载体, 使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能与专业课程体系做到有机融合, 有效连接起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时同行改革。

4. 制度保障

保障和落实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从大的方面来讲, 学校可从创新型人才长期培养目标、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创新型课程改革等方面制定方向性规章制度。从具体方面来讲, 要明确规定与大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相关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奖励激励制度、成果转让、财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科创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尤其是弄虚作假等恶劣学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必须教育学生先做人, 再做事, 养成脚踏实地, 刻苦钻研的优良学习、工作作风。只有这样, 科创活动才能更有活力, 有生命力, 才能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 需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加大科技创新工作的改革力度, 勇于探索, 积极实践, 努力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 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使命。

参考文献

[1]单耀军, 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教学研究, 2008, (2) :140-142.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8

一、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健康均衡发展

(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用加快发展的环境, 优化员工成长空间。环境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 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 而思想政治工作所要构建的和谐环境, 就是为了谋求最大的正效应。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而用发展的环境凝聚人心无疑是最佳的途径。

(二)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思想观念上实现转变

用协调发展的环境, 磁化员工不懈进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 员工身处讲政治的环境, 政治意识就会明显增强;身处公平竞争环境, 就会主动挖掘自身潜力;身处团结和睦环境, 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身处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 就会越干越有劲头。一方面要协调好人员培训、人才开发中的矛盾, 防止过去那种“重眼前使用, 轻长远培育”、“重少数人‘充电’、轻多数人‘充值’”以及“优不送学”等现象的回归, 构建和谐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协调好社会矛盾和利益, 针对员工由社会利益, 尤其是体制改革后的利益落差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和对企业发展的诉求, 通过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理顺员工的思想情绪, 解释认识上的疑惑, 使员工对改革中的新情况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协调运行和均衡发展。

二、塑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一) 大力培育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

尽管企业用工性质多样, 员工思想与需求存在差异, 但总体上, 员工都希望企业工程衔接好、安全生产好、经营效益好、员工收入高, 以改善家庭和生活环境。为此, 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闪光点”, 在员工中开展“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保品牌、增信誉、增收入”的“四保三增”和“企业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的企业经营目标的学习教育活动, 既要让员工谈企业取得的成绩, 也要谈管理不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家庭的痛苦。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 不断增强全员的团队精神, 进而确立“企业兴旺, 人人有责”的荣辱感。与此同时, 要因势利导, 把员工现实的个人目标、阶段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 以推动施工任务的完成,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率和员工的收入, 从而把“安全、高效、优质、领先”的团队精神变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二) 大力构建和谐的员工生活和工作环境

1.不断加强阵地文化建设。要依托职工之家的文化线、生活线两条线的职工活动室、阅览室、职工小家等, 经常开展读书竞赛、自学成才, 乒乓球、篮球、象棋比赛等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开展标准化营区、宿舍和职工食堂建设活动, 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 努力培育员工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行为。

2.广泛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安全规范化和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在改善员工生活环境的同时, 每项工程要在员工中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扩市场、以品牌求发展的品牌效绩为活动主线,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素质、高效率, 全面工作争第一;引导员工学技术、学文化、学知识, 岗位自学成才,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 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三) 大力挖掘员工的智慧和潜能

1.以业务技术培训为载体, 为员工岗位成才创造条件。建筑企业工种较多, 许多岗位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或其他质量因素, 会加速设备磨损, 造成机械事故和不安全隐患, 影响施工生产任务和安全目标的实现, 究其原因仍然是人的因素。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员工队伍的培训, 广泛开展全员技术培训工作和技术比武活动, 并坚持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含量较高、制约安全生产瓶颈的高、难、险、精等工种培训上, 可采取送培、委部等多种形式, 真正为员工岗位成才提供条件。

2.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人也有懒惰性和积极性。没有干不了的事, 只有不想干的人。无论是农民工、劳务工和企业职工, 都坚持“有作为, 给岗位;不作为, 丢岗位”的用工原则, 制定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 技术岗位竞争上岗考试制度, 技术能手评选奖励制度等, 鼓励员工勤学苦练, 树立科学兴企观念, 立足岗位有所作为;充分发挥每名员工的智力潜能及专业技术特长, 为员工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充分挖掘每名员工的内在潜能。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9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建共享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解决前进中各种困难的关键, 也是保障职工经济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为此, 海洋试油大队始终把发展作为大队的第一要务, 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油田发展的海上试油作业联合舰队, 做大做强主体产业, 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建共享。

1加快装备更新, 增强发展后劲

作为油田实施从陆上向海上战略跨越的参与者, 海洋试油大队承担着海上勘探试油作业大修的艰巨任务, 从最初的小分队借用钻井平台配合施工到拥有第一座自己的海上施工平台, 历经13年。随着海上市场的不断扩张, 海洋试油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是油田增储上产, 需要海洋试油作业, 另一方面装备不足又叫海洋人“难为无米之炊”。为此, 近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领导班子把加快装备更新作为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 积极争取投资, 加快平台建设, 以最佳回报实现滚动发展, 作业装备也由1座平台发展壮大到现在的6座平台, 而且新的平台也正在筹建中, 所有这些都为打造一支适应油田发展的海上作业舰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海洋试油大队全力发展海上试油作业新工艺、新技术, 以技术占领市场, 发挥平台的最大效益, 还有二联作、三联作试油测试、自喷电泵一体化、连续抽油杆、防砂泵撬、三项分离器等系列工艺技术成功攻关应用, 都大大提升了海洋试油大队海上作业的品牌和知名度。在努力服务油田内部市场的同时, 海洋试油大队先后闯进并占领辽河、大港、冀东等油田的海上作业市场, 完成各种试油井44口122层, 受到甲方单位的高度赞誉, 被誉为“最放心的试油队”。辽河油田称海洋试油大队是“闯市场交朋友互利双赢, 擒油龙伏骇浪铁人再生”;大港油田送来“服务态度一流, 施工质量优良”的锦旗;冀东油田在给井下作业公司的感谢信上赞誉道:“你们的队伍不愧是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服务一流、文明守信的海上试油作业正规军”。华东石油局、西南石油局、江苏油田等单位多次到大队参观学习交流。截至目前, 大队共开井125口, 完工交井117口, 其中试油井5口17层, 海上拖航移位38次, 完成大型酸化压裂防砂施工57井次, 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年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承包任务, 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同时也圆满完成了石油开采从陆地到海洋、从油田市场内部到外部的跨越, 成为胜利油田生产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2夯实基层建设, 提升队伍品牌

发展要依靠职工, 职工要靠基层去管理和凝聚。海上试油作业作为一个专业性强、危险性大、技术密集、条件艰苦的行业, 要凝聚职工的向心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就必须加强基层建设, 用团队精神、品牌形象感召职工。多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人始终遵循以“以人为本、严细求实、创新奉献、勇争第一”的团队精神, 坚持“行业站排头、国际争一流”的发展理念和“以海上为核心, 以勘探试油为重点”的工作准则, 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开拓市场, 打造品牌。目前, 海洋试油大队借胜利油田争创中国石化金银牌队、管理局“达标、创优、争强、夺牌”基层创建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的东风, 向一线倾斜, 加大基层投入, 强化软硬件建设,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又新建了7栋公寓楼, 让职工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公寓;还为每个基层单位建起了图书室、娱乐室、健身房、篮球场, 配备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器材;新建了大队和谐文化长廊、休闲花园, 让职工休闲娱乐, 享受生活;对大队办公生活区域进行美化亮化, 建设花园式场区, 引导干部职工热爱集体, 立足本职, 发挥聪明才智, 全力打造“和谐高效、行业一流的海上试油作业联合舰队”。同时, 海洋试油大队在基层单位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战略, 突出和谐文化建设;实施“海上核心”战略, 突出信誉和施工质量;实施“拴心留人”战略, 突出选人用人观念;实施“综合治理”战略, 突出抓好队伍稳定;实施“争强、夺牌”战略, 突出职工队伍升级五大战略。另外, 海洋试油大队按照安全环保法规与制度, 严格执行QHSE管理体系;坚持每周一次基层队主要领导生产工作例会制度, 坚持在每季度和半年分别进行一次以技能考核与技术比武为主要内容的“一强化、二执行、三坚持、四考核”的工作方法, 努力提高基层单位的执行力, 保证海上无生产安全事故、无环境污染事故、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治安灾害事故的“四无”目标。目前, 全大队8个前线队已涌现出中国石化金牌队2个、银牌队2个, 油田名牌基层队3个、行业强队3个和优秀基层队1个, 其中6支队伍持有中国石化“探井试油气作业甲级队”资质, 成为一支“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的海上一流试油作业联合舰队和“王牌军”。

3强化安全生产, 保障职工安康

安全就是幸福, 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生产是和谐的基础。海洋试油大队把职工的安全、健康、环保作为关爱职工的头等大事来抓, 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层层签订安全承包责任书, 采取风险抵押, 严格奖惩制度, 完善安全措施, 加强重点岗位、要害部位的安全监控, 加大安技工作、劳动保护等安全工作的投入, 坚持“用在安全上的钱一分也不能省”的宗旨, 全力以赴确保大队海上生产安全。并把“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作为常规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 广泛开展“安全在我心中”、职工“安全健康”倡议行动、安康知识板报展、基层队技术员技能比武、岗位工人标准化操作、井控知识培训与考试、“生命之歌大家唱”、“安全故事大家讲”、“标准作业我操作”、“安全先进班组活动”、学唱安全生产“十大禁令歌”等活动, 在班组推行“岗位作业HSE指导卡”、“安全先进班组”管理措施。定期举行井控、消防、防硫化氢、落水、逃生等“五项演练”, 为大队营造一个“人人明职责, 操作标准化, 事事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从而有效地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坚持人本理念, 实现职工技能与企业效益的共同成长

关爱职工成长成才, 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 是海洋试油大队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 人才是企业第一要素,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 大队在发展的同时, 始终坚持人本理念, 着力关心职工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为职工搭建展示才华、施展抱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1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技术是职工的立身之本, 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海洋试油大队保油上产、开拓市场、站稳市场的“法宝”。针对海上开发进入高含水期, 修井作业难度加大, 需采用新装备新技术的要求, 海洋试油大队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思路, 尝试新的培训方式,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营造职工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大队本着“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在基层单位成立了由平台经理为组长, 队长、技术员、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的职工培训领导小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导师带徒”、“新老职工结对”、集中培训、送外强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校企联合等措施, 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学业务、练本领、长才干。海洋试油大队想方设法为每个基层队建起了培训室, 配备了课桌椅凳、教学用具及摄像机、照相机、微机、传真机、复印机及专业技术书籍, 在全局“六面红旗”之一的试油1队和全局“30佳标杆示范队”试油5队建起了信息管理室、职工培训室、科技研发厅、成果展示厅。严格考核每个基层队在培训中是否做到计划、内容、教材、设施、教员、考核、奖惩“七落实”, 并实行月度评比考核奖惩制度。近两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先后完成了《海洋作业平台液压站改造》、《提高埕岛油田螺杆泵井施工一次成功率》、《下空心杆作业防喷装置》等26项科研创新成果, 取得了2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且这些成果在海洋试油大队推广应用后,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大力实施“栓心留人工程”

海洋试油大队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人才测评制度, 对每一名职工从知识水平、能力及思想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进行测量和评价, 建立起了“管理、技术、操作”三大岗位人员的素质档案, 完善了职工个人与岗位技术、责任、贡献、业绩相结合的薪酬分配制度, 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办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能力强、会管理的骨干, 海洋试油大队则大胆提拔到基层干部队伍, 对技术精、善钻研的高校毕业生及时评聘技术员, 对业务精、威信高的职工则推选成班组长。采用以上用人办法后, 近两年来海洋试油大队先后有12名骨干走上中层或基层领导岗位, 35人已聘为技术员, 50多人当上班组长。大队还积极推荐职工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和进修, 现已有226人获得了QHSE证书, 425人取得了海上“四小证”, 18人参加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37人取得了高级工证书, 并涌现出2名省部级劳动模范、1名管理局“十佳队长”、1名管理局“十佳青年”和1名油田首届“为民技术创新奖”获得者。

坚持文化引领, 实现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和谐共进

多年来, 大队以共建为前提, 以共享为目标, 内聚人气, 外树形象, 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胜利油田基层文化。海洋试油大队长期坚持用文化引领职工、塑造队伍、凝聚人心, 有力地保持了队伍旺盛的斗志, 实现了海洋试油大队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

1构建基层文化体系, 培育海洋特色文化

蔚蓝的大海锻造了试油大队人海一样的胸怀, 也培育了“以人为本, 严细求实, 创新奉献, 勇争第一”的海洋团队精神。为了实现“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打造海上一流试油作业联合舰队”的共同愿景, 广大干部职工以海为家, 以苦为荣, 以苦为乐, 努力用文化的力量改变枯燥的生活、艰苦的环境, 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 队队抓文化、一队一特色。全局六面红旗之一、以“严细成风”著称的试油1队把打造“百年团队、百年红旗”作为远大目标, 用“细节决定成败”培育“严细文化”。建队24年来, 试油1队坚持生产管理“严之又严”, 资料录取“细之又细”, 安全环保“慎之又慎”;工序一次合格率、探井质量全优率均达100%, 试油资料全准率在99%以上, 保持24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用油田第一座海上试油作业平台完成各类施工井360余口, 成为中石化金牌试油队和管理局名牌基层队。针对海上施工风险大、安全系数低的难题, 试油12队把实现平台作业“零违章、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作为主攻课题, 以“安全在我心中”大讨论为契机, 内抓安全意识树立, 外树安全生产品牌, 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环境, 形成了具有海洋试油特色的“安康文化”, 并连续7年保持了“四零”目标。试油7队把“建负责任班子、带有能力团队”作为创建载体, 干部职工以责任为核心, 以“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质量零返工、职工零违章”为目标, 形成了以“责任决定成败, 责任成就人生”为核心理念的“责任文化”。由此形成了干部职工以队为家、以队为荣, 把对岗位负责、为团队尽责变成自觉的行为准则, 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试油5队着力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做文章, 以“事事有反思、每天有进步”为准则, 进行理念反思、工作反思、横向对比反思, 培育“反思文化”, 让每一名干部职工知不足而求学,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并推行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2341”创新学习模式, 建立了“海洋青年创新工作室”, “青年科技示范园”。几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取得国家实用专利10项, 专利申请2项,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每个基层队结合实际培育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海洋文化, 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 激励着海洋人向着共同目标努力, 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2畅通民主渠道, 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

几年来, 海洋试油大队党政组织把依法维护、落实职工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等各项制度, 坚持开展“厂务公开”、“厂务质询”、“党群双向承诺制”、“阳光工程”活动, 以建立“职工心声反馈卡”、“职工亲情联系卡”等形式作为畅通民主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有效载体, 对事关大队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广泛征求基层组织和职工群众的意见, 完善以基层队为主的公开层, 对生产经营承包指标完成情况、食堂账目、材料消耗、成本利润、干部跟班劳动、工资奖金考核分配等职工关心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公布, 建立一月一公开, 一月一考核, 一季一总结, 一年一评比的“四个一”运行机制, 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工作专题例会”、“厂务质询会”, 实行职工上平台、在平台、下平台谈心制度, 与职工加强交流, 征求职工意见, 解决职工实际问题, 全面实施“党群双向负责制”, 实施党员与群众结对子, 规定各自的义务和责任目标。达到全队统一认识、统一行动。2009年海洋试油大队通过厂务质询会征集解决职工困难的意见60余条, 向公司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20多项, 采纳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100余条, 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

创新型和谐文化 篇10

一、与时俱进, 继承创新, 着力打造具有供热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体系

供热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以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内涵鼓舞人、塑造人、凝聚人, 形成了独具供热行业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体系。

(一) 悟化于心, 打造天富供热和谐企业文化体系

供热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 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 凝炼形成了“安全是天、生命至上”、以责任和奉献为核心内容的独具鲜明个性的供热文化理念体系。“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让用户满意”的服务宗旨, “安全、和谐、优质、务实、经济、高效”的企业精神, “热忱、团结、周到”的服务承诺、“辛苦我一个, 温暖千万家”的服务文化等。在这些精神文化理念的引领和教育下, 广大员大启迪心智, 塑造灵魂, 成为高尚的人, 有责任的人, 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动力。

(二) 固化于制, 创新制度文化提升员工素质

天富供热公司致力于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 建设起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的薪酬管理模式, 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供热公司和谐企业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 外化于形, 以环境和载体建设树立形象

公司建立服务考核体系, 不断加强一线站点的基础管理工作, 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模式,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 保证用户采暖温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义务植树绿化石城, 爱心捐衣捐物给来疆拾花季节工, 伸出温暖之手资助困难家庭。特别是2012年春节前夕, 高中城管网断裂, 公司上下团结一心, 冒着近-30℃的寒冷, 经过两天两夜艰苦奋战, 取得抢险的全面胜利, 赢得了上级公司的充分肯定和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三个贴近”, 不断增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天富供热公司坚持“三贴近”原则, 不断创新和丰富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 贴近生产

近年来, 天富供热公司在促企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极为广大职工搭建展现智慧和才华的广阔舞台, 精心组织和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五小发明”等活动, 不断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营销服务水平的提升。职工技能大赛调动了职工比学赶超的热情, “工人先锋号”活动的开展树立了职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新形象, “供热安康杯”活动的深化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好员工”、创建“达标班组”、“优秀达标服务站”等评选活动激励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 勇争一流的士气。使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与企业发展同步, 与大局合拍。

(二) 贴近群众

关心职工群众身体健康, 定期开展职工体检工作, 并把短期合同工也纳入到保障范围内。组织职工体检400多人次;走访慰问生病住院和困难职工百余人次;为防止职工职业危害配发防毒面具和防尘口罩、妥善安置困难职工家属在公司内作短期合同工……, 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集体的温暖, 同志间的友爱。

(三) 贴近生活

以人为本, 改善职工工作及住宿环境。近两年来, 先后粉刷装修11个换热站, 配置了新桌椅;为新工粉刷宿舍、购置衣柜、锅灶、安装电热水器;建立“职工之家”、“青年书屋”, 购买管理类、电工类、焊接类上千册专业书籍供职工学习;开设了职工乒乓球、羽毛球室职工文体活动场所;为公司8个基层单位会议室和机关办公场所安装了空调26台;组织年度公司先进员工赴台湾、海南、九寨沟、喀纳斯等地旅游等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一支队伍, 创新发展和谐企业文化

从和谐企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着眼, 从企业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着眼, 企业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和谐企业文化工作队伍。

(一) 领导要重视

对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短、中、长期的目标制订、活动的组织安排、载体的创新等等, 不仅是党委、工会组织的工作, 行政领导也要特别关注, 作出表率, 既参与策划, 也参加活动, 做和谐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执行者, 这样就会形成磁场, 吸引职工群众热情高涨地参与到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二) 要注重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包容性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 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体现出“务实”精神, 要融入企业管理, 不能成为“两张皮”, 甚至于变为“空中楼阁”。另外,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 员工是企业主体, 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自身价值实现与企业目标实现等同一致, 和谐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三) 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平台

上一篇:运作过程下一篇:校园绿地交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