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2024-05-26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精选七篇)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篇1

1 何谓“求异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据此, 我们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 不依常规, 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 从多方面寻找答案, 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探求多样性的结论。因而, 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

与此相对应的求同思维, 则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指记者在思维过程中, 将信息加以抽象, 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 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 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 也称收敛性思维。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相反, 它最大的功能是追求与众不同, 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常常是由对现成的规范提出疑问而引起的, 往往在一般人觉得不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主要问题, 在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上找出新的答案。这种求异功能, 或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对于搞好新闻采访写作十分有益。

2 求异思维的三个特点

2.1 流畅性

流畅性可以分为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表现流畅性四种。流畅是求异思维的量的指标。围绕一个基本问题, 以此为立足点, 求异量越大越好。换句话说, 在思维的起始阶段, 求异的功能能够把思路尽可能大地打开。

2.2 变通性

变通性是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 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 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能使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 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观点。思维的多方面扩散, 就是求异思维变通性的表现。这种变通往往使记者获得写作灵感, 产生写作冲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写作灵感的突发性与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是有关系的。

2.3 独特性

求异思维的独特性, 在流畅性、变通性的基础上形成。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 思路打不开, 在某一方向上的思考不通畅, 时时陷入迟滞的状态, 会影响思维的推进, 沿着一种思路一直走下去, 不懂得“拐弯”, 不善于变通,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流畅和变通是形成求异思维独特性的条件。大量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也证明, 凡在报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记者, 大都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特点。

3 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

新闻采写实践中的求异思维,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几种。

3.1 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求异思维最重要的形式, 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 不局限于一种模式, 既可以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也可以从同一思维起点出发, 让思路呈辐射状, 形成诸多系列。总之, 要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 使整个思维过程信息充足, 丰富多彩。多向思维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竭。

3.2 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比较而言的, 所谓正向思维是局限于在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方式。侧向思维则要求把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 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侧向思维范畴。

3.3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换言之, 当你肯定什么的时候, 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当你站在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 不妨再站在与甲对立的乙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就可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 得出新颖的结论。

3.4 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是在思考过程中, 将思维对象的形状加以改变, 使大脑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 实现认识上的突变。常见的变形思维方式有扩大法、缩小法、分割法和添加法。

摘要:思维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 越来越显得重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往往能打破常规, 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 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 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其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 是新闻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之一。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 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 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 “狂轰滥炸”, 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 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 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 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 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 篇2

1.新闻采写的内涵

根据辞典的解释, “采”字有深入挖掘的意思。即然讲究要“深入挖掘”, 那就要求了新闻采写者需要像矿工一样, 在前期采访中搜索到具有高品位的“矿石”;而“写”则讲究文采, 得将来之不易的“矿石”进行提炼加工变成“精品”。因此,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需要有“洞悉细微”的本领。无论身在何处, 都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2.求异思维的概念

求异思维亦称为创新思维, 从广义上来解释是指新闻采写时, 一切对创造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 即采写者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创造的思维形式。狭义上来说, 求异思维则是指新闻采写时作者直接形成创造成果的思维活动, 例如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及逆向疑问等可直接形成创造成果的非逻辑思维等。

求异思维作为新闻采写方式的高级形式, 它有别于一般思维, 主要特点有: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

1.流畅性

求异思维需要采写者思维灵敏迅速, 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思路打开举一反三, 表达出较多的想法, 并且可以迅速沿着这些点子发散出去, 形成一系列丰富内容。

例如在”郑棒棒的守护人生“这则新闻采写中, 作者将这位重庆万州挑担工人拾金不昧的感人报道引申出了一系列社会需要探讨的热点问题, “由承诺的重量到底有多重?”这一疑问引发到多个诉求点:公民个人的诚信问题、贫而不忘初衷的做人原则、抛弃宠物造成流浪猫狗日益增多的社会显现......等等有深度的话题, 该篇新闻所要表达的中心点已不再是传统的拾金不昧的感人报道, 而是将一个点流畅展开到另外多个具有关联性的点上。抛砖引玉式的层层对接让该篇新闻报导影响较广, 光是在社交媒体微博上的转载就多达上百万的点击率。

由此可见求异思维通常有假设、推测、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活动的参与, 而不是简单的叙事报道。贯穿整体的思维流畅性往往有助于新闻内容的标新立异和海阔天空。

2.变通性

变通性则意味着新闻采写个体需要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时能够随机应变, 不局限于某一固有的逻辑定势和方向, 能从看到的新闻点现象中的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第四个方向……使方面越来越多, 有更多的立意点来做考虑和选择, 从而最终编织成思维之网。

在上海新闻坊的记者王磊的一篇新闻中, 我们便可以看到新闻采写需要有变通性的特点。当时他本人在马路上看见一辆普通公交车因抛锚而停在马路边, 此时他并没有产生固有的思维定势认为这只是简单的一起交通故障而不予理会, 反而是进一步上车了解具体情况。最终才发现是因为车上一名孕妇需要立刻生产而停在路边的, 车厢内碰巧有位医生对她进行了助产。但驾驶员在道理上说是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工作, 继而他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换做是其他人, 可能只是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意见生活琐事了。

像这样一例特殊的新闻事件并没有因为王磊的大意而错过, 他经过短暂思考和仔细探索最终挖到了采写的内容。2011年他以这篇刊登在《新民晚报》上, 描述驾驶员该不该按照既定路线开车的负面报导, 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十佳记者”。因此不难发现, 这则新闻采写的灵感是源于观察事物角度的转变, 凭借思维路径的变通最终跳出了固有模式, 从而引得好评如潮。所以说, 变通性的求异思维有时候能让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 提出不同常理的新思想、新观点。

3.独特性

当然, 求异思维还具有独特性这一特点。顾名思义是指求看待事物能够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 能以新角度和新观点去反映事物。这一特点更多地代表着求异思维的本质, 那就是其最高目标“异”。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 大量新闻写的工作实践也证明, 往往那些在报道上有所创新、敢于突破的记者, 多数具有独特性的特点。他们善于挖掘事物特点, 把握本质, 因而可以在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和观点、等方面上显现出独树一帜的话术内容。

在我国历年的全国新闻中,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获奖作品都是记者求异思维的产物。例如1987年广受好评的新闻《杭州“三桶”的变迁》, 改则报导则以小见大, 通过居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三只桶的变化来折射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文中的“马桶从多到少;挑水桶从有到无;垃圾桶硬动物骨头普遍增多, 蔬菜叶子急剧减少”的有趣内容引人深思。新闻刊登后, 很多记者都大喊后悔, 说怎么就想不到采写这个点呢?

其实, 在笔者看来, 问题就在于思维的方式上。绝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往往会忽略这些鸡毛蒜皮且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 主观意识由于天天碰上所以变得熟视无睹了。而获奖者却能通过一个奇妙的角度——“三只桶”的前后对比变化中挖掘新闻之后的更深层次现象, 让他人不得不对其本人求异思维的使用而折服。

求异思维的基本方法

目前在新闻采写中, 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还是呈现多样化态势的, 不过其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主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变形思维和逆向思维这四种形式。

1.多向思维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 表现为思维不局限于单一模式, 思路呈辐射扩散状态,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使问题分析得比较全面, 因此得到的信息充足, 丰富多彩。

2.侧向思维与多向思维相反, 需要作者把自己思考的点和其他的方面的点交叉起来, 并从其他方面得到启示。这类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后天“类比”和“联想”的常规训练而达成。

3.变形思维在思考过程中, 则需要将思考的对象本身的形状加以改变, 从而激发大脑思维, 刺激得到新的看法。扩散思考和缩小思考就是典型的变形思维方式。

4.逆向思维向思维顾名思义是新闻点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比方说当别人肯定什么的时候, 不妨自己换个思路想想能够否定什么;当别人都站在甲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时, 自己也不妨从乙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往往能够发现不一样的结论。

求异思维对新闻采写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1.促发记者的创新精神, 有助于扩展新闻内容

从本质上说, 新闻采写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活动。记者的天职就是需要把客观事实传播给整个社会。因此, 这就要求了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摆脱传统的固有模式和思考方式, 塑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报导领域和思路, 从而承担起“时代的镜子”的重任, 让新闻采写内容呈现出告别以往的全新面貌。

2.强化新闻报道的时代气息,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自身渗透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意识。没有主体意识, 哪来的个体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够增强记者独立思考问题和客观评判事物的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不为传统所束缚。未来的新闻界需要强化属于自己的时代气息, 让创新思考模式变成行业内的使用准则。

3.注入行业新活力, 不断优化行业素质

众所周知, 新闻行业的流动十分大, 但是其中真正的人才往往又少之又少。求异思维的加强其实可以提高记者本身的专业素质, 让他们在新闻报导中能够更容易搜索到亮点和爆点。只有这样才能为行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让整个行业的素质得到提升和优化。

结论

探究基层新闻采写中的“思维短板” 篇3

近年来,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 新闻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新闻采写工作作为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必备技能。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文章必须有切实可信的采写素材。基层新闻的采写工作长久以来都有无法进行下去的“短板”, 有些基层新闻工作者即使深入了基层, 也无法收获很多有用的素材, 创作出的稿件质量也大大下降。所以说, 要想做一名成功的基层新闻工作者, 就必须要突破“短板思维”, 不断开拓、发散自己的思维想法。

二、基层新闻采写工作

所谓基层新闻, 指记者深入基层, 走向人民群众采写的新闻。那么基层是哪里呢?其实, 任何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都可以被称为基层, 记者能否深入到基层将直接影响创作新闻的内容、传播价值等。记者走访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让老百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入基层, 新闻采写工作才能反映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 弥补以往工作中的“短板”。对于同一新闻事件、新闻线索, 不同的记者创作出的新闻消息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需要记者在新闻采写工作中作出努力。在开始基层新闻采写工作前, 记者要做好准备工作。俗话说“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新闻采写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 因此记者开始在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之前, 无论时间多么紧张, 都需要在脑海中对这一事件有个思考, 想想事件的发展原因、具体经过、结果以及事件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三、弥补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短板”的具体策略

目前, 我国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普遍存在“思维短板”的现象。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其的重视, 不断提高基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使得他们以更发散的思维对待基层新闻采写工作。在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 解决思维“短板”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开拓的思维观察生活

其实, 新闻事件都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有基层新闻工作者常常抱怨“根本没有新闻可写”, 对于工作要求, 他们只是应付了事, 这样做根本无法发挥基层新闻的重要作用。基层新闻采写要求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从点滴之间洞察社会更深层次的内涵。任何一个有人存在的地方, 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 包括人间冷暖、道德法律、理想追求等。因此, 基层新闻工作者只要认真观察生活, 以开拓、发散的思维观察挖掘, 就一定能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总的说来,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真实性。新闻来源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只要发散自己的思维, 认真观察生活, 就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从而保证基层新闻采写工作的质量。

(二) 以聚焦的思维解决问题

在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 聚焦思维就是指把开放的思维集中于某一点上, 有针对性、有条理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基层新闻采写工作者明确新闻主题, 更好地围绕主题列举提纲。但是, 在实际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 记者们往往有道听途说、照本宣科的现象, 使得新闻消息缺乏针对性, 无法吸引更多受众。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不仅要了解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 还要明确事件中涉及的深层次内涵。在采写过程中, 记者要用聚焦的思维方式考虑事件的内涵, 从而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不断克服基层新闻采写工作的“短板”。

(三) 以求异的思维拓宽新闻

在新闻领域,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其实是十分适用的, 这也告诫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 不仅需要了解事件的过程, 更要学会用求异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将新闻朝着更广泛的视野拓展。在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 “求异思维”就是指针对某一新闻事件, 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路径进行思考, 拓宽人们的视野并且寻求更有效的解决策略。总之, 在基层新闻的采写工作中, 求异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使得新闻有更高的阅读价值。

四、结语

新闻采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同时也是新闻报道中必须完成的一个基础性环节。要想知道一篇新闻能不能成功, 我们首先就要看其素材采写的可行性。可是, 一些基层的通讯员队伍当中普遍存在在新闻采写方面无路可走以及无章可寻的“短板”现象, 即使让他们走进新闻的地点甚至是新闻的对象, 他们也只是走马观花, 甚至无的放矢, 严重缺乏对于新闻采访方面的构思以及艺术。这就导致他们所获取的素材几乎可用无几, 据此所撰写出来的新闻稿件自然也大打折扣。实际上, 作为身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 我们要撷取那些有效的新闻素材, 学会用开拓式的思维去思考新闻事件。总的说来, 在新闻采写工作中, 基层新闻工作者应该用科学的思维模式, 以开拓性、聚焦性以及求异性思维来采写新闻事件, 这对解决目前基层新闻采写中的“思维短板”现象是十分有效的。

摘要:新闻采写工作要想做得更好, 就要不断深入基层, 去人民群众中寻找来源和力量。在采写基层新闻的过程中, 记者不仅需要去基层蹲点、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 更要重视基层新闻的采写思路, 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坚持“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主体”的思想, 从而创作出更有阅读价值的基层新闻。在我国的基层新闻采写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思维短板”现象, 这就需要基层新闻工作人员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 更深入地观察新闻、采写新闻。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基层新闻的采写工作展开分析, 探究“思维短板”在基层新闻采写中的影响。

关键词:基层新闻,采写工作,“短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彦山.透过基层新闻采写“短板”谈新闻思维[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5 (5) :61-62.

[2]徐杰.一篇典型人物获奖作品的背后探寻——《网络质疑后的真相求证》采写过程解析[J].中国记者, 2014 (1) :52-53.

[3]胡俭.“下笨功夫, 用真感情”——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潜伏”局长》一文的采写谈起[J].中国记者, 2013 (3) :83-84.

求异性思维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篇4

新闻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记者同时跟进, 有的捷足先登, 游刃有余, 轻车熟路, 做出让受众耳目一新的新闻报道, 受众拍手称快, 新闻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而有的记者却采用传统新闻报道方式, 利用公式化的新闻模式, 使受众面对生硬干涩、千篇一律的“老式”新闻, 只能令受众避而远之, 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 很难达到好的社会效果。造成这种强烈的反差, 恰恰体现了记者在利用求异性思维上的存在的巨大差距。

记者的这种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的养成, 是在长期新闻实践工作中形成的, 这种素质和经验的积累成就了记者的求异性思维方式。求异性思维要求记者的新闻报道不拘泥于传统模式, 打破条框, 善于“标新立异”, 使自己的新闻作品以独特视角来展现个性的魅力。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就会从看似寻常的新闻事件中寻找出新视点, 从一般性中发现特异性, 在同类事物的比较中搜寻到个性, 并抓住这些个性特点, 把握角度, 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出事物本身具有的客观性, 到传统报道未曾涉足的新领域中去寻觅新闻线索。记者在新闻事件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些新颖、独特的新闻题材和事件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却往往被我们“见怪不怪”地忽视了;有的记者却能够把这些事件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出来, 成为轰动社会的好新闻, 在受众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些实例就是记者善于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求异性思维的一种真实反映。

总的来说, 新闻工作中的求异性思维, 其实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过程中, 能够准确把握和恰当运用自己在长期实践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培养求异性思维呢?笔者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只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地去锻炼和积累, 就能潜移默化地让一个记者实现这种思维方式的跨越。

第一、兼收并蓄, 拓宽思路, 以新取胜。所谓新闻, 就要以新取胜, 要充分理解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要及时向受众提供各种新信息、新思路、新事物, 要发挥好这个求新的认知功能, 就要求记者要勇于开拓, 求新求变。求异性思维的恰当运用, 必定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能“深入到”事物的核心去解剖事物本质, 当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后能做到“锲而不舍”, 使报道思路向事件的纵深推进, 充分运用这种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思维方式, 一定会使自己的报道卓尔不群。缺乏这种执著探索和创新精神的记者, 往往造成因循守旧、缺乏创意, 满足于传统模式, 只能产生“万金油”般的新闻作品, 在报道中缺少新观点, 新见解, 不断重复公式化的套话、空话, 很难引起共鸣。

第二、寻根究底, 追本溯源。具有这种独特思维能力的记者, 一定是善于在报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记者写出了不落俗套的好新闻, 都源于他们对问题本质的寻根究底, 追本溯源。面对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往往敢于深入其中, 细致调查, 穷追不舍, 缜密思考, 深入发掘新闻主题的内在价值, 创作出一批既能体现中央精神, 又能关注民生的好报道。恰当运用求异性思维, 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透视这些热点问题, 在报道中从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形态中去挖掘新闻, 既有褒奖, 又有鞭挞;既反映得失, 又反映利弊, 既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同时也引导受众从不同角度来感知一个鲜活的、立体的报道对象, 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第三、准确的预判能力。求异性思维离不开记者对报道内容的前瞻性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信息正源源不断地通过多重渠道迅速传播和交汇, 受众不再满足那些浅层次的动态报道, 而是希望透过新闻报道, 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更渴望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向以及对前景走势的预告。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过程中, 要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而记者这种对客观事物发展的率先认识与预测的能力, 对事物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走势预判的犀利的洞察能力, 以及对事件细致入微的观察、精辟透彻的分析, 可以让自己的新闻报道先人一步。一些有深度、有见解、有预见性的报道, 都依靠这种求异性的思维方式, 尽管他们报道的题材天差地别, 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通过对新闻事件主体的深入了解、反复分析研究和缜密的逻辑推理, 及时准确地预见到新闻事件未来的发展变化, 使新闻报道作品一鸣惊人, 令受众久久回味。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篇5

关键词:求异思维,新闻采编,实践,应用探究

新闻采编实践中存在的求异思维, 使新闻采编的定向思维方式得到创新, 它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探究同一个新闻事件, 提升新闻的传播效应, 增强新闻的厚度感与力度感, 让大众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新闻[1]。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新闻的本质, 新闻不仅要具有时效性, 还必须具有新鲜感, 这样才能足够吸引大众的目光, 推动新闻的大力传播。

1 求异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

1.1 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指的是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 将思维对象的外形进行改变, 促使大脑得到新的启示和触发, 使其在熟悉性上实现突变[2]。比较常见的变形思维方式有添加法、分割法、缩小法、扩大法等。

1.2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指的是从相反的方向对同一个问题或者同一个对象进行思考[3]。换句话说, 当你在肯定一个东西的时候, 也可以相应的想想能够否定它什么, 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新的想法与启示, 得出新奇的结论。

1.3 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思维而言的, 正向思维指的是在本领域内思考问题, 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4]。侧向思维是与之相反的, 它强调将自己思考的领域和别的领域进行交叉, 从别的领域中获得启发, 来解决本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常常所说的“联想”与“类比”就属于侧向思维的范畴。

1.4 多向思维

求异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就是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不受面、线、点的控制, 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 它既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也可以从同一个思维点出发, 使思路向四周呈辐射状发射, 并由此形成诸多系列。总而言之, 多向思维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 充实整个思维过程中的信息量, 并使之丰富多彩。它最直接的效果在于能够使思路充分扩展, 使其避免枯竭、单一与闭塞。

2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作用

2.1 求异思维推动了新闻竞争机制的优化

新闻采编是一种充满竞争力的工作, 新闻采编中出现千篇一律的内容, 往往是由于竞争缺乏所带来的后果。如果行业的发展缺乏竞争, 永远都不会取得进步, 所以, 各行各业都要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与竞争环境下发展, 只有处于良性的竞争环境中, 行业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 将求异思想应用于新闻采编的时间过程中, 可以在记者之间建立良性的竞争环境, 使新闻行业内的竞争加剧, 这样才会有优秀新闻作品的出现。这对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来说, 求异思维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它能够促使整个新闻行业处在一种见解独到深刻、思维活跃的良好氛围之中。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记者的压力, 强烈竞争力的存在促使他们不得不断的进行学习, 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 只有这样, 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2.2 求异思维有利于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

在新闻采编的实践过程中, 记者要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大力发挥出来, 增强主体意识, 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求异思维的思想应用到新闻采编的实践过程中, 有利于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 让他们学会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各种新闻事件, 并学会运用自身的经验与所学知识对所采编的新闻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并进行客观评价。此外, 在新闻采编的实践过程中, 应用求异思维, 还可以促使记者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 使其在挖掘真相的基础上, 将新闻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 并挣脱传统的束缚, 报道更具特色的新闻事件。新闻采编实践过程中求异思维的发挥, 还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 只有保持求异思维与记者的主体意识的一致性, 才能够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新闻报道。其次, 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充分突出新闻报道的特色, 新闻采编人才要努力挖掘自身潜在的求异思维, 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独特见解, 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新闻事件, 突破固有传统束缚,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新闻采编人员的发展, 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2.3 求异思维有利于从最大程度上激发采编人员的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 新闻采编的具体内容就是客观报道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 换句话说, 新闻采编是思维创造的一个过程, 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要恪守新闻采编原则, 并以此为基础, 对客观的事物进行再报道, 这就是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本质, 这也从某个角度表明科学性与客观性是新闻采编人员的思维模式的两大特点。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 求异思维的存在能够丰富他们的思维内容, 使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具灵活性, 提高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促使新闻采编人员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其次, 求异思维还能够帮助新闻采编人员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 使新闻采编工作更具创造性与趣味性, 促使大众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与了解新闻采编, 这在一定上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3结论

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应用求异思维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主流趋势, 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新闻报道朝着更加深刻与全面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新闻媒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时代的发展, 因此, 为了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 将求异思维应用到新闻采编的实践过程中, 能够很好的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英.试论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 2014 (16) :85.

[2]卢红菲.试论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 2014 (10) :228.

[3]刘保全.创新思维方式成就新闻精品——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当代传播, 2015 (2) :89-90.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篇6

关键词:新闻采编,求异思维,表现形式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 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 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 “狂轰滥炸”, 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 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 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 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 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比如“天翁现象”。浙江上虞一家生产“天翁”保健饮料的厂家以50万元的高额年薪招聘销售经理, 全国有60多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这条新闻。当大部分媒体热衷于报道“厂家的魄力”、“应聘的盛况”等内容时, 南京一家纸媒率先提出《“天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的质疑, 让人心神为之一震, 有耳目一新之感。再如“徐虎现象”。1996年4月份, 京沪两地10多家媒体集中宣传上海闸北区一位普通的房管所水电修理工徐虎的先进事迹。多家媒体将其誉为“90年代的雷锋、时传祥”, 着眼于寻求徐虎与雷锋等榜样的“同”。《经济日报》在《走近徐虎》的长篇通讯中, 却着力寻找徐虎与以前时代榜样们的“异”。像做了好事还要自己不断地贴钱, 这在以前的雷锋眼中也许不足为奇, 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徐虎眼中却行不通, 因为“徐虎首先是一个普通人, 要生存”, “生活有保障, 才能为更多的人做好事”。选择这一视角, 既大胆, 又新奇, 读者普遍反映:这样的徐虎, 更真实可信, 更让人理解和亲近。上述这类报道, 或角度奇巧, 引入注目;或观点别致, 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 它们称得上是胜者。其致胜的“法宝”, 就是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了求异思维。

何谓“求异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据此, 我们对新闻采编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 不依常规, 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 从多方面寻找答案, 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探求多样性的结论。因而, 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它最大的功能是追求与众不同, 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经常是由对现成的规范提出疑问而引起的, 往往在一般人觉得不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主要问题, 在没有现成答案的地方找出答案。有人曾形象地以《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来说明求异思维的创造性内核。司马懿为什么会上当?从思维角度来说, 就是由于他按照固有的经验, 也即用求同思维的方式对面临的情况作出判定。司马懿认为, 诸葛亮一生谨慎, 从不弄险, 这次兵临城下, 形势险恶, 他却在城楼端坐抚琴, 而城门大开, 必有伏兵。反过来说, 诸葛亮为什么敢走这一着险棋?他用的就是求异思维。既然世人认为其从不冒险, 这一次偏偏打破常规, 设一个空城。疑心极重的司马懿不攻自退, 诸葛亮靠他的创造性思维, 出奇制胜。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大量运用, 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 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即使有些报道不再属于独家新闻, 文章已经做“老”, 运用求异思维, 也可使思路豁然开朗, 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

新闻采编实践中的求异思维,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几种。

1.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求异思维最重要的形式, 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 不局限于一种模式, 既可以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也可以从同一思维起点出发, 让思路呈辐射状, 形成诸多系列。总之要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 使整个思维过程信息充足, 丰富多彩。它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竭。

2.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比较而言的, 所谓正向思维是局限于在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方式。侧向思维则要求把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 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侧向思维范畴。《诗经》上说:“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采写实践中要想获得突破, 取得成功, 必须广泛涉猎知识领域, 善于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侧向思维。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换言之, 当你肯定什么的时候, 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当你站在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 不妨再站在与甲对立的乙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就可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 得出新奇的结论。1996年3月份, 国内有家报纸报道了某地开发出“牛奶浴”的消息, 随之而来的其他媒介纷纷站在商榷或反对的角度, 提出“开发商的用意是否为了哗众取宠?”的质问, 发出“全国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呼吁。

4.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是在思考过程中, 将思维对象的外形加以改变, 使大脑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 实现熟悉上的突变。常见的变形思维方式有扩大法、缩小法、分割法和添加法。

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那么它对新闻采编的意义何在呢?

第一, 求异思维将大大激发记者的创造精神, 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全方位拓新。新闻采编过程, 是熟悉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 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思维活动。记者的职业就是要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熟悉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于社会。这一工作性质, 决定了我们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我们的思维活动。以创造性为最重要品质的求异思维, 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于承担着“时代的镜子”重任的新闻记者而言, 无疑是一种锐利的思维武器。求异思维使记者得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报道模式的束缚, 开辟出全新的报道领域和报道思路, 从而使新闻采编工作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第二, 求异思维将大大强化记者的主体意识, 使新闻报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体意识是指记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渗透在新闻采编的整体过程中。主体意识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子, 没有主体意识, 就谈不上创造性。求异思维使记者能站在历史的高度, 独立地思考问题, 客观地评判事物, 正确地反映社会, 不为外人左右, 不为传统所缚。这些恰恰是记者主体意识的表征。未来社会潮流的总趋势是强调个性, 消除一统化, 求异思维赋予记者独特的思路、独到的见解、独立的思想, 能更好地适应这一潮流。

第三, 求异思维将大大优化新闻竞争机制, 给新闻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新闻采编工作需要竞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缺乏竞争的恶果。求异思维有助于多出新闻, 出好新闻, 出独家新闻。在新闻采编过程中, 不断地“求异”, 不断地“标新立异”, 才能实现新闻报道的突破。当众多记者包围采访拳王阿里时, 《文汇》记者却与众不同地离开了阿里, 去采访“被人遗忘的同访中国的阿里夫人”, 从而写出了《阿里夫人谈阿里》。视角的转换带出一篇出色的报道, 这说明求异思维对于推动新闻竞争, 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闻采编与思维方法》, 苏若舟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新闻写作学概论》, 欧阳宏生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3].《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 程世寿著, 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4].《新闻写作中的求异思维》, 范华/文, 载《新闻与成才》1994年12期。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篇7

求异思维最早是被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这种思维方式是求同求异思维的一个分支。从宏观上来看, 求同思维是在自己掌握了解的知识范围内, 从已知的固有答案中寻找共同的重合性的答案;而求异思维则相反, 它是一种突破常规思路, 从不同角度, 多层次、多方面地去探求问题, 从而推陈出新, 从而获得更多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使用求异思维, 就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而打破常规的新闻思考角度, 使新闻的形式和报道方向独具一格, 更富吸引力。新闻是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行业, 只有在众多同行业的竞争中合理把握求异思维的实践应用, 让新闻采编的内容更具真实性、独特性、创造性, 才能更好的弥补新闻中的时效性的限制, 提高新闻的质量, 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2.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应用

2.1 多向思考丰富新闻采编内容

多向思考的方式对于丰富新闻采编内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采编中多方向去寻找新闻题材, 才能让整个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具有吸引力。例如在一则关于混凝土浇筑双曲拱坝的新闻报告中, 新闻采编人员就很好地利用了求异思维中的多向思考形式, 利用纪实的手法真实的报道了我国第一例使用石英山岩构建大坝的事件。这则新闻在当地报纸上进行了走、转、改三方面的深入报道, 从工程建筑问题引申到政治道德问题、民生问题等诸多社会性话题, 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思考方向, 让群众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能够多方向思考问题的根源。从某种角度来看, 在求异思维中运用多向思考的方法, 有助于让新闻的采编发散性地寻找素材, 活化思路, 工作人员在多向思考中能够丰富新闻采编的素材, 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去整理加工, 在提高新闻质量的同时也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2.2 反向思考强化采编课题性

在求异思维的应用中, 逆反思考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强化新闻采编的课题性, 从而使得新闻的重点和中心更加突出, 让群众在收看或收听新闻报道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新闻的中心思想, 帮助群众理解新闻内容。反向思考能够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使得思考的内容不落俗套, 这在当今随波逐浪的风潮下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正是这种不走常规路的思考方式, 在新闻的采编上能够让新闻的独特性更加明显, 课题性更加突出。例如在对大棚蔬菜的种植方面上进行新闻采编时, 工作人员要进行反向思考, 摆脱平常的报道流程, 从大棚蔬菜的走向来引入话题, 与此同时, 在素材的收集上, 反向思考, 从大棚蔬菜种植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这方面入手, 采集一些平时人们忽略的细节, 如对光照时间、大棚构造材质、人工机械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这种新闻采编的方法让新闻的课题独特性突显出来, 同时又紧跟时间发展的需求, 对于赢得观众读者的好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侧向思考延伸采编涉及范围

侧向思考在新闻采编中求异思维的应用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侧向思考指的的在新闻事件的主要报道过程中, 加入与其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内容, 从而让读者体会到新闻中侧向分支中蕴含的深意, 最终加深对新闻的印象。如在一篇关于中科院三位科学家在中国核心杂志《中国科学》发表的论文中, 曾经探讨了关于我国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的一些问题, 这篇论文虽然在科学领域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报道中其新闻热点则明显不足。但是将侧向思考的求异思维融入到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去的话, 从文章中开发新闻的其他侧重点, 如雅鲁藏布江的长度、深度、人文等内容, 同时侧向联系世界第一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科学探讨内容, 这样就会极大地丰富报道内容, 这种侧向的联系对比也能极大地提高新闻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侧向思维极大地提高了新闻采编内容的可选择性, 从而使得新闻的类型和形式更加多样化。

3. 结语

求异思维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对于打破常规思考的限制, 能够让新闻采编工作的选择性更加灵活。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于新闻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闻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类的媒体产生了冲击。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工作者, 在日常的新闻采集上要注意多采用求异思维去收集材料和思考问题, 提高求异思维在采编工作中的应用效率, 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发展的机会, 不断提高新闻的质量, 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终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瑞芳.新闻采写中求异思维的魅力与特点[J].中国地市报人.2010 (06)

上一篇:血液性肿瘤下一篇:点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