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的初步

2024-05-28

电气自动化的初步(精选七篇)

电气自动化的初步 篇1

实现电气控制的自动化, 让机械部分脱离人类的直接控制和操作, 自动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 是电气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交汇点。人工智能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 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 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 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类智能其范围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 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层次, 是他的一个应用分支。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气传动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一直是企业生产关注的问题。

2 测试的主要方法

要取得电控及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的征量定量地评价其水平, 先要决定一个测试方法, 根据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的测试方法, 当前常用的可靠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实验室测试方法在实验室内, 用一种规定的可控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 模拟现场的使用条件, 是被测设备如同现场所遇到的环境应力进行试验, 将累积的时间和累积失效数等其他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得到可靠性指标这是一种模拟可靠性试验, 这种试验方法实验条件易于控制所的数据质量高所得实验结果可以再现, 可以分析, 但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得到与真实情况相对应的数据, 同时试验费用昂贵, 由于这种实验一般都需要较多的试品, 所以还要考虑到被试产品的生产批量和成本因素, 因此这种试验方法比较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2) 保证试验方法该方法是在产品出厂前将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无故障的工作试验, 俗称烤机, 我们研究的电控设备通常由大量的元器件组成, 它的故障模式是一种不以某几种故障为主的, 随机的, 多样化的形式来显现出来的, 因此它的故障服从指数分布, 也就是说它的失效率具有随着时间变化的特性。我们在试验室内对出厂前的产品进行烤机, 实际上就是对产品的早期失效进行测试考核, 通过对产品的改进, 使失效率达到某一项规定指标后再出厂。这项试验主要是一种可靠性保证试验, 而且所需的时间长, 对大量生产的产品来说, 它只能用于设备的样本, 对小量, 大系统生产的产品来说, 它可用于所有产品。这种试验方法对电路复杂, 可靠性要求较高台数又少的电控及自动化设备比较适用。3) 现场测试方法通过对设备在使用现场进行的可靠性测试记录各种可靠性数据, 然后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得出设备可靠性指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试验需要的试验设备设备比较少, 工作环境真实, 其测试所得数据能真实反映产品, 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可靠性, 维护性等参数, 且需要的直接费用少, 受试设备可以正常工作使用。不利之处是不能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外界影响因素繁杂, 不可控, 试验条件的再现性比实验室的再现性差。现场测试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在线测试, 测试设备不停止运行;一种是停机测试, 被测试设备停止运行;第三种为脱机测试, 将被测部件从运行现场取出, 放到专用的测试装备上进行测试。从测试技术角度上说, 后二者更容易进行各种测试;对于复杂系统来说, 往往故障和问题需要在设备运行时才能发现和定位, 必须进行在线测试。究竟再去哪种方式进行现场测试, 取决于故障状况和实际应用是否允许立即停机。现场测试和实验室测试的最大区别就是测试设备难以安装和连接:线路板封闭在机箱中, 测试信号线很难引入, 计时设备外壳上留有插座, 测试信号线也需要很长, 传统的在线仿真器在现场测试中无法使用。另一方面, 现场往往没有实验室里的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 因此, 必须有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测试。

3 测试方法的选择

如何选择可靠性测试方法, 可以从实验场地、实验环境、试验产品、实验测试程序等这些微方面来推断。1) 试验场地的选择对于场地的选择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如果要考核可靠性水平不低于某一指标时应选择最严酷的试验场地, 如果是为了测定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 则应选择工作环境最为典型的试验场地, 如果为了提供可靠的可比性资料, 则应选择有着相同或近似的实验条件场地。2) 实验环境的选择由于电控产品的工况差异很大, 选择了非恶劣的场地, 设备工作在一般应力下, 以保证测试的客观性。3) 试验产品的选择这方面, 的特点要有典型性。包含的品种也很多, 造纸机电控设备、纺织机电控设备、矿井提升机电控设备, 从性质上讲, 产品属性有大型设备、中小型设备。从工作运行情况看, 既有连续运行设备又有间断运行设备。4) 实验的测试程序要有一个统一的试验程序, 并有现场试验人员严格执行。如试验起始结束时间, 时间间隔的确定, 数据的采集, 各种性能指标的记录, 保障情况的记录, 保障的排除等。都应有严格规范, 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可信性。5) 试验的组织工作这是试验工作中关键的一环, 要有一个高效、严密的组织结构, 他肩负着对各分散场地的管理、组织工作。对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对试验人员的选定, 试验工作的协调, 试验报告的分析, 及至最后试验结果的判定工作, 还要通过这个组织把现场工程师、可靠性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是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工作开展就是有行业归口奔头, 有科研管理人员、行业管理人员、试验人员共同组织了一个管理机构, 对现场的测试进行全面管理, 这样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4 现场测试方法

现场可靠性测试方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测试方法, 通过现场测试, 可以收集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可得出故障工作时间, 并作评估和制定考核指标的依据。

4.1 现场可靠性测试目的

1) 收集现场可靠性数据, 进行可靠性评估, 制定合理的可靠性考核指标。2) 收集现场的可靠性数据经过数理统计后得到可靠性数据指标。3) 收集设备上元器件的可靠性数据, 为今后元器件的使用提出可靠性指标。4) 对设备的寿命特性进行考察, 可帮助确定出厂时设备进行的烤机时间。5) 收集现场的设备维修性数据, 进行维修性评估。

4.2 现场可靠性试验的条件

试验方法首先要求设备生产厂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工艺条件比较稳定和成熟, 元器件进货渠道比较正规, 制造的产品有品质保证, 对于用户工厂, 被测试设备的使用厂, 要求设备的工作条件符合产品的技术标准, 最好是用户使用的电控及自动化设备量比较多一些。

4.3 可靠性数据统计分析

依据收集到的可靠性数据, 按照电控设备可靠性指标体系的要求, 进行统计, 计算有关可靠性特征, 根据收集的数据通过统计计算表明, 典型的国产电控及自动化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5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实验室测试所获得的可靠性数据与现场可靠性测试所获得数据进行比较更准确地判定设备的可靠性程度。只有不断的进行测试比较, 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是的自动化更快一步的完善, 为企业生产带更好的效率, 加快社会的发展。

摘要:企业的生产需要更加的自动化来控制, 以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自动化控制经过了不断发展, 在生产中显示出了巨大作用, 成为安全生产、稳定生产不可或缺的帮手。如何判断去提高自动化控制, 那就要在实际实用过程中不断去测试,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去完善。

电气自动化的初步 篇2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增长,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电网系统的不断升级来匹配当前的供电需求。配网自动化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等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可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而对箱变的远程实时的监视控制将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以及供电能力,降低劳动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为配网自动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箱变结构

箱式变电站已经成为我国配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流产品之一,从产品结构上主要分为美式箱变和欧式箱变,目前我国以欧式箱变为主。箱变一般分为高压室、变压器室、低压室三个部分,分别由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电能计量装置、无功补偿装置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具有体积小、占地少;投资小、效益高;成套性强、安装便捷等特点。

传统箱变作为直接面向电力客户的终端配电成套装置,除满足基本的供电需求功能外,不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更无法满足配网自动化的需要。为实现箱变监测、控制和通讯,有必要对传统箱变进行改造。

此次改造的箱变为由宁格朗电气厂家生产的小型一体化箱变,其主接线图如图1所示,高压侧使用负荷开关一熔断器组合电器,负荷开关型号为,分励AC220V,手动操作,配辅助开关2开2闭,熔断器型号为,共3只。变压器选用全密闭油浸变压器,容量为100kVA。低压侧配置总开关和三个出线开关,并装设无功補偿装置。

由于此类箱变没有数据采集模块、接口器件、通信介质、控制设备等设备,不能对其远程监控,无法满足配网自动化要求,为实现对该箱变的远程监控,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

箱变改造过程

1.远程监视的实现

以该箱变已有的电流互感器(CT)为基础,实现对箱变低压侧的远程监视,箱变中加装信号线,在原有测量装置的二次侧加装一组数据采集装置和光电信号转换装置,采集数据可通过光纤传输到后台,配微机显示装置,实现低压侧电流、电压的监视。该箱变容量为100kVA,低压侧CT型号为级,最高工作电压为660V,CT二次输出容量为Sm=5VA,满载负荷误差不超过0.5%,可计算出远程测量电流和电压。假设低压侧实际电流为I,远程测量所测得电流为Im,计算出的电压为Um,则有:

公式(1)表征了CT二次侧电流与实际电流的关系,通过公式(2)可得出远程监视的二次侧电压。通过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箱变里的各种状态量(如开关、刀闸位置)和模拟量(如电压、电流等),对箱变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2.远程控制的实现

为实现开关远程控制,需要在箱变中加通信线以实现数据传输,并且需要数据采集、汇集和转发功能,如图2所示,绿色通信线实现箱变中信息传输,如电流互感器二次监控信号,开关位置信号,停送电信号等,并应考虑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扩容和改造,以便于实现对配电通信系统的统一管理。

高压断路器K1具备切除故障电流的功能,额定电压为12kV,额定电流100A,分励AC220V,电动操作,可就地和远方操控,远方和就地均配操作按钮及其对应的开关位置指示装置,高压侧接地刀闸为D1。低压总断路器K2额定电压0.66kV,额定电流200A,电动操作,远方和就地操控,设置对应的控制按钮并设位置显示装置。开关K1和K2的动作配合逻辑如图3和图4所示,高压侧接地刀闸D1不需要远程操作,但需要监测刀闸位置信息,远方停送电前都需先检查接地刀闸的位置。远程控制进行停电时,操作人先断开K2,再确认K2位置指示灯指示断开,无异常报警,然后断开K1并确认指示灯位置断开,不合接地刀闸D1。若有检修工作,必须合接地刀闸D1,可由人工就地操作接地,待工作结束后可就地完成送电,若需远程控制送电,工作人待工作结束后,需先断开接地刀闸,再按图4的流程进行远程送电。箱变处应配置专用后备电源,确保在主电源失电情况下后备电源能够维持配电终端运行一定时间以及进行开关分合闸。

运行方式分析

通过对箱变改造,初步实现了箱变低压侧输出电流、电压的远程监视,远程分合高、低压断路器。总体来看,箱变改造应以对实施区域供电可靠性、一次网架、配电设备及相关系统的全面评估为基础,设定合理目标,制定明确方案,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后期建设中可以微机监控系统代替电流表、电压表、按钮、信号灯等装置,并可以不断拓展监控功能,比如温湿度监控、无功补偿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配备相应的远程平台提供支持,可以考虑将某一线路或者区域的全部箱变集中管控,针对要实现的功能不断进行完善。

电气自动化的初步 篇3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

课程设计是将学生在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结合, 使两者得到综合运用的形式, 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在整个课题设计中, 方案选择、电路分析、参数计算等方面必须要以理论设计为基础, 之后选择正确的的测试方法、元件采用以及搭建电路。在此指导原则的基础上, 在课程设计时仅提出一个设计课题, 让学生针对自身的兴趣、专长, 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选择方案, 这样一来, 尽管题目是相同的, 但是实现的过程和方法就各不相同, 这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测试手段。在学生设计完成之后, 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电路设计和操作结果。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其进行引导,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得到提高。院校可以以提高学生电气与电子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创办电气与电子综合设计实验室, 配置先进的硬件设施, 为学生创建较好的场所。此外, 还可以结合各相关课程知识, 丰富电气与电子综合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使设计得到多样化。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电气与电子课程设计内容, 应该从简至难, 由浅入深慢慢推进, 训练的内容可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 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设计的基础部分, 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了解并掌握多种元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这些都是学生后期进行设计、调试和测量电路的基础知识。因此, 课程设计必须要涵盖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在基本技能训练阶段, 可以安排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的实验,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 可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了解各芯片的工作原理以及信号间的时序关系, 还能够掌握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 综合技能。不同的专业对电子设计的需求各不相同, 致使传统的电子设计不具备较高的针对性。对于电子与电气综合设计, 可以开设在三年级。因为在这个阶段, 学生的主要课程已经结课, 最需要的是如果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使自己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外, 学生在三年期间已经具备了实践操作的基本能力, 比如一些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等等, 已经能够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搭建电路、排除故障等方面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电子与电气设计还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向,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进行选择岗, 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的方案有充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予以延伸, 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为走上岗位打好夯实的基础。

3) 专业技能。强电是电气工程的专业特征, 强化弱电是电气专业的发展方向。电气与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要将强电与弱电相结合, 因此在这个设计阶段, 要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内容。为了能够避免与前两个阶段的内容有重复, 可以选择大规模集成器件, 形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通过积木式、模块化结构, 让学生进一步提升操作能力, 所设计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 如参数检测、传输处理、计算机控制等等。

三、课程设计方法

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 展示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整个课题设计中, 方案选择、电路分析、参数计算等方面必须要以理论设计为基础, 之后选择正确的的测试方法, 元件采用以及搭建电路。根据这个原则, 可以选择多种实现方法。

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各种电子产品陆续推陈出新, 缩短了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 随之增长的是新元件、器件的出现, 它们也不断带来新的技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与时俱进, 及时掌握这些新知识, 新技术。在电子与电气综合课程设计中, 要摒弃落后的知识和技术,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成套的开发装置。实验在保留必要传统模式的基础上, 做到与实际发展趋势相适应, 结合先进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开设具有灵活性的设计实验,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还能够让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科技的不断进步致使信息时候扑面而来, 电子信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部分, 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并掌握到与时俱进的知识与技术, 在巩固理论知道的同时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坡, 赵书涛, 贾秀芳.电气与电子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葛自强, 陶喜林.电子课程设计的综合课题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3]尤佳, 穆志纯, 李晓理, 伍春洪.结合"电子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电气自动化的初步 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143-2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电气工程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电气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应用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求。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

1.1 电气自动化系统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有用于接受相关设备信号传输的设备、处理所接能调度以及执行终端十分重要,是整个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电气系统中,这两个组成部分中的自动化系统工作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完成自身的工作,从而实现对电气系统相关数据的分析,并完成对这些信息的控制。图1为某电气自动化系统。

1.2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导入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导入过程中,其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微型计算机和中微型计算机,通过对两者的融合,能够完成对电气系统中各项数据的自动记录,还能在全面分析数据之后将信息转变成相关信息,从而促使电气工程电气系统正常运转,提升其运转过程中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同时,将微型计算机应用到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能够让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帮助系统科学合理地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运转趋势,这样能够对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1.3 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

对于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而言,其主要是以运动控制技术、应用通信技术和高科技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所以在使用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必须要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自动调节和自我监测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能保证电气工程的高效运行。同时,还要对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自动保护、自动信息传输、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从而保证电气工程日常生产的顺利完成,并让电网的供电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才能让电气工程的日常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并且能够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日常生产。

2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后,才能考虑如何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时候,需要对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关系进行确定,在两者关系良好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关系不明确时,并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能会对实际生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最后,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时候,还需要对电气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才能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电气系统的实际情况,才能准确选择生产中需要的设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从而保证生产活动高效、安全地进行。

2.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

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时候,要让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行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得到设计,从而保证其应用效果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从而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的时候,必须要让其自动化的设计特点得到有效体现,这样才能让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电子设备的相互连接下得以实现,全面实现电气自动化。其中在连接电气工程中相关电子设备的时候,必须要使用微信计算机,这样才能保证其顺利完成,而通过对网络技术和高科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让电气工程中对电子设备的控制实现高度人性化和智能化。

2.3 电网调度技术的应用

电网调度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让电网调度技术实现自动化运行,从而提升电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而其中就需要利用电网调度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相关服务器,这样才能保证其顺利完成。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电网运行中通过对经济调度技术的应用,实现自身的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其次,通过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电气设备运行数据的准确收集和分析,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相关符合预测的自动化;最后,通过对相关电气设备数据的现实,能够让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查找和排除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

2.4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发电厂的正常运行而言,通过对相应设备数据通信网的控制、对过程控制单元的监控和对以电网的监控,就能让分散监控系统的作用得以实现。在发电厂实际生产中,一般是采用分层结构的形式来完成对发散监控系统布置。而通过发散监控系统对相关电气设备数据的及时处理,对相应过程控制单元的实时监控以及对相关数据信号的监测和处理,能够让发电厂在日常运行中实现各项检测工作和控制工作。

2.5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使用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而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其还需要将相关设备的信息传输技术、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和相关应用信息地处理技术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其应用顺利进行。

3 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并且电气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让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还让电气工程的全面发展得到促进,对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胡克强.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5:40-42.

[2] 张燕.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199.

[3] 刘大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478+482.

[4] 黄振强.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3:49-50+53.

自动化处方评价的初步实践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全年HIS系统中的处方信息。

1.2 方法

1.2.1 自动化运行流程

医师在HIS医生工作站为患者开具并打印处方,同时开具的电子处方经局域网上传至HIS系统服务器中进行储存。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通过处方读取工具定时增量读取HIS服务器中的新开处方,并在本地服务器中进行储存。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中的处方评价程序在读取处方的同时对新开处方进行评价,并将点评结果预存在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中。当药师在药师工作站进行点评工作时,根据不同点评条件,向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条件,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统计,生成报表在服务器上进行储存,并将结果以HTM1页面的形式返回药师工作站。局域网中其他的终端用户也可以通过访问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来浏览相应的处方评价结果报表。通过在服务器中限定物理IP地址的登陆权限和建立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即可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使用功能限制。

1.2.2 药品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药品数据库基本信息包括:药名通用名、药品分类、药品种类、毒麻药品、精神药品、运动员慎用、医保信息、基本药品、给药途径、商品名等[3,4]。分别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毒麻精药品目录、国家运动员慎用药品目录、北京市医保目录进行标示。

1.2.3 药品配对

为区分不同厂家或规格的药品,HIS系统中的药品名称与药品通用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将数据库中的药品与HIS系统中的药品进行配对。

1.2.4 抗菌药物的筛选

对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止泻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列为抗菌药物。

1.2.5 数据库中处方评价表的建立

综合《办法》处方评价表附录I内容与国际合理用药调研的核心指标[5],自行设计处方评价系统(为保证处方评价系统的最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数据的计算、分析、统计等程序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sharp编写)。内容包括:用药品种总数、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处方总金额、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中成药使用百分率、中成药品次使用百分率(使用中成药的数量占用药总数量的百分率)、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使用中成药注射剂的数量占用药总数量的百分率)、OTC药使用百分率、OTC药品次使用百分率(使用OTC药品的数量占用药总数量的百分率)。《办法》和国际合理用药调研的核心指标中的病人关怀指标,需要与患者直接沟通,无法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因此并未纳入统计范围。

1.2.6 筛选条件的选择

为方便其他的信息的查询与评价,除了对处方评价时所需要的条件外,还新增了患者年龄、科室、日期、药品名称、医生、费别、OTC、随机数等条件的选择。

2 结果

2.1 全年处方基本指标统计结果

2.1.1 全年总处方数为395928张,总金额约为9661万元,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为244.02元。

2.1.2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在2.43~2.63之间且平均为2.51。

2.1.3 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率和基本药品使用率分别在31.12%~36.15%、15.92%~20.37%和55.38%~60.06%之间,平均分别为32.50%、17.78%和57.36%,结果见表1。

2.2 全年中成药基本指标统计结果

2.2.1 全年使用中成药的处方数为177178张,中成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44.75%。

2.2.2 中成药品次使用百分率、中成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及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分别为23.13%~27.37%、3.93%~1.88%及0.80%~1.55%,平均分别为25.00%、2.81%及1.19%,结果见表2。

2.3 全年OTC药物基本指标统计结果

2.3.1 我院全年使用OTC的处方数为108603张,占处方总数的27.43%。

2.3.2 OTC药物使用百分率和OTC药物品次使用百分率分别在25.68%~29.25%和13.19%~14.69%之间,

平均为27.43%和14.01%结果见表3。

3 讨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为了促进合理用药,依据《办法》的规定和国际合理用药的核心指标,针对处方上药物使用率(抗菌药及注射剂的应用、基本药物、中成药、OTC药物所占比例等)及处方行为(使用通用名开具处方)等方面对我院全年处方进行评价。

我院的处方平均用药数为2.51种,与WHO的要求和北京地区的结果基本相符;平均抗菌药使用率为32.50%,与WHO规定的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与北京地区医院调查的结果相近;平均处方抗菌药注射剂使用率为17.78%,基本控制在WHO要求的范围[5,6]。我院抗菌药使用过多可能是由于我院面对的是普通居民且病种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外伤居多的缘故。《抗菌药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不必采用注射给药。重症、全身性感染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因此,加强注射剂知识的普及教育,减少患者注射要求,是促进合理应用注射剂措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基本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是经过科学评价而遴选出来的。我院基本药品的使用率为57.36%,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较低,与国内调查的数据相比亦有差距[6,7]。使用较低的原因可能是:(1)国家基本药物的覆盖率较低[5];(2)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不了解和熟悉;(3)由于医药科技的发展,大量非基本药品涌入医院。因此,我院仍需要应加强宣传和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

我院通用名使用率为100%,这是由于规定必须使用药物通用名书写处方,并在HIS系统中进行强行控制,使所有开有非通用名的处方无法录入电脑。

我院应用中成药的处方接近总处方的1/2,使用比例较大。虽然中成药的副作用较少,但其成分较复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仍不十分明确,更重要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联用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因此,在应用中成药的同时,尤其是中成药的注射剂,应慎重考虑。

OTC药物的使用率为27.43%,使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其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也说明患者自我药疗的知识不全面、意识薄弱。如何使用好OTC药物,让自我药疗成为社会的潮流,降低医疗费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开展必要的“百姓讲堂”,提高大众了解自我药疗的知识水平,提高患者自我药疗的意识成为目前迫切的需要。

总之,我院门诊使用药物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以及基本药物的宣传和学习并对OTC药物使用进行教育,提高“百姓”自我药疗意识。

摘要:目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参考国际合理用药指标,评价我院处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利用自行研究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2008年全年处方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51;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32.50%;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7.78%;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57.36%;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100%,开具中成药的处方占总处方的44.75%,开具非处方药(OTC)的处方占总处方的27.43%。结论:我院处方药物基本合理,但还存在抗菌药使用率高及基本药物使用率低问题。

关键词:处方评价,处方管理办法,国际合理用药指标,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EB/OL].http://www.moh.gov.cn.2009,2,3

[2] 吴永佩,颜青.《处方管理办法》发布有利于保护患者用药权益[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4) :2451

[3] 卫生部.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EB/OL].http://www.moh.gov.cn.2009,2,3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 [EB/OL].http://www.sfda.gov.ca.2009,2,3

[5] 陈莲珍,王淑洁,王青,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2003;14(3) :156

[6] 李洋,颜虹.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 :79~82

电气自动化的初步 篇6

1 河道管理概述

河道管理要遵循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发展下进行管理。按照现时期的河道管理, 在做好河道防汛、抗旱,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 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人适宜生存的水环境, 注重对河道的修复和功能上的完善, 确保河道在行洪、排涝、输水以及航运等方面的正常运行, 应是当今河道管理的重要任务。在进行河道管理的过程中, 要遵循亲水性、生态性、安全性以及观赏性的原则。从总的方向看, 工程设施的管理和河道资源的管理两方面要做好协调优化, 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河道的功能, 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无疑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河道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基本构架

2.1 河道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支撑基础

河道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支撑基础是数据采集和视频监视, 河道管理者在获取有关数据资料 (包括视频资料) 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反应, 实施决策的行为既包括人工活动, 也包括通过系统实现的远动行为。因此, 就需要建立闸门监控系统、堤防渗流监测系统、河道工况视频监视系统、动态监测河道工程安全及河道资源监控系统;建立汛期雨情、水情测报系统、水质监测系统以动态掌握河流洪水情势和水质状况;开发并安装河流洪水预报系统以保障河道行洪安全, 开发并安装河流水质预报系统以分析预测未来河流水质。

2.2 河道综合自动化系统组网特点

河道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端沿河道呈线状分布, 其长度由几十公里到数百公里不等, 若全部采用有线方式进行布线, 经济上不划算, 技术上也不可行, 主要原因是信号沿电缆传输途中会逐渐衰减。若全部采用无线方式进行组网, 系统就需要配置数量庞大的无线发射和接收模块, 系统建设成本高, 系统反应速度也较慢。所以最佳的系统组网方式是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 分河道集中安装监测传感器, 合理借用因特网传输部分数据资料。

2.3 监测站设置

站点设置原则是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重点考虑建设成本;水位监测站尽量靠近闸门, 尽可能设在水文控制端面;雨量站应分布均匀, 要求能够控制暴雨中心, 数据连续测量, 设备可靠运行;水质监测站点尽量设置在闸门附近, 设置在排污口附近, 设置在引水口附近;渗流监测断面设置存防洪重点区域, 设置在薄弱堤防段;视频监测站点设置在重点监视部位, 如违法挖沙河段, 闸前水位观测部位, 排污口处以及其他需要监视的部位。

3 自动化系统探制功能

3.1 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在河道管理工作中, 对于洪水以及输水航运功能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要做好水雨情的信息监测工作。传统的人工或者有线监测报告方式, 经常会因为信息监测数据的失误而导致报送信息的失误, 从而影响到河道管理的安全性。所以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能够利用卫星遥测通讯系统对水雨情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这项工作需要采集的数据量非常大, 并且对于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后, 会通过GSM中的短消息向控制中心报送数据信息, 及时有效地为河道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信息, 对河道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闸门监测监控系统

闸门是控制河道水流的重要设施, 以往都是采用手动的方式来对闸门的开闭进行控制, 不仅工作效率低, 并且功能比较单一。在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下, 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闸门的开闭进行控制。与此同时, 自动化系统还会进行自动采集信息功能, 对于闸前后的水位、过闸的流量、水质以及供电系统的电量等都能够进行信息的采集, 然后将这些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3 堤防渗流监测系统

在洪水季节, 堤防的渗流状况非常重要, 其直接关系到堤防运行的安全性, 所以自动化信息技术能够对堤防的渗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在采集数据信息后进行分析, 能够准确的判断堤防的运行状态, 以便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 确保堤防的安全性。自动化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堤防的变形状况、渗透的压力和渗流量、防洪墙的地下水位以及堤身土的含水量等信息, 能够及时的反馈堤防的安全系数, 提高了洪水期河道管理的安全性。

3.4 洪水预报系统

洪水对堤防存在巨大的威胁, 所以为了确保河道运行的安全性, 自动化系统具有提前预测洪水的功能。在自动化信息系统中, 会建立一个实时的数据库, 然后通过预报模型库对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 进行掌握洪水的状况。自动数据信息采集装置会对流域上的水情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 然后传输到数据库中, 通过相应的操作指令, 进行预报计算功能。一般情况下, 洪水预报系统具有数据查询、绘制水文预报以及洪水预报等功能, 以此来对洪水进行提前预报。

3.5 水质监测和预报系统

随着水务部门对于河道管理生态性的要求, 在河道管理中, 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质量。水质监测和预报系统主要是利用自动化仪器对水质进行检查和分析, 从而及时的监测水质。在水质监测和预报系统中, 通过监测、控制、分析和通讯等一系列程序, 进行水样的自动采集和预处理, 在检测结果出来后存储在计算机中, 也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自动化水质监测和预报系统对于河道的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 能够及时的掌握水质状况, 为河道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4 结束语

河道管理是水行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全球的水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提高河道管理工作效率尤为重要。自动化技术在河道管理中的运用, 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各项自动化设备, 对于河道管理中需要的各项数据信息实时监控, 大大地提高了河道管理的工作效率, 确保了河道管理在安全性、生态型、观赏性、亲水性等方面的高效兼容, 河道管理自动化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长春.城市河道管理与信息化[J].水利发展研究, 2012, 6.

[2]向红.梅汾河河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0, 5.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篇7

一、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传统电气设计的思想进行改造和发展的,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电气技术。我国主要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应用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上个世纪末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了。电气工程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應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从家中电路到航天事业的应用,这都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科技发展。

1、电气自动化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内容主要有远程与现场监控形式。远程监控主要就是应用到小型的电气工程,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其灵活性,远程监控的时候就应该要减少电缆的使用,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降低成本。现场监控的方式比远程监控应用的更多些,更具有远程监控的优势,经济性较强。现场监控可以根据其间隔的不同而选择其不同的工程,这样可以体现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现正监控的装置都是利用网路进行连接的,这样其独立性更好,灵活性强。

2、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特点

电子自动化主要是利用电子连接,这样才会达到相关设置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与灵活性、实用性。

3、电气自动化设计注意原则

电气自动化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三大点。第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应该要保证其质量,在操作的时候简单容易。第二,要明确电气与设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三,在设计电气自动化的时候应该要严格遵守其规定。

二、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在发电厂测控系统的运用

在发电厂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分为分散性监控系统自动化。发电厂中的分散测控系统一般是由太网、运行工作站等必要的软件而构成的,一般就是分层次的形式进行的。另外,工作站一般是分为运行员工工作站与工程师工作站。工作站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对人机接口的供应。在控制单元时候应该要用运行工作人员工作站进行发送与传递信息,同时也要接收各种工作站中的各种指令。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过程中监控单元设备监控,这样就可以看出其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过程控制单元还是可以用来显示与打印相关的输出信号。

2、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的应用

传统的变电站主要是用人工来进行操作的,比如说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信息反馈等方面。人工工作的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会很容易出现差错、工作效率也很低没有办法进行保障,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人工操作就会存在着弊端,没有办法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在变电站中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变电的操作水平,另外也有利于提高监控的水平。如果想要利用网络计算机来换取电磁表设置,这样就是可以采用计算机电缆传输,这样就会使得操作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观察与监督,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动化监督。

3、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速中的运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在限定的资源与人力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效益,进而实现自动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的控制来实现对于整个网络的控制,所有的设备都应该要与计算机通过连接,这样才会让整个网络得到覆盖。并且还有高效运转的服务器作为整个系统中的中心,对于信息起到整合分析的作用,最终输出相应的数据。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监控,最终进行评估。另外还应该要预测出来负荷的电量,这样才可以根据预测出来的结果进行调整。

三、电气自动化应用在电气工程中的优势

1、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电气自动化具有很多的优势,其中适应性就其中最为重要的优质之一。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形式较为单调,但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却是有着多种形式的,并且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方便,很多一学就可以进行操作,不需要浪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更是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果。在较少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优势。

2、结构性较为完善

传统的电气技术在结构上并不是很完善的,而电气自动化却有着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技术上都有所进步,并且结构性也较为完整。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结构性也就更加的完善,更加的适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3、技术操作更为便捷

电气自动化的结构在不断的扩大,技术操作过程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其具有便捷的操作性,很容易就可以弄懂的。即使没有很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也是可以弄懂学会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工作的时间精力更少,还会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水平。

4、进行实时的检测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变压器等设备在检测下运行,若是遇到突发的问题时候应该要及时的解决。另外,还应该要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监控,不断的进行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检查原因并且解决。

四、总结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在一定的程度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在很大的程度上为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也为智能化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日后的发展中自动化的管理在社会中会起到更大作用,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上一篇:有效公平下一篇: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