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委

2024-06-07

两委(精选十篇)

两委 篇1

1 村“两委”干部学员的基本情况

741名村“两委”干部分别来自16个州市129个市县584个乡镇741个村(社区),全部为中共党员。男干部630人,女干部111人,男干部人数明显多于女干部。年龄最大者为64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平均年龄43岁。除汉族外有23个少数民族342人,占总人数的46.15%,人数最少的民族为阿昌族、布依族和摩梭人,各1人。人数较多的民族为汉族399人,彝族83人,哈尼族42人,傣族40人。

学历以初、高中为主,有初、高中学历的有434人,占总数的58.57%;小学学历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1.89%;有中专学历的有92人,占总人数的12.41%;有大专学历的168人,占总人数的22.86%;本科学历的有33人,占总数的4.45%。说明本届村“两委”干部的学历层次比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任职情况来看,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有430人,担任村(社区)主任的有179人,担任副书记的有5人,担任副主任的有9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两肩挑”的有118人。在741名学员中有大学生村官34人。

2村“两委”干部学员的工作状况

从问卷调查、访谈情况来看,针对村“两委”干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而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的工作表现大体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这一部分人文化水平较高,大多有高中以上学历,并且长期从事村务工作,对农村基层工作十分熟悉。能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导能力强,能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深得村民的心,群众基础好。他们大多是县市级、乡镇干部下派的工作人员,村里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

(2)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缺乏工作经验。主要指的是大学生村官,他们有思想、有知识、眼界广、政治理论水平高,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以及最为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富有较强的责任心,渴望能带领村民脱贫,但缺乏工作经验,其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应急事件处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大多是村里的老书记、老党员,在村里德高望重,群众基础较好,做群众工作能力强。但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是中学或小学毕业,政策理论水平也不高,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方面有待提高。

(4)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会致富,敢作为。主要指的是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这些人见识广,致富能力强,但政策理论水平低,农村工作经验不丰富,责任心、奉献精神不强。

3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1 综合素质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较弱

从对741名村“两委”干部学员的基本情况可知,第五届村“两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年龄结构、民族结构以及性别比例与往届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很多老支书、老主任只有小学、中学文化。一些村班子成员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地落实、执行政府的决策。一些村班子成员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中只会用老办法、老经验,墨守成规。还有部分村班子成员不会运用政策法律法规来处理群众矛盾、问题,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来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激化矛盾,引起村民的不满[1]。并且大多数村“两委”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弱,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村民们渴望村干部带领增收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村班子成员由于见识短、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科学谋划发展、领导发展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因此很多地区发展长期滞后。

3.2 村“两委”关系难协调

在我国农村,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村“两委”关系是否协调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村支部是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具体的组织者、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村支部与村委会相互争权、相互对立、互不配合的现象[2]。一些村委会相对集权,不让村支部插手村务;一些村支部权力较大,村委会成为它的支配对象。因此毛军吉(2001)在对湖南省500个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得出村“两委”关系协调的只有40.1%的结[3]。在云南部分地区仍存在“两委”关系难协调的情况,“两委”关系不顺已严重阻碍了村民自治,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3.3 村“两委”干部经济待遇偏低

目前,村干部的责、权、利不对等,村干部承担的事务多、责任大、但利益保障较弱[4]。云南省村干部的待遇在600~1 500元之间不等,且大多没有养老保险等其他保险。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小到牲口吃庄稼,大到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正是村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繁杂的工作、一家人的生计,村干部面临着两手抓,但两手都抓不好的困境。同时由于村干部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因此存在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待遇没差别的现象,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3.4 村“两委”干部后继无人

据相关部门统计,云南省12万名村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不到一半,50岁以上的超过1/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妇女比例偏低、少数民族比例偏低的“一高三低”情况[5],并且大多有能力、有文化、脑子活、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留下较多的是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因此村“两委”干部面临着难培养、难选拔、后继无人的现象。

4 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4.1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受教育程度、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的现状,各级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1通过深入地实地调研,切实掌握村干部的需求与不足,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特别是政策法律法规、种植、养殖、加工、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专题培训;2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村干部的学历水平,可采取自愿为主、政府引导的形式,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提高自身文化素质;3通过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学习、远程教育等方法来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水平、决策执行、科学谋划发展、带头致富等方面的能力。

4.2 妥善处理好村“两委”关系

要妥善处理好村“两委”关系,首先应加强村“两委”职权的内部分权与监管[6]。对“两委”的职责进行具体详尽地划分,避免职责上的冲突与交叉,同时应扩大村代表、村党员的权限,加强他们对村“两委”职权的监督;其次村干部素质的高低,是维系村“两委”关系协调与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村民主化和政治文明的基础[7],因此应加强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最后要不断推进村民自治,严把选举和党员发展关。根据我国当前的法律和政策,“两委”班子分别由村民大会和党员大会选举产生[8],因此要严把入口关,确保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下,选举出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法制意识强、确实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好村官。

4.3 改善村“两委”工作环境,适当提高村“两委”干部待遇

从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一些村办公条件差、活动场所简陋,会议、活动都在露天下开展,党员教育、村民培训因没有场所、经费而搁浅。同时村干部待遇低,一些党小组长没有工作补贴,因此转岗外流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改善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条件,抓好活动场所的建设,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并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一定比例补贴为辅”的原则,完善村“两委”干部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制度[9]。

4.4 积极推进、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

大学生村官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有理想、有文化,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他们的到来能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和性别结构,并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鼓励那些有志的大学生到农村去成就一番事业。

摘要:本文通过对来自16个州市的741名村“两委”干部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第五届村“两委”干部能认真履行职责,在推动村(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困难、问题以及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两委 篇2

第28期

枫溪街道办事处

枫溪街道全面部署村支两委

换届选举工作

2011年2月21日

2月19日上午,枫溪街道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全面贯彻落实2月18日芦淞区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换届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对我办即将开始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部署。

街道党工委书记余四丰向在座党政负责人传达了会议精神,他谈到,我区村党组织换届与村民委员会换届两项选举结合进行,并提倡先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再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党组织换届将实行“两推一选”,即在村民代表和党员分别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然后再进行全面考核,确定候选人后进行党内正式选举。枫溪街道在开展村支两委换届工作时务必要把握工作重点,严格落实“民主推荐、民主选举”。

办事处主任宋扬谈到,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年后开展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在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中务必要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做到“依法、公平、择优”,各村支两委在换届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铁的纪律保障选举换届工作的风清气正。

浅谈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 “两委”干部 建设

农村“两委”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中坚力量,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是当前抓好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目前,农村“两委”干部队伍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探讨研究。

一、存在问题

1、不注重学习,凭经验办事。现在大部分村“两委”干部都是初高中文凭以下,文化功底薄弱。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不高,不善于学习提升,造成工作能力和水平比较低,带领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碰到矛盾只看表面现象,缺乏思考,处理问题简单,凭经验办事,认为自己是农村百科全书;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群众稍有不同意见,就采取过激行为,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导致信访案件增多。

2、党性观念差,纪律较涣散。部分农村“两委”干部自由散漫,山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存在无为思想。有的村“两委”干部连续担任时间长,从委员到副主任,从副主任到主任、支部书记,换来换去都是这几个人,在位时间长,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做多做少一个样,得过且过。有些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意经营上,把村干部当作一种兼职、一种生意场上的“保护伞”。有的干部作风懒散,缺乏工作热情,遇到问题绕着走,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有的村干部遇到突发的社会矛盾时,不能站出来积极化解,反而临阵退缩

3、思想不解放,小农意识强。有的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强烈,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缺乏门路和方法。有的村干部怕惹麻烦,对新的形势和政策理解不足,把握不深,特别是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不能发挥 “领头羊”的作用。

4、服务不到位,群众意见大。有的村“两委”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看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以个人或本宗族、等小团体利益出发。有的村干部任职时间虽长,但碌碌无为,没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对涉及全村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村道建设等问题漠不关心,群众意见纷纷。

5、为政不能廉,用权不公道。有的村“两委”干部不能真正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把上级领回来的有关惠农的政策停留在村干部这一级,有的甚至克扣老百姓的粮食两补费用。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把关不严,存在包庇亲友、虚报信息、公开公示不实等现象。有少数村干部不能严于律己,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这些都会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原因分析

1、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村“两委”干部换届选举结束以后,县乡虽然组织村“两委”干部进行培训,但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多、方式单一,就培训而培训,实际收获的少,培训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政策、法规教育不深入,业务技能培训不切实际。少数乡镇党委对村“两委”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农村“两委”干部不能经常性地接受教育,加之自己不重视学习,使党支部在党员中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减弱,支部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缺乏规范的监管机制。在村“两委”干部管理上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但由于县乡督查组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真正抓督查、抓落实的很少,还有县乡领导为了自己的前途怕丢掉农村代表的选票,所以,对村“两委”干部的管理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缺陷。根据调查,认为村“两委”干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检查不到位、考核不严格三个方面。有的村“两委”干部不能带头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务纪律,导致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理财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村“两委”干部既是村主任,又是会计兼出纳。村帐镇管不够深、不够细,个别村“两委”干部有截留村集体收入等问题。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壮大了一些村“两委”干部违法乱纪的胆子,使之有机可乘。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对村“两委”干部的待遇报酬,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大都以县(市、区)为基础,根据财力多少来确定。在100份调查问卷中,认为对村“两委”干部工资报酬“很低”占52.8%,“低”占47.2%。现在,大部分地方外出打工或在当地做临时工基本上是每天100元左右,对于日均工资仅有30元左右的村“两委”干部,很多能人都不感兴趣,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没有参与竞选。工资待遇偏低,工作量大,有的正值子女入学,家庭负担重,使一些村“两委”干部难以承受。造成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觉得当村“两委”干部没有什么好,报酬低不说,在工作中还经常得罪人,还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来制约,比自由打工的差多了。加上这几年从优秀村“两委”干部中选拔为国家干部的机会很少,而符合考试条件的村“两委”干部也不多,导致部分村“两委”干部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经济待遇差,政治上没奔头,严重影响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村“两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扎实抓好现任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环境及村“两委”干部现状,结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对村“两委”干部应采用分级负责组织培训,县一级重点是抓好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0天。其他村“两委”干部的培训由各乡镇负责,确保每年不少于6天脱产培训。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除组织传统的集中学习以外,还应尽量采取外出考察、研讨交流、远程教育、到乡镇或县直相关部门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村“两委”干部进行学历再教育,初中的读中专,高中、中专的读大专,大专的读本科,不断夯实文化基础。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一要突出政策法规知识培训,尤其是当前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领导重要讲话等内容,提高村“两委”干部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意识;二要突出思想作风的培训,尤其是要对中央最新出台的“八项规定”进行学习,提高村“两委”干部思想修养、道德涵养、政治素养和廉洁行为;三要突出能力水平的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处理棘手问题、解决矛盾纠纷和做好群众思想教育的能力;四要突出专业技能及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建立村“两委”干部培训考核测评制度和岗前培训制度。村“两委”干部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测评,考核测评不及格者,要扣发绩效奖励;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其次,要扎实抓好村“两委”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重点培养四类人员。抓好招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积极关注本村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农村涌现出来的素质高、能力强、懂经营的能人强人,从中挑选出部分责任心强、热心村务管理的人员;加强对村民小组长和自然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村党组织要随时掌握这四类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上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组织考察确定为村后备干部,并将他们安排到村团支部书记、治保调解主任等相应岗位锻炼。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依法进入村“两委”班子,切实改善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等结构。对村级后备干部要建立档案,跟踪考察,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和充实新的优秀人才。只有经常给村“两委”干部“洗洗脑子”,提升其综合素质,才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才能与新形势下建设有文化、有能力、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相适应。

(二)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队伍的“领头羊”作用。县乡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作风搞好服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为农村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项目资金服务、解决基层困难上,在政策、科技、信息等方面为村“两委”干部提供有效的服务。县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关心村“两委”干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村“两委”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村“两委”干部、爱护村“两委”干部的良好环境。对村“两委”干部中的优秀事迹要进行大力宣传表彰,以先进事迹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要体谅村“两委”干部的苦衷,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与问题,为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经济上多关心。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工作实际,结合县财政状况,逐年逐步增加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报酬,减轻村“两委”干部家庭负担,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以便能让村“两委”干部集中更多的精力抓好村务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工资待遇高低已经成为衡量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标尺。政治上多关心。非党的村“两委”干部,要积极培养他们入党;年轻的副职要列入村“两委”正职培养对象;符合从村“两委”干部中录用为乡镇公务员条件的村“两委”干部,要鼓励他们积极报考,加强学习文化知识,做好考试准备。生产上多帮扶。乡镇党委、政府在生活上关爱村“两委”干部,帮助村“两委”干部积极发展经济项目,提高致富能力,只有村“两委”干部本身先富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推行村“两委”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解决村“两委”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生活困难、因病致贫或者因灾返贫的村“两委”干部,县乡镇党委、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乡镇挂村领导、干部平时对村“两委”干部要做到生病必访、有困难必访、工作遇到问题必访。通过为村“两委”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在经济、政治、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和帮扶,积极鼓励他们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三﹚实施惩防并举,切实维护好村“两委”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首先,要制定严格规范的监管机制。重点要抓好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种监管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坚决杜绝各种管理制度“讲在会上、挂在墙上”的不良现象。再好的制度机制,如果不抓好贯彻落实,都是一纸空文。其次,要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村务公开要结合党务公开,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强化群众监督,防范村“两委”干部滋生消极腐败现象。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公开出来,包括财务收支、政府补贴、惠民项目、危房改造指标、低保等,重点放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心、容易发生矛盾和可能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上。通过党务、村务“两公开”,增强党务、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阳光操作、还政于民”, 把村“两委”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纳入群众监督视线之中,促使村“两委”干部转变作风、公道正派、求真务实,给群众一个明白,留干部一身清白。再次,要加大推进诫勉纠错力度。针对少数村“两委”干部不听从上级领导,思想散漫,无所作为,不按时值班,不完成任务;办事不公道,以权谋私,有轻微经济问题;村“两委”干部之间闹矛盾,村“两委”干部有明显错误行为;工作失职,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等行为的,要及时采取限期改正措施。根据整改情况,由乡镇党委确定对违纪村“两委”干部给予诫勉、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动员辞职、免职或罢免等;对触犯法律的,由执法部门依法处理。从严管理村“两委”干部,拉好“高压线”,常敲“警示钟”,保护他们,警醒他们,才能达到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确保村“两委”干部违纪违法现象降低到最低限度,切实维护好村“两委”干部队伍的形象。

﹙四﹚实行规范管理,着力增强村“两委”干部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村“两委”干部现状,对村“两委”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任务要求、统一待遇标准、统一年度考评,增强村“两委”干部考核评价的可比性,有效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考评工作中,要规范考核内容和评定标准,考核可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组织考评与个人述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干部任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推行全县“十佳村干部”的评选工作,对目标考核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拥护的村“两委”干部,要及时宣扬、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目标考核成绩一般、管理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的村“两委”干部,要对其工作分工或职务进行调整;对目标考核差,工作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村“两委”干部,民意测评不宜继续担任职务的村“两委”干部,要敞开出口关,坚决劝其辞职或免职罢免。通过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规范化管理,从严格规范日常行为和值班制度着手,明确村“两委”干部工作职责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村“两委”干部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评价,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试析“村两委”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篇4

关键词:村两委,法律意识,法制建设

一、“村两委”在新时期农村建设的现状

(一) 农村基层民主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村两委”作为最基层的组织, 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随着《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和实施, 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 (即“村两委”) 的关系得到基本的规范, 农村基层民主与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 有效传达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和遇到的问题, 同时组织村民发展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另一方面, 协助上级领导宣传开展国家政策等各项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具体表现在:

1. 民主法治不断健全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 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 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 依法建制, 以制治村,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 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同时, 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基层民主也进一步加强。

2. 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国家的普法宣传在“村两委”组织和宣传下, 农村的法律知识丰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普法教育在农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资料显示, 90.2%的农民有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认为书籍报刊能丰富其法律知识, 学习法律知识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很有用。

3.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也为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土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文化教育事业重视, 也为其法律意识的增强提供了保暖的外衣。

(二) 村两委在农村治理中发现的问题

然而, 在农村治理实践中, 出现的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和村干部作风差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 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基层存在的问题, “村两委”的法律意识亟须加强, 才足以应对当前出现的农村社会问题, 推动农村基层法制化进程。

2012年12月5日, “4个老婆10个孩子彰显村主任的能耐”这样的标题新闻出现在了各大新闻网络, 引起了大家对于村两委的反思:村党支部哪去了?在山西省某市XX村, 身为区人大代表的原村民委员会主任李某, 竟有4个“老婆”, 共生育了10个子女。证据显示, 其中3个“老婆”和9个子女的户口都落在了村里。村委违法违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 既有主观上的因素, 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也有制度不健全、查处不到位等管理中的疏忽。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村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相对较少, 法律意识淡薄, 思想道德水平较差, 政治素质不高, 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严重。二是对用权缺乏有效监督, 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 常集领导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 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比如擅自终止承包合同。“村务合同法治化”。通过签订合同提高了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村民们法制意识增强了, 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通过签订合同, 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但是, 村两委在自身利益与村民利益的天平上倾向自己, 擅自终止, 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学法的积极性, 法律意识可想而知。

二、“村两委”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 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

在农村, 由于缺乏法治的经济基础, 法律进入农村和在农村的传播更多地表现为蛮横的移值和强制的灌输, 即普法活动大多是灌输式教育。这样被传播的法律势必是无法与农村实际完美结合。在农村, 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礼教、宗族观念等依然还是农民判断是非善恶的重要标准。这与农民的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相符, 因此, 农民更多愿意接受其道德约束, 而不是服从法律。

“村两委”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农民, 也就是说, 一方面, 广大农民法制意识的缺乏制约了“村两委”法律意识的成长。“村两委”在处理村务纠纷时, 需采取农民能接受的方式, 另一方面, “村两委”成员根植与农民, 自身法律意识欠缺, 传统道德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新农村出现的“村霸”“贿选”等现象, 其根源主要还在于封建宗族制度, 以宗族道德制约人们的现代政治生活。

(二) 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有资料显示, 离城市越近, 交通越方便, 经济越多样化, 农民越富裕的乡村, 村民的法律意识也相对较高, 法治的进程也相对较好。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 因此, 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 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 由于包产到户以家庭为单位的宁村经济发展, 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 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人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

(三) 现代法律知识仍然缺乏

村委班子的成员大多来源于本土农村, 成长与上世纪, 受教育机会少, 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 大部分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首次法律教育的基础薄弱, 二次教育的吸收能力收到限制。调查中发现, 即便普法不断, 一些村干部知道有这么一部法, 但是对其内容和法律解释、法律适用等并不清楚。运用法律的过程中, 也可能造成法律误解。当前,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迫切需要“法律”武器解决和规范农村常见问题。村两委作为农村最基层的组织, 村两委法律意识的多少, 直接决定了其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 农民切身利益是否能收到维护。

近年来, 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农村出现了空巢家庭等问题, 青壮年外出务工, 留守农村的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更复杂。村两委毋庸置疑, 是由年长有威望的族亲人担任。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16—50岁的农民工占84.9%, 其中16到40岁的农民工占59.3%, 这样一来村两委成员偏老龄化, 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意识较弱, 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 “村两委”监督体系不健全

新农村建设要求健全基层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以扩大有序参与, 推进信息公开, 加强议事协商, 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 拓宽范围和途径, 丰富内容和形式,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然而, 目前, 村民自治过程中, 对“村两委”监督体系不健全, 影响较小, 尤其是经济资源发达的农村地区, 监督体系的涣散, 从村民自治组织内部扩散开来。由于地方势力阻碍, 地方政府始终无法完全推进财政公开制度, 村务公开不及时, 财务不全面, 无明细账等。

另一方面, 司法与行政权力相依附。在农民根深蒂固的观念中, 有对行政权力的害怕和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以及对权力的崇拜的心理意识。他们认为, 一旦触碰村两委会引火烧身, 害怕村两委利用司法打击报复。也使农民对法律怀有失望情绪。同时, 农民遇到纠纷需要申诉时, 手续繁琐, 渠道不畅, 上诉成本较高, 农民无法承受, 制约了农民自身对村民自治组织“村两委”的监督。

另外, 某些司法人员与行政人员往往会因“人情”“官官相护”等残余思想包庇“村两委”, 使得监督体系张开了一缺口。

村级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不仅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有的引发了群众集体上访, 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有效预防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发生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构建和谐农村的需要。因此, 在坚持依法依纪打击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 更要主动做好村两委干部的法律意识工作, 首先要加强教育, 使其不想违法违纪;其次要强化监督, 使其不敢违法违纪;最后要重视预防惩处, 使其不会违法违纪。在国家大力加强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必须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 加强基层的反腐倡廉工作, 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社会长治久安、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村两委议事规则 篇5

一、村“两委”议事参加的人员为党支部成员和村委会成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开会。

二、村“两委”联席会议由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书记暂缺或其它原因缺席时,委托副书记或村主任召集和主持。

三、联席会议召开前,首先应将会议时间、地点和议事内容告知与会人员,可根据会议需要,由主持人提名列席人员,必要时,可邀请上级党组织领导参加会议。

四、参加会议人员都能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在此基础上,由主持人结合讨论情况,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策,决定重要问题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如遇重要问题要发生争执或双方人数相等时,应暂缓作出决议或决定,待取得基本一致后,再讨论表决或由上级组织裁决。

五、讨论决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应会前征求群众意见,并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要求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六、会议均要有专人负责记录,议事时间、地点、参加人数、缺席人数、内容等须记录在册,会后任何不人得随意翻阅和更改原始记录,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任何个人都无权改变。个别人有不同意见可公开保留,也可以向上级组织反映,但必须无条件服从,并在行动上坚决执行。

两委 篇6

1.通过摸底调查,为“两委”换届选举当好“侦察机”。充分发挥中心检察室的“窗口”作用,在选举前开展调查摸底,通过接待群众来访、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确定重点,有的放矢。一是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群众关注的热点、控告和举报反映的重点、历届选举存在的难点进行收集汇总,全面掌握村级“两委”班子现状、干部群众思想状态、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及其他可能影响选举的问题,并根据掌握的动态情况,及时分析研判,确定一般工作与重点工作。二是认真梳理涉选信访案件,对有可能引发缠访、闹访、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的信访案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案,在做好疏导和稳控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三是对收集到的可能涉及干扰、操纵、破坏选举等问题的舆情信息,及时汇总并向相关部门反馈,提出提前防范的建议,制订应急预案,向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防患于未然。

2.通过法律宣传,为“两委”换届选举当好“预警机”。加强与当地党委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充分发挥中心检察室宣传“前沿”的作用,针对不同群体,采取法律宣传咨询、分发宣传资料、上法制课、放宣教片等多种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氛围。一是针对负责选举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借助开展选举业务培训的契机,开展法制宣传,提示违法犯罪风险,组织参观凤城监狱警示教育基地、旁听案件庭审等法制警示教育,强化其依法组织开展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二是针对普通选民、村民,宣传《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破坏选举的典型案例,向群众提示避免破坏和干预选举的行为,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自觉抵制贿选和强拉选票等违法行为,依法行使选举权。三是针对候选人,开设以“增强民主意识、预防违法犯罪”为主题的预防“两委”换届选举职务犯罪系列法制课堂,并联合纪检、组织部门加强对候选人开展选前教育谈心,宣讲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结合以案释法,教育候选人端正参选、竞选的思想,提醒自觉遵守换届纪律,引导参选者做到公平竞争、依法竞选。

3.通过行贿查询,为“两委”换届选举当好“歼截机”。充分利用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结合其他部门相关职能,共同为换届选举把好廉政关。一是会同区委组织部将村(社区)组织人事任免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范围,将查询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与群众推荐、民主测评、廉政考核等方式形成监督合力,确保选拔使用的干部优质廉政,防止“带病提拔”现象。二是加强检察机关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职侦部门查询候选人是否正在被立案侦查,通过公诉部门查询候选人有无作出不起诉决定的记录,通过控申部门查询候选人是否涉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被举报、被控告記录,多管齐下,为“两委”换届选举把好廉政关。三是建立与公安机关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公安机关警务平台查询候选人有无治安刑事处罚记录,会同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共同上报区委组织部,为其确定候选人人选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检察院)

两委 篇7

1 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换届选举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政府事务繁杂,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农村两委换届政策宣传没有到位。许多村民对“两委”换届工作程序、政策不清楚,部分村民的切身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1.2 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强

目前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综合素质不高,部分村民用手中的民主权利作交易来满足一己之私,为金钱而选,为家族而选,为“人情”而选。有些候选人为了达到其个人目的,对法律法规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为我所用,在选举工作中造成恶劣影响。

1.3 宗族式拉帮结派

有学者对福建省塘东村30个住户进行社会互助调查显示,农民在劳力支持和财政支出中,宗亲分别占78%和48%,姻亲分别占14%和25%,朋友分别占8%和27%[1]。可见,同家族、宗派之间的拉帮结派在换届选举中屡次出现并不奇怪。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历史,传统宗族文化有其强大的社会基础,宗法观念、宗族意识代代相承,已经根深蒂固地沉淀在人们的头脑中。一些竞争者为了达到当选的目的,极力拉帮结派,扩大自己的势力,往往出现一个竞争者,就会催生一个以其为首的新的利益群体。

1.4“村委”与“组委”的关系脱节

少数村民小组组长在素质能力、思想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往往成为群众投诉的重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村民小组组长应当召集本组村民传达村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向村民委员会反映本组村民的建议、意见;协助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完成村民委员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小组组长”。虽然有上述的条文规定村民小组长要服从村委员会的安排,但并没有规定如果小组长不服从村委决定而面临的处罚措施。由于组委人员也是由各个村民小组“海选”产生的,个别组委因其自身利益而不配合村委的工作安排。这样便造成村委与组委的管理关系脱节。

1.5 换届选举成本过大

农村“两委”换届工作程序繁多、复杂,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同时,严格的选举程序需要进行多轮投票,村民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选举上,这给他们带来繁重负担,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难以组织。另外,由于村委经费有限,造成村委不敢开会或少开会。

2“网格化管理”概念及特点

2.1 网格化管理概念

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这一创新的模式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政务资源,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意义有以下方面:一是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的迫切需要;二是转变领导方式,深化“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三是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2.2 网格化管理特点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最后,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二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网格化管理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该管理可以使辖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以适应现代辖区建设和发展需要。这一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加强基层管理、化解基层矛盾、健全服务体系等。

3 网格化管理在“两委”换届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3.1 坚持网格化的沟通机制

“两委”换届工作只是基层政府政治生活的其中一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顺畅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疑虑,“两委”换届工作便可迎刃而解。网格化管理是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与民主化的需要[2],需完善与村民的沟通机制,并进一步加强掌握信息管理技术。沟通机制要以畅通民意渠道,转变服务方式,推动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管理为主要方式,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内涵,提升农村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效。

3.2 建立健全村情民意信息库

利用成熟的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按照“方便管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居住情况及村组干部的分布状况等因素,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或以人均管理100户为标准设置一个网格,将村区域内所有人、房、事、物、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逐步实现地理信息与人口、房屋等基础信息数字化。广泛收集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两委”选举问题和意见,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内每一户、每一个体的基本信息,及时建立健全村情民意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网络化管理的一大优势所在,是网格化顺利运作的保障[3]。

3.3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直面两委换届存在问题

进一步整合综治、信访、民政、社保等力量资源,在农村建立网格管理站,通过相对集中办公、联合开展工作、一个窗口接待等形式,夯实社会管理一线实战平台。

针对换届选举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农村网格管理站的优势,踏踏实实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宣传,必须进村入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把知情权交给村民,把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权交给村民;要搞好选民登记,把选举权交给村民;把候选人的提名权交给村民;把选举日的投票权交给村民。

针对宗族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村民民主意识以及法制观念是当务之急。宗族问题一直是各届换届选举的老大难问题,需要我们长期向广大村民灌输党的文件精神、社会公德、思想品质等知识,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诚实守信,以社会公德为准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要加强对大村大姓选民的宣传力度,使其消除宗族、家族思想;在宣传时,要重点向广大农民群众介绍什么是贿选及法律对贿选的处罚规定的理解,强化选民的法治意识。对选举违纪现象,要以宣传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方法遏制事件发生[4]。

针对“村委”与“组委”的关系脱节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及时跟进研究制定民主监督、任免等制度,约束部分村民小组长专横“行为”。因为搞好行政村的村民自治工作,关键是要做好村民小组的自治工作。

3.4 配备网格管理员,实现面对面沟通

在农村划分好网格后,原则上配备网格管理员为“一格一员”,较大的网格也可“一格多员”。网格员以现有村组干部、群众认可的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要求政治可靠,综合素质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网格管理员需积极主动及时排查调处网格内的群众纠纷、治安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关爱留守家庭,开展“两委”换届政策法制宣传,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倡导文明新风。网格内的老干部、宗族户头、老党员,上访户、意见户、困难户、低保户等,一定要上门面对面沟通,当面了解实际情况,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做到对责任网格的“两委”换届基本情况底数清、情况明,能够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处理。

3.5 加强保障,完善机制

做好“两委”换届工作,需提高网格化管理的执行力。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要落实工作计划,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工作职责。要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狠抓落实,做到网格划分全覆盖,稳步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实施;要创新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分片包干、错时工作、民情日志、分析研判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满足群众需求,实现网格管理有章可循;要落实好村委会开展有关宣传“两委”换届工作所必需的活动经费,支持村委会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要全力保障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

摘要: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太粗而造成;建立村民村情信息库,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两委”换届,网格化管理,信息库,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M].上海:三联书店,1997.

[2]王富.网格化管理——村民自治的新思路[J].时代报告,201 1(10).

[3]杜富江.城市网格化管理中的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两委 篇8

1 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究的方法, 此方法力图使每位参与者都投入到活动中, 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 丰富个人体验, 参与集体决策, 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它没有固定、单一的形式, 能够促进参与的活动方式都可以使用。参与式培训强调通过培训者与参与者间多向互动的方式, 充分运用灵活多样, 直观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参与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并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形成个人与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

女村官是一个特殊的学员群体, 她们参加过各种会议和培训, 但在会议或培训中往往只是恭敬的聆听者;她们是成年学习者, 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批判性反思;她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生经验, 但缺乏同行间的分享……这种种原因, 使参与式培训非常适合运用在女村官自我探索与规划、政策解读与运用能力、领导与协调能力等等综合素质提高的培训中。通过参与式培训的有效运用, 能使培训者与参与者在平等、尊重、相互分享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共同提高能力;能使女村官在培训结束离开课堂时不仅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 还能经历生命的成长。

2 培训体会

运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 对于女村官这个培训群体, 体会最深的有两点:女村官们对培训者的情感信任要高于常识信任;调动参与者分享情绪, 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成效。

2.1 情感信任要高于学识信任

在培训中, 培训者的目的是借助培训媒介让参与者获得某些思想意识或认识的提高, 或者是某种方法或技能。这其中“教”与“学”的桥梁是培训者, 参与者能否接受培训者的培训指导, 首先取决于参与者对培训者的信任。这种信任包括学识信任及情感信任。本人认为, 女村官参与者们对培训者的情感信任要求要高于学识信任。女村官们参与培训的机会普遍很少, 见的世面也少, 甚至来我院培训的很多女村官们都没到过省府南宁;她们绝大多数没有读过大学, 面对大学老师, 心生敬畏;她们作为最基层的女干部, 对她们发号施令的上级一级又一级, 使他们地位意识较低。这种种原因, 使这些女村官们尽管在村里开展工作时独当一面, 自信满怀, 但也心存卑微的一面。因此, 女村官们不仅期待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更需要获得培训者的认可与情感抚慰。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培训者们真诚关怀女村官参与者的成长。这种关怀要求培训者们能扪心自问:我热爱生活吗?我希望身边的人生活得幸福吗?我把女村官们真正地当成我身边的人吗?我希望她们生活得幸福吗?我愿意尽心尽力真诚地帮助她们吗?当培训者对这些问题持相当肯定的态度时, 培训者的情感一定能传递到女村官们的身上, 她们一定能感知其中的真挚与赤诚, 这种情感信任是她们接受培训者学识的前提。故情感信任要高于学识信任。

由此, 对于培训组织方, 对培训者的筛选不应只考虑学识水平, 情感水平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指标, 这里所指的情感主要指培训者是否怀揣真诚帮助参与者成长的情感, 也可以把这种情感要求诠释为一名培训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2.2 调动参与者分享情绪, 提高培训成效

参与式培训是培训者与参与者在平等、尊重、相互分享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共同提高能力的过程。“分享”可以说是培训的核心。来自培训者的分享可以传递培训信息;来自参与者间的相互分享可以增强自信, 共享经验, 整合集体的智慧。整个周期的培训能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女村官们的分享情绪, 亦即积极参与意识。在培训操作上, 要让女村官们强烈地意识到分享的积极意义,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 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成效。

2.2.1 分享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方式。

中国人传统上性格较为内敛保守, 讲究含蓄中庸, 藏匿锋芒。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更甚。这导致了女村官们普遍内敛不张扬, 有成绩不敢表露, 不敢分享, 怕别人误会自已自我吹嘘。殊不知这往往会让其他村民缺少了解自己的机会与途径。事实上, 适当的时候, 真实地让村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成绩及所付出的努力, 可以增加村民们了解与理解自己的机会, 提高村民们对自己的信任。当然, 这种分享要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添油加醋、夸大其词, 否则就真成了自我吹嘘。

2.2.2 分享是一种快乐, 同时可以增强自信。

当一名女村长真诚地分享:“各位姐妹, 你们知道吗?我最成功的事是让我们村用上了自来水, 前几届男村长们想干却一直干不成的事, 居然让我干成了!我太开心啦!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成功的吗?我是这样做的……”她的情绪一定是亢奋与快乐的, 倾听者的反馈也是积极的, 这种兴奋的情绪无疑会增强她的自信———这回你们大家知道了吧?我真的很有能力哦!我太高兴了!如果成绩与快乐没有得到分享, 那就变成了不能诉说的痛苦。因为闷在心里, 永远就只会自己开心, 没有人会替她开心, 也没有人会明白她的开心, 更没有人会知道她的开心, 这样的开心不仅被打了折扣, 还会演变成一种另类的郁闷。

2.2.3 分享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 收获经验。

要想获得对方信任, 首先要信任对方。主动分享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 当你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时, 对方也会向你敞开心扉。比如, 要认识一个陌生人, 如果你主动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 对方往往也乐于告知你相应的信息。同理, 当你主动向别人分享你成功的经验时, 别人也会与你分享他 (她) 的经验。参与培训的女村官们都有独到的工作经验, 每个人的经验都有意义, 每个人也渴望获得他人的经验, 故积极的分享是收获经验的最好方式。

在介绍分享的积极意义后, 再顺势鼓励女村官们积极分享, 珍惜分享机会, 她们往往都能进入分享情景, 积极交流经验与体会, 课堂气氛呈活跃之势, 充分调动了她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3 课例分享:女性领导面对的社会障碍与对策

这一培训环节的目的是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女性领导面对的阻力与障碍;思考、交流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培训手册上对这一环节的培训步骤为: (1) 人们通常是怎样说女人的? (诸如民间谚语、俗语、顺口溜、俏皮话等) 。把这些记录在纸条上, 一张纸条写一条。 (2) 大组分享:每组轮流念一条, 不准与前面的重复, 看哪一组写的多。念过之后把它贴在女性画像的四周, 组成画像的“镜框”。 (3) 大组讨论。 (4) 培训者归纳总结。在培训操作上, 本人是这样实施的。

3.1 贴“镜框”

前两个步骤与手册上所述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 在把写有对女人说法的纸条贴到镜框上时, 让女村官们自己判断这些说法是否积极, 消极的把它贴在女性画像的四周, 组成画像的“镜框”;积极的或中立的, 分别贴在“镜框”左右两侧, 称为“积极区”和“中立区”。培训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呈现为, 消极的说法占大多数, 组成了“镜框”, 积极的或中立的说法占很少数。

3.2 大组讨论

讨论: (1) 你看了这些画面, 有何感想和发现? (2) 女性领导面对的阻力与障碍与这些消极说法有关吗? (3) 为何消极的说法这么多?你认同这些说法吗? (4) 你在工作中, 村民们用这些消极说法指责过你吗?你怎么应对? (5) 你认为女性天生缺乏领导素质吗?

3.3 培训者归纳总结要点

3.3.1“镜框”的形象解释。

对女人说法消极的贴在女性画像的四周, 组成画像的“镜框”, 这个画面很形象地仿佛把我们女性的能力制约、局限或禁锢起来, 成为女性面对的阻力与障碍。

3.3.2 运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拆解“镜框”。

“显然, 女性领导面对的阻力与障碍与这些消极说法有关, 女村官们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有不被理解的时候, 这时, 面对村民们用这些消极的说法或更难听的说法指责自己时, 我们怎么应对呢?”经过这些引导语之后, 运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逐条拆解“镜框”纸条上的消极说法, 即把消极的说法演绎成积极意义或中立的说法 (尽量把消极的演绎成积极的) , 然后把它移到“积极区”或“中立区”, 这样, 整个“镜框”就被拆解。

这其中, 拆解“镜框”纸条上的消极说法要讲究学识及技巧, 如何对每个词句的演绎很重要, 因为这过程的引导意味让女村官们领会应对女性身上的阻力与障碍的策略和方法。具体拆解举例, 如“母老虎”, 本意为凶猛, 可演绎为:老虎是兽中之王, 意味着很有能力;“女妖精”, 本意狡猾、放荡, 可演绎为:计谋多、聪明和美丽;“三个女人一条街”, 本意为啰嗦、藏不住话, 可演绎为:善于与人沟通, 光明正大, 有话不藏不掖;“好男不与女斗”本意指是对女性的不屑, 可演绎为:女性有智慧、有能力, 男性斗不过女性而自我解围等等。拆解完“镜框”上的所有说法后, 归纳总结引导女村官在面对非难、指责及委屈时, 换个角度看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 要善于从乐观的、积极的及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化解问题。为了进一步让女村官们理解如何两方面看问题, 可插入秀才解梦的故事———有两个穷秀才一起去进京赶考。路上, 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见一只黑乎乎的大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刻凉了半截。心想:完了, 完了, 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 心情一落千丈。他走进考场, 脑海中仍挥不去那黑乎乎的棺材。结果文思枯竭, 最后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虽然也看到了棺材, 但心里却想, 棺材不就是又有官又有财吗?好, 好兆头!于是, 他十分兴奋, 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 果然一举高中。

引导中同时提醒女村官们, 我们从乐观的、积极的及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化解指责带给自己伤害时, 也要诚恳地冷静地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所被指责的问题, 如果有, 就要拿出勇气来用实际行动改善它, 而不能一味地自我开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指责、消除指责, 树立形象, 更好地开展工作。

3.3.3 应对消极。

这些消极的说法为何这么多?这是长期男尊女卑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无法改变历史, 但我们可以改变历史的影响, 书写新的篇章, 尽管这种改变过程是漫长的, 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那么我们怎么努力呢?第一, 是如前所述善待这些消极的说法;第二, 是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证明女人确实就是“半边天”, 当广大女性都这么意识到并采取行动时, 我们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3.3.4 增强女性对自我领导素质的认可。

女人天生并不缺乏领导素质, 各位女村官就是很好的例证, 因为大家就是村民们公认有领导素质的人。课堂上有些女村官们认为她们的官太小, 不算什么领导, 说明不了问题。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形, 更为了让女村官们进一步增强对自我领导素质的认可, 课件展示了目前世界上在位的十多位女总统和女总理的相貌, 让女村官们欣赏世界上的“女大官”们, 这不仅可激励女村官们的自信心, 鼓励她们敢于实践自己的领导才能, 还能让她们产生归属感。

课后, 参与培训的女村官们纷纷表示这一节课很令她们振奋与满足。她们表示, 之前她们遇到村民们用消极的说法或更难听的说法指责自己时, 面对社会上男尊女卑的眼光时, 只能忍让, 有苦往肚子里吞, 没想过可以这么思考与化解问题, 这给予了她们将来面对困难及化解困难的勇气与方法。

4 结语

作为参与式培训的培训者, 培训的效果取决于: (1) 对相关培训知识的丰富性; (2) 对女村官需求的了解; (3) 对女村官群体的社会及工作状态的了解; (4) 培训技巧的掌握等等基本要素。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训者, 具备以上基本要素的要求应该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但本人认为, 影响培训效果最为关键及核心的, 应该是培训者的“心”, 当你真正如全国妇联/李嘉诚先生般真诚关怀中国农村妇女的发展时, 你就一定能有热情、有方法及有成效地投入到培训工作中, 并使这种培训工作充满高尚。

摘要:介绍参与式培训的内涵;论述女村官对培训者的情感信任要求要高于学识信任, 以及调动参与者分享情绪, 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成效;分享“女性领导面对的社会障碍与对策”之参与式培训课例。

关键词:女村官,参与式,体会,课例,分享

参考文献

[1]启璞计划全国项目办公室, 大学培训者资料手册[M].李嘉诚基金会, 2010:7

[2]陈亚莉, 以项目组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究[J].教师发展论坛, 2012 (1) :12-14

两委 篇9

一、作风硬、纪律严, 所以老百姓信任他们

耿庄村过去也有党员, 也有党支部, 为什么全村却在一个时期以来搞得人心散乱, 生活贫穷呢?就是因为那时候党员不像党员, 支部不像支部。领导班子软弱涣散, 工作疲沓, 干群关系紧张, 集体的事情无人问, 集体成材林一夜之间被砍光;群众生活无人管, 党支部一班人, 各跑门路挣各自的钱……事实证明, 村党组织哪一天离开了党的宗旨, 村里必然出大事, 村干部自私自利, 村民搞单干各顾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要结束村乱民穷的状况, 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一个好的党支部。1995年耿庄村所在的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党委果敢地走群众路线, 把握时机发动群众, 果断地对耿庄村“两委”进行换届选举。正是那个时候, 在部队立功入党, 并历任班长、代理排长的耿瑞先, 首先进入了耿庄乡民视野。这个年青人在部队时就是组织上重点培养的骨干。本来他也可以有一条与后来不同的生活道路。可是, 贫瘠的故土, 受穷的乡亲, 使他魂牵梦绕, 改变家乡旧面貌, 建设新农村的憧憬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最终毅然退伍回乡。就在选举那一天, 全村2538口人和50多名党员翘首以待, 渴望他挑起这副重担。表决开始了, 45名党员把手高高举起, 推举耿瑞先为党支部书记;接着, 在村委会选举中, 95%以上有选举资格的群众, 把自己庄严的一票投给了耿瑞先。

这次选举, 耿庄村党支部进行了“大换血”, 除上届支部两位支委留任外, 其余新任党支部成员全部是退伍兵, 平均年龄31岁。耿瑞先知道, 要把支部建成带领群众披荆斩棘奔小康的战斗堡垒, 建成群众矢志追随的战斗旗帜, 有赖于全体党员用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

耿瑞先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党支部的作风。他带领支部一班人, 把大家耳熟能详的部队政治工作优势, 渗透到农村党支部的建设中, 按照连队建设党支部的标准, 建设耿庄村党支部。部队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军事化制度, 素以高效严格著称, 耿瑞先就是用这一思想利器, 改变长期形成的懒散怠惰之风。他带着支部一班人重新学习党章, 重温入党誓言, 并郑重宣誓:“在部队为军旗增辉, 退伍后为党旗增光。”此外, 他们还制订了党支部考勤制度、值班制度、会议制度、述职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把一切都制度化。

按照制度规定, 村委和支部成员8点前上班签到。8点一到, 管纪检的副支书就将签到本收起, 点名时宣布未准时上班人员名单及罚款数额。支部和村委对群众承诺全天候24小时服务, 因此, 每天一名干部率三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上班期间, 任何干部外出办事, 须向值班人员说明去向和事由。耿瑞先知道“打铁先得本身硬”的道理, 第一个将铺盖卷搬进了值班室, 在为群众服务中接受群众监督, 在接受群众监督中为群众服务。

在耿瑞先掌帅印的耿庄村“两委”班子里, 没有特殊人物, 没有“下不为例”。有一次, 副支书耿守星有接待任务, 午饭时多喝了几杯酒, 上班迟到了5分钟, 第二天耿守星作检讨不说, 还被罚款100元。

有句熟悉的话: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看党员, 党员看支部。党支部作风焕然一新, 耿庄村群众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耿瑞先说, 作风硬、纪律严, 才有资格带领群众。别小看自己的一言一行, 群众就是从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来看共产党的。

党支部一班人把人民军队政治过硬, 作风优良, 纪律严明, 保障有力的那一套完整的用于村集体的管理工作, 很快就得到广大村民的信任。我们一定不能忘了, 耿瑞先是怎么得到村民的信任的, 那还是中国共产党以及当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宗旨、作风在发挥作用, 耿瑞先和新的耿庄党支部只不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回到这条正道上来而已。耿瑞先他们的成功的开头, 在于他们拿出了军人的勇气, 展现了革命军人“听党指挥, 服务人民, 英勇善战”的气慨和风采, 在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 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这一步不容易, 不简单, 是扎扎实实的, 今天我们回首去看, 在他们那低调的运作中, 谁能说那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呢?凭什么说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过时了?关键是真心实意地去恢复发扬那些过去好的东西, 要有勇气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要善于结合具体实际, 在与时俱进中间, 创造性的把我们过去的好东西发扬光大。耿庄人走的这创业第一步, 意义重大啊!

二、老百姓信任, 所以更要继承创新党的优良传统

耿瑞先, 多年来始终坚持一个信念, 把群众的呼声和需要当成第一信号、第一需要。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 如果心中没有群众, 那就不像个共产党员。耿瑞先和村党支部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换中, 没有迷失方向, 他们把握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坚持原则, 坚持真理, 但他们又不是僵硬的坚持原则, 而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这就是在继承我党优良传统的同时, 又不断根据具体情况, 有所创新。

村支部首先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上过得硬, 这主要靠的是继承传统的方法。在村里, 耿瑞先家是日子过得较好的人家, 父亲承包着村里的窑场, 大哥承包着村里的面粉厂。经过耿瑞先提议, 从村里实际出发, 支部和村委会决定把交给个人承包的村办企业收归集体, 显然, 第一刀就要让他家先做出“牺牲”。为此, 父亲骂他, 大哥与他反目。在耿瑞先的耐心劝导下, 他家里最终还是带了头。村里为统一规划, 决定拆除未经批准、未办手续的房屋, 他又动员两个哥哥带头拆除。

耿瑞先和支部成员承诺:关心群众“不漏一人, 不漏一户”, 不让耿庄有一个困难户, 不让村民有一件为难事。他们不但做到了, 而且做得很好。村民刘金梅孤独一人, 生活不便, 村支部决定由村支部副书记马合印与老人“结亲”, 长期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马合印将老人视为亲人, 老人生病, 亲自床前服侍, 喂药喂饭, 端屎端尿。全村像刘金梅一样的孤寡老人, 都有村干部与其“结亲”。村民耿万连过去是有名的“上访户”, 多次收集干部的“黑材料”, 到省、市告状。后来, 他被事实折服, 并拿出1万元资助村里办企业。在建设生态园时, 他看到村干部经常忙到深夜, 每日午夜做好鸡汤面条, 挑到工地, 送到干部手中。

耿瑞先经常这样说, 支部和乡亲的感情应该深的, 只有群众心里顺了, 工作才好做。他和支部成员汲取前任支部与群众对立的前车之鉴, 在新支部诞生伊始, 他们就深入到群众中去了。

他和支部成员一起, 进需要帮助的家, 入最穷的户, 以诚恳之心表心迹, 述说今后打算, 听取大家意见。按耿瑞先的话说, 这叫“纳民言, 聚民意”。耿瑞先知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取得群众信任的基础上, 他们广泛发动群众, 对支部、村委工作提意见, 提建议, 帮助支部改进工作。耿瑞先一班人把批评意见视为是群众给自己的提醒, 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再次给自己定位, 群众是村里的主人, 他就是服务员。凡是大多数群众要求办的、合理的, 都要立即办, 他和班子成员用行动回答群众的批评建议。他们这种严于律己的作风, 进一步得到村民们的信任。

村党支部书记耿瑞先处处起模范作用, 上任以来, 对一切重大建设项目, 坚持“阳光操作”, 支部作出决定后, 交村纪检组和公仆监督员论证后实行。耿瑞先多年前的一个“铁哥们”, 听说耿庄村有建设上马, 送去2万元作“见面礼”, 想承包工程, 被耿瑞先一口回绝。

据不完全统计, 多年来, 耿庄村的党支部成员先后拒收各种礼金、礼品80多次, 现金60多万元。然而, 1998年在耿庄村换届选举中, 却发生了令大多数群众吃惊的村民上访事件, 有人向上级写信告耿瑞先等人有“严重经济问题”。数百村民得知后, 自发到上级机关, 声泪俱下要求查明事实真相, 还村干部清白。经深入查实, 上级工作组召开村民大会宣布, 耿瑞先和党支部成员不仅没有贪占行为, 而且是廉洁干部。

在误解与诬告面前, 耿瑞先和班子成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全心全意率领群众继续上新台阶。他们先后投资800多万元, 改善村民生活, 出村土路窄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 公交车直通村中, 8000多米的街道安装了路灯, 两旁种上了花草, 建起了全市农村一流的学校、图书馆、闭路电视网, 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 全村形成了集种子、化肥、农药、耕收全部免费的农业服务网络。

可以看得出来, 保持不变的思想作风, 对于村党支部工作多么重要, 继承优良传统是任何创新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 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同时仅仅停留在继承的层面也不够, 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 从思想到行动都要有所创新。

耿庄这一切的变化, 都源自耿庄近几年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是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指出的对我国“三农问题”起制约作用的两大矛盾之一, 全国如此, 耿庄亦然——耿庄村人均土地不足0.7亩, 是典型的中部地区农村。不过, 耿庄也有其一定的地理优势———地处新乡市郊, 毗邻全国500强大型企业白鹭化纤。依托大工厂, 搭车发展, 1990年代末, 耿庄村集体经济已具一定实力, 村集体已经对农业生产实行了“五统一”, 即对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实行统一的供种、犁耙、播种、灌溉和收割。但是到了2000年, 耿庄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企业由于属污染型企业, 必须关停, 而土地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和人多地少的紧张状况也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缓慢, 这迫使该村不得不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二次创业的问题。

如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并同时使农民从规模经营中受益呢?村干部从对北京、河北、天津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考察中得到了启示:土地是唯一的资源, 所以, 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如何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 成为考虑的最大问题。

2001年7月4日-8月10日, 耿庄村先后召开了8次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和土地承包大户会, 对土地调整方案进行讨论, 决定以二道堤为界, 将堤南确定为人口地, 堤北确定为暂时承包地。人口地承包经营权仍分到户, 但由村集体集中实行“五统一”;暂时承包地在村集体不使用时, 可以个人承包, 但在村集体使用时, 交村集体使用。

耿庄村农地股份合作的整个过程, 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两个阶段即非耕地股份制和耕地股份制阶段, 三种类型即死滞企业占地、宅基地拆迁遗留地 (通常所说的“空心村”现象) 和耕地。

2000年4月和2004年初, 耿庄村先后以企业死滞土地、村民饲养用地和坟地等非耕地300多亩入股新乡众邦公司和纺织集中园。2001年, 耿庄村拆迁了村北部的260户村民住宅, 盘整出86亩土地, 以土地入股, 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了26栋、15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楼。由于位置好, 价格优, 目前已经建好22栋, 销售率达95%以上, 除去给拆迁村民的补偿款, 村集体获利3000多万元。相对于非耕地股份制改革的大刀阔斧, 耿庄对耕地的股份制改革显得十分谨慎。该村没有一下子就提出把全部耕地集中起来的号召, 而是在土地调整中集中的暂时承包地上进行试验。

2001年8月, 村里提出建议:将村堤以北的800亩暂时承包地的承包权作为股份入股, 加上村集体企业的投资, 成立新公司, 集中进行高效生态观光农业的综合开发, 全村每位有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分别拥有其中的一份土地股权。每亩土地的承包权折合股本金3000元, 新公司确保每亩土地的年收益率不低于股本金的20%。新公司经营收益超出20%时, 公司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和公益金后, 按股权全部分红;当经营收益不足20%时, 由村集体企业予以补足。

2002年, 经过村民大会的反复讨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广大村民在集中土地经营权建设青青生态园的决议上摁下了鲜红的指印。我们纯朴的农民兄弟, 喜欢用这种传统的方法, 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决心。由此我们也可看出, 一旦基层干部坚定走群众路线, 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那是发自肺腑的啊!

2003年11月和2004年4月, 耿庄村先后成立了耿庄集团和耿庄土地资源股份公司。耿庄集团负责经营耿庄村所有集体资产, 而耿庄土地资源股份公司则作为耿庄集团的子公司, 以土地经营权为资本, 采取投资、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 围绕土地开展经营活动。

2005年, 耿庄村将整合出300亩的闲置地, 以厂房和设备入股, 进行招商, 筹建了纺织园, 当年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 购置设备400多台。目前已经吸引10家纺织企业入驻, 实现产值4.2亿元, 已形成全国最大的蜈蚣纱集中生产基地, 化纤纺织产业已成为耿庄的第一主导产业。对村内耕地进行股份制改革, 留够口粮地, 对剩余土地以村民入股的形式, 加上村集体的投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进行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综合开发, 增加农民收入。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也使耿庄的村民发生了改变:一是耿庄的村民人人有村办企业的股份, 家家是村办企业的股东。分红、劳务收入和三产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二是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从事自主的生意或者是到各个企业务工。

农业部的一位处长曾到耿庄调研, 当时的村干部还心存疑虑, 怕耿庄的做法突破了国家政策, 在向这位处长介绍情况时还有意遮掩, 谁知这位处长哈哈一笑说:“我长年在全国各地农村搞调研, 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我几乎都了解, 你们也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了, 其实你们的做法我是知道的, 并且是肯定的。”

耿庄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创业, 无疑是走的是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道。

三、继承创新, 所以走出共富之道

耿瑞先有著名的口头禅“四个不断”:“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借鉴, 不断思考, 才能不断发展。”耿庄党支部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尤其在发展村办企业上, 走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共富之路。

1995年10月, 耿瑞先获悉毗邻耿庄村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白鹭化纤集团所需二硫化碳缺口很大, 就找集团领导提出合办二硫化碳厂事宜, 并把在部队立功受奖的证书证章拿给他们, 集团领导受到感动, 答应合作建厂, 但100万资金需要村里自筹。面对资金缺口, 耿瑞先主动拿出11万娶亲建房的钱, 在他的带领下, 其他支委和群众也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嫁妆钱和盖房钱, 终于堵上了资金缺口。施工期间, 为节约每分钱, 耿瑞先带领支委组成义务装卸队, 在冰天雪地里苦干10天, 装卸了16万块耐火砖, 那年腊月二十一, 村里订的设备到了交货期, 正值大雪封山, 耿瑞先和副书记耿守星冒着生命危险, 驾车翻越太行山拉设备, 在太行山间刹车突然失灵, 险些车毁人亡, 就这样, 他们冒险在山道上行车24小时, 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 才到达目的地。二硫化碳厂投产后, 他又将已停产的砖厂、面粉厂、五金加工厂, 精镏车间重新开工, 并把二硫化碳厂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了年产500吨, 年收入达400多万元, 集体经济得到加强壮大。现在已经没有办法看到当年的二硫化碳厂了, 虽然利润可观, 但是存在一定的污染, 在环保部门未下达整改之前, 耿瑞先果断下令不赚污染钱, 改产成了环保型氢氧化镍厂。其产品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1999年4月, 耿瑞先带人到湖北襄樊一家阀门厂谈合作, 不幸遭遇车祸, 两名退伍军人出身的支委身亡。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耿瑞先没有退缩, 他说:“两名战友为咱村群众富裕献出了生命, 我活着就要用100%的劲为民富民”。说完, 又拄着棍子出现在工厂一线。

为实现规模生产, 适应环保的需要, 2000年6月, 耿瑞先又投资建设了聚丙乙烯改性塑料项目, 建成了继美国、德国的两家公司之后的世界第三个生产聚丙乙烯改性塑料的厂家。2003年耿瑞先又引进了无污染的电子原件配件生产, 替代了过去高污染的化工厂。这两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上亿元的产值。

1995年以来, 耿庄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济南军区“红旗民兵之家”, 河南省“五好”党支部, 新乡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等45项荣誉。耿瑞先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河南省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 河南省基层政权建设先进个人。2003年1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他的事迹报告上批示, 称赞他是一个好支书。河南省、新乡市分别发出向耿瑞先和该村党支部学习的决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3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他和党支部的先进事迹。他还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民汇报了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而共同致富的先进经验。

两委 篇10

关键词:组织能力,村民自治,撤点并校,人民公社

组织能力, 就是指一个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对于政党、政府或者有类似功能的组织来说, 评价其组织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考察它的社会动员能力。

从秦汉到清末, 中国政府在农村组织能力一直处于“皇权不下县”的“双轨政治模型”真空, 直到孙中山在国民党内提出三大政策, 试图包括农村的地方设立党部、区分部来管理基层, 但未获多少成效, 直到解放后人民公社的建立, 才让民主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贯彻到村级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这一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配套的制度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调研中, 该组织形式在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 保障农业现代化建设中, 表现出了许多问题, 亟待改革。

1 广州花都赤坭镇三个村的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实践调查

1.1 广州花都赤坭镇农村的环境介绍

赤坭镇地处广州市花都区西部, 交通不便, 全镇总面积160.03km2, 下辖30个村民委员会及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常住人口约5.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4万, 农村人口4.1万) , 流动人口约2万人。在调整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 目前有农家乐30多家, 已建成宝桑园、正园生态园、御盛休闲马场等3个生态农业旅游基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养业、出租房屋或外出打工。

本次调研有一定特殊性, 主要因为经济环境因素比较特殊。调研是在广东省广州市这个经济发达, 劳动力流入地区开展的, 村里工厂作坊数量众多, 到处贴着厂房招租, 工业用电的广告, 农村中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法定村民人数。

1.2 对农村两委 (下简称“两委”) 组织能力的实地调研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到村委会和村民家中访谈。由于学生、工人上下班 (课) 时间比较难以把握, 因此本次调研主要受访者为老年人以及在家务农的村民。

1.2.1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问题。最能体现两委组织能力的, 莫过于观察农田水利工程的状况。该镇主要的水利工程便是集益水库、皇母水库和三坑水库, 其中集益水库规模较大, 每年都会爆发水葫芦, 水面上有一层明显的油污。由此调研中, 村民在调研中对集益水库问题的反映强烈, 不过又反复强调一户地不多, 就是“发大水淹了也不怕”。可见不少人对水利工程的维护都是得过且过的态度。美国学者韩丁认为“无论怎么看, (毛泽东时代) 农田道路, 特别是用于灌溉和防洪的水库、水坝、堤防和梯田都是惊人的成就。但是在后毛泽东时代, 现存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被忽视, 最终遭到破坏。”在受访村情况也是如此。

根据村民反映, 在人民公社时代, 农机、化肥、杀虫剂、种子都是由专业人士挑选, 大队统一购买, 买到的化肥、杀虫剂、种子都是质量过硬的。但是现在社会发展了, 都是每家每户或者几家人一起买化肥、杀虫剂, 买到假化肥可能烧死果树, 买到假杀虫剂有可能颗粒无收。村民认为土地要集中, 劳动力要充足才能吸引到技术, 家一户的老人小孩种地, 很少人愿意来推广农业技术。村民反映, 对于推广农业技术和杜绝假冒伪劣都没什么帮助。

1.2.2 医疗问题。

被调研的三个村, 每个村都有4~6个社, 每个社有100人到300人不等, 在村务公开的宣传栏上, 印有新农合的缴费情况, 每个社都有人不缴费, 当问到村民是否愿意缴纳新农合的时候, 大多数人都表示不愿缴纳。

首先新农合是分级报销, 村卫生室报销比例最高, 省市三甲医院报销比例却只有20%, 被调查地区的村卫生室规模都非常小, 资源有限, 而且广州的多所医院车程不过2个小时。可是去三甲医院报销困难不说, 即使报销了也只是杯水车薪, 或许今年动员一下参保了, 明年又不参加。其次, 很多农村户口的村民根本就去了其他城市务工, 外出务工就医并不能使用新农合。最后, 村镇卫生室还对患者有无新农合进入区别对待, 村民就是在村卫生室看病也没得到多少实惠。

一些老村民表示, 人民公社时期也叫合作医疗, 年费只要0.35元, 即便那时候一天收入不到1元, 参加合作医疗仍然没有什么压力。而目前仅靠农民一天的收入就能交上一年的“新农合”是很困难的。

据统计到2006年末全国1 451个县 (市、区) 开展了新农合试点工作, 占全国县 (市、区) 总数的50.7%;只有4.1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 参合率80.5%。反观人民公社, 在1976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公社占公社总数的比例超过了90%, 参合率也比目前合作医疗高。就合作医疗的动员参与情况, 可见农村组织能力的降低。

1.2.3 教育问题。

2000—2009年花都区财政投入比重发生显著变化, 教育投资规模占预算支出比重从23.2%下降到16.8%, 年均减少投入约4 000万。财政经费的大幅度降低意味着大量学校的撤销, 花都区的学校数量从改革开放前的396所减少到129所。

因为进行了撤点并校的改革, 在受访村附近大量的老年陪读人员和学龄儿童, 租住在附近的村里, 人数之多不可小觑。大多数陪读者都对原有的村办中小学很怀念, 认为并出来的大校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 而且距离较远。但是能进行陪读的毕竟是少数, 还有的学生没有专人陪读, 那留给他们的选择无非就只有走读和寄宿了。

在小学推行寄宿制, 学校方面要面临管理问题:学校及生管老师压力较大;学生方面, 六七岁的孩子就要远离父母, 在学校里独立生活, 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1]在受访村的附近有两所小学, 尽管这两所小学都有自己的校车, 但是“五类车”在赤坭镇却还是十分猖獗, 走读生的乘车安全都令人担忧。

在投入不足, 监管不力的情况下, 农村两委从主观和客观上都很难组织好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

2 广州花都赤坭镇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组织能力的困境原因分析

2.1 理论误区

从上面的调研结果就可以看出, 虽然村委会是民选的, 但是组织能力很成问题, 村党委也对这一状况没什么帮助。

2.2 两委的法理基础与管辖地群众的脱节

两委法理上能组织的人只有刨除外来人口的村民, 但实际上长期在外的人是极难组织的, 这就从人的数量方面极大地限制了两委的组织能力。人的影响不光表现在数量上, 农村历史和现实中都很容易受到宗族、黑社会、邪教的影响。

村民自治还遗忘了两类人, 第一类便是前往该地打工、经商的人, 尤其是工厂的工人, 数量非常多, 远远超过了本地的村民。由于工厂和作坊普遍违反《劳动法》, 所以劳资纠纷频发, 即便是本村人到工厂工作没拿到一分钱也投诉无门。两委无视自己鼓励建立的经济基础, 自然无力重构被解构的农村, 强有力的组织也难以出现。另一类是带着学童的长者, 调研中很可能认为他是本村的村民, 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撤点并校”改革后的陪读者。在访谈中, 他们表示家里仅存的老人和小孩也到了学校附近居住, 土地都撂荒了, 损失巨大。这些陪读者是有农业户口的, 但是他们却被排除长期居住村的村民自治之外。

花都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是一种民主, 但是占人口大多数的, 把青春和下一代的未来都放在了本地的人, 却缺乏参与的渠道。这种状况已经严重损害了两委的组织能力。

2.3 村民自治制度自身缺陷

除了外因以外, 村民自治制度本身也有不少问题, 反映最多的就是三年任期制和新实行的“一事一议制”。

如果选一位从未参加或者长期未参加村务工作的新手, 第一年往往就只是巩固地位和熟悉工作。第二年开展工作。第三年准备下一届选举。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形成的高效的组织能力。其次两委最为抱怨的就是一事一议的制度, 这个制度涉及到村务工作的资金来源, 两委的成员认为这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制度设计, 达到“双过半”不难, 难的是让个别人交钱。

3 村民自治中组织能力的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及农村生产组织形式面临巨大变革, 提升两委组织能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于如何加强农村两委组织能力提出了很多思路, 在此列举几种, 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

3.1 党和政府体制内部的改革与投入

3.1.1 提升干部素质。

村委会和村党委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主要基层组织,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农村两委的组织能力建设, 建设一支为农民谋福利的干部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央向组织涣散村派遣第一书记也是这个思路的体现。

3.1.2 明确职责, 理顺两者关系。

农村两委关系问题在法理上是存在的, 在党组织涣散的地方, 仅仅委任一个年轻干部做第一书记, 虽然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任务艰巨。年轻干部不了解情况又缺乏经验, 而且任期又短, 很难彻底解决组织涣散问题。国家权力机关应该尽快考虑修订有关法律制度, 比如把公推直选引入村级党支部, 这也符合“以党内带动人民民主”的潮流。

3.1.3 上级党和政府的引导和帮助。

农村两委的组织能力不强, 也跟上级主管部门缺位或者投入不足有关。比如企业损害劳动者利益、污染环境的问题, 劳动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缺位也是重要原因。水利工程、教育事业的问题也与花都区、镇政府在这些方面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上级党和政府能够在政策和财力上大力支持和帮助, 赤坭镇的新农村建设将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3.2 顺应经济基础的变革, 建立相适宜的村民自治组织

3.2.1 借鉴政社合一。

由于包产到户出现的种种问题, 有的村并没有进行包产到户 (如华西村) , 或者进行了又重新组建了人民公社 (如南街村) , 这些村仍保持政社合一, 农村土地仍然由集体统一经营, 同时发展工业, 吸收剩余劳动力, 并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 其中华西村甚至取得了“天下第一村”的称号。珠三角也有这样的村, 如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崖口的农业生产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实现了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 村里即建立了自己的养老院。老人们在这里能享受到中国大多数农民享受不到的福利:免费吃、住、看护、医疗甚至包括丧葬等。在国际上, 实行人民公社的以色列也是中东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这说明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组织其组织能力是很强的, 这说明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组织其组织能力是很强的, 也为赤坭镇新农村建设中提升两委的组织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路。

3.2.2 专业合作社。

由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应对农业日益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目前赤坭镇已经有5家合作社。

根据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调查, 专业合作社在眼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毁约弃耕”。土地流转者单方“毁约”, 地租难以兑现, 退回的土地要么地界匿迹, 要么机井、管道严重损坏, 甚至错过农时出现耕地撂荒。4

作为村民自治机构和党在农村的支部, 专业合作社不会像人民公社那样的机构会取代掉农村现有的自治组织, 又能把松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一起进行农业乃至其他产业的生产。但是如何审核、管理、监督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运转, 甚至是在专业合作社“毁约弃耕”如何接手农村建设又对村民自治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2.3 企业+农户。

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 (公司) 与农户建立一定的经济契约关系, 开展一体化经营。赤坭镇也通过“企业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基地, 如宝桑园、正园生态园等。以宝桑园为例, 资金短缺、产业链不完整, 场地和设施的闲置, 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都是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看, “企业+农户”的结果, 就是农民被迫从加工业、运输业、流通业、储藏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农村金融、土地“农转非”收益等领域退出, 让位于企业家, 农民只能搞种植业和养殖业。实质把流转土地的资源配置权让给了企业。这种做法既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又损害了农民从事生产的自由, 让农民成为“农业工人”。

那么在组织能力上, 这种发展模式无疑会大大损害村民自治机构的组织能力。现代企业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 是不会欢迎把工人团结起来的自治组织的, 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 就长达40年拒绝公会的组建。这种生产组织形式, 会让真正“四个民主”的, 属于村民的村委会, 甚至村党委, 会受到来自公司的排斥, 进而损害他们进行活动的组织能力。实际情况, 公司拥有的资源比农户多很多, 他们很容易和两委甚至更高级的政府打成一片, 更加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村民自治的代表性。这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实在应该在实践中加以避免。

3.2.4 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换社保进城。

2004年颁布《关于深化土地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后, 土地流转可以说是中国目前农村最广泛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不过就被调研地区实际情况看, 尽管两委和村民对土地流转都很积极, 但是1.33hm2配套设施齐全的土地20年承包价格只要17.5万, 折合每个月730元, 然后农民就要离开故土, 前往城市生活20年。考虑到花都城区的房价, 这个钱可能将将够租房, 或者给付按揭首期。无疑让农民融入城市生活面临很大的困难。

重庆实施的“以土地换社保”, 是对强行征地和一次性补偿政策的反拨。思路是将失地农民变为城市居民。

这些也算一种旁门左道“解决”村民自治组织问题了, 这两种方式在全国来说比例比较少, 但是花都作为广州这个特大城市的一部分, 农转非和土地流转的比例都比较高。农民融入城市后, 村民自治的组织能力就变得不重要了, 不过要特别注意农民如何融入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言”效率下一篇: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