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灵之桥

2024-06-21

沟通心灵之桥(精选九篇)

沟通心灵之桥 篇1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 更应该有家长共同参与。可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千里之外, 不能天天陪伴在他们身边, 怎么办才好?

与博客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后, 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博客作为互动平台, 实现家庭与学校、父母与子女的跨时空沟通, 从而为这些孩子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呢?

于是, 我利用春节时大部分家长返乡的机会, 印制了联络卡 (上有我的博客网站及栏目名称) , 要求学生把它带给父母并告诉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接下来, 我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把孩子们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捕捉和记录下来, 并上传到我的博客中。这样, 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不仅可以欣喜地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 还可以把这些精彩的片段下载保存起来作为温馨的回忆。

不少家长在看到照片和视频后, 激动地在博客留言, 写下了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希望以及思念之情。我鼓励孩子们积极回应, 并在爸爸、妈妈生日当天, 除了给父母打电话之外, 还要在博客中留下祝福。透过一行行充满温情的文字, 我看到“留守儿童”与父母心灵之间的距离在缩短。

在博客中, 我还经常撰写一些教育心得,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 还向他们推荐一些精彩的育儿博客。家长通过浏览这些实用的文章, 借鉴其中经验, 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但随着父母不在身边的时间增多, 特别是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爸爸或妈妈来接送, 有说有笑的, “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但他们内心也渴望被教师关注, 也渴望展示自己。我充分利用博客的交流、沟通、链接功能, 让孩子们养成记日志的习惯。我建立了“我们162班”的班级博客, 并教会学生如何登录网络, 如何在博客上留言和上传资料。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我还把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结成对子, 让他们共同建设自己的博客。这样, 通过展示各自与众不同的天地, 浏览同伴博客、留言、评论和现实交往。他们开阔了视野, 情感也得到了共鸣, 同时也变得越来越乐观自信了!在他们的交谈中, 你会听到:“今晚你到我家坐坐, 看看我做的东东……”

《仙境之桥》——童真的心灵之桥 篇2

故事从小主人公杰西因为感觉不到家人和同学的温暖和爱开始,自卑和孤独像一个阴暗的笼子把他牢牢困住,使他只有在喜欢的绘画里才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

只到班里来了一个转学的女孩莱斯利,她特立独行,却同样遭受排挤和鄙视,在一次赛跑比赛后两人成了朋友,当他们在森林里抓住树上的绳索荡过小河,就好像我们小时候过家家一样,女孩宣告来到假想中的”特雷比西亚“王国,现实开始被抛掉,想象插上翅膀,在想象中的世界里,他们建造自己的“宫殿”,战胜黑暗魔王、松鼠怪、巨人怪,他们是拯救特雷比西亚的国王和王后。想象给了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得到的快乐,“特雷比西亚”成了两人想象的栖息地,心灵的净土;想象给了他们勇气,战胜了现实里无法逾越的恐惧和自卑,让他们学会原谅别人,给别人爱,也因此感受到别人的爱。

最令人感动的是两个小主人公,那两小无猜的,淡淡的,若有若无却又无处不在的相互好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是在通过奇幻的故事,着力于表现童真,或者说是少年纯真无暇的友爱。这种爱,好像春之嫩芽,绒绒得可爱,懵懂也会让人不知不觉中返璞归真;好像山林间雀鸟婉转地啼叫,清脆怡神中陶冶了浮躁的心灵;好像溪水地细语,潺潺声里洗涤了喧嚣的灵魂。

童真是故事的白纸,因为童真,才能使奇幻的故事在想象的画卷上徐徐展开。所以作者有意无意地在故事中引导我们,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多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还要学会赞扬孩子,故事中宣扬了称赞的力量,莱斯利和音乐老师的表扬,真的使杰西进步了。

令人伤感的是,情节的安排使莱斯利跌入现实与奇幻的界线——小河里淹死了。虽然导演有意缺少直接莱斯利淹死的过程画面,事实上这样的安排也许是为了更适合儿童观看,但是在得知莱斯利死的噩耗,悲伤还是从画面上蔓延到每个人的周围,仿佛都和杰西一样无法接受,无言的痛楚撕心裂肺。

虽然可以对音乐老师说,下次要喊莱斯利一起去博物馆,现实也如同不变的河流依然在身边川流不息,田野里的风也还像往常一样,抚着大地上的万物轻轻走过,可是杰西的莱斯利已经不在了,他们曾经的友爱,也云烟般消散了,飞走了„„

故事到了这儿,原来的仙境之桥——那根绳索断了,观众一定会说,真实的世界里哪儿来的仙境之桥,可是,且看故事的结局。

故事的结尾,杰西用莱斯利家的木板,在淹死莱斯利的小河上搭了一座小木桥,懂得了爱的杰西牵着妹妹梅宝的手,带领着她来到了属于自己和莱斯利的特雷比西亚王国,走在桥上,他用莱斯利告诉自己的话,告诉妹妹:所有能想象到的,你得非常细心地看,并且完全敞开你的心门„„

走进文本,走进心灵沟通之桥 篇3

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写文时的心中所思。作者所写的文章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有的融入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如安徒生的《丑小鸭》。有的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如管家琪的《从现在开始》。备课时了解了作者创作文章的真实心境,对教者来说可谓是如鱼得水。《桥》的作者是作家谈歌,是向来以描写主旋律作品擅长的作家,那么他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创作《桥》的呢?笔者注意观察这篇文章发表于199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攻坚时刻,作者的创作是否与时代背景有关呢?我循着作者的简历经过多方联系终于与作者有了难得的一次对话,了解了他当时创作的初衷,原来在八十年代末期,由于一些腐败案件的曝光,一些人对党员的形象有些误解,这时候急需创作一些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党员形象来消除这些误解,于是他写下了这则短篇小说。看来,《桥》就是讴歌新时期的党员形象,把党员的奉献精神物化到一个具体的事迹之中,那么它是如何展现党员的形象的呢?再次走进文本,我发现作者重点描写了老支书面临的三个危险时刻的表现,在洪水没过膝盖、没过腰际、没过胸膛这三个生死关头时他的每一次选择,想到的都是别人,每一次都不是他自己,这就是党员,这就是大写的党员,他就是群众心中的不朽的桥。只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走进文本,揣摩编者选文的心中所想,编者选编文章也是有着很深的思考,作为教者一定要通读文本,不仅要横向看整个单元,还要纵向看全册书甚至整套教材,来深入了解编者的选编意图。《桥》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编者的意图很明显,他是想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两篇描写革命时期的感人故事后,再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这篇故事,进而自然过渡到下一篇学习当代少年的感人事迹,这样由现代到当代,由国内到国外,这些人物共同拥有的品质就是舍己为人,这也是当代孩子所必须学习的优秀品质。

走进文本,体会学生读文的心中所感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书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于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读书的独特感受教者也不能忽视。《桥》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老支书身上的优秀品质很多,学生读书时肯定感受不一,教者一定不要把他统一到“舍己为人”这一个品质上来,应鼓励学生细读文本去发现,教者要充分预设,如镇定、舍己救人、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坚持原则、临危不乱、临危不惧、果断等等,老支书的这些品质在文本中均能找到其所对应的语句。

走进文本,在文本中教者与作者、编者、学生之间进行了心灵对话之后,再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是扎实有效的,从而升华文本的内涵。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开

沟通心灵之桥 篇4

一、架起师生沟通的“心灵之桥”

通过QQ等聊天工具传递信息,可以克服时空限制,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提供新的途径,实现师生“零距离”的交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学生可以克服在和班主任面对面谈话时的紧张情绪,可以大胆地说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班主任而言,也增加了收集学生信息的渠道,便于班主任给予指导和处理[1]。

班主任工作最常见的方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畏惧班主任,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对班主任存有戒心,甚至有对立情绪,这些与班主任交流的误区,都使得班主任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仅妨碍了师生的沟通,而且影响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1]。而在QQ聊天时,学生可以用昵称,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教师的威严感被弱化了,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也缩小了。学生在和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心态比较放松,约束感减轻,更容易说出平时想说却不敢和老师说的话[2]。

记得刚做他们的班主任时,我还是他们的计算机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我了解到将近八成学生家里配置了电脑,并都联上了网。随后班里的一位学生问我要QQ号,我没多想就把号码公布在了黑板上。没想到一周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加了我为好友。之后,为了增进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又组建了班级QQ群,正是这个号码,在之后三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久后一个周末,班里一位女生突然在QQ上对我说:“唐老师,这两天我特别难过。”我忙问她:“怎么了?”她说:“这件事我从来没和别人说过。最近我发现爸爸晚上总是很晚才回家,外面传言说我爸爸有外遇,我妈妈身体不是太好,现在自己心里特别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知道这其实和你没有关系,但我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我就问她:“你觉得现在你爸爸对你和妈妈与以前有差别吗?”她回答说:“好像没什么差别。以前每个周末都是他来学校接送我的,自从上个礼拜后,我就坚持自己坐公交车过来了,虽然爸爸也要求送我过来。因为我总感觉看到他很别扭。”我回复她:“虽然你没有告诉我你是谁,但我还是非常高兴你能信任我。从你的话语中我看得出你非常在乎你爸爸,相信他也一定非常爱你的,否则他也不会再晚都要回家了。我觉得你要多体谅你爸爸,他这么辛苦地在外操劳,为的还是你们啊。作为你而言,应该多和爸爸说说话,多关心关心他,让他体会到你的孝心和关怀,而不是一味地躲着他,冷漠他。另外,我想提醒你的是,不要去想太多、太复杂,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相信你爸爸希望看到的是你学习上的进步。”她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对我说:“谢谢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并给我发来了一个特别可爱淘气的QQ表情。一个多月后的早上,我刚进办公室,发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纸条和一个小玩具,纸条上写道:唐老师,谢谢你上次的建议,我发现确实是我想多了,我爸爸确实挺爱我的。我试着和爸爸多沟通,也让他早点回家,渐渐地,我爸爸很少晚回家了,家里也比以前多了许多温暖和笑声了,谢谢!———你的一位学生。

在第二年时,我连着几天看到班里的文娱委员不论是早读还是上课,都仿佛是若有所思。我感觉很奇怪,于是主动找她,她似乎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只说:“没什么,可能是没有睡好吧!”我一看她既然不想说,也不便强求,只得另找方法了。就在这个周末,我刚上QQ就收到了她的私聊请求:“唐老师,昨天我实在不好意思当着您的面说,还是通过QQ告诉你吧。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爸爸公司里的派对,认识了爸爸同事的儿子。他人长得挺帅的,也挺谈得来的,后来我们就经常在网上聊天,觉得挺有好感的。这两个礼拜,我突然发现脑海中时不时地会出现他,就连上课的时候也会这样,我是不是喜欢上他了啊?我知道我现在还要学习,我该怎么办啊?”我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和她心平气和地进行了交谈,告诉她要逐渐减少和他网上聊天的次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平时要多和同学参加些体育和课外活动,多和同学交流。最后我告诉她,我会一直关注她的行动和表现的,并且会为她保密的。她回复我说:“好的,老师,我会努力做到的。”之后她的表现和成绩也证明我和她的那次谈话起了作用,她终于处理好了这个问题,回到了学习的正轨上,而我也遵守了我的诺言。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可以说,网络QQ架起了一座我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心灵之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我和很多学生都成了交心的“好朋友”,为他们解决了很多萦绕内心已久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心智还不成熟,在发表看法时难免偏颇,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听之任之,在和学生交流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以提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

在认真做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一些“特殊”学生运用这样一种交流方式,解决了一些在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使得我班师生关系更和谐,班级管理更为有效,对我顺利开展班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构建班级管理的“互联网络”

在发挥传统班级管理特色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网络化班级管理的新方法。网络化班级管理是指在传统班级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3]。

除了通过班会课和班干部会议协商班级事务外,通过QQ群聊和班级主页平台与学生讨论班级事务,也是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每次班会课后我都会鼓励学生用QQ群聊的方式让他们发表意见,比如班规的制定修改、学校和班级重大活动的组织讨论、学生对班级常规管理和班干部任免的意见建议,等等,很多好的提议都来源于此。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学生也都能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为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献计献策。在讨论结果出来后,除了在班里以布告的形式公布外,我还会及时在QQ群空间和班级主页里更新内容。我通过网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让我对班级情况了解得更全面,也为我及时发现和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捷径”。

记得入学一个多月后,需要对临时班干部作调整,我让学生自己报名,结果粗略统计出想做班干部的竟有将近一半,这让我很为难。突然,我灵机一动:“这样吧,同学们,既然你们都很积极,那我们就采取竞聘的方式,因为人数多,也不可能让大家轮流演讲,那就先把你们竞选的职位和你的演讲词放到QQ群空间里,让其他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演讲辞。大家对竞选同学的演讲辞及平时表现有什么看法,可以直接在他的演讲辞后面跟帖回复,下个礼拜我们再根据大家的意见筛选出合适的在班会课上的竞选。”结果两天下来,跟帖一下子多了许多。细看过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反映了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同学没有被我关注到的方面。利用这个方法,结合平时我对学生的了解,一下子就确定了竞聘的名单。在班干部竞聘结束后,我补充道:“虽然班干部已经选出来了,但是同学们可以随时当面或者通过QQ向我反映问题,这也是对班干部最好的监督吧!”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了做班干部的机会,又让每位班干部在任期内都有压力感,工作更主动负责,这也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4]。

另外,三年中每次主题班会我都会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主题,让他们通过QQ群空间和班级主页发表建议,共同策划,然后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源,通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把自己的成果制作成幻灯片、网页等与同学们交流展示,或者将优秀结果发布到班级主页上,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5]。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几乎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更凸显了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一员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网络化。

网络化班级管理具有资源丰富、协作活动、自主管理、主体平等鲜明特征,强调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班主任与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参与者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他们就完成了高职前三年的学习,而我在这三年中利用QQ和班级主页进行网络化班级管理的实践也有了很多收获:通过QQ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真正实现平等基础上的更大范围的师生互动教育,更好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利用QQ群空间和班级主页开展班主任工作,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网络交流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运用不好这把“双刃剑”,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这样的一些方式只能是作为师生交流途径的有益补充,并不能完全代替班主任常规管理班级,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还要做好、做扎实。

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敢于尝试,在传统班级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就一定会开拓出更多更新管理班级的途径,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育,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国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92.

[2]张惟.让QQ成为你班级管理的好帮手[EB/OL],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7942/archives/2008/970129.shtml.

[3]乐三明.互联网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 班主任之友, 2005, 9.

[4]丁世双.“QQ”升级与班级管理[EB/OL], http://dingshi-shuang2008.blog.163.com/blog/static/5392020820103633222312/.

沟通之桥作文 篇5

小时候的我是个大胆、勇敢、有不懂就问的女孩。一次,我在看一本图画书时,由于不认识一个字,便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字?”妈妈看了看我手中的书,看了看我指着的字,皱了皱眉头,指着我大吼道:“这你也不会,昨天才讲完,脑袋用来记啥的?”我被妈妈的大嗓门吓坏了,觉得妈妈好凶,要是问爸爸,爸爸一定更凶。所以,我决定以后有什么不懂,都不去问,自己想办法解决。

就这样,我从一个大胆、勇敢、有不懂就问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女孩。从小时候的那件事起,我再也没有向爸爸妈妈问过一个关于学习上的问题,只是自己默默地去翻书找答案。可以这样说,我与父母之间根本无法沟通。

一晃几年过去了。一天,我在做语文作业,忽然,一个我从没有见过的词语出现在我眼前,我早已见惯不惊,便搬出了我的几本辅导书、字典,疯狂地翻查着,但是,翻了很久,都没有看到那个陌生的词语,在无计可施的环境下,只好壮着胆子,咬紧牙关,来到爸爸妈妈面前,大声问道:“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出乎意料的是,不仅妈妈声音温和,连爸爸也一样,他俩耐心地为我做了讲解。慢慢地,我心中的恐惧在他俩平和的语气中渐渐消失,使我不再觉得害怕。从那天起,我也把每天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有时还会讲几个笑话,逗得他们捧怀大笑,因此,我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仿佛建起了一座“沟通之桥”。

架一座心灵之桥 篇6

2006年9月,我担任六(1)班的班主任,该班有73名学生,男生占了一大半,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个个都显得桀骜不驯,反叛心理特别强,对于我这个比有的男生矮一大截的女班主任,有些同学的眼里充满了不屑。

更让我难管理的是班内的“小团伙”,他们经常凑到一起打架,欺负女同学,每天不断有人来报告:某某又在打架了,谁谁又欺负我了……我想过很多方法,比如运用“分开管理”的方法,把这些男同学分别排在不同的组,并且给他们分别安排一个优秀学生负责帮助他们学习。这样上课他们没有了吵闹机会,但一下课,他们就又马上凑到了一块……

我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我给这6个男生组成的“小团伙”布置了工作,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我认为作为管理者,他们一定会以身作则。但是,这个方法实行不到一周,其他同学就怨声载道了:管卫生的开始还比较负责,但是没过几天,教室就不成样子了;管学习的自己不学习,别人的学习倒是管得很紧;管纪律的整天拿着教鞭当令箭,特别是他看不顺眼的,一不小心就上了他的黑名单……这帮孩子还真是软硬不吃,到底该想个什么办法才能管好他们呢?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那段时间我特别恼,上课下课都盯着他们,就连别的教师上课时,我也提心吊胆,就怕他们“造反”。但我相信,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后来,我慢慢地发现每次有人来报告时,总是说他们几个人怎么样怎么样;每次有事情,接受批评的也总有他们几个人;每次同学们分开活动,也总是他们几个人一起活动。我发现,他们的小团伙里有一个“头”,那就是我们班上的“头号小调皮”——胡尚民。

胡尚民是我们班的副班长,家庭条件较好,在同龄人当中,他显得老练、聪明,但特别调皮。记得有一次,我让同学们用“越来越……”造一个句子,他马上高高地举起了手。我让他说,他“嗖”地站起来,脸上带着坏坏的笑,说:“老师长得越来越漂亮。”全班同学一下子笑开了,弄得我也哭笑不得。俗话说,擒贼先擒完王,我准备从胡尚民入手,从他身上打开一个缺口,慢慢地融入到他们的“小团伙”中。

第二天,我便把胡尚民叫到办公室,跟他聊天。从谈话中我了解到,胡尚民很有号召力,不光是男生,班上的女生也非常听他的话。因此,每次轮到他值日,纪律就特别好。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因为他家条件好,父母经常给他买很多故事书、玩具,他会毫不吝啬地和其他同学分享,二是因为他长得比较壮实。“武力”加上利诱,他便毫无疑问地成了他们的头,对同学们几乎是“一呼百应”,在男生中间,连我这个班主任说话都没他有分量。抓住这一点,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在第二天的大扫除中,女生休息,由他带领男生进行大扫除。他开始有点犹豫,后来在我的“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他欣然答应,并且许诺一定完成任务。第二天,我跟胡尚民一起给男生布置了劳动任务,当然,主要还是胡尚民布置,我只是从旁参谋。劳动过程中,男生在胡尚民的带领下,干得特别卖力,有几个男生拿起扫帚刚要吵闹,就被他制止住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暗自高兴,看来这个方法奏效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经常找胡尚民谈话,跟他讨论管理班级的方法,也跟他说了当班主任的苦恼。他虽然调皮,但很懂事,还答应做我的小助手,跟我一起管理好班级,并给我提供了一些建议。我很高兴找到这样一个能干的小助手,我教他如何才能当好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如何才能在同学当中提高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同学来报告的次数明显减少了,班风班貌也有了明显改进。

仙境之桥:触动心灵的成长 篇7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一起虚构了一个树林里的特雷比西亚王国,快乐地在一起,直到一个悲剧的发生,让其中一个朋友鼓起勇气独自面对生活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梗概大致是这样。十一岁的小男孩杰西·艾伦斯一直梦想能成为学校中跑得最快的学生,正当他将要赢得年级里的田径冠军之时,一个叫莱斯莉·伯克的小女孩突然地出现,成了他在田径场上的劲敌。似乎跑得比任何人都快的转学生——莱斯莉是个神秘的人物,在莱斯莉的家里居然没有电视,整个屋子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同时,她也因为家里没有电视而遭到大家的讥笑和排斥。

沉默寡言的杰西很快与大方善谈的莱斯莉成了好朋友。之后的某一天,莱斯莉和杰西在森林深处玩耍,他们幻想着有一个叫特雷比西亚的王国,那里没有任何坏人、也没有整日让他们学习的老师、更没有令人讨厌的同学……一切都由自己来作主,想怎样就怎样。

从此,杰西与莱斯莉时常一起幻想特雷比西亚,两人以国王和女王自居,尽管现实世界仍然有着无数的纷繁与挑战。但在疲惫的时候,两人就会相约徜徉在这美妙的幻想世界中,他们两人也在其中相互了解着、成长着。

直到有一天,杰西的音乐老师请杰西参观美术馆,而杰西却没有邀请莱斯利,没有将这与莱斯利分享。当他回家时,一个噩耗传来:莱斯利在要用绳子荡到小河的另一边时,绳子突然断了,莱斯利不慎落入水中,头撞到岩石,溺水而死。杰西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

最后,通过老师和父亲的细心安慰,杰西走出了悲伤,并建造了一座通往特雷比西亚的“仙境之桥”,与自己的小妹妹梅宝一起重新踏上了特雷比西亚仙境……

确实,剧中女孩的到来改变了杰西很多。电影中说杰西是莱斯利唯一以及最好的朋友,她爱他。但这种爱更多的是种友爱,十一岁的他们还很小,害怕八年级的女生,被一美元的厕所费拒之门外。

正因为他们还很小,我们的许多童年记忆被他们带了出来。想想他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只有他们俩人知道的地方玩冒险游戏,一个国王一个王后,这不正是我们曾经玩过的吗?多么浪漫!

但结局却是我不愿看到的,莱斯利突然的死伤了我们的心,我们不愿去相信它。我们想象她是美丽的天使,带走了杰西的孤独、自闭,完成了她这次旅途的任务。

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莱斯利已经死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的死使整个故事得到了升华,杰西此刻不再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了,他要面对这一切,面对他死去的爱。

或许,让人学会勇敢面对现实,这就是悲剧的力量。

杰西为莱斯利做了条小船永远地飘了下去,他听了他父亲的话让莱斯利永远活在了他的心里,然后带着自己的妹妹为这个王国找到了新的公主,在那里可以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像莱斯利一样的天使,她永远不会死……

《仙境之桥》之所以吸引人,还有一个作者的巧妙布局存在悬疑,整个电影有不少奇幻悬疑的处理手法,特别是莱斯利的死,更是给观众留下不少谜团。

目前,主流的说法是“绳子是杰西的父亲割断的”。理由至少有五点:第一,从故事后半段,父亲在林间追逐男主角的片段我们可以得知父亲早就知道特雷比西亚的事情。第二,父亲在莱斯利死前死后态度180度的转变。第三,父亲在追逐过程中以孩子们的敌人——黑暗魔王的面目出现。第四,男主角在莱斯利死后强调“那条绳子不可能断,它不是那种绳子”,并给了绳子断裂后的特写。第五,电影是由一部儿童名著《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改编,介绍中说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作者儿子小时候的女性玩伴而著,那位玩伴后来被杀害。

看上去确实有道理,但人们更相信另一种说法,莱斯利是来拯救孤独、封闭的杰西的,她的离开是拯救他的最后一步。莱斯利是天使,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美国电影喜欢探讨人性,即便是小孩的内心世界,他们也很关注。《仙境之桥》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以成长为主线,其实还有一个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故事脉络,那就是孩子们幻想的创造力,这也是笔者所感慨和惋惜的。

我们感慨莱斯利的死,那是因为她就像我们童年身边的某个玩伴,为我们带来美好,她的突然离开,自然会让我们伤心。但是,当电影用特效展示孩子们的想象力之丰富的时候,难道我们没有反思,我们的想象力都到哪里去了么?

用“情信”打造师生心灵之桥 篇8

一投石问路——为师生沟通打下信任基础

在接管一个新班级的时候, 笔者主要用课业评语进行师生沟通。课业评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利用改作业, 写操行评语等机会对学生的思想波动、学习状况、生活表现进行开导、点拨或评价, 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任课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只满足于对和错, 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 如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努力啊, 岁月不待人,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等等, 当发现学生的作业有了进步, 可以写“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 这阶段的认真听课起到了效果, 希望你能持之以恒, 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简单的一句话, 会让学生听课更加认真。

如果时间匆促, 有时候就画一个笑脸来鼓励做得好的学生。如果能注意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且注意表扬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到你的真诚和喜悦, 那么教师的工作就做到家了。课业评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 让智慧启发灵感, 让批评击中要害。例如, 班里有个偏科很严重的同学, 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和平时的表现, 笔者在不同的场合, 给了他两段评语:“115分的数学与39分的英语说明了什么?这是聪慧与浮浅的对比;这是实干与偷懒的反差。瘸着腿走路能好受吗?相信聪明的你加上机智、灵活与勤奋, 会有惊人的表现……”“从性格上讲, 你无可挑剔——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谨言慎行。我只是纳闷, 为什么一个那么聪明的学生, 成绩却总是徘徊不前呢?聪明一旦让懒惰占有, 就像钢铁层层生锈, 本来可以做栋梁支柱, 最后却变成了废渣污垢。亡羊补牢, 犹未晚也;立志进取, 永不为迟。发奋吧!”

课业评语无需长篇大论, 只言片语若能写得精, 用得巧, 比一千句婆婆妈妈的重复来得影响深远, 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启发学生,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巧避锋芒——给犯错的学生下台阶的机会

现代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 “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有自尊心。让他们改正错误的时候, 既要留有余地, 还要留有时间。作为教师, 应该放下架子, 主动走近他们。有位同学, 在原班学习的时候, 各方面问题比较多, 有较明显的厌学、抵触情绪。当领导决定把他转入我班时, 确实给我带来一定的压力。家长蛮不讲理, 学生难以伺候, 工作该怎么做?但是有压力就有动力, 事在人为。于是在他转入的第一天, 笔者就和学生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对他能成为本班的一分子感到高兴, 并希望他能为本班争得荣誉, 也相信他一定能做到。因为受到尊重, 他对这里颇有好感。但是他的到来, 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因为他长得帅, 搅乱了“一池秋水”, 带来了早恋问题;二是他的行为规范以及自制力实在是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纸条的形式和他交谈, 从平时的饮食、穿着, 到他的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且特意告诉他, “光有一副好皮囊是不够的, 必须用知识、气质去充实它, 不要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他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而且通过回信告诉笔者他的所谓的“真爱”是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女生。笔者没有否定他的想法, 而是告诉他, “既然你喜欢她, 你必须努力, 让她看到你的优点”。孩子毕竟是充满童真的, 他很努力, 笔者也时时督促他, 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他的母亲欣喜地说孩子变化很大, 字写得好了, 回家就做作业。还说这与老师之间的约定。确实, 老师给他承诺, 他还以信赖, 小小的约定, 改变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期末考试时, 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一家人也很高兴, 因为孩子懂事多了, 省却了家长的许多烦恼。最后他终于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了重点高中。

三心灵碰撞——拉近师生距离, 化解师生隔膜

教育实践中笔者还一直坚持利用成长日记 (周记的形式) 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本来周记是语文教师的作业, 作为班主任我不强求每个人交周记, 而是对他们采取自愿原则, 有什么矛盾或者有困难的时候都可以把教师当成最好的朋友来倾诉, 教师会为他们保密。起先没有多少同学相信, 后来慢慢就多了起来, 甚至全班都愿意写周记, 笔者对学生交上的成长日记总是认真阅读、精心点评, 它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 记录着心灵碰撞的火花。每次的周记批阅后发下去, 学生都急切地翻看评语。笔者高兴地看到学生的小毛病改掉了, 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学习更用心了、班级和谐自然、积极向上的气氛形成了,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融洽了。有一次一个同学在周记中写道:“为什么父母亲总是要吵架, 有事不能好好地商量, 我已经很努力地在生活、学习了, 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快乐才是你们最大的快乐吗?你们一直这样吵个不停, 那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呢?”笔者的评语是:“你是我在班里最信任的一个同学, 也是老师最感激的一个——不必说你早来晚走, 管家似地管理着班级;也不必说打扫卫生干那么多活还任劳任怨……我想你父母是爱你的, 他们可能没意识到他们的处事方式已经伤害到你了, 建议你找他们谈谈, 或者给他们写一封信, 让你的父母了解你内心的想法。”果然, 在下一周的周记中我收到了他的感谢信, 父母已经意识到对他的伤害, 家庭又重现和睦, 他会继续做好老师的助手, 并会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从周记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想法, 了解到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通过成长日记,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教师可以给出恰当而又有针对性的评语或建议,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教师联系家庭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这里也能得以充分发展,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成长日记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情感的桥梁, 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激扬斗志——为临近中考的学生打气

面对毕业抉择, 许多学生心里都会有迷乱的时候, 笔者的经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给学生发信息, 可以是手机, 也可以是纸条, 甚至是卡片, 写上鼓励的语句, 温情的问候, 还有临场的叮咛和提醒, 让学生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很多考生后来的反馈, 这个小小的信息给予他们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许多学生提前来请假以便免晚修和母亲过节, 笔者突然想起我们班的科任老师几乎都是女老师, 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同时也可以让科任老师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加油啊笔者就在班里上了一节感恩教育课, 布置了一道自愿的课外作业;为老师和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 要有真情实感, 无论篇幅, 要有父母老师的回复, 原以为愿意写的学生不多, 没想到写的学生还挺多, 写给每个老师的都有, 老师们都很感动, 科任老师还把信拿给笔者, 说这班孩子真的长大了, 写出来的话语很贴心。笔者建议老师也回信给学生们, 鼓励他们考好中考。家长的反应也很大, 有几位家长来学校道谢, 说他们的孩子写的信很感人, 原来有点冷战的关系也因为互相的通信解开了, 结果一封感恩的信连接了科任和学生的感情、父母子女感情, 学生们也很受鼓舞。在经过学生同意下, 在班会上读了几封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信, 很多女生眼含感动的泪水, 有的还忍不住啜泣起来, 男同学则是低着头沉思, 同学们再没有一个故作潇洒、麻木清高, 那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五共同进步——倾听学生意见, 互相鼓励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话已经普及, 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而且也是很正常的事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学生是好是坏早已是现今社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但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已经不可避免。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与学生进行沟通, 可以建一个群, 让喜欢聊天的学生都进来, 这样师生间的距离又彼此拉进了。在网络上, 因为有着空间上的距离, 很多学生能直抒胸臆, 说话直接大胆, 把平时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有一次, 搞大清洁, 有学生不知道具体的清洁区域而搞得不彻底, 被学校点名批评, 回到班里就批评了搞清洁的学生, 没想到学生在QQ上给笔者留言:老师, 你没有调查就批评了同学, 他们不搞清洁是因为对包干区划分不明确, 而不是偷懒。笔者马上回信向有关同学赔礼道歉, 同时在班会上向同学们说明, 这件事提醒我们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一定要谨慎, 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当笔者情绪低落的时候, 学生的短信也像一股春风荡漾心田。那段时间父亲生病, 小孩子又无人照顾, 我自己都快忙晕了, 有些学生知道后在QQ上给我留言:“要好好照顾自己, 别累坏了, 亲爱的老师”“我敬爱的老师, 希望你福气又安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要保重哦!”“在没有我们在身边的时候, 希望你也能快快乐乐过每一分每一秒。老师, 多谢你”看到这些感动的信息, 笔者在繁重的工作中重新找到动力。有些已毕业的学生也经常在网上保持联络, 聊他们的大学生活、感情世界, 谈他们的困惑对社会的一些看法, 这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90后”学生的思想动态, 也更有利于与和学生沟通。

总之, 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有很多, 用“情信”方法也要和其他沟通方式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赞可夫说得好:“就教育效果来说, 很重要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作为一名教师, 要教好学生, 就要走进学生的心里, 用责任心、爱心、细心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让“情信”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 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

摘要:有什么质量的沟通, 就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而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 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才能克服师生沟通中的障碍, 在一种更为有效的情境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呢?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采用投石问路、巧避锋芒、心灵碰撞、激扬斗志、互相鼓励等方法, 从爱出发, 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与学生进行着静悄悄的“心灵革命”, 用“情信”去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收效很大。

关键词:投石问路,巧避锋芒,心灵碰撞,心灵革命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于红玉.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J].黑河教育, 2008 (2) [3]于红玉.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J].黑河教育, 2008 (2)

用理解搭建师生心灵之桥 篇9

2009年感恩节那天,孩子们用真诚和理解,为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下午体育课时,我参加了孩子们为第二天广播操比赛而开展的专项训练。也许是由于天气太热、练习疲劳,他们没精打采,动作也做不到位。我当众斥责了几个男生,他们显得十分委屈,全班同学都沉浸在这种莫名的“压迫与反抗”氛围中。

在回教室的路上,我意识到也许是孩子们逐渐长大了,他们变得很有个性,对事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班主任能在最艰难的时刻帮助他们、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而我却没有做到!对他们大声斥责不但没能使他们及时改正错误,反而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张、学生情绪低落,起到反作用。

在平静了情绪后,我诚心诚意地跟孩子们说明了发火的原因,并为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向孩子们道歉。渐渐地,孩子们的脸上透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对他们说:“做得不好不要紧,关键是要及时改正。对给自己提出批评的人要心存感激,毕竟他们都是为了帮助你们取得进步。”

话音刚落,便看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他们纷纷登上讲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也向我表达了他们真挚的歉意,并且动员大家一定要在比赛中,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为班集体争光,为老师争气!

听着听着,我竟控制不住泪水哭了起来。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正是孩子们对我的鼓励与理解、认同与支持,以及彼此之间那份无以言表的真挚的爱。第二天的比赛,孩子们确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微笑,如阳光般灿烂而又温暖的微笑,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高尔基的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耳旁。让我懂得了,真挚的爱可以让你走进孩子的生活;而无限的理解,则可以帮你搭建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上一篇:英语阅读课教法下一篇:独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