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教学模式

2024-06-24

五环节教学模式(精选十篇)

五环节教学模式 篇1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 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在这个教学模式下,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分析, 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展示, 课堂成了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舞台, 特别是在展示环节中, 不给学生固定的展示模式,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选用不同的展示方式。

2. 学生竞争意识增强了。

小学五年级学生争强好胜心理极强, 五环节教学模式就根据这种特点把竞争引入课堂,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小组合作意识增强了。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 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每一节课堂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互相检查自主学习归纳的知识点, 互相讨论本节课的问题有哪些?怎样解决?组长重点对本组的学困生加强指导, 教学效果非常好。

4. 教学质量提高了。

通过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班学生62人, 在2011年—2012年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学期期中测试中, 优秀人数均为58人。

二、五环节教学模式看似简单易操作, 其实在运用过程中, 许多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太难

一是难在课堂的驾驭上, 二是难在教师的角色转变上, 三是难在教师理念的改变上, 总担心学生掌握得不好。我也不例外, 这些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我, 但通过多次听课、议课、上研讨课, 我认为教师做到了“勤于课前, 隐于课上, 思于课后”。课堂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1.“勤于课前”就是教学准备“以十当一”。

课前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深入研究教材, 精心确定学习目标, 精心预设探究点, 精心设计导语, 精心设计板书, 除了这些之外还要针对这节课预设在课堂中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 以防课堂中出现“跑偏”的现象。这样教师用自己的“勤”来成功、顺利地驾驭课堂。

2.“隐于课上”就是教学投入上要“以一当十”, 就是要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 一通百通, 教师用自己在课堂上的“懒”和“笨”换来学生的大发展。

3.“思于课后”就是要求教师善于课后反思。

一思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闪光点;二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三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改进。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篇2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在消化吸收问题导学模式理论、安阳殷都经验、太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总结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现将操作程序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环: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温馨提示的引导,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伙伴、互联网、图书室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核心,同时又是学生以后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只有经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对学、群学、课堂展示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

第二环: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三环: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展示自己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未解决的问题,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

第四环: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才能和学生有效探究相得益彰。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五环: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就需落在课堂练习和当堂检测上,练测结合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能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检测时做到堂堂清,测评节奏要快、反馈要及时、准确。要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分层检测,即基础知识题全部过关;闯关提升题,分级完成。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模式的“五环节” 篇3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写字教学课堂模式“五环节”和“五字”练习法。

第一环节:从小抓起,培养兴趣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切身体会到写字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执笔第一天练起,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书写的习惯。起始,语文教师应进行写好字的重要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充分理解古人所说的“字乃人之衣冠”的真正含义。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如王献之“写干十八缸水”;张芝学之临池,池水尽黑,最终成为著名书法家……同时,在写字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一比同班级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同年级学生作业展览;书法友谊赛;参观高年级学生优秀作品展。这些形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

第二环节:观字形,读字音,析结构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读准字音,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去加深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结构,明确汉字的笔画构成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坚实基础。

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或准备识字卡片,或把要写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让学生认读并仔细观察,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分析字形结构。如:独体字要居中,各个笔画要适中;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笔画比例及所处位置,要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先从整体上把握,再做局部分析,做到心中有“形”。

第三环节:范写演示,规范书写

范写演示是写字教学的先导,能使学生在心中有“形”的基础上,对整个字书写过程有具体的了解。通过教师指导每一笔画的落笔、运笔、收笔,学生对各笔画的位置、笔顺、笔画处理等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如:教写“中”字,“中”字是独体字,第一笔是“竖”,应当在田字格横中线的左中部落笔,落笔后略向右下方斜出,不宜过长,横中线上下方两部分均等。第二笔是“横折”,在第一笔“竖”的落笔处右侧稍离落笔,运笔时向右上方倾斜,“折”后内转,收笔处比第一笔收笔处稍高。第三笔“横”封口,形成“上开下合”的扁口状。最后一笔“竖”为“悬针”,要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落笔,“口”字的上下露出部分要均等。再如:对比较复杂的笔画“辶”、“乙”、“ ㄋ”、“ㄣ”等,要指导转折和笔的走向变化。这样一笔一笔地讲,一笔一笔地教,一笔一笔地写。再对每个字中点画的特点,如:横竖的长短与撇捺的平斜、长短,点的向背与大小等作具体指导。还要对字的间架结构,如:上下结构(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左右结构(左窄或宽、左宽右窄、齐首、平足)、包围结构(外松内紧、外紧内松)等等,再作以详细指导,学生就会清清楚楚地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要领,达到眼中有“架”,心中有“序”,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第四环节:操作训练,巡回指导

训练是写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写字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析字,教师范写,学生对字形、笔画、运笔、笔顺从局部到整体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然后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练习中,笔者主要采用“五字”练习法。即:第一字摹写,就是教师范写,学生摹写。这一字加深对字形、笔画、笔顺的领会和对运笔、字架的体会,力求像形;第二字、第三字比较写字,就是学生比较范写与自己写的字的差别,查找不足,做补充练习,力求神似;第四字、第五字忆写,就是写完所学的字后,回忆教师所讲,自己所学,结合所练进行整理性书写,把知识化为能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追求形神俱备。通过这“五字”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书写水平,很好地达到了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第五环节:及时评价,激励进取

及时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有效方法,写字教学也应如此。课堂上,对学生的点点进步都要适时给予鼓励,以树立他们写好字的信心。字写得好的要树立为典型,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对写不好的学生要给与激励和引导,使其不失去信心。总之,要坚持激励教育为主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教师方向正确,扎扎实实地教,学生目标明确,认认真真地学,就会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小练写出一手好字,从而终身受益。

写字教学中如何指导写好汉字是我们始终要重视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施教,才能解决小学生识字难、写好字更难的课题。

浅谈“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 篇4

第一,读一读。

教师同步出示课件与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文章背景资料、作者简介等,通过默读、齐读、边读边勾画重点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识记文学常识和知识重、难点。

第二,试一试。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一轮试读,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理解,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轮试读过后,就应该能读通读顺句子,并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了。要能独立完成学案“试一试”部分的“看拼音写字词”“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题目,可让“学困生”上黑板写字词,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易错的字词,还可交流记忆方法。第三轮试读过后,结合教师出示的学习指导方法,学生要按一定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精读品悟,随文批注。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关注“学困生”,不怕他们出错。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没必要统一评价标准,可分层教学:优生拓宽、拓深地尝试练习;“学困生”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对于重点句段的理解品析,则在他们能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

第三,讲一讲。

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针对本文生字生词、文章大意、文章脉络、作者写作意图、精品句子赏析等,让不同的学生起来讲一讲。

此板块必须注意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人发言,其余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倾听并思考,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言。教师只是相机进行指导。

第四,练一练。

这一环节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学案“试一试”部分的字词以及语文书上的描红,要求人人会读会写字词,知道意思,会运用。第二课时主要是完成学案“练一练”上的习题。训练的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设定。

这一板块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确保学生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积极思考,在巡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第五,记一记。

在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对照学习目标,结合板书和学案,对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巩固记忆。对于必背篇目和段落,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记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师生共同背诵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共同记忆,然后由教师先背,教师可以一气呵成、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成为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也可以故意在重点地方出错或停顿,由学生提醒。这种记忆方法非常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专注程度。

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篇5

所谓“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练习检测、总结拓展。

1.自主预习

建立预习卡,教师把重点、难点及主要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出示在预习卡上,让学生自主预习,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授课前,教师通过提问抽查,检测预习情况,巩固预习成果,发现教学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学生分组,组间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辅导和知识启发。即可以是教师辅导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辅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探讨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概括提炼学习内容。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设计问题是关键,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出研讨的问题。

3.展示交流

学生自我展示学习效果,给学生营造展示自我和张扬个性的平台。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我们经常采用同桌之间展示交流——小组内成员之间展示交流——小组之间展示交流——班内展示交流,通过层层展示交流,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

4.练习检测

根据课堂内容,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内完成。问题要精当、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适于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落实。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落实的效果进行测评。

五环节单元整体探究模式 篇6

(一)问题情境探究

1. 搜集家中的药盒,看看它们都有几个面?这些面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观察后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观察、记录、写感受)

2. 小张同学的床有20张大纸,小李同学的床也有20张大纸,由此说这两张床一样大,对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家长讨论)

3. 制作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一页挂历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么大?量时你有什么感受?(操作和初步感受用平方分米量)

4. 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个小药盒面的大小可行吗?怎么办?量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操作和初步感受用平方厘米量,初步归纳量中的规律)

5. 在室外画一个长是5米,宽是3米的长方形,用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塑料布量一量看它有多少个塑料布的大小,如果不量,你能很快说出它有多少个塑料布大吗?(操作和初步运用规律,感受用平方米量)

6. 测算数学书的封面的周长是多少?测算并描述它的面有多大?(应用规律)

上面的6个探究题并没有谈及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含义、面积公式的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它却渗透了上述概念和规则于具体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关概念和事例的表象,初步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些活动安排在课外(也可以由教师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避免课堂时间紧所造成的形式化探究。探究问题,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操作的兴趣,而且提供了操作指导,思考提示,同时构成了环环相扣的系列,便于学生有序操作,有利于将学生的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二)自读探究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内进行。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究之后,可能顺利地解决了探究问题,并获得了一些体验;也可能按要求操作了,但印象不够深刻。此时让学生自读教材,便可以澄清操作探究中所产生的模糊认识。自读探究前可以启发说:“你们想知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吗?你想详细地了解这些知识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把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读懂,把书中的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读,练习用自己的话说明图意。遇到不懂的问题请做好记录。”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的单元便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归纳存疑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精读教材,归纳主要知识,形成学习笔记,画出不懂的地方,留到交流中解决。引预自探这一大的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问题情境探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归纳、计算、推理,达到对本单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进行操作性整体感知的目的,再通过自读探究、归纳存疑两个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细节。这种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建构新知的做法,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按知识点逐一分散学习的惯例,便于学生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整体输入是有结构的,环环相扣的。学生的探究就像登山一样,越接近顶峰就越充满胜利的渴望,就越激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探究充满了情趣和挑战,充满了快乐和成功。

二、交流存疑

学生个体探究中总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交给教师解决吗?不,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完全可以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解决。此时,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个体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再把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待下一个环节来解决。

三、合作释疑

对各小组存在的难点问题,分别由各小组逐一提出,归纳出重点问题,由各小组共同合作解决。集体合作中,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也可以重点讲述,指导看书,最终克服困难。

第二三环节都是采用合作的方式,不但给待进生提供进一步向学优生学习的机会,而且使学优生通过帮助待进生解疑,使他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使所学更加明晰、深刻。

四、实践运用

这个环节分简单的实践运用和综合的实践运用。简单的实践运用是指概念法则的直接应用。如,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单位的选择、简单形体的面积的计算。综合实践运用是通过一两个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境,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任取一张长方形纸,测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从中剪取最大的正方形,可以剪几个?求出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用100米长的绳子围长方形,有多少种围法?计算它们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五、课外延伸

初中物理“五环节教学”研究 篇7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 提出问题 (1~2分钟) ——教师上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 如:复习上一节或前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

(二) 自我学习 (8~15分钟) ——教师设计导学案, 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

(1) 自我学习 (3~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

(2) 自我探索和研究 (5~10分钟) ——结合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 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三) 精讲 (3~5分钟) ——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师生合作交流。

(四) 巩固练习 (10~12分钟) ——给学生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练习, 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 复习提高 (3~5分钟) ——给学生做本节课的相关练习, 并布置作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提高。

以上五个环节中,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精讲”、“巩固练习”、“复习提高”是为了进一步深化,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些环节中,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实践“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在五环节教学中, 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 才能进行自主学习, 对不能自己看出问题的学生或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使他们都能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所上课的内容无关, 甚至是不着边或使人不能理解的, 但是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大胆想, 充分考虑, 教师适时以引导。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培养, 学生的提问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自主学习”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 问题提出后, 学生在教师的导学案引导下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准备, 教师要精心策划导学案, 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预判, 设计导学思路,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知识内容。

“精讲”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对学生无法回答或不了解的问题进行讲解, 精讲不是面面俱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不讲, 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或普遍不能回答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上《探究并联电路电压》时, 教师精讲的内容有为什么要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再重新做实验?实验中如何进行电路和设计?

“练习”是 “复习提高”的基础,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同时对自主学习进行检测。教师在准备练习时, 要注意设计一些开发性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复习提高”是所有环节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不同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 理解得透, 撑握得好;有的学生学得慢,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配合自己的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 这种课后练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复习提高的过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并不是很复杂, 难度也很低, 也很具趣味性, 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阶段, 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 要把学好基础知识, 提高基本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自主学习和精讲上多花时间。

“五环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8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五环节”英语课改教学模式就是基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互助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练习性学习、补偿性学习”五种学习能力,表现形式为课堂结构“五环节”,即“成果展示—拓展延伸—补救反思—自主学习—尝试练习”。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便于实施和检测。课题关注“五环节”课堂,突出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教学设计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注重研究现代学生的新特点,“学教合一”,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案和教案;改进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循环达标”,实施分层教学;搞好师生和谐关系,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一)初步试验

首先,我们对“五环节”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经过多次专题讨论和反复论证,大家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统一,树立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以适当形式向学生进行课题讲解,让学生也作为实验者身份参与课题研究。

其次,确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促进课改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对实验班级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情况划分为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推选出本学科的学习组长,调整了座次,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付诸教学实践,将使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2]

第三,进行前期实验。

1.统一教学模式:最初笔者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从“自主学习”环节开始的。要求所有实验人员必须遵循“自主学习—尝试练习—成果展示—拓展延伸—补救反思”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基本知识的练习,然后在自我检查中纠正错误;困难问题组内解答或提交班内讨论,之后个人总结、巩固、反思。

2.编写教案:要求所有实验教师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对每节课都要认真细致地研究,严格按照“五环节”编写教案。教案完成后,可以根据班情、学情进行适当调整。

3.限定教师授课时间:要求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以便把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同时也力促教师不断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4.收集反馈信息: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好实验记录,写好总结。

(二)反思改进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方面:由于学生两极分化较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展示不主动,少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教学效率低下等。

教师方面:对教材内容挖掘不够深刻,问题设计简单,启发性不够;练习设计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层次性、递进性。

面对出现的问题,课题组适时召开会议,总结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决定从两方面进行改进。目标之一是“实”,就是落实课题要求,实践“自主性、互助性、反思性、练习性、补偿性”五种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实提高;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3]因此,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目标之二是“逼”。“逼”着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施教能力;“逼”着学生改变固有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力求在合作中补偿纠正,在交流中对比反思。

二、改变思路,优化学教流程

2009年开学伊始,伴随着岚山区课题研究工作进入第二阶段,课题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的认识理解,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重点部分进行专题讲解,提出了实验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一)改进内容

1.学教合一,编写学案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2]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课题组决定“学”“教”合一,把教师的教案作为学生的学案。这样一来,教师的备课随时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当中,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熟悉学习内容和流程,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学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紧扣“五环”,调整步骤

为有效落实“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对课堂教学步骤进行了调整,将“成果展示”“拓展延伸”和“补救反思”等环节调到每节课的前半部分,“自主学习”和“尝试练习”放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表面看,是形式上的简单调整,实则不然,它遵循任务教学、目标导学,符合发现学习和建构理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方向和目标,探究时间、频率远比课堂上更充裕、更灵活。这种模式,我们随后将它命名为“学教合一,循环达标”教学模式,作为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实验模式。

(二)具体流程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成果展示——加强自主学习与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具体做法是:一堂课中,先对上节课的自学内容进行展示、补救巩固和反思,时间大致为30分钟,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开展互助性学习、练习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补偿性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生生、师生的合作互助,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针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be?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我们做了如下设计: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分层展示:首先,让小组中基础薄弱的同学展示如下句型:

A: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I am going to be...

A: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I am going to...

其次,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对此句型进行第三人称的转换操练;

最后,让优等生进行小组汇报并组织好小组内的语篇练习。

这种英语小组互助学习,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积极互动,互相帮忙,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激发了学困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小组内成员的整体能力得以提高。

2.拓展延伸——拓宽视野,升华自学内涵

为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和梯度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当拓展,巧设问题,让学习内容延伸至课外。

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第一课时的成果展示之后,就学生所选择的职业进行互评,让他们明确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并引导他们意识到职业无贵贱之分,实现了情感教学目标的渗透。

3.补救反思——巧疑妙问,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为此,实验教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通过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反思;

2)通过小结让学生进行反思;

3)通过精练进行纠错反思。

通过补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自主学习——立足“学”字,在自主感悟中学有所得

学生对照学案,个人独立学习下节课内容,并且对照目标要求进行个体检查补救,及时记录收获和困惑,有待课下或下节课进行合作、互助解决、交流。此举将传统的课前预习放在课中,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弥补课前预习的不足,体现了自主性、练习性、补偿性学习,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第三课3a中,笔者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内容:

1)Are you healthy or unhealthy?

2)How do you keep healthy?(food/exercise/sleep)

3)Can you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family’s lifestyle?

5.尝试练习——有“的”设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领悟提高

自学完成后,对照练习题,检测自学效果。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产生的疑问先试图自己解答,记录自己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以便组内和班内解答。

(三)成果展现

由于教师改变了实验思路,优化了学教流程,因此课题研究在第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教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由习惯地“背”着学生走,到“领”着学生走,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方式中,大力倡导把learn how to learn放在首位,然后再是learn what to learn,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学习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借助教师创设的语境,把课文的知识点与他们关心的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和learning is to use。[4]逐步改变了学生有话不敢说的弊病,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并且加大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四)问题和困惑

1.传统习惯影响较大。受多年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授课时转变不彻底,出现了越位现象;不少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肯动手动脑,惰性较强;另外,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分数,不认同实验的教学模式等等,降低了“五环节”的实践效果。

2.语法教学有待改进。面对语法教学,教师讲解得过多,不能做到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语法规则的内化。

3.忽视小组讨论的质量。小组讨论的次数不少,但讨论内容的必要性不强,实效性不强。

4.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统一、让学生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对问题的及时点拨引导、课堂的整体调控等,也是实验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

三、回归课堂,践行“五环节”教学

2010年3月,课题研究进入第三阶段,重点落实课堂教学实践,逐渐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情、调整教法、进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秘诀、体验成功的喜悦。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较大成果:

1.教师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尽力做到创造鲜活、实用的课堂效果。

2.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组之间的会话、单词接龙比赛和问题抢答比赛、英语小话剧、小故事比赛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还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五环节”教学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消除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师也在不断地成长。人人都在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努力寻求英语教与学之间的联系。丰厚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五环节”教学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去感悟英语、理解英语、体验英语,继而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英语,解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也消除了学生学习哑巴英语的坏习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改观,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五环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是有效的、成功的。但这个以旨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研究方向的课题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尝试,今后的研究还将是一个长期的更为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课题内涵,需要先进理论和专家的引领,需要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从而更科学、更准确地实施研究,以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63.

[2]张德伟,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2—113.

[3]陶晓彦.2010.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EB/OL].http://www.xhedu.sh.cn/cms/data/templates/forum/attach/200809/05/1220575164-embed-lunwenzuoye.doc,2010—08—25.

“五环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9

一、基本框架

二、实施程序

1. 自学感悟,质疑寻难。

这一环节既包括课前的预习,也包括课上的自学。一、二年级重在课内自学,教师对自学方法进行精心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三年级开始逐步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按一定的学习程序及自习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初步理解学习内容,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并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

本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做自学笔记,记下自学过程中的所得与所疑。

2. 小组交流,互学共享。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预习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学成果及练习说话的机会和平台。就预习笔记,各自谈自己的自读收获,不重复,可补充。之后,提出自己发现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决一些难度不太大的问题。

交流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可以提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疑点,发表自己对他人反对和赞赏的看法和意见。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行间巡视,以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点拨和启发,引发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把握思维的流程。

在这一环节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学会质疑,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这一层次的核心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不用教师讲解,自己就能读懂一些内容,解答一些自己或他人的疑惑,打破对教师的依赖性,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的欲望。

3. 提炼要点,合作探究。

在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的基础上,筛选出几个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该是围绕学习重点、难点的,并且是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知道的,有思考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重点问题最好来源于学生。当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学生讨论,提出重点问题并得到学生的认同,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实成为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

筛选提炼出的问题应当成为本阶段学习的切入点,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辩论等。在这一环节中,仍然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欢迎、提倡、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他们改变观点。善于点燃学生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使之成为创新的火种,经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断传递,最终将创新火炬点燃,迸发出极高的创造力。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显得举足轻重。教师要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做他们的朋友。在学生说得欠准确时,引导他们说准确;当学生遇到疑难时,给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说得精彩时,要发自内心真挚地夸赞他们,让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4. 巩固检测,拓展提高。

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巩固性、拓展性的练习,进一步消化、巩固,并检测所学知识。通过知识拓展与迁移,运用于实际,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技能。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练”。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学”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的初步能力解决问题,从中训练思维、发现规律、获得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课堂检测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

在检测环节中,使用精心设计的“课堂检测卡”对学生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并进行星级评价。“测”可以使学生从自己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中纠正自己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测”中诊断教学效果,对教学进行及时矫正,查缺补漏,得到教学的最优化。同时,及时有效的当堂星级评价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上进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注入活力。

拓展练习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探索新的、更深层次的内容。练习题要精心设计,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题,为每一层次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5. 总结反思,自我建构。

在对教学内容探究解决后,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与众不同的见解,并说说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懂得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受到了哪些教育,想说点儿什么等),使所得到的收获真正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深入,又可以提高他们思维创新的意识。

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而提供的一个基本的框架,或一条思路。在具体实施运用中,不能死搬硬套,否则将使教学变得机械和死板。

以上教学模式的“五环节”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包含和融合的。如:自学、讨论、探究、交流等教学活动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五环节”是相对于某一教学内容的全过程而言的,而不同的内容所用课时又不同,因此,哪一课时进行本模式的哪一阶段或层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浅谈钳工实习教学五环节 篇10

关键词:实习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首先要选好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辅导书和习题册。对于书后习题, 自己先做好、整理好, 争取习题册题题过关。同时钻研教材、辅导书和网上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教材的整体内容、要求以及教学目标, 各个章节的结构与相互关系, 理清教材的重点、难点, 并通过参考相关教材弄清、弄懂、弄透自己的疑难问题。准备好教学教案是上好每节实习课的首要任务, 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么就要求重点突出, 对于那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 一定要想办法, 弄懂弄会, 事先应想好用什么授课方法, 借助什么手段, 能够把最复杂的问题, 用最浅显的方式让学生最易于接受, 即教案应做到五环节具备。毛坯工件准备工作的好坏, 是上好实习课重中之重的环节, 是学生做好每一件作业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齐全毛坯件, 应做到准备充分, 实习课上学生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件加工, 按照图纸所规定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位置公差、相互配合和表面粗糙程度等技术要求来加工, 并且做到多练。只有这样, 学生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授课指导, 指导操作要领

1. 文明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为天, 忘记安全就等于失去一切。实习教师在学生实习 (入车间实习) 之前, 应提前整队, 集体讲安全事项及各项操作规程, 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懂得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并且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 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讲授新课

授课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实习课不能像理论课那样慢条斯理地讲, 而是要做到直奔主题, 言简意赅, 把要加工的工件第一时间展示给学生, 并提出要求, 讲明加工工件的注意要点以及加工工件的技巧, 通过教师自己简洁、熟练、准确的示范, 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在简短讲述和示范之后, 要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 教师只需做好课间的巡视和检查,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巡回指导。

三、巡回指导, 提高教学质量

巡回指导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一个不好的习惯, 要及时予以纠正, 要错误动作, 要及时给予准确示范;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对症下药;努力做到好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般的学生保证把基本课题练好练熟, 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不断得以提高, 才能掌握学生的情况, 做好课后总结, 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得以了解学生生产实习中安全文明生产的落实情况。

巡回指导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若发现共性问题可以集中讲解, 若发现个别问题则可以分别指导讲解。

四、结束指导

这个环节主要是指总结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通过钳工实习, 让学生知道钳工的主要内容, 即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 了解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正确地握锉刀, 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 前手压力逐渐减小而后手压力逐渐增大;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 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 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逐渐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钳工的实习是很枯燥的, 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做一个动作, 还得有力气, 还要做到位, 手握锉刀时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地锉, 往往锉到中午, 学生整个手都是酸疼酸疼的, 腿也站得有一些僵直了。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示范能够激励学生, 让学生坚持下去。

五、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实习工件, 也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师一定要客观、公平、公正地给予评价, 要肯定学生的成绩, 并指出他们的不足及以后如何进步。课后应让学生学会作总结报告, 让他们通过总结经验学会怎样保持, 同时学会怎样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逯萍.钳工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0.

上一篇:助学模式下一篇:ECT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