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2024-05-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精选十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1

本文就施工现场建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与广大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 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2000等有关条款是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城市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及周围区域。其形成原因, 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 (人、物、环、管) 。只有能辨识危险源并找到根源, 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控。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 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 施工装置 (设施、机械) 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⑴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 、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

⑵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 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⑶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⑷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⑸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⑹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⑺人工挖孔桩 (井) 、隧道凿进、室内涂料 (油漆) 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⑻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 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 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⑴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 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 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 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⑵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 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⑶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 (街) 作业面, 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 (件) 砸死砸伤人员等。

⑷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 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 但总的来说, 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施工企业安全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安全认识不到位, 安全管理松懈构成风险;

⑵安全责任制不到位, 考核淡化构成风险;

⑶总包监督不到位, 以包代管构成风险;

⑷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落后的生产技术构成风险;

⑸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构成风险;

⑹工程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直接构成企业管理风险。

安全风险直观的表现是事故, 事故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 危险趋势未及时遏制时突然发生, 追溯事故成因, 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2.1 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 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 又有环境因素, 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 (疲劳、疾病) 、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2.2 物的不安全因素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 当能量意外释放, 可能引发事故, 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 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 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在风险评价中, 常按照导致事故的可能性或频繁强度, 确定其可能性等级, 并按照导致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 确定其严重性等级, 然后综合可能性与严重性两种评价, 得出风险程度的等级。

3.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类, 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 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

⑴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

⑵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工地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 (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设施、吊装作业、明火作业、危险化学品等) 。

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根据D=L×E×C公式, 得出风险影响等级D。D值越大, 说明风险越大, 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下将举例说明了建筑工地常见的危险源按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

⑷故障树分析法 (FTA) (或称事故树分析法) 。以故障、事故、事件为起点, 作为顶上事件, 然后按照逻辑关系, 分析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

3.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

主要介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 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D (危险性) =LEC

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表1~表4。

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评分, 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 得出D值, 并按照表四所列的分值区域判断其风险程度。

下面举某建筑施工工程为例, 根据其作业风险程度, 制定重大风险汇总表 (表5) , 并以此作为确定危险源等级的主要依据。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预防重大危险源发生的基础性的工作, 应当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重视,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25~26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篇2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效范围内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型原则

8、真实性原则

9、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2、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4、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5、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6、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7、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识别。

三、危险源单位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

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四、按照危害类型分类:

1、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五、危险源识别的步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2、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发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D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

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车间蒋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给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公司。

由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讨论确定后,并研究具体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公司。

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室人员对分公司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讨论,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上报安委会。

危险管理分工

A级---由总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C、---由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安全组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负责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危险源管理责任制

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职责

组织领导开展全公司矿山系统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级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督促分公司或职能部室对A级危险源进行检测,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措施,同时,了解全公司A级危险源的分布状态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对其及时进行整改。

对全公司A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而引发的死亡及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职责

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措施管理,督促车间和科室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对本单位A级、B级、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督促车间及检查部门对A、b、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审阅并批示安全科报送的危险源汇总表,督促或组织车间和科室及时进行整改。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加以控制。

对本单位A、B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事故负责。

车间正、副主任的职责

负责组织本车间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与有关措施。

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了解本车间危险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重大缺陷。

督促车间职能组及所属班组对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及时审查并批示班组保送的危险源隐患整改材料。对新上报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经理及安全科报告,并对整改的隐患进行有效地临时控制措施。

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而导致的死亡事故承担负责。

班组长的职责

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单位人员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整改完毕,确定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责任。

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发现隐患隐患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篇3

一事故致因理论与学生宿舍危险源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了防止或减少系统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消除系统中危险源或降低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开始。

学生宿舍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疾病或健康损害以及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可能”意味着危险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具有导致学生伤害或宿舍事故的潜在能力。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或减少高校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宿舍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控制学生宿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因此,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是围绕对危险源的管理开展的,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与控制是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建立与运行的管理核心,对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的表现形式

从事故致因理论的角度看,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涉及三个类别:学生的不安全行为、物(包括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高校宿舍安全管理缺陷。

1学生的不安全行为

学生所具备的消防安全知识有限,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学生对使用违规电器等行为的危害及所造成的后果认识不清。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饭锅、热得快、电磁炉、电暖炉等大功率电器设备、乱拉乱接电线、使用煤气炉、酒精炉等明火,这些不安全行为极易引发火灾,存在相当多的宿舍安全危险源。不少高校每年定期举行宿舍“大搜查”,均能发现大量的违规电器。另外,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很多学生既不懂得基本的消防知识和逃生技巧,不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学生的宿舍防盗意识和警惕性低。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生宿舍的用品除简单生活用品之外,又增添了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不经批准擅自留宿校外人员、离开宿舍也不及时锁门关窗、把宿舍钥匙随便给他人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宿舍安全管理留下隐患,也给不法分子伺机行窃以可乘之机。

学生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使高校学生宿舍各种治安案件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有的学生在宿舍过量饮酒,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因一句话、一个小动作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学生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或性格有较大差异而出现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打架行为可能造成非常严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有的甚至构成犯罪。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平衡或心理障碍等也可成为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的导火线。大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部分学生自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因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为宿舍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当宿舍生活中遇到些矛盾与冲突,难以及时调和时,就可能演化为不可能挽回的安全问题,如轻生、恶性伤人、恶性破坏事件等。

2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学校消防设施陈旧老化、住宿环境不符合消防要求。主要表现在报警系统失灵、灭火器配备数量不足或失效等;学生宿舍内可燃物过多、安全通道不畅通、安全应急出口堵塞或上锁、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不齐备等;电力配备落后、电气线路老化严重等。这些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给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留下了导致火灾的危险源。

高校校园总体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学生宿舍缺乏门禁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学生宿舍区防盗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足,宿舍门、储物柜不具备防盗功能。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宿舍管理人员对宿舍的安全监管力度和效果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3高校宿舍安全管理缺陷

部分高校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对宿舍安全管理存在错误认识,在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宣传教育方面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学生的安全宣传方面仅停留在喊口号、贴标语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是通过开班会、讲座或活动来解决,并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不按时举行消防应急演练,造成学生安全知识碎片化、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能力不高。

有些高校对校园安全管理理念不够清晰,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有效开展监督检查、指导协调校园安全工作。少数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替岗、缺岗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种安全检查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使宿舍危险源被忽视,不能得到及时整改;对存在的宿舍危险源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使得宿舍安全事故更加容易发生。

少数宿舍管理职能部门不重视安全设施的建设和有效维护,造成安全设施陈旧、宿舍电线老化、消防器材过期、报警系统失灵等系列严重情况。少数宿舍管理人员在发生火灾时不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不知如何避险逃生,更谈不上从容指挥、引导学生按要求疏散。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宿舍安全危险源。

三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方法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的存在主要有上述三种形式,但很多宿舍危险源不是很容易就被人们发现,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辨识。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是控制学生宿舍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只有识别出学生宿舍危险源,找出导致学生致宿舍安全事故的根源,对其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才能有效控制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检查等方法。

1学生宿舍危险源问卷调查

在经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之后,组织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和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学生不安全行为、宿舍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按照危害类别填写危险源清单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宿舍危害因素,职能部门也可以编制“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对某个学生宿舍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发生过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等。

2学生宿舍现场观察

一般由本校安全管理专家、辅导员和学生组成现场调查组,对学生宿舍所有区域逐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在现场观察到的情况可随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从而能快速准确地辨识出宿舍危险源。如到某个学生宿舍,可以看宿舍是否有大功率电器、有没有乱拉电线等问题;在走廊可以看到是否有合格的灭火器材和操作规程,是否有严禁烟火警示标识,可询问宿舍管理人员是否了解应急程序、紧急逃生方法等。

3学生宿舍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表是指为了系统地辨识与诊断高校学生宿舍某一区域或管理组织措施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也就是事先把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按工作流程行为特征或部件进行分解,然后收集相关的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及公认的安全要求,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并列出清单,根据学生宿舍危险因素清单,从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安全技术文件要求中逐一找出对应学生宿舍安全要求以及达到安全指标应采取的措施,形成相对应的学生宿舍安全检查表。一般检查表所采用的内容包括:检查内容或项目、安全要求、检查方法、检查结果。

四学生宿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评价

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健康损害程度的综合度量。学生宿舍风险评价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以实现高校学生宿舍安全为目标,对学生宿舍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等进行辨识与分析,从而判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其严重程度,评价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大小,确定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对现阶段学生宿舍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与分级,根据评级结果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优良的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绩效,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从估计学生宿舍事故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分级。可能性分为极不可能、不可能和可能三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伤害、伤害和严重伤害三级,与上述分级相应,风险级别也分可忽略风险、可接受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危险等级的划分一般是凭以往的经验判断,或多或少难免带有局限性,各高校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各自的安全管理水平、宿舍环境及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和能力状况予以修正。

2定量评价方法

针对学生宿舍不同区域或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活动,可使用不同的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常见的风险评价工具和方法有作业条件评价法(LECD法)、矩阵法、预先危害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KA)、事件树分析(ETA)等等。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不仅考虑敏感学生(如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和能力脆弱学生(如大一新生等),还要考虑可能暴露于特定危险源下的学生的数量,对于可能导致大量学生伤害的危险源,如宿舍火灾,即使这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也要予以仔细考虑。

五学生宿舍危险源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目标,提出风险控制方案,实施运行控制,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绩效。

1高校学生宿舍风险控制原则

对于学生宿舍不可接受风险与重大风险,高校必须马上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直到风险消除或达到学生宿舍正常运行可接受的程度后,才能开始正常的宿舍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宿舍存在的中度风险,需要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对其监视与测量,以防止该风险变大,超出高校可容许范围。对于可接受和可忽略风险,一般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要考虑其改进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

风险控制措施或风险控制措施改进应遵循控制措施层级选择原则。首先选择消除学生宿舍危险源,比如可以通过改变最初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重新设电气线路。其次是降低风险,包括替代(用电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等)、工程控制措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防盗门、柜等)、标示、警告或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识、安全制度、进出许可证等)等。最后采用个体防护装备(防火面罩、手套等)。

2确定学生宿舍安全目标与管理方案

为了将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高校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并考虑上级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关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要求,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和宿舍管理部门、各相关岗位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可测量、可考核的学生宿舍安全目标。

目标要包括高校的三项基本承诺,分别是防止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要求、高校应遵守上级主管部门其他要求,以及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的承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目标的实施,要通过策划和实施一个或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来实现。管理方案要把相应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员,以保证方案的实施,还要规定实现安全目标的方法、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完成时间,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3对教职工和学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与能力

为了做好学生宿舍安全工作,需要高校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和全体学生积极行动。当然前提是所有人都意识到积极参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各相关岗位和全体学生在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都承担着特定的职责和任务,为使其正常运行,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完成其工作任务的知识、意识与能力。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的过程是各相关岗位人员和全体学生参与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通过开设安全课程或讲座,让每位学生和相关人员了解自身工作、学生和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提高应对能力,使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4建立学生宿舍安全三级监控机制

学生宿舍安全监控是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主体框架的核心要素,是管理机制运行的重要保障。可分为三级监控,第一级为学生宿舍安全绩效监视与测量,包括对管理方案、安全目标满足度、风险控制结果与成效、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监视,对学生宿舍区域设备、设施的监视等等。第二级为内部审核,高校定期对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运行状况做出评价,发现问题集中解决。第三级为管理评审,由高校领导层对内部审核结果、安全目标实现程度及持续改进的要求做出判断和调整。三级监控机制在内容上有所交叉,互相补充,保证了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的持续适用、充分与有效。

5学生宿舍应急准备和响应

在进行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时,已考虑到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相对于正常情况而言,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和后果。高校应主动评价学生宿舍潜在的安全事故和应急响应需求,要建立并保持联动应急计划和程序,规定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办法,提供充足的应急设备。同时要定期在宿舍区进行应急预防演练,测试其响应能力,评价应急和实际演练的效果。一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应根据应急计划和程序做出快速响应,预防或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这也是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S].2011.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8002—2011)[S].2011.

[3]刘柏林.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4

1 定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 非常复杂, 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作用各不相同, 尽管危险源表现形式不同, 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 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毒物质侵入人体。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 主要用于对危险源的评价。如果其中一个特性不存在或降低, 则这风险不存在或降低。危险源是产生风险的根源, 风险是危险源性质的表现方式。

风险评价, 是指评价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包括评价风险的大小程度, 明确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水平和是否可以接受。

2 垂直运输设备重点关注的活动和风险

1) 垂直运输设备重点关注的活动。垂直运输设备包括特大型塔吊、塔吊、各种电梯的安装和拆除活动所涉及的设备本身的状况、设备运输、设备安装、设备使用、设备拆除过程。

2) 垂直运输设备重点关注的风险。上述过程中可能的群塔倾翻、吊运设备损坏等群死群伤、高处坠落等伤害、设备报废等风险。

3 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上的主要问题

1) 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认识还相当落后。受传统思维和旧有习惯的影响, 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 对风险管理都处于经验型的粗放型控制, 依赖于感观印象和主观判断,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运用的科学方法重视不够。

2)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缺陷。我国施工企业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还处于自发阶段, 在可靠性、充分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方法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不好应用等问题。由于经验法简单可行, 而科学方法复杂得无从下手, 导致目前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多种辨识、评价方法在经验和科学之间的错位。往往最后妥协于经验方法决定辨识和评价结果。

4 施工阶段垂直运输机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4.1 观察法

在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装施工阶段, 采用观察法辨识现场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 作为对策划阶段危险源辨识的补充和验证。

1) 观察现场使用作业人员是否与策划安排一致, 后进场的是否也及时的进行了补充登记、安全教育、安全交底等。

2) 观察现场所用材料是否与策划设计一致, 现场采用的安全防护件、工具器是否与设计一致, 注重查看新的器具是否满足原策划的工作能力, 现场测量设备是否按规定到国家制定的机构进行偶尔检定和校准。

3) 观察现场所采用电梯、塔吊、卷扬机、龙门架以及安装使用的辅助设备是否与策划要求一致。

4) 观察现场作业条件与策划要求是否一致。a.主要查看外运电梯、塔吊、井架系统的安装位置是否与策划阶段一致, 新的位置是否有新的计算书和审批条件。b.观察现场气象条件是否满足策划要求。c.观察现场作业位置、施工高度、临时支撑系统搭设的方法等现场情况与策划方案是否有变化, 专项方案是否需要重新设计、验算、审批。

4.2 安全检查表

如表1所示安全检查表主要适用于对已经安装完毕的设备及其使用过程进行检查, 从而辨识危险源, 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降低风险。

4.3“LEC”风险评价法

“LEC”法又称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 它是评价人在具有潜在风险环境中对作业条件风险采用半定量评价的方法, 是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的方法。它利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1) 垂直运输机械以及电梯施工中风险评价。a.在风险评价时, 应考虑引起吊装以及支撑系统局部失稳造成整体失稳方面所涉及的施工荷载, 拆除时上部结构对下部支撑的冲击荷载, 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设计及验算, 架子基础、关键部位材料的材质, 作业中变形失稳监测, 高空作业防护, 操作人员行为等方面的风险。b.垂直运输机械以及电梯施工事故风险评价中, 应重点关注引发吊装系统整体倒塌的较大以上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的可能性、频次, 按危险源评价原则逐项进行打分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不可容许风险、控制不可容许风险的优先序。c.应根据打分评价结果形成可容许风险清单、不可容许风险清单、控制不可容许风险的优先序目录。

2) 采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的局限性。采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时, 其参数“L”“E”“C”的取值受评价人经历、经验、能力、素质影响, 造成评价结果的差异, 导致风险评价局部失误。

3) 采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的验证。a.发生架子和垂直运输机械倒塌事故、高空坠落死亡事故的原因应直接作为不可容许风险。b.法律法规对各类垂直运输机械以及电梯安装系统中的注意事项或违反强制要求的事项, 直接作为不可容许风险。

5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 因素可能发生变化, 将导致项目策划阶段所辨识的结果与实际不一致。因此, 在正式施工过程中, 应进行危险源再辨识, 即对项目策划阶段辨识的结果进行补充和验证。风险等级的划分应结合现场具体情况予以修正, 对可能造成三个人以上死亡的较大事故, 宜采用社会风险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风险评价后, 如作业设备、施工方法、作业人员、防护手段、周边环境、气候等情况发生变化后, 应及时对变化的内容重新进行风险评价。

摘要:结合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定义, 介绍了施工阶段垂直运输设备重点关注的活动及风险, 主要对观察法、安全检查法、“LEC”风险评价法在施工阶段垂直运输机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作了阐述, 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5

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从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的情况,操作程序以及工艺流程,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及其他不安全因素几个方面考虑

2)危险源辨识的依据: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物理性、化学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六类危险源。同时考虑可能导致的事故和职业病。

3)各部门根据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和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供方、分包方、参观、访问者)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识别、评价,并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4)组织员工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专家判断法等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公司重要危险源清单.5)各部门依据自身的所涉及的控制措施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

6)单位对其下属各部门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7)对于重要危险源由战略资源管理部结合实际组织制定运行控制程序,运行控制达不到要求的应制定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8)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各单位按照上述工作程序及时更新危险源:

a)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新的变化; b)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 c)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化要求; d)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要求; e)发现遗漏的危险源。

2、危险点或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重要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定重要危险:

1)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定性评价)

凡具备以下条件均应判定为重要危险: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强烈抱怨和要求的;

c)可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人员、财产伤亡和损失的状态;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重要危险后果的错误,且无控制措施的。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6

根据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 (GBl8218-2000) , 所谓重大危险源就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 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界定主要包括:人的危险行为及管理上的漏洞、物的不安全的状态、恶劣的环境影响等,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复杂性, 工程施工事故可能随时发生, 并可导致人员死亡及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 这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已经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 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就显得格外重要。

2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可对施工危险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研究评价, 以确定施工重大危险源。建筑重大施工危险源因具体的情况而不同, 通常建筑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

1) 高大模板工程中, 比如当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跨度超过18m, 或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 集中线荷载大于15k N/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 N/m2的各类模板工程;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悬挑式外脚手架;3) 大型建筑起重机械, 比如:施工升降机、塔吊等;4) 高边坡工程:高度超过8m或小于8m, 但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的高边坡支挡工程;5) 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大于4m的深基坑, 或基坑小于4m, 但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情况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工程;6) 爆破工程、大型装配工程以及其他危险性大的施工作业活动。

建筑施工过程中, 监理人员如果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 就随时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危险源辨识应注意事项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 应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分布。从状态上, 应考虑以下三种状态:1) 正常状态, 指例行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2) 异常状态, 指在计划中, 超出正常的作业;3) 紧急状态, 指可能己发生的紧急事件;从时态上, 应考虑以下三种时态:1) 将来, 其发生不可预见且对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破坏;2) 过去, 以往发生过或遗留下问题;3) 现在, 现在正在发生的, 并可以持续到未来;从范围上讲, 应包括受到影响的社区, 施工现场内受到影响的全部人员与场所, 以及供应商、分包商等相关负责人员与场所造成的影响。

其次,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要做到全面正确。必须在措施、资料文件、人员素质、调研、发挥专家作用、方法、综合分析等几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必须做到防止危险辨识漏项 (比如中毒、爆炸和火灾危险) 的措施;资料文件齐全完整;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同类企业情况调研, 并针对危险采用多种辨识方法;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综合分析并能够完成对于危险选项的辨识。

4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控制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控制工作主要包括:1) 选择施工安装活动过程、场所和服务, 确定施工安装工艺流程;2) 进行危险源辨识, 即识别施工安装过程、场所和服务中的危险源;3) 进行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4) 进行汇总分析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5) 评审修订重大危险源。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控制的基本步骤, 主要包括:

1) 危险源辨识, 指对有关的各类施工和管理业务中危险源识别。这就要求现场施工安全负责人应对施工现场业务活动加以分类, 并编制施工现场业务安排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各类设施设备及现场人员与各类作业管理活动, 以及与施工现场各类施工活动有关场所安排。

2) 安全风险评价。根据现有的计划 (方案) 或控制措施, 再假定的情况下, 对涉及到安全的危险源做出主观评价。

3) 判断安全风险的程度。根据现有的计划 (方案) 或控制措施, 判定计划或控制措施是否足以控制危险源, 并符合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符合项目部自身的要求, 然后按安全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从而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4) 编制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与方案, 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重大危险源, 项目经理部应编制控制措施计划、安全保证计划、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以处理需要重视任何问题, 并确保现行的控制措施仍然切实有效。

5) 确定控制措施计划 (方案) 是否充分。根据修定完成的控制措施 (方案) , 重新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价, 并检查控制措施 (方案) 是否能控制危险源, 是否是符合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要求, 比如是否符合项目经理部的要求。

6) 实施控制措施阶段。根据已评审完毕的控制措施设计 (方案) , 按后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过程。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 并根据此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 能够持续改进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 同时用人单位所制定的安全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利于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首先, 应不断地对各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其次, 当工程施工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 要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提出新的控制措施处理计划。此外, 当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对新的危险源就要进行的评价、识别和控制, 同时还必须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危险源或者新的危险源的产生。

5 小结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对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全体人员应积极参与, 做到每个人将安全的概念融入心中, 从企业的各个角落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目的是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 实现安全目标, 并持续改进安全业绩, 实现事故预防。建筑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必须严格加以控制预防。

摘要:所谓重大危险源就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 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可随时导致工程事故发生, 并直接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本文基于建筑施工现场多年实践经验, 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并对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价和控制做了一定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

参考文献

[1]莫志军.谈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7

石油行业由于涉及的危害物质较多造成了特殊的生产性质, 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生产过程中都会用到或者生产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危险物质, 员工的不当操作或者生产环境的突变有可能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我国安全工作起步比较晚, 各方面的技术不太成熟。并且由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管理和技术的落后。石油行业的每次事故无一不给员工带来严重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1 石油生产中的危险源

石油生产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 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的危险源广泛分布于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的储存运输等各个方面。

1.1 原材料

地下开采出的原油包含的组分较为复杂, 除碳氢化合物外还包含如硫化氢等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组分;并且工作场所可能会用到或者产生一些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以及有害性的化学物质, 例如原油管线中添加的清蜡剂、原油中产生的伴生气等。这些物质都造成了生产过程中较强的危险隐患。

1.2 生产工艺

石油生产过程一般还会包含原油的初步处理和分离的生产工艺。原油的处理和储存一般都存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 这会使生产中存在的易燃、易爆的物质以危险源的形式对作业场所的员工安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3 储存运输

原油经过开采、联合站油水分离等工艺处理后, 所有这些原料都需要储存和集输。原油从油井到站点的输送一般是通过埋在地下的管线进行;原油的储存由于环境和用途的差异性导致较为复杂的储存形式。无论是何种形式其在输送以及储存过程由于压力、火源等危险隐患可能会造成火灾和爆炸。

2 石油生产中的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也可以称为危险评价, 这项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让生产系统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

2.1 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包含了诸多方面, 如最初的危险源辨识、危害评价到最后的对策的提出等。安全评价要针对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因此, 危险源辨识是评价的基础工作。

危险源辨识完成后就要对其进行危害的分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 要想达到准确的分析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贴近的模型进行危害后果的计算。随后以此数据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这是得出危险源风险程度的重要步骤, 可以以此进行事故或隐患严重性的判定。安全评价工作的最后一步即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和解决措施, 为最终消除或者降低危险源对生产的影响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 石油生产中的安全评价的主要程序如下: (1) 准备阶段:对生产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参考数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收集、了解; (2) 识别和分析危险因素:以前期准备的资料为基础进行生产中危险源的识别, 对可能得出的后果进行预测; (3) 定性定量分析; (4) 根据分析程度提出安全技术对策。

2.2 安全辨识和评价方法

(1) 经验分析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 参照油田企业中危险物质品种以及最小值的规定或者对比行业要求进行分析。如对于油田企业中具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 通过现场谈话、观察生产流程、查阅安全记录台账等方法, 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等隐患进行识别。

(2) 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制定是由一些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表格的编写, 在安全监督检查中对整体流程或局部设施进行较为细致的检查和识别, 通过系统的检查找出生产中存在的危害、隐患等。

(3)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针对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的企业或者流程, 在安全监督工作中可以采取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通过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产生偏差的环节进行对策提出和整改监督。

石油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连续性强。所以选择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较为复杂和重要的安全评价工作, 通常还会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以保证危险源评价的准确和完整。

3 石油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建议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制度是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的基础。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应逐步实现从事故管理为事前分析和隐患管理;被动的要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监督。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点:

3.1 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的力度

生产中危险辨识是油田企业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 它为后期的安全评价和提出对策奠定了基础。为此可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强通过进行薄弱环节的辨识力度来加深安全状况的认识程度, 为进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符合企业实际、准确的参考依据。

3.2 加强油田标准化作业的实施

油田企业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 涉及的工种、危险源较为复杂。标准化作业正是在危险源辨识、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所确立的最为安全有效的作业程序。标准化作业的实施, 目的就是在于主动控制、减少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强调生产中安全第一的要求, 对生产中存在的违章作业和管理进行约束, 更好的加强人员的安全管理,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

3.3 强化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监督工作

油田企业的安全监督人员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工作现场的检查以及对所要求整改的隐患进行监督落实, 可以分为例行检查、专业检查、巡回检查和抽样检查。安全检查在掌握危险源的发生和发展状态以及实际生产中人员、环境、设备、现场管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方面较其他安全管理方式更为直接。加强日常检查工作可以及时发掘隐患, 为隐患整改提供动态信息。

3.4 合理运用事故资源的警示效应

石油企业由于其高危性, 在发展中存在着安全事故的历史。事故的发生会造成企业人员和经济效益的损失, 造成对企业的消极影响。但是如果及时将这些安全事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事故进行细致的研究, 以系统的安全技术和理论进行成因和预防对策的总结, 就可以转消极作业为一定的积极作用,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石油行业所涉及的危险物品多、危害性大, 并且生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这些特点造成了石油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的特性。对于目前我国石油行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作为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人员, 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 做好企业安全评价工作, 加强对安全责任制度的执行工作, 加大现场管理、检查力度, 通过多种手段的管理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我国石油行业的安全监督工作随着行业水平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石油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 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较多, 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实际生产中,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评价, 可以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查找, 进而从源头对事故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由此可见, 对石油生产中的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研究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油生产,安全监督,危险源,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1]何华刚, 裴先明.化工安全评价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3, (01)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8

根据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有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衍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害因素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作用下,逐步发展成为事故隐患;同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一定的管理、控制手段对有害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和有效控制,并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事故有害因素的及时、有效、系统的识别和控制至关重要,它是避免有害因素发展成为危险隐患的关键工作,如图1所示。

天然气行业属于安全环保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2]。天然气开采是一项高危、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开采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诸多风险,极易发生有害事故,加之大多数事故都是突发性的,事故危害大,且处理棘手。因此,对天然气开采进行事故有害因素辨识对于天然气安全生产、保障国家财产及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危险辨识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基础性和前置性步骤[3]。近年来,关于有害因素辨识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诸多部门和专家的重视,胡玢[4]等基于PHA分析法提出了采用“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来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程玉河[5]从储运设备与设施、人员及安全管理、环境和职业危害等方面,对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辨识;高军[6]等对川渝地区天然气开采致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张启波[7]等把某油气田各个生产场所划分为独立的生产单元,结合各单元的作业特点逐一进行了有害因素危险分析等等。然而,我国在天然气开采危害因素辨识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研究思路及方法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天然气开采现状如何,天然气开采事故的原因、危险有害因素都有哪些,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有害因素识别、危险规避等都是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步骤

天然气开采风险有害因素多而杂,且涉及到的操作流程和环节居多,故对其识别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专业性。

天然气开采技术含量高、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及专业知识在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有体现,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也都隐藏其中,科学性与专业性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第二,全面性与细致性。

天然气开采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引起的,如一些设备上易被忽视的较弱静电往往是国内外众多爆炸事故的起因,天然气开采部门应以生产装置为核心,从项目设计、工程建设、装置生产、检维修、技改技措、折除报废等过程和环节一一入手,进行危险源辨识[8]。

第三,系统性与整体性。

对整个天然气开采系统进行全面剖析,分清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及相关因素、内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思考。

第四,可预测与可检验性。

开采场所一些物质由于其本身的特有属性在某些阶段不易被有效辨识,可以采用模拟分析预测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寻找它们的衍变过程,发生位置等,为有害因素辨识及防范提供参考[9]。

天然气开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并借助科学可行的方法来开展,以防止有害因素的遗漏和忽视。目前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方法有专家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法、因素图分析法、鱼刺图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广泛应用在各类事故有害因素的识别及管理上,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进行天然气开采有害因素辨识时,不仅需要结合天然气开采流程的特点,还需要考虑该方法是否简单适用、能否满足实际需要、执行成本如何等问题。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一般步骤如图2所示。

以钻井为例,钻井相关理论和操作繁多,需要辨识领导小组或机构首先咨询钻井领域专家,制定出有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单元或模块;其次,把各单元详细的辨识计划和要达到的效果下达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操作工人,以明确目标;第三,管理人员监管,钻井技术专家参与咨询与分析,钻井作业工人提供危险有害因素,钻井安全部门提供具体事故案例;第四,钻井技术专家与安全专家选择合适的辨识方法,根据收集的现场及事故案例资料总结分析;第五,结合井身特点,与实际生产和事故相比较,以检验辨识结果;最后,应对辨识出的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当然,具体的辨识步骤比图2所示的流程要复杂、细致的多,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辨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操作过程、不仅要考虑各点的情况,还需要考虑各层面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大量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协作。

3 天然气开采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合理、科学、系统的进行有害因素辨识是进行危险识别、危险控制的前提,是消除事故隐患的必要保障。常见的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许多种,有些是从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直接入手的,有些是从已发生的事故开始,追本溯源逆向分析,寻找危险有害因素,本文从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即从设备设施、人为操作及日常管理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天然气开采常见危险有害因素。

3.1 设备缺陷方面

目前常用易损性来描述物体在特定环境下承受外界作用力的能力,易损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构成材料、内部结构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选择优良的材料并按照科学的构造方法进行加工而得到的物体,其易损性较小,因此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也就越强。天然气开采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常年处于高温、高压、高腐蚀的环境里,对其材料、构造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天然气开采设备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成本高、维护操作难等原因,开采设备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便于分析方便,本文对天然气开采中的钻井、完井作业、采气作业、地面设施建设等基本作业单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总结归类危险有害因素如表1所示。

3.2 操作、管理方面

人为操作失误和管理缺陷是导致天然气开采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企业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印制各项安全手册、举办各类教育和培训、甚至演习,但是由于操作和管理造成的事故不断发生,而且发生频率也有所加大。一方面教育和培训还需继续加强,另一方面提前发现识别出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隐患也很有必要。如表2所示,本文将从井场设计、井场建设及施工和日常操作管理三个方面对危险有害因素总结分析。

3.3 外界环境方面

从大量天然气开采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全部来源于开采设备、操作和管理,作业区以外的不良环境因素也会成为威胁天然气正常开采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效识别和防控外界不良环境因素,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损失的程度、缩小影响的范围。如表3所示,本文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外界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4 天然气开采风险评估

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应建立在可靠的危险辨识方法和危险辨识全面、准确的基础上[10]。在有效的辨识出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级别进行合理评估,以确定其危险程度,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分级监管。用于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鉴于天然气开采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的财产损失风险级别较适合用以下方法来实现:

第一步:危险有害因素财产损失风险值的实现

undefined

F:某一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值;

P:某一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概率大小;

S:某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在某一作业场所实际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频数;

C:某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产生财产损失的大小;

其中,风险值表示的是从财产损失角度来看的某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程度,通过概率、频数和损失的乘积得到;概率值通过天然气开采安全技术专家组讨论,结合大量一般天然气开采事故的案例统计分析得到;频数通过所评估的某一作业场所以往实际发生事故诱发因素的统计数据得到;公式中的C所指的损失不涉及人员伤亡,只表示各项物质损失的经济表现,即货币量。

第二步:编制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等级评估表

编制风险等级评估表的目的是将天然气开采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区别对待,区分出危险的严重程度,以便进行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监管。

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其中第三条根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进行了划分,如表4所示。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财产损失风险值和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亦可将天然气开采的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级别划分为四类:Ⅰ特别重大危险

有害因素、Ⅱ重大危险有害因素、Ⅲ较大危险有害因素、Ⅳ一般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级别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其它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如危害影响的范围、危害影响的时间、危害扩散的速度等,亦可以分为更多、更细致的风险级别,以便采取更加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综合风险等级评估表如表5所示。

其中,伤亡人数也是通过对大量一般天然气开采事故的案例统计分析得到。此方法对于天然气开采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讲,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评估效率相对其他评估方法较高。由此,经过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专家、作业工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编制出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评估表,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级别,可以为天然气开采风险预防与控制提供分级应对措施。

5 小结

基于国民经济和天然气开发战略需求,大量天然气陆续投入开发,面对开发的需求与开发的风险之间的突出矛盾,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天然气安全开发的关键问题[11]。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又可以加强天然气开采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提高天然气开采企业的应急能力。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是当前天然气开采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一种思路,初步探讨了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理论。天然气开采危险因素多,危险事故屡有发生,加之目前对于危险因素的辨识及规避都尚不成熟,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同时提升有害因素辨识水平,完善辨识方法,第一时间排除危险隐患。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风险评估理论体系,应用于开采第一现场。

摘要: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给天然气开采带来了了巨大压力。天然气开采属于高危、高技术含量的作业,开采的整个过程伴随有诸多风险,极易发生突发性有害事故,且处理棘手。挖掘并分析天然气开采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对于提前做好突发事故预警预防、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等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来天然气开采大量事故资料,从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出发,提出了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步骤,从设备缺陷、管理操作、外界环境三方面分类汇总了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一种适合天然气开采的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评估方法,从而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级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天然气开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王凯全,邵辉.事故理论与分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4

[2]赵奇志,齐金郦,曹民权.海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承包商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2):167-172ZHAO Qi-zhi,QI Jin-li,CAO Min-quan.Contractormanagement aiming at HSE performance win-wi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2):167-172

[3]罗艾民,陈平,多英全,等.定量风险评价(QRA)中的危险辨识方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54-57LUO Ai-min,CHEN Ping,DUO Ying-quan,et al.Method of hazards identification in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54-57

[4]胡玢,靳江红,王晓冬.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1):166-169HU Bin,JIN Jiang-hong,WANG Xiao-dong.Approachto identifying hazard and detrimental factors in productionprocess[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2008,8(1):166-169

[5]程玉河.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危险有害因素辨识[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9):18-20Cheng Yu-he.Hazard identification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J].Safety Health&Environment,2009,9(9):18-20

[6]高军,刘先涛,吴芳芳,等.川渝地区天然气开采引发灾害风险的致灾机理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2008,(3):216-217GAO Jun,LIU Xian-tao,WU Fang-fang,et al.The dis-cussion on the principle of natural gas production causingdisaster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J].Digest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8(,3):216-217

[7]张启波,马丽丽,董华.油气田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J].广州化工2,0093,7(7):200-202ZHANG Qi-bo,MA Li-li,DONG Hua.Hazard analysisof oil and gas field working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J].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2009,37(7):200-202

[8]高士军.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再认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7,23(5):17-18GAO Shi-jun.Re-recognition of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J].Petrochemical Safety 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2007,23(5):17-18

[9]李美庆.安全评价员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08

[10]何川,刘功智,任智刚,等.国外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比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5):148-153HE Chuan,LIU Gong-zhi,REN Zhi-gang,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veral worldwide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model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06,(5):148-153

煤制气项目风险辨识与安全评价探析 篇9

本文将以某新建煤制气项目为例,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并进行安全评价, 以期帮助企业了解类似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重点, 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

风险辨识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煤制气项目的特点, 从物料、工艺及“一重大和两重点” (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工工艺) 3个角度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分析。

物料的危险性分析

本文所述煤制气项目存在的危险物料主要包括煤粉、蒸汽和氧气混合物、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石脑油、柴油、焦油、粗酚、液氨、联氨、甲醇、硫磺、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氰化氢、丙烷、乙烯、异戊烷、二氧化氯、羰基镍、六氟化硫、次氯酸钠、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

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 要列出以上各种物料的理化特性以及在各工艺单元的分布情况。

工艺的危险性分析

该煤制气项目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空分、煤气化、净化、硫回收、甲烷化、焦油加氢等, 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触电、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灼烫、坍塌、粉尘、腐蚀、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其中, 火灾、爆炸是煤制气项目发生较多且后果严重的事故类型, 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重大和两重点”风险分析

该项目根据总平面布置情况划分为4个单元, 根据辨识结果均属于重大危险源。其中, 硫回收装置、焦油加氢装置、LNG装置及罐区构成的单元属于一级重大危险源, 其他单元均构成四级重大危险源。

该项目的煤气化工艺、焦油加氢工艺和克劳斯法气体脱硫工艺、煤气甲烷化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如氨、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甲烷、石脑油、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醇、氰化氢、乙烯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硫酸和盐酸属于易制毒化学品;硫磺属于易制爆化学品。

安全评价

作为新建项目需要进行安全评价, 通常选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专家评议法、安全检查表法、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评价等。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条件分析

一是通过安全检查表的方法, 检查周边及内部安全防火间距和外部卫生防护距离。

以本文所述项目为例, 厂址与周边敏感区域满足煤制气卫生防护距离2 200 m的要求, 无需拆迁建构筑物, 安全风险可以接受。建设项目内部防火间距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项目内部各单元相互影响较小, 安全风险可以接受。该项目所采取的防火、防爆、防中毒窒息等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或抑制事故的发生, 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安全防范措施科学、可行, 为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但也应当引起注意的是, 如果发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泄漏, 或者泄漏后处置不当, 有害物质的影响范围也会扩大, 尤其是毒性物质对人身的危害影响。

二是通过专家评议方法, 结合资料和经验, 分析产业政策和布局、自然条件的影响、工艺可靠性、依托条件是否成熟完善等。

以本文所述项目为例, 煤制气项目属于洁净能源, 符合国家能源战略,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厂址占地属于规划的工业用地, 符合当地政府区域规划。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洪水、气温、地震、风沙、雪、雷电对项目有一定的影响, 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但在设计、施工及日常运行中应予以重视。项目在供电、供排水、供气、消防、交通运输、供煤及渣场等方面保障条件充足。但需要针对外部保障条件如供电、供水、消防、供煤及渣场等方面, 与相关单位签订协议, 落实保障条件的可靠性, 保证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该项目主要装置的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均为在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后进行的优化选择, 分析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项目的主要工艺技术方案风险可控, 符合本质安全化方向的要求;设立安全条件总体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定性及定量评价

一是主体生产装置评价。本文所述项目主体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从煤气化、净化、甲烷化、焦油加氢、硫回收及LNG装置等单元, 采取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该项目煤气化、酸性气体脱除、LNG装置、一氧化碳变换、甲烷化及焦油加氢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些单元中工艺复杂、反应条件要求高、危险物质较多造成的。采取安全措施后, 这些单元的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性均可降低到中等及以下, 补偿效果明显。因此在该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及日后的日常运行中需要切实落实相关对策措施, 以确保装置的安全运行。

二是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装置评价。本文所述项目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系统,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主要的危害因素包括固体贮运的硫磺火灾;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缆和电气设备火灾以及触电危险;空分装置超压爆炸;火炬系统的废气火灾爆炸;全厂性仓库的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危害;污水处理设施的有限空间中毒窒息危害。

三是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本文所述项目硫回收装置、焦油加氢装置、LNG装置及罐区构成的单元属于一级重大危险源, 因此需要评估其个人和社会风险值。由于该项目位于工业区内, 项目周边2 200 m范围内 (煤制气卫生防护距离) 无相关敏感点, 个人风险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社会风险大部分在尽可能降低区, 满足法规要求, 但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量降低风险。Observation&Discovery

四是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评价。该项目通过对主要工艺设备及罐区采用蒸气云爆炸、池火灾及中毒扩散模型计算出了爆炸、火灾及毒物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并将其画在了厂区布局图上。具体计算结果为:在工艺设备中, 焦油加氢二级反应器大孔泄漏发生蒸气云爆炸的死亡半径最大, 为47 m;在罐区中, LNG储罐整体破裂发生池火灾的死亡半径最大, 为346 m, 液氨储罐容器整体破裂中毒扩散死亡半径最大为114 m。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篇10

1 JSA分析与LEC评价的应用研究

1.1 运用JSA法进行工作步骤分解与危险辨识

作业安全分析 (JSA) 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 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这种方法的基点在于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2]

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辨识原来未知的危害, 增加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 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危害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1) 确定 (或选择) 待分析的作业;

2) 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 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选择作业活动之后, 要将其划分为若干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应是作业活动的一部分。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太笼统, 否则会遗漏一些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危害。另外, 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 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根据经验, 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如果作业活动划分的步骤实在太多, 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个部分, 分别进行危害分析。

1.2 LEC法进行风险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评价法) , 美国格雷厄姆 (K.J.Graham) 和金尼 (G.F.Kinney) 提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

(L) 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 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Consequenc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危险性等级 (D) =Lx Ex C[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E) :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C) :

危险性等级 (D=L×E×C)

1.3 工作安全分析与LEC评价相结合的使用方法

对于大型或复杂的任务, 初始的JSA可以在办公室以桌面练习的形式进行。其关键是JSA应由熟悉现场作业和设备的、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分析。我将以建设施工较为常见的钢结构安装为例来说明JSA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例:某项目需要进行钢结构安装作业, 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在收到此项信息后便开始了如下作业:

1.3.1 工作任务初步审查

由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对该项工作任务进行初步审查, 确定了工作任务内容, 并判断是否需要做工作安全分析。

1.3.2 组织进行工作安全分析

1) 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指定安全部经理为此次任务的工作安全分析小组组长, 组长选择了项目部的安全工程师、安装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承包商负责人、承包商安全经理、施工班组长组成了本次工作的安全分析小组。工作安全分析小组审查工作计划安排, 分解工作任务, 搜集相关信息, 实地考察工作现场, 核查以下内容:以前此项工作任务中出现的健康、安全、环境问题和事故;工作环境、空间、照明、通风、出口和入口等;工作任务的关键环节;作业人员是否有足够的知识、技能;是否需要作业许可及作业许可的类型。[4]

2) 工作安全分析小组将该项工作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轻钢结构主体吊装———散件安装———高空安装———电焊、气割作业———涂装工程。

3) 工作安全分析小组对划分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进行危害辨识, 并采用LEC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 将JSA法的工作步骤分解和LEC法风险评价相结合而得到的一个《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见下表。

4) 根据辨识出的危害因素, 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5) 针对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评价残余风险的是否可以接受。

1.3.3 危险因素的交底与控制措施的补充

工作安全分析小组在确定好《危害因素辩识与风险评价表》后, 要在开始施工之前对作业人员施工中所涉及的危险因素进行交底, 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另外, 对现有控制措施采取后, 残余风险依然无法接受的危险因素, 要重新制定补充措施, 直至风险可接受为止。

1.3.4 总结与反馈

在钢结构安装工作完成之后, 要对《危害因素辩识与风险评价表》进行总结与反馈, 对辨识不清或不准确的危险因素或者未划分清楚的工作步骤进行修改完善, 以作为日后同种施工的样板评价表。

1.3.5 控制重点的掌握

LEC法评价等级为3及以上的危险因素, 可作为施工管理中安全控制的重点来抓。

2 结论

运用工作安全分析 (JSA) 与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可在某项施工进行之前, 将施工每一工序步骤所涉及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 确定风险等级及对策措施, 确保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得以控制。并且把该项工作所涉及风险告知作业人员, 可以帮助作业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及时采取和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保证自身安全。同时, 该方法也可为落实中海油“五想五不干安全行为准则”提供危险辨识和分析依据。

摘要:运用JSA和LEC法作为风险分析工具, 结合案例对施工所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 以确保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得以控制。

关键词:危险辨识,风险评价,LEC,JSA,施工,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卞朝东.冶金建筑施工危险辨识, 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2]于丽芳.浅谈企业安全评价及应注意的问题.铝镁通信, 2008.

[3]叶郭忠才.LEC法在空分装置的应用.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2000.

上一篇:建筑与城市文化影响力下一篇:快乐属于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