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

2024-06-02

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精选六篇)

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 篇1

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 让学生自主读书。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 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瀑布的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教师的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 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 犹如亲临其境, 诗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和“如烟、如雾, 如尘……”的情景跃然出观在眼前, 展现出一幅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的壮观而又美丽的图画。

2. 让学生充分质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 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见, 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他们创设这样的空间, 让他们自主地质疑, 去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如《养花》中为什么“忧”和“泪”也是乐趣?《凡卡》中凡卡写信的内容段落, 有的只有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 这是为什么?《金色的鱼钩》中, 一个生了锈的鱼钩, 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呢?这样,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内容后面的问题, 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 让学生大胆释疑。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学中, 必须教学生有疑, 对学生质疑的问题, 教师应当提倡、鼓励, 并引导他们自己去释疑, 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如小组合作、大组的讨论、全班的交流等, 这些形式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争辩, 去发表自己的看法, 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 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 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比如, 在教学《学弈》《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中进行反复的质疑和释疑, 既大大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而学生们学起来既有趣又“自由”。

4. 赋予学生想像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篇文章中可想象之点很多, 教学时, 教师要因文章而异, 紧扣课文读写训练点, 凭借课文中某—重点, 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有些课文在段未或课文结尾处, 余意末尽;有些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中蕴藏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 我们就可以抓住关键词句, 启发学生的想象。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适时指导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

1. 老师的主导作用大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简单易懂的问题当场解决。例如, 某个词语的意思, 字的读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都应当场解决。二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老师一定要进行疏理, 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全班讨论。当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或不知道而想知道时, 老师应耐心启发学生, 使二者和谐统一。

2. 能得到统一意见的一定要统一。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 这就需要统一, 同时还要指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使学生能及时评价自己。

3. 允许保留地地方一定要保留。

不同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个人的阅历决定了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所以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喜欢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时老师要加以保留, 更不能强求学生达到所谓的统一,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 谈到“谁最值得你学习, 为什么?”这一问题时, “李大钊值得我学习……”;“我最喜欢李大钊的女儿, 因为她机智勇敢……”;“我喜欢母亲……等”。这时老师就不能将学生都统一到只有李大钊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认识上来, 应该保留他们各自的见解。

4. 教师应深入到小组当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进程。

信息的反馈是设计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师也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呼声, 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5. 每次讨论应该是由老师在课外或课内精心组织设计的, 每次都应该抓住重点进行讨论, 同时进行小组评比。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 能沟通人的心灵, 不同的语言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是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得到的大部分知识、结论和看法是集体的意志, 所以老师应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如“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之类的语言, 以激励学生用集体的智慧来表现自己所在小组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态度, 更好地在学习中合作, 在合作中学习。

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 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被人们简略地称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者在合作小组的环境里发布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能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美国教育学者布莱总结到:“学生们在讨论时比听课时更集中注意力,更活跃,更深思熟虑。”库利克也认为“学生的讨论小组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比听课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实效,拒绝作秀

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认同,它的有效运用成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热下,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走了样,许多教师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的摆放„„课堂中,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嗡”成一片,热闹非凡,学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们掐好讨论的时间,示意结束时,学生总能迅速安静下来并派出一名代表发言。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真的有效吗?因此,我觉得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达到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式也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许多的片面的认识、错误的做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

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合作学习。

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解决的问题:

调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的认训,以及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强化老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000年4月,甘肃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谢瑞和兰州张苏滩小学的王丰老师,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带入了平凉市。自此,我在教学中开始运用合作学习。进入课题研究之后,为了使研究有更加坚实的理论依据,做到研究扎实、有序、有效,我加强了理论学习。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国家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甘肃教育》和《未来导报》等,也对“合作学习”有许多的论述。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语文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使我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使减少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

四、理论假设

五、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宗旨,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

即: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研究的内容和措施及方法

1、研究内容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开展有。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学会倾听(2)、学会讨论(3)、学会表达(4)、学会组织(5)、学会评价

2、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2)文献资料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具体操作方法:遵循主动性和实践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课题分阶段进行实验,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形成科学、可行、便于操作的小学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1、研究思路

根据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我首先查阅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文献、资料,吃透其内涵,了解目前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状况,深入本校课堂具体实例,访谈师生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和想法,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在课堂中实践、总结、调整假设,邀请部分校内教师参与实验,收集典型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念,撰写论文,分学期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形成总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是2006年11月——2007年12月,具体过程为: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调查论证阶段。

第二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启动实验,全面推进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调整完善方案深化实验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总结成果阶段。

八、主持人技能分析及保障条件

主持人介绍:徐云,大专学历,市级优课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多篇论文在市以上刊物发表,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目前,正参与省立项课题《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制度保障:自加压力,制定相关的研究制度来规范研究行为。

时间保证:将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积极开展研究活动。

资料及人员保证: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向有关教育科研专家请教,定期作课题研究指南,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本人购有电脑并连接宽带,以方便资料的检索。经费保证: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凡与经费有关事宜,学校都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本人也积极筹措经费,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九、预期研究成果

1、活动影像资料

2、发表或获奖论文1--2篇

3、编著《小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形式》案例集

3、研究报告

十、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学习方式的变革》

杨九俊

4、《走进新课程》

朱家珑

5、《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 篇3

我们开展的“自主——合作学习”实验就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为核心,让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通过自我认识逐步达到自信,通过自我要求逐步达到自强,通过自我践行逐步达到自立,通过自我评价逐步达到自尊。基础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备主体意识的人才能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培养合作意识,而自我意识又是在合作交往中产生并得取发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体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间、学生间具有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不断地“碰撞”、“互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也就出现了,这样就能促使师生都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自尊自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了解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及问题,学习上能自我肯定,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有积极成功的心理体验。

2.能独创性地学习。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和选择。独创性强的学生爱标新立异,能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索新问题,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能自我调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法、结果等方面具有自我认识能力,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努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调整。

4.能自觉自理。学生有做学习主人的能力,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准备好学习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5.能主动参与。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并有强烈的进取心、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6.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愿与能力,在多重多边交往中,能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前进。

二、“四个相信”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与环境

1.真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我们要真正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需要开发。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使学生多种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的实在性转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

2.真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愿望与要求。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愿望与可能,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速度问题。

3.真正认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我们需要从研究差异入手,承认个性、尊重个性,为每个人健康的个性发展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非适合教育的儿童”。

4.真正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而这种潜能完全具有被开发成现实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更强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更好的创新求异思维品质,以求达到陶行知所说的境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三、建构“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与策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解放儿童,培养学会学习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我们尤以加强传统教学中薄弱的个体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为研究的重点。下面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模式与策略。

1.加强个体自主学习。

学习是个体行为。最终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以内化—吸收,外化—表达。教师能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意识地增加个体自主学习环节,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①课内增加自练环节。

课堂上,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我有意识地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圈、自点、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练习活动为教师的讲授,集体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课外增设自备环节。

在课外努力去除以往预习、复习、查阅资料等学习活动中的刻板强制成份,加入更具灵活、自主的成份,使自备内容更充实、更富于个性。例如,低年级开展了录音自我听写活动,不靠家长,不靠教师,小小年纪就能自主听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能,又培养了自主性素质。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意识逐渐由弱到强,进而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使他们通过自己主动的读,积极的思和大胆的问来获取知识。

2.加强小组合作學习。

第一:分组。

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状况进行合理搭配分组,每组4—6人,既可运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有利学生的参与和互助合作,又可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开展公平竞争。

第二:实施。

①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预习读书、思考质疑、查阅资料三项工作。

首先学生按照课本的预习要求,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或自行拓展的准备范围自主进行预习。他们认真查字典,读书,进行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书刊杂志,弄清背景材料。然后,通过组内交流或组长检查,使其得到落实。

通过自主——合作搞好课前准备就为顺利上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课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变教师讲解这种单向式信息交流的方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双向和多向式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组内部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他们互相激励、共同探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组内一般按照“独立思考→研究探讨→核对检查→总结评价”的程序进行学习。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预习作业的检查交流。

B识字教学中字音、字形的记忆检查和字义的理解交流。

C作文教学中的说话、写作交流及组内批阅。

D课文句段的赏析朗诵、分角色读等。

E对重点内容圈点勾画的交流检查。

F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疑难问题的讨论,中心主要内容的总结等。

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

③课后巩固提升:

以前无论是批改作业,还是出复习题均是教师的专利。现在我们研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改进这些常规活动。

A作业批改:

让学生当小老师,互判听写。做完作业后先自查进行自我订正,然后互查做上记号,再组长查,层层把关,最后老师批改,看一看是哪一关没把好出的问题。不但降低了错误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落后生也能充当小老师,更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了自卑感。

B综合复习:

期末复习的查缺补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同舟共济”的小组集体意识教育。难点问题由教师带领复习,较容易的问题小组内制定复习计划,并实施计划,然后组间进行交流,最后总结评比。

④课外延伸:

在语文课外的延伸中,仍可利用小组合作开展,诸如:读书、编报、参观、访问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大语文教学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评价。

1.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实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体会进步,消除落后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只有当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集体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前进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

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方式

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并不是将桌椅形式一变就行的。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我选择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示范组,对组内发言、倾听、讨论、评价等内容进行演示。在开始阶段特别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使学生逐步学会以下几种技能。

1.培养相关的技能:

①学会独立准备;②学会轻声发言;③学会仔细倾听;④学会有效讨论;

⑤學会认真主持;⑥学会恰当评价。

2.采用不同的方式: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要视不同的情况变换使用。下面仅举几个例子:先将学生编号,4人小组中,1号(优秀生),2号3号(中等生),4号(困难生)。

①组长主持式: ②轮流发言式: ③分项讨论式: ④补充讨论式: ⑤小组讨论式:

在自主合作学习时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不仅自尊,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而且更尊重别人,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就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获得自主——合作学习的初步成效

通过几年实验,成效是显著的。

1.主动参与。

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2.增强自信。每个学生都真正受到尊重,真正得到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独立创新。能进行多向思维,喜欢从多种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经常冒出创新的火花。

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 篇4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

过去的一段时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 而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如此, “听”成了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 教师反复提醒学生要“注意听”, 学生也不断告诫自己要“仔细听”, 回家后家长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仍然是“上课要认真听讲”。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如此学习, 一是偏离了“语文姓语, 小语姓小”的学科性质, ;二是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三是过于注重接受学习, 忽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四是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和书本中, 忽视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现实的生活源泉。而在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情感体验。我校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探索, 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学习对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对于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比, 它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 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2.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各科教学的封闭状态, 把学生置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3.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应用策略

1. 发现问题。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因此在揭示每一篇课题之后, 我们根据课文特点, 尽量要求学生展开质疑。小语第六册第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 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 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揭题后, 我即要求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辐射, 自由质疑:“你是谁?”“必须是什么意思?”“这条鱼是什么鱼?”“这条鱼有多大?”“这条鱼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把它放掉呢?”“这句话末尾为什么用感叹号?”“课题为什么加引号?”“这个要求是谁提出来的?”这样, 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围绕课题发散开去, 陆续提出了许多最想了解的问题。

2. 筛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即带领学生初读课文, 在全班多数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后, 引导学生对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哪些问题我们不用研究, 课文就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们了?哪些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 你的头脑中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问题最需要我们去研究?在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基础上, 对诸多问题再进行筛选, 从而确定最有价值的选题。当然,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尽一致, 教师可引导学生确定几个少而精的选题分组研究。如教学小语第六册第13课《菩萨兵》一课, 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将“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部队为菩萨兵、称朱德同志为菩萨司令?”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3. 研究问题。

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一步骤里,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特长, 利用查阅书籍和报刊、人物专访、收看影视、上网查询等各种途径和渠道去搜集资料, 并进行分析、综合。此时教师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自己既不是一个领导者, 也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一名参与者、服务者、协调者, 在这一环节, 教师尤其要重视对研究方法的指导, 随时了解学生研究过程。切忌轻易提出自己的主观看法, 防止影响学生的研究方向, 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4. 解决问题。

在学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广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虽然对部分问题的观点已越来越明朗, 但教师还是要组织学生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复杂的问题, 只有通过双方充分而激烈的辩论, 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结论。因为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活动, 一种过程。如学生在展示“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部队为菩萨兵、称朱德同志为菩萨司令?”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时, 有的小组带来了以“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手抄报, 有的小组带来了“朱德总司令二三事”故事演讲会, 有的小组现场为大家表演了他们自编自导的课本剧, 还有的小组用歌咏的形式演唱了几首关于红军长征的歌曲……通过成果汇报与交流, 学生既解决了问题, 又真正明白了只有这样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 只有这样的领袖才是革命的领袖这个道理。

三、对“研究性学习”效果的评价

小语国培学习心得 篇5

茶陵县马江中心小学

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首先,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是我们直接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

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与别人。

这也是一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 每一位老师的讲座和讲课,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令我深深感动的是,所有的老师,面对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无不是倾囊相授,看着这些老师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之情,我不由感到了压力:如果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这些无私帮助我们的前辈;然而同时,我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在附中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有这样真诚相待的同事,我一定可以尽情施展,干一番事业!是的,请允许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为“事业”。

小语教学的合作学习 篇6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 经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 成立组建“东北三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协作委员会”, 并于2010年9月26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了“东北三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协作会首届年会暨东北三省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采展示交流会”。

这次会议为东北三省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搭建了研究、展示与交流分享的平台, 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形成了有东北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文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参加了会议并为大会做了重要讲话,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他还做了专题报告。

此次会议, 东北三省10位名师进行了现场教学的展示, 交流了新的经验, 达到了发现、培养、扶植语文教学新秀, 引导三省小学语文教师更深入地研究语文教学, 把新课程改革推向前进的目的。

上一篇:感动中国人物下一篇:研究胃溃疡的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