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与评价水

2024-06-11

水质监测与评价水(精选五篇)

水质监测与评价水 篇1

生活污水包括粪便水, 从医务室排出的污水以及其他废水, 常含有泥沙、油脂、皂液、果核、纸屑、食物屑、病菌、杂物和粪尿等[1]。生活污水是仅次于工业废水的又一主要污染源。每天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 其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和硫等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有机物, 还含有洗涤剂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当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 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和促进水体富营养化, 在厌氧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物质, 同时造成病原菌和病毒通过水媒介而使疾病蔓延。

选取安徽理工大学本部校区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3个主要排水井进行采样分析。安徽理工大学本部校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市中心舜耕中路168号, 地面积约为27.2万m2, 其中绿化面积约为9万m2。目前在校内常住的师生员工约为5000人, 污水来源主要包括学生食堂、学生澡堂、生物化学等多个实验室、以及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整个学校的用水量约为1100m3/d, 排水量约873.5m3/d。排放的污水直接通过地下水道进入淮南市污水处理厂。如果污水排放不当将会直接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水生资源。因此研究校园生活污水水质变化规律, 可为学校生活污水分类收集提供参考, 对于有效处理和利用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采样方法

根据调查校园各座建筑物的月用水量以及日用水量高峰时间等数据, 以《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 495~2009) 中相关标准规范布点采样。综合考虑各建筑物用水状况布设3个采样点, 依次为女生宿舍楼前污水井、学生食堂北侧污水井、学生澡堂内排水沟, 并编号依次为1号~3号, 另根据3个采样点的水量按比例分取水样混合后最为混合水样并编号为4号。

由于学生日常活动的变化, 根据各采样点的水量水质变化, 分别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具体的采样时间如下, 1号采样点水质水量变化大, 在7:00、12:00、17:00、22:00各采样一次并根据流量不同, 采集流量等比例水样;2号采样点水质水量变化较大, 在9:00、11:00、11:20、11:40、12:00、16:00各采样一次, 其中11:00、11:20、11:40、12:00的水样等比例混合后, 再与9:00和16:00的水样等比例混合;3号采样点, 水质水量变化不大, 在16:30采样一次。

2.2 水质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 (T) 、溶解氧 (DO) 、pH值、色度、总硬度、悬浮物 (SS) 、硫酸根、氯化物、TOC、总磷 (TP) 、正磷酸盐 (PO43-) 、BOD5、化学需氧量 (COD) 、总氮 (TN) 、氨氮 (NH3-N) 、凯氏氮、硝酸盐氮 (NO3-N) 、亚硝酸盐氮 (NO2-N) 、细菌总数、埃希氏菌、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共22项。其中T、pH、DO等3个指标在现场测定, 其它指标在水样采集后立即转入实验室测定, 具体测定方法参照国家环保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经实验测定, 各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1。

3.2 主要污染物的评价分析

安徽理工大学校园排放的生活污水直接通过地下水道进入淮南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中国环保局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执行三级标准。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分析方法, 以实测值C与标准值C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P=C/Cs, Pi<1则该环境因子达标, Pi>1则该环节因子超标, 且Pi值越小越好, 越大越坏。主要污染物的单因子评价结果见表2。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校园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仅是BOD5和COD。此类生活污水可以在经过城市二级处理后作为灌溉用水, 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氮磷营养成分及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

4 结语

通过对安徽理工大学校园生活污水水质监测分析可以得出校园生活污水基本满足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要求, 其中水体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高, 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可能。此类生活污水可以在经过城市二级处理后作为灌溉用水, 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氮磷营养成分及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

参考文献

[1]吴家骏.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东平湖水质监测与评价 篇2

为客观评价山东省东平湖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东平湖水域的主要离子、pH、透明度、叶绿素、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氮、磷等理化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东平湖水域水型在不同区域分属CCaⅢ、ClCaⅢ、SCaⅢ三种类型,且同一区域水型常发生转化;阳离子中Ca2+含量最高,阴离子中Cl-和SO24-取代了CO23-和HCO3-占主导地位.运用Carlson指数近似评价法对东平湖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是富营养型或超富营养型湖泊.

作 者:孙栋 段登选 王志忠 陈金萍 陈述江 马荣棣 SUN Dong DUAN Deng-xuan WANG Zhi-zhong CHEN Jin-ping CHEN Shu-jiang MA Rong-di  作者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17 刊 名:淡水渔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FRESHWATER FISHERIES 年,卷(期): 36(4) 分类号:X8 关键词:东平湖   水质   富营养化  

水质监测与评价水 篇3

北运河水系是海河流域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历史上是连通京津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先后在漕运、防洪除涝、供水、景观娱乐等功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域内用水量和污水排水量逐渐增加,再加上连续9年干旱[1],流域内缺少清水资源的补充,河流自净能力明显不足,致使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遭到破坏,其功能急剧退化,严重限制了河流基本功能的发挥和两岸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惠河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是北运河水系的一条较大支流,也是北京市的主要排水河道,担负着北京城区及东部地区的排洪、排涝及排污任务。它西起东便门,经朝阳区至通州区汇入北运河, 全长20.1 km,总流域面积258.26 km2,是北京市区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水系。其中高碑店闸以上7.8 km为城市河道,高碑店闸以下至北运河入口为通惠河下段河道,全长12.3 km[2]。经过多年努力,通惠河干流水体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在北运河流域14个子流域中,通惠河流域的COD和氨氮排放量仅次于凉水河,排在第二位[3],其水环境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本研究针对通惠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课题的目标要求,在通惠河干流连续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揭示其水质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对通惠河干流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方案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自通惠河源头东便门处至北运河入河口,沿通惠河干流选取11个水样监测断面(监测点位置与地理坐标见表1),取样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每次取样后带回实验室测定水质参数,主要包括CODCr、NO-3-N、NH+4-N和TP。

1.2 水质参数测定方法

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硝氮(NO-3-N)采用酚二璜酸分光光度法、铵氮(NH+4-N)采用纳式试剂比色法、总磷(TP)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4]。

2 结果分析

2.1 水质参数监测结果

为便于分析比较,按照丰水期(6、7、8和9月)、枯水期(1、2、3和12月)和平水期(4、5、10和11月)划分[5],将观测期内的测定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处理,获得各样点水质参数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和各时期水质参数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情况。

2.1.1 不同时期水质指标变化情况

图1是测定的4个水质参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分别为硝氮、氨氮、总磷和COD。从图中可以看出,硝氮在枯水期的值最大,在丰水期的值最小,平水期的值与整个监测期的平均值较为接近,而对于氨氮指标,其变化情况却与之相反,则是丰水期的值最大,枯水期的值最小,平水期的值与整个监测期的平均值较为接近,这可能与氨氮受水温等因素影响有关,丰水期月份的气温高于其他水文期。总磷在枯水期的值最大,尤其是样点5以下河段,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在丰水期的值最低,整个河段没有明显的差异,COD也是枯水期的值最高,平水期次之,丰水期最小。水体中的总磷一般来源于河道底泥和河道外污水处理尾水、工业排放废水、农业面源等,而COD则主要来自污水处理尾水、工业废水排放、城市地表径流等。已有研究表明河道底泥中磷的释放与水体中总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6,7],但是研究中河道底泥指标测定的缺乏,无法定量描述河道底泥对水质参数的影响程度。根据北京市北运河流域污染源调研报告[3],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处理设施污染源是通惠河的主要污染来源,它们的排放周期、排放数量以及枯水期较少的天然来水量对上述水质参数指标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影响。

2.1.2 不同位置水质变化情况

图2是测定的4个水质参数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变化情况。从硝氮和总磷测定结果看,不管是整个测定期还是其他3个时期,四惠石材城北门以下河段的测定值比其以上河段位置的要高,而对氨氮测定结果看,从光辉桥桥西至高碑店闸河段的测定结果都比其他河段的低,COD测定结果在整个河段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为便于比较上下游河段水质差异,分别将通惠闸以上和以下河段样点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绘于图3。从中可以看出,对于4个测定指标,下游河段的测定值都比上游河段的高,反映出下游河段水质要劣于上游河段,这可能主要与下游河段底泥淤积和大量污水排入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底泥淤积和污水排入是通惠河干流下段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中进行过部分监测断面的底泥化验工作和沿岸排污口调研工作,但底泥化验数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未对排污口水质进行监测,无法对此进行验证,故未在上文中提及,这是研究的局限性所在。

2.2 水质评价结果

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9]中有关规定,采用单因子指标评价方法对通惠河干流地表水水质类别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在监测期内通惠河整个河段水质都为劣于Ⅴ类,详细评价结果见表2。

根据通惠河干流水功能区划,其上段(东便门-高碑店闸)的水功能区划为一般工业用水区及娱乐用水区,其水质要求为Ⅳ,而其下段(高碑店闸-通济桥)的水功能区划则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水质要求为Ⅴ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通惠河干流的水质还未能满足其水功能区划要求。

3 结 语

(1)通惠河干流水质在丰水期稍好于平水期和枯水期,上段河段水质稍好于下段河段,但在整个监测期内均为劣于Ⅴ类水质,未能达到其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类别要求。

(2)系统、连续地进行底泥污染指标测定和排污口水质监测工作,从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着手研究通惠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和对策,对通惠河干流水环境改善将会具有更为实际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摘要:沿通惠河干流自上而下选取11个水样监测点,在1年内每月1次测定其CODCr、NO3--N、NH4+-N和TP等水质参数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惠河干流水质在丰水期稍好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所有时期的上段河段水质均略好于下段河段,但在整个监测期内均为劣于Ⅴ类水质,未能达到其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类别要求,对通惠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北运河,通惠河,水质监测,水质评价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北运河水系综合治理,实现污水防治资源化”议案办理暨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EB/OL].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09年第4号).http:∥www.bjrd.gov.cn/zlk/srdcwhgb/200908/t20090828_53313.html,2009-08-28.

[2]白文荣.通惠河下段水环境问题分析[J].北京水务,2010,(1):41-42.

[3]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北运河流域污染状况调研报告[R].2008.

[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局.朝阳水资源综合规划[Z].2005.

[6]于秀芳,张乃明.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3):38-40,47.

[7]徐祖信,张锦平,廖振良,等.苏州河底泥对上复水水质污染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18(6):1-3.

[8]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一次监测值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篇4

一次监测值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以长江和淮河水系为例,通过计算各个评价项目的单月监测值分别与季均值和年均值的相对误差及其分布,以及水质类别相同的断面比例,认为对于旬报、月报短期水质评价,采用一次监测的数据评价水质是可靠的;对于季报和年报中、长期水质评价,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的`可靠程度较差,应采用2次或2次以上的监测数据平均值进行评价.

作 者:毛剑英 肖建军 朱建平范元中  作者单位:毛剑英,肖建军,朱建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

范元中(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京,210029)

刊 名:中国环境监测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MONITRING IN CHINA 年,卷(期): 21(4) 分类号:X824 关键词:水质评价   一次监测值  

水质监测与评价水 篇5

关键词:南盘江,出境断面,水质动态,回顾评价

1 前言

珠江全长2320 km, 流域面积446768 km2, 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为中国第三大河, 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南盘江是珠江上游主干流江段,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炎方乡马雄山南麓, 由北流向西南再转向东北, 流经曲靖市、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5个州市的麒麟区、陆良到、石林县、宜良县、澄江县、华宁县、弥勒县、开远市、砚山县和丘北县等28个县 (市) , 在曲靖市罗平县的三江口处进入贵州和广西境内。在云南省境内河长677km, 径流面积4.32万km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2亿立方米, 南盘江河谷盆地较多, 径流内山川秀丽, 土地肥沃, 资源和物产丰富,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是云南省人口最为密集、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 人民生活与南盘江水世代相依, 社会经济发展的波浪与南盘江水共同奔流。下游广东、广西人民也时刻关注着南盘江的水质情况, 珠江源头奔流不息承载着上、下游人民的幸福源泉和深厚情谊!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以来, 云南省、市、县各级政府一直把南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云南省环保厅从八十年代起就在南盘江出境河段上布设了一个河流水质监测断面, 纳入了全国主要江河监测网, 由曲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水样化验分析, 按时向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上报监测结果, 30年来一年四季从未间断。

2 水质监测概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曲靖市环境监测站就在南盘江云南出境河段上的罗平县八大河设置了一个水质监测断面, 每年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定时采样化验分析。到了九十年代末期, 贵州境内的天生桥水电站建成, 滇、黔、桂三省交界一带的河流形式了万峰湖, 八大河监测断面被淹没, 故移至上游的设里桥断面, 作为云南省的重点河流重点监测断面, 并纳入了全国的河流水质监测网, 每月采样, 分析化验方法按全国统一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指标有水温、p H、电导率、溶解氧、COD、BOD5、总磷、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石油类、汞、镉、砷、铅、六价铬、锌、铜等二十多个项目, 完整反映了南盘江从云南境内流出的水质状况, 形成了三十年来的动态资料库。

3 水质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复审) 》, 南盘江云南出境断面定为Ⅲ类水质功能区。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对应标准。

评价指标:除去水温、电导率、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 (不能直接反映水质污染) 外的20项指标。

评价方法:单因子水质对比评价法和河流断面水质评价法。单因子水质对比评价法:将每一年度的水质监测各指标年均值与评价标准中的同一指标各类标准限值进行对比, 评定该指标的水质类别。河流断面水质评价法:根据单因子水质对比评价结果, 从该年度各项指标中水质类别最高 (即水质最差) 的一项来代表本河流断面水质类别。

4 水质评价结果

从1991年至2013年的23年中, 水质全面达标的有1991年-1996年、1998年-2001年、2009年-2013年, 水质优于或达到Ⅲ类标准, 其中尤以最近4年即2009~2013年水质最好, 连续4年优于或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水质较差的是2003-2008年, 连续6年达到Ⅴ类标准, 主要污染物只有总磷1项指标, 其余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此外, 1997年和2002年水质为Ⅳ类, 主要污染物分别是氨氮和总磷, 其余各项指标都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各单因子指标水质评价:最近23年来 (1991年~2013年) , 南盘江云南省出境断面水质一直稳定在Ⅰ类的指标有p H、COD、BOD5、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硒、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8项;水质一直达到或优于Ⅱ类的指标有溶解氧、砷、六价铬、镉、铜、六价铬、锌、硫化物等8项;一直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指标有汞、铅和石油类3项;超Ⅲ类的只有总磷和氨氮两项指标, 其中氨氮仅有1年出现过超标, 总磷有6年出现过超标, 超标倍数都不大。

监测评价表明, 总磷是南盘江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来源有三:一是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二是农业化肥的流失;三是涉磷企业 (黄磷、磷肥等) 生产过程的跑、冒、滴、漏、排。

5 结束语

20多年来的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 在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等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 南盘江水质基本稳定, 除总磷和氨氮个别指标在少数年份偶有超标外, 其余20多项指标长期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 特别是最近4年的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南盘江云南出境水质优良。

参考文献

上一篇:阅读工具革命下一篇:英文写作冲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