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垂直度

2024-06-21

主轴垂直度(精选三篇)

主轴垂直度 篇1

1 预防施工垂直偏差的措施

1)用滑模工艺施工的工程,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滑模工艺的特点,扬长避短,使得滑模按施工顺利进行,这也就从根本上极大地减少了结构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如对结构截面最小尺寸,要求混凝土自重必须大于模板提升时的摩擦阻力,才能保证混凝土在模板提升时不被带起或拉裂。混凝土强度等级除满足结构计算所要求的设计强度外,还应满足支承杆在滑升过程中支承施工荷载时不致失稳而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早期强度。只有滑升时混凝土满足以上要求,支承杆才能不失稳,从而避免平台倾斜导致结构物垂直偏差。另外,滑模工程的配筋除要满足结构设计的配筋要求外,还要注意墙体配筋的均匀。这样可提高混凝土在模具提升时的抗裂能力,防止混凝土缺陷导致支承杆失稳造成倾斜。配筋的尺寸、形状等要便于滑升过程中的绑扎,以保证钢筋绑扎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成型及模板滑升。2)考虑滑升模具应使每一个滑升单元面积在500 m2左右为宜,以保证滑模施工质量,为防止倾斜打下基础,所以,滑升模板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荷载。千斤顶的布置应使其受力均衡、合理对称,使千斤顶提升力的合力位置与所有提升“阻力”的合力位置尽可能重合,保证平台垂直上升。油路的主、副管合理设置,使油泵居中,油路总体对称,力求抵消千斤顶启动和油压的差异影响垂直度的不利方面。设计平台时,合理使用杆件,使平台成为由几何不变体组成的各向刚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体系,以保证平台在滑升中结构尺寸准确和不变形,有利于消除局部提升差异,也有利于整体纠偏。除此之外,滑模设计尚应考虑纠偏的应急设备。3)滑升模板组装时,要将模板清理干净,模板锥度要合适,以防止摩阻力不均,造成阻力小的部位提升快于阻力大的部位,导致平台倾斜。提升架的安装必须保证两个方向的垂直,才能保证支承杆不偏心受力、失稳而造成平台倾斜。千斤顶应逐个测试,防止行程不一致造成平台倾斜。支承杆的接头是其薄弱部位,故连接方式应牢固,同截面接头数量为总数的1/4~1/3。4)在滑模施工前,配置数量足够的、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能熟练操作的工人(其中钢筋工、混凝土工、液压操作工尤为重要)。同时,为保证技术指导不出漏洞、技术问题及时解决而配备必要的施工管理人员,这一切是滑模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结构质量得以保证的组织基础。5)各类机具提前准备充足,避免因机具临时维修或更换而影响混凝土浇筑。现场应积极争取双路供电,防止因停电发生粘模,导致摩阻力不均,造成平台倾斜。6)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闭合速度受到垂直运输能力的制约。混凝土入模的时间差造成了混凝土出模时的强度不均匀,摩阻力大小亦不均匀,易导致整个滑升体系水平与垂直偏差。故滑模施工应尽可能选用反超重量大、起吊速度快的垂直运输机械,并控制每层30 cm左右浇灌厚度。7)由于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灌方向要考虑温度低的地方先浇灌,温度高的地方后浇灌。要掌握先内后外,先厚后薄。还要考虑混凝土浇灌方法的对称性,以便保证模板摩阻力的基本一致。另外,混凝土浇灌必须同步,分层交圈,以保证出模混凝土强度一致,不因过软而坍塌或过硬而拉裂。分层厚度为30 cm左右。如一次提升高度过大,会增加承杆的自由长度,降低其承载力,增加失稳的危险;而且提升高度过大,将削弱模内混凝土对操作平台的总体稳定这一有利因素。反之,如一次浇灌量过小,则混凝土自重小于模板的摩阻力,提升时极易被带起,同时使支承杆失去混凝土的握裹,造成失稳。8)滑模施工时,面积较大,操作工人多,钢筋及混凝土量多,且其他辅助机具、材料都将堆放在操作平台上。所以,平台活荷载一定要均匀分布,防止平台因偏载而倾斜造成垂直偏差。9)每层墙体滑升时的支承杆水平基准线一定要用水准仪测量准确,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支承杆限位卡标高,使千斤顶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做到同步滑升。一旦发现支承杆有弯曲者或被油污者应立即更换或擦拭,防止千斤顶不能正常承载而失稳,致使平台倾斜。提升时,如油压增加,但此时不能盲目增大油压,否则会导致个别段不齐,平台倾斜。10)根据施工环境情况,当结构施工至较大高度时,风向的影响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采用“滑一浇一”的施工工艺,每层的滑空过程时,滑模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受到外力(水平力)的干扰影响。在强风的袭击下整个体系产生飘移。故考虑不要在大风时滑空,或加强垂直度观测,随时掌握与纠正垂直偏差。

2 随时对垂直偏差进行必要的纠正

1)偏差值的方向和大小,其数据的取得来源于对结构垂直度的观测,故及时提供正确反映垂直偏差的观测图是至关重要的。应于结构各大角在首层的根部建立基准点,每层滑空后,将经纬仪照准基准点,向上引测铅垂线,量取每层各角的垂直偏差。规范规定的结构垂直偏差允许值为H/1 000(H为全楼总高)且不大于5 cm,即为垂直精度控制值。规范规定的每层垂直偏差允许5 cm,即为每层垂直偏差改正最大控制值。2)外力纠偏法为使用较多且见效较快的方法。使用时,将倒链及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围圈,另一端固定在楼板预留洞或其他位置上,利用与偏差方向相反的外力将偏差纠正。使用此法时应注意,墙底部7 cm左右高度和墙端部70 cm左右高度不宜采用,因此时易将混凝土带起或带裂。在每个施加外力处应悬挂铅锤,随时掌握墙体的偏差及改正的数值,以控制纠偏徐缓进行,避免出现硬弯。如急速纠偏,势必要对结构施加较大的纠偏力,有可能造成滑模装置出现较大变形,如模板产生反倾斜度、围圈扭曲、支承杆倾斜等不利情况。因此,应强调滑模施工逐层观测垂直偏差及纠偏时随时以铅锤控制改正量。3)当建筑物出现向某侧位移的垂直偏差时,操作平台的同一侧,一般会出现负水平偏差。据此,我们可以在建筑物向某侧倾斜时,立即将该侧的千斤顶升高,使该侧的操作平台高于其他部位,产生正水平偏差。然后,将整个操作平台滑升一段高度,其垂直偏差即可随之得到纠正。这种方法除了利用模板对混凝土的导向作用和千斤顶倾斜改变支承杆方向的作用外,主要是利用滑模装置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对操作平台产生的水平推力。操作平台的倾角愈大,产生的水平推力愈大,但应控制在1%以内。

高层建筑工程平面面积较大,应重视上述每个施工环节,否则一旦发生偏差,则纠偏难度较大。故应坚定“预防为主、纠偏为辅”的指导思想,这个思想应贯彻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和施工的各道工序中。

参考文献

垂直度保证措施 篇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万科金色城品1#、2#、4#、9#楼及地下车库工程,建筑面积为49000平方米。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及顶板模板系统采用竹胶板支设,目前2#楼、9#楼已经主体结构封顶,1#楼主体结构仅剩一层,4#楼还有三层。通过飞检及自检发现,存在过多的剪力墙垂直度偏差超标现象,特别是剪力墙顶部300mm范围内,且越往上楼层合格率有降低的趋势。为确保以后施工的主体结构质量和已施工墙体的整改符合规范要求,特制定本保证措施。

二、原因分析

针对剪力墙垂直度偏差部位较多的现象,项目部组织技术员,木工班长召开了专门的技术研讨会,结合现场,分析出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1、墙体顶部300mm范围,考虑到顶部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侧压力小,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模板加固时此范围反而成了薄弱区域,造成此处鼓模。

2、模板周转次数过多,顶部模板有毛边现象,造成拆除模板后,混凝土成型质量差。

3、管理力度不够,检查时存在漏检现象。

4、墙体定位钢筋长度存在偏差现象,造成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

5、竖向方木支撑长度不足,使顶部变为薄弱位置。

三、管理保证措施:

1、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项目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包括存在偏差混凝土结构的整修措施及以后施工时模板加固方案。

2、加大管理措施,实行跟班作业制度。支设模板时每个楼座都安排技术员和木工班长跟班作业,随支设随检查,发现偏差随时整改。

3、加强检查力度,墙体模板支设完成后,先有施工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有技术员和木工班长再对整个楼层做统一检查,对不合格墙体做出标记,及时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报监理单位联合验收。确保模板工程全部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四、整改措施:

1、已经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安排专门技术员逐层检查,对合格墙体贴出标签,对不合格墙体用粉笔做好标记,待整修合格后再贴标签。具体方法如下:

1.1 对顶部鼓膜位置,对偏差大的部位用剁斧剁平;对偏差小的位置,直接用打磨机进行打磨,使垂直度达到规范要求。

1.2 对顶部混凝土内陷现象,先用掺有801胶的水泥浆进行甩浆处理,在用1:2水泥砂浆与墙体找平。

2、对以后施工的墙体模板工程,除按常规方法施工外,加强以下环节的处理: 2.1.墙体定位钢筋,安排专人切割,切割时不得使用钢筋切断机,必须使用专门的切割机,以减小定位钢筋长度偏差。

2.2.墙体定位钢筋安装时,用焊机将定位钢筋点焊至剪力墙水平钢筋上,间距为600×600mm,呈梅花状分布,有对拉螺栓位置必须设置墙体定位钢筋。特别是顶部300mm范围内,将定位钢筋加密为400mm一个,防止在加固墙体对拉螺栓时此处模板内陷。

2.3.本工程层高均为2800mm,墙体模板高度大部分为2700mm,配置模板时采用2440mm+260mm方式,顶部260mm变为薄弱环节,在模板加固时,严格要求将竖向方木从墙体根部至顶部通高设置,使上下模板连为一体。

2.4混凝土浇筑时,木工跟班检查,防止对拉螺栓的螺丝松动,引起的鼓模现象。2.5 对损坏严重的模板进行更换。

大型烟囱垂直度测算原理及实施方法 篇3

利用全站仪的角度测量功能求出烟囱上下两处截面圆心的方向值, 利用上下两处截面圆心的方向偏差计算出位移, 由于烟囱中轴线可能向任意方向偏移, 因此在观测中轴线方向的时候务必要选取两个垂直方向进行观测, 如图1中的A、B两个方向。

二.测量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烟囱顶部并保证测量精度, 设置A、B两个测站均离O点1.5H~2.0H (H为烟囱高度) 。由于烟囱需要定期检测, 故A、B两测点为固定测站, 在烟囱底部和顶部分别选取两个固定的测点, 1号观测点在烟囱底部, 标高H1约为5.1米, 2号观测点在烟囱顶部, 标高H2约73.2米, 测站及测点布置见图2。

将全站仪安置在A点, 先用正镜 (盘左) 观测与烟囱H1高度处相切的两个方向A1、A2以及与H2高度处相切的两个方向A3、A4, 再用倒镜 (盘右) 观测一次。将经纬仪安置在B站,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观测值B1、B2、B3、B4。观测时使竖直叉丝与外轮廓相切;观测同一高度的测点水平角时, 仪器应保持垂直角不变, 这样测得的两个方向换算为中心方向才是准确的。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利用全站仪免棱镜模式测出烟囱高度为80.458m。

三.偏差计算

如图1所示, 经观测计算得出δA=28″;δB=20″;AB的距离可以精确测量, ∠OBA和∠OAB可以测量并计算出来, 得出:

AO、BO长度分别为水平距离AO=157.187m、BO=142.556m;

通过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得出OO'=24mm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78-2008) , 高度为80米的混凝土主体烟囱筒身中心线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5mm, OO'=24mm<55mm, 因此在本次测量过程中, 烟囱的垂直度是符合规范验收要求的。

四.结束语

(1) 本次测量的烟囱筒身中心线的垂直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78-2008) 要求, 成果表明本测量周期烟囱的变形量是在允许范围之内。

(2) 由于受风力和地壳震动以及建筑材料膨胀收缩性质的影响, 大型烟囱在竣工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位移,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要求, 大型的新建烟囱, 在竣工后应该实行周期性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

(3) 本工程测量精度受烟囱外表面装修平整度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多选取几对观测点, 计算后选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摘要:垂直度是检验烟囱安全性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本文通过测量烟囱上下两处标高的外轮廓水平角度, 计算出上下两处中轴线的水平方向, 从而得出上下两处的水平方向差值和位移。经过误差分析, 本方法完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对于大型烟囱的竣工验收测量、变形监测等都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垂直度,中轴线,水平方向

参考文献

[1]廖勇元, 吴善能.大型烟囱垂直度偏差的测量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0 (02)

[2]周青, 黄张裕.高层建筑垂直度监测技术探讨及应用[J].测绘通报.2003 (10)

上一篇:规模猪场消毒操作指南下一篇:传统工艺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