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方法

2024-06-19

先进方法(精选十篇)

先进方法 篇1

先进质量方法是指正在推广、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括目前应用还不普遍,但已被实践证实的科学的、有效的质量方法和工具。企业选择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今后的各期杂志中“质量&服务”栏目,将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走访成功的示范企业、介绍相关图书、创新成果为您详细解读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QC小组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1978年9月在北京内燃机总厂第一个QC小组诞生,30年来我国共注册质量管理小组2 802万个,创造价值5 753亿元。

QC小组活动以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为宗旨。解决课题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遵循PDCA循环、应用统计方法、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3个方面,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发展方向。从QC小组活动实践来看,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明显的自主性; (2) 广泛的群众性; (3) 高度的民主性; (4) 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在解决质量、成本、生产量等问题时,使用的最基本方法一般有七种: (1) 帕累托图:从众多的问题当中找出真正的问题; (2) 特性要因图:不要遗漏主要的原因,仔细整理; (3) 图表:使做成的数据做到一目了然; (4) 确认表:容易取出数据,防止检查中的遗漏; (5) 矩形图:掌握分布的情况,并和规格对比; (6) 散布图:掌握成对的两组数据的关系; (7) 管理图:调查工序或工程内是否处在安定状态。

活动的基本步骤为课题的选定,课题选定说明,现状的把握,目标的设定,要因的解析,活动计划,要因调查与对策,效果确认,再发防止,今后推进方向,活动记录,效果审核。

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它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给出了(或者正在给出)一个与消费的满足感有关的快乐水平,包括低于或者超过满足感的水平,是一种心理体验。“顾客满意”推进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中期,顾客满意度调查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

本质上讲,顾客满意度反映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来源于顾客对企业的某种产品服务消费所产生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对比。也就是说“满意”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 可以把顾客满意程度分成七个级度或五个级度。七个级度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和很满意。五个级度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

我国借鉴国外顾客满意度指数研究的结果与实践的经验,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的研究进程经历了引进、国产化、实验及推广应用阶段。目前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已成为通过市场测评和监控企业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基本模型包含品牌形象、预期质量、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6个结构变量。这些结构变量在模型中形成11种因果关系。最终要得到的目标变量,品牌形象、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六西格玛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六西格玛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 66%是无缺陷的,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六西格玛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三西格玛至四西格玛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 210~66 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如果做到六西格玛,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

作为持续性的质量改进方法,六西格玛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 对顾客需求的高度关注; (2) 统计数据是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工具,所有的生产表现、执行能力等,都量化为具体的数据,成果一目了然。决策者及经理人可以从各种统计报表中找出问题在哪里,真实掌握产品不合格情况和顾客抱怨情况等,而改善的成果,如成本节约、利润增加等; (3) 重视改善业务流程,将重点放在产生缺陷的根本原因上,认为质量是靠流程的优化。企业应该把资源放在认识、改善和控制原因上而不是放在质量检查、售后服务等活动上,追求完美成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 (4) 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 (5) 倡导无界限合作、勤于学习的企业文化。

我国于2002年注册成立了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委员会,2003年首次工作会议召开,到2008年参加六西格玛黑带统考人员超过6 000人。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4个部分,即循环4阶段。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增值是对过程的期望,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ISO9000“2.4过程方法”中指出: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为使组织有效运行,组织应当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过程和过程之间的联系、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以增强顾客满意和过程的增值效应。

可靠性管理

管理的过程,就是计划、组织、调配、领导和控制行为的过程。调配的目的就是使不同类型的人参加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以求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控制是指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进行检查,并与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若有偏差就要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验收标准或容许偏差范围,进行控制。最有效的控制是激励工作人员能自觉根据工作标准和控制要求进行自我控制。

可靠性管理可以分为可靠性组织管理和可靠性技术管理。

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是根据目标和任务,划分工作小组和单元,并将这些组的活动有机地连成工作网络,明确职责及其相互的工作关系和协调程序。

可靠性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可靠性工作计划管理、可靠性标准化管理、可靠性设计管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试验管理、失效分析管理、可靠性信息管理、可靠性教育管理等。

质量与可靠性认证是指第三方依据有关标准、规范或规范性文件,按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性进行检查。

我国于2009年成立中国质量协会可靠性工作推进委员会,2009年启动了可靠性性工程师注册工作。

现场管理

从2009年起筹备开展的一项创新性活动,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

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 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2) 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 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4)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账等; (5) 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 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场管理坚持标准化、目视管理、看板管理三大工具。

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的各种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5S管理

5S管理起源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5S管理逐渐被我国并推广应用。我国企业推行5S比较成功的有海尔。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5S活动不仅能改善生活环境,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水准,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给予制度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其它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

近年来,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公司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约 (Save) 及安全 (Safety) 这两个要素,形成了“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 (Shiukanka) 、服务 (Service) 及坚持 (Shikoku) ,形成了“10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谓“7S”、“10S”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

5S管理的主要功用在于: (1) 让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节约成本,实施了5S的场所就是节约的场所; (3) 缩短交货期; (4) 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场所的安全系数十分有效地增大; (5) 可以推进标准化的建立; (6) 通过5S可以极大地提高全体员工的士气。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 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 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该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 (1) 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2) 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3) 更加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 (4) 更加强调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 (5) 更加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 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

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在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核心价值观共有十一条:追求卓越管理;顾客导向的卓越;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和灵活性;关注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观点。这些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是许多世界级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它贯穿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各项要求之中,应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理念和行为准则。

2001年我国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国家标准,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是为了追求卓越,要求企业建立一个适宜的企业文化。这里说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全体员工的素质和据此完成的对社会、环境、资源所负责任的程度上。绩效正是这一企业文化的结果。卓越绩效需要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演进的,卓越绩效是无止境的。

人物先进事迹撰写方法 篇2

一、写人物的相关要求

1、字数:2500——3000 字;

2、写作时要写出先进人物如何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立足本岗进行岗位创新、岗位奉献、岗位成才等这些方面来写。

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意义及方法探析 篇3

【关键词】党员先进性教育;意义;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建立“三型”党组织之要求,即要建成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这就需要我党在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时,要随着社会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和丰富教育内容,使之体现时代特色,满足当下的现实需求,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意义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保持我党长期执政、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我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我党的紧迫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其一,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党进行自身建设之所需。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党建工作之重要任务。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使党员的思想、行为及价值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了党建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能有效增强各党员的自我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之具有高度的党性意识、组织观念及坚定的理念。此外,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能促使各党员自觉贯彻落实党之大政方针、政策路线,保障党的思想、政治及组织领导能够实现。同时,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还能有效解决目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及思想问题,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精神,优化队伍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

其二,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能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纵观我党执政规律,可以发现,要想实现长期执政,保证国家安宁,就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能够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核心所在。党员是我党的执政主体,是我党事业之践行者,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我党所肩负之历史使命,要使各党员同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建设贡献力量。

其三,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党执政基础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对我党的稳定执政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此,应加强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以使全体党员提高认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不断保持昂扬斗志,凝心聚力,扫清影响党执政稳定的障碍,促进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因而,在全党开展大规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之有力武器。

二、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使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到实处

思想能够指导行动,在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时,首要是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及党员同志对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了这种认识,才能有效提升党员参与活动之主动性及积极性。因而,各党组织、党领导及党员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以使每位党员提高认识,努力践行党的十八大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意义,以使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到实处,避免教育活动走过场、形式化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引导,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

要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得明白,活动的主体为党员,重点为干部,关键则在领导。因而,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干部抓起,以使其在活动中带好头,发挥表率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做好机制建设,落实责任到人,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时刻不能松懈,并直接参与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各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在具体的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应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普通党员之标准进行自我要求,率先垂范,认真践行活动的每一环节,做好自我批评与自我整改工作,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各党员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提高活动实效。

(三)联系群众,提升教育活动的质量

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应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摆在第一位,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标准之参考。在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中,各党员干部应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最新思想理念,领会十八大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实质精神,不断提升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并将这些内容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各党员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之呼声,将教育活动的开展紧密围绕群众之所需进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对群众负责的教育理念,虚心向群众学习,使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成果真正落实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去,以提升活动的整体质量。

(四)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目的在于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然而,教育活动总会有始有终,而党员保持先进性则是永恒的。为使党员持久保持先进性,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防止活动结束后部分党员不将新学内容落实到行动中或出现行为涣散的现象,各级党组织应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并建立长效的教育监管机制,以使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管理规范化,有效提升各党员的素质。

三、结语

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需要我们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赋予党员先进性以新的内涵,并根据新的内涵和要求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努力增强各党员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及忧患意识,培养世界眼光,从而提升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党建工作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勿走过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7).

先进方法 篇4

关键词:美国,辩证思维法,内环境

二零零八年以来我国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不仅在体育硬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体育科研领域也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财力、精力。国家体育总局多次组织各专项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学专家到美国考察、学习、观摩。

很多美国最新的训练理念、科研引入中国,中国体育界的专家也从美国引进了许多比较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及相关的训练器材。一时整个中国体育界刮起一阵强烈的美国风暴,博速球、平衡垫、易化牵拉、核心力量、弹力带等等。每一位专家每一次出现都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训练理念,全新的训练器材及相应的使用方法,这股席卷中国体育界的风暴越来越强烈,不会运用美国训练器材就是落伍,不懂美国训练方法就是不时尚。美国体育产品在中国体育界比较时髦倍受青睐。

美国是有很多比较先进的训练理念及相关的训练用具和使用方法,这说明美国在体育科学研究上确实做的很认真,很有成效。中国体育自建国以来就在不断努力发展,中国女排、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好像并不是在学习这些先进的美国训练理念后才获得了成功。中国体育如果没有一点长处,或者说没有优点的话,也就不可能获得中国体育今天的成绩了,就中国的国家体育政策这一点来说,就是很多经济发达国家正在学习、研究、效仿的。二零零八中国体育健儿的辉煌并不是向美国学习的成果,没有国家的体育政策,没有广大体育工作者长达几十年的积垫,单靠向美国人学习几个训练套路中国体育就成功了,这是什么逻辑!要真是这样的话金牌不都被美国包了?美国有更新的我们没听说过的训练理念,还有更新的我们没见识过的训练器材,中国体育如果只是跟着别人走,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精神,我们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中国体育一贯秉承着继承与发展并行不悖的原则,学习与创新并行不悖的原则。

体育科研训练工作实施中,要想站得高、看得远、统观全局、预测未来,不为细枝末节所左右,不为表象所迷惑,就得有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思维又可以说是哲学思维、辩证思维,对于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来说,这种思维实际是一种认识能力,一种境界,它标志着一支队伍或一个人的素质和认识水平,是体育界每位教练和科研工作者必须选择的思想方法和带队艺术。

向美国学习势必会出现两种现象,即:把自己的优势放在次要,全身心的去学好先进的技术理念,从此跟在美国的先进技术后面发展,看着美国体育科研的脸色发展中国体育,你学、我学、大家学,就看谁学的用心,学的全面,学的彻底,为了学的纯正干脆大家都把队伍拉去美国训练或请美国教练。

学习本来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学习是为了发展自我,但若为了学习而学习那就有问题了,再者,当大家都学会了美国的训练方法,掌握应用的都很好,那比赛比什么?还是得回到根本的比人的能力,更高、更快、更强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宗旨、目的。抓住根本谋求发展才是核心,有目标,怎么走都是可以的,只要遵循正确、快速、省力的原则,大凡竞技体育强的国家,都是经济、医学、科学技术都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发达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才是强国之本。

学会辩证思维,谨防片面性,直线型导致主观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是总结人类认识所得到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锐利的工具。冷静的观察使我发现,在向美国学习,引进先进训练技术及器材时,每个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少都是为了把事情办好,但不懂辩证或忽视辩证法,缺乏辩证思维的人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以实际出发的。犯错误的人往往把认识过程中某一个成分片面加以夸大,把复杂的工作中的某一个组成部分或某一件具体事物片面加以夸大。自己认为还挺能说服人蛮有道理,甚至能摆出一些事实来,比如:把力量训练中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这一成分,夸大成力量训练的唯一,把素质训练向美国学习使用美国器具,夸大成运动训练的全部,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起的作用,他们没有把事物放到全局,总体联系当中来把握,导致主观离开了客观。尽管他们也强调辩证法和唯物论,但由于只看到事物的局部,片面的听取情况,主观脱离可观,最终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导致工作的失败。

我们的一些同志,在工作中犯错误的原因是:把认识过程中不可少的某种成分,片面的加以夸大,夸大成脱离了物质的绝对,主要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既不从大赛竞争的激烈程度、自己与对手的实力对比、裁判因素、观众因素等全面情况出发,而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成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有些同志在探讨问题时,习惯就事论事,取其一点不及其余,表现出他们的思维方法比较主观,这种思想方法的最大恶果,就是在竞技体育的实践中导致训练工作与实战(比赛)的脱节,而这一脱节正是竞技体育工作中所有问题之大忌。

在学习美国先进训练技术和使用先进器材的时候,由于训练学专家和教练员思维方法的局限,片面地理解,只看到如何学习的一面,仅仅把向美国学习当做训练工作内容的全部,尤其是运动成绩落后的情况下,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析,不总结,只认一条:学习美国训练方法,最终运动员成绩还是不理想,不懂得把运动训练过程中向美国学习当成手段,通过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成绩,然后再去学习,再提高,而是把学习美国当成目的,用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贯彻训练工作,只能是造成人财物极大的浪费,其结果是背离和亵渎了它的科学精神。

美国的训练专家自己都认为,基础的才是有效的,简单的才是先进的,任何运动训练最有效、最简单的都是最原始最基础的训练。力量训练中,发展大肌群是基础,杠铃练习是最有效、简捷的训练方法,其他的训练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辅助和补充。在训练工作的开展中,不能舍本捉末,本末倒置。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越,是探索规律的必经之路,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时间,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经。人的认识是从感性阶段开始的,理性认识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制作,从而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我们从事实践训练工作的教练,既要重视深入实践,收集“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更要学会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以求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组织实施训练工作的教练,如果不着眼探讨项目规律,只从现象或具体经验出发,最终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毛泽东同志说得好:“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因此我们从最基本的单元认识理解一下运动。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体育锻炼和竞技发挥是由人体随意肌通过骨骼杠杆系统运动产生力而完成的。

在完成运动的过程中,为了产生力,肌肉与骨附着点间运动单位的动员可能(也可能不)引起肌肉的缩短。使肌肉与骨之间的附着的肌肉拉的更紧。肌力与外力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静力性运动(相关关节无运动)或动力性运动(关节角度加大或减小)。

骨骼肌是人体的最大的运动器官,由数百块肌肉构成,约占体重的40%,为了完成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运动,人体每块肌肉都承担着各自的特殊任务,每块肌肉又都由大量的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呈平行排列。

肌纤维(骨骼肌细胞)只有一种功能,即产生力,肌纤维属于大型单位细胞,宽约为50um,长达10cm。细胞核数量可达数千个。细胞的80%为具有收缩功能的柱状原纤维,这些肌原纤维的直径为1~2um,通常纵贯肌纤维全长。

骨骼肌在出生后化为红(慢)肌、白(快)肌或混合肌这种分化取决于运动神经元与肌纤维之间复杂的营养与神经生理学相互作用。不仅快肌和慢肌的生物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快肌与慢肌之间许多组织化学,线粒体和结构差异也受神经元的控制。

肌纤维可分为以下类型:

1型:慢收缩纤维,耐受疲劳糖元含量低,线粒体含量高,适于持续低水平的力输出,在红肌中能量供应来自致密毛细血管网,也称慢红肌。

2A型:快收缩肌纤维耐受疲劳,糖元分解酶与氧化酶含量高,适于较长时间的强力输出,也称慢白肌。

2B型:快收缩肌纤维,易疲劳糖元含量高,线粒体含量少,通过糖酵解短时间供能,适于间歇性强力输出,例如:快速跑,也称快白肌。

2C型:中间型纤维,,介于1型和2型之间,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它们对快收缩肌与慢收缩肌型抗肌凝蛋白均有反应,也称混合肌。

运动员力量训练出了增强力量本身以外,最明显的效果是增大肌肉体积,由于较大的肌肉能产生更大的力,因此肌肉增大是对力量训练的一种适应,对肌肉力量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持续数月或数年的训练中,力量的最大增长取决于运动员通过增大肌肉体积而不断地对训练产生适应的能力,当力量的增长近极限时,进一步增加肌肉体积和力量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种难度以及相应的成绩停止不前和挫折,可能是引发企图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以刺激肌肉体积和力量进一步增长的原因,然而,力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相关肌肉的体积,也取决于神经系统合理动员肌肉的能力。

毫无疑问,神经性适应对力量训练的所有适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一项新的练习方式被引入到训练计划中时最初的几周都是神经性适应起主导作用,直到运动员掌握了熟练完成练习所必须的协调性为止,其他形式的适应,如使运动单位高频放点以尽快实现力量的发展,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而且在停止训练后已经获得的提高也会很快消失,在长年累月的训练中,肌肉实现适应的能力是成绩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在这一阶段,不能忽视神经系统的作用,无论是为了提高力量还是为了快速发展力量,肌肉的适应都将严格取决于训练过程中肌肉被神经系统激活的方式。

不断进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个人愿意惩罚自己的程度。

各种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肌肉的作用的规律是相对(不变)稳定的。从辩证法看,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内外两种因素。从训练学的角度看,训练是负荷(刺激—恢复—适应—再负荷(刺激)的过程。从训练法看改变,负荷量,负荷弧度,负荷方式,改变动作都属于外部环境的范畴,现在开展的都是改变外部环境的训练方法,运用辩证法创造的改变内部环境的训练方法。通过改变人体内部环境的训练,即改变人体供能的形式从而改变人体内部环境,以达到训练的目的。什么是人体内部环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机能状况,供能方法、工作方式。人为的让机体在非正常供能或代偿性供能不足的情况下完成正常的训练量,强度从而加大训练的弧度,达到提高训练效果,增加竞争力的目的,这对于训练增长接近极限时,增长能力十分困难,成绩停止不前或受挫的运动员,可能刺激代偿性补偿供能,从而激发运动能力进一步增长。特别是体育科研领域的专家,运动训练实施的组织者教练更应该应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操作方法,不如学会别人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学会怎么开车,不如学会怎么造车,一样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各位专家教练,应在学习别人先进训练理论的同时,首先学会别人在治学上的严谨、态度,其次要学会别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再次要知道所有新的训练理论也好,训练器具也罢,都是建立在体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康复学等学科上的科研成果才是所有训练手段的理论依据,训练理念的科学基础。马克思说得好:“生产工具决定了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了生产工具,科学技术也就决定了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必定产生先进的工具,必定产生先进的应用技术”,怎样才能应用先进技术使用先进工具,走在世界前列,这才是我国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这也是我们向美国学习先进训练手段应该学习的重点、核心!

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篇5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特点及其教学内容,探讨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提出了该课程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措施,对于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 者:贾晨辉 马文锁 任小中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42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中先进手段方法的探究 篇6

关键词:ISO9001,质量管理,手段方法

引言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是由一套系统化的, 科学并严密的质量管理方法组成的。它不是某个行业的技术标准, 而是一套科学管理的要求。它与当今世界上前卫的质量管理理念融合起来, 为各组织或机构打造出了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IS09001标准是IS09000的家族中包括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核心标准。在199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IS09000质量标准。IS09001是用来证明相应组织能够给客户提供满意和符合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其最终的目标在于增强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全球化, 提高产品的信誉, 减少产品的重复检验, 削弱并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 技术壁垒, 维护经销商、生产者、消费者的权益, 该第三方的认证和生产者及经销者的经济利益无紧密联系, 公证、科学, 是世界各国的产品和企业的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 也是客户对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合, 每个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置好质量管理模式。其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自始至终的质量管理要求, 并强调责任和权限对各部门应区分清楚。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 对每一位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到实处

ISO9001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的四字要求, 即:全员参与。从而体现出质量管理体系中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要求每一名员工都可以主动地按照体系的要求做职责以内的事务, 这样可以促使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要做到善始善终, 形成行为方式才能统一;对内部审核员、基层技术骨干、操作人员之间的重视程度差异太大;只重视标准性的认识, 忽视了相关程序与理论性作业的把握。

2. 质量管理信息沟通不顺畅的问题相当严重

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沟通就是在业务和文件信息的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流通, 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做好重要信息及问题的记录。

3. 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基层领导人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上层领导和大批中层领导干部协同带动所有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增强员工的执行能力, 才能保证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在实际操作中, 基层领导人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不能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公司很难调动每一位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 工作中奖罚不够分明

由于考核标准不够详细, 考核出的结果就难以做到赏罚适度, 不能得到员工的肯定, 还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5. 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淡薄, 需要增强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并加大重视程度。

6. 太注重计划、实施、检查三个环节而忽视了处理环节, 这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作用。

三、完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手段方法

1. 要继续提高对管理体系的认识和强化

全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顺利操作, 领导层人员及员工要在思想上层面上加强对管理体系作用的正确把握。

2. 必须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审核及加大监督考核的力度, 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 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和出发点, 对供应商提供的质量物品严格把关, 努力灌输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思想境界。

4. 坚持体系的持续改进。

为更高层次的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个性, 自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那天开始, 就必须不断改进和成长。首先把内部质量审核做好, 对于缺失的方面加以补充, 逐步形成合理的机制。其次是做好管理和评审, 及时研讨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和存在的重要代表性的问题, 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在管理和评审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的检验, 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逐步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即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才能营造出强有力的运行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的优势, 取得顾客的忠诚和信赖, 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四、有效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措施

1. 开展内部审核和执行监督

内部审核和监督是企业的重要质量控制活动, 可以帮助企业对其质量管理体系做出系统、全面地诊断,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正确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从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 加强全员IS9001知识培训

做好对员工的持续培训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为了确保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并且使得每一个员工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培训是断然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一批过硬的内审员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质量内审员的水平的高低, 决定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的高低。

3.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 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 也反映了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对于企业产生永远进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豪感。

4. 持续改进,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经过长期的企业实践和分析, 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库, 通过数据分析和记录帮助企业发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趋势, 从而指明持续改进的方向。

5. 建立质量体系运行例会制度

公司在质量体系开始运行之初, 通过建立质量体系运行例会制度, 使公司各部门与公司领导之间就质量体系运行及时得到了沟通, 提高了运行效果和效率。

6. 为确保全过程的有效运行而制定相关的文件

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确保运作的需要。明确“满足顾客要求”和“满足法规要求”以及专业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施管理评审, 确定必要资源来达到承诺要求。将顾客期望或要求转化为明确条文, 以便于实施。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方针要与组织的经营目标或宗旨相一致, 并且包含满足顾客要求、持续改进的内容;在组织内部宣传贯彻, 确保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理解与实施。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

7. 对服务过程中各项工作方法建立完整的程序

对服务过程中各项工作方法建立完整的程序, 并对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工具建立适当的维护制度;按照各种文件建立有效的产品标识方式;建立对顾客财产的管理方法;建立产品的防护措施;对特殊过程的控制, 组织应具有确认相关人员、设备及方法的能力的选择与商品的认可有一合理的制度。

结语

各认证企业越来越关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不断发展,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 而且l S09001标准也是不断修改和完善的, 企业要想真正维持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就要不断改进和不断创新,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先进手段方法, 确保公司体系永葆生机与活力, 从容不迫地应对市场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黄秀.香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持续改进的思考[J].发展研究, 2006 (6) .

[2]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2009.

[3]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4]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09.

[5]邓东芳.搅拌型酸牛乳生产控制中应用质量保证控制点 (QACP) 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 2010.

[6]卫爱斌.中金玛泰公司药包材产品GMP质量管理系统研究[J].东南大学, 2008.

先进方法 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实施

1高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从2002年的108万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高校扩招给了学生更大的进入大学的机会,但是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就业问题,大学本科生的就业率由2002年的90%下滑到2014年的65%。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式以及高校的数量迅速增多、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使得学校的招生遇到瓶颈,生源即生命线,每年的毕业季成了招生大战。如何应对社会潮流的变化,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的吸引学生以及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了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点。

现阶段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趋势是加强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目前我校办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调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等,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模式成为办好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些都是本课题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当前世界上深受欢迎的技术教育模式有澳大利亚TAFE学院办学模式。该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实践,已经逐步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因此每年世界各国都派遣大量人员前往TAFE学院进行学习,该办学模式在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通过对TAFE学院办学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商丘工学院的发展指明方向,进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促进我校办学模式的形成,从而突显该校办学特色。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

TAFE学院的教育体系是澳大利亚TAFE学院办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应该参照TAFE学院的办学模式对专业开设课程开设、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管理四个部分进行改革。

2.1专业及课程开设改革———就业导向型

尽管很多民办学校宗旨是创办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但是从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以及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六所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表1是四川建院部分专业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招生情况。

在专业及课程开设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要重新修正专业及培养方案,对于生源差、不利于就业的专业予以去掉,对于深受欢迎就业单位喜欢的专业放大招生规模,并积极联系相关企业争取能形式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模式。

2.2学校教学模式改革———能力本位型

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心思想是强调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重视应用型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将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为实现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需要对教学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以提高实践考核在考评中所占的比例,要从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素质及行为习惯,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2.3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重点。我国众多学者将“双师型”教师概括为两种解释:一是“双职称型”教师,即教师不仅要获得教师资格认证,符合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还要取得某一专业领域的职称,即“双证书型”教师。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关的资格证书,还应该具备硬性的实践能力。这就我们需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宗旨,借助学校的平台将更多的老师送到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增强老师的实践能力。将企业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学校里来做实践教学和技术指导。

2.4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政府、行业、学校三方联合管理型

在中国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对学校的管理都是有学校全权负责,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虽然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不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样会造成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政策导向有偏差,和行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学校管理模式方面应该有所改革,以政府为导向,合理设置相关专业,以行业需求为目标,修订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来实现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接轨的目的。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方案

3.1实施方案

针对改革内容在每个方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3.1.1专业及课程开设改革方面

在专业开设方面,行业与社会的需求是首要考虑因素,因此专业设置方面应以行业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行业的需求。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和优化专业设置的结构,我们应该聘请行业资深专家参与专业和课程开设,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对专业开设方案进行分析论证,然后方案结果进行进一步审核:比如专业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专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等。

课程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并直接服务于教学。课程开发很大程度上,除了考虑市场与行业需求,还应该参照国家资格框架,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开设一系列的课程集群。

3.1.2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方面

要进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四种教学方式进行:(1)“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了第一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3)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组织教学。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能力。(4)模拟实习公司组织教学的方式。

3.1.3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方面

有关“双师型”的具体改革方式可以参考TAFE学院的做法,在TAFE学院的教师队伍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任教师,另一部分是兼职教师,而这两者的比例大约为1:3,也就是说TAFE学院大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而不是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多是各行业的技术骨干,实践经验和能力极强,更加适合TAFE学院的实践教学及技术指导工作。而专任教师由于长期从事TAFE学院的教学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负责全日制教学,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为TAFE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学校应该多邀请和聘请各个专业精英来学校授课,达到直接性指导的目的,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专任教师加入行业协会或者去企业锻炼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教师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并为学生传递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同时更新教师们原有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等。

3.1.4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方面

在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建立了国家培训框架,为各州的TAFE学院发展提供指导,最终满足当地产业升级的需求。不仅如此,国家培训局还负责监管澳政府向各州TAFE学院拨付专用资金,编制TAFE学院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年度报告,并为国家制定有关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

尽管我们没有系统化的国家培训局,但是我们可以参考统计局、民政局、银监局、就业办等行政机构对人才需求的方向、要求来修订我们的培养方案。让政府参与学校的管理,培养出符合政策导向的人才。

行业参与学校的管理,即学校要与行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让行业参与到实际办学活动当中,例如行业协会具体参与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活动。

管理模式改革估计是最困难的改革,要借助政府、行业多方平台共同对学校进行管理。

3.2具体的实施计划

专业课程的开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参照以上所述,对于培养能力本位型的学生可按照按学年进行。在招生过程可以通过企业的订单来吸引更多的生源。在第一学年可以按照学科对学生进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让学生对本学科有所认识。在第二学年根据学生的情趣爱好以及对专业的了解进行专业选择。在课程开设方面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选课自由。第三学年应该强化项目教学,逐步增加实践课程,以便达到边学边用的效果。第四学年可以安排相关的校外实习项目、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4结论

本文立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参照TAFE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从专业及课程开设、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及课程开设应该从理论性改革为就业导向型。在专业方面有选择的增减,为增加就业可以争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模式。课程开始应考虑市场与行业需求,还应该参照国家资格框架,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开设一系列的课程集群。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方式;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项目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模拟实习公司组织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可进行“双师型”的改革,即教学由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负责,学校应该多邀请和聘请各个专业精英来学校授课。学校管理模式改革为由政府、行业、学校三方联合管理型。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3]张丽华,张生瑞.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周斌.中澳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4).

先进方法 篇8

《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是美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出版的一本有关自己如何学习瑞吉欧的经验集。本书由乔治·亨瑞克(Joanne Hendrick)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等人翻译,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是美国出版的有关瑞吉欧·艾米利亚市立学前学校的第三本书,同时也是第一本写给对瑞吉欧方法感兴趣的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的书。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幼儿学校的简介,并从多个角度对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进行总体上的介绍。作者从介绍瑞吉欧学校的产生历史和组织机构入手,表述了瑞吉欧方法的基础——瑞吉欧的教育观、儿童观。随后,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展览会所表示的各种信息和其中所蕴含的瑞吉欧教育思想,同时作者还揭示了隐藏在展览会背后的有关方案教学的信息,消除了一些人认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展览会就是一次艺术作品展览的错误观点。最后,作者通过对瑞吉欧·艾米利亚学校和美国学校之间的比较,让读者了解双方之间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和渊源。

第二部分是对瑞吉欧幼儿教育核心概念的本土化解读。作者认为思考和学习瑞吉欧方法有三个关键概念——合作、记录、方案。对这三个概念,作者不仅结合杜威、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讨论这些概念的理论渊源,还展示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的实例。此外,在本部分还呈现了四个教师关于瑞吉欧方法的一些讨论,让读者对瑞吉欧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所获得的快乐有了更为感性的了解。

第三部分是瑞吉欧方法的美国诠释,也就是瑞吉欧方法如何美国化的过程。作者不仅要让读者了解瑞吉欧方法的原理,还要让他们了解能采纳的、适宜的、能结合到自身学前教育实践中去的可行办法。作者指出全面实施瑞吉欧方法是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全面实施它,那应该怎么办?从何处着手?她指出可以先培训一些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教师尝试重新安排空间和材料,还可以请一些教师尝试作长时间跨度的方案或学习做记录。但是在此过程中,作者希望读者一定要谨慎,不能把自己正在努力实施的教育方法称为“瑞吉欧方法”。作者希望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每天与儿童互动的质量上,努力使这些互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吸引人、有意义,犹如在瑞吉欧观察到的一样。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至于是不是叫“瑞吉欧方法”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也许“发展适宜性教育”或者别的什么名称是更为适合的名称。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来反映一些教师在不同地方和不同背景下在运用瑞吉欧方法上所做的一些尝试。

第四部分是与教职工一起实施瑞吉欧方法。这一部分和前三部分话题有所不同,它从教室里发生的直接变化转向了组织机构上的变化。这一部分展示了瑞吉欧方法对芝加哥贫民窟的教育机构、密西根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儿童博物馆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育主管激发起教师对瑞吉欧方法的兴趣,并以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儿童。尽管面临的环境和困难都不一样,但是这些主管都能坚持瑞吉欧方法的基本教育理念,让教师把这些理念融入到他们的教学中去,最终使教师和儿童都能从中获益。

第五部分是瑞吉欧方法和实习教师。作者讲述如何对学生和实习教师进行培养,使得他们能真正理解瑞吉欧方法的精髓,最后把这些精髓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此,“记录”这个词又被重新提出来了,他希望把记录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以让他们成为敏锐的观察者、熟练的解释者和个性化课程的设计者。通过让学生进入实践中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指导,作者发现学生对记录的认识和记录的手法都在不断提升,他们对儿童的认识也更加丰富了。第六部分作者提出了将来的计划,及他们下一步打算做的事情。他们要把瑞吉欧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促使自己不断地支持儿童成长,倡导儿童的新形象。他们要把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促进自己学习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前教育上来,吸引到儿童身上来。最后,针对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忧虑和畏难情绪,作者批判了一些错误观点,鼓励大家勇敢前行,沿着这条路一直前进,最终会为儿童做得最好。

[读后有感]

一、思考是学习的前提

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是理念?是各种方法与途径?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许正像作者在书中一直暗示的那样:“思考”可能才是学习瑞吉欧的第一步。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章每一节都渗透着教师将瑞吉欧方法运用于工作实践的思考,无论是对理念的学习,还是把合作、方案教学、生成课程等瑞吉欧方法与工作实践相融合,他们都体现了自己的内化与感悟。这些借鉴不是照抄照搬瑞吉欧已有的案例与行为,而是分析本土文化特点,结合自己的实践行为,重新内化自己对瑞吉欧的理解。书里充满了教师实践理论时的探索与困惑,例如密西根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在早期发展尝试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从何处入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应该为儿童设置什么样的目标和期望?怎样才能找到时间进行合作和记录?……正是在这一个个问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才富有成效。书里也充满了教师发现可以利用瑞吉欧方法改变自己工作时的喜悦。例如同样是该中心的迪恩老师在应用瑞吉欧方法时发现:“方案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包括行政管理者)都在一个集体中,没有一个人完全了解瑞吉欧……但是一直存在的支持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或许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我们总是想着要改变什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改变呢?我们总是像儿童一样问自己‘我们怎样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说‘我放弃’”。当教师真正将思考带进自己的教学中时,或许品尝到的会是无尽的甘甜。

二、精神是学习的核心

本书的作者是由两部分人员构成的,他们中既有知名的瑞吉欧专家,也有一些实践工作者,包括教师和教育机构的人。但是,不论这些作者的背景有多大的差异,他们都提到了瑞吉欧哲学,也就是瑞吉欧的教育精神。书中,作者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瑞吉欧方法绝不是要复制瑞吉欧学校那些熟为人知的表象,而是要学习在这些表象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瑞吉欧方法的教育精神,才能知道瑞吉欧方法中哪些是最必要因素,才能真正地把瑞吉欧本土化。例如,作者指出很多人参观瑞吉欧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展览的时候,只看到了这是一个儿童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没有注意到这些作品是用各种材料做成以及儿童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表达活动和思想的能力。再更深一层次探究的话,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中,设置丰富的空间环境,鼓励孩子进行长时间探究的方案,才能创作这样的作品。瑞吉欧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合作、记录、方案,等等,但是在每一个方法或者概念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教育精神。只有学习好这些精神,才能真正地运用这些方法。此外,在这些做法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精神:尊重儿童、尊重家长、尊重教师;尊重儿童发展的权利、尊重家长参与的权利、尊重教师指导的权利。

三、实践是学习的目标

先进方法 篇9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 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 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 (包括提供的服务)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作业成本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作业成本管理, 即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 以达到不断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并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下面具体论述一下如何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中引入作业成本法。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 作业成本法关注的重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 而是作业。这里所说的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 也可能泛指一类的活动。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把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几个环节等同于一项作业来看待, 并与作业成本法联系起来了。

上面提到, 作业成本管理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 因此, 在进行分析之前, 我们需要进行作业认定, 也就是对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项环节进行认定, 即识别每项环节在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与其他环节的区别, 以及每项环节与耗费资源的联系。这里有两种认定形式:一种是根据整体工作总的流程, 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种形式是通过每位工作人员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作的工作, 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环节认定后, 就进入到作业分析即环节分析这项工作, 并可将各项工作环节区别为必要环节或非必要环节。为何要这样区分?在作业成本法中, 作业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增值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用三条标准进行衡量:首先, 该作业能够带来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其次, 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 只能由该作业实现, 而不能由前一项作业实现;最后, 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同时符合以上三条标准的作业为增值作业, 否则为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是需要保留的, 而非增值作业是那些不应保留而应逐步消除的作业。因此, 机关事业单位就可以利用这个理念对日常工作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分析管理, 符合标准定义的为必要环节, 反之为非必要环节。

例如, 某机关在下发红头文件这项工作中, 我们首先来认定有几个环节。经领导签署后需要打印, 打印完毕后, 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已经建立的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取件通知, 然后又致电各个下属单位查收。这里一共出现了文件打印、发布消息和电话通知查收三个工作环节,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三条标准对后两个环节进行分析, 来确定必要环节与非必要环节: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消息这个环节, 相关单位查收后便可得知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 发放文件工作已经开展, 与第一条标准相符;而这项环节不能由文件打印即前一项环节来实现, 即与第二条标准相符;发布消息后, 相关单位才能得到通知并来取件, 使得文件发放工作得以完成。因此, 发布消息环节可以断定是一项必要环节。而电话通知查收虽然也可以使得相关单位得知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 即符合第一条标准, 但是这是重复性的工作, 前一项环节即发布消息完全可以完成, 因而它不符合第二条标准。因此, 电话通知就是一项非必要环节。而由于这个环节的出现, 增加了通讯费用, 还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该项环节应该消除或者通过持续改善 (如要求各直属单位设专人定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查收上级通知) 逐步消除。这样一来, 就可以消除一部分工作中不必要的支出, 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的工作当中。

我们已经对工作环节进行了认定, 保留下来必要环节, 下面, 就需要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 也就是对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项环节的耗费进行分析。在作业成本法中, 大量地使用着成本动因这一概念, 即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成本动因又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例如, 检验人员的工资, 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检验这项作业的成本, 因此检验人员的工资就是产品质量检验这项作业的资源动因;而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例如, 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等于该种产品的批次乘以每次检验发生的成本, 产品完成的批次越多, 则需要进行检验的次数越多, 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越多;反之亦然。

还是结合上面列举的例子, 在红头文件发放这项工作中, 文件打印消耗纸张和油墨, 按照上述成本动因来说, 每次打印所耗费的纸张和油墨就是打印文件这个环节的资源动因, 直接影响了打印工作对资源的耗用。而文件内容即字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打印纸的张数, 因此, 在文件撰写过程中, 应该开门见山, 少一些空话套话, 就可以减少每份文件的篇幅;在文件打印中, 应合理安排版面, 合理利用纸张, 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用纸、减少消耗的目的。另外, 在文件打印过程中, 可以将打印机打印设置为快速打印而不要使用精细打印, 以减少对油墨的消耗;或者还可以打印出一份原稿, 其余的文件由复印机完成而不是全部由打印机打印 (一般复印机的复印成本和时间比打印机打印要少一些) 。这样一来, 就应该可以减少文件打印工作这个环节一部分不易察觉的额外消耗。

以上, 就是我对作业成本法有关理念在事业单位机关实际工作当中应用的一点探索。

参考文献

先进方法 篇10

成本管理, 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 以开发资源效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 以成本预测、成本指标的建立、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统计、成本核算、成本拆分、成本预警为内容的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

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表现为: (1) 进行成本管理可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2) 进行成本管理可以节约人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进行成本管理可合理使用机器设备和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 (4) 进行成本管理可合理安排费用预算, 减少期间费用支出。总之, 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资金耗费的尺度, 企业必须按照成本这个尺度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才有可能迅速发展。否则, 企业生产就会有中断的危险。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要正确计量和控制产品成本, 保证产品成本能得到足额补偿, 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营销活动连续进行, 保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中, 我国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我国经济环境与国际经济环境的接轨更是任重而道远, 因此各企业管理及财务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选取了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这两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比较, 分别介绍二者的特点、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

二、作业成本法

1.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作业成本法, 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 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 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 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 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 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五个步骤。

(1) 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2) 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得到, 但总分类账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3) 选择成本动因, 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 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 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成本动因数量。

(5) 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 加上产品直接成本, 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2.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1) 作业成本法面向市场需求, 定单生产, 强调产品的顾客驱动。通过“价值链”分析, 使损失浪费减小到最低程度, 并且可消除无效作业, 最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作业成本法使成本控制与预算控制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法要求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作业上, 以作业为核心进行分析, 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控制, 可提供许多非财务指标数据。

(3) 拓宽了成本核算控制范围, 规范责权利的对应关系。与传统成本法相比, 作业成本有产品成本、作业成本, 动因成本。这些成本信息不仅能消除传统成本制度扭曲成本信息的缺陷, 而且这些信息本身能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改变作业和经营过程。

(4) 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下, 可克服传统成本法以数量为基础的夸大高产量产品成本, 缩小低产量产品成本的缺点, 使许多不随产量变动的间接成本明确其归属, 弥补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 能对产品准确定价, 优质优价。

3.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提供的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 所以要发挥决策作用必须要有附加条件。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 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 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来自于现行的权责发生制, 因此其计算结果必须受诸如折旧和开发等成本期末分配中任意性的影响。这样, 作业成本法成本归集库归集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

(1) 对工厂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要求成本责任到人, 进行精细化管理。合理确定每项作业与成本动因的关系成为关键。

(2) 由于作业成本法其自身存在条件的限制, 需要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 机器设备的技术性能较高, 而我国企业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高, 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少, 采用作业成本法, 无论是系统设计还是其具体计算, 所花代价可能较高。

(3) 作业成本法在其核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在成本控制方面没有突破。

(4) 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成本计算的工作量。

4.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它主要适用于制造业, 此外在营销、行政管理、服务业、国防工业乃至金融领域中都可应用。但是从我国企业目前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基本情况来看, 作业成本法还没有被普遍推广, 因为它也有限定条件, 具体表现如下:

(1) 作业成本法需要科学、高效的成本计算和生产管理系统。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如果没有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 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因此,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那些间接费用较高、产品的需求变动较大、生产制造较复杂、作业类别多、生产工艺复杂多变, 并且拥有现代化会计系统等条件的企业。

(2) 作业成本法需要拥有强大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并且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的控制, 要求各个作业责任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 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否则, 就很难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理想的效果, 甚至会适得其反。

(3)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内部作业中心必须相对独立。每一个中心能主动地提供作业成本法需要的准确数据。

三、目标成本法

1. 目标成本法的定义

目标成本法是丰田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成本管理方法, 后在家电业中普及, 而后发展到其他产业领域。它是以给定的竞争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的成本, 以保证实现预期的利润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目标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步骤为: (1) 首先确定产品所欲满足的顾客群; (2) 然后计算开发、生产新产品所需的整体目标成本, 并将此整体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零件上, 形成各零件的目标成本; (3) 最后由产品开发部门就目标成本与现有生产条件下实际产品成本进行比较, 寻求降低两者间的差异。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全过程是指供应链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的一切活动, 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在内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是指从生产过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质量控制、企业战略、员工培训、财务监督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以及企业竞争环境的评估、内外部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等。全人员是指从高层经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基层服务人员、一线生产员工。目标成本法使成本管理模式从“客户收入=成本价格十平均利润贡献”转变到“客户收入-目标利润贡献=目标成本”。它由三大环节形成的一个紧密联系的闭环成本管理体系: (1) 确定目标, 层层分解。 (2) 实施目标, 监控考绩。 (3) 评定目标, 奖惩兑现。

2. 目标成本法的特点

(1) 将成本控制从事中、事后控制向前延伸到事前,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就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

(2) 以顾客导向求取竞争优势, 以市场价格作为上限, 谋求成本降低。具有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

(3) 采用跨部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3. 目标成本法的局限性

虽然目标成本法具有某些明显的长处, 但是在实施时也存在潜在的问题, 特别是在为集中力量达到目标成本而转移了对公司整体目标的其他要素的关注时, 具体表现为:

(1) 涉及目标成本过程的各个部分之间容易引起冲突。通常为了保证时间进度和降低成本, 企业内部各部门承受着过大的压力。当企业内的其他成员没有成本意识时, 正为目标成本努力的员工会有消极情绪, 从而影响效率。

(2) 虽然目标成本可以达到, 但为降低成本的价值工程反复循环可能使开发时间增加, 最终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推迟。对某些类型的产品, 晚上市可能比少许的产品成本超限代价大得多。

(3) 目标成本法具有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 但是其成本核算方法仍沿用传统。目标成本往往局限在某一领域, 且成本测算没有细化成本责任区域, 这就使得目标成本无法分解、细化。

4. 目标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实施目标成本法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设计与开发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 或者对原有产品的功能或性质进行重新设计, 使之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 其关键在于事前控制。所以比较适用于制造业 (如汽车、精密机械、电器、机械制造业等) , 这些行业可以比较容易地按照市场信息来改变产品设计, 而不需另起炉灶。另外, 高科技行业和项目制造也适用目标成本法。因为高科技行业降低成本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项目制造业对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弹性较大, 这些特点都是与目标成本法相适应的。

四、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 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目标成本法, 都是为适应现代企业环境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对现代企业观念和成本观念的理解上都具有很大的进步。两种成本管理方法之间虽然有很大的区别, 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在于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从本质上看是一脉相承、互相补充的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完整的统一体,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作业成本法解决了成本发生的追本溯源问题;目标成本法找到了成本控制的关键。两种成本管理方法都各有其特色和局限性, 可以互为补充, 贯穿于企业的全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对成本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统筹兼顾, 通过有机的结合, 就可以避免不足, 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 各种成本管理方法产生的时间和背景是不同的, 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往往被孤立地作为一种成本管理方法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法都有它不可否认的优点和缺点。在今天多样化的经济环境中, 应该采用多方位的、立体的成本管理方法, 才能够做到成本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凤菊, 王宏伟.企业成本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 (9)

[2]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战略导向作业基础会计[J].会计之友.2003 (3)

[3]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林力祥.论目标质量成本管理及其最新发展[J].四川会计.2000 (1)

上一篇:并行程序设计模型下一篇:传统窗棂艺术室内设计